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海棠下跃
A. 中国各大戏曲及代表作
中国各大戏曲及代表作
中国各大戏曲及代表作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
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
代表作依次为:
1、京剧:《长阪坡》《四进士》《秦香莲》《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2、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
3、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玉堂春》。
4、豫剧:《花木兰》《五世请缨》《秦雪梅吊孝》《刘墉下南京》《抬花轿》(又名《香囊记》。
拓展资料:
1、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4、豫剧(英文:Yu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义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纽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群英会》《红娘》等等
评剧:《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杨三姐告状》等等
河北梆子:《汾河湾》等
豫剧:《花木兰》《七品芝麻官》等
秦腔:《周仁回府》等
昆曲:《牡丹亭》《长生殿》等
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等
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
其实很多剧目在各种戏曲里都有,只不过表现手法有所不同而已
中国戏曲各类的代表作个人观点
昆曲:《牡丹亭》、《桃花扇》
京剧:《四郎探母》、《空城计》
川剧:《白蛇传》、《巴山秀才》、《柜中缘》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木兰》
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
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
评剧:《花为媒》
秦腔:《秦香莲》
中国主要戏曲的代表作有哪些?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东昌花鼓戏雷剧梅县山歌剧粤西白戏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调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
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这里比较全的。
各种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中国六大剧种
京剧
秦腔
评剧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京剧
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秦腔又称乱弹
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源于西秦腔,如今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其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得名,陕西话发音尤妙),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创造了中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是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梆子腔(乱弹)系统的母体。现在北方各地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评剧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国十二年(1923),建立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民国二十五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红》,新闻界将评剧之称谓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评剧源于冀东民间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间农历新正花会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由双人彩扮,对歌对舞,群体伴唱伴舞,锣鼓击节,唢呐或丝竹配乐伴秦,以歌唱民间生活故事、历史人物、四季风光为主要内容。明、清两代多有以唱秧歌为业者,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乐亭皮影、鼓书等,遂演变成为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蹦蹦戏”。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首尾贯穿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主要特点。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因蹦蹦艺人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并以竹板(节子板)击节,故有蹦蹦戏与莲花落之混称。演出形式是先以群体合唱“四喜歌”开场,再引出正戏。道光二十年(1840)后,农民以习蹦蹦戏谋生者日益增多,涌出了大批唱蹦蹦戏的艺人。由于艺人们各自所操的乡土方言和活动地域的不同,遂形成了东、西、北三路蹦蹦戏。光绪六年至二十六年(1880-1990)间,出现了许多半职业和职业性的班社。班社中优秀的蹦蹦艺人在互相竞争中,又彼此交流,互相汲取,从而推动了蹦蹦戏不断向前发展,将对口彩唱两小戏推进到三小戏(即拆出戏)阶段。折出戏扮演者由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剧本由说唱体演变为代言体,出现了分场式的小型剧目,表演上也开始有了简单的脚色行当划分,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在一些剧目中开始引进模拟现实生活的写实动作,同时也开始仿效大剧种的程式动作。但又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秦,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击节乐器甩掉了竹子板,改用枣木梆子并借用河北梆子锣经,启秦时以拉板胡者跺脚为令来指挥乐队伴秦。舞台设施只置一桌二椅和"守旧",别无他物。折出戏剧目计有百余种,大部分来源于两小戏,或影卷、梆子剧本。另一部分则是依据民间现实生活、时事传闻、古今传奇、历史小说、子弟书鼓词等编写而成。在折出戏时期,清光绪三十四年,由于光绪、慈禧的相继逝世,清政府下令百日内禁止娱乐活动,致使蹦蹦戏各班社处于瘫痪状态,多有解体。同年秋,一些艺人成立了庆春社。为防止当局禁演,遂仿照大戏模式对折出戏进行全面改造,大量汲取了梆子板式和锣鼓,使蹦蹦戏具有了大型剧种的雏型。改革后的蹦蹦戏,定名为“平腔梆子戏”。宣统元年,唐山兴盛了永盛茶园,邀请庆春社做开业演出,深受广大工人及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庆春社在唐山站住了脚跟。为巩固蹦蹦戏在城市中的阵地,班社艺人奋力赶写赶排新戏,至民国元年,创作、改编、移植的大型剧目已达三十余部,与此同时,也健全了表演行当,完善了唱腔板式和伴秦体制,从而使蹦蹦戏具有了崭新的艺术风貌。至此,孕育在秧歌母体中的民间小戏,终于在民国初年以新的姿态脱颖而出,时人称其为唐山落子,后定名为评剧。《杨三姐告状》、《安重根刺伊腾博文》等现代戏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以时事新闻为题材,在当时很有影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评剧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有许多省、市、自治区组建了评剧艺术团体,至此,评剧一跃而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杨三姐告状》又名《枪毙高占英》。根据真人真事编剧。写民国七年,富绅富贵章之子高占英娶贫女杨二姐为妻,高流氓成性,与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奸。二姐劝夫改邪归正,高便怀恨在心。奸夫淫妇合谋,害死二姐。三姐杨玉娥在吊孝中发现疑点,乃赴滦县告状,县官受贿,致使三姐败诉。三姐不服,上告直隶总厅(天津),斗争终于胜利。高占英伏法遭枪决。此剧民国八年(1919)首演于哈尔滨庆丰剧院。剧本首载1929年诚文信书局出版的《评戏大观》;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的《成兆才剧本选集》亦收此剧。《花为媒》故事见《聊斋志异-寄生》。写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互相爱慕,但月娥父坚不允婚,俊卿相思成病。媒婆阮妈另选张五可,并定计花园相亲。张、王一见钟情。迎娶之日,月娥母趁丈夫外出,亦将月娥送至王家,俊卿遂娶二妻。此剧民国三年(1914)由庆春平腔梆子班首演于唐山盛茶园。后收入《评剧大全》第2集。
豫剧
陕西省咸阳豫剧团成立于一九五二年,迄今已逾五十年历史,是陕西省具有较高影响的地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国有全民...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越剧,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以袁雪芬、尹桂芳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越剧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创作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打批优秀剧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成立,随之,浙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小百花”现象。一大批优秀“小百花”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如“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梅花奖得主周云鹃、吴凤花等,他们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剧艺人,在百花园里竞相绽放,预示著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巖、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我国古代戏曲家及其代表作?1)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2)王实甫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今存有: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四大王歌舞丽春堂》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有佚曲。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有佚曲。
3)马致远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仁甫,王实甫(一说郑光祖)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4)白仁甫名朴,号兰谷,字仁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真定人(现河北省)出身于金朝的官僚家庭,在金末混乱动荡的年代,被元好问收养。后移居南京。作为在野的一代名士,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
工词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有著名的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杂剧《梧桐雨》,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代表剧目和作者1.京剧:代表剧目:《龙凤呈祥》《群英会》《四郎探母》等
2.评剧:代表剧目:《刘巧儿》《花为媒》《秦香莲》等
3.豫剧:代表剧目:《红娘》《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等
4.越剧: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五女拜寿》等
5.黄梅戏: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我们老师上课有讲一些,我都记下来了,不过作者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戏曲代表作品梅兰芳《霸王别姬》
戏曲剧种名及其代表作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巨集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2越剧: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3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4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其实,中国的戏曲剧种有很多,绝对不止4种主要的,还有秦腔/昆剧/晋剧/黄梅戏/豫剧/川剧/粤剧等等,种类很多.
B. 诗意的花名
诗意的花名
1、荼蘼(末路之美)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很多人不知道荼蘼花,荼蘼花开的意思是代表那柔弱又惹人怜爱的女子的青春年华,是已经衰败的象征。常常有人说花开至荼蘼,这是来形容那些已经快要逝去的美好,所以它的花语是一种末路之美,是开到极致之后转瞬衰败的花朵。
2、合欢花(永远恩爱/夫妻好合)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合欢花的名字十分美好,合欢便是象征着夫妻之间的美好意义。这是一种开的像是粉色的小扇子的观赏花卉,经常出现在城市的路边,合欢花的花语是永远恩爱,是一种能够代表着夫妻好合的美丽花卉。合欢花的叶子晚上会合拢在一起,两两相对合抱,象征着夫妻永远恩爱,适合夫妻之间互相赠送。
3、西府海棠(单恋)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西府海棠是一种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这种花卉的名字带有一种古时候的感觉。其实西府海棠是咱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植物,它的意义是单恋。它的树态峭立,就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花儿红粉相间,异常娇嫩,嫩绿的叶子隐藏在花间,就像是那些隐藏起来单恋的人儿。
4、香雪兰(爱情背后的快乐和痛苦/悲伤与后悔)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香雪兰的名字有一种淡淡的诗意,花色纯白似雪,香气清淡悠远如兰花一般,所以得名香雪兰。香雪兰那美丽动人的清姿,清幽又悠远的迷人味道就像爱情一样吸引人,但是往往使人们忽略了爱情背后的快乐和痛苦,还有那爱情中的悲伤,以及受伤过后的后悔。
5、风铃草(温柔的爱/感谢)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风铃草的花朵是钟状的,所以又名为钟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串串小风铃一样,所以叫做风铃草。送人风铃草会是一种健康,又温柔可爱的寓意,它的花语是一种温柔的爱,以及感谢之心。据说那些喜欢风铃草的人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君子,若是别人给你的的恩情,你自会想尽方法报答。
6、彼岸花(优美纯洁/悲伤回忆/思念)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彼岸花听起来十分唯美,但是这是一种开在黄泉彼岸的花朵,是一种代表者死亡、分别、思念的花朵。彼岸花在中国的花语是优美纯洁,但是现在的人们多是将其视为悲伤回忆和深深的思念之情。相传,彼岸花开不见叶,叶不见花,花叶永不相见,花叶永远思念着彼此。
7、虞美人(生离死别/悲歌 )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虞美人这种花是以楚汉争雄时期的项羽爱妾虞姬命名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美人花。虞美人开花的时候,花萼掉落,花朵绽放的样子就像仙子剥开花瓣脱颖而出,被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所赞美。这也是一种悲剧之花,是象征着生离死别的悲歌,就像是虞姬和项羽的命运一样。
8、勿忘我(真爱/永志不忘)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勿忘我是一种浅蓝色的小花,这种小小的花朵象征着永恒的爱,是一种浓情厚谊、永不变的心的爱。勿忘我是一种代表相思的花朵,被很多人看作是花中情种。适合恋人之间离别之前赠送,表达着请你思念着我,还有着希望一切都还没有太迟,会很快回来给你幸福生活的意味。
9、夕颜(永远的爱/易碎易逝的美好)
罕见好听的花名及花语,盘点十种绝美名字的花儿
夕颜是一种易碎易逝的美好事物,它只开一日,早上开放,夜晚便会凋谢。及代表着美好的爱情,也代表着易碎的情感,是一种十分矛盾的花朵。事实上,夕颜就是喇叭花,多出现在路边的杂草从中,是经常被人所遗忘的花朵。
C. 古书山海经中有哪些植物
1、桂树:为木樨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者可达7米。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终年常绿,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呈聚伞状,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
2、迷榖(gǔ):传说中异木名。状如榖(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其花光华四射,人们佩其枝叶或花不迷失方向。
3、棪(yǎn)木:为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棪木”即是今柿树科柿树属君迁树,后来由于“棪木”之的读音为“君”字和“迁”字的合音,致使后人以君迁为名,而“棪木”字为人所忘,既而不知 “棪木”为何物。
4、怪木:生长在猨翼山,十分险恶,人上不去。
5、梓树:即梓,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高达15米。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喜光,稍耐阴,耐寒,适生于温带地区,在暖热气候下生长不良,深根性。喜深厚肥沃;湿润上壤,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轻盐碱土。抗污染性较强。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黄花满树,秋冬荚果悬挂,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或树皮、果实、木材、树叶均可入药;木材亦可作家具。
6、枏: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常绿大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 1 米。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宫殿及重要建筑之栋梁必用楠木。楠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我国的特产树种。楠木皮可入药。
7、牡荆: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果实球形,称“黄荆子”,黄褐色至棕褐色,作药材用,也可提取芳香油。花果期7~11月。
8、枸杞: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9、松:常绿树。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和地盘松。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松树的种类有很多,观赏林木有罗汉松、白皮松等等;工业林木则有赤松、白松、黄花松等等;常见的还有雪松、黑松、马尾松。世界上松树种类将近115种,叶形大都细长似针,通称松针。
10、文茎:传说中的一种树。《山海经》中记载,文茎生长在西山山系中的符禺山上,结的果实像枣,人吃了可以治疗耳聋。
11、白gāo:一种植物名称,具体不详,待考。形状像一般的构树却是红色的纹理,枝干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还可以解除忧愁,名称是白gāo,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鲜红。
12、杻(niǔ):杻树,长得近似于棣树,叶子细长,可以用来喂牛,木材能造车辋。
13、橿(jiāng):橿树,木质坚硬,古人常用来制做车子。
14、箭媚(méi):一种节长、皮厚、根深的竹子,冬天可以从地下挖出它的笋来吃。
15、棕树:即棕榈。常绿乔木,高达15米。无主根,须根密集。干圆柱形,直立,不分枝,干有残存不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并被暗棕色的叶鞘纤维包裹。叶大,簇生于树干顶端,掌状分裂成多数狭长的裂片,裂片坚硬,顶端浅二裂。叶柄极长。雌雄异株,花期5月,淡黄色,肉穗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核果肾形,初为青色,11~12月果熟,熟时黑褐色。 多为观赏用。
16、樗(chū):即臭椿树,长得很高大,树皮灰色而不裂,小枝粗壮,羽状复叶,夏季开白绿色花。
17、枳:枳树,也叫做“枸橘”、“臭橘”,叶子上有粗刺。复叶,小叶三片,有透明腺点。
18、盼木:长着枳树一样的叶子却没有刺。
19、竹箭:即篠。细竹。
20、棫(yù):棫树,长得很小,枝条上有刺,结的果子像耳珰,红紫色,可以吃。
21、柞:古人说就是栎树。它的木材可供建筑、器具、薪炭等用。
22、构树:楮(chǔ)树。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冠开张,卵形至广卵形;树皮平滑,浅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单叶互生。椹果球形,熟时橙红色或鲜红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其叶是很好的猪饲料,其树皮是造纸的高级原料材质洁白,其根和种子均可入药,树液可治皮肤病,经济价值很高。
23、桔梗:橘树的茎干。
24、桃枝:一种竹子,它每隔四寸为一节。
25、钩端:属于桃枝竹之类的竹子。
26、檀(tán):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可入药。
27、jì:水松,有刺,木头纹理很细。
28、豫章:古人说就是樟树,也叫香樟,常绿乔木,有樟脑香气。
29、棠:这里指棠梨树,结的果实似梨而小点,可以吃,味道甜酸。
30、无名树: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红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结的果实与枳实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孙。
31、嘉果:结出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开着黄色的花朵而花萼却是红红的,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
32、丹木:红红的茎干上长着圆圆的叶子,开黄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觉饥饿。有人说是槭树,种类较多,秋天叶子变红。
33、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具有奇异而神灵的特性。
34、榣(yáo)木:特别高大的树木。
35、沙棠:形状像普通的棠梨树,开黄色的花朵,结红色的果实,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可以用来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
36、桑树:落叶树,桑叶是喂桑蚕的主要匍食料;桑树木材可以制家俱、农具,并且可以作小建筑材;桑皮可以造纸;桑条可以编筐;桑葚可以酿酒。
37、榛树(zhēn):落叶灌木,结的果实叫榛子,近球形,果皮坚硬。
38、楛(hù)树:形似荆而赤茎似蓍。木材可以做箭。
39、漆树:落叶乔木,从树干中流出的汁液可作涂料用。
40、柏树:常绿乔木,树高一般可达20米。树皮红褐色,纵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球果近卵形。寿命极长。种子、根、叶和树皮可入药;用种子榨油,供制皂、食用或药用。
41、木瓜树:果树也叫楙(mào)树,落叶灌木或乔木,果实在秋季成熟,椭圆形,有香气,可以吃,也可入药。
42、櫰(huái)木:形状像棠梨,叶子是圆的,结红色的果实,果实像木瓜大小,人吃了它就能增添气力。
43、丹树:叶子像构树叶,结出的果实像瓜大小,红色的花萼却带着黑色的斑纹,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黄疸病,还可以辟火。
44、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桤木又名水冬瓜树、水青风、桤蒿, 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落叶乔木,叶倒卵形,小坚果卵形或倒卵形,果期11月。
45、椐(qū)树即灵寿树:也就是灵寿木,树干上多长着肿节,古人常用来制做拐杖。
46、梧桐: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皮青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厘米。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花淡黄绿色;种子圆球形,表面有皱纹,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47、桃:山桃,又叫榹(sì)桃,也叫毛桃,一种野果木。果子很小,核与果肉粘结一起,桃仁多脂,可入药。
48、李树:落叶果树。中国现有李属植物资源8个种、5个变种, 800余个品种和类型。
49、柘(zhè):柘树,也叫黄桑,奴柘。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子可以食用,树皮可以造纸,根皮入药。
50、枳(zhǐ)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春天开白花。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
51、棘木就是丛生的小枣树,即酸枣树,枝叶上长满了刺
52、柳树
53、无名树:叶子像柳树叶而有红色的纹理。
54、三桑树:树高百仞,无枝,树叶如花团,簇拥在树冠顶部。通常,此树每三棵生长在一处,叶子似桑叶,因此名为三桑。三桑树南面的那棵树,树叶通红如火;中间那棵,叶子金黄;南边那棵,树叶湛青如蓝。
55、栒树:古人常用树干部分的木材制做拐杖。
56、芑:“杞”的假借字。形状像一般的杨树却有红色纹理,树干中的液汁与血相似,不结果实,名称是芑,把液汁涂在马身上就可使马驯服。
57、类杨树:形状像普通的杨树,开红色花朵,果实与枣子相似但没有核,味道是酸中带甜,吃了它就能使人不患上疟疾病》
58、桢木:即女桢,一种灌木,叶子对生,革质,卵状披针形,在冬季不凋落,四季常青。初夏开花,是白色,果实椭圆形。
59、楝:楝树,也叫苦楝,落叶乔木,春夏之交开花,淡紫色,核果球形或长圆形,熟时黄色。木材坚实,易加工,供家具、乐器、建筑、农具等用。又据古人说捣碎楝树的子实可以洗衣,而服食它可以益肾。
60、杤(lǐ)木:这种树木,茎干是方形的而叶子是圆形的,开黄色花而花瓣上有绒毛,果实像楝树结的果实,人服用它可以增强记忆而不忘事。
61、雕棠树:叶子像榆树叶却呈四方形,结的果实像红豆,服食它就能治愈人的耳聋病。
62、举:即榉柳,落叶乔木,生长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坚实,用途很广。
63、蔓荆:一种灌木,长在水边,苗茎蔓延,高一丈多,六月开红白色花,九月结成的果实上有黑斑,冬天则叶子凋落。
64、野枣树
65、柞(zuò):柞树,也叫蒙子树、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初秋开花,雌雄异株,花小,黄白色,浆果小球形,黑色。
66、槐: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花蕾可做黄色染料。
67、櫄(chūn)木:与高大的臭椿树相似,树干可以作车辕。
68、酸枣树:酸枣树属灌木科木本植物,很难成树,长到杯口粗细便自然干枯,由根部再生嫩芽。
69、柳树:落叶乔木,柳枝细长,性喜湿地,高可达 20--30米 ,茎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
70、竹子:禾本科的一个分支竹亚科的总称,又称竹类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已知全球约有150属,1225种。
71、五倍子树:盐肤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是五倍子药源植物,所以称“五倍子树”。
72、橚(xiāo):同“楸”。楸树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树干端直。夏季开花,子实可作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
73、簳(gǎn):小竹子,可用做箭杆。
74、天匾:方方的茎干而像葵菜形状,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吃饭不噎住。
75、蒙木:叶子与槐树叶相似,开黄色花不结果实。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糊涂。
76、帝休:叶子的形状与杨树叶相似,树枝相互交叉着伸向四方,开黄色花结黑色果实,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气和不恼怒。
77、栯(yū)木:叶子的形状像梨树叶却有红色纹理,人服用了它就没了嫉妒心。
78、椒:有三种,一种是木本植物,即花椒;一种是藤本植物,即胡椒;一种是蔬类植物。这里指花椒,枝干有针刺,叶子坚而滑泽,果实红色,种子黑色,可以入药,也可调味。
79、帝屋:叶子的形状与花椒树叶相似,长着倒勾刺而结红色果实,可以辟凶邪之气。
80、亢木:一种树木,叶子的形状像臭椿树叶而结红色果实,人吃了它可以驱虫辟邪。
81、蓟(jì)柏:一种树木,形状与牡荆相似,开白色花朵而结红色果实,吃了它的果实就能使人不怕寒冷。
82、櫾(yòu)树:同“柚”。柚子与橘子相似而大一些,皮厚而且味道酸。
83、橘树:常绿乔木,初夏开花,白色。在深秋的时候结果。果实叫橘子,味甜酸,可以吃,果皮可入药。
84、桃枝竹:竹的一种。《酉阳杂俎·广动植序》:“桃支竹以四寸为一节。”
85、钩端:竹名。
86、柤:柤树的形状像梨树,而树干、树枝都是红色的,开黄色花朵,结黑色果子。
87、栗: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板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88、梓树: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高达15米。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喜光,稍耐阴,耐寒,适生于温带地区,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轻盐碱土。抗污染性较强。叶大荫浓,春夏黄花满树,秋冬荚果悬挂,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或树皮、果实、木材、树叶均可入药;木材亦可作家具。
89、桃:蔷薇科落叶乔木,树皮黑色,为常见的果树及观赏花木。果肉清津味甘,果、叶均含杏仁酣,均可入药。
90、李树: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
91、梅子树:蔷薇科乔木,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果实球形,味酸。
92、杏树:果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分布在我国北方。
93、寓木:又叫宛童,即寄生树。又分两种,叶子是圆的叫做茑木,叶子像麻黄叶的叫做女萝。因这种植物是寄寓在其它树木上生长的,像鸟站立树上,所以称作寄生、寓木、茑木。俗称寄生草。
94、海棠树:属蔷薇科植物,叶片为椭圆形,花瓣呈倒卵形,既有草本也有木本,有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四季海棠等多种。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功效。
95、栒(xún):木名,可以作为策与杖。
96、楢(qiū):一种木材刚硬的树木,可以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
97、棷(zōu):不详何样树木。
98、椫(shàn):也叫白理木。木质坚硬,木纹洁白,可以制做梳子、勺子等器物。
99、杨树: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中国有5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料,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
100、弞(shěn)杻:杻树的树干都是弯曲的,而弞杻的树干长得比较直,不同于一般的杻树。
101、槠:槠树,结的果实如同橡树的果实,可以吃,木质耐腐蚀,常用来作房屋的柱子。
102、桓:桓树,树叶像柳叶,树皮是黄白色。古人说它又叫无患子,可以洗涤衣服,除去污垢。
103、椆:据古人说是一种耐寒冷而不凋落的树木。
104、櫄:又叫杶树,形状像臭椿树,树干可制做车辕。
105、櫐(紫藤树):又叫做滕,古人说是一种与虎豆同类的植物。虎豆是缠蔓于树枝而生长的,所结豆荚,成熟后是黑色,有毛刺外露,像老虎指爪,而荚中豆子有斑点,像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又叫虎櫐。虎櫐,即今所说的紫藤。櫐,同“蘽”,蔓生植物。
106、帝女桑:一种桑树,树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细,树枝交叉伸向四方,树叶方圆有一尺多,红色的纹理、黄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
107、杨桃:羊桃,形状像一般的桃树却是方方的茎干,可以用它医治人的皮肤肿胀病。
108、桂竹:竹子的一种。古人说它有四、五丈高,茎干合围有二尺粗,叶大节长,形状像甘竹而皮是红色。
109、扶竹:即邛竹。节杆较长,中间实心,可以制做手杖,所以又叫扶老竹。
110、筀竹:就是桂竹。据古人讲,因它是生长在桂阳地方的竹子,所以叫做桂竹。
111、菌竹:一种小竹子。
112、檿:即山桑,是一种野生桑树,木质坚硬,可以制做弓和车辕。
113、雒(luò)棠树:不知是何树。
114、据树:据古人解说,是凭依桑树一边吃桑叶一边吐出丝,像蚕似的。这大概是图画上的形状。
115、甘柤(zhā):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枝干都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叶子是白色的,果实是黑色的。
116、甘华: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枝干都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
117、建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
118、栾: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树根是黄色的,树枝是红色的,树叶是青色的。
119、苉:即刺榆树。
120、鸟秩树:不详。
121、甘木:即不死树,人食用它就能长生不老。
122、枫木:古人说是枫香树,叶子像白杨树叶,圆叶而分杈,有油脂而芳香。
123、朱木树:红色的枝干、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实。
124、柜格之松:树名。不详。
125、白木:一种纯白色的树木。
126、朱木:树皮、树枝、树干都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
127、槃(pán)木:盘旋弯曲一千里的大树。
128、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木本名贵花卉,根皮入药,花朵颜色众多,有粉色,红色,白色等等。
拓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参考资料:网络—《山海经》
D. 西府海棠项目怎么样
一、项目情况:
西府海棠是由绿城地产打造的低密花园洋房绿城物业是项目的一个亮点,很多绿城的老业主都青睐绿城的物业,项目位于北京市石景山五里坨“浅山居住区”,也许对于老北京比较熟悉这个地方的人来讲可能会觉得这个地方很偏,但是自从有了浅山居住区概念,有了冬奥会,这个区域有了很大的改变。项目属于限竞房,目前在售户型有90㎡洋房3居室,顶层带阁楼,一层是下跃。
1、商业配套:万科、远洋合力打造26万平商业,周边还有喜隆多,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万达广场,世纪金源;
2、医疗配套: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武警总医院,航天中心医院,以及旁边待建的三甲医院;
3、教育配套:中衫私立学校、卡尔贝贝幼儿园、首钢大地幼儿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京西分校(12年制)
4、交通配套:三横四纵”立体交通网络。三横:阜石路、长安街、莲石路,四纵:石门路、西四环、西五环和西六环。距离地铁6号线和S1号线交汇站金安桥站约4km。M11线(规划)模式口站不到2公里。
二、项目优势:
1)低密度花园洋房,人均公共资源高;
2)背对浅山资源,负氧离子丰富且环境宜人,适合居住;
3)和区域内其他两个楼盘比较,距离大型商业、三甲医院、北师附中等配套更方便;
三、项目劣势
1)距离地铁稍远需要坐几站公交。
2)区域成熟还需一定时间;
E. 一首古诗~讲的是两片花瓣,一个掉花盆里,一个掉小溪里(要么粪坑),表达对命运的不公!
楼主,您说的诗我没找到,你看看是不是这一段话(选自《梁书》):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入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这一段话可翻译为:“人生如同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落,有的花瓣由于风拂帘帷而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殿下就犹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是落于粪坑中的花瓣。贵贱虽然不同,但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呢?”
这一段话是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范缜说的。
齐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在京都鸡笼山西邸官舍广延宾客,范缜也预其中。萧子良以佞佛闻名,邸内除聚集了信佛的文人学士外,还招致名僧,讲论佛法。范缜在西邸却盛称无佛,否认佛教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之说,因而发生争辩。萧子良问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入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认为人生的富贵贫贱只是偶然的际遇。既而草撰《神灭论》。萧子良召集僧侣与其辩沦,但都不能屈服他。崇信佛教的士人也著文攻击范缜。王琰讥讽他说:“呜乎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范缜针锋相对地回答:“呜乎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萧子良又想用中书郎官位来拉拢他。范缜大笑说:“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齐明帝建武中,出任宜都太守,所辖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内有许多神庙,范缜下令禁毁,不许奉祀,后西邸旧友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东向,范缜迎投衍军。
F. 李渔的《海棠》译文是什么
海棠花开了,这芳菲、绮丽、饱满的生机,让我欢喜不已。从去年9月份开始,扦插、生根、分栽,直至今年5月份开花,每天清晨,我坚持给它疏松土壤,剪除枯弱枝条。刚刚开放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果然如张潮在《幽梦影》里说的那样:“春海棠令人艳”;盛开时,因花瓣张开的幅度变大、整体的形随之变化,颜色则渐变粉红,如晓天明霞一般。每天,只要稍有变化,就会使我久久地注目。
对于这种情感,有时候,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已经很忙了,这又何苦?
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画笔下尽是残山剩水或“白眼向人”的鱼鸟,但他画的海棠却脉脉含情。一日,他看到娇艳的海棠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泛泛而去,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回家以后,一挥而就《海棠》图。当年的娇美花朵早已流逝,而朱耷的海棠早已飞越在现实之上。
和所有春天早开的花一样,海棠的花期不长,怒放后逐渐淡去,花瓣飘零的时候已近淡红。这花和人一样,都只被赋予一次性生命,人们于心不甘,于是就以各种方式来捕捉这“一次性”生命的神貌。唐人郑谷《咏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形容海棠怡然自乐、不事张扬。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古人都以为海棠“有色无香”,清人李渔则说海棠“另有一种清芬”,“香在隐跃之间,又不幸而为色掩”。曹芹在《红楼梦》中,更是费尽了笔墨将海棠细细描摹:怡红院里本来萎了一年的海棠开花了,时间不是三月,而是在十一月。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探究这花开得古怪。独有黛玉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这林姑娘从来不说奉承话的,她真心希望宝玉好。因为牵挂和担当,所以温柔和缱绻,从心底深处她感受到了生命美丽和意义。懂了,这海棠花开,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花事何尝不是人事?
在我的家乡苏州,园林中除了观赏的海棠花外,海棠花图案触目皆是:落地长窗、洞窗、塑窗、门洞、铺地的构图,常常是海棠图案。拙政园中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海棠春坞”,庭院内只有一株如“妃子醉态”的垂丝海棠和一株娇媚动人的西府海棠,但庭院里满地的铺地图案全都是海棠花,人入其中,犹如置身在永不凋谢的海棠花丛之中。环秀山庄有海棠亭,全亭各部分都呈现海棠形曲线,宝顶雕成一朵硕大的海棠蓓蕾,周围饰有海棠花瓣,层层叠叠,外层的花瓣上又刻满了海棠图案,连藻井也作成海棠形图案,这些在重重思虑中缓慢成形的细节,虽然没有写意作品的艺术飞扬,却同样充溢着激情,同样富有灵性,暗含着生命的气息,让我们反复看它们、思量它们。每当此时,我总是难以将主体与客体完全分开。人们是通过海棠去表达自身?或者是海棠在通过人们去呈现?
春深似海,各种花儿都纷纷开放,瞬间又纷纷落去。每天清晨,依旧在时间的夹缝中精心浇灌我的海棠。
G. 海棠花有香味么 是什么样的香
海棠花有很淡的花香。很淡很淡。
H. 北京地区有哪些树种适合在庭院生长
既然在庭院肯定就得有庭院的感觉 可以种几棵合欢、梧桐 这样才有感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