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慢游三台鉴赏

木兰花慢游三台鉴赏

发布时间: 2022-05-20 09:17:47

① 求陆游《木兰花慢》的鉴赏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② 求辛弃疾《木兰花慢》的赏析!!

题前小序说,中秋佳节饮酒,将要到天明。有客人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所以本词用屈原的《天问》体赋词。那么“送月”,怎么送呢?本词既不写悲欢离合,也不写思乡吊人,怀古伤今,而是抓住黎明前月景的一瞬,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融会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今夜那可爱的月亮,自由自在地往西走,不知要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于是诗人发挥大胆奇特的想象: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呢?言外之意:不在这边,就在那边。
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是不是那汗漫的天外空空阔阔无涯无际,只是一股浩浩长风把中秋明月送走了呢?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这些问题对今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下阕紧承上阕,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要经过海底,真让人难以琢磨,让人迷茫困惑。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那海中往来奔突的万里长鲸,万一撞坏了月宫中的华丽宫殿、亭台楼阁可怎么办呢?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蟾蜍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如果说月宫中的宫殿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蟾蜍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有时会渐渐地变成“钩”样的月牙呢?
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词人以朦胧的想象,探讨了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的送月词。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了前人咏月怀乡的陈规,想前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比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比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月词更高一筹。辛弃疾(1140-1207)生活的十二世纪,这种奇思异想,在当时可能会被认为是荒诞的。可是到了十五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关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理论出现后,辛弃疾的想象,就被科学真理所证明了。所以王国维叹曰:“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
毛泽东也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1964年同周培源,于光远的一次谈话中就谈到了这首词:“事物在运动中。地球绕太阳转,自转成日,公转成年。哥白尼的时代,在欧洲只有几个人相信哥白尼的学说,例如伽利略、开普勒,在中国一个人也没有。不过宋朝辛弃疾写的一首词里说,当月亮从我们这里落下去的时候,它照亮着别的地方。”(毛泽东《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这首词除艺术欣赏外,还十分赞赏词人的深刻的辨证思维。

③ 求梁曾《木兰花慢 西湖送春》的鉴赏

梁曾,元代河北省人。少年时非常好学,二十二岁时被推荐征召为中书左三部令史,也就是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三部的高级吏职,后来经过考核出任官员,官至云南行省、河南行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也就是行政副长官。梁曾晚年居住在淮南,闭门不通宾客,每日读书自娱自乐,八十一岁时去世。梁曾的《西湖送春词》在元代非常有名,传诵一时。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是一首表达伤春情绪的词。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起句“问花”问的就非常不平凡。问花为谁开?这也是在探索春光衰荣的真谛,自然这是一个千古解不开的难题,所以“问花花不语”,不知道花是在为谁落为谁开。
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春光和花是分不开的,春光的流失就是花的凋残,所以作者又细细计算春光的流失情况,结果发现落花一半落入污浊的泥土,一半跟随无情的流水。春光流失殆尽,春花的结局令人凄楚。
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词人想强作欢笑,劝慰同伴:人生几何,要及时行乐。珍重这次相逢,酒要慢慢饮,共同贪图这春光逝去前的最后美好时刻。
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词人又进一步开脱自己和同伴:天做幕,地做席,浑浑噩噩,千古以来的人世变化都是如此,今年这个“翠绕珠围”的春天的流逝,只不过是最新的一次变幻而已,开脱中仍饱含无可奈何的伤春情绪。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词人回首往事,由于感伤,豪结的楼阁也显得暗淡无光。“渺”指烟树浩渺,写回首时的视野,也写思绪的苍茫。
弃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为挣脱这种令人难耐的愁苦,词人想到了酒,欲借酒醉留春,自然这也是办不到的,酒醉中春光依然无情地归去了。
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落日中,西楼帘幕半卷,燕子衔着泥土和春天的气息飞来。初春时,燕子给人以报春迎春的喜悦;暮春时,春光凋零,人们就责怪它把春光叨残了。
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一场突然的风雨惊醒了词人的好梦,梦醒后惊见燕子衔着凋残的春光归来,春光自然又流逝了几分。
元代梁曾的《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这首词处处伤春,处处也紧扣“西湖送春”的题目。“半随流水,半入尘埃”是送春,“尊酒莫相催”是送春,“一醉留春”更是送春,最后“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也是送春。整首词伤春的情绪沉厚浓郁,是一首优美的婉约词。

④ 木兰花慢游三台抒发了怎样的悲怀

上片首三句铺叙三台的气势:“拥铃各双阙,龙虎气,郁峥蝾。”一“拥”字生动地勾勒出三台矗峙的雄姿。郁峥蝾,化用左思《魏都赋》“三台列峙以烽蝾”之句。这三句是遥想当年三台初成时的气象。接着三句,暗点所怀人物——曹操。想些年铜雀等三台筑成,曹操曾与文武百官登台吟诗作赋、歌舞宴乐,正是“幕雨珠帘,秋香桂树”的良辰美景,尽情遣兴,颐指气使,指点繁华的三台城垣,抒发统一中原的慷慨大志。以上悬想过去的繁华景象,是怀古。接着又叠用“台城”二字,既构成行文的重复连锁,同时又是词意的过渡和转捩。这三台所在的邺城历经朝代更替,“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一片萧瑟,词人心绪不禁为之悲凉。“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邺都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日:‘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妾与伎人,皆住铜雀台。……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这里,词人求叹干载之下,曹操之墓已无人西望凭吊,一代豪杰的平生功名,换来的是“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的千秋遗恨,如今只有凄哀的弦乐声传来,如泣如诉。歇拍二句:“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情。”抒发了江山永恒、英雄丘墟的深沉感慨.

换头叙曹操为建立霸业,南征北战。“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从建安十五年(210)三台筑成算起,到曹操病卒的建安二十五年(220),恰好十年。这十年间,曹探曾风云奔走,破荆州,下江陵,不可一世,但在赤壁大败于孙权、刘备联军,其惨淡经营,不过使天下鼎足三分而已。“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对酒当歌”句,出自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当年曹操高歌此曲,抒发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抱负。可是,如今面对曹操陵墓,“对酒当歌”,岂非虚名,又有何用,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青青”,点出曹操墓荒芜不堪,惟有丛生的草莽。“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邺都当年的珠帘绣帐、高台广囿,如今荡然无存,三台已成断垣残壁,蔓草荆棘,莓苔斑驳,只有乔木依旧。怅望西陵曹墓,作为金朝遗民的词人,面对蒙古族的铁蹄统治而无可奈何,心头遗恨不能平息。结拍二句:“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南朝宋诗人鲍照,曾为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他曾用凌云健笔,为兵燹后的扬州写过一篇著名的《芜城赋》。如今,元好问要象当年鲍照那样为曹公重写一篇饱含兴亡之痛的《芜城赋》。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元遗山以丝竹中年,遭遇国变,卒以抗节不仕,憔悴南冠,二十余稔。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他表面上是说想为曹公写《芜城赋》,实际上是为了悲悼故国。这最后两句,为其血泪之笔。

⑤ 木兰花慢·游三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钦佩之情。

⑥ 张弘范木兰花慢的诗词鉴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版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权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⑦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的具体解释和意境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的具体解释和意境:
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先清明”,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不过,这首词的重点不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词的上片,作者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⑧ 木兰花慢 游三台 鉴赏

一般的怀古词,往往是词人先将目睹之景物摄入笔底,然后再追昔念旧,抒发感慨。元好问毕竟是个不愿“俯仰随人”的词家,他避开前人之蹊径,先逆笔蓄势,浓墨饱蘸,涂抹出邺城往日之壮景。笔力劲健,横空而出,首句就突兀不凡,极力渲染了邺城的五都气象(曹操为魏王时都于邺,然而,公元580年,即北周大象二年,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自居大丞相总知中外兵马事的杨坚,兵败,坚焚毁邺城。千年名都,化为废墟)。继而,又以“想”字领起以下几句,既补叙了上文画面的现实根据,即来自主观的推想,又以细小景物的工笔描绘,弥缝了壮观画面的疏旷,使画面更为秀丽壮美。“台城”一词的叠出,既加强了表述语气,又使词意腾挪顿宕,由推想中的主观意象,自然地过渡到眼下的耳目所及。“为谁西望”的问句再次蓄势,如大坝截江,激流回旋。词人对这一问句不作正面回答,以“哀弦凄断”委婉地透露出个中消息。追念古昔,恰恰是为了寄慨当前。魏武帝曹操酷爱音乐,当年,这里必定是管弦齐鸣,不绝于耳。而这时,尽管弦音犹在,但它分别弹奏的是哀怨凄惋的亡国之音。蓄势于前,力见于后。因有前面的铺垫渲染,故而逼出上片的末尾二问句。“只道”一词使词意再次转折,进而否定了壮丽景观的客观存在,也为下片的荡开笔势、抒发吊古之幽思又设伏笔。
“争教天地无情”,则吐露出词人的一腔心事,他既为随着岁月的迁延江山易色而叹惋,又为金王朝的一朝覆亡而怅恨。魏武帝曹操曾被誉作“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为统一大业戎马倥偬,历尽艰辛。他自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击败袁尚等军阀,夺得邺城,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受封魏王,建魏社稷宗庙,整整经历了十年。词人将曹操一生业绩,浓缩在“风云奔走”寥寥数字中,极具概括力,暗示出“经营”如画江山非易,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曹操墓地的正面描写。以西陵杂草丛生的荒冷场面,与开首所描写的邺城的繁盛景象进行强烈对比,以抒发难平之“遗恨”,下语深沉凝重,有力透纸背之工。吊古往往意在伤今,与其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随着笔势的转折腾挪,词意亦渐趋显豁。此时,虽金之已有五年,但他的爱国之心并泯灭。他要将对故国的追念和痛悼的深情,融注于笔端,“泪水和墨写《离骚》。”这正是词作中时隐时现的作者秉笔之旨。

⑨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赏析

这是首表达伤春情绪词,起句问花问就不凡。问花为谁开?亦即探索春光衰荣真谛,自然这是一个千古解不开谜题,所以花不语。作者就这样陷入伤春迷雾之中。春光和鲜花是分不开,春光流失就是花凋残,所以作者又细细计算春光流失情况,结果发现春光一半落入污浊泥土,一半跟随无情流水。春光流失殆尽,春花结局令人凄楚。由此作者伤春情绪又深一层。作者想强作欢笑,劝慰同伴;人生几何,且及时行乐。并提出:酒要慢慢饮,以珍重这次相逢,共同领略这春光逝去前最后美好时刻。接着作者又进一步开脱自己和同伴:天作幕,地做席,浑浑噩噩,千古以来人世变化即是如此,今年这个翠绕珠围春天流逝,只不过是最新一次变幻而已,开脱中仍饱含无可奈何伤春情绪,感情表达细腻而步步深入,颇有层次
下阕开始,作者回首往事。由于感伤,豪华楼阁也显得黯淡无光。渺指烟树浩渺,写回首时视野,也写思绪苍茫。为挣脱这令人难耐愁苦,作者再次想到酒,欲借酒醉留春,自然这也是办不到,酒醉中春光依然无情归去。一场突兀而来风雨惊醒作者好梦,梦醒后惊见燕子衔着凋残春光归来,春光自然又流逝几分。伤春情绪浓郁醇厚,意在言外
下阕须注意几点是:前面斜日和后面风雨呼应,说明是急骤之雨,突来之雨,而不是连绵阴雨,更不是润物细雨。前面半帘,半卷之帘和后面燕子飞来,也是衔接紧凑,帘不卷则燕子飞不回屋。燕子衔春,即燕子衔泥,初春它给人以报春、迎春喜悦;暮春春光凋零,人们就责怪它把春光叼残。这些地方都是应该仔细鉴赏

⑩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
中秋节饮酒将要到早上,客人说前人的诗词有歌咏等待月亮的,(却)没有送走月亮的,于是(我)运用《天问》的体式写下这首词。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可怜,作可爱意讲)

热点内容
海棠社社长是 发布:2025-09-17 10:23:46 浏览:704
变化型插花 发布:2025-09-17 10:20:01 浏览:182
盆满盆栽 发布:2025-09-17 10:06:17 浏览:630
樱花校园模拟器怎么了中文版 发布:2025-09-17 10:00:27 浏览:401
百合c18 发布:2025-09-17 09:44:14 浏览:90
一朵墨梨花 发布:2025-09-17 09:36:17 浏览:953
三亚海棠湾公寓 发布:2025-09-17 09:35:44 浏览:374
姐妹樱花照 发布:2025-09-17 09:32:54 浏览:536
崩坏3血色玫瑰和谐 发布:2025-09-17 09:13:58 浏览:953
蛋糕花卉裱花 发布:2025-09-17 09:12:30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