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荷花
❶ 北京茶馆的四种茶馆
北京的茶馆种类很多。每日演述日夜两场评书的,名“书茶馆”。“开书不卖清茶”,是书茶馆的标语。卖茶又卖酒,兼卖花生米、开花豆的叫做“茶酒馆”。专供各行生意人集会的,名“清茶馆”。在郊外荒村中的叫“野茶馆”。在谈“书、酒、清、野”四种茶馆之前,先谈一下“大茶馆”。 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八旗二十四固山,内务府三旗、三山两火、仓库两面,按月整包关钱粮,按季整车拉俸米。家有余粮、人无菜色,除去虫鱼狗马、鹰鹘骆驼的玩好以外,不上茶馆去哪里消遣?于是大茶馆便发达起来。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的横三哥。蒙七哥,诈七哥,小辫赵九哥,“有人皆是哥,无我不称弟”,大家都是座中常客。北京以先的大茶馆,以后门外天汇轩为最大,后毁于火,今成天汇大院,曾一度开办市场,其大可知。东安门外汇丰轩为次大。
大茶馆入门为头柜,管外卖及条桌帐目。过条桌为二柜,管腰栓帐目。最后为后柜,管后堂及雅座帐目,各有地界。后堂有连于腰栓的,如东四北六条天利轩;有中隔一院的,如东四牌楼西天宝轩;有后堂就是后院,只做夏日买卖和雅座生意的,如朝阳门外荣盛轩等,各有一种风趣。
茶座以前都用盖碗。原因是:第一,品茶的人以终日清淡为主旨,无须多饮水。第二,冬日茶客有养油葫芦、蟋蟀、咂嘴、蝈蝈,以至蝴蝶、螳螂的,需要暖气嘘拂。尤其是蝴蝶,没有盖碗暖气不能起飞,所以盖碗能盛行一时。在大茶馆喝茶既价廉又方便,如喝到早饭之时需要回家吃饭,或有事外出的,可以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一声,回来便可继续品用。因用盖碗,一包茶叶可分二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且极低廉。
大茶馆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三种,加二荤铺为四种。
甲、红炉馆。大茶馆中的红炉馆,也像饽饽铺中的红炉,专做满汉饽饽,惟较饽饽铺做的稍小,价也稍廉。也能做大八件、小八件,大饽饽、中饽饽。最奇特的是“杠子饽饽”,用硬面做成长圆形,质分甜咸两种。火铛上放置石子,连拌炒带烘烙,当时以“高名远”所制最为有名。红炉只四处,一即高名远,在前门外东荷包巷,面城背河,是清朝六部说差过事、藏奸纳贿的所在。现在六部已无,高名远已然改成东车站停车场。二即后门天汇轩,为提督衙门差役聚会所在。三即东安门汇丰轩,别称“闻名远”(与宣武门内海丰轩的“声名远”及前面提到的高名远共称三名远)。清代灯节,此馆两廊悬灯,大家闺秀多半坐车到此观灯。四为安定门内广和轩,俗称西大院,歇业在民国十年以后。
乙、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由江米艾窝窝得名,有炸排叉、糖耳朵、蜜麻花、黄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至于焖炉烧饼为各种大茶馆所同有的,也是外间所不能及的。
丙、搬壶馆。介于红炉、窝窝两馆之间,亦焦焖炉烧饼、炸排叉二三种,或代以肉丁馒头。
丁、二荤铺。既不同于饭庄,又不同于饭馆,并且和“大货屋子”、切面铺不同,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名为二荤铺,并不是因为兼卖猪羊肉,也不是兼卖牛羊肉,而是因铺子准备的原料,算作一荤,食客携来原料,交给灶上去做,名为“炒来菜儿”,又为一荤。现在硕果仅存的二荤铺,已然改了饭馆,二荤变为一荤,不炒来菜儿了。二荤铺有一种北京独有的食物,就是“烂肉面”。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齐全,却有一种特殊风味。前清最有名的,除二荤铺外,要首推朝阳门外“肉脯徐”。漕运盛时,日卖一猪,借着粮帮称扬,竟能远播江南。还有西长安街西头龙海轩,也是二荤铺,北京教育界有京保之争的时候,京派(校长联席会)在此集会,所以有人别称京派为“龙海派”。
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除上文所举,还有所谓“天泉裕顺高名远”,崇文门外永顺轩,专卖崇文门税关和花市客商。北新桥天寿轩,专卖镶黄旗满蒙汉三固山顾客。灯市口广泰轩专卖正蓝、正白、镶白九固山顾客。阜成门大街天禄轩,专卖右翼各旗顾客。护国寺西口外某轩,则因柳泉居酒好,能招徕一部分食客。天寿、广泰、广和三处,因为能直接赶车入内,高等人士、有车阶级,多半喜欢在天棚下饮酒下棋,所以特别兴盛一时。 书茶馆以演述评书为主。评书分“白天”“灯晚”两班。白天由下午三四时开书,至六七时散书。灯晚由下午七八时开书,十一二时散书。更有在白天开书以前,加一短场的。由下午一时至三时,名曰“说早儿”。凡是有名的评书角色,都是轮流说白天灯晚,初学乍练或无名角色,才肯说早儿。不过普通书茶馆都不约早场。说评书的以两个月为一转。到期换人接演。凡每年在此两月准在这家茶馆演述的,名“死转儿”。如遇闰月,另外约人演述一月的,名“说单月”。也有由上转连说三个月的,也有单月接连下转演述三个月的,至于两转连说四个月,是很少的,那要看说书的号召力和书馆下转有没有安排好人。总而言之,不算正轨。
书茶馆开书以前可卖清茶,也是各行生意人集会的“攒儿”、“口子”,开书后是不卖清茶的。书馆听书费用名“书钱”。法定正书只说六回,以后四回一续,可以续至七八次。平均每回书钱一小枚铜元。
北京是评书发源地,一些评书名角,大半由北京训练出来,可是北京老听书的,也有特别经验,特别有准确耳朵。艺员一经老书客评价,立刻便享盛名。北京说书的就怕东华门、地安门,因为东华门外东悦轩和后门外一溜胡同同和轩(后改广庆轩),两处书客都极有经验,偶一说错,须受批评,以至不能发达。实在说起来,也只有东悦轩、同和轩的布置、装修,才够十足的北京书馆。此外要算天桥的福海轩,因为天桥是游戏场所,不挂常客,所以任何说书的都能由福海轩挣出钱来。
茶馆里说的评书主要有这几类:
长枪袍带书像《列国》、《三国》、《西汉》、《东汉》、《隋唐》、《精忠》、《明英烈》等一些带盔甲赞、刀枪架、马上交战的评书,都属于这一类。凡是武人出来的开脸、交战的架子,都千篇一律。比如黑脸人,必全身皆黑,什么“乌油盔铠,皂色缎锦征袍,坐下乌骓马,手掌皂缨枪”一类的本子。
小八件书就是所谓公案书,也叫侠义书,像《大宋八义》、《七侠五义》、《善恶图》、《永庆升平》、《三侠剑》、《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等,内容叙述行侠作义、保镖护院、占山为王,以一个官员查办案件,或放赈灾民为线索,中道遇见山贼草寇、恶霸强梁,以手下侠义英雄剿灭盗贼,为公案书中主要线索。有时也插入奇情案件,用化装侦得案情,大快人心,并且增加听众智慧。像袁杰英说《施公案》的“赵璧巧摆罗圈会”、“巧圆四命案”、“张家寨拿□□反串翠屏山”等都极见巧思。有时书情穷尽了,必定穿插国家丢失陈设古玩、大官丢印,以及丢官、春云再展,另布新局。书情有组织的,以《七侠五义》为最好。可惜不如说清代公案书的火炽。还有《善恶图》,组织穿插都好,只是没有印本。演述的以广杰明专长,已于去年死去,现在只有阿阔群能继续他师父的盛业了。《善恶图》眼看将失传,已被各公案书窃去情节不少,如能有人写成小说,一定能受欢迎。
公案书中讲究变口,如《永庆升平》的马成龙的山东口音,《小五义》徐良的山西口音,《施公案》张玉、夏天雄的南方口音,哪部公案书都有的。不过只许变这三种口音,以外的口音是不许变的。好一点说公案书的,凡书中有特性的都能学出不同声调来。像袁杰英说赵璧,杜克雄、赵元霸、阎伯涛学贺仁杰咬舌童音,十分有趣。说评书的规矩,一不许批讲文义(《聊斋志异》除外),二不许学书中人对骂的话,三遇书中有二人对话,只能以声调区分,不许用“某人说”。所以凡是善于说书的,一开口便知是学的某人。死去的评书大王双厚坪和他徒弟杨云清,以及袁杰英,最能描摹书中人的个性。就是长枪袍带书,其中的岳飞、岳云、牛皋,也要分个清楚的。还有介于袍带公案之间的评书,如《水浒》,也有列阵开仗,也有公差办案,也有光棍土豪,也有儿女私情,是一部极不好说的书。
当日双厚坪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李逵的个性绝不相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三副相似而实不一样的面孔,令人听得耳目清朗。尤擅长的是说挑帘裁衣,武松杀嫂,一个“十分光”能说五天,听众没有一个愿意散书的。能继双厚坪衣钵的,只有杨云清。云清有两部书,一是《济公传》,一是《水浒》,凡听杨云清的,就是一段听几次也不烦厌,因为他抖的荤素包袱,都是随时变换,没有死包袱的。过去说公案书的,以潘诚立、田岚云最得书座赞许,享了一世盛名。过去说公案书的,,以群福庆的《施公案》、《于公案》最好,有“活黄天霸”的别称。凡是想听书过瘾的,最好是听群福庆,尤其后套《施公案》、前套《于公案》,常应听众特烦,享了四十年大名。群福庆的徒弟不少,都是“荣”字,能得他神髓的,只有一个张荣玖。还有一个间接徒弟廷正川,能传他的《于公案》。以外说公案书较比不错的,海文泉可以算一个,中年时很能叫座儿,能说《济公传》、《永庆升平》,每到一转儿完了的末两日,必要特别加演“逛西庙”(护国寺)、“断国服”、“大改行”,比现在相声强多了。 有内丹图《西游》、外丹图《封神榜》、《济公传》几种。说《西游》的是道门评书,创兴才几十年,共传“永、有、道、义”四代。说书时打渔鼓,卖沉香佛手饼。我听过李有源和他徒弟奎道顺以及奎道顺的徒弟邢义儒、什义江说的《西游》。到奎道顺时免去渔鼓,到“义”字辈时连沉香佛手饼都不做了。李有源以“活猴”出名,奎道顺以“活八戒”出名。我在幼年很中了许多日子的《西游》迷。因为说《西游》时要学孙猴、八戒五官四肢乱动,幼童听了容易出毛病,所以一般家长都禁止小孩子到书馆去听《西游》。《西游记》在评书界已算失传,庆有轩(老云里飞)已然不能再说,只有一位没下海的李君(是奎道顺的得意弟子,因曾救奎命得传《西游》,现在东城某小学服务,是不肯出台的了)。
《封神榜》较《西游记》火炽,双厚坪能说此书,也是双厚坪临死所说的最后一部书。双厚坪出语滑稽,《封神榜》上所有神仙,皆另加以外号,例如说长耳定光仙的耳朵拉下,便成弥勒佛,所以称弥勒佛为“大定子”,因旗人中下社会称人全在姓下加子(音咂)。有人认为双子唐突神仙过甚,所以一病不起,这也未免太迷信。现在说《封神》的很少,李杰恩还算不错。
《济公传》也以双厚坪最好,以后能说的很多,能由济公降生说到擒韩殿。济公被罪二次渡世的,只有杨云清。云清说《济公传》互有得失,得是:一能顾全济公的罗汉身份,不至说成妖人疯魔;二是所加材料所抖包袱,都是本地风光,尤以“官人办案”和“斗蟋蟀”为拿手戏。这是因为杨云清曾经当过官人的缘故,所以说忤作验尸,近情近理,宛如眼见。失是:过于细致,进度太慢。再者过于顾全济公身份,所以凡在济公现法身,总是不尽其辞,未免矜持。杨云清死后,就以刘继业所说《济公传》为最好了。他的长处是能满足书座的欲望,能多给人们书听和加力渲染济公法力,短处是长告假歇工和欠于细致。
《聊斋志异》自清末宗室德君创为评书后,也出了很多人才,不过太不好说。太文了不行,太俗也不行,解释典故要天衣无缝,和原文事实吻合才好。
近年很有几个说《聊斋》的,死去的董云坡,以文雅幽默见长,很受欢迎。我曾连续听了四个月,能令人回味。现在最好的要属天津陈士和。陈士和能把《聊斋》说成世俗的事,但又俗不伤雅。他的长处是能用扣子,这是其他说《聊斋》的人所不能的。还有已然残废了的曹卓如,虽比不上董、陈,也还不坏。近年人们生活困难,勉强听书的已属不易,所以唯一拉书座的方法,就是多给书听,像品正三的《隋唐》,本很平常,但能在两个月内由《隋唐》说到残唐五代,书量较旁人多五六倍以上。因之荣膺“品八套”的美名,生意也因此而大发达了。
书茶馆约聘一年的说书人,例在年前预定,预备酒席,款待先生,名曰“请支”,一年一次,就是死转也得邀请。有的不请支,名曰“不买书”。说书每日收入,皆按三七下帐,书馆三成,说书先生七成,遇有零头,便不下帐,统归先生。说书先生遇有旧相知,在书钱以外另给的钱,也归先生。例如杨云清说书时,曹君伯英每次总是加赠一元的。在每转的首日末日,所得书钱不下帐,皆归说书人。在每转末一日,凡是常听书的老书座,都在书钱以外另赠“送行钱”,不拘多少,以资联络感情。 北京在前清时代,禁苑例不开放。故宫、太庙、社稷坛、三海当然不能开放,就是什刹海的临时市场也是民国五年才开办的。城内除陶然亭、窑台以外,是没有游憩地方的。那时都人游憩,只有远走城外。夏日二闸有香会、什不闲、八角鼓助兴,“大花障”、“望海楼”十分兴盛。一进五月,朝阳门、东便门、二闸来往游船,络绎如织。两岸芦荻槐柳,船头唱着“莲花落”,不但热闹非常,而且清凉爽快。还有永定门外沙子口四块玉茶馆,也是北京郊外有名茶馆,有跑道可以跑车跑马,每年春秋两季十分热闹。夏天有八角鼓、什不闲小曲,贵族王侯、名伶大贾都要前去消遣的。再有东直门外自来水厂东北的“红桥茶馆”,规模宏大,由明代到清末,兴盛了三百多年。前清末年,“抓髻赵”曾在此唱莲花落,于今片瓦无存了。以上所说二闸、四块玉、红桥等处,虽然地处郊外,但不能直谓之野茶馆,因为这三处茶馆都以娱乐为目的,和清末民初的朝阳门外菱角坑相同,都是唱曲小戏的所在。野茶馆是以幽静清雅为主,矮矮的几间土房,支着芦箔的天棚,荆条花障上生着牵牛花,砌土为桌凳,砂包的茶壶,黄沙的茶碗,沏出紫黑色的浓苦茶,与乡村野老谈一谈年成,话一话桑麻,眼所见的天际白云,耳所听的蛙鼓蛩吟,才是“野茶馆”的本色。据记忆郊外的野茶馆有这几处。
麦子店茶馆在朝阳门外麦子店东窑,四面芦苇,地极幽僻,和北窑的“窑西馆茶馆”类似,渔翁钓得鱼来,可以马上到茶馆烹制,如遇急风骤雨,也可以避雨,所以至今还能屹然独存。麦子店附近水坑还产生鱼虫,尤其多有苍虫,因此养鱼的鱼把式每年要到此地捞鱼虫。在前清时宫内鱼把式也以麦子店为鱼虫总汇,由二月至九月,在这八个月的麦子店野茶馆,真有山阴道上之势。夕阳西下,肩着鱼竿的老叟,行于阡陌之间,颇有画图中人的意味。
六铺炕野茶馆在安定门外西北里许地,四面全是菜园子,黄花粉蝶,新绿满畦,老圃桔槔伴着秧歌,令人有出尘的念头。六铺炕因有土炕而得名。到此喝茶的以斗叶子牌为主要目的,“打十胡”、“开赏”、“斗梭胡”,也有“顶牛儿”“打天九”的,总以消遣为主,并不在乎输赢,所以没有“牌九”、“开宝”、“摇摊”等一类名色。每到红日西斜,赢家出钱买酒肴,共谋一醉,然后踏着月色赶城门,也倒别有情趣。
绿柳轩野茶馆在安定门东河沿的河北。茶馆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重重杨柳,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有诗意。夏日有棋会、谜语会,北面辟地几弓,供各香会过排,颇能吸引众多的茶座。
葡萄园在东直、朝阳两门中间,西面临河,南面东面临菱角坑的荷塘,北面葡萄百架,老树参天,短篱缭绕,是野茶馆中首屈一指所在。夏日有谜社、棋会、诗会、酒会,可称是冠盖如云。
“上龙”“下龙”在北京没有洋井之先,甜水很是难得。城内大甜水井,每天卖水钱就能收入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然被北京人盛称为“南城茶叶北城水”的“北城水”,却是指“上龙”“下龙”而言了。“上下龙”在安定门外西北半里地,“上龙”在北,“下龙”在南,相离不过百步。前清盛时,“上龙”北邻有兴隆寺古刹,地势很高,寺北积水成泊,大数十亩。庙内僧人以配殿设茶座,开后壁的窗户,可以远望西山北山,平林数里,燕掠水面,给欣赏上龙水的烹一壶雨前茶,倒也别有风趣。庙内有三百年“文王树”一株,开花时香笼满院,很能招徕一些文人。现在“下龙”井已然坍毁填平,兴隆寺也破烂不堪,只有“上龙”还因井主毛三先生经营保留到现在。一株古老空心的柳树斜覆在井上,井东空地支有席棚,井南葡萄一架,西南环有苇塘。主人卖茶卖酒,也做些村肴馒头出卖,生意还不错。一间斗大土房,建在两丈高的土坡上。冬日临窗小饮,远村传来卖年画的货声,仿佛三十年前了。
三岔口野茶馆在德胜门外西北、撞钟庙附近。茶馆坐西朝东,直对德胜门大道,房后树木成林,矮屋三间,生意颇为兴隆。城内闲人到此喝野茶的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德胜门果行经纪在此迎接西路果驼的缘故。
白石桥野茶馆在西直门外万寿寺东。清代三山交火各营驻兵的往还,万寿寺的游旅,均以白石桥为歇脚的地方,所以白石桥野茶馆到今日还存在着。高梁桥、白石桥之间水深鱼肥,柳枝拂水,获花摇曳。很有许多凑趣的人,乘船饮酒,放乎中流,或船头钓鱼,白石桥野茶馆便更热闹起来。
清茶馆
清茶馆专以卖茶为主,也有供给各行手艺人作“攒儿”、“口子”的。凡找某行手艺人的,便到某行久站的茶馆去找。手艺人没活干,到本行茶馆沏壶茶一坐,也许就能找到工作。清茶馆也有供一般人“摇会”、“抓会”、“写会”的,也有设迷社的,也有设棋社的。例如围棋国手崔云趾君,曾在什刹海二吉子茶馆,象棋国手那健庭君,曾在隆福寺二友轩,全是清茶馆的韵事。
茶酒馆
茶馆卖酒,规模很小,不但比不过大酒缸,连小酒铺都比不上。茶酒馆虽然卖酒,并不预备酒菜儿,只有门前零卖羊头肉、驴肉、酱牛肉、羊腱子等,不相羼混。凡到茶酒馆喝酒的,目的在谈天,酒是次要的了。
❷ 想打造一间小茶室,需要哪些布置和设计呢
白色露水温暖,秋色月光从明清漏出。在这样的季节里,窝在舒适的茶馆里,烧水喝茶,给身心带来最舒适的安置点。茶馆,表面上看似漫不经心的神兽掐架了,但对主人美丽的考察都体现在里面。与其羡慕别人的茶馆,不如自己装饰一间。
舒适的茶馆空间,艺术的形式,质感,文化特征都有,但装饰不能隆重做作,带着更多的自然情趣,避免吵闹的客人抢走主人。茶室里的家具多种多样。有秦汉“锡纸”形成的矮家具、宋代“垂直高座”形成的高座类家具、深蹲、明式家具等。任何形式的茶馆家具都要与室内软装相结合,颜色要朴素。
❸ 旧时的北京清茶馆和野茶馆有什么特征
清茶馆里只卖茶水,馆内备有方桌、木凳,使用小茶壶小茶碗。门前挂着写有各种茶叶名称的木牌。茶客中有许多清代的遗老遗少、已经破落的八旗子弟,也有年迈、失业的城市贫民。其中许多人早晨遛弯时手提鸟笼遛鸟,回城后便来到茶馆一边喝茶,一边赏鸟。
北京城里有许多靠打短工挣钱养家的工匠(木匠、瓦匠、棚匠、厨子、裱褙匠)。他们每天早晨都到茶馆来,边喝茶边等待雇主。各木厂、棚厂、核糊铺、饭馆如果需要雇人,也到茶馆里找工匠,这类清茶馆的陈设比较简陋,茶钱也很便宜。
老北京夏天才有茶棚。什刹海的茶棚是最有名的。从每年立夏到秋分,在什刹海北岸有一条茶棚构成的长廊。
茶棚用杉篙、竹子、芦席搭成,一半在岸边,一半伸进水中,形成一座水榭式的平台,上边用芦席搭天棚,挡阳挡雨。四周围安上栏杆,天棚出檐处吊上茶馆的幌子,用白布横幅写上茶棚的名字,如"三义轩"、"二合义"等。
这里的茶钱很便宜,顾客来此可以边品茶边观赏湖中的景致。湖水清澈,碧绿的荷叶映衬着粉红的荷花,时有清风徐来,令人不胜惬意。
北京的茶棚还有中山公园里的来今雨轩、上林春,北海公园里的漪澜堂、双虹榭,太庙里的后河。茶棚建筑由临时性的转变为长期固定性的也有很多。
野茶馆是指城外郊区的茶馆。低矮的几间土房,房前支起苇箔铺设的天棚,棚下摆上几张桌子,几条板凳,桌上的茶壶茶碗都是粗瓷的,壶中的茶水是苦涩的。来这里的茶客一般是过路的行人、郊游的文士,口喝了来边歇脚也解渴。也有的茶官是为了野外的风情而至的。
野茶馆如北京城东朝阳门外的麦子店茶馆,四周是水坑,长有芦苇,十分幽静。安定门外六铺炕的茶馆周围都是菜园子。西直门外万寿寺东边有一家野茶馆,从城里前往西郊海淀、三山五园的游客常在这里歇脚,在东直门、朝阳门之间有个葡萄园茶馆,东南边临近菱角坑,北边有上百架葡萄,一些文人学者常在夏天来到这里吟诗、饮酒、下棋、猜谜,热闹非凡。
❹ 茶室装修设计如何布局才能吸引更多人
气氛的营造
茶室是主人以及亲朋休闲娱乐谈话放松的场所,这里需要的是舒适的环境,轻松的内氛围,人们可以容在此抒发感情,尽情地享受朋友间聚会的快乐和茶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灯饰
灯饰的颜色,形状与空间的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氛围,吊灯选用引人注目的款式,可对整体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茶室的多种灯具应该保持色彩协调或款式接近,如木墙、木柜、木顶的茶室适合装长方形木制灯。
挂画
很多人都喜欢用挂画来布置空间,以求吉祥和美感,但是在挂画的时候要注意下列禁忌:
1、绘有凶猛野兽的图画不宜张挂,以免给人带来恐怖之感;
2、颜色过深或者黑色过多的图画不适宜张挂。因为此类图画看上去令人有沉重之感,使人意志消沉,缺乏热情,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3、夕阳西下的图画也不宜张挂。
❺ 老北京平民避暑的好去处,为何当时的荷花市场那么受欢迎
在民国时,什刹海是老北京中下层市民每年夏天消暑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平民化的露天市场。
除了吃的以外,什刹海还少不了娱乐的摊位。当时“奎星社”的白话戏剧班每年都要在什刹海演出,剧目齐全,颇受欢迎。另外还有一些是支搭帐篷,演出的所谓“文明新戏”,当然还有老北京普通百姓爱看的杂耍、相声、魔术、双簧、武术、拉洋片、莲花落以及野台戏等,各有所长,都能吸引到一部分游人的围观。什刹海还有着众多的茶棚,吸引走累的游人前来喝茶休息。在这些茶棚内男女并不分座,招待还算周到。茶的价格也有高有低,最贵的一角钱,最便宜的两个大子,普通的七八个大子。根据当时游客的记录,一角钱的茶尚能一喝,两个大子泡出来的茶,黄如马尿,味道苦涩无比,简直无法下咽。
在什刹海的北岸,有惠贤堂饭庄,是当时前往什刹海游玩的有钱人休息的场所。惠贤堂饭庄建了一座高楼在岸边,游客可以临窗眺望整个什刹海的风景。在过去清朝的王族贵胄,闺中名媛,大多前往这里游览,民国以后,这里便成为了少数商贾携带家眷前往的场所。每年夏天刚一走进什刹海市场的门口,便能听见各种吆喝声。“凉的咧,冰激凌,雪花酪,不凉不甜,我钱不要……”“玉泉山的水,什刹海的冰,喝到嘴里沙沙冷冷……”在不远处又传来了茶博士的吆喝“这里喝茶吧,眼亮亮的瞧”,再往北走,小饭铺的伙计也吆喝开了“请里边坐,苏造酒,鸡子饼,还有荷叶粥……”
等到傍晚天色渐暗,茶馆里人渐渐坐满,凉风袭来的时候,什刹海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眼波流动的“夜莺”们便开始了寻觅潜在的主顾,等到晚上12点,什刹海里杂乱的人群才开始各自散去,喧嚣了一天的什刹海终于归于平静。
❻ 荷花背景墙常见的特点以及种类有哪些
这几年随着人们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烈,很多朋友都开始在家中大搞装修,其中荷花类型的背景墙是很多家庭都会选择的,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荷花背景墙似乎就是一个土俗的代表,但其实荷花背景墙的类型也很多,它的特点也是各有千秋,并不一定就是土俗的代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荷花背景常见的特点以及种类。
荷花背景墙的特点
荷花背景墙最常见的特点是会表现为一个蓝色的背景,再加上艳丽的荷花和和她脆嫩的叶子,这个组合在中老年市场当中非常的受欢迎,但是由于使用的技术较为廉价,就被很多年轻人所唾弃。
荷花背景墙的种类
喷绘塑料材质,这种类型的荷花背景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很多家庭当中应该也已经有在使用,显示效果极为明显,可以让人在家中进入的第一瞬间就马上映入眼帘,但是对于家装气质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打击。
雕刻型荷花的背景墙,这种类型的荷花的背景墙是非常雅致的,在很多的茶馆以及酒店当中都可以见到主要的形状显示为一种浮雕模式或者是凹凸模式,常见的材料会使用木制或者是玉料,甚至还会有瓷器制作出来的。
其实荷花背景墙并不一定就是俗气的代表,只是大部分人仅仅只看到了俗气类型的这种背景墙,在荷花背景墙本身而言它还是很美丽的,大家如果也很喜欢荷花,也可以尝试自己创造将荷花的颜色更换成碰撞色彩,在家中当中会产生新的火花,带有中国风的色彩又能够表现出现代感的张力,这想必是让很多人都能够感受到生活活力,也会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有一点这个比较考验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搭配色彩的经验。
❼ 茶馆如何起名
飘渺茶庄
龙轩茶阁
醉流霞茶庄
你得给个大致的方面啊!
比如:虚幻类型,清新淡雅。。。。。。
那就好取名了。。。。。
给你个资料自己看看,也许会有些帮助。。。。
一、与自然界山水、草木有关。
这类茶馆的名字多反映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观念,而又尤以“山、水、露、雨” 及“荷、兰”等字为常见。着重于品茗时的意境营造,可谓“功夫在茶外”。
如与山、水景物等相关的名字有:千山晴雪、岚宁、碧水丹山、龙山水、水月轩、水之榭、崇正水连天、漪澜堂、瀚若居、九曲溪、竹溪、桥影和紫云轩等等。
这些茶馆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寄情于山水的东方自然审美,在这样的茶馆喝茶,一定会给人一种中国山水画般的气韵生动之美。
带“露”字的有:碧露轩、露雨轩和甘霖轩等。道家认为返自然和宇宙之能生存全恃阴阳二气交融,露水则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英。甚至还有人认为露水为清鲜神秘的琼浆,多饮可使人兽长生。故而,采茶须在清早山上空气清新、露水芬芳尚留于叶上时,所采茶叶方为上品。可见露于茶的珍贵。
带“雨”字的有:来今雨轩、农雨轩和雨之亭等。雨独宜茶。古人许次疏的《茶疏》中有:“轻阴微雨,小桥画舫”,即是“宜茶”的美景之一。今人韩少华在《龙井寺品茶》中写道:“这雪后的微雨,这雨中的轻寒,这轻寒微雨中笼罩着的暖烟冷翠,以及这檐前的娇语(鸟语,笔者注)同这窗下的炊声所相互溶解而生出的好一片恬静清空……,更何况这一切竟是尽由我一个人独占独享的呢!”可见这雨中品茶的滋味与平时不同,别有一番凉凉的韵致。无独有偶,英国人George Gissing在《草堂随笔》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午后(冬日,笔者注)冷雨溟蒙,散步回家换上拖鞋,披旧外套,蜷进书斋软椅里等喝下午茶……。其中“旧外套”这不经意的几个字竟给人以如此温暖亲切的感觉,与茶的平易近人是那么的和谐。在这样的语境下,如何能不让人的心境趋于平和呢?可见雨中品茗确有平时不易体察到的况味!类似的名字还有:露雨轩、听雨轩、煮雨轩和心雨屋等等。
与草木等相关的有:草木人、草木间、百草园和草堂等。“草木人”源于“人在草木中”这个谜语,谜底即是一个“茶”字。这三个字道出了茶道中天人合一的观念。茶是有生命力的灵草,难怪就有人将自己手中的茶水视为“一杯春草”呢!许次疏的《茶疏》中有:“荷亭避暑,小院焚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也为茶人所乐道,并常常以之来自勉。因此带“荷”字或与其相关的名字也不少,如碧荷轩、荷苇塘、一荷和莲花等。屈原的《离骚》中有大量用香草形容君子的比喻,因此以芝兰轩、飘蕙轩和盂兰这样的香草来命名的茶馆,便已然具有了翩翩君子之风。此外还有古槐轩、兰香梅、紫藤炉、松竹心及柏斯馨等与植物有关的名字。
上述名字多较为含蓄,误打误撞下,有时甚至会让不知就里的人却想不到这竟会是一家茶馆!
二、与茶、瀹茶之水及壶有关。
此类名字尤以“茗、泉、壶”等字为常见,着重于泡饮本身的各个要素,功夫当然是在茶与水了。
带“茗”字的尤其多,如:茗仁、茗都、茗客、茗立、茗溪、茗扬居、茗之味、汇茗轩、聚茗轩、香茗轩、思茗斋和四季茗缘等等。而嘉木舍、绿草堂、绿华春和绿叶谷芳等也无不与茶本身有关。
“水为茶之母”、“水性扬茶”。茶馆不同于茶庄,即在于不能只有茶而没有水,因此水同样(甚至比茶还)重要。什么样的水泡什么样的茶,如“虎跑泉,龙井茶”、“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和“石上清泉竹里茶”等,这些都反映出水之于茶的重要性。故而,以水来命名茶馆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临清泉、飞来泉、泉石斋、清清水、溪子水和铭水源等。
带“壶”字的则有听壶轩和玉壶轩等。
总之,这一类茶馆的名字较之第一种更为直接透彻,没那么“尤抱琵琶半遮面”,算是“干什么吆喝什么”吧!
三、与道家和佛家的出世思想有关。
此类茶馆名称多具有中古味道,反映了东方人那种构一茅屋于山水深处,幽居着的隐者心理。此类名字尤以“清、静、雅”等字为常见。
中国文人雅士素来看重一个“清”字,又“茶可清心”,好的茶非苦非甜非香,而全在一个“清”字上面。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有“虚融淡泊”四字,何谓“虚融淡泊”?大凡举止散淡,性格恬淡,色彩浅淡,音声闲淡及味道清淡者皆可称作“清”,即老子的“见素抱朴”,佛陀所云“澹泊宁静”,故而“清、静、雅”实为三位一体。因此,像清心居、清思轩、清风、静雅斋、静心轩、雅闲、丽雅轩、风雅颂、憩闲苑、道一、东篱、今生今世和隐逸楼这类茶馆名字,多反映道家在品茗时“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和有所不为的仙风道骨和空灵境界。而在诸如明慧、禅林、禅味轩、涧竹悟、缘宿、圆缘园、溥心和大取舍等这样的茶馆里品茗,则难免会有出尘之想,更容易让茶人体察到茶禅一味的高蹈玄妙。
四、与儒家的入世思想有关。
茶人也并非完全任逍遥而忘却红尘。以随缘放旷的出世思想来入世,恐怕更能体现茶人的顺生智慧。表现在茶馆名字上面,尤以“和”字为常见。与道家的超然自在、任由心性不同,这类名字多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思想。
比如“一点一滴”茶馆,一点一滴既有功夫茶道中“韩信点兵”(分茶不多不少)的含义,又有在人生旅途中不断积累,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奋斗过程。它暗示茶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故而要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才能最终有所为和有所得。此外,类似的还有:晴耕雨读、胜蓝和逐鹿等。在这样的茶馆喝茶,势必会在平淡中给人以激励,而这样的内在激励往往会更加的持久和有效。
孔子有“和而不同”,“和”是茶道“四美”(和、敬、清、寂)之首。邀两三知己品茗,谈古论今,便有了不让所谓“西窗剪烛,巴山夜雨”和“夜雨聊床共话”的意境。“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汲水点汤”(许次疏《茶疏》),而若“殚见博闻,兼诗骨高超,功深养邃,有益于己者,不得丐其余沥”(破额山人《夜航船》)。因此,若能得一知己又在“知己”茶馆中品茶论道,人生当足矣!这类表现茶人善待知己、兼济天下的名字还有:集贤堂、留贤馆、朋来先敬、怡和茗语、广和、太和、和静轩与博济等。
五、与富贵吉祥有关。
此类茶馆名字多带有“福、祥、鑫”等字,反映人们对幸福和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多有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如:五福、博福、润福轩、茗福缘、慧澜福和云宝祥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像盛鑫仙、鑫茂盛、慧文清鑫、成富水艺轩和金水望族等这样的茶馆喝茶谈生意,便于和气生财。茶馆老板、买卖双方三赢互惠,岂不皆大欢喜?
六、与京城地名有关。
此类顾名思义,常常与所处位置的名称有关。如双秀含芳,是位于北三环中路双秀公园内的一家茶馆;皇城根茶馆则位于东皇城根北街;紫竹园和紫韵竹园则均在紫竹院公园附近;而蓟门烟树茶馆,则是直接选取为“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四字。此外还有北平茶楼和燕赵茶楼等。另,湄江、武夷山庄和西子湖等,其本来所在并非北京,但由它们所命名的茶馆却都坐落在京城。
七、出自典故。
此类名字多出自名家名句,因而意境颇佳。如“东篱”,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今雨轩”则源自杜甫一首诗的题序,题序中写道:“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今天这个茶馆的名字则有新老朋友齐聚一堂的意思,恰如一首老歌里所唱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感觉。而“沧浪亭”则出自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再如“三味书屋”茶馆,三味书屋本是鲁迅幼时读私塾的所在,作为茶馆的“三味”同样源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个典故。
八、与动作有关。
上述茶馆的名字均为名词,本来名字理应如此。却不乏有人另辟蹊径,以动词来命名茶馆,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使人眼前浮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
如“云起”茶馆。云纹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大量使用的图案,奥运火炬也以“祥云”命名。在“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中,云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闲淡之感,故而有“云游”一说。日本汉诗集《经国集》中有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的诗,其中:“饮之无事卧白云,应知仙气日氛氲”,则可见饮茶可以使人飘飘欲仙,云游四方了。又黄山谷的《满庭芳》中有诗句:“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却是白云多”,这里的“云”则是指茶汤里萦绕的氤氲。总之,不论是作为可卧的“云”,还是茶烟的“云”,在升腾起来的那一刻,都会助人进入悠然神往,心灵纯净的境界。可谓人在云中,云在茶中,故而好一个“云起”!
“梅园问茶”也是个不错的名字,如若这家茶馆开个分店,可不可以唤作“踏雪寻梅”呢?让人一望便知它们是姊妹店。
此外这类名字还有:坐看云起、晴耕雨读、木当枕、煮雨轩、听雨轩、听壶轩、笑谈和休息一会等等。
九、由谐音而来。
朋来先敬本由“蓬莱仙境”而来。茶道“四美”为“和、静、清、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此即是和;相逢后施一杯茶,此即是敬。因此“朋来先敬”字面的意思就包含了和与敬的君子美德。卢仝《七碗茶诗》有“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又有“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白玉蟾《水调歌头·咏茶》)。可见饮茶有时确有误入仙境而不知今夕何夕的幻觉。所以,朋来先敬将茶道中形而下的“和、敬”与形而上的飘飘然进入仙境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可谓一举三得。
“茶真乡”一语双关,既有“茶真香”的含义,又有“这里才是茶的真正归宿”之意;而“福入东海”当然是包含了“福如东海”的祈福;再如“竹溪”,既有竹林溪水的诗情画意,又包含了人生当知足感恩和珍惜当下的劝诫
❽ 北京绿柳轩野茶馆有哪些特色
绿柳轩野茶馆在安定门东河沿的河北。茶馆建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依依,池塘里开满荷花,是一个颇有诗意的环境。夏日里,这里有棋会、猜谜等活动,吸引了很多茶客。
葡萄园野茶馆
葡萄园野茶馆位于东直门和朝阳门中间,西面紧接着河,东面和南面是荷塘,北面葡萄挂满枝头,大树高耸入云,四周围着篱笆,环境幽雅,美景如画,夏天来此参加谜社、棋会、诗会、酒会的茶客络绎不绝。
❾ 荷花池茶室怎么样
这个季节去刚刚好!我们要了露天的位置,点了一壶绿杨春(30),送了瓜子和炸蚕豆~呵呵4个人聊了3个多小时,暖风袭人,旁边荷花池里的鱼也不时翻出透气,也没有蚊虫……现在还怀念那~~呵呵
❿ 《荷花淀》《哈姆雷特》《茶馆》《伪君子》的文学常识!求大神解答!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