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亩荷花
㈠ 荷花分为多少种....有什么故事....有什么颜色
荷花--花中仙子
学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水芙蓉、 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科名:睡莲科、莲属。本属植物含两种,另一种为美国黄莲N.pentapetala 产于美洲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荷花为窃根水生花卉。藕是荷花横生于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茎。藕的 横断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道,这是荷花为适应水中生活形成的气腔。此种气腔在叶 柄、花梗里同样可以见到。 在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的运输水分的导管,导管壁 上附有 增厚的粘液状的木质纤维素。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折断拉长时,使出现许多白色相 连的藕丝。老藕的丝尤多于微藕。 种藕的顶芽叫"藕苫",被鳞片包着。它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的地下茎,称为 "藕带"。藕带分节,节的周围环生不定根。节上抽叶和花。从藕带先端形成的新藕叫 主藕,旺盛者有4-7节藕筒,简长10-25厘米,直径约6-12厘米。主藕 上分出支藕叫子藕;从子藕再长出的小葱称孙藕,常仅1节。藕的大小、形态、色泽、生 藕的迟早、入泥深浅、品质风味等,均因品种而异,又受栽培和条件的影响。 叶大,直径可达70厘米,全线,呈盾状圆形,具14-2l条辐射状叶脉。叶面深绿色、 粗糙、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滚动的水珠。
所谓"掉拂 珠碎却圆"(唐·杜甫诗句),赞美的正是雨后荷花特有的动态景观。叶背谈绿,光洁无毛, 脉隆起,中央有圆柱状叶柄挺举荷叶出水。柄上倒生较密刚刺,叶柄与地下茎相连处呈白 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则为绿色。
叶分三种:以顶芽最初产生的叶,形小柄细,浮于水面,称为钱叶,或叫荷钱;最早 从藕带上长的叶略大,也浮于水面,叫浮叶;后来从藕带上长的挺出水面的叶叫立叶。无 论是钱叶、浮叶或立叶,出水前均相对内卷成棱条状。立叶依生长早晚,其大小、高矮、 顺序表现出明显的上升阶梯和下降阶梯。在新藕形成时抽出的立叶,比前张大而刚刺较短, 叫"后把叶",在其前方再出现一张形小、柄短、叶背微红的叶,叫"终止叶"。人们只 要辨别出终止叶,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荷花的花原基着生于藕带处芽内、幼叶基部的背面;花单生、两性;萼片4-5,绿色, 花开后脱落;营长桃形、桃形或圆桃形,暗紫或灰绿色;花有单瓣、复瓣、重台、千瓣之分,色有深红、粉红、白、谈绿及间色等变化;花期6-9月,单朵花期只3-4天,多展开 午闭,千瓣类能开10天以上;花径最大可达3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 瓣化,花药之附屑物多黄色,花丝白色;校头顶生,子房上位,心皮多数分离,散生于碗 形、喇叭形的绿色花托内。花谢后膨大的花托称莲蓬,上有3-30个莲室,发育正常时,每 个心皮形成一个椭圆形小坚果。有时心皮"泡化"或瓣化,不能形成果实。 果实俗称莲子,青熬时果皮青绿色,老熟时变为深蓝色。果皮表面有气孔和保卫细胞, 表皮下有坚固而致密的栅栏组织,气孔下有一条气孔道,成熟莲子果皮的气孔道缩得很小, 不让空气和水分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进入。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就保证了莲子 的长寿。它可埋在地层中千百年,而不致损坏,甚至还可用来播种发芽。
荷花与花中君子-菊花、花中仙子-荷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君子-梅花、天下第一香-兰花、九里飘香-桂花、花中西施-杜鹃、花中皇后-月季、花中珍品-山茶花、凌波仙子-水仙并称为中国十大名花。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据史书记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我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至于旅游赏荷的去处就更多了。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昔日曾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济宁微山湖竟有10万亩野生荷花的壮丽景观,年年花繁叶茂,吸引无数游人。真可谓“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了。
荷花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除中国外,日本、苏联、印度、 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在人工栽培前,早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该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 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 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在江南苏州一带,农历6月24日为观莲节,称为荷山生日。届时人闪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观赏荷花。特别是佛教徒对它最为尊崇,如观音菩萨坐的就是莲花。1990年被人暗杀的印度总理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鲁在狱中时给他取下的,按印语为“洁白无瑕的白莲花”之意。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也用莲花为图案,表达当地人民特别崇尚莲花,以象征纯洁和高贵。由于荷花是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它经群众评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1989年在北京专门成立中国荷花协会,促进它在中华大地上碧波万顷,香飘无涯。
中国的荷花品种约有200多个。分为花莲、藕莲和子莲三大类。花莲多用于观赏,常见的有宫粉、桃红、纯白等色。 民间最喜爱一梗能开双花的并蒂莲。但急促的生活旋律,常令人们难以出外赏荷,那么,改在家居植养缸荷也别有一番情趣。
中国有八大荷花观赏地:新都桂湖、湖北洪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岳阳莲湖、山东微山湖、济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
㈡ 荷花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荷花在中国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其花朵硕大,花色净洁,叶大雨圆,清香远溢,花态叶貌使人赏心悦目、古往今来雅俗共赏。公元前9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人们称荷花为芙蕖,名称的由来当追溯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是说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把每方里的土地按井字形划作九区,中间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即八家),公田由八家助耕。三国时代陆机《毛诗草木鱼虫疏》中载:“何物可以为夫,可以为渠,故称荷为芙蕖”。“夫”在这里是一百亩土地的代称;“渠”《说文》释:“水所居”,在当时居又作积蓄、囤积解。例:《汉书·张汤传》中有“居物积富”之句。水所居相当现代汉语水积聚之处的湖、泊、淀之类的静水。陆机是说:什么植物很快长满一百亩土地,长满湖泊,只有芙蕖(荷花)才有这样的生长势,“芙蕖”是以其长势而命名。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在六书定义(六种造字条件)中说:指事(依此造出的字),“视而可识,察而见义”是说根据事物的内涵造出的字,看到就可认识本身的形态,观察其形态就知道字的含义。芙蕖为草本,故从草成为专用名词。到了春秋时代,荷花高雅的风韵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物兴思的文风开创了先河。楚大夫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6年)在《离骚》辞中写到“制芰荷以为灰兮.集芙蓉以为裳”,超凡脱俗的气质,表现了他高风亮节的品德。又如《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陈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荷花的秀丽,荷花的风韵引出思念恋人的由衷之言。荷花的形态特征在公元前700多年己有记载,各部器官详有专称。《尔雅·释草》“荷,芙蕖”,其茎“茄”(叶柄),其叶“蕸”(立叶),其本“密”(地下茎的初期,又称藕带或鞭),其华“菡萏”(华通花、花蕾花瓣部分),其实“莲”(花托、莲蓬),其中“菂”(坚果,俗称莲子),南中“薏”(种子的胚芽),其根“藕”(地下茎生长后期先端膨大部分)。荷花,花字是后缀词,例:桃花、李花等,第一字是该物的名称,也是命名的依据。荷字《说文》释:“荷,芙蕖叶”。东汉·郑玄《毛诗》笺注:“荷,芙蕖之茎也”。这里说的“茎”,是指荷花立叶的叶柄。相对而言,巨大的叶片是依靠细长茎的负荷,才能挺立,远离水面,这与《尔雅·释草》中的“其叶蕸”(远离之意)是一致的。荷字其指事,是负荷之意,名称的由来即源于此。荷花名称由来另一说出自宋·陆佃《埤雅·释草》,“荷总名也,花叶等名俱众义,以不知为问谓之荷也”,是说各部器官均有专称,只有总体不知叫什么,所以叫荷。《说文》注:“何,儋也”(通担)。宋·徐铉等人注释:“儋何即负何也,借为谁何之何¨…”是说“何”本字是负何。陆佃所说:以不知为问,谓之荷也,其意是何事的何。词意扩大后“何”字用于疑问是假借字。在六书定义中说:“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依此而论荷的命名是负荷之意,不是不知为问的谓之荷。芙蓉的名称最早见于楚辞、汉赋,鉴于这一时期的文风修辞手法“芙”应是芙蕖的芙。“蓉”《说文》注释:“盛也”。芙蓉是对花态的描述,有荷花盛开,此起彼伏的会意。如楚辞《九歌·山鬼》“云容容兮而在下”。《东京赋》“……芙蓉覆水,秋兰被涯……”。《风赋》“……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芙蓉一辞发展到用以比喻人的美貌、仪容,唐代最为盛行,如《长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采莲曲》中的“芙蓉向脸两边开”等。莲花的名称是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使用的,在此之前“莲”是指莲蓬,在中国大江南北几乎通称为荷,如东晋·郭璞(公元276~324年)《尔雅注》载:“别名芙蓉,江南人呼荷”。宋·邢禺(炳)(公元932~1010年)《尔雅疏》载:“北人以莲为荷”。又“芙蕖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人呼荷”。佛教崇拜莲花出污不染,奉为圣洁。后秦弘治三年(公元401年),王姚兴在长安(今西安),请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鸠摩罗什到长安,入西明阁及逍遥园,待以国师之礼,并以使女十人,逼命受之。不住僧坊,别立廨舍。罗什常于众前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但取莲花,勿取臭泥”。罗什所译《阿弥陀经》中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世谓七宝莲花即出于此。莲是以其形态而命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释:“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生也”。
㈢ 史上是谁的荷花画的最好
王冕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市长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代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吴谱还载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㈣ 洒金到王莾千亩荷花园
火车;凡是经过福泉的都可以坐。下火车的地方是马场坪,还要转车到福泉。长途大巴;乘坐219.229路公交到金阳客站乘坐到福泉的大巴。
㈤ 山东菏泽哪里有荷花
曹县有荷花,水岸嘉园后面赵王河
㈥ 苏州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大王荷几月开花
荷塘上架起了曲桥,塘中小岛上建设起了观景塔和荷文化展示馆,荷花塘中还安置了汉白内玉质地的荷花仙容子雕塑,建造了荷花水景植物展示观光栈道、百米荷韵文化长廊、荷塘垂钓中心等十多个特色项目。不久前,荷花塘东侧还建起了有“苏州版外白渡桥”之称的荷塘月色大桥,气势宏伟的大桥横跨在接天碧叶和映日荷花的尽头,组成了一幅现代版“荷塘月色”图。为了弥补荷花季节性强的不足,相城人还在荷塘里搞起了杜鹃展、牡丹展、菊花展,在荷塘的浅水区中种植了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和耐湿树种,增强趣味性,延长观赏期。
公园以迷人的景观、自然的布局规划建设荷花展示风情园、江南农舍休闲园、水生植物科普园、水趣运动园以及美食花卉购物园等五大功能区域。全部建设将分二期完成。目前一期已种植面积2000余亩、近200个品种荷花睡莲,建设荷花水景植物展示观光栈道、百米荷韵文化长廊、游船码头、荷塘垂钓中心、莲香品茗馆、荷花餐厅、荷塘风情烧烤堤、荷花仙子雕塑、荷文化展示馆以及观景塔和观景索桥、水趣园、灯光夜景等十多项特色项目。
㈦ 荷花的花名来源,花期,生长地,用途,传说
花名来源:
三国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解释"芙蕖":"何物可以为夫,可以为渠,故称荷为芙蕖。"意指长满百亩的湖沼或河渠里的荷花称"芙蕖"。宋陆佃《埤雅》称荷的来历:"荷总名也,花叶等名俱众义,以不知为问,谓之荷也。"是说各部器官均有专称,只是总的不知叫什么,于是将"何"字加上草字头而成为"荷",含负荷之意。
宋以后书籍多用"荷",少用"芙蕖"。《尔雅》明确"莲"的定义,指荷花的莲蓬。但东晋郭璞《尔雅注》提出:"北方人便以藕为荷,亦以莲为荷。"此后,芙蕖、芙蓉逐渐改称荷或莲,荷莲同义,混称至今。至于荷后加花成荷花,莲后加花成莲花,则是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后来加上去的。
花期:6-9月份。
生长地: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
用途:荷花从根到径、叶、花全都是宝,荷花的花、莲子、莲藕等都可食用,莲子可与大枣大米等食材加在一起做八宝粥吃,莲藕可凉拌、炒菜吃。莲藕切成片把糯米灌进莲藕孔眼里用牙签串到一起放到锅里,加上水盖过莲藕,放半斤红糖大火烧开锅,转小火炖三个小时左右收汁,女生吃有美容养颜功效。
㈧ 荷花有哪些特点
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开的花鲜艳而美,荷花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版花的结构权看,荷花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 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
荷叶最大可达直径60厘米,荷花有超过800个栽培品种,花色从雪白、黄色到淡红色及深黄色和深红色,其外还有分洒锦等等的花色。
(8)王亩荷花扩展阅读:
荷花叶大,全线,呈盾状圆形,具14-21条辐射状叶脉。叶面深绿色、粗糙、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滚动的水珠。
荷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叶挺出水面。故说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伸出水面几厘米的花茎上长着花朵单朵,少数花茎上长著双朵或更多。
荷花叶背谈绿,光洁无毛,脉隆起,中央有圆柱状叶柄挺举荷叶出水。柄上倒生较密刚刺,叶柄与地下茎相连处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则为绿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荷花
㈨ 荷花的特点和品质
特点: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荷叶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圆钝或微尖,雄蕊多数;
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
品质: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9)王亩荷花扩展阅读
荷花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荷花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花的结构看,荷花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莲的茎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地下茎节长满须根。
这些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荷花的芽为混合芽,人们所见的莲芽,是藕的顶芽以及各节腋芽的位置。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播种所出的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发达,发挥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荷花的茎就是藕,是荷花的地下根状茎,是荷花储藏养分和供繁殖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