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顾北梨海棠

顾北梨海棠

发布时间: 2022-07-11 11:24:41

⑴ 庆余年海棠结局是什么

《庆余年》海棠朵朵结局没和范闲在一起,而是一个人留在荒原上生活。

小说原文:内

“朵朵阿姨什么时候容再来看我?”范淑宁明显拥有比她年龄更加成熟的思维。一见父亲的神情便猜到他在想什么极为体帖地问了一句反正这时候两位母亲都不在身边。谁也不会管什么。

范闲笑了起来说道:“等她在草原上累了自然就会来看你。”是地海棠又回到了草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

(1)顾北梨海棠扩展阅读

庆余年结局:

皇帝派范闲回京求援,范闲用枪杀死燕小乙回京之后粉碎太子,二皇子,长公主阴谋,在叶重帮助下杀死秦业,这时大家才知道叶家是皇帝一边的。大家都以为皇帝必死,这时传来皇帝还活着的信息。

原来皇帝自己是大宗师,洪太监只是幌子,叶流云也是皇帝的人,皇帝借此将苦荷,四顾剑打成重伤没多久两个都死了。长公主,太子,二皇子,皇后自杀,太后也死了 。

经过上面的事情之后,陈萍萍,范建,范闲发现当年杀叶轻眉的主谋竟然是皇帝。原因是因为叶轻眉太光彩夺目,皇帝多疑又自私,不能容忍叶轻眉遮蔽他的光芒,阻挡他一统天下的决心。

范建归乡,陈萍萍与皇帝决裂,欲杀皇帝,后失败被凌迟处死。范闲为给叶轻眉,陈萍萍报仇,与皇帝反目,最后在五竹,影子,海棠,王十三的帮助下杀死皇帝。

⑵ 语文阅读《海棠花》!!!

22..(示例1)这句话里的“远”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遥远,“近”是指心理上的时时思念和牵挂;作者对“距离”的体验就是遥远的时空距离反而能拉近心理距离,强化了思念之情。这种距离体验,我在高中住宿时经历过。起初离家住进学校宿舍,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最惬意的是再也不用忍受父亲唠叨我多学习少上网,母亲唠叨我少跟异性同学交往。吃不吃早饭,加不加件衣服,看多长时间课外书……通通自己做主,我肆意享受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畅快。可是当自己用凉水洗衣服时,当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时,当不小心冻得感冒时……我最初的惬意渐渐消散了,代之以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他们既要起早贪黑地为我的衣、食、学、行操劳,又要为防止我“学坏”而时时警惕,还要忍受我的种种不满。他们活得很辛苦,却毫无怨言。高中的住宿生活拉开了我与父母的时空距离,却拉近了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我把他们深情地装在心里,用勤学和温顺来回报他们,使一家人更亲密更幸福。
(示例2)这句话里的“远”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遥远,“近”是指心理上的时时思念和牵挂;作者对“距离”的体验就是遥远的时空距离反而能拉近心理距离,强化了思念之情。这种距离体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出现过。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浸透着季羡林式的距离体验,相知的友情可以“藐视”时空距离的无情阻隔,心灵的高度契合消解了时空距离存在的意义。再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是两颗心碰撞在一起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距离的悲壮颂歌。当痴情的梁山伯因为与祝英台的时空距离忧郁而终时,勇敢的祝英台毅然用死亡去弥合这生死的距离,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烈女形象。文学作品中,遥远而无情的时空距离彰显了美丽的心灵距离,人的美好情感在时空距离中得到了净化甚至神圣化。文学作品中的“远”与“近”的距离体验,使我们窥见了人心的高贵。

望采纳

⑶ 庆余年:南庆四大九品上高手,狼桃天下九品排名第几

电视连续剧《庆余年》第一季早已完成了,而第一季完成是在北齐篇。范闲被庆帝威协,迫不得已押运瓦莱丽前往北周,而范闲在北周碰到了许多的绝对高手,在其中以苦荷的大徒弟狼桃更为强劲,也是范闲最惧怕的。狼桃被苦荷称为天地九品排前三的角色,而他也说别的俩位没有北周,换句话说迄今为止他的整体实力在北周排第二,是苦荷下的第一人。但是狼桃确实能排进天地九品前三么?就现阶段而言南庆就会有四位九品上的高手比他更加强劲,大家先看来一下。

之上这四位整体实力都是在狼桃高于一切,即使苦荷把洪四庠作为了四大宗师之一,但最少也是有三个比狼桃强,更何况还有一个他不晓得是什么时候登场的秦业,苦荷说狼桃是天地九品前三确实不是适当的。

⑷ 庆余年中,海棠朵朵喜欢的人是谁

海棠朵朵出身高贵,又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师傅,其本人武器也是比范闲高了一截,不过出身高贵的她竟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更不喜欢权谋的外界,一场打斗让她和男主意外相识,加上男主的聪明,圣女海棠朵朵情不自禁地喜欢上我们男主了。

海棠朵朵喜欢著范闲,为了他毁了神庙,然而范闲只是把她当做是好友,心中喜欢的人只有远在庆国的未婚妻林婉儿,所以海棠朵朵最后并没有跟他在一起,独自一人在荒漠上生存,也为了北齐的安全而去西胡帮助单于建国。

⑸ 《庆余年》里的高手都有谁实力怎么划分

第一个就是五竹,这个在范闲在幼儿的时候,就是一个比肩于四大宗师的人物,他在儋州的时候教给范闲武功,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剑气的人物,人家唯一的本事,那就是快。快到难以想象,只肯与四大宗师比武,而且有输有赢。这个人的唯一缺点就是记不住以前的事情了,尤其是跟叶轻眉相处的日子。

《庆余年》里面的高手如云,范闲这样的,只能算是一个九品或者九品上的,连燕小乙斗打不过,而他只是一个九品的箭手而已。所以,在这个电视剧里,论武力值,范闲不上输,但是,论谋略,他可算是顶级的!

⑹ 描述海棠的诗词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国艳”之誉,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便是形容海棠艳美高雅。以下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海棠之作: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海棠》
宋·陆游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我为西蜀客,辱与海棠游。
再见应无日,开图特地愁。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
宋·陆游
厌烦只欲长面壁,此心安得顽如石。 杜门复出叹习气,止酒还开惭定力。
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 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繁华一梦忽吹散,闭眼细思犹历历。
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 夜阑风雨嘉州驿,愁向屏风见折枝。
《蝶恋花》
宋·葛胜仲
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凤烛千枝花四顾,消愁更待寻何处。
汉苑红光非浪语。 栖静亭前,都是珊瑚树。
便请催尊鸣酹鼓,明朝风恶飘红雨。
《好事近》
宋.周紫芝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
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
《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虞美人》
宋·李弥逊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
去年携手听金缕。正是花飞处。老来先自不禁愁。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
海棠花

宋 刘子翚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烟脂画不成。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以下有关海棠诗出自曹雪芹《红楼梦》 :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⑺ 关于海棠的古诗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专红妆。

白话译文

袅袅的东属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7)顾北梨海棠扩展阅读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

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⑻ 《海棠》的一些问题,帮一下忙

1、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赏析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2、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3、 浪淘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4、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赏析】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次年二月,抵达贬所。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牢骚而出以自嘲诙谐,逆境中多能苦中作乐,这是苏轼人格的基本特征。诗人说自己平生都在为口忙,没料到这次被贬到黄州,反到如了心愿,有水产山蔬。官属员外安置,但这样的官自古就是为诗人专设的,别人还轮不上。你们贬我做散官,让我得着空闲,却还要费你们一些酒袋。这些幽默的说法,虽然实质上仍属于苦中寻乐,但又不能不说反映了诗人勇于面对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

5、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赏析】
春天的夜晚,是那么宝贵,因为花卉散放着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诗的开始两句就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歌管楼台两句,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全诗写得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

6、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7、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按】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一作“东风…,香雾霏霏月转廊。只…,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风细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蒙状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海棠,迷蒙的海棠,昏昏欲睡的海棠。
拟人的手法。
爱花,惜花。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围、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9、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10、江城子·密州①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⑥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赏析】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⑼ 求后宫甄嬛传番外:《玄清番外之奈何天》《 甑嬛番外之鹊桥仙 》《 玉蕈秋(雪魄帝姬)》《玄汾、玉娆》

番外—奈何天

玄清回到王府时已经月上中天,初七的月色有点黯淡的黄,辉色洒在清河王府深茂的花树丛里,隐隐有了几分凄凉之意。他微微黯然,又是七夕了。再好的月色都已经过去,也再没有一晚的月色能抵的过当日。她回眸对她微笑,小舟泛于河中自行漂泊,她说,“你瞧,月色多好。”

月色多好,他怅惘地想,再美的月色都比不上她真心的一笑。与她相识多年,她其实甚少真心的欢悦。

几乎在宫中每一次见面,她都是不快乐的。那样绝美的容颜,被隐约的哀伤覆没。只是再如何伤心,她,执意不肯落泪。是那样倔强的女子,情愿把心事寄托在琴声里。呜咽婉转的琴声游走在深宫回廊梨花如雪的转角,是她难以低诉的心事。

谁也不曾看破,惟有自己,目睹她一次次的萧索和黯然。她的伤心之后是自己的伤心。

玄清摇一摇头,极力想摆脱这样的回忆,他自嘲,还有什么可以去想,她已经是他的淑妃,后宫中最得意的女子。

庭中阶下,几张凉簟随意铺在那里,却是人去簟凉。玄清的心稍微放下了一点。这么晚,玉隐应该已经睡下了。

不见也好。他总是潜意识地想要避开玉隐,也许是因为她那双酷似心底牵念不忘的人的眼睛;或许是害怕那双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炙热又痛苦的光芒。让他害怕,那样相像的眼睛,那样相似的情意,只是,她们不是同一个人。

姻缘总是错落……

其实,玉隐也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说,很好,她温顺、她爱他、她为他把王府中的一切操持得井井有条、她是他的侧妃,唯一的。

他无声的叹息,只是,自己爱的,是她的姐姐。

月亮已经升至半天,树丛中无数飞舞的流萤,在这些带着寒意的蓝色微光中,那平正高大的屋宇,檐上蹲伏的镇庭兽,显得格外幽异和宁静。

流萤,那些美丽的萤火,曾是她执了他的手一起看,被她轻轻拢于手心,复又放出。她只是微笑,如白莲绽放于河心。那么美,他几乎感觉晕眩,即使粗陋的佛衣,依旧无法掩盖住她的风华。

玄清踏着满地密匝的树影走进永慕堂准备睡下。忽然斜眼看见旁边玉隐居住的积珍阁依然有蒙胧的烛光透出。

她还是这么晚睡。

忽然有一个清婉的声音在身后怯怯地唤:“王爷。”

他知道是玉隐,回过头去温和道:“你还没有睡么。”

玉隐微微踟躇,终于还是走上前,“妾身在等王爷回来。”她微微迟疑,“今天是七夕。妾身想与王爷同饮一杯。”

玄清道:“其实你不必等我,我在外面,也不晓得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玉隐只是摇头,道:“妾身也不知道王爷什么时候会回来。但是妾身知道,只要妾身一直等下去,王爷终究会回来。”

玄清脸上微微一怔,她这样的情意,叫他害怕,也叫他不忍。原以为娶她只是阴差阳错,以为是各自的无奈,以为她只是受淑妃所托来照顾他的人,于那次救他于困厄之中。只要这样相安无事相处下去就好,就好。

他待玉隐很好,虽然只是侧妃,但是他不会再娶了,他会尽力给她正妃的待遇,给她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给她持家的权力。只要这样秋毫无犯地生活下去。

可是直到娶了她,直到淑妃在自己面前说“浣碧一直喜欢你,她对你的情意不比我对你少.流朱早死,她是我的妹妹,你要好好待她。”

直到淑妃含泪转首:“我成全不了我和你的,不能连她也不能成全。”

他才猛然惊觉,浣碧对自己的情意。

那名女子,最初不过是在为她预备芳辰前见过的,跟在槿汐身边,一色青碧的衣衫,容颜如清水莲子、新荷初绽。他并不介意,宫中美丽的女子这样多,从前的母妃、后来的纯元、还有如今的莞贵嫔。他殷殷叮嘱了不宜请贵嫔往太液池边走动,浣碧忽然笑了,眼风一闪,如水含烟的眸子灵动而清明,道:“王爷是要给我们小姐惊喜么?”

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小侍女的眼睛那么像她.然而自己还未及答话,她含笑望着自己道:“我们小姐从不在金珠玉器上用心,王爷的法子小姐必定会欢喜的。”

不知怎的,忽然被她的话打动了,手不自觉地握住身边那枚小小的矜缨——里面藏着怎样一个秘密呵。

但一想到她生辰那一日,看到为她而开的满湖莲花,心下忽然舒畅地愉悦了。

浣碧,她曾经安静的侍立在那个女子身边,相伴左右。在她小产时奔来向自己求助,在她成为废妃离宫后陪她隐居山中。

可是他眼里只有那个女子,怎会再看见其他。是什么时候呢,她对自己有了这样的情意?连自己也未曾察觉,竟是他忽略了,那个叫浣碧的女子追随自己身影的目光。

不,她现在不叫浣碧了,也不再是淑妃身边如影子一样的侍女了。她叫玉隐,淑妃的义妹,甄府名义上的二小姐,名列族谱。

他微微叹气,本想拒绝。可是举眸看见她恳切渴望的目光和一脸的倦容,终于还是不忍别过头去,他说,“好罢。”

虽然是这样勉强的答应,玉隐却是无比欢喜,伸手来拉住他的衣袖,满目是掩饰不住的喜色。玄清忽然觉得愧疚,自己答应她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她竟会欢喜如斯,难道自己,的确待她不好?

随玉隐的脚步进去。多久前,他也是这样跟随着玉隐的脚步,走入那个女子的禅房。也是这样静悄悄的夜,然后玉隐走出去,将房门轻轻掩上。

然后整个世界,只有他和她,她轻轻唤他—六郎。那样温柔,是彼岸隔世的呼唤。如许深情挚意。

玄清一个恍惚,玉隐已经坐在他面前,桌上的菜都是他平日爱吃的。玉隐抱歉地微笑,“妾身不晓得王爷什么时候才回来,这菜热了好多遍恐怕已经不那么可口了。要不妾身再让人重新做了来吧,请王爷稍候。

玄清温和道:“不用了,这就很好。”说着举筷尝了一箸。玉隐仔细看着他的神情,生怕他皱一皱眉头觉得不好。

玄清只是吃了,并没有一丝不喜的神色,玉隐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举起筷子陪着他一起用。

夜凉如水,夏虫在草丛间的鸣叫一声近一声远的传了过来,难得和他坐的这样近,细细看他吃饭举筷的一举一动,玉隐心里反而有些不安起来。北窗洞开,偶尔一阵凉风吹过,吹得桌上一盏红烛微微摇动,光影离合之间,他的脸反而看的不真切,有种蒙胧的温和与哀伤,让她长久等待的心怦然一动。

风近乎无声,月光投注下温柔的颜色,周遭似乎安静得过了头,只剩下他手中筷子上细细的银链子发出细碎的声响。

玉隐有些坐卧不宁,不自觉地伸手去抚摸鬓角十分光滑伏贴,袖子是否平整光洁。虽然这是在他来之前已经察看过无数次确保仪容美好的。玄清察觉到她的不安,抬起头来一笑:“这衣裳很好看,很衬你。”

玉隐惊喜地笑,“真的么?”

玄清淡淡微笑:“真的。”

她这才安心微笑。她这样爱他,只有他说好,她才会觉得真正的好。就像那一日,他和长姊挽手走在一起,忽然目光落在跟随身后的自己身上,见自己发髻边斜簪了一朵杜鹃花,随口道“很好看”,便这样没来由的爱上了杜鹃,那样柔弱婵娟的花朵,其实并不适合用来簪戴,那日,也不过是一时兴起。只是因为他说好看,于是春日里簪在鬓边的,永远只是那一朵娇弱的杜鹃。

她的目光微微黯然,只是自己再美再温顺,他的眼底心中,都只有她一个。

几乎要落下泪来,只是这近乎良辰美景的独处时光,这样难得,怎能够哭。玉隐晓得,他待自己其实并不是不好,那样客气,视她如正妃一样尊敬,只要她提出的要求,他往往不会拒绝。

只是,成婚十四个月以来的每一个夜晚,除了新婚那日他在自己身边和衣而眠,以后的日子都在永慕堂中一人度过。

几乎每晚都可以瞧见,雪白窗纸上他如剪的身影和微默的叹息。

和他那样近,终究,也只是隔在天涯两端。

这样的距离,让她几乎失去希望。

他已经说过,他会待她很好,他不会再娶正妃。甚至连外间的人都传言,他对这个出身颇有争议的侧妃这样好,为了她连正妃也不纳。可是谁晓得,他竟然,从来也不曾碰自己一下,从来都不曾。

玄清静静看一眼身前坐着的人,粉荷色纱衣绣着浅色的繁花茂叶,纱衣里又衬了件雪白绢衣,玉色烟萝的轻纱丝帛挽在袖上,腰间系一条盈盈袅娜的月白描金花的画裙,上绣几支将开未开的并蒂莲花,一抹清丽的温润色泽。清爽的服色,首饰也是十分的简单,清简的碧玉珠翠零散点缀于发髻间,耳边带着紫瑛石坠子,唯一夺目的只是一面海棠叶形状的通透玉佩,沉静地伏在她的修长的颈上。

玉隐,她不是不美丽的。只是她,才是心底的那个人。

目光落在那枚海棠叶的玉佩上时,心中突然一痛,手中的筷子已经重重落在桌上。

玉隐受了一惊,忙问:“什么事?”见他目光怔怔落在自己颈前,下意识的摸到那块玉佩,霎时已经明白过来—海棠,那是淑妃最喜欢的花朵。自己竟然一时疏忽佩带了与海棠有关的饰物。不由心头阵阵苦楚,极力笑着道:“妾身疏忽了。王爷若不喜欢,妾身换下就是。”

他摆一摆手,目光已然收回,声音暗哑,“不用。不关你的事。”

玉隐鼻尖酸楚,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是妾身不好,教王爷伤心了。”

玄清黯然摇首,“原是我对不住她。是我逼她回宫里去的。”

玉隐低呼一声,道:“其实那是皇上的旨意,淑妃娘娘也不能违抗的。只是皇上,他一定要您去宣旨。”

玄清一急,伸手抓住玉隐的指尖,“玉隐,她恨极了我,是不是?!”

玉隐连连摇头,道:“不是,淑妃娘娘她并不恨您。真的,王爷。”

他的眼神萧索若秋风中飘零的黄叶,声音低迷:“这一生,终究是我亏欠了她。”

玉隐用力抓住他的手,急切道:“王爷,不管您是不是觉得亏欠了淑妃娘娘,玉隐求求您不要再这么想。长姊现在是宫中最得宠的淑妃娘娘,她有皇子,有帝姬,有皇上,她现在很好很好,您并没有亏欠她。”玉隐哽咽,“您…您是亏欠您自己。”

玄清的手被她握得微微发疼,他不知道她竟有这样大的力气。他抬头看她,哭得那样伤心,几乎比自己还要伤心。隐约记得还是成婚那一日,屋里看得分明紫檀雕月洞门架子床,那玫瑰红纱的床幔,黄金钩挑在两边,绣龙凤的被褥整齐垛在床里,帐檐上下悬满五彩攒金绕绒花球,下面坠着尺来长的赤红穗子。红烛高高燃烧,映着柜子上烫金的喜字,六扇梨花木嵌八宝屏风是皇帝御赐的,被烛火映得宝光灿烂,桌上满满放着赤色的喜果…满眼火红的颜色倾压下来,将他压得几乎无法呼吸。

带着酒意挑开赤红盖头的那一刻,那双眼睛抬起来盈盈望着他的那一刻,他几乎以为,是把她娶了回来。几乎,欢快要将他吞没。直到他仔细看清那张脸,那种神情,仿佛冰冽的雪水迎头浇下,整个人激灵灵一冷—终究,不是她。

玉隐伏在膝下,再难耐心底深藏的委屈和痛楚,哭泣道:“王爷只顾着为淑妃伤心,为过去伤心。玉隐请王爷垂怜,淑妃娘娘有夫有子有女。玉隐不敢祈求王爷真正成为我的夫君,但请王爷念在玉隐长夜孤苦伶仃垂怜玉隐,给玉隐一个孩子好不好?好不好?”

是哪一句话惊动了自己的心?“长夜孤苦伶仃”,曾经那个女子对着自己抱膝而言,她说“我几乎是看着星沉月落,整夜整夜思念着你。可惜,你不能一直这样来看我。”

他惶然举目,泪水迷蒙的浮光里,眼前这个女子用这样的话来求他。那双像极了她的眼睛全是眼泪。

他曾经这样用心承诺过,“嬛儿,我不会让你再哭。”

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她没有再伤心过。直到那一日,他亲口对着她读出了让她返回宫廷的圣旨。她的泪水,终于再度落下。

他不自觉的伸出手去,替眼前的人擦去满脸的泪水,那双眼睛,他不容许它们再饱含泪水。他轻轻说,“你别哭。”

玉隐忽然觉得他瞧他的目光无比深情而专注,摇曳恍惚好似清晨花瓣上的露珠,随时会消失一般。她猛然一惊,仿佛从他沉醉的双眸中看到了那个女子的倒影。心几乎绞痛起来,绞痛到说不出话来。她明明知道,明明知道的,他这样深情望着的,并不是自己。

然而不由自主的,双手慢慢伸出去,抓住了他的衣襟。她这样唤他,“六郎…”

不是不知道,明明知道的,可是她依旧贪恋,这一刻他目光中近乎痴怔的狂热与深爱。哪怕,是虚幻也好;哪怕,他贪恋着的,是另一个女子。

他低低喃喃,“嬛儿…”伸手揽她入怀。紧紧,紧紧,仿佛害怕再度失去。

然而,他终于失去她。

泪水模糊了视线。

就像那一日瓢泼大雨中,她终于不再压制自己的感情,投身于自己的怀抱之中。雨水那样大,哗哗哗哗,是清凉的芬芳,漫天漫地都弥漫着她身上温柔的气息,盈满心与意。

他终于,紧紧,紧紧揽她入怀。

雨水渐渐模糊了她带泪的笑容,只是他知道,她在自己怀中,那样真切,再不是隔着人世迢迢的遥远的一个梦。

夜更深了,满天星斗渐渐失去了光彩。风一吹,房中摇曳的烛火瞬间熄灭无迹,只余一室的黑暗与沉寂。被风吹得吱嘎作响的窗户外,呼啦啦,一只喜鹊扇着翅膀飞了过去,惊动了七夕寂静的黑夜。

奈何天-完

热点内容
猪蹄红盆栽花 发布:2025-08-28 18:47:51 浏览:958
盆栽雾松图片大全 发布:2025-08-28 18:42:56 浏览:255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酒店 发布:2025-08-28 18:34:51 浏览:597
一朵枯萎的玫瑰花 发布:2025-08-28 18:28:03 浏览:862
画兰花的忌 发布:2025-08-28 18:18:19 浏览:473
郑州东花卉市场 发布:2025-08-28 18:13:22 浏览:849
盆景根大了 发布:2025-08-28 18:12:02 浏览:182
油茶花黄得 发布:2025-08-28 18:03:24 浏览:212
兰花香结局 发布:2025-08-28 18:01:13 浏览:486
浪漫七夕情人节手抄报 发布:2025-08-28 17:54:17 浏览: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