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金枝烟

荷花金枝烟

发布时间: 2022-07-07 05:08:59

Ⅰ 《金枝欲孽》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剧中有两条手帕,一条是荷花一条是睡莲,两条手帕的花外观很像但不是同类,左边睡莲暗喻安茜,花语是妖艳符合安茜封妃的脱变,右边莲花暗喻如妃,默恋,暗喻孔武和如月的情缘,感觉编剧在很早就安排好了结局。

Ⅱ 龙泉窑的历史传承

龙泉窑因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属我国南方青瓷系统。创造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传世的龙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间,烧造历史达七、八百年之久。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骨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见赭褐色窑红,胎微出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蕉叶、金枝、荷花等。装饰风格趋于奔放。处于南宋鼎盛时期的龙泉青瓷,形成了自已独有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风格,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器型丰富多样,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颇具艺术匠心。
元代龙泉青瓷烧造量大,风格与南宋迥异:器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为白中带灰或淡黄;釉色为粉青带黄绿,光泽较强,釉层半透明;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划、印、贴、塑等,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纹饰以云龙、飞凰、双鱼、八仙、八卦、牡丹、荷叶等为多见。此外,还大量出现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
明代龙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色为灰黄,釉层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泽强,釉色有青灰、茶叶末、灰黄等几种,装饰以釉下刻花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装饰方法。
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
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窑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呢?朱伯谦先生在《龙泉窑青瓷》一书中曾将龙泉窑的发展归纳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阶段:魏晋和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末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明清是衰落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如果说这四个阶段勾勒出了龙泉窑发展历史的整个脉络,那么,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三次辉煌期则是连贯发展脉络的重点和要点。
开创年代
至今通常的说法是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有说始于五代或者宋代的。在古文献中,关于龙泉窑的开创年代的记载极少,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是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年( 1133)庄绰的《鸡肋编》 “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庄绰曾在包括浙江在内的南北各地郡县做官,交游甚广,见闻颇丰。他在上述文中清楚地描述了处州龙泉县是五代吴越钱氏所贡青瓷的产地。“宣和中”,龙泉窑已成为朝廷青睐的宫廷用瓷生产窑场。正因为朝廷向其订烧青瓷,使得“龙泉青瓷益加工巧”。过去,许多学者在引用此条文献时并不认可“五代秘色瓷出龙泉”的观点。然而,在乾隆二十七年( 1762)修的《龙泉县志·大事记》中又提到“五代贞明五年( 919年)龙泉金村、刘田等地制瓷作坊已具规模”,这说明在有限的古文献中,至少有两处提到了五代以前,龙泉就已经开始烧造瓷器的事实。
五代北宋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居于瓯江—卜游,不仅具备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还有便利的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瓯窑、婺州窑等周边窑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这一状况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却出现了突然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龙泉窑青瓷的“迷惑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据笔者实地考查证实,当时这类淡青釉的烧制地点主要是在龙泉金村一带。明代陆容《菽园杂汜》曾载:“青瓷初出于刘田,去县六十里。次则有金村窑,与刘田相去五里余。外则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绿绕等处皆有之、然泥汕精细,模范端巧,俱不若刘田”,刘田也叫“琉田”,即今大窑,是龙泉窑的传统制瓷中心。但笔者认为是先有金村后有大窑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大窑至今还尚未发现有烧制淡青釉瓷器的迹象,而淡青釉瓷片在金村则随处可见。从这一点来看,金村制瓷在当时是很辉煌的,金村地狭靠河,因此初期时运输十分方便。后来制瓷业规模扩大,金村狭窄的地势便不适应当时的发展。而地势开阔的刘田离金村仅五华里,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制瓷业的新中心。
龙泉窑的突然兴起很可能和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贡品”有关。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钱氏王朝一直奉行与中原修好的策略,于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贡品”。有关专家在考古搜集时曾找到这样一件淡青釉罐,其外壁釉下写着“天福元年,重修窑炉,试烧官物,大吉”。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天福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吴越国是宗后晋的,据此推测,当时所烧的“官物”除了吴越国宫廷自用以外,很可能还向石敬瑭进贡。
当然,担任贡器烧造任务的主要是越窑,其贡器也称“秘色瓷”。秘色瓷起于晚唐,因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使用,故曰“秘色”。龙泉窑也烧过“秘色瓷”,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庄绰一生大约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在南北各地的郡县做官,足迹遍及京西、淮南、两浙、福建、江西、荆湖和广南,交游甚广,见闻颇丰,其记载应比较可信。从这一点来看,“秘色瓷”的第二阶段是后来居上的龙泉窑青瓷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进贡的瓷器数量很大,《宋史》卷四百八十列传世家二(吴越钱氏)“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来朝,俶进……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事”。又《宋会要》:“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朝,俶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五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太宗的秘色瓷器达十万多件,如此巨大数量的贡瓷应该不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而这样庞大的生产量也是越州窑所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越窑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传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龙泉窑以担负“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自身发展的契机,从北宋开始,龙泉窑逐渐取代越窑,一跃而为江南第一名窑。
北宋南宋
龙泉窑在南宋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另一方面,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商业、贸易的发展。北宋时,官方就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直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南宋政府更把海外贸易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据史料描述,当时“窑群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往返穿梭,日夜繁忙。”瓷器内销运往临安,外销经瓯江出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
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厚釉青瓷的产品数量比较少,迄今只在龙泉大窑、溪口两地近十处窑址中发现这类瓷器,而且都是与白胎青瓷同窑同烧的,其中溪口瓦窑垟窑以生产黑胎厚釉青瓷为主,其他瓷窑以烧白胎厚釉青瓷为主,兼烧一部分黑胎青瓷、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这些在龙泉窑青瓷的内部发展脉络中都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尤其裹足满釉支烧的工艺对于龙泉窑来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工艺风格上的骤变显然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冲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朝廷的干预。至今高科技测试也表明,龙泉窑的黑胎、开纹片青瓷、造型、纹片,以及化学组成和郊坛下官窑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此外,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并且这两大系列瓷器还出现了一批仿南宋官窑器的器形,官窑器是不允许民间随意仿造的,仿官窑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诠释为“仿制”。另外考古发掘也证明,南宋龙泉窑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和绍兴市攒宫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至今大窑龙泉窑遗址还保留着南宋古道,遍布南宋窑址,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种种关于南宋时的故事。这一切都似乎在述说着当时的龙泉窑与宫廷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宋皇朝拥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为什么还要派遣技术人员和官员在龙泉等地监烧“供器”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杭州本地的瓷土资源并不太理想,而古代制瓷业对地理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是很强的,至今看来,南宋官窑器的胎质比较疏松,易破碎,还有开片,所谓“无片不成官”,开片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一大特点。但无论是冰裂纹也好,梅花片也好,美则美矣,却不实用,试想,将满是开片的瓷器当作日常生活用瓷不免存在卫生问题。相比之下,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缜密坚硬,尤其是白胎厚釉青瓷,釉面光洁不开片,既美观又实用。
元明早期
虽然龙泉窑熊熊的窑火曾一度遭受蒙古铁骑的践踏而熄灭,但入元后,龙泉青瓷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风格多样化,远销世界各地。
1979年为配合浙江省紧水滩水库工程的兴建,浙江省文管会等单位在龙泉县境内进行了普查,并在龙泉县东部安仁口地区发掘了元代窑址,为研究龙泉窑在这一时期生产情况和产品面貌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元代仍是龙泉窑的兴盛时期。元代产品除部分继承宋代传统以外,在器型和装饰上又有新创造,比如当时流行的露胎工艺。元代由于水陆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瓷器大量出口,需求量激增。在这样的条件下,元代龙泉窑迅速向瓯江和松溪两岸扩展,这样,大批的龙泉窑瓷器便可顺流而下,转由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温州和泉州,将瓷器出口到世界各地,像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都有龙泉窑的瓷器。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l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元代的蒙古统治者不是单方面地被汉文化所同化,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元代龙泉窑青瓷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批大件器物的出现。这些大器胎质较厚,器形粗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代龙泉窑的窑形仍沿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但在长度上略有短缩,这一改变有利于提高窑内温度,并使热量分布更均匀、合理,对烧制大型器物很有利。
元代龙泉窑的繁荣为明初龙泉官窑的设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详见《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一书)。明龙泉官窑器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将厚实雄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之前往往将明初龙泉窑青瓷与元代龙泉青瓷混为一谈,或笼而统之断为“元末明初”,这也在一个层面上说明了两者的相承关系。至今从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批明初龙泉官窑青瓷碎片及结合传世完整器来看,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无疑代表着龙泉窑瓷器烧造史上的最高水准。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北宋时期的刻划花装饰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南宋,由于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转向以釉色取胜。其实釉色的玉质感固然是世之所好者,但釉层一加厚,原先的刻划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盖。所以到了元代,又流行露胎、贴塑、模印等装饰手法,这样玉质感的釉色和花纹图案的装饰效果就可以兼得了。明龙泉官窑器将刻花与厚釉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此外,明代早期的民窑器也有不少精品,明初龙泉窑的规模和数量也不容小觑,以往被忽视,还有待重新认识和评价。
清代
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景德镇)、处(丽水龙泉)等府烧造”。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正统年间以著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为车内外艺术鉴赏家所收藏。成化、弘治以后,青花瓷兴起,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少将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大窑村、溪口村一带瓷窑纷纷关闭,大白岸村至安仁口村一带瓷窑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窑数减至160多处。
清初,窑声所剩无几。清中叶,仅剩南窖、瀑去埠头村、青溪水孙坑村等地70余座窑。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成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民国
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继之辆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古墓之风:另一方面一批民国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龙泉窑历史上的三次辉煌都是与宫廷密切相关的,无论是生产“贡器”,还是设立官窑,都是促成成龙泉窑快速发展的最有力动因。因为在封建社会,宫廷的指令往往就是最高的社会动力,它对于一个瓷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Ⅲ 古代经典对联欣赏

中国古代经典对联、千古绝对大全
1.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3.
烟锁池塘柳(至今仍是绝对)
4.
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5.
鸡犬过霜桥 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 半窗玉剪金枝
6.
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7.
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8.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9.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10.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1.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12.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13.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14.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15.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16.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17.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18.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19.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20.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21.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22.
盗者莫来 道者来
闲人免进 贤人进
23.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醉来非假倒
24.
风吹蜂 蜂扑地 风息蜂飞
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
25.
鹰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
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26.
水陆洲 洲停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 阁落鸽 鸽飞阁未飞
27.
鹦鹉洲 洲上舟 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阳桥 桥下荞 风吹荞动桥不动
28.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29.
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30.
风竹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31.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32.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33.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34.
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35.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36.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37.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38.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39.
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40.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41.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42.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43.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44.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45.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46.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47.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8.
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49.
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
50.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51.
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52.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53.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54.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55.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56.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
57.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58.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59.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60.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61.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62.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63.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64.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65.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66.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67.
上黄昏下黄昏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68.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69.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丝哪人能弹
70.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71.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72.
水底月如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73.
椒实既热夹壳长老黑心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74.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75.
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雪非有意他年又是自来
76.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77.
水中冻冰冰种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78.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
79.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80.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海涛,大宗师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81.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82.
鲁肃遣子问路
阳明笑启东窗
83.
口中含玉确如玉
台下有心实无心
84.
日落香残 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 务把意马牢栓
85.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86.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87.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狸猫狗彷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是短品 却是妙文
88.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89.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90.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91.
碧纱帐内坐佳人 烟笼芍药
清水池中洗和尚 水浸葫芦
92.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93.
岑溪山水今奚在
94.
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95.
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96.
夏大禹,孔仲尼,旦姬,杜甫,刘禹锡
97.
今夕何夕,两夕已多
98.
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99.
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100.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101.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102.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103.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104.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105.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106.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107.
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108.
此地安能常住(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其人好,不伤悲)
109.
门对千根竹(门对千根竹短)(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家藏万卷书长)(家藏万卷书长有)
110.
行节俭事(早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不过淡泊年)
111.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苏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印
112.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113.
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114.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115.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116.
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117.
冬虫夏草九重皮
玉叶金花一条根
118.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锋妙小柴胡。
119.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120.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121.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122.
鸟在笼中望孔明思张飞无奈关羽
人游园内观石秀赏花荣有感乐和
人闲窗下赏花容戏飞燕不觉时迁
123.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124.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125.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酱盐之盐,为何加水变淡?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126.
双木为林,既然不是魂灵之灵,为何加夕成梦?
双月为朋,既然不是磕碰之碰,为何加山变崩?
127.
二木为林,既然不是甘霖之霖,为何加水变淋?
二日为昌,既然不是上苍之苍,为何加口便唱?
128.
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雄,逐鹿中原,百年风雨,当归(中药)秦一统。
孙刘曹袁陶孔张,三国鼎立,称霸天下,卅载离乱,独活晋一家。
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彩缤纷,沉浮变迁,峰回路转,苦参(中药)人间事。
孟墨孔荀老庄列,百家争鸣,纵横文坛,千古沧桑,独活孔一家
129.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130.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Ⅳ 中华双中支金中支短金枝的区别

中华(金中支)
高端中支产品,手工包装,产量稀少
中华(双中支)
中支规模产品,双腔一体,保润保香。
短金支
除了长短支的形态差异,主打舒适不刺激、轻松不费力、顺畅不干涩的“三不”优势,“温度稳定、烟嘴不烫”的产品特质,“包灰一根到底、品质一目了然”的有形输出。单以产品呈现而言,虽然短支的形态不算过于新鲜,但“金短支”确实将短支烟的质感抬高了不止一个层次。中华(金中支)带来口味满足感的同时传承了中华品牌的经典口味;中华(双中支)采用“保润保香”技术更凸显舒适感。

Ⅳ 谁知道金枝荷花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用

金丝荷叶吧,也叫旱金莲

Ⅵ 金枝玉叶能吸烟的有害物质吗

金枝玉叶是有毒的。金枝玉叶虽然不能食用,但是用来观赏养殖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平时可以放在室内养殖,注意为其提供充足的散射光。金枝玉叶就是马齿苋树,是马齿苋科的植物。对于金枝玉叶是否有毒这个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将,金枝玉叶是有毒的。
但是很多植物,例如滴水观音,虎刺梅、水仙花等都是有毒的,但人们还是在养,也不在乎它到底有没有毒。 但如果从生活常识来讲,金枝玉叶是没有毒的。马齿苋树长得很像我们吃的野菜马齿苋,只不过金枝玉叶是肉质的灌木。
我们都知道马齿苋是可以食用的,并没有毒性,所以金枝玉叶也不会差到哪里。

Ⅶ 描写花儿美丽的成语

1、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 处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 句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2、花团锦簇 [ huā tuán jǐn cù ]
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四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例 句
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上名牌云集,霓裳潮涌,似~,喜迎嘉宾。
3、繁花似锦 [ fán huā sì jǐn ]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出 处
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例 句
夏天的首都,~,五彩缤纷。
4、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嫣(yān):艳丽。

出 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例 句
春天到了,漫步在花园里,那~、五彩缤纷的春景,让人赏心悦目。
5、百花齐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 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例 句
春天里,~,争芳斗艳。

Ⅷ 金枝琼帯,是什么意思

  • 琼枝玉叶,意思是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拼音】qióng zhī yù yè 【出处】唐·萧颖士《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况琼枝挺秀,玉叶资神,允厘监抚,仪形稚颂。”白话释义:况是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挺拔秀丽、...

Ⅸ 金枝玉叶的花语是什么

金枝玉叶的寓意是高贵、永远在一起、亲情、血脉至亲、同心同德、相互扶持。另外它还象征着永恒的爱情,等待。或许是因为它的变化性比较强,叶子的颜色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改变,在黄绿间变幻,所以它的寓意也有两层。

相传在国外,有一个善良的女孩,在豆蔻年华爱上了一个男孩,他们彼此相爱,一起约会,男孩会送她礼物,会捏她的鼻子。

女孩认为他们会在一起,结婚生子,一起白头到老。等到了第九年,男孩又送来了金枝玉叶,她开始害怕,害怕等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她带着第一盆金枝玉叶离开了。

在偏僻的城镇女孩一个人承载着思念生活着,不知不觉中金枝玉叶开始落叶。女孩想要挽救它,女孩也明白了男孩的心意,第二日,她回去找他,男子哭了,却还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回来了,真好。

(9)荷花金枝烟扩展阅读:

原产南非,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不耐涝。在荫蔽处虽然也能生长,但茎节之间的距离会变长,叶片大而薄,且无光泽,影响观赏。

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光,以防烈日曝晒,并注意通风。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盆土积水,否则会造成烂根。

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停止施肥,控制浇水,温度最好在10℃以上,5℃左右植株虽不会死亡,但叶片会大量脱落。

Ⅹ 形容丁香花的名言名句

形容丁香花的诗词名句

独坐空山思五陵,丁香花发又逢春。灯前欲共平生话,月落松窗梦故人。——明·岳岱《山中寄张子言》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毛文锡·《更漏子》

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唐·韦庄《悼亡姬》

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宋·李清照《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南宋·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吴王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巫娥传意托悲丝,铎语琅琅理双鬓。湘烟刷翠湘山斜,东方日出飞神鸦。

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唐·温庭筠《蒋侯神歌》

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明·许邦才《丁香花》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李珣《河传》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

形容丁香花的句子

丁香就像一个梦,上百万株各色的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丁香花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紫色的衣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散发出那么浓郁的香气。

丁香花的叶子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小桃子,紫丁香在这些小桃子之间露出了头,绽开了笑脸。

丁香花,它默默无闻的含苞待放着,不贪求赞美,也不奢望爱恋,丁香的品性是温和的,但也不缺刚烈,它虽然素装淡裹,透露着紫色的芬芳,却又内秀,它柔中带刚,顽强的生活着。

丁香花是优雅的安静的美丽的,丁香花就象一个正在看书的小姑娘,头上别着好多沁人心脾的花朵和心型的叶片。

初春,丁香花团锦簇,香飘满城,深秋,浓绿的叶子即使承载着雪霜也迟迟不肯落下;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仍在孕育着下一个春天的花潮。

玉琢冰雕的白玉兰,有花容月貌的桃花,有郁郁葱葱的迎春连翘,有沁人心脾的梨花,充满清淡而又浓厚的花香。

远处的丁香花,散发出的香味,它生的娇嫩,叫我不敢触碰,生怕伤到它,果真是那样,摸起来软软的,柔柔的。

丁香花虽然没有玫瑰牡丹那样艳丽的色彩与婀娜的身姿,然而却有着胜似它们的浓郁的芳香,弥漫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一簇簇的丁香花,簇拥在不大的地方,却又笑的那么的开心,带着一丝忧郁,伴随着歌曲,柔软的花瓣像羽毛一样飘逸,旁边还未开花的花苞,衬托这美丽的花瓣。

夜丁香的芳香,不像蝴蝶花那样浓郁刺鼻,也不像喇叭花那样清淡无味,而是香中带有甜味。

五彩缤纷的丁香花中,唯独还有那么几朵在盛开,它比其他几朵花要盛开的大一些,像稍稍绽放的莲花一样,慢慢展现自己的芬芳。

远远看去的丁香花像一对对小翅膀向天空伸展着,又朝观赏它的人们伸出一双双小手。在绿叶的簇拥下显得美丽淡雅。

那浓密的绿叶丛中,盛开着一簇簇娇小的丁香花,它们互相偎依,竞相开放,细嫩的柄托着五六片浅绿色的花瓣,片片都小巧纤细,尽力向外舒展,时而露出了星星点点的花蕊。

热点内容
花卉虫害大全图片 发布:2025-09-10 01:15:02 浏览:528
选考一朵云 发布:2025-09-10 01:09:43 浏览:977
办公司吸烟绿植 发布:2025-09-10 01:04:44 浏览:270
17秒折玫瑰 发布:2025-09-10 00:55:01 浏览:916
樱花铁布衫 发布:2025-09-10 00:54:15 浏览:891
大鱼海棠部 发布:2025-09-10 00:48:39 浏览:121
水里长盆景 发布:2025-09-10 00:28:59 浏览:61
世界三大樱花园 发布:2025-09-10 00:28:56 浏览:675
五指山绿植图片 发布:2025-09-09 23:44:29 浏览:612
十二月折牡丹歌词 发布:2025-09-09 23:36:12 浏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