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抽荷花
Ⅰ 求《莲花童子哪吒》详细剧情
莲花童子哪吒 导演: 余明生(港) 叶成康(港) 首播:2003年 地区:新加坡 语言:国语 颜色:彩色 时长:20集 类型:古装剧 国产剧 主演: 曹骏 罗海琼 史济华 陈天文 何咏芳 丁岚 翁清海 程世勋 集数:20 哪吒(灵珠子)——曹骏饰 妲己——罗海琼饰 太乙真人——史济华饰 申公豹——陈天文饰 女蜗——何咏芳饰 李靖——李海杰饰 殷夫人(哪吒母亲)——丁岚饰 雷震子——温清海饰 纣王——程世勋饰 通天教主——利永锡 饰 元始天尊——陆丁裕 饰 姬昌——周景春 饰 苏护——张鸿鑫 饰 姜子牙——陈茂林 饰 金吒——黄甜 饰 木吒——张志超 饰 雉鸡精——陈建 饰 琵琶精——西德-娴玛吉 饰 敖光——叶小铿 饰 敖丙——曾昂 饰 玉兔——胡敏 饰 剧情概述 调皮的天庭仙童哪吒与南天门巡值天将杨戬友情甚笃。杨戬因暗恋红尘被玉帝贬谪,恋人苏妲己亦遭雷击身亡。哪吒于不经意间放走了被囚的九尾狐狸精,遭贬凡间。而九尾狐狸精在苏妲己身上借尸还魂,不仅迷惑纣王且为害苍生。 哪吒经过轮回,投胎为陈塘关李靖之子,不改调皮本性,与本地塾师姜子牙意气相投。心术不正的申公豹与陈塘河龙王之子勾结,用童男童女练就“七窍玲珑心”。哪吒勇斗恶龙,剥其皮抽其骨为民除了一害…… 电视连续剧《莲花童子哪吒》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一段描写灵珠子和哪吒在天上和人间发生的神话故事。以哪吒为转世前的太乙真人徒弟仙童灵珠子和转世后的李靖之子哪吒为主线,从现代观众欣赏特点和娱乐要求出发,重新创作的一部二十集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全剧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生动,集中朔造了灵珠子(十二集以后为哪吒)、太乙真人、姜子牙、李靖、殷夫人、申公豹、雷震子、周文王及纣王、妲己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 故事虽然是观众熟悉的题材,但却是观众陌生的全新的内容,全剧紧紧抓住正义和邪恶、美与丑这一主题,颂扬了正义,鞭达了丑恶。全剧人物诙谐,语言轻松,用电脑制作了巨龙、怪树、水淹陈塘以及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大量的电脑特技镜头,光这些特技镜头全剧达到了三、四十分钟之多,另外激烈的打斗场面达一百九十多场,几乎占了全剧五分之二,是一部非常注重可看性和商业运作的电视剧。 《莲花童子哪吒》由新加坡电视机构著名电视制作人江龙先生策划,上海话剧中心编剧李容编写,曾得到过金钟奖等大奖的香港著名导演余明生、叶成康执导,香港著名武师张跃星担任武术指导。
Ⅱ 一日看到“画上荷花和尚画" 苦思几日,得 ” 对下妲己大侠对 “如何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墨翰林书
下联对的很工整啊,两句顺读反读的读音都是一样的啊。内容上一书一画很对称啊,而且由此可推断出出上联的是一方丈,对下联的是一翰林学士。
你的下联“妲己”对上联的“荷花”明显不妥,而且上联说的是和尚画荷花,你说的是大侠对妲己?这是什么意思?反正我是不知道……
Ⅲ 关于莲的知识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青阳渡 晋,乐府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寸金莲:缠足起源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于是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因此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总之,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传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成语 步步莲花
发音 bù bù lián huā
解释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出处 《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示例 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口吐莲花是曹云金的相声台词
莲之可口已如前述,但以莲入馔,中国文人也吃得风雅。三国时,就有人用荷叶制成酒杯,使“酒味杂莲气”。清代乾隆皇帝用荷叶上的晨露来烹茶,叫莲露清茗。苏州人沈复的妻子,在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她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是喝的雅韵,是“化世俗为非凡”的审美。沈复还饶有趣味地描写了培养碗莲的过程:“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浮生六记》)美学哲理的深刻性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中的灵逸之气全在这娓娓叙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植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原来荷的叶子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能。荷叶表面的构造与其他植物叶子不同,荷叶的叶面密生细小的绒毛,覆盖有一层蜡质的粉,保护着叶面的气孔。当雨水滴在叶面时,由于细小绒毛的推动,会形成滚来滚去的水珠。当污物或灰尘沾染叶面时,由于叶面上细小绒毛的作用,不易被沾附,且极易被水冲刷掉或被风刮走。
现在环境科学又证明,莲藕独具一种解毒排污的“自净”能力,它可以神奇地过滤污泥浊水中的有害成分。莲藕在污染的环境里生长,能够吸收、转移多种金属元素,使淤泥中的铁、锰、锌、铝、镉等元素大量残留在莲藕中。特别是藕节,可以聚集毒性较大的镉元素。镉是造成“头痛病”的元凶。另外,莲藕对铅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藕通过不定根从含铅的淤泥中吸收铅,就近贮存在藕节中,并通过地下茎向贮藏组织转移和疏散。由此可知,莲藕“出淤泥而不染”是它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的功能
Ⅳ 谜语大全及答案100个要难猜的
1、华佗的妙药(打一奥运明星)——谜底:林丹(华佗的“灵丹”妙药)
2、了却心愿开小厂(打一字)——谜底:白
3、不要说话(打一作家)——谜底:莫言
4、艇舟隐约,浊浪排空(打一字)——谜底:蜓
5、邀您入席(打一礼貌用语)——谜底:请坐
6、电话一来便就职(打一成语)——谜底:听之任之
7、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猜一个字——谜底:朝
8、“寿春留犊”探骊格——谜底:时令·清明
9、金钱砸出贵身份,移民美国坐月子(打一热门电影)——谜底:《北京遇上西雅图》
10、红娘传书(打一军事用语)——谜底:送情报
11、哈腰弯背老公公,身体发红游不动(打一动物)——谜底:虾
12、不做暗事自受益探骊格——谜底:明人·于谦
13、兜售小三(打一美国城市)——谜底:迈阿密(卖,阿密:小三(小秘))
14、为什么暑假比寒假长?——谜底:因为热胀冷缩
15、小黑妞,矮又胖,当个间谍处处忙(打一动物)——谜底:鼹鼠
16、自觉吃药(打一成语)——谜底:心服口服
17、反咬一口(打一成语)——谜底:以牙还牙
18、108个好汉捉小偷(打一四字成语)——谜底:兴师动众
19、迎风飞千里,能把信息送,城市和门牌,它都记得清(打一动物)——谜底:信鸽
20、土字头上戴帽(打一字)——谜底:壬
21、一个白发老妈妈,走起路来四边爬,不用铁鎝不用锄,种下一片好芝麻(打一动物)——谜底:蚕蛾
22、酒肉朋友,猜一个字——谜底:饺
23、孔子领着学生子路、子渊出门远足(打一歌名)——谜底:《三人游》——方大同
24、七仙女的琴声(打一四字成语)——谜底:不同凡响
25、N个耳朵(打一英文)——谜底:near。
26、公主的靴子格外值钱(打一明星)——谜底:薛之谦(靴值钱)
27、永恒的爱情(打一花卉)——谜底:鸡冠花
28、上面正差一横下面少去一点打一字——谜底:步
29、红蛋糕,不能咬,人们盖房不能少(打一物)——谜底:砖头
30、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打一动物)——谜底:金鱼
31、个头小小叫哥哥,无人时刻善高歌;全靠保护色过活,找它需在丛中捉(打一动物)——谜底:蝈蝈
32、绿水青山(打一成语)——谜底:山清水秀
33、魔鬼死了(打一字)——谜底:麻(鬼死了就没有了)
34、稀饭浇脑(打一明星)——谜底:周润发
35、两个高尚的手(打一字)——谜底:撑
36、一边弯一边胀(打一字)——谜底:张
37、左丞相右将军打一个字——谜底:斌因为丞相是文将
38、一把刀插在尸体上(打一字)——谜底:尼
39、枕前芳心辗转(打一字)——谜底:朴
40、立着的木桩子(打一字)——谜底:亲
41、名字叫牛不是牛,一根长角朝前头,身披盔甲扎不透,不下田间拉犁耧。(打一动物)——谜底:犀牛
42、麦兜(打一英文单词)——谜底:medal奖章,奖牌;勋章;纪念章;证章。
43、散打选手(打一字)——谜底:撒
44、全国上下一起欢呼高兴(打一四字成语)——谜底:普天同庆
45、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打一动物)——谜底:猫
46、人举双手打一字——谜底:火
47、大红灯笼高高挂,火焰般的胖娃娃(打一水果)——谜底:柿子
48、婚礼的祝福(打一花卉)——谜底:香水百合
49、鸟啼月下柳堤畔(打一动物)——谜底:杜鹃
50、我心中只有你(打一数字)——谜底:51
51、远看像只大西瓜,潜入水中把敌杀。封锁航道设关卡,敌舰逢它回老家。(打一军用品)——谜底:水雷
52、难以言传(打一成语)——谜底:祸从口出
53、一次MARY将戒指不小心掉入了面前的咖啡杯,为什么戒指没湿?——谜底:杯里没有咖啡
54、满车都是盐(打一韩国明星)——谜底:车太贤(贤和咸谐音)
55、分头而战(打一食品名)——谜底:八角
56、人在云端漫步。(打一字)——谜底:会(人+云=会)
57、鹦鹉(打一成语)——谜底:丰富多采(彩)
58、酸甜适口紫红色,似果似枣有果肉(打一水果)——谜底:桑葚
59、半山半水(打一字)——谜底:汕
60、行中佳人忽然不见(打一字)——谜底:街
61、到了长城才休憩(打一四字成语)——谜底:万里一息
62、销声匿迹(打一诗句)——谜底:千山鸟飞绝
63、聚才有方(打一字)——谜底:团
64、棍棍眉,疙瘩眼,绿裙子,捕秋蝉(打一动物)——谜底:螳螂
65、身披网纹个子高,脖子长长把叶咬(打一动物)——谜底:长颈鹿
66、耳朵着火(打一字)——谜底:耿
67、宋头少了点,里木变了米(打一字)——谜底:冞
68、生死轮回(打一成语)——谜底:生来死去
69、官人竹下纳凉(打一字)——谜底:管
70、清水流阶前,明月当空挂(打安徽省市县名)——谜底:青阳县
71、带头改革务必出力(打一字)——谜底:麦
72、死盯(打一英文单词)——谜底:sting蛰
73、一等鸟类打一字——谜底:鸭(一等是甲的意思)
74、差一点亦倒了(打一字)——谜底:业
75、花中精灵(打一动物)——谜底:蜜蜂
76、思想保守(打一四字成语)——谜底:墨守陈规
77、一只狗站在四口井中间(打一字)——谜底:器
78、披麻戴孝的鬼(打一字)——谜底:魔
79、一个小红孩,穿着小红袍,你过生日时,头顶小火苗(打一日用品)——谜底:蜡烛
80、不好动,脾气坏,突然袭击捕猎物(打一鸟类)——谜底:白肩雕
81、二人相依偎,青草底下栖(打一字)——谜底:芙
82、姜姑娘变成盆(打一字)——谜底:盖
83、庞然大物深海游,潜水冠军有三宝(打一哺乳动物)——谜底:抹香鲸
84、上在下,下在上,卡在中间(打一数字)——谜底:一
85、伞下没有人,泥里藏全身。腰细多心眼,切开现白丝。(打一植物)——谜底:莲藕
86、姚明四肢(打一成语)——谜底:大手大脚
87、圆圆脑袋一身黄,最爱织辫晒太阳(打一生活用品)——谜底:草帽
88、五十对女人上小厕(打一成语)——谜底:漏洞百出
89、提前一日到达(打一字)——谜底:担
90、光字削发(打一字)——谜底:兀
91、水饺是男生还是女生——谜底:男生因为水饺有包皮
92、波斯草儿传入唐,尖尖红嘴绿长尾(打一蔬菜)——谜底:菠菜
93、小明问小芳:“一加一是个什么字?”小芳想了很久没想出来,你知道答案吗?(打一字)——谜底:王
94、抽出劳动力去栽树(打一字)——谜底:荣
95、缺斤少两(打一字)——谜底:欣
96、一群不要命的男人(打一电影)——谜底:《敢死队》
97、海南宝岛是我家,不怕风吹和雨打,四季棉衣不离身,肚里有肉又有茶。(打一植物)——谜底:椰子
98、十二点,猜一个字——谜底:斗
99、午安(打一数字)——谜底:58
100、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 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谜底:蜻蜓
Ⅳ 封神英雄榜中哪吒多少集莲花化身
封神英雄榜第19集
哪吒复生原谅父亲李靖
苏妲己听说闻太师打算和自己见面,担心闻太师法力高强能够看出自己的真身。李夫人见到哪吒被李靖亲手杀死,心情十分的悲痛。但是金吒和木吒却认为姜子牙肯定还会有别的方法能够复活哪吒,并不怎么担心。这个时候灵山的众人也以为哪吒真的死了,但是姜子牙却告诉大家哪吒现在其实是莲花化身,普通的方法根本杀不死哪吒,并且随后救活了哪吒。这次的复活还让哪吒有了三头六臂的本领,可以说是因祸得福。随后姜子牙叮嘱大家不能够将这件事情说出去,给哪吒一段时间来专心修炼。苏妲己一直担心闻太师能够看出自己是妖怪,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对付对方。
两个人见面,闻太师闻到了苏妲己身上的狐臊味道,于是怀疑对方其实是妖怪。闻太师和苏妲己对质,询问对方为什么要陷害比干,还要用炮烙害死皇后和比干。苏妲己故意做出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纣王也一直帮助妲己说话,一些被苏妲己收买了的大臣也帮助苏妲己说话。闻太师本来想用法术让对方现出原形,但是因为苏妲己身上有一块女娲石,所以根本动摇不了苏妲己的地位,并且还让纣王开始怀疑闻太师的怀疑根本是错误的,苏妲己根本不是妖怪。苏妲己昏迷了过去,醒来以后还哀求纣王不要伤害闻太师,因为闻太师乃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但是苏妲己的这些举动都是另有原因的。
原来,苏妲己打算想要利用闻太师来对付姜子牙等人。随后苏妲己劝告纣王最好让闻太师去解决西岐叛乱的问题。哪吒虽然在修炼,但是却偷偷地跑了出去,去找自己的父亲算账。随后两个人展开了搏斗,李靖并不是对手。幸好这个时候燃灯道人出现,阻拦了哪吒,希望哪吒能够和父亲重归于好。但是哪吒桀骜不驯,对于父亲一直心怀仇恨。燃灯道人于是想要惩戒哪吒,结果李靖和李夫人都为哪吒求情,燃灯道人于是把玲珑宝塔给了李靖,用来让李靖压制哪吒。随后哪吒和父亲重归于好,算是终于结束了以往的误会。
Ⅵ 类似快穿之妲己的小说,女主非常会装,喜欢装白莲花装柔弱装单纯可爱的文。
快穿黑化爱上白莲花。
快穿之白莲花的养成史
作者:清樽独醒
快穿)如何做一朵美腻的白莲花
作者:呦呦西
[快穿]鬼畜白莲花
>成为心机白莲花[快穿]
作者:林宴歌
快穿之据说我是白莲花?
作者:墨染霜华
Ⅶ 旧封神榜里的莲花最后去了哪里
陈浩民版本的,莲花最后化成了蝴蝶,一直陪伴在哪吒的旁边,后来因为回封神被封为蝶答仙。
拓展资料:
1、剧中莲花两次变成蝴蝶,一次是求云中子为哪吒铸身;第二次就是最后在哪吒赶去封神的时候。
2、再次变成蝴蝶的时候,外面大雪纷飞,莲花没有仙气护体,已经十分虚弱了。
3、为救火凤,连续多日上山找药,加速了病情,加上火凤周身浴火,让火凤食药必将灼伤自己,选择了牺牲自己。
4、为何土行孙没有看到莲花,是因为莲花在火凤的浴火下被焚身了。
提示:据说莲花是二郎神杨戬的妹妹,也就是三圣母,后来在到了宋朝和刘彦昌结婚,生下沉香。
Ⅷ “狐狸精”是什么意思
狐狸精,就是指勾引或者诱惑男人的女子。
在古时候,迷信的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迷惑人。
Ⅸ 为什么人们说妲己是狐狸精,而不是别的精呢
称“狐狸精”的缘由 1狐狸精一词用在女性身上含贬义。是指专门迷惑男人的女人。 2狐狸精的典故应该是出于《封神演义》。因为《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的妻子妲己是狐狸精变化而成的,她 迷惑商纣王致使商朝灭亡。 3狐狸这种动物喜欢女人的物品,比如说:围巾、小内裤等一些装饰品。所以,人们总会在捕获狐狸后发现这些女人的东西,就认为狐狸成精后会变成女性。并且认为是漂亮的女人,专门迷惑勾引男人,狐狸精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狐狸精都是美丽的,虽然狡诈,但绝不失妩媚的狐狸的化身。《玄中记》专门解释了狐狸精的由来,而且说得煞有介事:“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人们借由狐狸精表达自己单纯而美好的情感,蒲松龄甚至在他的<聊斋志异>中赋予了她们一种新的生命,一个个化身成为为爱痴狂的多情女子。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叫做娇娜的女狐,美貌自是不必说,单就一个情义来说,也能算上狐中之最。美丽的女人是祸水,美丽的狐狸也不例外。世人对她们更多的是厌恶、咒骂,狐狸精原也许是个中性词,但化身今天其意已经不言而喻。 你遇到你生命中那一个狐狸精了吗?如果没有,因为她不够美丽,如果遇见了一个你喜欢的美丽女孩让你不能自拔,那么,她肯定是个狐狸精!如果正在寻找,也许她还在世界的某处等待着你哦。 另一种说法是说来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入中国执政,对百姓的生活习惯并不了解,所以请皇太极查探民风人情,就算青楼妓院也不能忽略。一日皇太极来到福建的闽南妓院查看,发现烟花女子媚惑男人的功力高,超出皇太极意料,而寻芳客老是嘟着嘴喊“狐狸精、狐狸精”皇太极这才明白中国人形容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就叫他“狐狸精” 由于皇太极听不懂闽南话,把“(台语发音)给你亲、给你亲”误听成“狐狸精”于是,这句成语一直流传到现在,每当我们形容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就称他为“狐狸精”。 狐狸精的由来 我们形容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通常会称他“狐狸精”由於简短有力形容一个人,而且有其来源与典故,所以“狐狸精”勉强算是一句成语。 这句成语来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入中国执政,对百姓的生活习惯并不瞭解,所以请皇太极查探民风人情,就算青楼妓院也不能忽略。 这日皇太极来到福建的闽南妓院查看,发现烟花女子媚惑男人的功力高,超出皇太极意料,而寻芳客老是嘟著嘴喊“狐狸精、狐狸精”皇太极这才明白中国人形容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就叫他“狐狸精” 由於皇太极听不懂闽南话,把“(台语发音)给你亲、给你亲”误听成“狐狸精”於是,这句成语一直流传到现在,每当我们形容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就称他为“狐狸精”。 在咱们中国的文化里,对在男女问题上的所谓坏女人有一个独特的称呼:“狐狸精”。唐骆宾王所写《讨武氏檄文》里就说武则天“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狐媚”者,像狐狸般的媚态也。《聊斋志异》里更写了众多的“狐狸精”,不过这些“狐狸精”大都很善良,很可爱,有“狐狸精”之名,无“狐狸精”害人之心。但这也改变不了“狐狸精”的恶名。如果哪个女人被称做“狐狸精”,不用具体解释,人们也知道她“精”在哪里了,她也随之名声扫地了。 为什么所谓的坏女人被称做“狐狸精”?这缘于中国人对女人的审美观。 自古以来,对女人的审美,就面形而言,有两个标准。一是面如满月,面如荷花。唐代美女杨贵妃就面如荷花。所以《长恨歌》写唐明皇对死去的杨贵妃的思念时有这样的句子:“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即荷花,形容杨贵妃的脸蛋美如荷花。不仅女人面如荷花很美,男人面如荷花也被视为美。武则天的男妃(又称“面首”)张宗昌很受武则天的宠爱。一次他参加一个宴会,有人恭维他“六郎面似荷花”。人们同声附和。有个叫杨再思的人却大声说:“不对。”人们大惊,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张宗昌也脸色大变。这时杨再思才说:“不是六郎似荷花,而是荷花似六郎!”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人们大笑着,皆言比喻更妙。由此也可见面如荷花如何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吹捧了。 再一种被视为美的脸蛋就是所谓“瓜子脸”。两个脸蛋各像一粒尖尖朝下的瓜子组合起来。这种脸形也确实很俊俏,“仕女图”中的“仕女”,大都是“瓜子脸”。文学作品里的美女,作者也常常赋予她们一付“瓜子脸”。 “荷花脸”是一种富态相,同时也是一种善良相。泥菩萨的脸大都接近于这种脸形。唐代崇信佛教,所以唐代壁画上的女人通常都是富态的“荷花脸”。《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就有富态相,想她的脸蛋也是“荷花脸”了。薛宝钗工于心计,在《红楼梦》里不是一个被赞美的人物。但在男女作风问题上却无懈可击。所以即便她再不好,也不能被称为“狐狸精”。 “瓜子脸”就不同了。狐狸的脸形就是最典型的“瓜子脸”。“瓜子脸”形的女人因此便同狐狸拉上了关系——不是她们自己拉上的,而是别人硬给她们拉上的。当她们因自己“瓜子脸”的美貌而所谓“红杏出墙”同男人来往时,无论是她们勾引男子,还是男子挑逗她们,都是她们的过错。狐狸不也是“瓜子脸”么,又天生媚态,于是“红杏出墙”的她们便被称为“狐狸精”了。 西方有“美人鱼”的说法,这肯定是同海洋关系密切的民族的发明,也反映了他们和中国不尽相同的审美观。国人更看重脸蛋,他们则好像更看重体形。鱼在水中游泳的体形、姿态很流畅、优美,他们以此来形容女人。我们则以“荷花脸”“瓜子脸”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可惜,当生有一付“瓜子脸”的女子被称为“狐狸精”的时候,这“瓜子脸”就反而成了“祸害”。而当称哪个女人的体形有如“水蛇腰”的时候,她八成就成了会害人的“美女蛇”了。
采纳哦
Ⅹ 谁知道有关莲的成语故事速速囬答...
三寸金莲
一、缠足起源的传说: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 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 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二、宋代已有缠足记载:
而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这件事,一度被人们渲染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故而男子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与此同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停止,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也正因为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与此同时,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关注。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挺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