竹禅荷花图
❶ 求赏析齐白石或张大千画的荷花(两张图都有)
此幅齐白石《荷花》为纸本设色.此作是齐白石90岁时所作,笔墨简约,意蕴丰厚,是典型的“红花墨叶”风格。画左上绘两片荷叶。画家画荷叶以石绿色敷染,掺以藤黄色及墨色,铺毫刷笔,让墨色在干湿、虚实、浓淡中形成自然、和谐的块面;再勾出叶脉纹络,形成如荫似盖的绿叶。为让绿叶有所依托,画家饱蘸浓墨,掺以石绿色,顺势在绿叶下渲染出大片墨块。绿叶用墨浓中有淡、实中带虚,层次丰富,黑色和绿色相互映照。两叶之间,用胭脂红涂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叶之间,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画家从画右面的边际画出墨中带绿的藤杆,让其与荷叶相抵,如撑开的绿伞。三株藤杆粗细、长短不一,彼此交叉着。画中的荷叶以厚重的块面绘出,塘底的涟漪以细劲的线条绘出。下半部的横向线条起伏变化,给人一种微风吹动、水波荡漾的感觉。
齐白石说过:“余作画每兼虫鸟,则花草自然有工致气。若画寻常花卉,下笔多不似之似,决不能此荷花也。”观《荷花图》,此画用笔或重拙、或轻灵、或粗犷、或纤美,力度与情趣兼具,饶有金石之气;墨色酣畅淋漓,红花与墨叶(及绿叶)相映,富有生机;荷叶团团,蜻蜓翩翩起舞;在构图上,上部荷花实中带虚,下部涟漪虚中有实,中间荷梗接了这两部分。
齐白石的画笔墨凝练、形象生动、格调清新、雅俗共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趣味。他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绘画成就,既缘自其“不教一日闲过”的勤奋,又缘自其永葆淳朴、善良之心。
❷ 关于荷花的画有哪些
关于荷花的画有:1、《疏荷沙鸟图》,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版宫博物院。
2、《荷花权图》,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
3、《宋冯大有太液荷花图》,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中国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荷花鸳鸯图》,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❸ 中国画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么
《荷花图》、《荷花鸳鸯图》、《疏荷沙鸟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1、《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2、《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
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荷叶的脉络、荷花的红丝及荷柄之上的细刺都描绘得极其生动,而水波、水草、芦苇只以淡墨数笔勾染而成。笔法虚实结合,使画面呈现一种空灵润泽的感觉。
3、《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所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莲梗两端的鹡鸰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
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一只硕大的河蟹张牙舞爪踞于残荷之上,肥重的身躯竟将荷梗压断。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这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液荷风」图,从题名到内容,事实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画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汉代宫廷的御池,尔后历代宫廷御池就多沿用这个名称,成为富贵吉祥的象征。
而莲(又名荷)与成双成对的鸭只,在传统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妇和合」;莲及莲子,是为「连生贵子」;而蝴蝶双飞,则又寓寄着对爱情的祝福。
总之,莲塘的景象除了能带给人悦目的感受之外,因为能够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因此相当受到人们的喜爱。
❹ 明末清初写意画大师
石涛
石 涛(约1642—约1718年)原名朱若极。是明朝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生于桂林。其父亨嘉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自称监国,被明朝的广西巡抚遣将战败并被擒获。若极被太监携逃全州,后入湘山寺为僧,法名原(元)济,字石涛。在寺中苦学诗、书、绘画。后画中题名常用者有:大涤子、苦瓜和尚(老人)、清湘老(陈、遗)人、清湘枝下人、湘源老人、零丁老人、瞎尊者、膏肓子、小秉客等。在题名与印章中,常于石涛、大涤子、瞎尊者、膏肓子等之前,冠以“清湘”(五代晋至元全州县名)二字,以示其对长于斯的全州的眷恋。�
稍长,石涛离全州,遍游湘、鄂、皖、江、浙等名胜山水,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至南京(江宁)。他虽入释门,但未挣脱世俗名利观念,想得到清廷重用。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于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辅同将军博尔都、户部尚书王等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因其为明藩王后裔及和尚的身份,上进无望,乃返回南京,废“臣僧元济印”。在南京先后住了约8年,最后定居扬州,作大涤堂,以卖画为生,并总结与整理他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采。�
石涛为清初四名画僧之一(其余为弘仁、髡残、八大山人),他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奇特的人生经历,在绘画实践与理论上,刻意突出“创新”。他继承前人的传统,但反对“我为某家奴”、“食某家残羹”,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绘画要从现实的山水、景物中去观察、寻找素材,但决不是简单的临摹,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感情,“搜尽奇峰打草稿”(人称其“得黄山之灵”),使“山川脱胎于予”,“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借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我之肺腑,扬我之须眉”。他还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师古的基础上要“开今”。他擅长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以奔放纵恣取胜。继承与发展了“以书入画”的文人传统,与整幅画总体艺术构成上节奏的奔放,融成一体,取得统一与和谐。处处体现其脱其古人窠臼的“创新”精神。�
他是十七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一位艺坛巨匠,那孤高自信的个性,过人的艺术领悟力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决定他攀向中国美术史上的新高峰。
石涛的绘画风格苍郁恣肆、布局奇险,作品以磅礴气势展现宇宙万物充沛的生命力量。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如是说。
石涛在创作中总把个人的主观情緖及感觉置于首位,他在山水画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仅在于其对名山大川的广泛游历及细致观察,而是依凭一种与生俱来的气度和特质,
把个人的感知完全投入自然造化的奥秘情景之中,并藉异常奔放的情感及使命感,以超越前人的成规敎条,打破习惯中的理想完美形式。
在其剧迹《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中,林峦翠滴,瀑水争悬,圆融浑化的气势贯通整张作品,眼前似乱非乱的斑驳墨迹在瞬间大开大合,迫力四射,一股夹杂着兴奋与缺堤般的强大动力跃然纸上。在这由奔放线条构成的感知空间中,石涛把墨点的特性也运用达到极致。
《荷花图》轴是石涛另一件出色作品,画面中荷叶、莲蓬、杂草错综交织,浓淡墨色互为衬托,只见刚健苍劲的笔画纵横其间,大有惊电奔云的气势。在《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荷花图》,石涛的自律性线条与空间表现,倾向于把自然对象的生命力及个人内在激情完全投射于画面之中。
❺ 如何收藏国画大师潘天寿的《荷花图》
国画大师潘天寿的《荷花图》是IDA(一体化数字艺术品)首批十幅作品之一
❻ 国画荷花图片
写意荷花图 杨成功花鸟画作品《一堂和气》 作品来源:易从网
杨成功,字凌寒,逸云专轩主人,当代实属力派画家。多幅作品收藏陈列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部门,公认为河南花鸟界的中坚力量。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协会员,河南省花鸟画协会会员,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协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河大美术系客座教授。
❼ 国画如何画荷花图
画圈梅顺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后点花蒂。
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近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认真规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马虎潦草,熟练之后,笔墨自如,圈勾自然圆转,生动灵活。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矩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滋润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可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分离、花瓣过尖过长、无中心等。
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全部圈点完成后,再统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间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使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
点蕊头,最好用秃锋旧笔,中锋垂直点下,圆浑厚实,点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点时要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才有风致,切忌机械规则。
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勒法还是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强烈鲜明,富有神彩。
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别。前面两瓣呈扁圆,后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艺宴商城提醒具体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十分机动,富于变化,可表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须随透视变化而变化。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该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间。
全侧的花:一般画三瓣即可,中间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
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舒服即可。
可有八个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画四个角上或四边正中出枝。
以上介绍的几种构图方法,只是入门的初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通过观察写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创造更多的构图方法。
答案来源:网络经验http://jingyan..com/article/a3a3f8119ee4768da2eb8a08.html
❽ 求莲花图,荷花图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❾ 张大千荷花图的介绍
《张大千荷花图》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张大千所作。张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版数,他以“权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养满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创作、1976年创作以及作画年代不详的三幅荷花图。
❿ 有没有并蒂莲的荷花图片想找一个今年的荷花的图案
你好,网友。我这里就有今年刚拍的荷花图案哦。我给你发两张吧,还有一张是并蹄莲哒。可漂亮啦!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