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荷花天界
1. 莲花与佛教、道教之间的渊源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佛教、道教的修行者,于五浊恶世而不染卓,历练成就。
2. 为什么荷花是佛教信奉的花
最主要的是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超俗意境。意指我们每个人都从凡尘里生存,但应该有专超然拔俗的品属性。不受世俗的污染。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荷花不在天不在地,在天地的中间。那他就是人间净土的象征。若是整个牡丹啥地可就热闹了。
3. 佛教的七步莲花和道教的九步莲花,到底谁的故事在前
中国历史上有道明君和贤良君子都是信仰道家的,而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王朝!为华夏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里面包含了无穷的智慧!君王用来治国,能创造盛世繁华!修行人用来修行,超出三界,成仙成圣!与道合真!
道教曾被鲁迅先生高度赞誉,鲁迅先生说:中华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印度亡国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在印度被驱赶了!
信奉佛教的梁武帝国破家亡,饿死在台城!!!!
缅甸信仰佛教,战乱频繁,发展受限,实力弱小!
泰国信仰佛教,人妖遍地,红灯区发达,实力弱小,局势动荡!
【】五位教主留书方式【】:
1、 道家《道德经》是老子李聃亲笔所写5000字!玄奥高深,智慧无限!!!!!
2、基督教《圣经》,没有1个字是耶稣写的!弟子写的!
3、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没有1个字是穆罕默德写的!弟子写的!
4、佛经比如《大藏经》等,没有1个字是释迦摩尼写的!弟子写的!
5、儒家的经书《论语》,没有1个字是孔子写的!弟子写的!
【】五位教主年龄比较【】:
1、中国老子约生活于前680年~公元前470年之间,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老子》记载老子活了200多岁不知所踪(不知去向)!
2、印度佛教的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466年~公元前386年),活了80岁死去。
3、儒家的孔子(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活了73岁死了
4、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公元570年~公元632),活了63岁死了
5、基督教的耶稣(公元前4年 - 公元29年)在世33岁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五宗教轮回观点比较【】
1、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处的空间。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一“天地部”称,道教构想的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天。分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欲界)。第二界有十八重天(色界)。第三界有四重天(无色界)。第四界四重天(四梵天)。第五界三清天即玉清天、上清天、太清天;第六界大罗天(与三清天合称圣境四天)
2、印度佛教的轮回观,并非佛教发明的,而是借鉴了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轮回观点发展完善而来。分为三界二十八层天,三界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四天)、无色界(四天),三界之上(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和佛界)
3、儒家信昊天上帝,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敬鬼神而远之,避谈轮回。
4、基督教信仰上帝,上天堂得永恒的生命,否认轮回。
5、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上天堂得永恒生命,否认轮回。
4. 莲花在佛教和道教的意义
莲花代表了佛法。因为莲花具备这样的特点:花开的同时,种子也形成了,它是同时的。如同佛法,只要获得了这个花,这个种子(果实)也就有了,它是同时产生的。
佛法修行,喻如莲花。清净无染,不着泥水;同时,种因得果,开敷具足。我们修行中不必担心有没有果实的问题。你只管去种因,你不要管这个果。种因得果,这是必然的道理。只要正确地去修行戒定慧,那我们的成就,必然就在其中。修行中,一定要有极大地行心,只管修因,别考虑果。
5. 蓝荷花在佛教中意义是啥
蓝莲花,有好多传说,但并不是佛教用语,在佛教典籍中也没有这个词语,更无所谓它在佛教中的意义
蓝莲花,学名睡莲,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的植物,多年水生花卉,共有8属100种左右。
历史传说
古埃及人很早就把蓝莲花作为生命的象征,永不凋谢的蓝莲花啊,如同生命,生生不息。那时,在尼罗河两岸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亭亭玉立的莲花。尼罗河畔的莲花品种繁多,主要有红、白、蓝三个品种。红莲花是公元前525年由印度经波斯湾传入埃及的,希罗多德称它为“尼罗河的红百合花”,埃及的土著人称它为“科普特蚕豆花”或“埃及蚕豆花”。现在,这种红莲花已不多见。最能代表尼罗河之花的要数白莲花,人们又称它为百合花或“香翘摇”。每当夏季来临,在密密层层的绿叶中间,绽开着硕大的花朵。这种花白中透红,妩媚透润,宛如下凡的仙女,又似出浴的美人。它既有婀娜多姿的容态,又具傲视污泥的节操,倍受人们的赞美。 考古学家们从出土文物中考证,早在金字塔问世之前,尼罗河两岸就长满这种白莲花。蓝莲花被称为“阿拉伯睡莲”或“水甘蓝”。这种莲花也开得鲜艳夺目,多姿多彩。现多在大公园或一些植物园中能见到。 每年夏季,尼罗河水泛滥,水位升高,水色由清澈而变为混浊再转为红褐色。虽然泛滥能带来肥沃的有机制,但也给人民生活造成灾难。因此,埃及历史上有为“尼罗河娶妇”的习俗,即每年夏天河水泛滥达到最高点时,法老下令将全国最美丽的少女抛入河中。据说,这一过程延续了数千年。至今,它已成为埃及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只不过,新娘变成一个用石膏做的模特了。按惯例,尼罗河每年的婚期由水利专家据河水泛滥的情况而确定。一般定在8月28日。在此之前,各部门都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水利专家将河流的婚期确定后,立即报告灌溉部长,灌溉部长将此事函告农业部长,农业部长函告最高宗教法院,由其负责撰写有关赞美尼罗河的颂词。最高宗教法院院长再函告开罗市长,责成其负责筹备庆祝活动。省长一面着手进行筹备,一面发函给国防部,请国防部提供尼罗河婚礼之夜所需的礼花和烟火。
相关传说
第一种版本
神奇的雪域高原有一种蓝色的莲花,俗称蓝莲花,能使死去的人复活,这花只有一朵,五百年才开一次。
第二种版本
据说,每个女人转世投胎前佛祖都会给她三朵莲花作为选择,红色莲花预示富贵,白色莲花表示美丽,蓝色莲花则代表智慧。选择红莲 的女人就像参天大树上的一根藤蔓,过眼的荣华富贵终究改变不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选择白莲的女人会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难免那成为附属品的命运;而蓝莲花 本就不是尘世之花,有眼光选择它的女人才会成为世间罕见的女神,在物欲浊流中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第三种版本
传说西云山生长着一朵永不凋零的蓝莲花,凡是见过蓝莲花的人都会得到幸福。天海寺的僧人们也说,见过蓝莲花的僧人最后都成了一代高僧。于是,了空和了无两师兄决定去西云山,寻找传说中的蓝莲花。两人一路风雨兼程向西云山赶去。一路上,了空看到受苦有难之人都会出手相助,了无则不以 为然,认为了空这样会耽误他们的行程。历尽辛苦,在一个夜凉如水的夜晚,他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蓝莲花。蓝莲花生长在湖心,月色下,闪烁着清冷的异彩。了 空、了无站在夜色中,久久的欣赏这朵神奇的花。就在那个夜里,了空在睡梦中见到了蓝莲花,只不过这花已不在湖心,而是静静的盛开在他的心海里。了无却怎么 也不能入睡,他去了湖心,就在他伸手摘花,指尖刚刚触到花瓣的一瞬间,蓝莲花凋零了。故事的结局里,了空后来成为了一代高僧,蓝莲花虽然凋零,但在他的心 海里却始终盛开着一朵美丽的蓝莲花,开在心海里的蓝莲花是永远都不会凋零的
6. 荷花与佛教有哪些关系
荷花来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像自佛身以莲花为座,佛教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又非常香洁,比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生出,又从生死烦脑中开脱,故有“莲花藏世界”之说。莲花是佛教的象征,是“极身佛所居之‘净土’”。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称观莲节,每逢此日,江南水乡乘箫鼓画船,游于荷花塘,为其祝寿。以清邵长蘅《冶游》诗为证:“六日荷花塘,轻桡兰塘,花娇映红雨,语笑熏风香。”吴三桂好色,宠陈园园外,更爱一侍姬莲儿。莲儿年十七,姿容秀丽,夏日尝侍三桂游荷塘。
7. 大家知不知道荷花在佛教中代表什么意思
莲花(学名Nelumbonucifera)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内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容花作譬喻。
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不知决觉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五欲六尘之欲乐,沾不得,染不得,应该体会五欲六尘空幻不实,如幻如化,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修学佛法者,要效法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著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其它之花,佛陀就较少比喻,佛陀坐莲花显的很庄严,清净自在,安详无比;假使佛陀坐在茉莉花上,不是显得怪怪的吗?不但不庄严,而且佛陀当下就显得没有气质了,逊色多了,不是吗?(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8. 荷花在佛语里代表什么含义
荷花常常被赋予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人还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佛教的各个宗派,又以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更密切。东晋时,高僧道安读了《弥勒下生经》后,向往弥勒净土,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发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的高足弟子慧远。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弥勒净土改为弥陀净土。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远入庐山,建东林寺,倡导
9. 佛教中莲花的含义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中的一种。
(9)佛道荷花天界扩展阅读
佛教另外三种吉花分别是: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为四中天华(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珠沙华,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注:摩柯是特别强调此花的大与美的意思。
山玉兰
山玉兰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粗大的树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宽大浓绿的树叶缀满枝头,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伞,把院寺遮得严严实实。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圆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
优昙花
昙花,梵文优昙波罗(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
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10. 佛教崇尚莲花,道教崇尚什么花
崇尚莲花。
在《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中,救苦天尊步摄莲花,版法身变化无数,忽而女子权,忽而童子,忽而风师雨师,忽而禅师丈人。而道教又有莲花冠,又称“上清冠”。状似莲花式画顶插有如意头。做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