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淮上女
❶ 减字木兰花的典范词作
【宋】张先《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2.【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3.【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作者题注: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坐皆绝倒。[1]
正文: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4.【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5.【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6.【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7.【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琴》
8.【宋】王安国《减字木兰花·春》
9.【宋】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8.【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10.【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11.【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12.【宋】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13.【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新月》
14【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15【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16.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7.【南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18.【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19.【宋】张修玄《减字木兰花·红杏》
20.【宋】范成大《减字木兰花》
腊前三白。春到西园还见雪。红紫花迟。借作东风万玉枝。
归田计决。麦饭熟时应快活。身在高楼。心在山阴一叶舟。
21.【南宋】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❷ 急需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翻译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这是一首丧乱词。
在公元1120年前后,金国北面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被迫南渡黄河,将京城由北京南迁到开封,国力日趋衰微,但与此同时,却连年攻宋,企图以此作为补偿。在金军屡次进犯及狼狈逃窜之际,不知有多少人民遭到杀戮掳掠,不知多少财物遭受破坏掠夺。淮上女就是千千万万不幸的牺牲者中的一个。
上片,写故乡的山水。淮上女在写故乡永别之际,她依恋地目送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淮山隐隐,淮水悠悠。千里山峰,云烟缭绕;万顷烟波,波涛缥缈,山山水水都充满了仇和恨。
下片抒发对故乡的恋情。旅途是那样漫长,千山万水,遮住了行人的双眼。她泪眼模糊地不断回顾故乡,面对暮春的晚景,无限的旧恨新仇,一齐涌上了心头。
据《续夷坚志》卷四《泗州题壁》词:“兴定末,四都尉南征,军士掠淮上良家女北归。有题《木兰花》词逆旅间云……”整个词,语言明白如话,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这是一首用血泪凝成的词篇。(蒲仁)
❸ 减字木兰花 nal
基本介绍: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
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苏轼《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中平中仄(韵),
空床响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花上春禽冰上雹。
中仄平平(韵),
醉梦尊前,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惊起湖风入坐寒。
中平中仄(韵),
转关濩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水流弦霜入拨。
中仄平平(韵),
月堕更阑,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更请宫高奏独弹。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粗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典范作品:
1.【宋】张先《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2.【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3.【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4.【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5.【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6.【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琴》
6.【宋】王安国《减字木兰花·春》
7.【宋】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8.【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9.【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10.【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11.【宋】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12.【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新月》
13.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4.【南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
15.【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❹ 减字木兰花是谁写的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换韵方式为“甲乙丙丁”。
很多人以这个为题写过诗 以苏轼的名声最大 不知道楼主问的是谁的?
❺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的介绍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是南宋淮上女所作。词中记录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上片写被掳北去时告别故土的沉痛心情,下片写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整首词的抒情哀婉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❻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名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穿越巫山到嘉善乾州一国千帆里的句子就很好。
❼ 为什么宋代好多女子写的词都没有词牌,并且都为《减字木兰花》
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可见你的观察很细,因为一般情况下,如果说到词代女词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李清照,即易安居士。你能观察到其他女性词人(虽然名气不大,多数是昙花一现),真是难能可贵。你的例子找得也很好,我在回答你的问题时,也帮助了我自己,因为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宋词论文,上网查资料时发现了你的问题,于是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之所以宋代好多女子写的词都没有词牌?
是因为:
女性在封建社会不受重视,受教育者少之又少,能进行创作的则更少了。她们的作品也多数不被认可。所以传世量不多。有些女性文人,再进行所谓的诗词创作时,态度也不端正,只当游戏而已。故诗词格律一般不够精严。有时写作时并不想好词牌,而是词牌套用。故出现很多词无牌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在宋词中也是不多见的。一般情况下,即使无牌,后人也可以根据其词的格律,猜出词牌名称的。
之所以很多词牌为《减字木兰花》,是因为:
宋代的女性词人不多,顶顶有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其他所谓女性词人,多数为歌女(如你举的例子中的淮上女就是一歌女)民女(蒋兴祖女应该就是此类,但我没听过此人,只是从按照宋女词人命名的方法推断,她应该是蒋家后人)等。宋代的娼妓文化是很兴盛的,歌女们演唱的曲子,实际上就是词。到如今,宋代词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还记载着一些词的曲谱。王菲在春晚上(哪年的春晚我忘了)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虽然不是还原古音,但其节奏和宋词长调的唱法是相吻合的——这都说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那么,既然我们今天有流行歌曲,那么宋时也有流行歌曲!
《减字木兰花》这个词牌的母本是《木兰花》。《木兰花》这首词就词牌而言,是小令,小令的特点就是演唱时节奏短促,欢快,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民间小调,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俗曲,这样的曲子自然只适合民女或歌女演唱了,正因为是在民间流传,波及面大,上口容易,所以人们纷纷效法其格式,进行填词创作,再加之本身曲子的特点,在当时的特定人群中流行是自然不过的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木兰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体,本调只四十四字,以示较原调字数为减,故曰[减字木兰花]或简称曰[减兰]。因为其字少,律宽,所以深受女子喜爱,毕竟在宋代,受过教育有女子不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