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镇

木兰花镇

发布时间: 2022-07-11 13:47:01

⑴ 钢木兰花的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美国再普通不过的小镇。镇上居民露薇(多莉-帕顿Dolly Parton饰)开了一间美容沙龙,和五个顾客女子特别要好,美容沙龙就成为她们嬉笑怒骂家长里短的场所。虽然性格各异,但六个好友聚在一起,时光总是有趣而又温馨。谢比尔(朱莉娅·罗伯茨Julia Roberts饰)就是其中一个死党。她患有糖尿病,因此母亲再三劝说她不能生孩子。谢比尔却毅然决定要怀孕生育。她凭着坚强的信念,让孩子顺利诞生,自己却衰竭倒下。母亲承受着白头人送黑头人之痛,谢比尔生前的好友成为了此时此刻的强心针。她们共同度过悲伤的岁月,一起祈求雨过天晴的来临,谢比尔的生命在她们心中一直延续着。
纯朴小镇上的六个女人,一段悲喜交集的感人故事。故事环绕在一家美容沙龙,主人是露薇,平常进出此店的人,包括麦琳、奥瑟、安妮、雪碧以及克莱儿,她们真挚友谊,帮助彼此走过生命中的悲欢离合……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钦奎平镇,伊坦顿家为即将出嫁的女儿谢尔比的婚礼忙碌时却遇到了各种问题。谢尔比的母亲再三劝慰患有糖尿病的女儿,因为她为自己将来婚后生孩子会有生命危险而顾虑重重。其他人纷纷安慰她,并为她的健康而祈祷。由于知道自己没有收养孩子的权利,谢尔比遂不顾医生的劝告决心自己生一个孩子,并在婚礼上宣布了她怀孕的消息。谢尔比的儿子安全地到了这世上,但她的肾脏却因此受损,必须立即做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十分成功,但在谢尔比想将儿子抱起来时却倒在地上死去。在好心的邻居和朋友的劝导下,母亲从悲痛中解脱出来。这时,谢尔比的好朋友安妮尔也怀孕了,她宣布即将出世的孩子会取名叫谢尔比,这使得谢尔比的母亲无比欣慰。
故事情节
其实没什么故事情节,散散的片子,最激烈的情感也被掩藏在最平凡的琐事之中,未迨爆发就已趋于平和。然而这是一种积累,让人看着看着,就融化进去了。这样的电影其实是不能看剧情简介的,那被压缩的干巴巴的两三百字不能打动你,即使把里面戏剧冲突最大的部分挑出来说,也怎么看怎么不像原貌。情节只不过是线索,串起来的是生活小节:唠唠叨叨的对话还有琐碎的杂物,很有喜感。既让人笑又不知不觉落下好多泪来,流着泪的笑,即使那是在少妇的葬礼,有着悲痛的母亲---Life goes on......
很喜欢这电影的安排方式,延续了好多年的故事,出现在荧幕上,只是一个一个节日。
Shelby的婚礼---圣诞节---第二年的万圣节---Shelby的葬礼(好吧,这不是节日,但是这是大家明白STEEL MAGNOLIAS“钢木兰花”意义的那一天)----春年,又一年的复活节,另一个Shelby的出生。
于是我们在粉红粉红的玫瑰花和蛋糕的包围中,在挂满了彩带的圣诞树下,在南瓜灯和Trick or treat的叫喊里,在充满小兔子和彩蛋的野餐的春天,经历了爱情友情、生离死别、欢笑泪水,那些不管怎么样也还一直在继续着的生活。

⑵ 辐射4 芳龄镇歌手木兰花 唱的是什么歌

回到过去 
播放
歌手:周杰伦
语言:国语
所属专辑:八度空间
发行时间:2002-07-18

⑶ 花木兰故里是什么地方

花木兰故里之争:“中国木兰之乡”花落河南虞城
2007年05月25日 中新网郑州5月25日电(记者 赵敏)记者今日从河南有关部门获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刚刚作出决定,正式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虞城县是木兰的故乡,至今该县仍保留着木兰祠等大量有关木兰的古迹,以及一些有关木兰的传说。二00六年五月,虞城县正式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今年三月下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专家考察验收组对虞城验收。依照中国文联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有关规定,经验收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为虞城县“所报材料属实,手续齐备,申报规范”,经研究,同意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木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木兰原姓魏,因其是女儿身,故称其为花木兰。她代父从军的英勇壮举,使她成为在那个男尊女卑时代里的女英雄。但木兰故里在哪里?历史上曾对此争论不断。

据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唐代在此建有木兰庙,现为木兰祠,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天是花木兰的生日,并举办庙会,共同祭奉花木兰。目前,木兰祠为商丘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政府首批挂牌的旅游景点之一。去年,虞城“木兰传说”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⑷ 花木兰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木兰辞》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⑸ 木兰花是什么意思

标题 木兰花 作者 顾夐 年代 唐 内容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梦内惊鸳被觉来时,何处容管弦声断续。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香灭绣帏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黏绣袂。博山炉冷水沉微,惆怅金闺终日闭。懒展罗衾垂玉箸,羞对菱花篸宝髻。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婿。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话别情多声欲战,玉箸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注释 【注释】:

⑹ 历史上花木兰的介绍越详细越好!谢谢!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历史背景: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6)木兰花镇扩展阅读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⑺ 木兰花慢游三台抒发了怎样的悲怀

上片首三句铺叙三台的气势:“拥铃各双阙,龙虎气,郁峥蝾。”一“拥”字生动地勾勒出三台矗峙的雄姿。郁峥蝾,化用左思《魏都赋》“三台列峙以烽蝾”之句。这三句是遥想当年三台初成时的气象。接着三句,暗点所怀人物——曹操。想些年铜雀等三台筑成,曹操曾与文武百官登台吟诗作赋、歌舞宴乐,正是“幕雨珠帘,秋香桂树”的良辰美景,尽情遣兴,颐指气使,指点繁华的三台城垣,抒发统一中原的慷慨大志。以上悬想过去的繁华景象,是怀古。接着又叠用“台城”二字,既构成行文的重复连锁,同时又是词意的过渡和转捩。这三台所在的邺城历经朝代更替,“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一片萧瑟,词人心绪不禁为之悲凉。“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邺都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日:‘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妾与伎人,皆住铜雀台。……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这里,词人求叹干载之下,曹操之墓已无人西望凭吊,一代豪杰的平生功名,换来的是“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的千秋遗恨,如今只有凄哀的弦乐声传来,如泣如诉。歇拍二句:“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情。”抒发了江山永恒、英雄丘墟的深沉感慨.

换头叙曹操为建立霸业,南征北战。“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从建安十五年(210)三台筑成算起,到曹操病卒的建安二十五年(220),恰好十年。这十年间,曹探曾风云奔走,破荆州,下江陵,不可一世,但在赤壁大败于孙权、刘备联军,其惨淡经营,不过使天下鼎足三分而已。“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对酒当歌”句,出自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当年曹操高歌此曲,抒发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抱负。可是,如今面对曹操陵墓,“对酒当歌”,岂非虚名,又有何用,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青青”,点出曹操墓荒芜不堪,惟有丛生的草莽。“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邺都当年的珠帘绣帐、高台广囿,如今荡然无存,三台已成断垣残壁,蔓草荆棘,莓苔斑驳,只有乔木依旧。怅望西陵曹墓,作为金朝遗民的词人,面对蒙古族的铁蹄统治而无可奈何,心头遗恨不能平息。结拍二句:“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南朝宋诗人鲍照,曾为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他曾用凌云健笔,为兵燹后的扬州写过一篇著名的《芜城赋》。如今,元好问要象当年鲍照那样为曹公重写一篇饱含兴亡之痛的《芜城赋》。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元遗山以丝竹中年,遭遇国变,卒以抗节不仕,憔悴南冠,二十余稔。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他表面上是说想为曹公写《芜城赋》,实际上是为了悲悼故国。这最后两句,为其血泪之笔。

⑻ 花木兰死在那

死因:
花木兰是北魏或者更早的时代的人,她的死史书上没有记载,关于花木兰的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花木兰是个悲情人物,代父出征,第一仗就被对方的公主俘虏了,公主看她是女的就留在身边当侍女。几年后公主看她表现好就放其回去探亲,花木兰回到家时父母以为她战死,伤心过度都已去世了。家里再无其他亲人,其君主知道花木兰回来,为了表彰她代父出征的孝心,将其封为妃子,准备纳入后宫,可惜花木兰在入宫前在父母的坟前自杀了!
第二种说法是:花木兰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戌边归来,隋文帝欲封她为尚书,她坚持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又现女儿真面目,木兰女扮男装的事情闻达皇上,皇上看其很漂亮又能英勇作战,非常爱慕,欲选进宫中,木兰抗旨自杀(一说在后宫中郁郁而死),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建造了木兰祠。

简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关于花木兰的姓名史书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据说花木兰死后,乡人把她埋了,第二年从她的坟里长出了一种树木。开了一种又大又红的花,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叫木兰花,一般此花表示高风亮节。
出处: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戎,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朝廷知其为女子,欲纳入宫、木兰不敢从,遂自尽。唐封为“孝烈将军”,乡人为之立庙。——《河南通志》
木兰宋州人,姓魏氏。隋时发兵御戎,代父出征,有功而还,朝廷知为女子,欲纳入宫,木兰因自尽。唐封孝烈将军。追赠将军,谥“孝烈”。今商丘营廓镇有庙存,盖其故家云。——《归德府志》

⑼ 陆游创作木兰花-立春日作是在什么背景

这首词是陆游四七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的。他到
夔州到写这首词时不过一年多,却连上岁尾年头,开
口便虚称“三年”,且云“流落”,从一入笔就已有波
澜之情。次句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
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
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戌未定的栖遑之态简
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
与“细雨骑驴入剑门”异曲同工。三、四句仍承一、
二句生发。身似浮云,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划去还
生。以“西瀼渡头”、“瞿塘关上”为言者,不过取眼
前地理景色,与“巴山道”三字相对应而已这上片四
句,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如此深沉痛切,不了解陆
游近年遭遇,是很难掂量出这些句子中所涵蕴的感情
分量来的。
陆游自三十九岁被贬出临安,到镇江作通判,旋
移隆兴(府治在今天江西省南昌市);四十二岁又因
为“力说张浚用兵”,被削官归山阴故里;到四十五
岁才又得到起用夔州通判的新命。他的朋友韩元吉在
《送陆务观序》中把陆游心中要说的话说了个痛快:
“朝与一官,夕畀一职,曾未足伤朝廷之大;旦而引
之东隅,暮而置之西陲,亦无害幅员之广也。..务
观之于丹阳(镇江),则既为贰矣,迩而迁之远,辅
郡而易之藩方,其官称小大无改于旧,则又使之冒六
月之暑,抗风涛之险(由于途中舟坏,陆游几乎破溺
死)病妻弱子,左饘右药..”(《南涧甲乙稿》卷十
四)。这段话是送陆游从镇江移官到隆兴时写的,说
得激昂愤慨。从近处愈调愈远,既不是明明白白的贬
职,也不是由于升迁,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他呢?韩元
吉故作不解,其实他是最了解这其中的缘由的。孝宗
赵即位后,表面上志存恢复,实则首鼠两端。陆游坚
持劝说孝宗抗金,孝宗对之貌似奖掖而实则畏恶。陆
游在内政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由此也
得罪了握有实权的官僚集团。先前由京官而出判镇
江,对他是一个挫折;进而罢黜归里,更是一个挫折;
此刻虽起用而远判巴蜀,这又是一个挫折。这一次又
一次的打击,显然并非加之于一人,而是意在摧折整
个主战派的心志,浇灭抗金复国的火种,那么不幸的
人岂只是陆游一个人吗?由此可见,三年流落之哀,
不仅是一己之哀,实在是国家民族的大哀。创痛巨
深,安得不言之如此深沉痛切?
上片正面写心底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
愤这是陆游诗词的主旋律,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下片忽然换意,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
态写沉痛之怀,设色陡变,奇峰突起。立春这一天士
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习俗,戴上旛胜
表吉庆之意。但戴银旛而曰“试”,节日痛饮而曰“判”
(“ 判”即“拚”之意),就显然有“浊酒一杯家万
里”的不平常意味了。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
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结尾处更是飏开一笔,
表面上是说不是我一人偏老,而实际上是词人深深感
到时光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
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正是推开一层、
透过一层的写法。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
但今日有人焉,不得不抹干老泪,强颜随俗,把哭脸
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岂不比哭还要
凄惨吗?东坡《赤壁赋》物我变与不变之论,辛弃疾
《丑奴儿》“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句,都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
之言,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那手法近乎反衬,那境
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纵观全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乍看
竟好象是两幅图画,两种情怀。沈谦论词作云:“立
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填
词杂说》)但作词之道,条贯、错综,两不可失,此
意刘永济《词论·结构篇》曾深言之。读陆游此词,
抑郁之情贯穿始终,上下片表现手法截然相异,构局
又极错综复杂。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
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
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粗看似迥然不同,
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终于领
悟到这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

⑽ 什么花象征光明希望

向日葵嘛,太阳之花~

热点内容
猪蹄红盆栽花 发布:2025-08-28 18:47:51 浏览:958
盆栽雾松图片大全 发布:2025-08-28 18:42:56 浏览:255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酒店 发布:2025-08-28 18:34:51 浏览:597
一朵枯萎的玫瑰花 发布:2025-08-28 18:28:03 浏览:862
画兰花的忌 发布:2025-08-28 18:18:19 浏览:473
郑州东花卉市场 发布:2025-08-28 18:13:22 浏览:849
盆景根大了 发布:2025-08-28 18:12:02 浏览:182
油茶花黄得 发布:2025-08-28 18:03:24 浏览:212
兰花香结局 发布:2025-08-28 18:01:13 浏览:486
浪漫七夕情人节手抄报 发布:2025-08-28 17:54:17 浏览: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