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朱自清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朱自清

发布时间: 2022-05-31 23:00:29

1. 朱自清的《踪迹》全文

朱自清的《踪迹》共为一下四篇:
一、鸟朦胧,月朦胧,帘卷海棠
二、绿
三、白水漈
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具体如下:
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
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
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
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
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
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温州作。
二、「绿」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月8日,温州作。
三、「白水漈」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
当那空处,最是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缩回来了。
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3月16日,宁波作。
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生命本来不应该有价格的;而竟有了价格!人贩子,老鸨,以至近来的绑票土匪,都就他们的所有物,标上参差的价格,出卖于人;我想将来许还有公开的人市场呢!
在种种“人货”里,价格最高的,自然是土匪们的票了,少则成千,多则成万;大约是有历史以来,“人货”的最高的行情了。
其次是老鸨们所有的妓女,由数百元到数千元,是常常听到的。最贱的要算是人贩子的货色!他们所有的,只是些男女小孩,只是些“生货”,所以便卖不起价钱了。
人贩子只是“仲买人”,他们还得取给于“厂家”,便是出卖孩子们的人家。“厂家”的价格才真是道地呢!《青光》里曾有一段记载,说三块钱买了一个丫头;那是移让过来的,但价格之低,也就够令人惊诧了!
“厂家”的价格,却还有更低的!三百钱,五百钱买一个孩子,在灾荒时不算难事!但我不曾见过。我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是七毛钱买来的!这是一个五岁的女孩子。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
但请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现,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
我见这个女孩,是在房东家里。那时我正和孩子们吃饭;妻走来叫我看一件奇事,七毛钱买来的孩子!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条凳上;面孔黄黑色,但还丰润;衣帽也还整洁可看。
我看了几眼,觉得和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异;我看不出她的低贱的生命的符记——如我们看低贱的货色时所容易发见的符记。我回到自己的饭桌上,看看阿九和阿菜,始终觉得和那个女孩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我毕竟发见真理了!我们的孩子所以高贵,正因为我们不曾出卖他们,而那个女孩所以低贱,正因为她是被出卖的;这就是她只值七毛钱的缘故了!呀,聪明的真理!
妻告诉我这孩子没有父母,她哥嫂将她卖给房东家姑爷开的银匠店里的伙计,便是带着她吃饭的那个人。他似乎没有老婆,手头很窘的,而且喜欢喝酒,是一个糊涂的人!我想这孩子父母若还在世,或者还舍不得卖她,至少也要迟几年卖她;因为她究竟是可怜可怜的小羔羊。
到了哥嫂的手里,情形便不同了!家里总不宽裕,多一张嘴吃饭,多费些布做衣,是显而易见的。将来人大了,由哥嫂卖出,究竟是为难的;说不定还得找补些儿,才能送出去。这可多么冤呀!
不如趁小的时候,谁也不注意,做个人情,送了干净!您想,温州不算十分穷苦的地方,也没碰着大荒年,干什么得了七个小毛钱,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小妹子捧给人家呢?说等钱用?谁也不信!七毛钱了得什么急事!温州又不是没人买的!
大约买卖两方本来相知;那边恰要个孩子顽儿,这边也乐得出脱,便半送半卖的含糊定了交易。我猜想那时伙计向袋里一摸一股脑儿掏了出来,只有七手钱!哥哥原也不指望着这笔钱用,也就大大方方收了完事。于是财货两交,那女孩便归伙计管业了!
这一笔交易的将来,自然是在运命手里;女儿本姓“碰”,由她去碰罢了!但可知的,运命决不加惠于她!第一幕的戏已启示于我们了!照妻所说,那伙计必无这样耐心,抚养她成人长大!他将像豢养小猪一样,等到相当的肥壮的时候,便卖给屠户,任他宰割去;
这其间他得了赚头,是理所当然的!但屠户是谁呢?在她卖做丫头的时候,便是主人!“仁慈的”主人只宰割她相当的劳力,如养羊而剪它的毛一样。到了相当的年纪,便将她配人。能够这样,她虽然被揿在丫头坯里,却还算不幸中之幸哩。
但在目下这钱世界里,如此大方的人究竟是少的;我们所见的,十有六七是刻薄人!她若卖到这种人手里,他们必拶榨她过量的劳力。供不应求时,便骂也来了,打也来了!等她成熟时,却又好转卖给人家作妾;平常拶榨的不够,这儿又找补一个尾子!
偏生这孩子模样儿又不好;入门不能得丈夫的欢心,容易遭大妇的凌虐,又是显然的!她的一生,将消磨于眼泪中了!也有些主人自己收婢作妾的;但红颜白发,也只空断送了她的一生!和前例相较,只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更可危的,她若被那伙计卖在妓院里,老鸨才真是个令人肉颤的屠户呢!
我们可以想到:她怎样逼她学弹学唱,怎样驱遣她去做粗活!怎样用藤筋打她,用针刺她!怎样督责她承欢卖笑!她怎样吃残羹冷饭!怎样打熬着不得睡觉!怎样终于生了一身毒疮!
她的相貌使她只能做下等妓女;她的沦落风尘是终生的!她的悲剧也是终生的!——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运命,真有些胆寒!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
4月9日,宁波作

2.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读后感

品读《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般的一只胳膊”,尤爱这段文字,嘴里喃喃念着,一个个玉石般的文字便坠入茫茫心海,溅起晶莹的水花。红艳艳的海棠啊,带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怀着雅致的水红,半藏于碧叶间,更是锦上添花,真配得上那“帘卷海棠红”。画是好看,文字更是栩栩如生,字字珠玑,那可是“画中有文,文中有画”啊!

“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这就是“月朦胧”么?纱一般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花儿上,宁静安详,不就是美丽的睡美人么?皎洁的月儿,在海棠红的映衬下,却又是万紫千红中那别有韵味的素颜了。

“月朦胧”与“海棠红”在此,怎能少了那“鸟朦胧”?一对黑色的八哥,半睁半闭着双眼,对着画中仙境依依不舍。谁会在这美景前睡梦?也就是这对朦胧的八哥所带来的意境吧!没有麻雀的喧嚣,没有扑棱翅膀飞驰的白头翁,只有无边无际的寂静,是它那宁静的美,让人不敢出声,让人不愿打破这美好……

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要体会人间仙境的美妙?就静坐窗前,捧起他的散文,沉浸于繁花密叶过后的文字盛宴中……

3.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出处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出自朱自清的一部散文。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他评论马孟容赠画的唯一佳作。数十载的时光弹指一挥间,然而大师炽热的情怀,优美的笔调,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一如他的胸襟开阔而坦荡。

文句色调婉委,朴素淡雅,像春风杨柳,薄雾轻烟,丝丝入扣,耐人寻味;文章虽小,体现的却是他一生渴求并努力实践的“为人生的艺术”的创作大思想。

(3)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朱自清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文中所说的“以志这一段因缘”,源于与孟马容的一段交往。

1923年春,朱自清迫于生计,举家来到浙江省第十中学任教。遍找住处却无着落,最后终于在王宅住了下来。(2006年11月下旬,他的这一旧居迁建落成,其儿朱润生一身红装荣耀出席)。

马孟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大师,也是朱自清在温州十中的同事与挚友。在温州任教一年,因时局动荡,朱自清只得离校赴宁波任教。临走前,朱自清请马孟容赠画。

几天后,朱来到马家,正见马孟容挥毫作画,马孟容之弟马公愚笑着对朱说,其兄之作正是赠画,朱大喜,携画回家反复端详。

又过数日,朱自清带着写好的“月朦胧 鸟朦胧 帘卷海棠红”来到马家,并说出了画中的意韵,马孟君听罢笑而点头。马孟君欣赏了朱自清的文章,不禁为他的文笔深深折服,便免了题诗之请,成了一段“以文换画”的佳话。

参考自来源:网络-朱自清散文

4. "帘卷海棠红"出自哪首诗词啊

一、可找到的说法有二:
1、出自古词:《虞美人》
黄昏有约君知否,
对月频呼酒.
纤纤帘卷海棠红,
旧梦难寻只影卧花丛.
清风作伴香尘路,
空把佳期误.
青春虽美不多时,
多少红颜垂泪病相思.
但这一词查不到作者。
2、出自朱自清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个比较可考。
二、朱自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简介:1924年,马孟容执教今温州中学,与当时逃兵乱来温的散文家朱自清,又同事又好友。马孟容先生精心制作一幅 尺多宽的《月夜八哥海棠图》赠送朱自清先生。朱先生爱不释手,细细品味,整整看了两天,并回赠《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见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首篇)散文一 篇,恭敬地说:“以文换画,自是文雅之事,只是你的画是传神妙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写的仅得其万一,贻笑大方了。”一时成为文界艺坛的美谈。
三、《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原文: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枣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清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铃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枣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温州作。

5.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出自谁的笔下

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出处

大部分人熟知这句话源自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其实原出处应该是下面几首词。

这应该是原始出处:《虞美人》黄昏有约君知否,

对月频呼酒.

纤纤帘卷海棠红,

旧梦难寻只影卧花丛.

清风作伴香尘路,

空把佳期误.

青春虽美不多时,

多少红颜垂泪病相思.

这些是有关的:

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晏几道《清平乐》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张先《诉衷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 柳永《宣清》

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贺铸《江城子》

二、朱自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原文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枣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清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铃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枣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三、朱自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赏析

全文仅七百字,三大段,可谓惜墨如金,脉络清晰明快,让人有临画亲赏之快感。

第一段交待了画幅 大小,作者其人,分别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画中绿色的帘子,一轮圆月 和月光之纯净与柔软平和,还有错落有致、红艳欲流的海棠,以及两只八哥的动态。细细品赏,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多么生动而细腻的画面,色调五彩缤纷,不但有帘的绿,钩弯双穗的石青色,还有月的朗,花的红,蕊的黄以及鸟的黑,这一切在朦胧的月色中如梦如幻,宁静而又生机勃勃,所有的美都在这夜色中时隐时现,让人浮想联翩而不能自禁。

最绝的是对两只八哥的描写,一高一低,背着月光,向着帘里,那高些的小眼儿似乎要闭上了,却又有点儿不舍,那低些的睡着,却别过脸对着另一只,颈还是缩着的。这些点墨成金的字句,让人看到了鸟的动态美、情态美,可谓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过目难忘,也为下文的抒发埋下了艺术的伏笔。

第二段完全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接二连三的问句,使画的艺术品位有了直接的表露,也是对画家构图主题的挖掘与猜测。圆月朦胧,月光如水,海棠花开着,枝叶扶疏,四周是静而又静的夜色,一对双栖的鸟夫妻却在各做各的梦。这一段的文字,是全文的精华,催生了读者丰富的联想。那只眼儿半睁半闭的八哥,看似即将睡去,却不想入梦,当然是帘儿的阻隔,使它们无法回到帘内的笼里。那末卷帘人为何不把帘儿卷起呢?是夜出未归,还是醉卧未醒?是有意让鸟儿赏月,还是忘之脑后?其实,看到这里,我也颇费思量,最后在朱自清说给马孟容的话中才知道,原来屋里还有“一个玉人”。怪不得文中有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的哟!朦胧的 岂 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的调侃与戏谑了。

第三段,则是朱自清对这幅画赞美之情的再次表达,也是对撰写此文的动因的表白。

文中所说的“以志这一段因缘”,源于与孟马容的一段交往。

1923年春,朱自清迫于生计,举家来到浙江省第十中学任教。遍找住处却无着落,最后终于在王宅住了下来。(2006年11月下旬,他的这一旧居迁建落成,其儿朱润生一身红装荣耀出席)。

马孟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大师,也是朱自清在温州十中的同事与挚友。在温州任教一年,因时局动荡,朱自清只得离校赴宁波任教。临走前,朱自清请马孟容赠画。几天后,朱来到马家,正见马孟容挥毫作画,马孟容之弟马公愚笑着对朱说,其兄之作正是赠画,朱大喜,携画回家反复端详。

又过数日,朱自清带着写好的“月朦胧 鸟朦胧 帘卷海棠红”来到马家,并说出了画中的意韵,马孟君听罢笑而点头。马孟君欣赏了朱自清的文章,不禁为他的文笔深深折服,便免了题诗之请,成了一段“以文换画”的佳话。

这篇文章题目的出处,当是马的画题,似是从“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诗中套用而来,然整个标题打了引号,不免又想起南唐诗人李王景的名作:“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紫薇朱槿初残,斜阳却照栏杆。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我想,这幅画作的题目应该是引用此诗的最后一句了吧,若不是---那也只好由他了。

6. 含月朦胧鸟朦胧的诗歌原文

原文:
含月朦胧,鸟朦胧
朱自清
月朦胧,鸟朦胧,
点点萤火照夜空。
山朦胧,树朦胧,
唧唧秋虫正呢哝。
花朦胧,叶朦胧,
晚风轻轻叩帘栊。
灯朦胧,人朦胧,
今宵但愿同入梦。
补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7. 月朦胧鸟朦胧表达什么意思

“月朦胧,鸟朦胧”意思是:形容夜晚天上有云,月亮穿梭云中看不真切,因光线暗,近处林中鸟也看不清。出自朱自清的文章的名字《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后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8.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什么意思

民国12年的时候,画家马孟容执教今温州中学,与当时逃兵乱,来温州的散文家朱自清,又同事又好友有一天,先生在马君作画时,说:"你是画家,能把花的可爱之处画出来,几时我也写篇文章,把花,把你的画的情趣写出来."。马孟容便绘了幅《月夜八哥海棠图》横幅相赠,并请题诗。朱自清整整看了两天,大为赞赏,以宋词名句为题,写了一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散文。应该是这个宋词吧:宋·贺铸《江城子》里的,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
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
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
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
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
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9.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朱自清这篇散文中某个句子的赏析

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赏析:

1、运用比喻手法。

2、写回出月色美丽。

3、表达答作者对月夜景色的喜爱,和愉快的心情。

描写了一副画的内容,又由此展开联想,写出画很美,自己的喜爱。

(9)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朱自清扩展阅读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其三,书怀抒情散文。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

10. 月朦胧鸟朦胧是出自古诗吗如果是,全文是什么

《月朦胧鸟朦胧》并不是出自古诗,它是一首歌曲。

作词:琼瑶

作曲:古月

歌手:凤内飞飞

歌词:

月朦容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

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

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栊

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

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

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

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栊

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

《月朦胧鸟朦胧》是同名电影《月朦胧鸟朦胧》的主题曲,电影《月朦胧鸟朦胧》在1978年的春节拍成电影轰动上映,由林青霞、秦祥林主演。

(10)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朱自清扩展阅读

朱自清也曾在散文中使用过“月朦胧鸟朦胧”这句话。

原文:

原来古有名句“月朦胧,鸟朦胧,一树梨花细雨中”的迷蒙美景,马孟容还以“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为题作了幅独具匠心的花鸟画。

而南唐李王景(jing)则有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紫薇朱槿初残,斜阳却照栏杆。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热点内容
矮梅花瓶 发布:2025-09-15 17:51:36 浏览:359
情人节唯美背景 发布:2025-09-15 17:44:43 浏览:375
骂盆栽 发布:2025-09-15 17:35:38 浏览:328
jess玫瑰 发布:2025-09-15 16:07:07 浏览:875
茶花山茶缠花 发布:2025-09-15 15:32:44 浏览:400
白鬼花语 发布:2025-09-15 14:15:45 浏览:299
牡丹吧魏紫 发布:2025-09-15 14:10:30 浏览:129
诚信兰花园 发布:2025-09-15 13:46:04 浏览:84
林口牡丹江火车时刻表 发布:2025-09-15 13:38:55 浏览:308
依米花的花语带图 发布:2025-09-15 13:28:05 浏览: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