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续荷花
❶ 梦见绣荷花,上面绣有燕子
这种梦是梦,但是你梦的内容相当卡。不错的,想着就很美,因为绣荷包代表相当有思想。梦见燕子展翅飞翔,那是一个相当好的兆头,你的梦可以说是相当。令你高兴的。
❷ 写荷花的句诗句
秋阴来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自。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❸ 关于荷花
沉睡千年的古莲醒了
数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访问中国植物研究所;临回美国时,北京的同事送给她7粒莲花种子。“据说这些种子是从东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来的,我知道它们的年龄很老,但是不知道确切的数字。”申女士说,“当时它们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倒是我的实验室同事约翰·萨森发现了它们的价值。”
约翰·萨森利用碳同位素测试仪,对古莲种子的年龄进行鉴定,发现它们竟然是1200年前遗留下来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种子的外壳并把它们浸泡在培养液中后,没过多久它们居然发芽了!
遗憾的是,这些种子发芽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已经被列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够发芽的种子。
千年的种子能够发芽?!这激起了申女士极大的兴趣,她决定再次返回中国寻找这些神秘的生命。当时申女士已经是国际植物学界的知名学者,许多科学家愿意协助她完成此项研究工作。
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
申女士带到美国的第二批古莲种子有21粒,年龄都在200岁到500岁之间。1997年,申女士在德国研究莲花培育技术,通过实施“小手术”,第一粒种子发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个月。
“随后三年中,我在美国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种子,但是它们都没有开花--很明显,我使用的方法不当。”申女士回忆往事说,“后来好像很幸运,这两粒种子都开花了,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两棵,其中一棵的年龄是408岁,另一棵则是466岁。”
尽管古莲开花了,但是它们与现代的莲花有许多不同,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环境。“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
据申女士介绍,莲花能够如此长寿,应该有其特别的原因;如果能发现莲花长寿的内在机制,人类将会受益匪浅,例如可以解决粮食储存问题,减少世界饥饿人口,还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关键问题是:莲花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申女士称,可能与土壤的辐射有关。
盖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学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发现,古莲种子周围的土壤能够发出轻微的辐射。“尽管辐射的强度很低,但是数百年之后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申女士解释说,“这或许是古莲种子为何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
据悉,申女士目前还剩下15粒古莲种子,她准备提供给其他科学家,使得该科研项目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着特殊的意义。”申女士说,“现在我们要找出莲花长寿的秘密,造福于全人类。”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莲怎么还会开花呢?
这与莲子的结构有关。莲子的外种皮坚硬致密,像个小小“密封包”,把种子密闭在里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也可以防止种子内的水分和空气散失,因此莲子的生命活动极为微弱,相当于休眠状态。这是古莲子还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古莲子所埋藏的环境也有关。这些古莲子是被埋在深约30-60厘米的泥炭层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层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因此古莲子几乎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五 莲生长繁殖特别快的原因
六、由莲而来的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莲,又称荷,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古人称荷花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乃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依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描述,碗莲是指在口径26厘米以内的花盆中能正常开花,同时必须具备以下三项指标:平均花直径不超过12厘米,立叶平均高度不超过33厘米,立叶叶片的平均直径不超过24厘米。
碗莲是以藕身做种藕栽培的,在一个生长周期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长藕和休眠等过程。从种藕萌发开始至立夏、小满期间为萌芽出土阶段。春分以后,当气温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种藕上的藕芽开始萌动,清明以后,气温达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长出浮时,并抽生藕鞭;当气温达20摄氏度以上时,主鞭抽生立叶,并已有较强的根系,吸肥能力增强。
从立叶长出到出现后为旺盛生长阶段。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高,最适宜于藕的生长,此时即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后,大约每隔5—7天长出一片立叶,而且一片高于一片;主鞭、侧鞭也很快生长,同时新的侧鞭不断出生,并现蕾开花。此阶段要严防大风侵袭,避免折叶伤根。
栽培容器
现在许多碗莲品种种植株仍嫌高大,因而仅有少数品种可种植于市场出售的菜碗、汤碗之中。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供种植碗莲的花盆,而常见的素烧花盆(即泥盆、瓦盆)易渗水,所以不宜作为碗莲栽培容器。釉盆、瓷盆、紫砂盆,不易渗水,可选作碗莲栽培用盆。但这类盆一般都留有底洞,选用时可用水泥和砂堵死,或用橡胶垫片堵塞。花盆的形状、色彩要与碗莲相协调,使之浑然一体。可选用方形、圆形盆。花盆的口径在20厘米左右,深为15厘米左右。初种碗莲者可适当放大些,这样易于开花。
栽培场地
每天接受7—8小时的光照,能促进其花蕾多,开花不断。碗莲最忌在阴处养护,更不能像室内观叶植物一样,放在室内培养。光线不足,荷叶徒长减绿,不能孕蕾。在院落中栽培碗莲,花盆一定要放在光照充足或南向阳台的外沿上。开花季节,需要放入室内观赏的,可采取早进晚出,或晚进早出,每天仍应保持一定光照。碗莲需要有较充足的光照,但也忌雨后暴晴。
碗莲系水生花卉,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又怕大水浸沉叶片,故场地应取水、排水方便。碗莲惧大风,场地因尽量选择背风处。
栽培土壤
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如无沙质土,可加黄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区,可直接选用蔬菜地的园土;城市中还可用春季盆花换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黄泥作栽培土。
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鸡粪或其他肥料,与盆土充分拌匀作基肥,拣去其中的杂质和石砾,清除土中的小虫和蚯蚓,然后放入盆中。土层一般占全盆容积的3/5左右。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赵家荣试验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饼水2份,草木灰水6份,猪、牛蹄水2份,烂头发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种植碗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栽培温度
碗莲是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严,一般8-10摄氏度开始萌芽,14摄氏度藕鞭开始伸长。早期播种时,也要求温度 15摄氏度以上,否则幼苗生长缓慢造成烂苗下游地区,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采用露地播种育苗,主要是因为温度这不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升高,持续烈日高温(40摄氏度以上),也不利于碗莲的生长发育。22—35摄氏度是碗莲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18—21摄氏度时,开始抽生立叶,开花则需要22摄氏度以上,25摄氏度生长新藕,这时需要日温较同,夜温稍低的气候。大多数栽培种在立秋前后气温下降时转入长藕阶段,表现为盆土明显上涨。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爱莲说 够经典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别的七、与莲有关的诗歌
1、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影响: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648521.html?si=2
❹ 荷花的种类
荷花(详情介绍)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也是非常有名的多年生水生回草本花卉答。由于荷花是水生花卉,所以很多喜欢荷花的朋友们往往不能自己在家中进行栽种,不过公园、池塘等处一般都能够见到荷花的身影。
荷花(详情介绍)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荷花的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中文学名:荷花
拉丁学名:Nelumbo nucifera ;Nelumbo lutea
别称:莲花、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华、泽芝、中国莲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睡莲(详情介绍)科
亚科:莲亚科
属:莲属
种:荷花与美国莲
命名者及年代:Gaertn。 Fruct. et Semin. 1788
英文名称:Lotus flower
❺ 续写荷花第四段300字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花儿,有人喜欢玫瑰,有人喜欢茉莉,但我最爱的还是清雅脱俗的荷专花.
荷花别名水芙蓉、 玉环、六月春属、中国莲、六月花神等,生长在水下的泥土里叶子叫荷叶,土里的根叫藕,可以食用.
荷花的茎从泥土中钻出水面,才可以开出花朵.水下的泥是脏的,荷花从那里出来,却那么干净,纯洁,美丽,这就是所谓的"出污泥而不染",意思是:不管出自什么恶劣的环境,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向荷花学习的.
远看,一朵朵荷花在池塘里随风轻轻摇摆,好似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跳着优美的舞蹈.慢慢走近你会发现,荷花是那么美丽,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粉的.花瓣的颜色是渐变的,由深到浅,好像是由著名画师精心勾画出来的.花蕊就更不用说了,金黄金黄的,为这原本就美丽动人的荷花又添彩一笔.我想,这荷花要是变成人,一定会是"万人迷"!
我爱荷花,爱它美丽的外形,更爱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好品质!
❻ 莲文化!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❼ 绣并蒂莲什么意思
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 在
并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 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❽ 手工刺绣荷花图案大全
荷花
❾ 明朝官服中间绣着荷花是什么意思一般都是仙鹤什么的
文物官服的中间绣的是一幅补子图,文官是禽,武官是兽。是用来区分所穿的人的官品。例如仙鹤,就代表了 文一品官。
❿ 赞美荷花的句子有哪些
咏 荷 诗·词·文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
【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南乡子】 李绚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醉桃源】 芙蓉 宋·吴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
凭栏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卜算子 咏莲】 清·吴绡
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
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
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一片琉璃照相馆影空。常向波中住。
【咏同心莲】 昭明太子
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
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
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钱微
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塘接。
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
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 宋·梅尧臣
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
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
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
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房莲】 宋·司马光
莲房前后熟,供噉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稜深天马蹄。
尚怜食蘂在。深映绿荷低。
脆美如新采,近根犹带泥。
【采莲曲】 宋·陆游
采莲吴妹巧笑倩,小舟点破烟波面。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
倾鬓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 【芙蓉曲】 元·萨都剌
秋江渺渺鞭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越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古采莲 元·吾丘衍
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冰丝裳,
霏霏粉金飘晚塘。浮兰舟,鼓桂楫,
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弄明月。
【莲塘霁望】 唐·刘兼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只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新荷出水】 宋·岳珂
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
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
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飏盖雪衣寒。
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香。 【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
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
彩扇摇风霞透影,锦袍弄月酒生寒。
游魂翠袖留江浦,仙掌红云湿露盘。
只恐淮南霜信早,绛纱笼烛夜深看。
【并蒂莲花】 明·沈周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莲实】 金·张擑
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雕盘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清尤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黄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乡。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莲花】 明·申时行
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
状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
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
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
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荷珠】 清·朱奕恂
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
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
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
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芙蓉】 清·邵瑸
曾从楚客赋兰茳,喜见风翻赤玉幢。
欲采名花遗良友,还凭远梦落秋江。
盘承雨露珠无算,茎并鸳鸯蒂自双。
此日仙城谁作主?凝眸遥望凭红窗。 【池莲】 元·倪瓒
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
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
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
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 【南池嘉莲】 唐·姚合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枝照碧泉。
浓丽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叶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自含秋露贞姿洁,不晓春妖冶态秾。
终恐玉京仙子识,却持归种碧池中。 【阕下芙蓉】 唐·包何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盛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庆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簨簴,歌工欲奏采莲声。 【赋得涉江采芙蓉】 隋·孔德绍
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
沿流楫渡易,逆浪取花难。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
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
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
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
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仲泰安招游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
杂佩摇湖月,明状隔镜心。
轻桡随鹭转,别墅入花深。
翠盖水中宝,丹霞酒畔吟。
非君能泛舟,讵得独开襟。 【白莲草堂】 明·朱曰藩
水屿山潭曲曲幽,芙蓉亭子碧云秋。
踏歌侬亦解吴语,一笑端能破客愁。
露下采香霑袂湿,月中摇影入杯流。
君看印诸何如此,况复司州得并游。
【白莲】 清·秋瑾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白莲】 清 ·盛锦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
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浣溪沙】 宋·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向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
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点绛唇清香莲】 宋·王十朋
十里西湖,淡妆浓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清净香无比。
记得曾游,短棹红云里。
聊相拟,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
【虞美人】 宋·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
洗清秋。去年长恨拏舟晚,
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 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荷花媚 荷花】 宋·苏轼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
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
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咏芙蓉诗】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莲花】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莲花】 宋·杜衍
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
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鸡叫子荷花】 宋·张耒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池莲】 金·完颜畴
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池园亦可怜。
数点飞来荷花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莲曲二首 (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催园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采莲曲】 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曲】 陈去疾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采莲】 五代·孙光宪
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题败荷】 元 ·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采莲贡(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 【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文禽忽惊去,冲落波上霞。 【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采莲曲】 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 明·熊卓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横湖】 宋·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再赋郡沼双莲】 宋·范成大
馆娃魂散碧云沉,化作双莲寄恨深。
千载不偿连理愿,一枝空有合欢心。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新荷】 宋·朱淑贞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 【荷叶】 宋·林景熙
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荷花】 金·赵沨
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
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藕花】 明·许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著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芙蓉】 清·郑燮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瓶中红白莲】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 【白莲】 清 ·徐灼
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
【莲塘】 清·朱克生
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西湖夏荷】 现代 ·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白莲】 现代·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红莲】 现代·范承祚
好景分明水面铺,嵯峨山下月牙湖。
鱼触萍草轻飘荡,红莲数朵丛中浮。 【荷塘春雾】
泱泱十里水平湖,新叶田田绿渐舒。
黄鹂一声春雾里,微风吹动泻明珠。
【采莲歌】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菱诗】 南朝·梁· 江洪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 【采莲曲规戒律】 清·史夔
拨棹里湖去,连堤种芰荷。
折来与郎嗅,香比外湖多。
【题月色白荷】 现代·陆家衡
碧玉天然不染尘,眼空兜率是前身。
可怜弱质多情甚,却恋秋光不爱春。 【咏金丝荷叶】 现代·夏国衔
从来荷叶水中生,竟有金丝壁上存。
想是怕遭风浪险,独寻幽处自为春。 【残荷】 现代·许介文
芦花翻白夕阳黄,秋色萧萧碧藕塘。
残叶数枝君莫折,留供避雨双鸳鸯。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
飞过池南水同碧,穿来竹外色无疑。
有鱼足饱休飞去,直到荷枯水尽时。 【晚荷图题诗】 近代·吴昌硕
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缚湖楼水绕墙。
荷叶今朝摊纸画,纵难生藕定生凉。
【临湖亭】 唐·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莲花】 明·李东阳
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
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
【题画荷花】 明·朱耷
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
百年不饮将何为,况值新槽琥珀黄。 【题荷花翠鸟】 明·朱耷
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
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题画荷花】 明·朱耷
一叶数尧蓂,一程远长耳。
道是踏灯回,九莲花队里。
【题画荷花】 明·朱耷
家公记得好儿郎,何事儿郎记莫详。
画与习池冠倒着,为它辛苦在人旁。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荷】 现代·齐白石
习习微风入小窗,舍南何处芰荷塘。
清风也有轻狂意,经过莲花亦自香。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白莲】 宋·杨亿
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花】 宋·文同
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
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荷叶】 宋·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千叶红莲】 宋·洪适
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
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梦行荷花万顷中】 宋·陆游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荷花】 宋·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竹枝词】 元·丁鹤年
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荷花】 元·何中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荷花】 元·叶梅峤
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
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盆莲】 明·徐阶
四面花开玉露滋,晓风翻雨叶垂垂。
泉明酒思濂溪癖,凭仗盆池借一枝。 【题扉面荷花】 明·曹鼐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采莲曲】 明·沈野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风莲戏鱼图】 清·恽寿平
萍风将散绿,香气欲成露。
美人采红莲,曾过南塘路。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船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荷九首 (选一)】 明·徐渭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荷叶露】 金·段成己
泉客将归返故渊,西风渺渺碧波寒。
主人情厚无他赠,一把真珠泣翠盘。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新荷】 宋·蔡袡
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唐·李颀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来因心。 【咏芙蓉诗】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渚莲】 宋·范仲淹
武陵谁家子,波面双双渡。
空积心中丝,未成机上素。
似供织女期,秋宵苦霜露。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曲】 清·徐倬
溪女盈盈朝浣纱,单衫玉腕荡舟斜。
含情含怨折荷华,折荷华,遗听思,
望不来,吹参差。
【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同庾肩吾咏莲舟买荷度】(简文帝)
采莲前岸隈,舟子屡徘徊。
荷披衣可识,风疏香不来。
欲知船度处,当看荷叶开。
【后庭花】 元·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干荷叶】 元·刘秉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
寂寞秋江上。 【荷诗】 晋·张华
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咏荷诗】 南朝梁·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