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在宋朝
❶ 《荷花》宋代苏洞的译文
苏泂的荷花古诗译文
【诗文】: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
参考译文:
荷花就像宫里妆扮好的美人,荷叶随风扬起翠绿地就像衣裳,昨天晚上夜凉(那比得)水那样清凉,好羡慕芙蕖(荷花的别名)婉约地立在水的中间。
❷ 荷花的文化发展历史有哪些
中国栽培荷花的历史。
至少可追溯至西周后期(距今约2700年)。据统计,荷花的回别名、专称、雅号多达答80余个,实为花中罕见。“荷”为最早之名,始载于春秋中叶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郑风》就记载:“隰有荷花”。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离宫为让宠妃西施欣赏出水芙容,修建了“玩花池”。成书于汉代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荷的解释是:荷,又名芙蕖(历代亦写为“夫渠、扶渠”),是总称。
各部器官分别定有专名。汉朝以后莲的含意扩展了,不单指果实而与“荷”通用,二者不分,都视为荷花的总称。至于荷之雅名,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诗人雅士的渲染,层出不穷。如楚大夫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花有“芙蓉”之名。唐朝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水花即荷花。
宋朝范成大《咏荷》中的“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荷花又添凌波仙子的美名。宋朝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谓:“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荷花被誉为“君子花”之源。可见,古往今来,荷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
❸ 在宋代人眼里莲花是什么样的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
南宋诗人杨万里描写夏天的荷花是这样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西湖荷花描写得磅磁而有韵致。荷花品种繁多,有碗莲、红千叶、千瓣莲、小桃红、大紫莲、白孩莲等等。
荷花秀美而不纤弱,红火而不张扬,恋群而不孤傲,是崇高品节的象征。宋代屈原《离骚》:“制斐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宋代人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浮清涟而不妖”,称赞“莲,花之君子者也。”对于荷花的形容和赞美,古今诗文不胜枚举。澳门以莲花为特别行政区旗也就不足为奇了。荷花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❹ 能告诉我宋朝描写荷花的词我需要
你好!
第一首: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全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为: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第二首:欧阳修《渔家傲》
全词为:“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
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
花腮: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颊的花容。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第三首: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全词为:“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翻译为:傍晚的清风消除了白昼的热气,小池塘里荷叶静静地挺立。我从胡床上酒后醒来,独自在池塘边散步徘徊。微风不断吹来荷叶的清香,水草晃动,看得见荷叶下鱼儿游动的模样。眼前荷秆空空地举着它的叶片,而那冰清玉洁的荷花已难睹其面。我忧愁啊,荷花的模样已经如此这般,明晨怎堪化妆对镜去照容颜。夜深人静,月亮在充满凉意的空中穿行,月光惨淡、花朵低垂,犹如一个凄凉幽幻的梦境。这情景能有谁会理解,又有何人能够同情?也应记得,那临江手扶栏杆眺望的情景,江南湖面千顷,全是荷花的一片浓红。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词。上片写暑天晚凉酒醒,在池塘边所看到的凋谢之荷。下片具体描写荷花凋谢后的情状,为一篇主旨之所在。此词可能就是贬谪期间所作,它借败荷抒怀,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幽愤的情怀。本篇是刘光祖词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成就。
第四首:欧阳修《采桑子》
全诗为:“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翻译为: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这首诗描写了夏季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上片,把荷花,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下片,写畅游荷塘,饮酒听曲,已完全沉醉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游览荷塘,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❺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赞美荷花的
关于莲花最著名的作品是北宋的《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予独爱莲……”这里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喜欢荷花的人还是少数派,另外擅长以莲花为题材的画家王冕,也出自宋代。
我补充一下:荷花的历史很长,在很早的考古里就有荷花,春秋时期,吴王为西施造的宫殿花园里就用荷花装饰,但把喜爱荷花上升到主流高度的,应该是《爱莲说》出世以后,打个比方,北宋以前的画家画个荷花,评论家会说:“嗯,农民画家!”北宋以后,评论家会说:“哇!高雅艺术!”
❻ 哪位告诉我宋朝描写荷花著名的词说一下
《临江仙》中“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姜夔的《念奴娇·闹红一舸》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
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
玉容消酒,
更洒菇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菩萨蛮·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儿,尽日繁香里。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荷花媚·苏轼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❼ 宋朝王月浦《荷花》
荷花
宋·王月浦
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
❽ 荷花的文化发展史是怎样的
荷花的文化发展史;
中国栽培荷花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西周后期(距今约2700年)。据统计,荷花的别名、专称、雅号多达80余个,实为花中罕见。“荷”为最早之名,始载于春秋中叶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郑风》就记载:“隰有荷花”。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离宫为让宠妃西施欣赏出水芙容,修建了“玩花池”。成书于汉代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荷的解释是:荷,又名芙蕖(历代亦写为“夫渠、扶渠”),是总称。各部器官分别定有专名。汉朝以后莲的含意扩展了,不单指果实而与“荷”通用,二者不分,都视为荷花的总称。至于荷之雅名,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诗人雅士的渲染,层出不穷。如楚大夫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花有“芙蓉”之名。唐朝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水花即荷花。宋朝范成大《咏荷》中的“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荷花又添凌波仙子的美名。宋朝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谓:“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荷花被誉为“君子花”之源。可见,古往今来,荷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
❾ 荷花 宋.杨万里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❿ 宋朝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出淤泥而不染等词句赞誉荷花是什么
荷花是从池塘里长出来的,在有种植荷花的池塘里淤泥特别多,而荷花依旧开得那么优雅干净。以物喻人,赞有些人不受身边的环境和人的不好影响依旧活得优雅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