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荷花画
⑴ 荷花怎么画
材料:白纸、笔。抄
荷花画法如下:
1、在白纸上画一个椭圆,确切的说是画一个像桃子一样的形状,然后分别在两侧再画上一个类似的形状,这是荷花在含苞待放状态下的形状。
⑵ 怎么才能把荷花画的简单、美丽
首先观察荷花的品性与特征,然后分别从花朵、荷叶、莲蓬及整幅荷花图的构图艺术内和绘画技法系统学习并容详细练习。
1.构图要合理,画面主次分明,线条要流畅,形态变化。
2.荷叶要注意姿太优美,正叶、侧叶、垂叶、翻叶、卷叶等形态的展现,使用大笔画叶,墨色要有浓淡干湿变化。荷
3.茎可用浓黑一笔完成不可复画。荷花瓣要多且大一点,上浓下淡,可把莲蓬画出来,显得更加生动。
⑶ 谁的荷花画的最好
最好的是谁不好说,以大众认可的肯定不少。我国有很多古今画家都喜欢画版荷花,比如:吴炳、王冕、权徐渭、任伯年、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王雪涛、李苦禅、徐湛、王荣昌、邢灵敏、蔼绘丹、张天彦、郑晓京、杨成功等都是画荷大家,每个都有独到之处。
⑷ 中国哪位画家荷花画的最好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概是因为荷花品质的高贵,自古以来画家都爱画荷花,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古代有八大山人石涛,近代有张大千、齐白石,当代“中国写意大家”丁珂,“囯礼书画家”石开,囯家一级美术师张洪山,河南当代美术协会会员杨成功。
石涛上人天才横溢,山水、人物、花鸟、蔬果,无一不能亦无一不精,代表作有《荷花》。张大千,画过朱荷、粉荷、黄荷、白荷、墨荷、金壁荷,画过风荷、晴荷、雨荷、秋荷等等,总之,在他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芳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代表作有《荷花图》。齐白石也比较喜爱荷花的题材,他一生画了不少荷花,在1917年的一本册页《荷花》中他特别题句“出污泥而不染,余与张五皆足与此花流匹也,齐大并记”,代表作《荷花》。丁珂笔下的荷花图主题高雅,构图简洁干净,宁静清幽,表雅大气,富于诗意,代表作《荷花韵》。石开老师的荷花图,常常以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表现形式,再现荷塘的清丽和脱俗的美好景色,代表作《金鳞映翠》。张洪山老师的荷花图,多以九鱼作为衬托,九鱼图中,“九”取长长久久之意,“鱼”取其万事如意,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代表作《连年有余》《荷塘听雨》。杨成功,当代实力派写意花鸟画家,精湛的画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公认的花鸟界中坚力量,代表作《一堂和气》《荷塘栖鹭》。
⑸ 胡志辉的艺术历程
画到痴时更天真
在合肥,有一群画家喜爱画鲤鱼。田田荷叶间,鲤鱼畅游清溪,栩栩如生。他们的技艺来源于老师胡志辉。可以说胡志辉是安徽画坛一个特色符号,至少是鲤鱼题材画的领军人。
胡志辉祖籍是山东,1939出生在上海。在中国绘画史上,清末民初出现了海上画派,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有任伯年、吴昌硕、任熊、任薰、赵之谦等,后有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等,再后有林风眠、潘天寿、陆俨少、谢稚柳、孔小瑜等人。从小喜爱绘画的胡志辉深受时代影响,爱画花卉、鱼虫,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后来考上了哈尔滨文艺学院国画系。文艺学院里有位王痴老师,是全国著名的花鸟画家,胡志辉跟随王痴老师习画,画得最多的是工笔鲤鱼,朝夕体会,在扎实的童子功的基础上技艺精进。
1960年,胡志辉大学肄业分来安徽工作。这时,安徽有位支持安徽文化建设的海上名宿孔小瑜,是安徽画坛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孔先生的花卉博古图形象逼真,笔意精到;四时果鲜典雅精致,生动有趣,令胡志辉无限崇仰,经过画家张建中引见,他带上自己作品登门拜师。孔小瑜观看后,心中欣喜,便正式收他为弟子。
绘画题材与绘画理念上有一致的追求,加之老家都是上海,有种地域亲缘。孔小瑜对胡志辉悉心指导。他每周都要去老师家当面领教,几十年,风雨无阻,直至1984年先生去世。期间,还师从萧龙士、徐子鹤等大家。
拜师孔门,胡志辉专攻小写意花鸟,兼作山水,以牡丹、藤科、果蔬等见长。几十年的笔墨耕耘,他在安徽画界享有较高声誉,画风上洋溢着海派特色,构图稳健,清雅恬静。他画荷花,栩栩如生;他画牡丹,艳而不俗;他画博古,厚重典雅;他画山水,笔墨苍润。观之清新悦目,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为了表达他在鲤鱼题材画上的开拓与贡献,人称他“江淮一条鱼”。对此,他呵呵一笑,不置可否。但鲤鱼的确是他的最爱,为此自号“鳞痴”。
在中国民间,鲤鱼是幸福快乐的象征。“鲤鱼跃龙门”,就表达了大众普遍的理想目标。宋、元以来,不少画家就喜欢画鱼,但侧重于形似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活气息。胡志辉在继承老师技艺的基础上,悉心观察生活,揣摩前人作品,在构图、用笔、用墨都进行创新,严谨细腻而生动传神,尤以尾鳍的灵动为特色。他赋予笔下的鲤鱼以情感和生命,在波涛中畅游,或腾跃,或潜水,有的表情陶醉、有的顽皮可爱,充满了无限生机,意趣盎然。因此,他的作品走出安徽,走进美国、日本、韩国、深圳、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好评。
70多岁的胡志辉变法主要表现在水的技法上开创出了水的特殊效果。正因为他取得不凡的成就,安徽省四年一次的美术大展上,他连续三届获奖,这在安徽画坛是极少的。但是功成名就的他还不满足,犹如他笔下的鲤鱼,带领一批弟子在艺术的海洋里不断遨游,寻找生活本真,寻找艺术真谛。 (周玉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