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著作
Ⅰ 荷花自古出污泥,是谁的著作
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1)荷花著作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Ⅱ 叶圣陶与冰心的荷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叶圣陶的《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盛开的、素雅的白荷花,作者观花而触景,沉醉其中,与荷花合二为一的感受。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姿态不一,素雅明艳、栩栩如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那处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处处都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是一篇沁人心脾、凝神遐想的佳作。
冰心的荷花表示的意境是一种不求回报,只为付出,极致完美的爱,世上任何的感情都比不上父母的爱,是根深蒂固,是流淌在血液里,是牵动每一根神经,牵肠挂肚的爱,是点点滴滴的爱,是最深沉的爱.
两者都是赞美荷花,叶圣陶赞美荷花的姿态,外表;而冰心则是赞美荷花的品质。
Ⅲ 中国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欧阳修的复《洛阳牡制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记》、刘攽的《芍药谱》、王观的《扬州芍药谱》、刘蒙《菊谱》、史正志的《菊谱》、范成大的《范村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赵时庚的《金漳兰谱》、陈思的《海棠谱》、范成大的《范村梅谱》、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这类著作,以赏花为宗旨,所以花的品种和品第成为这类著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叙述了花卉的栽培方法。如《花镜》卷二的“课花十八法”可说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别为:辨花性情、种植位置、接换神奇、分栽有时、扦插易生、移花转垛、过贴巧合、下种及期、收种贮子、浇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诸虫蠹、枯树活树、变花催花、种盆取景、养花插瓶,整顿删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Ⅳ “荷花者,洁白也,出污泥而不染,花根本色不尽同”这句话源自哪人的哪篇著作急求!
周敦颐的《爱莲说》 莲既是荷花。
Ⅳ 有关荷花的作文名家名篇
湖 光 水 色
梭罗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散文作家,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作勤奋,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河上一周》。
以景物论,华尔登似仍嫌一般,虽说风光秀丽,但却远远不够宏伟,尤其对于不常来此或不曾卜居湖滨的人,未必能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这里的湖水却是如此深邃而纯净,故也颇值一记。这一泓湖水澄澈碧绿,湖身长半哩,周围一又四分之三哩,面积六十一亩半;湖居一松栎林中,为一长流泉所潴成,无明显出入口,故水量的盈虚多系于当地的云雨与蒸发。沿湖多山,其势若自水面陡起,故于三四分之一哩之地面,山丘已高拔至四十至八十余口尺,至于东与东南面,甚至高达百口尺与百五口尺不等。而那里概为林地。我们康谷一带河湖水色至少不下两种:一为远观之色,一为近视(尤其是身旁近处)之色。前者似更多取决于光线的明暗,每每因天气而不同。天气晴和的夏日,稍远处的水即呈蓝色,尤其当水面激荡的时候;如观看的距离稍远,则一例为蔚蓝,并无区别。遇风雨晦冥的天气,水面则略呈青灰色。据说海的颜色更加变幻无定,往往一日为蓝,另一日则又为绿,尽管周围的天色并无明显变化。我注意过这里的河水,当雪满山原的时候,不论冰和水都青翠如绿草一般。有人以为蓝色乃是“纯净的水的颜色,不论是固体液体”。但是如果我们从船边近处俯视,这些水却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泽。华尔登湖就是一时一个样子,一会儿是蓝,一会儿又成了绿,即使观看的角度不变。居处于下界与穹苍之间,天光山色都不免要映入湖中。登山俯视,湖面即呈高空的天青色;但自近处观之,近岸泥沙可见处的水面却微近橙黄,渐至湖上,复为嫩绿,如此依次转浓,迨至湖心深处,则又浑然一色暗碧。然而在某种明暗之下,即使山顶处所见的近岸一带也可能是色泽光艳,溅溅新绿。有人认为这乃是林峦翠微的一种反照;但可怪的铁路的沙基之侧也是同一颜色,另外初春树叶未密之前也是这样,故我以为这可能是天空缥青与岸沙的橙黄互映交融所致。这里的鸢尾即是这类绿色。另处还有一些地方,入春以后,湖上的冰为来自湖底的日照的热量乃至沿岸的地气所暖,开始渐渐融化,于是在湖中尚未解冻处出现一道涓涓细流,而那细流也呈这种色泽。与此地的一切水流相同,每当有风而晴朗的天气,因而波面最能以一定角度反映天空的色泽(或者因为波面能充分摄取各种光线),这时自离湖稍远处观之,湖面所呈现的一派湛蓝甚至会较天空本身的颜色更深一层;而这时,由于身在湖上,而且为了研究反光,不能不天空水面两头瞅着,这时我确曾在那里窥见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的浅蓝——水中灯下变幻不定的绢丝或刀锋剑端上青光或者近之——较之天空还要缥青,这样整个波面也到处是一边淡蓝,一边深青,交相辉映,蔚成奇景,但是相比之下,后者几乎近于混浊。实际上,那淡蓝弱是一种透着微绿的琉璃翠;回忆起来,只有一次冬日黄昏在林际上空处偶然见过。但是把这水盛入杯中,面光而视,却正如一杯空气那样,完全没有任何颜色。我们都知道,一只较大的玻璃盘往往即呈现浅绿,而其原因据玻璃匠人说则在它的“个头”,如体积稍小,便又不见颜色。至于华尔登湖的水要多到什么程度才出这种色泽,我却不曾作过试验。此地的河湖如从上直视时,一般常作黑色或深蓝色,而且与多数湖泊相同,往往给在其中洗浴者的身上带来一种淡黄光泽;但由于华尔登的湖水竟像水晶般的那么澄澈,因而在这里洗浴者的身上往往呈现出一种雪花石膏似的苍白,再加上浸泡在水中时人的身体不免有点膨胀与变形,看起来极不自然,不过那效果之微妙奇特,恐怕唯有米凯罗安琪洛之辈的绘画大师才能追摹得来了。
Ⅵ 叶圣陶的成名作
春宴琐谭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他的创作极为丰富,无论是诗歌、散文、童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他的短篇小说以冷静、凝练、真实著称。描写和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和描写农民生活的《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名篇。在语言上,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作书目]有: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局》(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35,生活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寒假的一天》(文学初级读物)1953,人文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1934(与夏?D尊合著)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D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D尊合著)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
《记金华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出自什么朝代著名诗人那篇著作
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三、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Ⅷ 赵景深的主要著作
《中国小说丛考》
《童话概要》(论文)1927年,北新
《童话论集》(论文)1927年,开明
《中国文学小史》1928年,光华;1936年,大光书局
《荷花》(诗集)1928年,开明
《天鹅歌剧》(歌剧)1928年,商务
《民间故事研究》(论文集)1928年,上海复旦书店
《为了爱》,1934年,北新
《作品与作家》(评论)1929年,北新赵景深
《童话学ABC》1929年,上海ABC丛书社
《现代文学杂论》1930年,光明
《现代世界文坛鸟瞰》1930年,世界
《民间故事丛话》1930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现代世界文学》1932年,现代
《文学讲话》1932年,上海亚细亚书局;1936年,中国文化服务社
《文学概论》1932年,世界
《文学概论讲话》1933年,北京
《文艺论集》1933年,广益
《小说原理》1933年,商务
《世界文学史纲》与李菊林合著,1933年,上海亚细亚书局
《小妹》(散文集)1933年,北新
《失恋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4年,上海新文化社
《中国文学小史》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Ⅸ 荷花的形状、颜色等的介绍!急急急!
荷花生于花梗的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的直径为10-20厘米。花期在6月至9月,单专生于花梗顶属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荷花的根系横向生长,叶片圆形,碧绿色,直径在25-90cm之间,能够漂浮于水面上。
荷花又叫莲花、水芙蓉等,是毛莨目睡莲科水生草本花卉,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越南和印度的国花。荷花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也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也具有单子叶植物的一些特征。
荷花是多年生窃根水生花卉,藕是它横生在淤泥的肥大地下茎。荷花喜静水,如湖沼、池塘等,荷花喜光照不耐阴,早上开花傍晚闭合,花大而美,千姿百态,娇媚可人,味道芳香。
(9)荷花著作扩展阅读
与荷花有关的诗词:《赠荷花》
一、原文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二、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