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荷花
A.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规律是相通的。因此,人们应该多从自然界中去领悟生活,发现人生的真谛!
比如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都是人们从梅花哪里得到的启示,即人要通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实,荷花和梅花一样,都能给人启示,帮人悟透许多人生道理。比如说,一个人,读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读懂荷花的三种寓意,而不止是“出污泥而不染”!
因此,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读懂荷花的第三重境界——“花未全”,求缺惜福。
年轻的时候,我们做人做事过于刚强,像荷花那样高洁,洁身自好;人到中年后,我们又学会了包容,像荷花那样“藏污纳垢”,做人外圆而内方;晚年时,我们懂得知足常乐,心安理得,又学习荷花那样“求缺惜福”。一个人,若读懂了荷花的以上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B. “荷花”这个词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景象
提到了荷花,在我个人印象中第一想到的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形象。满池的淤泥污水,对于荷花来说,它就是滋养。他就如我们人生的一些阶段,面对纷杂的社会,我们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坚定自己你的信念。不被世俗所烦扰,又如一些书上所说"作为人何为正确?"他的回答是:善良、无私、勇敢、愽爱…所有含正量能量的词语都是正确的,用这些来作为我们人生的准则,一定不会有偏颇
记得一位朋友的父母给她女儿取名荷花.我当时呢还感觉挺不理解的,感觉这个名字很俗气。当我真正看到荷花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她的心愿所致!他对女儿的那种爱及美的寄托!
又如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荷花定理,也非常有感触!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如30天开满整塘荷花。第几天开了池塘一半荷花呢?正确回答是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理,也叫30天定理。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但渐渐的,你开始感到枯燥,你可能在第7天、第17天甚至第28天的时候放弃了,这时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荷花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越到最后,越关键。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和坚持…
但愿我们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充分利用荷花定理。塑造我们美丽的人生…记好坚持30天试试看…😊
C. 荷花的人生哲理有什么
1、洁身自好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能够洁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节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终坚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人也应该学莲花一样“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坦荡荡,秉持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
2、包容吸收
肮脏污秽的地方生长着更多的植物;清澈见底的水中常常不会有鱼虾。大海懂得容纳吸收百川,最后才能有容乃大;莲花被污泥滋润,才能越长越好。同理,人应该懂得包容万事万物,从挫折和磨难这些“肥土”中吸取营养,强筋壮骨,增长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学莲花藏污纳垢,包容吸收;可千万不可秉持喜好高洁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则无徒”,处处都受到障碍。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谦卑做人,包罗万象,阴阳平和,吸收好的与坏的,才能越来越强大。
植物文化
1、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
2、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
3、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D. 张晓风的《初心》
初心
张晓风
⒈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
“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
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想起另一部书,《圣经》,也是这样开头的: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真是简明又壮阔的大笔,无一语修饰形容,却是元气淋漓,如洪钟之声,震耳贯心,
令人读着读着竟有坐不住的感觉,所谓壮志陡生,有天下之志,就是这种心情吧!寥寥
数字,天工已竟,令人想见日之初升,海之初浪,高山始突,峡谷乍降及大地寂然等待
小草涌腾出土的刹那!
而那一年,我十七,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
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
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
“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想来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
候,也是煞费苦心的神束之笔这件事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先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
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阳光把她
微微毛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
一项典礼。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
己的一幅裙子?一匹布,一如渐渐沉黑的黄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预期——当然,也有
可能是恶梦,但因为有可能成为恶梦,美梦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
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
天空上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
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
己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⒉初发芙蓉
《颜延之传》里这样说:
“颜延之间鲍照已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
如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六朝人说的芙蓉便是荷花,鲍照用“初发芙蓉”比谢灵运,实在令人羡慕,其实
“像荷花”不足为奇,能像“初发水芙蓉”才令人神思飞驰。灵运一生独此四字,也就
够了。
后来的文学批评也爱沿用这字归,介存斋《论词杂著》论晚唐韦庄的词便说:
“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日柳,使人想见风度。”
中国人没有什么“诗之批评”或“词之批评”,只有“诗话”“词话”,而词话好
到如此,其本身已凝聚饱实,全华丽如一则小令。
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以后却因政治上的芥蒂而
分手。只是每次遇见良辰美景,玉恭总会想到王忱。面对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
是一个精彩的人,是一个可以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绝早,玉恭独自温步一幽极胜极之外,书上记裁说:
“子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那被人爱悦,被人誉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
濯。”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爱惜,翻成白话就是:
“唉,王大那空伙真没话说——实在是出众!”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描写这段微妙的人际关系时,把周围环境也一起写进去了。
而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也许不是
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景观,只是一个序幕初启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着阳光闪烁的露水,
只是露水妆点下的桐树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甚至强烈地怀想那
个有过嫌隙的朋友。
李清照大约也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娇》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的句子全搬过去了。一颗露珠,从六朝闪到北宋,一叶新桐,在安静的扉页里晶薄透亮。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
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茶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回翼,在婴
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
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如果我有敌人的话),那也好——不,也
许更好,嫌隙虽深,对方却仍会想及我,必然因为我极为精彩的缘故。当然,也因为一
片初生的桐叶是那么好,好得足以让人有气度去欣赏仇敌。
E. 席慕容心中荷花的特点
纯洁,高贵,美好。
作为诗人画家的席慕蓉既写荷花又画荷花,对荷花可谓一往情深.
在石门乡居的后院,她养了六大缸荷花,春天施肥,夏天冒着溽暑写生."有那么多事逼在眼前,有那么多工作要做的我,却差不多花了整个早上的时间来看一朵荷花.""我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那一次就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样过了几千年."这似乎道出了荷花在她心中的地位.
有关荷花的散文,席慕蓉写有多篇:《荷花七则》,《愿望》,《花之音》,《荷田手记》,《睡莲》.她在《时间草原》序《初心》里谈到:"'天真无邪'如夏日初发的芙蓉,可贵的就是那瞬间的饱满与洁净, 但是人生能有几次那样的幸福?只要不断成长着的人,心中就会不断染上尘埃.读诗,写诗,其实就是个体在无可奈何的沉沦中对洁净饱满的'初心'的渴望."荷花的饱满即高贵,大气.如果说,荷花在不同诗人,作家那里还有多重阐释,在席慕蓉诗中只有一个:纯洁,高贵.这是荷花在她心中永恒的心象.带着这样的心象,席慕蓉在诗中不断地书写着荷花.
《夏日午后》:"想你和那一爪/夏日的午后/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是我的最最温柔/最易疼痛的那一部份/是我的圣洁遥远/最不可碰触的华年"这首诗将时间定格在一个夏日午后,"你"在我心中是"含笑的出水的莲".纯洁,美丽,而且含笑,诗人突出恋人的纯情,更突出了'这份恋情虽"遥远"但"圣洁".热烈地赞美了初恋情怀.
《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侵蚀/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无缘的你?阿/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诗中的"我"既不是"青涩"的小荷,也不是"美人迟暮"的残荷,而是"不忧亦不惧"沉稳而美丽的夏荷.这首诗 通过"夏荷"这个意象充分表达出青春女子成熟,自信的心态.同时也抒发出无缘被赏识的寂寞之情.
"荷花"意象在席慕蓉诗中多有出现,如《距离》:"可是有的时候/严厉的你也会忽然忘记/也会回头来殷殷询问/荷花的消息和那年的/山月的踪迹"《艺术家》:"你已用泪洗净我的笔/好让我在今夜画出满池的风雨/而在心中那个芬芳的角落/你为我雕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荷„„"《一个画荷的下午》:"在那个七月的午后/在新雨的荷前/如果/如果你没有回头„„"
在这些诗歌中,荷花的意象都寄托着诗人纯洁,高贵,美好的诗心.
F. 野花、荷花、菊花、腊梅分别给我们的启示
野花教育我们即时不起眼也要不卑不亢荷花教育我们要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环境影响菊花教育我们那样默默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腊梅教育我们要勇于向逆境挑战,不向困难低头
G. 荷花的品质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
荷花的品质与做人的道理:
荷花的品质是高尚、纯洁、冰清玉洁、谦虚等。做人应像荷花一样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攀附权贵,随波逐流;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以高洁傲岸的情操抗拒一切黑暗。
荷花的“荷”字和“合”字谐音,寓意为和谐,象征着美满幸福。荷花生长在污泥之中,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有着高尚、纯洁、谦虚、坚贞、圣洁和高雅的品质。
荷花的花语:
荷花有白色和粉色的花朵,它的花语是清白、纯洁,平时可以将荷花送给心爱的姑娘来表达心中的情意。
荷花是印度、越南的国花,恩爱关怀也是它的花语。平时也可以将荷花送给长辈、老师,感谢他们—直以来的关心。
荷花是很低调的花朵,它的花色、花型很低调,生长地更低调,但在低调中也显现出了荷花的美丽。荷花生命力很顽强,坚贞、清正也是它的花语。荷花是高尚的花朵,有着高风亮节的好品质,是花中的正人君子。
H. 荷花无心弃红尘,撤得莲子荡春心,乌泥埋藕染其身,出淤方显洁白心。什么意思啊
荷花包莲心,莲子长成藕,藕生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在佛教里是圣洁象征,比如莲花座观世音菩萨形象。我想作者应该把你形容成荷花比喻你生活在这日常琐事的现实,但有一个善良美丽寄世度人的心。我一句句白话给你,第一句由于荷花的出而不凡品质是可不再受身红尘俗世但它又是娑婆届一员所以它是一心的就是初心。第二句很潇洒的在世间传播爱意。第三句物尽其赜的活在泥塘。最后一句接应第一句那个荷花。四句话总结1初心2爱意3责任4自性这是一个轮回比喻手法,就像人生老病死,不变的是自性中那个心。
I. 求格言杂志2011年第11期一篇月亮散文《初心》原文
心头愁绪万缕,拨开便是晴天;红尘纠缠万千,看淡即是云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生本一梦,来去皆无踪。
真的很想,寻一处静幽,依山傍水,搭一幢竹楼,修一排苇篱,种四季花开。春日,看燕子穿柳;夏日,听蛙声一片;秋日,观荷花娉婷;冬日,赏飞雪漫天。我想轻倚时光的门楣,捻一指花露烟雨,在远寺的晨钟暮鼓声里静阅流年。
J.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第一重境界——洁身自好;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生长在淤泥当中,但能够洁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节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终坚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人也应该学莲花一样“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坦荡荡,秉持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
正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赠荷花》中所说:“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即: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们就是因为看到盛美的荷花容易凋谢,于是悟透了做人应该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以及“求缺惜福”的道理,因为越是“求缺”,最后福气反而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