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洛阳杨荷花

洛阳杨荷花

发布时间: 2022-05-25 23:48:51

⑴ 洛阳隋唐六月有什么花可以看

隋唐六月有石榴花,荷花,彼岸花,隋唐的荷花相当有特点,他有两个池子,进西门往左拐,那个大荷花池,那里是照相,摄影拍照的最佳地点

⑵ 洛阳名胜古迹有哪些

洛阳的名胜古迹来:

龙门、源白马寺、天子驾六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 、汉光武帝陵、 龙马负图寺、玄奘故里、二程故里、范园(范仲淹陵)、邵雍故居、 汉魏洛阳遗址、 隋唐遗址公园/永宁寺塔址、二里头遗址 、千唐志斋。


⑶ 2021年洛阳王城公园夏天有荷花吗

摘要 有,不是很多,主要还是4月的牡丹花,

⑷ 洛阳边有荷花吗(古代称为什么,我要制作古代游戏)

孟津

⑸ l洛阳荷花会在那里

是不是河南洛阳(孟津)会盟荷花节?是在孟津县会盟镇口马村。

⑹ 选妃记中杨柳死了吗,太子最后和谁在一起了,荷花和杨柳是什么关系有关他们三人的剧情

杨柳死了,她为了找天奇,路上骑马跌落而死.太子最后和荷花在一起.荷花和杨柳是双胞胎.而凤姑是雨蝶的亲生妈妈.

⑺ 名人和莲花的故事

1.唐玄宗与莲花池 唐玄宗晚年独爱莲花,与莲花结下不解之缘,这与杨贵妃有着密切的联系。 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出身官僚世家。其肤如凝脂,貌似莲花,美艳异人,是洛阳第一美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作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到骊山华清宫游览,正遇唐玄宗巡幸华清行宫,两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天宝四载 (745年)八月初六,玄宗在度过60周岁诞辰的第二天,就急忙册封27岁的杨玉环为贵妃。这时的杨贵妃脸色白嫩,脸型丰满匀称,酷似莲花,被玄宗称赞为“莲脸”,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描写李隆基(唐玄宗、又叫唐明皇)和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长恨歌》中所赞叹的“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正因为这样,玄宗开始对莲花情钟独有。天宝六载(747年),他诏令扩建骊山华清宫,并利用骊山的温泉,专门修饰了两个沐浴大池,时称“供奉两汤”,唐玄宗专用的浴池,称御汤,引骊山温泉入池,浴池四壁多用大理石堆砌,壁上雕有九龙飞翔之状,龙头为白玉石雕。温泉似从九龙嘴中喷人池内,故时人又称九龙池或九龙汤。在御汤的正中,安放了一朵“石莲花”。这朵石莲花是“安史之乱”前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进献。其雕刻巧夺天工,酷似莲花,深得玄宗喜爱,故安置于御汤中央,又使石莲“才出水际”,一眼望去,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被群臣称赞为莲花汤或莲花池。每逢冬至,唐玄宗便携带贵妃来此避寒沐浴。 而一到夏季,玄宗则携同贵妃往太液池赏荷观月。唐朝太液池在长安城北 大明宫内,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偏东处。池分东西两部分,西部较大,中间用渠道相连。池内千叶白莲盛开,美不胜收。有一年秋8月,玄宗在太液池宴席作 乐,热闹非常。群臣看着池内亭亭玉立的千叶白莲,酷似美丽的少女,娴静多姿,一致称赞莲花的娇艳。而半醉半醒的唐玄宗则指着杨贵妃对左右大臣说:莲花虽美,但不解人意,这怎么能与既善解人意又貌似莲花的贵妃相比!此后,人们又常以“解语花”来比喻美丽的少女。唐玄宗还用莲花汁调香粉作御墨,谓其曰:龙者剂。 此外,每逢夏秋之际,玄宗还常与贵妃至曲江池与兴庆宫龙池赏荷避暑。兴庆宫的大龙池是数里大池,池内植白莲,池中央建有水殿。白天,玄宗与贵妃泛舟池上,入夜,便寝宿水殿之中观荷纳凉,直至拂晓。(摘自《中国荷文化》) 2.乾隆与荷花造景 乾隆(1711~1799年),雍正第四子,1735~1796年在位期间,遍访中国名山大川,曾六下江南,吸取了江南园林的意趣和造园手法,结合北方的具体条件加以融洽。尤其是把江南园林中的奇葩——荷花,引种到了北方皇家苑囿,使荷花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应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他第三次南巡至杭州西湖时,不禁被曲院风荷亭亭的莲荷、幽静的庭院所折服,回京后便在皇家苑囿圆明园中,按照西湖曲院风荷布局的格调,筑台建亭,叠石砌池,栽柳植荷,创造了又一座莲荷风情园——曲院风荷,而成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热河西岸,占地约560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它始建于康熙年间。康熙三下江南,看到江南的秀丽风光,就决意在承德把江南名山大川之名胜汇集于一园,因此建造了这座避暑行宫。到了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以荷花为主景的名胜。例如,坐落在山麓的“曲水荷香亭”,下临曲沼,“藕花无数,荷植亭亭”,颇具山乡特色。另外,临湖傍水的“观莲所”,面对“芙蕖万柄,涵光照影,天葩琼蕊,诚为罕观”。其所如亭,四面开窗,近水傍堤专供赏荷,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十四景。因山庄湖中有温泉注入,故这里的荷花花期甚 长,有时已过寒露,湖中仍见荷花盛开,乾隆有诗曰:“荷花仲秋见,惟因此热泉。” 乾隆一向敬仰荷花,尤其是荷花的君子节操。他认为荷花精神是“以屈为 神,丈夫之道;淡而无华,高节乃现”。公元1792年夏,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青莲岛烟雨楼中消夏,见眼前一片荷花,摇曳生姿,不禁诗兴盎然,作《对荷》一首:“花盛原因开以迟,楼阴一片绮纨披。屈为信理固宜是,淡拂华高乃在兹。鹿苑不妨姿游奕,鸳湖岂必较参差。设如座喻对君子,杏树依稀与论诗。” 乾隆六下江南,对江南的采莲风俗也颇为欢喜,写有《采莲曲》:“薰风拂池塘,明霞映州渚,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簌,疑有天孙为弄梭,不然洛浦飘衣带。采莲采莲夏复秋,青青苇岸忽白头。徘徊不觉露毕湿,独喜红芳载满舟。” (摘自《中国荷文化》) 3.朱自清与《荷塘月色》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一位散文领域里高等的风景画家,被誉为“美文”或现代散文的代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消息传到北京,使当时正在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十分震惊,惶惚不安。“四一二”的枪声,打乱了朱自清的思绪,眼睁睁看着一幕历史悲剧开场,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滋味。7月盛夏的一个夜晚,他独自来到了西院幽静的荷塘边。后来,他把这晚在荷塘边的漫步和遐想,写成一篇散文,这就是《荷塘月色》。 (摘自《中国荷文化》)

⑻ 夏天去洛阳国花园看荷花的作文

严夏,人们总在和热做对决。可是,只要看到那一枝枝碧玉似的荷花,就
能使人们感受到一丝清凉,使人的心境豁然开朗。
五月是荷花开的季节,我家前有一个荷花池,放眼望去,朵朵荷花,有含苞欲放的,有盛开一点点的,还有绽开花的。粉的像霞,犹如一位穿着薄绸杉儿的仙女,柔和而美丽。红蜻蜓首领带着自己小队伍经过这里,看到了这片美丽的景色,忙地飞过去,欣赏着、观看着,高兴的在荷花上空自由自在地跳着舞。玩的超极开心。
荷叶停留在水面上,就像一支支圆圆的大碗,也像一把把遮雨的小绿伞。荷叶可以做成茶,用水泡一杯荷叶茶。喝入口中,可真凉爽啊,真想在喝一杯,来爽爽口。荷叶做成要中药,每隔四五天喝一杯,可以治好肿沧。
夏日无论是荷花、还是荷叶,都是美丽的使者。

⑼ 洛阳八大景有哪些洛阳新八景有哪些

洛阳八大景
一,龙门山色:龙门又叫伊阙,位于洛阳市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洛阳四野山水之
胜,龙门首焉”的赞叹,并于晚年居此号香山居士。今天这里除了有名闻遐迩的世界文
化遗产龙门石窟外,还有白园、香山寺等景点。龙门,香山两山对峙,伊河中流,形势
雄浑而山水秀丽,仍为洛阳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

二,马寺钟声: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昔日寺内钟声悠扬,
远闻数十里,并于洛阳城内钟楼之钟共鸣,堪称一奇。近年白马寺钟声再起,已是辞旧
迎新为人民祈福禳灾的极乐之音了。
三,金谷春晴: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
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
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今日名园早已无迹可寻,位置考证在洛阳市东北(魏晋洛
阳城西)。洛阳火车站之金谷园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四,洛浦秋风: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
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
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
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园成为
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五,天津晓月:今天的洛阳桥东有一孔旧桥,桥上有一座四角亭,亭中石碑有民国主席
杨森题字。此桥既是隋唐之时天津桥之旧址,隋唐时期,洛河穿城而过,河上天津桥横
卧,有天汉之象,北对皇城端门,南通龙门,未东都南北往来通衢。唐诗人刘希夷有诗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花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中。”现在新旧
洛阳二桥横跨洛水之上,夜晚华灯灿烂,月光如波,成为今日洛阳的又一新景。
六,铜驼暮雨: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
称铜驼巷。唐宋之时这里桃李夹瀍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无比。傍晚时分,暮色苍茫
,炊烟袅袅,犹如迷蒙烟雨,故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
七,平泉朝游:故址在洛阳市南25公里的梁家屯村,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建的园林别墅
,其间多藏海内珍奇,为唐代园林名胜,与石崇之金谷园并称豪华。如今,平泉别墅早
已荒弃无存,只有平泉寺遗址供人凭吊。
八,邙山晚眺:邙山位于洛阳市北,又称北山或北邙。唐时,邙山翠云峰上建有避暑宫
,登临南眺,洛阳全城、伊洛山川尽收眼底。现在翠云峰上尚存上清宫为道教宫观,亦
为洛阳游览景点,上清宫森林公园的建立更将增添洛阳的美丽。

洛阳八小景

一、东城桃李

唐宋时代,洛阳被誉为“花城”,这不仅因为“洛阳牡丹甲天下”,也因为东城街市罗植桃李,别富韵致,为许多诗人文士所歌咏而久负盛名。

东城是隋唐宫城,皇城以东的所谓“夹城”,位于太子居住的东宫以东和含嘉仓以南。按《元河南志》记载:此城南北场里197步,东西宽离30步,城南有承福门,东有宣仁门,北有府监,军器监等官府衙署,北为黎民聚居之地。金代的中京金昌府也在这里。这座城“东接缠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仅一里”。故而可知今洛阳老城既是金中京城,其西半部当为隋唐东城的旧址,经勘测证明,今老城西墙和北墙西段90米,就是利用隋唐东城西北两墙旧基修筑起来的。东城东墙全部压在现代建筑之下,实测长1270米,横穿老城中的高明街,同化街,吴家街,亨通街,向南一直与老城南墙相接。但是东城桃李的美景却不在这座森严壁垒的东城之内,而是在它以东的井然街市中,约略在今老城南,北大街以东和唐寺门,塔湾以西。这一带是隋唐时东都的东北隅,原有承福,玉鸡,北市,铜驼,丰财,殖业,上林,通远,温钫等29个规划的齐整有序的里坊,中有航运干道槽渠和缠河交叉贯流,为繁华的闹市中心和水陆交通的要冲。由于河渠两岸榆柳成荫,大街小巷桃李列行,所以每至孟春之月,人们往往结伴畅游,无不醉心忘返。“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更有意境的是唐代刘希夷的《白头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谢白头翁。“据说《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就是这首诗的摹拟。这首诗尚有一桩疑案,据《唐语林》载:诗原作为刘希夷,而其舅宋之问为得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竟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所以《唐诗季事》说:刘希夷"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

二、西苑池塘

在洛阳涧西的交通干道中,有一条名叫西苑路,还有一座公园称为西苑公园 ,这些都是因地处原隋唐东都西苑的旧址而得名。西苑池塘盖是由于西苑废弃以后,还遗留一个人工海,因景色佳丽,而在宋元被人们列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在我国园林史上,西苑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始建于公元605年,位于都城以西,“谷,洛二水会于禁苑之间”,周围二百里。其内建有延光,明彩,含香,承华,凝辉,丽景,飞英,流芳,耀仪,结绮,永乐,清暑,明德等十六院,每院有一名四品夫人主持。庭院之间有“屈曲周绕龙鳞渠”,渠面宽20步,上跨飞桥,两岸种植茂林修竹,“名花美草,隐映轩陛”。如“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池沼之内也剪彩为荷花,菱草,如皇帝“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龙鳞渠注入方圆十里的人工海里,海内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300步,高出水面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这里是西苑景致最美的地方,可能就是西苑池塘的所在。隋炀帝常在月夜中带领宫女数十人,骑马奏着《隋夜游曲》,到这里取乐,并常同嫔妃,宠臣以及僧,尼,道士,女官在“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馔”。贡院606年,突厥酋长染干来东都朝贺,隋炀帝总集四方散乐百戏在苑内池侧隆重表演,节目奇妙精彩,染干看了惊奇不已。 到唐代,西苑曾改名会通苑,芳华苑,神都苑,其中的人工海也改称为积翠池,凝碧池,但到“安时之乱”时,这里遭到了严重破坏。西苑的胜景已无迹可寻,而只剩下一个人工海。

三、石林雪霁

石林雪霁,顾名思义是一个嶙峋耸立,冰雪覆盖,风霜酷寒,别有天地的景致。其位于洛阳东南约30公里偃师水泉石窟以西的万安山上。这里海拔937.3米,是洛阳附近较高的山峰,为古都之南的天然屏障。这座山巍峨入云,林木葱茏,所谓“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的诗句,便是指洛阳皇宫遥遥与万安山相对的形势。万安山又称“玉泉山”,《名胜志》说:“玉泉山在洛阳东南三十里,上有泉,水如碧玉色。泉上有白龙祠,祈祷甚应。”今山腰间不仅白龙祠依旧存在,祠侧还有一座玉泉寺,宋代欧阳修就曾游于此寺,并特撰文以记。祠,寺之前有一潭池,水清见底。山顶建有全石结构的祖师庙,其势雄奇难至。

不过万安山上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峻极连天的峰峦,有的挺拔林立,犹如刀削斧劈一般,有的则象斜生的笋尖,可攀缘而上。每至冬季山巅积雪颇厚,犹如批上了一层银白的素装,而当雪住天晴,暖阳的光辉洒遍满山的时候,石林就会反射出绚烂的光彩,与壮丽的古都互相辉映。如果三伏炎夏季节,等上峰顶会使人立刻有“清凉到此顿疑仙”的感觉。

四、龙池金鱼

“郭外探芳径,悬挂万树清。台高风气肃,龙卧水华磬。翠阁凌霄汉,雪山列障屏。倚栏频送月,瑶草媚沙汀。”这是明代张美写的《九龙含翠》诗。诗中描写了洛阳龙潭寺和龙池沟高台翠阁,池清花磬,葱树高悬,雪山列屏,且有幽曲芳径相通的宜人佳景。此间便是龙池金鱼一景的所在,具体位置在今洛阳西郊30里的辛店乡龙池沟村。这里南临延秋,北接龙潭寺遗址。据传唐武则天曾在此修筑避暑宫,因这里气候凉爽,武则天缱卷迟迟不愿离去,希望延长秋天季节,于是便取宫名延秋,延秋村也由此而来。这一传说古籍中未见记载,而有记载的是此间属隋唐西苑西墙最南一门名叫“迎秋门”。大概后来因“迎”,“延”二字形体相近,误将“迎”写作“延”,遂得名“延秋”而已。那么龙潭寺和“龙池金鱼”则是后世所建,与延秋宫并不相干。

龙池金鱼的胜景,在龙池沟村以北的山坡上,村边有一股潺潺泉水,顺泉水上溯即可发现一池清幽的源泉,池周生长着油嫩的水草,或象水浮莲,或象水仙花。询问乡民,谓此为“九龙圣母庙”,庙内原有三层大殿,殿内木柱上雕饰着滚龙,主神为“九龙圣母”,其实是南海观音只类的佛像。殿前阶下有龙潭,围砌青石,树以雕花石栏。潭中游戏着五色金鱼,为天然所生,无需人工饲养。但是,龙潭寺至明代遭到了破坏,大书法家王铎的《龙潭寺》诗写道:“南别关河野寺行,澄潭犹在半崖倾。残花不画英雄泪,旧磬如闻铁马声。龙去山空圆月古,狸穿冢断浅云横。禅房灰劫须臾事,不独元戎感慨生。”由此可见清初的龙潭寺已是残垣断壁,野兽出没,荒废不堪,一片凄凉的景象。所以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了日寇监禁民夫的集中营。现唯存一龙潭池,60年代池中又惊奇的生出妩媚多姿的五色金鱼,不幸有人竟用炸药捕鱼,致使金鱼绝种。 龙池泉水终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的恒温,又加之池中生长着特殊水草,很适宜金鱼的生活。倘若如今加以利用,放入鱼苗,岂不美哉!

五、伊沼荷香

伊河,是洛阳境内的第三条大河,它从龙门入口,向东北蜿蜒曲回,经偃师县境内汇入洛水。其沿岸沟渠纵横,土地肥美,唐宋名人如李德裕,裴度,白居易,富弼,司马光等的别墅都建在这一带,其池沼花木之盛,屡见于诗人的歌咏,尤以荷花遐迩闻名。由于灌溉便利,至今伊河两岸的村庄还是产藕的地方。每至夏季,村边护寨河里荷花盛开,微风吹来,清香四溢,沁人肺腑,使人会感到暑意顿消。

六、缠壑朱樱

缠河是一条由北向南流的季节河,它从孟津入洛阳城,至老城东汇入洛河。当它穿过邙山时,两岸峭壁耸立,沟壑深邃,民间便在沟底沟坡密植樱桃,每至春天樱桃熟时,满沟满壑,一望数里,千红万绿,煞是喜人。然而如今却不见此景,到是在洛阳西北十余里的王村沟,樱桃沟繁衍发展起来。

七、午桥碧草

在今洛阳南郊的潘村,豆腐店一带,相传是唐代宰相裴度的别墅,当时称为午桥庄。据《旧唐书。裴度传》记载:太和九年(835年),宦官专权,他因受排挤,“治第东都集贤里”隐退。宅内筑山穿池,竹木丛翠,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称为绿野堂。引甘水贯注其中,与亭台建筑左右映带,景色宜人。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及许多名士常在此酣宴从游,高歌放言。园内随地势高下长满了如茵的青草,名谓“小儿坡”,他常使群羊散于坡上,白羊青草,相映成趣,于是他津津乐道:“芳草多情,赖此装点耳!”此后午桥碧草便成了一景。

八、关林翠柏

洛阳城南15里的关林镇,有一座红墙碧瓦,规模宏伟的庙宇,据传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云长的首级的地方。从宋代以后关羽屡次被加封为帝君,所以叫“关帝冢”。据庙里碑记载,这座庙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现在有戏楼,大门,仪门,巍峨壮观的大殿,二殿,三殿,钟鼓楼多为明代建筑,庙院内种植许多可合抱的古柏树,苍翠蓊郁,远远望去,碧波重叠,好似一片绿海,因此,多少年来就成为人们传颂的美景。

⑽ 介绍一个洛阳著名的景点(100字左右)

由孟津县政府主办、会盟镇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洛阳会盟荷花节于7月10日上午在会盟镇万亩荷花风景区正式开幕。县委书记杨建国,洛阳美术馆馆长、洛阳画院院长文柳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献国,副县长李风暴,县政协副主席白凌霞等出席开幕式。
近年来,会盟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万亩莲藕、万亩优质稻米、万亩黄河鲤鱼、千亩孟津梨、千亩花卉等产业化基地,在广袤的黄河滩涂上,形成了一幅幅旖旎独特、优美如画的山水风光,一年四季,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仲夏,一碧万顷的荷塘、绚丽多姿的映日荷花,更是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消夏休闲、观荷赏莲,成为黄河滩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4年以来,会盟镇以万亩荷塘为载体,成功举办了三届荷花节,在洛阳周边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综合收入达到15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5-26日估计就能开花了

热点内容
茶花拉菲 发布:2025-09-16 16:02:03 浏览:877
盆景花卉图片大全欣赏 发布:2025-09-16 15:50:45 浏览:153
七夕节家具 发布:2025-09-16 15:45:51 浏览:992
花语投票 发布:2025-09-16 15:41:19 浏览:668
翡翠梅花图 发布:2025-09-16 15:27:20 浏览:978
百合空腔 发布:2025-09-16 14:59:15 浏览:303
百合竹的养殖 发布:2025-09-16 14:57:26 浏览:244
元代兰花碗 发布:2025-09-16 14:47:46 浏览:135
情人节泡汤了 发布:2025-09-16 14:30:16 浏览:77
玉兰花的根 发布:2025-09-16 14:11:08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