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兰花古诗视频
Ⅰ 咏兰花的古诗张羽
张羽的《咏兰花》的诗意是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可贡献的却不少。白话文意思是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咏兰花》
1、作者:元末明初文人张羽
2、全诗原文如下: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3、赏析如下: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却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全诗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乃咏物诗中之佳构。
(1)咏兰花古诗视频扩展阅读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
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的《咏兰花》实际上是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能白更兼黄”,虽状兰花之外貌,也暗说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贫贱,也能过富贵。“无人也自芳”,这既是赞兰花的精神,又是书诗人的胸臆。张羽的性格似兰,甘愿寂寞,不求闻达。
Ⅱ 张羽《咏兰花》的古诗内容是什么
《咏兰花》古诗内容如下: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释义: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古诗赏析: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却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全诗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乃咏物诗中之佳构。
Ⅲ 明张羽的《咏兰花》拼音怎么写
明张羽《咏兰花》mí zhāng yǔ /《 yǒng lán huā 》
能白更兼黄nãng bái gēng jiān huáng,无人亦自芳wú rãn yì zì fāng 。
寸心原不大cùn xīn yuán bù dà, 容得许多香rïng dã xǔ ō xiāng。
译文: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
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3)咏兰花古诗视频扩展阅读
诗句赏析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张羽的《咏兰花》实际上是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能白更兼黄”,虽状兰花之外貌,也暗说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贫贱,也能过富贵。“无人也自芳”,这既是赞兰花的精神,又是书诗人的胸臆。张羽的性格似兰,甘愿寂寞,不求闻达。
Ⅳ 咏兰花的古诗 词
幽兰操 韩 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唐彦谦 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施肩吾 兰渚泊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马戴 秋思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李世民 芳兰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李白 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Ⅳ 咏兰花的古诗有哪些
1、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2、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3、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4、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5、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Ⅵ 张羽的《咏兰花》的诗意
诗意是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可贡献的却不少。白话文意思是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张羽的《咏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却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全诗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乃咏物诗中之佳构。
Ⅶ 咏兰花一诗的大意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这是宋代苏辙的咏兰名诗。兰花严寒不凋,芬芳高洁,幽香四溢,获得几乎压倒群芳的赞誉:“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兰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至1000 年成书的《诗经》就有兰的篇章:“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蕳兮”,陆机:“蕳即兰,香草也”。我国是兰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种类多,分布广,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雨林,处处都有兰花踪迹。我国有兰科173属1200 余种,如云南的雪兰、四川的蕙兰、福建的建兰、浙江的杭兰、台湾的报岁兰等,都是著名品种。兰花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风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战国时代的屈原可能是最早的爱兰和植兰者,他在《离骚》中咏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后世爱兰者不胜枚举,汉武帝有“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佳句。唐人李白写有脍炙人口的《古风》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诗人以兰自喻,在对幽兰赞美之中寄寓怀才不遇之情。人们爱兰,爱它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种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尤为难得的是,兰花四季常青,花香不绝,春兰谢了,蕙兰吐蕾,秋兰刚凋,寒兰开放。春兰二三月间开花,香气清幽;蕙兰又叫夏兰,四五月间开花;秋兰七至九月开花,芳香浓烈;冬天开花的有报岁兰和寒兰,春节前后盛放。明代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赞美了兰花孤高芳洁的品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宋代苏轼这首诗写的是春兰;“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宋代朱熹这首《兰》诗咏的是秋兰;“雪径偷开浅碧草,冰根乱吐水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处香”,宋代杨万里这首《兰诗》则盛赞冬兰。“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人们在歌颂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时,总以兰花作比。宋代著名画家赵孟、郑思肖,清代郑板桥,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均以画兰著名。赵孟的《兰花》画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兰花画卷,画上题诗一首:“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他所画兰花被后人称为绝艺。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兰》诗云:“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这首咏兰诗构思新颖,意趣横生。郑板桥视兰为君子,爱兰忠贞不渝,他在《折枝兰》诗中写道:“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诗云:“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兰花的高雅丽质。郑板桥兰画得好,书法也好,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陈毅都喜欢兰花。董必武有很高赏兰水平,他说:“兰有四清:气清、姿清、神清、韵清”,可以说是赏兰的名言。朱德平生爱兰,敬佩兰花清高飘逸,1961 年3月,他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兰花,写下了“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的名句,又在咏兰诗中咏道:“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而陈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则更道出兰花的雅洁神韵。
Ⅷ 张羽咏兰花的译文。
咏兰花》诗。“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能白更兼黄”是指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是从人格化的角度赞其“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寸心”则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而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许多香〃,则暗喻君子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亦属咏物诗中的佳构。
Ⅸ 小学《咏兰花》古诗教案
兰花的花朵能显白又能添黄,没有人来观赏却也独自散发着香气,小小的心怀不能算大,却容纳了许多的芬芳...大致就这样5735
Ⅹ 张羽咏兰花
明·张羽 咏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