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咏海棠的诗词林黛玉

咏海棠的诗词林黛玉

发布时间: 2022-07-05 06:50:27

⑴ 如何赏析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这首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诗的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

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

同时,这一联也暗示出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

颔联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极想有一番作为。

颈联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

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无力扭转家族的命运,只能在暗中担忧。

尾联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飞升远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

(1)咏海棠的诗词林黛玉扩展阅读: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诗中也有借海棠花来表明自己清新高洁的品质,她有梨花的三分洁白,也有梅花的一段香魂。她的“秋闺怨女拭啼痕”之句,表明无限心事难以诉说。

她的感情就如“半卷半掩”的窗门,那打开的半扇门代表着她想追求爱情,那关闭的半扇门就是世俗礼法的条条框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她上无父母做主,下无媒人牵线。

林黛玉是最后交稿的,而且是在看了薛宝钗和贾宝玉的诗作后提笔写诗的,这或许是她故意与薛宝钗唱反调,又或者这本来就是她内心的真实情感。关键还是看首句,薛宝钗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把大门关严实,而林黛玉稍有不同,她是“半卷湘帘半掩门”。

她把窗帘卷起一半,把门开掉一半。林黛玉对窗外新奇的世界有些向往的,对美好的爱情还是满怀憧憬的,况且这个想叩开她心扉的人是她最心爱的贾宝玉,这个更符合少女的真实性情。

⑵ 林黛玉咏海棠那诗是怎么写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为海棠诗社中文采最盛之人物—当然,还有一个创社时缺席的史大妹子,诗才之高,足与潇湘妃子联诗於凹晶馆。海棠诗以风格论,黛玉清新而宝钗温厚。二人所作如下: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蘅芜君 (宝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潇湘妃子 (黛玉)
都是作者所创,葬花词和芙蓉女儿诔更是作者用力摹写的文字,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文字功力。
至于评价,可以参考这个: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⑶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要全的)~ 谢谢~

红楼梦林黛玉的诗如下:

一、《秋窗风雨夕》

作者:清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二、《咏白海棠.林黛玉》

作者:清 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译文:

湘竹帘子半卷着,门也半开半掩,把冰雪碾碎做花土,用玉盆作为花盆。

海棠花的白净犹如梨花花蕊,风韵优雅,可比梅花的花魂。

又似月上仙境中仙人缝制白色衣衫,秋日深闺里哀怨女子在擦拭泪痕。

妩媚含羞,默默的姿态,向谁倾诉?倦了累了依靠着西风,夜已经深了。

《咏菊》

作者:清 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译文:

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或绕着篱笆漫步或停下来倚着石头独自沉思吟诵。

笔尖上积聚着灵秀,面对着霜寒把秋菊描写,口齿闯含着菊花的芳香,仰对明月把菊花吟咏。

满纸上写的都是平日自我怜惜的哀怨,谁又能透过片言只语了解我的愁思。

菊花自从经过陶i渊明的品评后,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问菊》

作者:清 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译文

想要打问秋天的消息却没有人知晓,我只好背着手轻声地询问东篱:

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隐居,同样都是花而你为什么又开放得这么晚?

落满霜露的庭院和园圃多么寂寞,鸿雁南飞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

且不要说整个世间没有能够和你谈论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话语不妨和我小叙片刻。[4]

《菊梦》

作者:清 曹雪芹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译文: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世外仙源》

作者:清 曹雪芹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译文

这名园建在了什么样宝地啊!如此美丽的园子,就像是隔绝人间烟火的仙境一样。

这里虽然没有天然的秀色,但我们贾府受到皇恩浩荡,人力穿凿出的山川景物更具一种优雅脱俗。

富丽堂皇!香气融进了那金灿灿的美酒,鲜花为皇妃增添了几分妩媚的神韵。

我们贾府多么荣幸邀到皇家的恩宠!频繁来往的宫车使我们贾府门楣生辉!

《杏帘在望》

作者:清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题宝玉参禅》

作者:清 曹雪芹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哭花阴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哭花阴诗》

作者:清 曹雪芹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题帕三绝》林黛玉

作者:清 曹雪芹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あ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琴曲四章》林黛玉

作者:清 曹雪芹

其一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其二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其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其四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辍,

素心如何天上月。

《葬花辞》

作者:清 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译文

花儿凋谢了,落了一地,被风吹得满天飞舞;红颜褪尽了,芳香断绝了,可是有谁来怜惜?

有的落花飘到了亭台上,被藤丝系住凭风儿吹摆;有的被飞扬的柳絮粘住,一起扑向闺房的窗帘上、门窗上。

闺中的女儿惋惜春景已残暮,满腹愁情无处诉说,

一手拿起花锄、一手提了花篮步出闺房,忍痛在铺满落花的地上反复来回踏着,把落花收集起来埋葬到花冢。

杨柳青青、榆树的果实结得饱满,它们只顾自己生长、吐露芬芳,哪管桃花、李花飘零;

桃花、李花到了明年能再度开放,明年闺中不知道还有谁来居住?

暮春三月燕子在屋粱上把香巢筑成了,面对闺中满怀愁情的女儿,双双对对飞进飞出,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

到了明年花开的季节,燕子会回来衔泥涿花再把香巢修缮,却没有想到这里人已亡故,燕巢倾毁,唯剩空空屋梁。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恨那些风如刀、霜似剑的恶劣天气严加相逼;

明媚春光、艳丽花儿能够维持多少日子,花儿一旦凋落就难以寻觅。

这真是花开的时候容易看见,花落的时间不易见,台阶前愁坏了葬花女:

独自一人手把花锄暗暗地伤心落泪,泪珠洒上空荡荡的枝头化成点点血痕。

听那杜鹃啼叫忽地停了下来,想必血已滴尽而无声,黄昏降临,还是收拾起花锄、花篮回家吧,将闺房的里外门都关上;

把青纱灯笼点上,让四壁生亮,早点上床休息,好使心情稍转舒畅,只是担心春寒落夜雨,冷雨敲打着门窗,被寒、身寒、心更寒,反使愁上又添愁、愁更深!

请不要惊讶我为什么竟会这样地悲愁伤神,我是一半为爱春,一半为恨春;

爱春忽来报到,恨春忽然离去,来到时含情无语,离去时也悄然无声。

昨夜庭院外奏响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魂归去留音,还是鸟魂送别歌吟?

花魂归去,鸟魂毕竟难以把她挽留,然而鸟儿再无言语表示,花儿也含羞难启齿;

我愿意今日生出一双翅膀,随花魂飞到天的尽头。

但是,天的尽头啊!哪儿有美丽芬芳的花冢?

不如让我用锦袋收起落花,用一捧干净的泥土筑起一个花冢,掩埋了这一世美貌杰出的落;

她生来纯洁无暇,归去也要干净清白,绝不能让她陷进污浊的烂泥巴沟里。

生前美貌杰出的落花啊,你今日死去有我为你来收葬,我不能预料到哪一天我身亡?

我今日葬花被人们嘲笑为愚痴,以后哪年我死了收葬我的又是谁呢?

看着春景残暮、花儿渐渐凋谢飘落,也就是闺中女儿红颜衰老死亡之时,

一旦春光殆尽,花儿凋谢完了,闺中女儿也死了,那时闺中女儿、花儿两不知,再也不会相互怜惜了!

(3)咏海棠的诗词林黛玉扩展阅读

《葬花吟》作品鉴赏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为其思想价值。

《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

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贾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后有晴雯,终于轮到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

“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薛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不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

⑷ 林黛玉咏白海棠的全文翻译

译文:

梨花伸进庭院里,卷开竹帘,打开门,她把冰块当做泥土,把玉当版做盆。

她比梨权花还要白了三分,又有梅花的一点傲骨。

她像月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

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4)咏海棠的诗词林黛玉扩展阅读

原文: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⑸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吗

翻译:

半卷湘妃竹帘半掩着门,啊,白海棠,你高洁白净,该是碾冰不土以玉为盆来栽培你。

你偷来梨花花蕊的三分洁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缕香魂。

一、原文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二、译文

半卷湘妃竹帘半掩着门,啊,白海棠,你高洁白净,该是碾冰不土以玉为盆来栽培你。

你偷来梨花花蕊的三分洁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缕香魂。

你像月官中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闺中哀怨的少女在擦试泪痕。

娇羞怯怯默默无言衷肠无处诉,我倦倦倚在西风窗下不觉日已昏。

三、出处

《红楼梦》·《咏白海棠》

(5)咏海棠的诗词林黛玉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这首诗是由林黛玉所作。

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

二、作品赏析

这首《咏白海棠》与薛宝钗淡而不露的风格不同,此诗淡化了现实的外部环境,突出了诗人的主体形象,写出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的心声。

三、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

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

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⑹ 《咏海棠》含苞如胭脂绽放比梨花近闻浸心扉远望若彩霞清照惜红瘦黛玉葬落花沉出处

白海堂(贾宝玉)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颦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咏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说明海棠并非是寻常向陌可见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为土玉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洁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长在这样高洁美好的环境中,可谓是得先天优势.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说明它具有冰清玉洁的品质也就不奇怪了.从首联和颔联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贵又具有雅洁的品质,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么,这样美好之物的命运如何呢?中国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曲高和寡”之说.也就是说,越是美好的东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残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东西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昙花一现”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美好的东西盛景不长的意义了.)? 接下来表现“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缝衣与怨女涕泣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一个相同点是她们都是孤独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缝衣来排遣心灵的孤寂,而人间的怨女用涕泣来发泄内心的愁苦.虽然我们不知道她们为何孤独,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们的孤寂,而这种孤寂表现出来是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敦厚高洁的品质.虽然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但既然有怨有伤,则固然高洁如海棠,也不得不发出“娇羞默默同谁诉”的感叹了.这里面,就有上文所说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难寻,而若来日方长尚还有一线希望.但是海棠面对的却是“倦倚西风夜已昏”.

⑺ 《红楼梦》中 林黛玉、薛宝钗的海棠诗各是什么又各自表现了什么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钗这诗,写尽了豪门千金端庄矜持的仪态。作为豪门闺秀,有着白海棠般的风姿。她十分爱惜自己,恪守妇德,保持身份。薛宝钗是封建社会的淑女,她满脑子封建正统思想。从“珍重芳姿昼掩门”就可看出。她笔下的白海棠是贤淑而端庄的。像花一样身居深深的庭院之中。白天也要关上院门不与外人接触。手提水罐浇花洗草,修身养性。换来冰雪般的灵魂鲜花般的面容。于白海棠自喻,同时也说明她喜欢一些清新淡雅的东西,“洗出”“胭脂”就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尽显豪门千金那种美丽幽雅且富于智慧的形象。“愁多焉得玉无痕”这里面的“玉”指的应该就是黛玉和宝玉两个人,带有嘲讽之味地道出他们两个成天多愁善感。最后的这两句话,于花,是描绘花的晶莹如雪,于宝钗,却是凄冷孤寂。她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却被封建礼教所毒害至毁灭。但这诗总体来说,写得雍容华贵,符合她的态度矜持,深藏不露的性格。 咏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说明海棠并非是寻常向陌可见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为土玉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洁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长在这样高洁美好的环境中,可谓是得先天优势。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说明它具有冰清玉洁的品质也就不奇怪了。从首联和颔联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贵又具有雅洁的品质,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么,这样美好之物的命运如何呢?中国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曲高和寡”之说。也就是说,越是美好的东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残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东西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昙花一现”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美好的东西盛景不长的意义了。) 接下来表现“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缝衣与怨女涕泣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一个相同点是她们都是孤独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缝衣来排遣心灵的孤寂,而人间的怨女用涕泣来发泄内心的愁苦。虽然我们不知道她们为何孤独,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们的孤寂,而这种孤寂表现出来是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敦厚高洁的品质。虽然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但既然有怨有伤,则固然高洁如海棠,也不得不发出“娇羞默默同谁诉”的感叹了。这里面,就有上文所说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难寻,而若来日方长尚还有一线希望。但是海棠面对的却是“倦倚西风夜已昏”。时间永是无情的流驶,转眼夜已昏,花已倦。虽然今日还是“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缕魂”的冰肌玉骨,但从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可怜“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通观全诗,无一不是作者自己的心声,无一不是作者的感慨。只是她的抒情比较含蓄比较委婉,与我们平时看惯的许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诗不同。这正是此诗的动人所在。试想林妹妹若是直接说我出身名门品质高洁但苦于知音难寻而生命短暂岁月无情我怕遇不上知心人有谁能了解我的一片冰心呢?那么诗岂不流于叫嚣了吗?而读者也定不会读下去了。

⑻ 《红楼梦》中谁做过《咏白海棠》诗

薛宝钗做的《咏白海棠》诗。

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的一个日常的自我形象。

⑼ 哪位高手能提供有关古人咏海棠的诗词。要全文!

咏白海棠 林黛来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源,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⑽ 求红楼梦中咏白海棠的诗句

咏白海棠·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庚辰双行夹批: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宿雨还添泪一痕。【庚辰双行夹批:妙在终不忘黛玉。】 独倚画栏如有意,【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再细心作,只怕还有好的。只是一心挂着黛玉,故手妥不警也。】 清砧怨笛送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碾冰为土玉为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庚辰双行夹批: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咏白海棠·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庚辰双行夹批:落想便新奇,不落彼四套。】种得蓝田玉一盆。【庚辰双行夹批:好!"盆"字押得更稳,不落彼四套。】 自是霜娥偏爱冷,【庚辰双行夹批: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压倒群芳在此一句。】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庚辰双行夹批:真好!】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庚辰双行夹批:更好!】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庚辰双行夹批:二首真可压卷。诗是好诗,文是奇奇怪怪之文,总令人想不到忽有二首来压卷。】

热点内容
梦见花卉市场 发布:2025-09-10 18:27:34 浏览:591
云南茶花鸡苗 发布:2025-09-10 18:16:47 浏览:375
浪花一朵朵浪坛独家 发布:2025-09-10 18:10:29 浏览:322
湖敌兰花 发布:2025-09-10 18:08:57 浏览:832
七夕这首歌 发布:2025-09-10 18:07:33 浏览:835
采茶花歌曲 发布:2025-09-10 17:50:24 浏览:493
藻铃玉花语 发布:2025-09-10 17:31:23 浏览:652
几月兰花香 发布:2025-09-10 17:20:48 浏览:624
樱花和战队 发布:2025-09-10 17:20:37 浏览:354
樱花任务3 发布:2025-09-10 17:14:23 浏览: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