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博物馆海棠花

博物馆海棠花

发布时间: 2022-05-22 14:45:01

『壹』 洛阳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洛阳博物馆集中收藏有洛阳地区出土的上自史前,下迄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汉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数量较大,种类丰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国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名称:方格纹铜鼎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后期规格: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 简介:

夏、商、周三代承替延续千年之久,创造了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一般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之分,被称之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据有关文献记载,氏族社会晚期,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华夏诸族共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因势利导,凿阙开河,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降服水患,实现了河晏水清,天下太平。于是,华夏诸族推大禹为领袖。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也就成了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千百年来,鼎被赋予太多的神秘色彩,已经浓缩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这件青铜器于1975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鼎收口、圆腹、平底、锥状三足,沿上铸二环形立耳,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该鼎合抱模铸风格,端庄规整,但略显稚拙粗糙,纹饰图案具象朴素。方格纹铜鼎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号称“华夏第一鼎”,堪称国之重宝。 名称:绿松石龙形器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后期规格: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简介:2002年春,在清理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南院的一座墓葬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绿松石片直径仅0.2厘米,厚度约0.1厘米。龙形器的龙头呈扁圆形,并伸出许多条龙须或鬓,吻部微突出,额面中脊鼻梁明显,梭形眼眶对称。龙身略弯曲,中部脊线向两侧下斜,全身布满菱形鳞纹,尾尖内蜷。在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乎垂直。
与今人喜金好玉不同,夏商时期,绿松石一直被人们视为宝石,多为贵族所使用。因此,凡出土有绿松石饰物的墓葬,多是等级很高的墓葬。“在绿松石龙出土之前,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了3件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色彩绚丽、制作精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说,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宛若一条游龙,在早期龙形器中十分罕见,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国宝”,被命名为“中国龙”。 名称:玉璋 时代: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后期规格: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简介:
玉璋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玉璋主要盛行于夏商时期,是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礼玉之一。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玉璋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前端薄而宽,两面扁平,刃口略凹呈弧形;后端两侧有齿饰,与两面齿饰对应处留有平行阴线;长方柄,柄前正中有穿孔。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流行于夏代和商代。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璋出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而在我国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玉璋较少,战国以后的玉璋几乎见不到。 名称:母鼓铜方罍时代:商代规格:通高50,肩宽33厘米 简介:母鼓方罍(léi),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母鼓方罍就是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罍是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母鼓铜方罍方体溜肩,直口围足,盖子四阿屋顶形,兽首衔耳,下腹有兽首鋬颈和肩饰龙纹,腹饰长鸟纹和垂叶龙纹,盖和圈足饰兽面和龙纹。盖内器口各有“母鼓”二字。通体均饰以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盖内铸有铭文“母鼓”二字,应是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所得的称谓。整件器型外形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时,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名称:玉戈时代:商代规格:长48厘米 简介:1985年出土于洛宁县陈吴乡西寨子村的玉戈,长48厘米,锋呈斜三角形,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其形状虽类似后来的匕首,却实为礼器。古人将石之美者称为“玉”,后来这些玲珑剔透的美玉更是被赋予通达神明的内涵。戈是夏商周三代常用的一种兵器。其中,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流行于商周。因此玉戈普遍出土于商周时期的墓葬之中。
玉戈形制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夏商早期为玉戈兴起阶段,此时玉戈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长的出土于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长97厘米。同时,该时期的玉戈援部略呈弧度,多数无中脊,仅有钝脊,纹饰简单或无纹饰。
商晚期和西周是玉戈的流行时期,此时玉戈的尺寸明显变小,大的有15厘米至20厘米长,小的有4厘米至5厘米长。玉戈分直身、弯身两种,皆有中脊或三脊,纹饰也复杂化,有粗阳纹、兽面纹和变形云纹等。西周以后,玉戈逐渐消亡,汉代以后基本绝迹。
作为一种礼器,玉戈主要用于祈求力量与胜利,彰显威严与等级。大玉戈可以摆在屋子里或者挂在墙上,用来辟邪;小玉戈可以挂在腰间或脖颈,用于彰显威严或祈求胜利等。这种形制的玉戈也常见于四川金沙、三星堆遗址,应是中原文化同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 名称:玉钺时代: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规格:纵14.3厘米,横11.3厘米,厚1.5厘米,孔径5.2厘米。简介:作为一种斧形玉器,“王”字之源,玉钺是王权之象征,代表着生杀大权。钺应由石斧演变而来。
由于玉钺具有宽大、厚重的特征,所以成为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象征着权力和威严。据《说文》载:“钺,王斧也。”《尚书》载:“王左杖黄钺。”这说明玉钺象征着王权,象征着生杀大权,象征着刑罚。“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王’字就画成‘戉’形。”高西省说,最早的“王”字就是由“戉”演变而来的,表明在文明时代前夕的军事民主制时期,军事领袖和政治首脑合为一体,“而这些人手持之钺,即成为权力的象征物”。
在我国远古时期,人们由于自然知识相对匮乏,常把最好的物品用来祭祀上天和神明。“玉就是人们献给神明的最好祭品。”高西省说,不仅如此,古人还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玉器很多内涵,如纯洁、权力等,借玉器表达某种愿望和思想,进而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名称:叔牝方彝时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规格:高32.6厘米,口长,23.5厘米,宽,19厘米.重7.75公斤 简介:1947年秋,在洛阳市郊小李村西南处,一座古墓被盗。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青铜礼器鼎、簋(guǐ)、彝、尊、兵器戈、矛、銮铃、马面饰以及玉器、玉刀等。这批珍贵的文物出土后,大多流失海外。1960年市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并收藏了这批文物中的一件青铜器——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的叔牝方彝。叔牝方彝呈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身、座饰以云雷纹为地的三层半浮雕花纹,其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圈足及盖顶上饰一周凤鸟纹,纹样繁密工细,铸造精工。
该方彝形制与著名的令方彝、折方彝极为相似。它的盖及腹内铸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文史大家郭沫若先生据器型和铭文认为“当是武王或成王时器”,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叔武。这件器物即为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名称:错金银铜鼎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规格:高16.5厘米,腹径13.2厘米。 简介:
1979年洛阳市西小屯村村民在劳作时,发现了一座地窖,文物工作者闻讯赶来,在地窖里发现了错金银铜鼎。铜鼎盖器组成圆球形,附耳、短流。三兽蹄足盖及腹背饰错金细瓣花、三角云纹,是一件罕见的工艺美术品。鼎,是用来盛装流质食物的器具。铺首衔环,是用来提携的构件,常见于鼎、壶类器物的腹部。而以铺首衔环做盖钮的形制,在商周青铜器中极为罕见。这种错金银的炊食器具,只有王室贵族家中才有,而出土此鼎的地点,恰在洛阳市的东周王城遗址区内。因此可以认为,这件精美华贵的器具,应是东周王室的用品。
古人的装饰手法有多种。“镶”是把东西嵌进去或是在外围加边,“嵌”是把东西镶在空隙里,而“错”则是用厝(cuò)石加以打磨使之光平。错金银,也称金银错,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出或錾(zàn)刻出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等,锤打牢固,再用厝石将其打磨光滑,使之与器物表面相平,最后用木炭和清水打磨,使青铜器表面和金银纹饰各显出不同色泽,映衬出瑰丽的图案,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金银错这项精细工艺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另一侧面也展现了东周王城曾经的辉煌。 名称:战国玉人时代: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 规格:通高7.50厘米 青玉质 简介:
战国玉人于1987年洛阳铜加工厂出土,作跂坐状,双手交叉置于腹前。跣足交叉于臀下。头戴假面具,面具上附发髻,粗眉大眼,如意状鼻,高颧大口,唇上划须。面具以绳缚于脑后。头顶短发结辫,大耳。上身着鸡心领短袖窄衣,下着短裤。饰以大小方格、三角和条带纹。
圆雕玉人在晚商和西周时期墓葬重多有出土。多位跪坐和站立状,其用途具有普遍的宗教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玉人的发现不多,且形制矮小。此玉人的出现在当时极为罕见。玉人的服饰及穿戴更是以往所罕见。头戴假面具的形象尤显其神秘莫测的身份,虽然至今对此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其身份应为驱鬼辟邪正行傩戏的方相士的形象。这为研究我国战国时期服饰及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名称:东汉石辟邪时代:东汉规格: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简介:
1992年,孟津县会盟镇汉光武帝陵南1公里处,村民正在为挖水渠干得热火朝天。挖至距地表约5米深处时,一块巨石致使施工的村民无法继续深挖。该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发掘。多个大型石雕残件相继呈现在考古队员面前。经修复,一座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的巨型石兽傲然挺立,石兽身长双翼,形似狮虎,威风凛凛。
这座石辟邪系用完整的一块青石雕成,身若虎豹,头类狮子,嘴大牙锐,身长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角直竖,造型非常奇特,似有正欲起飞之感。整个石兽身体比例、神态、肌肉线条恰到好处,形象浑厚凝重,神气十足,极具想象力;从雕刻技法来看,圆雕、平雕、线刻自然融汇,点、线、面、体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现了汉代炉火纯青的石雕艺术。
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文物中,体形这么大、艺术手法如此精湛的石辟邪仅此一尊。 名称:正始石经时代:曹魏正始二年规格:长75.4厘米,宽约50厘米 简介:
曹魏在洛阳立国后,太学再度繁荣起来。曹芳继承皇位后,决心整理《熹平石经》碑石,并刻经石作为补充。于是就有了从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开始刻制的《正始石经》。北魏时,地方官建寺缺乏石料,便就地取材,用了部分石经的石碑。东魏建都邺城,统治者欲通过水路将两种石经一起从洛阳搬迁到邺城,但运至今孟州市境内时,遭遇塌堤,近半石经掉入黄河,运到邺城时,《汉魏石经》只剩下52块了。公元579年,北周统治者又将石经从邺城迁回洛阳。隋朝建立后,统治者又将部分石经从洛阳运入长安,不久被隋朝某政府部门改制成柱础。到唐朝初年,魏征收集石经时,已“十不存一”了。目前,国内所有《正始石经》残碑存留的文字也不过2500余字。
正始石经于1922年发掘于偃师市佃庄镇太学村,出土后即被保存,它长75.4厘米,宽约50厘米,碑表刻《尚书》,碑里刻《春秋》,有600字左右。 年代:唐代(公元68—907年)
出土:1987年洛阳吉利区
规格:高45.5cm座径22.6cm。
简介:三彩灯是唐代使用照明用具。由座、柄、盘、盏四部分组成通体饰绿、棕、白三色釉,座为圆形,覆盆式,表面凹弦纹,并贴圆形宝相花和力士,柄为圆竹体状,似竹节纹,其间和两端分别以莲花与座盆相连,造型优美,釉色鲜艳,是洛阳考古发现中首次发现,更是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年代:西晋(公元265—316年)
规格:通高2.60厘米,长、宽各2.20厘米,重83.2克,含金量70%。
器形:印面呈正方形,凿刻白文篆书“晋归义胡王”五字,印钮作驼形。
简介:此印为四十年代孟津商人到甘肃从古董商手中购得。1973年交洛阳博物馆收藏。
从此印的印文看,毫无疑问是晋朝印章。归义,即归化、降顺。胡即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从这枚印在甘肃得来,所指胡王应当为晋帝所封得居住在凉州的匈奴首领。据文献记载,晋时匈奴归义之事皆发生在晋武帝时,故此印应为晋初武帝时之物,并由此得知这也是晋朝廷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边疆战争的一种具体措施。印钮作驼形也是继承自汉代以来对少数民族首领分封赏印多以驼、羊为钮的传统习惯。此印文布局严整稳重,字迹规正刚健,造型古朴简练,也是严格继承汉印风格的典型,时中国古代玺印中的佳作。同时,为研究我国古代篆刻和造型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基本陈列,位于展馆一层,分三个展厅。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荟萃历代文物精品,展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沧桑感与自豪感。其中重要展品有商周青铜器、有组合的西周铅器和多种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时期的“齐侯宝盂”,战国时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汤之金”剑,西汉的彩绘壶和北魏王侯的仪仗俑以及绚丽多彩的唐三彩等等。展品中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一些孤品,有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展出。陈列辅以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古都洛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河洛文明”陈列在2013年入选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史前时期:明星文物当属陶火种器,这是古人用来贮存火种的器具,为我国史前考古首见。
夏商周时期:距今四千年前,洛阳已经开始成为华夏民族政治经济的中心。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被确认为夏朝故都斟鄩,洛阳博物馆辟出独立展厅展示夏代青铜器、陶器、玉器文物,这在国内外收藏机构中绝无仅有。其中,微雕绿松石兽高仅半厘米,对于研究我国微雕技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里头大型宫殿基址模型,使人们能够感受四千年前我国王朝都城的建筑规模。偃师商城遗址出土文物展现商代早期的文化特点。子申父己铜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制作精美,尤其鸟形扁足颇为独特,是商代晚期典型器。
西周文物有叔牝方彝、方座簋、兵器、饕餮纹方彝、甬钟等。东周时期文物有错金银铜鼎、铜尊、盂、俑、盘、匜、铜壶、石磬等多种器物,其中齐候宝盂是洛阳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75公斤,口径70厘米,可谓“盂中之王”。铭文是研究周王室与诸侯联姻关系的重要资料。展出的越王鼫与矛、吴王夫差剑是春秋战国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的明证。其中越王鼫与铜矛是越王勾践之子鼫与的兵器,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越王兵器,对于研究周王室与越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铜方镜则是运用了青铜透雕工艺,构思新颖,国内罕见。另有玉人一件,系国内孤品。此外,四系青瓷罍,釉面光亮,施釉均匀,吸水性弱,花纹朴素大方,保存完整,是原始青瓷中的精品。洛阳出土的商周原始青瓷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证明洛阳是当时原始瓷烧造的中心。兔纹铜觯,在颈部装饰一周生动的写实兔纹,比较罕见。哀成叔铜鼎,铭文记载哀成叔生平,共54字,这样的长篇铭文在东周时期极其罕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汉魏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五个王朝。通过这一时期文物的展示,再现汉魏这一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时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的风貌。展出的文物有:各种杂技俑、彩绘陶壶、釉陶器、王莽钱币、铜镜、玉饰等,最令人瞩目的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太学是东汉时期国家最大的教育机构,太学生多达三万多人,石经是为了统一儒学经典文字、平息古今版本之争而刻立于太学之前的,现存的残块是文化史上的瑰宝。
在汉代葬俗中,盛行在墓壁上绘画,从日月星象,升仙打鬼,历史典故到迎偈出行、歌舞宴饮。既有思想观念,又有生活场景。这次展出的有“出行图”(东汉原品)、“升仙图”(摹本)、“大傩宴饮图”等。
石辟邪,出土于汉光武帝陵以南,系完整青石雕成,浑厚凝重,神气十足。釉陶博山炉,镂空浮雕力士和诸多动物,形象生动。釉陶博山炉,在洛阳汉墓中少有发现。陶风车与米碓,制作科学,功能齐全,是研究古代农业机械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彩绘陶百花灯,通高92厘米,塑造众多羽人和动物形象,绘以红黑两色,美丽绚烂。草叶纹釉陶罐在肩部饰有四组白色S形草叶纹,是汉墓随葬品中极为少见的装饰纹样。斗兽纹绿釉陶壶,釉色清新光亮,纹饰为汉代比较罕见的浮雕斗兽纹,是低温釉陶中的精品。晋归义胡王金印,印文是当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鸡首青瓷壶,通体青釉,开片细腻均匀,是北魏青瓷中的精品。
隋唐时期:洛阳发掘的隋唐文物展示,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洛阳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历史风采。展出了东都洛阳城的沙盘模型,发掘出土的建筑构建,各种各样的彩绘俑,镇墓兽及名闻遐迩、色彩艳丽的唐三彩及各种铜镜、金银器等。展出的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铸造年代分别相当于隋和北魏,是通过丝绸之路的商旅传到洛阳的,也印证了丝绸之路起于洛阳这一观点。
展出的唐三彩,种类众多,釉色绚丽,其中有神态各异的人物俑,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俑,还有古朴典雅的生活器皿,特别是唐代女俑,体态丰满,神情安逸,衣着华丽,发饰多样,反映了泱泱大唐帝国民富国强、歌舞升平的社会面貌。隋唐东都城皇城宫城沙盘模型,以方寸之地再现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设计天成的隋唐都城。
白居易故居、唐恭陵哀皇后墓和神会墓出土文物是这部分展区的独特亮点。洛阳城内的白居易故居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名人宅地进行的发掘活动,发现与白居易有关的经幢、石砚等文物。唐恭陵则是洛阳唯一一座唐代帝陵,哀皇后墓出土精美绝伦的蓝色与红色釉陶器,器形饱满,釉色晶莹,尤其蓝釉器极其罕见,为稀世珍宝。其中的蓝釉灯为我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神会是唐代禅宗七祖,其墓中出土多件珍贵佛教用品,如长柄焚香铜炉,塔顶铜盒、铜净瓶,都是研究唐朝禅宗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他珍品还有:银鎏金錾花鱼水纹海棠式盏托,盏是海棠花形,托呈椭圆荷叶形,水波、鱼子纹地上有双鱼环绕,是唐朝金银器中的精品。石蟾蜍,洛阳上阳宫溪流上的泄水装置,是研究唐朝上阳宫的唯一实物资料。
五代北宋时期:这部分的精品有:瓷象棋,卒子齐全,时代确切,是考古发现年代和出土地点明确且保存最完整的瓷质中国象棋。泗州大圣石像,泗州大圣即唐朝初年西域何国人僧伽,他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该造像碑保存完整,形象传神,有确切纪念,极为少见。 洛阳博物馆正门前东西两侧的一层附属建筑为牡丹花都特产展厅,面积约3600平米,主要汇集了河南省内尤其洛阳的知名特色食品、牡丹食品及农副产品。

『贰』 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内两侧是什么树前两天去开花了已经,想问问是不是海棠呢最近有木有人去呢……

是垂丝海棠花。。很美丽的一种花。

『叁』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是什么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有: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钧窑鼓钉洗、吉州窑木叶纹盏、汝窑盘、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柳鸦芦雁图卷、高逸图卷、夏山图卷、草虫花蝶图卷、青卞隐居图。其中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柳鸦芦雁图卷、青卞隐居图很具有参观游览价值。

1、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此图描绘了位于王蒙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中山势险峻,林木茂盛,瀑布高悬直泻,画面左侧可见房屋数间;图中人物形态各异,一人闲坐于房中,一人持杖步行于山间小径,表现了文人闲适的隐居生活。
此图技法使用多样,运笔纯熟,墨色丰富,王蒙对山石、苔点的描绘融合多种不同的皴法,灵活多变而和谐统一,体现江南山石苍润浑厚的特点。此图整体布局虽繁复,但疏密得当,画面气势雄伟,与倪瓒山水寂寥天真的画风形成了极大对比。

『肆』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都是什么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都是: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清)、王羲之《上虞贴》(唐)、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子仲姜盘(春秋)、王献之《鸭头丸贴》(唐)、怀素《苦笋帖》(唐)、《淳化阁帖》(北宋)、孙位《高逸图》(唐)、晋侯稣钟(西周)、大克鼎(西周)。

1、大克鼎(西周)

大克鼎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时期所铸的青铜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大克鼎铭文共28行290字,记载了周天子对贵族“克”的册命辞,字体圆润古拙,又不失劲健,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

4、《淳化阁帖》(北宋)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拿出秘阁所藏晋唐历代名家法书,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成。

『伍』 苏州440年的紫荆开花了,历史悠久的植物还有哪些

一、苏州440年的紫荆开花情况介绍

在古老苏州,位于苏州博物馆内有440年的紫荆花盛开了,这些花朵非常美丽,紫色花朵像一个一小蝴蝶一样点缀着春天,这种 花朵在春天里分外显眼,万紫千红总是春。

据悉,这棵440年的紫荆由明代著名山水画文徽明先生亲手栽种,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之一。


我们村村口有一棵大松树,这棵松树有两个人才能抱着,这棵树很特殊,它由两棵树缠绕在一起。关于这棵树还有一个美丽传说,传说,村里有一个女人丈夫死了,有一个白蛇是修道成仙的,他经常来照顾这个女人,女人非常感谢它,就和它搬到了树洞里面居住,村民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要烧死这个女人,他们将树围上,然后放一把火,可是树并没有烧死,而是流出血迹来,大家就被吓跑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动这棵树。

四、保护古树是我们责任

古树是中国历史,古树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我们要保护古树,不要损害古树,要经常给维护古树,修剪枝杈、施肥打药,让那些古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展示它们那份独特美丽。

总之,我国悠久的植物很多,我们要珍惜这些资源,保护它们。

『陆』 故宫海棠花开了,你会去故宫玩吗

肯定会去玩啊,去北京旅游的话故宫也是必要去的地方,况且现在海棠花也是开了,景色是更加的美丽。可以拍很好看的照片,留给自己当作回忆。故宫以其独特而宏伟的建筑,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丰富而珍贵的收藏,雄踞世界著名的皇宫之林。明清近五百年,紫禁城内,帝王独裁统治,掀起多少云谲波诡的朝廷政治波澜;后宫禁地,帝后嫔妃缠绵悱恻,悲欢离合,演绎多少神秘莫测的宫廷秘闱故事。近代至今百余年,这座昔日的皇宫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柒』 苏州博物馆老馆建筑群叫什么

东部旧馆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娄门内东北街204号,是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在苏州的宅邸。该宅邸于1860年开始在原有民居和园林基础上兴建,1863年被李鸿章率部攻克苏州时工程仍未完全完成。

此后忠王府几经易手,于1960年确认为苏州博物馆驻地。该建筑群现存三路建筑,其中中路为原有官署建筑。

太平天国忠王府整座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650平方米,建筑面积7762平方米。南北长约140米,由东至西共分为三路建筑。

中路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建筑。其中大门面阔3间,东西长13米,进深8.8米,单檐歇山改硬山顶,柱础均为青石覆盆式。门内梁枋彩绘均被涂刷,但依然可以看到痕迹。

次间的脊柱之间砌有隔墙,明间设断砌门,并放置有抱鼓石。大门左右两侧砌有八字墙,门前摆有一对石狮。大门北侧为仪门,门顶为硬山式,面阔3间,东西长15米,进深8.2米,梁、枋、桁间均有彩绘。

仪门北侧为广庭,广庭东西两侧均建有宽7间的廊庑。广庭北侧为正殿,正殿北侧为后堂。正殿和后堂均为硬山顶、面阔3间,二者以纵深5架的卷棚顶穿廊连接,平面呈工字形,故俗称工字殿。正殿通高约12米,东西长17米,南北长17.4米,殿前设置有步廊,步柱间设置有14扇海棠花格心长窗。

后堂东西长15米,进深8.6米,后置步廊。正殿与后堂的梁、枋、桁间均饰有彩绘。后堂北侧建有东西两排厢房,厢房北侧为后殿。后殿为硬山顶,高12米,面阔3间,东西长15米,进深11.5米,殿前设有步廊。

后殿的后檐柱与后步柱相距仅1米,后檐墙高达7米,超出前廊桁2米,这种建筑形式非常反常规,这可能与后殿是忠王府举行礼拜仪式的“圣殿”有关。

西路建筑最南端石库门房,向北为大殿,大殿后有一座庭院,庭院北侧为鹤轩,即一座面阔三间的楠木厅。北侧为走马楼,为一围廊式两层建筑。

东路建筑最南侧为卧虬堂,堂外建有紫藤院,北侧为戏厅。戏厅占地面积450平方米,高9.85米,其内建有戏台,长8.65米,宽6.10米,高0.96米。戏厅后方为一座四合院,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整座忠王府内已知原有彩绘495方,其中包袱锦285方,如意头210个。这些彩绘绘有山水、花卉、鸟兽及绚丽的锦纹,取材大多寓意福禄寿、吉庆有余、百事如意、锦上添花等。现存彩绘343方,其中323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原作,其余均被后来涂改。

保护

1951至1975年,当地文物部门对忠王府的官署部分7次修缮。1961年,太平天国忠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因李秀成当年在狱中写下的数万字供词在当时一度被认定为是叛变的自白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因此申请撤销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资格,并将其建筑作为拙政园内的园林建筑组成部分加以保存利用。当年10月26日,这一申请被国务院批复同意。

1981年,国务院恢复了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格。1983年起又陆续将大门、仪门、两庑、正殿、后堂、后殿等全面修葺,基本上恢复了忠王府官署建筑的原貌。

2001年,苏州博物馆将忠王府门前的匾额恢复为忠王府,并重新开放了院内东侧的戏厅等建筑。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国家文物局和苏州市政府拨款对忠王府进行全面整修,基本恢复原样。

『捌』 跪求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 翠玉白菜 的博物馆讲解词和高清大图~~


你去台北故宫官网看看吧

http://www.npm.gov.tw/exh96/Dazzling/descriptions04_ch.html


翠玉属辉玉类,产於云南至缅甸的山区,其赭红色者俗称作「翡」,翠绿色者俗称作「翠」。此件「翠玉白菜」原陈设於永和宫,但种在一个海棠花形小珐琅盆里,其旁尚搭配红色珊瑚灵芝。其原为一块半灰白半翠绿的辉玉,玉匠巧妙地利用玉质本来的颜色,雕成一颗筋脉分明、栩栩如生的白菜,其上则雕刻螽斯和蝗虫。螽斯也就是俗称的「纺织娘」,纺织娘因为繁殖力很强,在古代是被当做多子多孙的吉祥象徵,《诗经.周南》即言:「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玖』 北京春游去哪里看花

北京春游推荐去香山植物园看花。不管是梅花、桃花、海棠花还是郁金香。真正是花的海洋,是赏花的绝佳去处。
为什么说北京春游去植物园看花呢?植物园春暖花开的季节是赏花的最佳时候,植物园内有不少赏花的好地方,而且园内有桃花,梅花,海棠花等等花卉,让人心扉飞扬,放松心情。
到卧佛寺西北侧梅园内,可以观赏到近百个品种1000余株梅花依次开放,花香袭人,打造梅海飘香的优美景观。
而走在梅园中的木质栈道之上,蜿蜒曲折,移步异景,犹如步入梅花花海,让人流连忘返。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数十株高大的白花山碧桃繁密绽放,与数株鲜艳的粉花山碧桃交相辉映,打造出一条桃花长廊,偶有几株辽梅山杏显于其间,犹如粉色的云团扮靓天空。。
北京植物园桃花极品品虹和品霞将在这个时段盛开。茂密的花朵,娇艳的颜色仿佛天边的红霞。同时榆叶梅、迎春等多种春花荟萃其间,整个碧桃园呈现一派姹紫嫣红的优美景观,让人感受春花的绚烂多姿。
观赏

郁金香及球根花到植物园科普馆西侧郁金香展区
,有上百余个品种20余万株郁金香及球根花卉陆续绽放,优美的花型,丰富的花色形成一幅巨大的多彩画卷。在花海之中畅游,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美好。真的是人间仙境,花海飘香。

『拾』 故宫博物院,一年游客最少是什么时候呢

故宫这地方,除了重大节日外都可以去,非周末更好。说闭馆日和大年初一的,臣妾真的做不到……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在正常游人的情况下有相对良好的游览体验,见到人更少的故宫呢?对于早上第一个跑的办法是同意的,但是,好难好累的样子……我的答案其实没有他的那么无懈可击,但是非常实用,适合想要轻松游玩和拍照的人。我的推荐是,中午入宫,先看两边的宫殿,最后在临近清场时走一遍中轴线,不紧不慢,并且真没多少人。故宫最大的特色是一条中轴线直通,两边是分散的小宫阙,这就是在中午拍的,因为,只要往中轴线两边看,一般真的是没有人的。

热点内容
牡丹江山城火锅 发布:2025-09-17 03:13:53 浏览:733
绿植行业利润 发布:2025-09-17 03:08:13 浏览:691
女司机七夕 发布:2025-09-17 03:06:54 浏览:938
一朵花老王 发布:2025-09-17 03:02:27 浏览:332
花艺毕德 发布:2025-09-17 02:39:38 浏览:949
室内花卉馆 发布:2025-09-17 02:38:25 浏览:666
七夕银杏湖 发布:2025-09-17 02:26:53 浏览:237
刀剑乱舞小说插花集 发布:2025-09-17 02:24:43 浏览:824
张植绿小武 发布:2025-09-17 02:14:30 浏览:690
小米七夕券 发布:2025-09-17 02:11:29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