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耳钩
A. 阅读 ——玉兰花的记忆
1。文章通过描写父亲与玉兰花的故事,包括播种、摘花送人、为母亲插花,以及我送花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理解。
2。父亲很细心,并且真诚地送花给所有人,有着共享美的“大气”。通过摘花送花的细节描写:
(1)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便可以方便相赠。
(2)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3)赶早摘花,与人分享喜悦的心情。
我则是粗枝大叶,并且送花是看对象的,相对来说显得“小家子气”。
(1)家人再三叮呻,送花给老师和同学。我懒惰贪玩忘了,要提醒才记起。
(2)当同学向我要时,只送亲近的同学;一些偶有口角的就不送了。
(补充:答此类题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例子,一两句就好。务必是:自己的观点+例证的句子,句子是文章中的原话,或者是自己概括的文意。此为答分点,务必记住)
3。美丽指的是父亲,母亲,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亲情。
(1)父亲的美丽在于他“小心翼翼”地将花插在母亲耳际,并且“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前者是虔诚的爱意,后者是熟稔的亲情。
(2)母亲的美丽是因为被父亲如此的对待,甜蜜温馨。
(3)我被美丽的父母感动,是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恩爱和美,是对美的向往。
4。可以参考3的答案,
父母之间的爱情经历了时光,走向了平淡却不平庸的亲情。这样的亲情入肌入髓,他们为对方做的事情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却又觉得温馨甜美,母亲的香味是父亲插上去的花给的,父亲的一个极为自然的举动,恰好是其感情好的见证。
他们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我眼里美丽无比,这是深爱的人不自知的表现,这也是传统的中国式爱情,含蓄内敛美丽悠远。
很久没做这种题目了,相当年姐姐做这种题目是信手拈来外,老师一般只扣个一两分,哎,现在不知道会怎样。
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答案也不要全部照抄,适当参考吧。
B. 古代礼仪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 “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古人的这些礼节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繁文缛节。但是,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倒也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
C. 白玉兰又叫什么
又可叫玉兰、望春花、玉兰花
玉兰(学名:Magnolia denudata),园林观赏植物,玉兰原产中国中部各省,专现北京及黄河流域属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玉兰另有药用价值。
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供家具、图板、细木工等用;花蕾入药与“辛夷”功效向;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制香精或制浸膏;花被片食用或用以熏茶;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早春白花满树,艳丽芳香,为驰名中外的庭园观赏树种。
D. 春天
春天的种种
春天的种种
更新日期:2005-04-07 浏览次数:
在时空错位的某个时刻,我的灵魂跳出了这尘世。春天已在这个国度的城市和乡村里云烟氤氲,我在天空飞奔,俯视着狂妄的、卑微的,幸福的、困窘的人们。我突然想起了镜子,有光洁的正面,而背面的黯淡粗糙也是与它共存的。 我突然想告诉你,在镜子的两面,我都看到了什么。 之一 :光鲜的镜面 (一) 在这早到的春天里,白玉兰花最先点亮了她玉质的灯盏,小心翼翼地擎在粗韧的枝干上,粗糙与精致的结合造就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美丽。 一袭素衣的年轻母亲是玉兰花下安静的观众,婴儿车在身旁,那幼小的生命在张望着,眼睛里充满了新奇,亮晶晶的。 这或许是他经历的第一个春天吧! “春----天,春----天”母亲轻轻说着。 孩子笑了,却尚不能让春天在他的口中绽放。 多年以后,镌印在他瞳仁里的玉兰花和母亲甜慈的声音、暖玉般的微笑,该是他关于春天最早的印象吧。 (二) 三月的河边,淙淙流水倾诉着涣然而释的冬的嫌怨,水清且浅,杨柳拂水,一切都是刚开始的样子。 年轻的他们在河边走着。 她是伶俐活泼的,他是木讷的。 “你爱春天吗?”女孩问。 “爱。” “为什么?” “因为我爱天下所有的母亲,而春天写满了母亲的温暖。” 女孩一愣,又问: “那----你爱我吗?” “爱。”男孩的目光从水面收回。 “为什么?” “因为你会在冬天里寻找春天。” 沉默。 这可能是一段永远都不会被重复的话。物质时代的人们极少还有人用这样的心境这样的语言结构来对话。年轻的他们或许并不一定牵手到老,时间也会流过,如那河,河面上什么也没有,但在河底的沙砾间,石头上或者在某棵早春青草的记忆里,一定有什么。 因为属于他们的这一段岁月写满了认真和虔诚。 (三) 姥姥在堂屋门口做着针线活,阳光暖暖的,照在她斑白的发丝上,也照在她面前精巧的针线筐上。 姥姥手巧,家里盛瓜子糖果和细粮的小筐小篮子都是她用烟酒的包装纸箱缝制的。鲜艳的色彩,精致的针脚,漂亮的外形,也算得上工艺品了。 “姥,您真巧,”外孙女由衷地赞叹着,“就差盛水的盆不是您缝的了。” “闲不住呗,哪里什么巧不巧的。”姥姥拿针在发间擦了擦。 “她有什么巧的,瞎鼓捣呗。”姥爷在屋里生炉子,那炉子也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那种,是他用大漆桶自制的,炉子很特别,有上下两个炉门。 “姥爷,您更有能耐,炉子都是两层小楼呢!” 姥爷笑了,“这有什么。” “天下女的就数我巧,男的就数你姥爷有能耐,要不怎么走到一块了呢?”姥姥笑着说。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瞎说。”姥爷说。 外孙女笑了,她想起了一个如今很多人在追寻更多人感到模糊的词:幸福。 窗外家雀叫着,它也能懂吗? 之二:黯淡的背面 (一) 开春了,她又该去城里打工了。 娘在一旁沉默着,眼红红的。她收拾几件旧衣服,穷人的春天比冬天好过些,不会因没有棉衣而太窘迫。 “挣不着钱就别回来!”爹在一旁吼着。 她摸了摸自己左臂上的疤,还隐隐地疼。那是一个月前爹打的,只因她拿回家的钱太少了。爹脾气坏,身体不好,还常喝酒,她常想:人家的爹都那么疼自己的儿女,为什么她那么苦呢?她想不通,也就不想了,不是还有疼她的娘吗? 粮食卖不上价,一家五口人都等着她拿钱回来呢! 可是城里等待她的有是什么呢? 手里的行李轻轻的,心里的行李却重得发沉发慌。 (二) 他在信的末尾,附了一首短诗: “ 我跪了 跪在上帝的面前 膝下没有黄金 黑暗里 没人理会我 上帝也是乌鸦一般 隐在暗夜里吃吃地笑” 他是我小学初中的同学,很有天分的,曾写的一手好文章,却不愿读书了,便出去打工,多年不见,寒假里见到时,一身西装,一副混得不错的样子。 故友重逢,他谈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事,也谈他吃的苦,脸上有不自然的笑,像在掩饰,只是到走的时候说,回头写信给你吧。 他在信中写到: “面子是很要命的东西,所以我无法当面告诉你我打工的生活,刚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像个傻子,老板根本不把你当人看,同事之间都有戒备心,都闷着,不怎么说话,直到有一天,大家喝多了,几个哥们说了半宿,哭成一团。你看我穿得也算排敞,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只是一身皮,在外面,没人认识,脸都懒得洗……” 那是我今年春天读到的第一封信。 (三) 哑巴死了。 哑巴是个挺聪明的人,也勤快。常给人帮忙盖房子,割麦子。他爱笑也爱“说”,嗓门高高的,咿咿呀呀地打着手势。懂他的意思的人,便跟他侃几句,也有人涮他,他从不恼。 哑巴去年救过一个落水的小女孩,大冬天里,从水里上来时,脸都发紫了,于是有人说,哑巴是个好人。 如今,他死了,是车祸,过马路时他听不到车喇叭声,司机逃了。 “哑巴死了。”所有的人都这样说,用很平静的语气,那些春播秋种需要哑巴帮忙的,会惋惜地叹息,只有一个人哭了,便是那被救的女孩。 三四天了,还没下葬,已是春分了,不能再拖了。老村长找几个人把哑巴送去火化了。 下午回到家,老村长闷闷的,“咳,人呐,到头来还不是一把灰。” “爹,哑巴有名字吗?”小儿子问道。 “名字?嗯,有是有,他娘生他时正巧立春,就给他取名叫‘春’,后来他娘死了,也就没人叫了。” “那么说,春天是个哑巴。” 老村长看了小儿子一眼,什么也没说。 每个人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同,我问:“魔镜,魔镜,谁的生活最美?”镜子“啪”的一声摔碎了,春天在点点镜片里熠熠闪光。
E. 这是什么花卉
接骨草
F. 玉兰花的记忆问题
1.①乡情 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③爱情 ④亲情
2.①与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3.“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4.①a“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的形象;b.一个“又”字很含蓄,说明送花是经常的事。②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5.玉兰飘香
G. 玉兰花药用价值
简明导读: 玉兰花 药用 价值 鼻塞不通 (包括慢性鼻炎) 高血压、血管痉挛内头痛 病经不孕容 - 食疗菜谱 食补菜谱 食谱吃的营养 吃出健康 食物功效 食疗大全 食补大全 药效 高血压 心脏病 癌症 防癌 治癌 高血脂 抗老 药补 食疗食补 饮食健康 美食中国 中国美食门户
玉兰花 即木兰科植物木兰的花。花瓣白色或有紫色条纹,民间用来做粉团。另一种大花玉兰,又叫荷花玉兰,花大,作行道树供观赏。紫玉兰花瓣紫色,花蕾名"辛夷",作药用。
≮美食性味≯
辛、温,无毒。
≮美食成分≯
辛夷花含挥发油(为柠檬醛、丁香油酚、1.8-桉叶素、蒎烯),癸酸,油酸,维生素A,生物碱。
≮美食功用≯
温中解肌,利九窍,去头风,治鼻病,明目。
鼻塞不通 (包括慢性鼻炎):
辛夷3克,苍耳子6克,水煎温服。
高血压、血管痉挛头痛:
大花玉兰花,每日3~6克,开水冲泡代茶(或加白糖)。或鲜叶12~18克,水煎服。
病经不孕:
H. 有关玉兰花的精美文章和诗词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
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呻,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竞有如此大的魁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美丽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
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I. 玉兰花的读后感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屋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j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人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感悟: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请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请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请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让叶与花汲取自己的养分;请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让千万棵花在你的身体上自由自在地成长,根深而叶茂.
J. 潮汕百草歌
潮汕民间百草歌
深山生有百草丹,
百草大兄“叶下红”,
家乡住在山田里,
伊父叫做“红饭丹”,
伊母叫做“铺地锦”。
“益母草”娘是妻房,
这日“益母”在晾衫,
衰鬼踏着一叶“鸡母涎”,
跌伤只左脚,
请个先生“接骨草”,
开方“骨补”,“老山胶”,
贴在伤口二三日,
会行会走会唱歌。
“益母草”欢喜在心,
使个家仆“鸡屎藤”,“钉地根”,
请兄嫂“九层塔”和“手牵藤”来谈心。
“九层塔“结拜兄弟有三人,
大兄叫做“金不换”,
二兄秀才“金石棕”,
三弟监生“金柳藤”。
“金不换”娶妻名“玉兰”,
过门十年未破腹,
劝他另外娶妻房,
生男育女耀门风。
“金不换”听了笑眯眯,
命令家仆“金蜈蚣”和“钉地金钱”,
隔山去 找“千里及”,
托伊找个姑娘来做妾,
钱银多多都听伊。
觅个娘仔“过江龙”,
过门生有一男共一女,
名叫“孩儿草”与“金素英”。
“金素英”生好又聪明,
头插好花“鸡脚兰”,
“倒吊金钟”插鬓旁,
两耳带双“耳钩草”,
“金钗”“石斛”插中间。
面上抹粉“白饭菜”,
一点胭脂“百日红”,
衫绣“猴香”,“蚶壳草”,
裾绣“旱莲”,“秋海棠”,
三寸弓鞋绣上“三叶二花仔”,
“白花仔”“黄花仔”,黄又红,
年方二八未嫁人。
伊娘唤个家婢“春草姐”,
觅来四个老媒人:
“厚嘴笔”,“山泽兰”“鸡缀鼻”“飞天蜈蚣”,
齐说西山马家好门风,
马家兄弟有四人:
“马蹄金”“马鞍藤”“马了缴”“马鞭草“。
“金不换”听着笑眯眯,
马家富足已多年,
愿把“素英”嫁给伊。
叫伊马家娶亲莫延迟。
“过江龙“看着喜心机,
“咸草”阿妈暗静笑。
孙女欲与马家结亲谊。
今日吉时欲出嫁,
“逍山虎”,“田飞龙‘擎高灯,
彩旗手是“五合梅”和“六角英 ”,
“青蒿”“莲叶”背布袋,
“真珠菜“”宝珠草“代做首饰成大筐,
吹鼓手请来“鼓首花“和”草决明“,
“仙人掌”“曼佗罗”“点归菜”“山桐荷”,
四人扣铜锣,扣来真好听,
婢女“天盖菜”“鱼腥草”随轿行。
“黄藤”“刺苋”“苦刺”“皂尖”花轿抬,
草兄草弟一排排,
“天麻”“粉葛”盘粉盒,
“山菊 ”“山楂”擎对大烛台。
花轿杠到马家来,
“马蹄金”新郎喜满腮,
“灯笼草”婆婆做四句:
“新人头插‘芙蓉花’,欢欢喜喜到马家,
左手执支‘千年健’ ,右手拿支‘万年青’,
今日洞房共花烛,来年草仔草孙满山生。”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