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马海棠
海棠花的花语:苦抄恋、温和、美丽、快乐,象征着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背后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望京坨的深山老林里住着一对以打猎为生父女,父亲叫马山河,女儿叫海棠。一天,海棠跟着父亲去望京坨打猎,在途中,遇见了一只凶猛的老虎,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向父亲马山河扑去,海棠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冒死想拼,但是由于实力的悬殊,最后死了。
山上砍柴、放羊、采药的乡亲们问声而来,齐心协力打倒了老虎,救了海棠,在回家的途中,海棠一直在流血,她的血滴过的地方开满了火红的山花,为了怀恋舍身救父的海棠,人们把这种花命名为海棠花。
(1)温县马海棠扩展阅读
海棠花语的由来:
还有一个名字,叫断肠花,意思是苦苦的爱恋着一个人,却终究没有结果,因此有了苦恋这个花语。海棠花的花朵好看,花型妩媚,古代都用它描述美丽的女子,因此有了美丽这个花语。海棠花不但代表恋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代表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离愁这个花语。
⑵ 海棠花的花语
海棠花花语——温和、美丽、快乐 ,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海棠花的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
关于海棠花:
海棠花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树皮灰褐色,光滑、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梨果球形,黄绿色。
海棠花较小,“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如处女”,被誉为“花中神仙”。陆游曾赞曰“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村,若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其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一点红”,似少女掩面,绰约羞涩之盛,被誉为“花贵妃”、“花尊贵”,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其娇艳而淡雅,似云霞片片,花落时则宛若淡妆素抹,被誉为“睡美人”,令人心醉神迷、苏东坡曾赞曰“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花的象征意义:象征苦恋
海棠无香,因为海棠暗恋去了,她怕人闻出了心事,所以舍去了香。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花语就便有“苦恋”了。
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⑶ 《天下第一》里的海棠是怎么死的
36集中(40集版)死的。
一个蒙面忍者杀了傅铁成大学士,忍者脸上沾到了海棠洒的磷粉。海棠追忍者来到了天涯家,看到了飘絮,海棠问飘絮怎么了,飘絮说朗儿被人抓走了,自责说为什么要自废武功啊,并提到自己当初是断了一条经脉来费武功。而海棠扶飘絮的时候发现她的经脉完好无损。海棠在临走的时候用针熄灭了蜡烛,飘絮脸上闪着磷粉的光。海棠问飘絮是为什么,飘絮向海棠托出了他们的一切计划,说完后,柳生但马守一刀刺入海棠,海棠被飘絮以雪飘人间杀死。
《天下第一》,是由王晶监制,邓衍成导演,程小东担任武术指导的一部古装轻喜武侠剧,由郭晋安、李亚鹏、霍建华、叶璇、黄圣依、高圆圆等两岸三地演员联合主演的一部大型古装轻喜武侠连续剧。
该剧主要讲述了明朝中期“护龙山庄”天地玄黄四大密探,和权倾天下、野心勃勃、狠辣凶残、阴谋篡位、残害忠良的曹正淳以及雄才伟略、城府颇深、胆识过人、至情至性、匡正时弊的铁胆神侯朱无视之间的明争暗斗,爱恨情仇的故事。
(3)温县马海棠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正方观点“”
故事新颖
一般的武侠大剧,都有金庸或古龙等名家名作先声夺人,而《天下第一》讲述了大内高手之间的权势与武力之争,故事前所未闻,之前该剧也很少做宣传,但在广州台播出,最高收视达到5.1,实属不易;另外该剧的演员阵容也很强大:李亚鹏、叶旋、霍建华、高圆圆、郭晋安等主演,连客串演员张卫健、黄圣依等人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反方观点;
剧情拖沓松散
该剧剧情没有多少亮点。与以往的武侠剧相比,没有太多的新意,与王晶的电影一样,始终透着典型的搞笑,语言插科打诨、表演夸张诙谐。但是,剧情就显得比较松散,主要角色的四条线索虽然齐头并进但关系不大,基本属于各行其是。”
⑷ 武术术语的天龙八部
佛教名词。佛经说拥护佛教的有诸天及龙神等八部,经常参与听佛说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即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即“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以“天”及“龙”为首,故名。八部者,一天,指天神;二龙,指龙神;三夜叉,食鬼之神;四乾闼婆,只食香气的乐神;五阿修罗,执拗而善妒之神;六迦楼罗,食龙之大鸟;七紧那罗,头上生角的乐神;八摩睺罗迦,大蟒神。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的个性和神通。金庸将“天龙八部”作为他一部小说的名字,小说写的是北宋时武林中的故事,其中并无神道精怪,借用此名是象征书中那些性情各异的尘世人物。
夫妻脸
一对夫妻生活久了,两个人的相貌会变得相似,名之“夫妻脸”。与之相类似,又有“朋友脸”。妙手李天回见到大风堂的赵简和上官刃时,大感惊讶,认为是极难见到的“朋友脸”,于是以高超的手术将二人面貌互换,赵简的身份成了上官刃,上官刃成了赵简。后来,变成上官刃的赵简利用易容后形象,打入四川唐门老巢唐家堡,甚至连自己的儿子赵无忌都认不出来而险些酿弑父悲剧(见古龙《白玉雕龙》)。现代科学已经注意到所谓“夫妻脸”的现象。
五行
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五个元素的性质相生与相克,因而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如,木生火、之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说”在古代运用广泛,统治者视为治理山川国家的法则,兵家以五行述胜负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家用来观察人病理变化,辩证施治,拳家以五行结合拳式和人体,用以解说拳理和锻炼法则。如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某些基本拳式配组为五行系统,作为构成拳式、拳招等的基本动作。五行中“木”可以弯曲、伸直,那么形意拳中直线出来的崩拳就属木;劈拳如斧头下劈,而金属属“金”,那么形意拳中的劈拳便属金。此外,五行各自的分布方向是南方火、北方水、东方木、金方金、中央土,所以太极拳中将步法中“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作为五行。
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解释拳理,攻防依此而设计,便产生了五行拳。形意拳谱说:“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这样,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劈拳能生钻拳”,也就是能由劈拳动作转接为钻拳动作,依此类推。这种理论,使五行拳的动作规范化、程式化,如果用于实战,则将大大拘泥了。此外,在武侠小说中还多处出现以五行原理而设置的各种花木阵、土石阵或者刀剑阵等。根据相生相克的关系,组织起程序化的阵式是可能的,但如果说一踏入所谓阵中,顿时令人心智迷失,树木土石皆“活”了起来,则属无稽之谈。
丹田
人体部位之一。丹田共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为上丹田,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为中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为下丹田。丹田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亦赖以相继。故丹田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之“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又称为气海。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丹田的作用,“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气一线未亡。武术家认为:“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内气的强弱,是决定人的盛衰存亡的关键。一旦内功练成,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于腹脐之间,发则气随意转,力从气均无所不至。用之于技击之中,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在武侠小说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气海(即丹田)涌动,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系夸张之语。
内家1
刚隐于内的武术风格,或以内功为主的武术家,或“以静制动”的拳术。一般将武术两大流派之一的武当拳称为内家。从明代起武术界始有内外家之说,而以清初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始记载内外家之分。他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至清时,有人将太极、形意、八卦划为内家,少林等多种拳术划为外家。《国技论略》载:“南派——其中以太极为主,又有八卦、形意两门,与太极拳为一派。北派门类甚多,其尤著者为弹腿、查拳、八番、长拳、迷踪、二郎短打、地趟、八极、批卦等。”内家拳历史上被认为起于明代道士张三丰。今之所谓内家拳的代表拳术是太极拳,由清康熙时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据戚继光《拳经》创编而成,后衍传有陈式、杨式(杨露禅传)、武式(武禹襄传)、孙式(孙禄堂传)、吴式(吴鉴泉传)等家。后代一些造诣高深的武术家,一般都是内外双修,既长于内功,也精于搏击。武侠小说中,有些过于夸大内容的“内功”,可于无形中发也飞沙走石、摧花折树之力,属于妄谈。参见“外家”条。
内家2
俗称方外人为外家,俗家人为内家。也有称方外人为内家,俗家人为外家。
内家3
俗称习武之中在家修炼的为内家,行走江湖的为外家。
点子
江湖上的黑话,意思为看守或者跟踪的目标。 梁羽生《白发魔女传》:“白敏道:‘那两个家伙是硬点子,我起初还能和他们打个平手,后来越打越不行了。’”
扎手
江湖上的黑话,意味厉害,难以对付。梁羽生《游剑江湖》:“老大老二都是不禁吃了一惊,心道:‘想不到这黄毛丫头也是这么扎手!’”
风紧
江湖唇典之一,唇典即黑话。
古时江湖绿(读作“lu”四声)林道中多以打家劫舍为生。但绿林人也是好人多,因古时贪官污吏甚多,苛捐杂税甚多,欺压百姓者甚多,很多人为了吃饭活命,占山为王的,打家劫舍的,有的有组织,有的打野战。
以打家劫舍者为例,如果在集市上看到某个赃官在街上招摇,欺负人,那么也许绿林人之间就会交流,合计是不是要把这赃官做掉,如果都用普通的语言,自然就暴露了身份和行动,于是才有江湖黑话诞生,这样即便当着老百姓大声说出来,人家也不会明白,这很安全。这是黑话的由来。
风紧,是黑话中入门级的词语,意思是,形势对我方不利。后来有人将之升级,就是很多小说、影视作品中出现过的“风声紧”之类的词,都表示这个意思。
风紧一词,通常与“扯呼”连用,“扯”,意为“快跑”,“呼”,只是一个语助词,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是我指的是“扯呼”中的“呼”,不包括“呼”的其他用法。也有说“风紧,扯”的,这无所谓了。
瓢把子
指头部,有时也指帮会的老大、舵主、匪首。
见真章
或说“见个真章”,指较量,分个高下,梁羽生《风雷震九洲》:“即是要以平生武学,与仲长统见个真章。”
坐关
指闭关静坐,修炼上乘武功。静坐修练上乘内功,有四个境界。第一关是“风”,静坐中陡觉“万窍洒洒生清风”,这是真气开始在体内畅通的阶段。第二关是“喘”,练功者觉得真气充满体内,处处是气,便自然而然地要发出深长面急促的呼吸,但与普通的喘气不同,并无难受之感,而是喘得安适愉快。第三关是“气”,坐中因喘急而发奇声,这便是气达重关,功行将满的境界。清诗人龚定庵有夜坐诗云:“万一禅关若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说的大抵就是这个境界的迹象与感受了。第四关通“息”,蓦地“砉”然一声,啸声突然中断,大功告成。所谓通息,即是神功已成,转为和平宁静的气息。(见梁羽生《狂侠天骄魔女》)
打尖
江湖唇典。意指旅人中途吃饭。如小说《紫拐乌弓》中,少侠吴湘到泰安城高升店,店小二迎上来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打坐
习武的种入门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
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脉沉静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东厂
官署名。明成祖于永乐18年(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东厂,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事,采用特务手段监视官员,镇压人民。用宦官提督,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察院之第二、第三人充任;设帖刑官二人,由锦衣卫千户、百户充当;隶役、缉事等官校亦由锦衣卫拨给。诸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在锦衣卫之上。东厂内有不少武林强人,常于半夜三更潜入文武百官私第窥探,内阁大员闻之色变。明朝成化年间,东厂曾和锦衣卫一同奉旨查抄吏部尚书唐国瑞府第。 白马非马
古时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他们认为“白”是命“色”的,“马”是命“形”的,“形”“色”各不相干,“白马”就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只能说“白马非马”段誉娴于此学,颇有论辩之才。曾以此诘难南海鳄鱼,使这个文墨不通的南海鳄神如坠五里雾中(见金庸《天龙八部》) 外功
所谓外功者,乃专练刚劲,如铁臂膊等。这种功夫制人有余,自卫则不足了。内功是专练柔劲,行气入膜,以充全身,虽不足以制人,可是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不但拳脚不能伤其毫发,就用刀劈剑刺亦难使其毫发,就用刀劈剑刺亦难使其受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乃内外功之总括。如以《易筋经》论,“揉”为内功,“打”为外功;就太极拳而言,太极之“形”为外功,太极之“功”为内功。内功只有积精累气一条正路,气在丹田任督间流行者为内功,亦称道功;由丹田积累而运达四肢全身筋骨皮者为正宗外功,此外还有一些不知运气的乡下土把式以及旁门左道的外功。内功为武术之体,外功为武术之用。人们常认为内功优于外功。涵灵禅师说:“习外功者,劈、击、点、刺,念念皆在制人,是重于攻。攻者非但能够杀人,亦能够自杀,所以称为死机。习内功者,运气充体,如筑壁垒,念念在于自保,任他来攻,纵有硬功和兵器,亦不能毁其得逞,终必知难而退,所以称为生机。”
外家
刚显于外的武术风格,或以外功为主的武术家,或以少林拳法为代表的武术。属于外家的拳术种类甚多,有少林拳、少林十二式、少林七十二艺、大小洪拳、炮拳、长拳等约五十多种。相传外家武术的创始人为北魏时中国佛教禅宗祖师达摩,经今人考证,达摩创立少林武术之记载不确。一般认为内家尚柔,以静制动;外家刚健,以劲力见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家重于内功,而外家偏于外劲。内外二家之分,是就两大流派的技术风格而言,二者之差别在术不在气。武术的内功与外功是各流派都具备的,均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内外双修。代表外家拳的少林武术,在内功方面亦有极高要求,如“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等。外家武术的著名内功有易筋经、混元一气功、十八罗汉手等。参见“内家”条。 驭剑四妙
即轻、灵、疾、固四字。指轻快、灵巧、疾威以及盘心固掌内力深湛。铁海棠以此教训郭彩菱,认为她最后的“固”字功夫不到家。(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西厂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13年(1477年)在东厂以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提督,其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西厂搜罗武艺高强之人,为其所用。绿林大盗郑四海就托庇于西厂,任锦衣校尉,曾奉汪直之命潜入大学士商辂家行刺。后来,西厂因遭到反对而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又一度恢复西厂,刘瑾被杀后废除。东厂、西厂、锦衣卫三个特务组织狼狈为奸,时人并称为“厂卫”。 自封血脉
又作“自闭经脉”,术语。以上乘内功封闭经脉、血脉,停止经络中物质和血液流动。中医认为,人体循环系统除血管外,还有经络系统,并认为其中亦有一定物质在流动、运行。经脉和血脉封闭的时间过长,人体会僵化不动。云海和尚被白蜡针射中后,深恐白蜡虫汁随着血脉、经络流遍全身,遂立即自封血脉。(见萧逸《天龙地虎》)
自残肢体比武
茅山花女珍薇在秦淮花会上选夫比武,拳掌、兵刃难分上下,于是她提出了这种自残肢体比武方式。比武双方各持一柄利剑,她在先,自行斩掉左手小指,对方随后;再削去五指,再削手臂、左、右腿,挖目取心,直到分出胜负为止。自残肢体比武,残忍乖戾,自不足取,因而秦淮花会主持人取消了这种方式。(见卧龙生《七绝魔剑》) 闭关
武学术语,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结期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武侠小说中则称为闭关者“护法”。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结期闭关专门修禅,对于一般散乱多的人来说,显然易闯过散乱关,使修行功夫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种禅定。小说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气”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闭关练功在许多武侠小说中无多有述及,皆以其小说家言,未可轻信。 守宫砂
守宫,虫名,蜥蜴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得名,据晋朝张华撰《博物志》载:“蜥蜴——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属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这便是守宫砂的由来。峨眉派女弟子拜师之时,均由师父在臂上点下守宫砂,逢到祖师郭襄诞辰时,均要检视,凡婚嫁或失身者,守宫砂消失,便不能传授本门最高深的功夫。(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并肩子
江湖黑话,即朋友之意。
⑸ 请问这个有关海棠(或其他花)的悲剧,是什么传说故事
这是一种:
海棠虽红嫩娇妍,但缺少香味。不过,据说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也有人举证说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据说是偷偷放香的。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又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 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着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花儿和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实在逗人喜爱。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唯独没有这种花。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连连请求,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谢谢!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见玉女手捧着天竺国送来的仙花,一边嘴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而且,她边说边夺过玉兔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又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口中连叫:“海棠、海棠!” 海棠姑娘听见了,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着一盆花儿,连叫“海棠”。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名儿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就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
这是第二种:
据传,在很早以前,望京坨的深山老林里住着父女二人,父亲叫马三河,女儿叫海棠。父女俩以打猎为生,相依为命。一天,年方二八的海棠姑娘,跟随父亲在望京坨打猎,这里野兽繁多,忽见一只恶虎张着血盆大口,带着呼呼风声向马三河扑来。海棠姑娘为了救助父亲,挺身上前与虎相拼,难耐身单力薄,倒在了恶爪之下。山上砍柴、放羊、采药的乡亲们闻讯赶来,打跑了恶虎,把她救下望京坨,沿着这三十多华里 长的沟谷回村,一路上鲜血滴滴流淌。后来在洒满鲜血处开满了火红 的山花。乡亲们为怀念舍身救父的海棠,将此花命名为海棠花。
这是第三种:
海棠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断肠花,听起来很凄惨的感觉,可是那却是一个女子对自己心爱的人的期盼.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个花背后的传说,故事说的是一个女子在等自己心爱的人回来,她每天站在墙边期盼,后来女子死去了,在她站过的地方竟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那花朵红的如鲜血,是女子的眼泪和爱浇灌而成的.
⑹ 请问这是什么植株
图一 蟋蟀草
蟋蟀草幼苗淡绿色,铺散成盘状。成株期茎秆扁,自基部分枝,斜升或伏卧,高内15~容90厘米,茎秆、叶坚韧不易拨断。叶片条形,叶脉明显,常自中脉向外折叠。叶鞘扁而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叶舌短。须根细密,扎根较深,分蘖率多,不易拔除。穗状花序2~7枚,呈指状簇生于秆项。小穗绿色或褐色,无柄,合3~6朵小花,成2行排列于花轴外侧。
⑺ 1068 海棠花的故事
百里峡海棠女的传说
据传,在很早以前,望京坨的深山老林里住着父女二人,父亲叫马三河,女儿叫海棠。父女俩以打猎为生,相依为命。一天,年方二八的海棠姑娘,跟随父亲在望京坨打猎,这里野兽繁多,忽见一只恶虎张着血盆大口,带着呼呼风声向马三河扑来。海棠姑娘为了救助父亲,挺身上前与虎相拼,难耐身单力薄,倒在了恶爪之下。山上砍柴、放羊、采药的乡亲们闻讯赶来,打跑了恶虎,把她救下望京坨,沿着这三十多华里 长的沟谷回村,一路上鲜血滴滴流淌。后来在洒满鲜血处开满了火红 的山花。乡亲们为怀念舍身救父的海棠,将此花命名为海棠花。这条沟谷,也就改名叫海棠峪了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2339908524&z=242426244&pn=0&rn=50&lm=0&word=%CC%EC%CF%C2%B5%DA%D2%BB#2339908524
⑻ 如何辨别各种海棠
几种常见海棠的辨别
海棠花原产我国华北、华东及长江流域,现各地普遍栽培观赏,是著名的春花,早于汉代即已植于宫廷欣赏;历代皇家宫、苑,达官内无不于宅院中植数株观花。常可看到与牡丹、玉兰相配,取“玉堂富贵”之意;若再配几株迎春,则称“玉堂富贵迎春”,更有种植金腰带(即连翘的别名)与玉兰、海棠、牡丹和迎春相配,取名“金玉满堂、富贵迎春”。
由于海棠花的栽培历史悠久,人们都很喜爱,在后来发现了与它的花相似的植物,往往把它们命名为某某海棠,如贴梗海棠、金丝海棠、棒子海棠等就此命名;贴梗海棠虽也是蔷薇科树种,但它却是木瓜属,与木瓜、倭海棠、西藏木瓜、木瓜海棠同属;而金丝海棠则连科也不同,为藤黄科(或称金丝桃科)植物;棒子海棠离得更远,它是马鞭草科植物,是与海州常山、龙吐珠同属的爪哇常山的别名,它们与海棠花毫无亲缘关系。
人们通常说的海棠花是指蔷薇科海棠属的一种花木,其种名为spectabilis,为醒目的意思,指它的花艳丽醒目,招人喜爱。海棠花高达8米,乔木,树冠卵形,多呈灌木状。叶椭圆至长椭圆形,长5至8厘米,缘齿细密而紧贴,叶柄长1.5-2厘米。花序近伞形,具4-6个花,花梗长2-3厘米,花瓣卵形,蕾期粉红色,开后白色。果近球形略扁,熟时黄色,径2-2.5厘米,梗长3-4厘米,梗洼及萼洼均凸起,萼常宿存。海棠花有两个变种:白花重瓣海棠Var.albiplenaSchelle,花白色而重瓣;红花重瓣海棠Var.riversiiRehd,花深粉红色而重瓣。
目前各地栽培的所称西府海棠者,实际为红花重瓣海棠,并非西府海棠。真正的西府海棠,其树形相似,但其主干明显,分枝明显均匀,叶大都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卵形,基部渐窄而为楔形,且叶柄长达2厘米至3.5厘米,长于海棠花约为其1倍;花概为粉红色而比海棠花深;果熟时为红色,球形而小于海棠花,径仅1至1.5厘米,其梗洼和萼洼均不凸起,萼几全部脱落,学名为MalusMicromalus.Mak。它也有红花品种CV.Plena,花深粉红色而花重瓣。有分类学家认为它是海棠花与山荆子的自然杂交种。从树形、叶形和果形、果色,应该能分开。
海棠花属共有35种,大都产于暖温带至寒温带,我国约有20余种,是海棠属分布中心,几乎所有种都具观赏价值,其中也有不少果实酸甜可口,除苹果外,海棠果、楸子等都是常见的水果。山荆子、重丝海棠、河南海棠、湖北海棠、三叶海棠等都是园林中观赏花木,其中重丝海棠,花梗很长而花下垂,在长江南北到长城以南,处处可见,和海棠花一样也可作盆栽造形,也可于元旦、春节前入温室催花用作年宵花。
⑼ 有没有四时之风的诗句
【描写春风的诗句】:
1、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唐·杜牧《边上闻笳》
【全诗】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2、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唐·郑谷《海棠》
【全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3、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唐·宋雍《春日》
【全诗】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
4、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全诗】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5、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唐·韩愈《游城南》
【全诗】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
6、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唐·陈子昂《送客》
【全诗】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白苹已堪把,绿芷复含荣。江南多桂树,归客赠生平。
7、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唐·温庭筠《春愁曲》
【全诗】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8、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唐·杜牧《茶山下作》
【全诗】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燎岩野花远,戛瑟幽鸟啼。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携。
9、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唐·武元衡《春兴》
【全诗】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夏风(南风)的诗句】:
1、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唐·元稹《表夏》
【全诗】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烟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2、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唐·李嘉佑《寄王舍人竹楼》
【全诗】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全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全诗】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5、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唐·白居易《早夏游平泉回》
【全诗】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6、相送难相别,南风入夏初。——唐·杜牧《边上闻笳》
【全诗】怀中天子书,腰下使君鱼。瀑布和云落,仙都与世疏。远程兼水陆,半岁在舟车。相送难相别,南风入夏初。
【描写秋风的诗句】:
1、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唐·陈子昂《感遇诗》
【全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2、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唐·贾岛《题兴化寺园亭》
【全诗】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3、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全诗】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4、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唐·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边上闻笳》
【全诗】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5、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唐·刘禹锡《秋风引》
【全诗】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唐·李商隐《东还》
【全诗】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描写冬风(北风)的诗句】:
1、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唐·戎昱《塞下曲》
【全诗】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2、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有怀》
【全诗】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全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诗】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北风裂地黯边霜,战败桑干日色黄。——唐·曹唐《哭陷边许兵马使》
【全诗】北风裂地黯边霜,战败桑干日色黄。故国暗回残士卒,新坟空葬旧衣裳。散牵细马嘶青草,任去佳人吊白杨。除却阴符与兵法,更无一物在仪床。
6、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唐·元稹《书异》
【全诗】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奔浑驰暴雨,骤鼓轰雷霆。传云不终日,通宵曾莫停。瘴云愁拂地,急溜疑注瓶。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鲵腥。跳趫井蛙喜,突兀水怪形。飞蚋奔不死,修蛇蛰再醒。应龙非时出,无乃岁不宁。吾闻阴阳户,启闭各有扃。后时无肃杀,废职乃玄冥。座配五天帝,荐用百品珍。权为祝融夺,神其焉得灵。春秋雷电异,则必书诸经。仲冬雷雨苦,愿省蒙蔽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