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之乡江南
⑴ 金湖属于江苏哪个市哪个县
金湖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定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金湖县辖3个街道、5个镇,面积1393.86平方千米[36]。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湖县常住人口为289456人,占淮安市的6.35%[34]。
2016年金湖县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第83位、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县市第57位。2016年2月,金湖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78位[1]。
金湖是美丽的苏北水乡,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贯穿腹地;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尧帝故里”、“荷花之乡”、“鱼米之乡”、“淮上明珠”、“水乡金湖”、“苏北小江南”之美誉。[2]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亿元。[3]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4][5]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6]、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7]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8]
⑵ 中国的荷花画之乡在哪里!
沈阳仙子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位于沈阳市区西45公里处的新民市前当堡镇境内,景区内湖水清澈、翠鸟翱翔、荷花映日、芦苇茫茫,以4000亩百年野生荷花著称(联体面积居中国之首),极具江南水乡之风韵,被命名为“中国荷花之乡”。
⑶ 江南的水、荷花、荷叶有什么特点
1、江南的水应该比较清澈,配合着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韵味。
2、荷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叶的茎是绿的,上面布满了小刺儿,好像一把伞柄;如果把荷叶茎折断,茎上就有许多连着的丝。
⑷ 有关江南或荷花的诗词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内鱼容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⑸ 金湖有多少平方米
金湖是美丽的苏北水乡,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
金湖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定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金湖县辖3个街道、5个镇,人口35.71万人(2012年)。
金湖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贯穿腹地;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尧帝故里”、“荷花之乡”、“鱼米之乡”、“淮上明珠”、“水乡金湖”、“苏北小江南”之美誉。
金湖县地理位置
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方位在长江以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洪泽湖以东、大运河以西。地理坐标为北纬32°47'~33°13',东经118°53'~119°22'。地处两省三市之交,东与本省扬州市的宝应县、高邮市接壤,东南、南与安徽省滁州市的天长市、南京市六合区相邻,西与淮安市盱眙县、洪泽区交界,北与洪泽区毗邻。
地势西高东低,北部、东部、南部是湖荡相间的湖积平原,约占陆地面积73%,地面真高在9.6米~5.5米之间;西南部为缓坡丘陵,约占陆地面积27%,地面真高在35.4米~5.5米之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湖县(金湖)
⑹ 中国荷藕之乡的宝应荷文化
宝应地区古为东海,由于江淮泥沙的逐年淤积,至秦汉以来逐步发育为古泻湖沼泽平原。建国以前全县有几十个湖荡星罗棋布,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沃泥肥,自古以来就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宝应植藕早在唐朝已见于文字记载,唐代诗人储嗣宗《宿范水》一诗云:“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边。露湿芙蓉渡,月明渔网船。寒机深竹里,远浪到门前。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可以令人想象出当时莲叶接天,芙蓉映日,姑娘们一面采莲,一面唱歌的秀美的水乡风光。
至明代荷藕已成为宝应大宗生产的土特产品,《万历志》列“宝应十景”中有“西荡荷香”。清代《康熙志》列“宝应十二景”中有“莲叶接天”,植荷盛况可知。明清时期的宝应画家如陶成、刁锐、陈务人等都喜欢画荷花。宝应诗人咏及荷花的诗词更不胜枚举,如乔莱诗“莼丝绕翠频留棹,荷盖分青远送人”。乔大鸿诗“十里尽荷蒲,迷漫失溪口”。陈钰诗“沦涟水照白菡萏,萧疏苇立红蜻蜓。”朱雯“霜稻几畦镰似月,风荷一片藕如船。”王孙晋诗“赤脚捕鱼何处郎,素手卖藕谁家女?”等等,这些诗句都散发着荷藕之乡的一片清香。
明清时期宝应科举兴盛,达官贵人纷纷在宝应城郊修筑园林,其中有不少都是以荷置景的。如纵棹园湖泊,昔为一片荷塘,学宫前原有爱莲池。城东莲池庵,“高朗雅洁,竹梧疏密相错,庵前有池,池种藕,春则田田绿叶,夏则亭亭红蕖,秋则离离碧莲,致足乐也。”其附近有刘家珍藕花书屋,“绛纱浮水朝霞起,翠盖凭栏落日低”,别是一番景色。城南迎秀门外有朱曰藩之白莲堂,荡舟荷花荡中,清香馥郁,又名花园庄。运西宝应湖边又有朱曰藩的镜心楼,旁有水乐亭,“楼下有荷花荡,可数百亩,夏日棹小舟采莲,莲高于叶,叶高于人,前后皆不可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湖滨又有吴礼的蓼花庄,有诗云:“荷花香里双兰桨,杨柳荫中一草亭。”在宝应最大的园林——纵棹园中,有“竹深荷净堂”,盖取杜甫“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之诗意也。 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来瑶池散步,他们拨开云层,遥望人间,只见宝应东荡百里方圆,万顷碧波,水光连天,好一派湖荡风光,恰似人间仙境,但缺少花卉点缀,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瑶池莲子,撒向宝应的金湖银荡。从此,这里莲叶田田,荷花盛开,一片清香,宛如天上的瑶池仙境。
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在这人间仙境拍摄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风靡国内外数十年,一曲“九九艳阳天”传唱了我国几代人。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来我县獐狮荡拍摄了神话故事片《八仙的传说》,从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荷仙姑的家乡。九十年代,宝应将荷花定为县花,并逐步形成以水泗荷园和荷仙生态园为中心的旅游观光景点,被纳入运河旅游风光带。
位于扬州、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的宝应东荡水泗荷园,占地2万亩,其中植藕15000亩,另有芦苇、蒲草等水生作物,并盛产鱼虾蟹鳖,园有曲桥、风车、沙鸥浮游,白鹭翱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被誉为“苏中沙家浜”。每年荷藕节期间,迎来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2002年荷花盛开时期,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法国公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到荷园取景,拍摄专题片,并在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播放,产生了国际影响。 宝应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县,秦建东阳县、汉为平安县、射阳“九里一千墩”是汉文明的象征,隋称安宜县,唐改宝应县。宋代文天祥留下军师庙。元代马可.波罗将宝应写入了他的游记,明代泰山殿号称“天下第一名山”,清代又出了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三鼎甲”,水巷口3号是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历史名人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诗人陈琳,明代大画家陶成、京剧鼻祖高朗亭、经学大师刘宝楠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在宝应停舟策马,题匾赋诗,这里是吴风汉韵的交汇处,淮扬文化的融合区,民风淳朴,尤具水乡情韵。
当代宝应 人不但爱荷、赏荷,而且对荷文化也颇有研究。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县文联副主席刘世昌同志,在中国荷花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早在1992年就出版了近20万字的《中国荷文化》一书,《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词典》评价说:“《中国荷文化》一书分为荷花概论、荷花之美、品种辨异、芙蓉轶事、莲花 与美女名人、莲花与佛教名山、莲花与文学艺术、全国荷景揽胜及历届荷展共8章93篇,并附咏荷诗文选萃。花卉界认为此书实为我国首本系统研究荷花历史文化现象的专著。”这本书曾在第七届全国荷展上交流,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中华诗词学会会刊主编晨崧先生赠诗曰:“轻吟重唱醉荷花,玉洁凌波濯万家。二十四番春信后,泛舟争向世昌夸。”1994年10月,刘世昌的论文《孙中山、郭沫若与“中日友谊莲”》又获“中国现代史优秀研究成果奖”,为此他还获得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荣誉状》。2004年他又为县质监局编写了《荷之舞》画册,为荷藕节礼品书。
1993年,陈宗道、陈跃父子编著出版了《莲藕世界》,分“涉足莲藕世界、摸熟莲藕脾气、结识莲藕家族、发展莲藕生产、开拓莲藕领域”等五章,详细介绍了宝应莲藕的栽培方法。
2002年,刘海鹏、薛水利出版了《荷之恋》摄影作品集。2004年邓连俊出版了《荷趣》摄影作品集。这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荷花的自然之美,玉洁冰清、活色生香,迎阳带露,娇艳无比,令人赏心悦目,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
⑺ 中国的荷花之乡在哪
在沈阳市西郊38公里处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仙子湖
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首江南是描写哪里的景色
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鱼虾鲜美,稻谷飘香,所以人们也称江南为“鱼米之乡”。
原诗:《江南》
两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8)荷花之乡江南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
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