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似海棠
牡丹花开、海棠淋雨,都别有一番意境,很好看的。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善于观察,善于从大自然中体味、领悟,比拟的无论是哭,还是笑,都很恰如其分。
『贰』 形容下面花的句子
丁香: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不为人们所注目。也许有人嫌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鲜艳夺目而言,然而它实在是很可爱的。它不贪求赞美,也不奢望爱恋,它价值不凡又含而不露;为着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它无私地将小小身躯,全部投到了祖国医药学事业中。丁香的性格是温柔的,但也不缺乏热烈。它虽然素装淡裹,却有许多的内秀。丁香又是严肃的,它柔中有刚。
榆叶梅:梅花的美大约是美在风骨的,试想在漫天飞雪的季节里,可以傲霜斗雪,绽放娇颜,寻常的花草断不会有这般勇气。榆叶梅的花期是短暂的,比丁香还短。从开到落不过十几日,随着花瓣的飘落,青青的果实便催着绿叶来接班了。花褪残红青杏小,光景想必就是这般。榆叶梅的花朵大约真是承袭了梅花的风骨,残雪消融的北国,迎面袭来的杨柳风并非是温柔的,几阵晚来风过,仍有瑟瑟的寒意。她却是不惧怕这些的,一意地占据着那席地散去的每一根树枝,只是几日的工夫,已是花团锦簇了。远远望去,一个个硕大的花球随风滚动着,塞北的春天就这样来了。
海棠: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杏花: 西湖美景三月天 春雨如酒柳如烟 小桥花溪边,杏花寒,雨如烟。子规啼时,天涯望穿,看花之人年年盼。年年盼,人未还。落英漫天,声声归雁,一线天边泪一点。泪一点,春犹艳,幽径过后是青山,梦也远,人也远,杏花深处是江南。 杏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三四月展叶前开放,花形与桃花和梅花相仿,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初夏成熟。原产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各地分布最广。树龄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杏是著名的果木,果供生食之外,还可制成杏干、杏脯等。杏仁可供食用、榨油和药用。 每到春天雨润风清,杏花诚惶诚恐不堪季节抛弃,纷纷洒洒褪了红妆,不仅树底下积瓣成冢,能忙煞喜好葬花的林妹妹;远望杏林就是一片粉红烟霞,一件粉红绸纱,一册粉红典籍,一章粉红年华。 农历二月有杏月之称,杏花属木本蔷薇科落叶树,每年农历二月杏花初放,花朵娇小可爱,柔媚动人,成片的杏花林,景色更是奇丽。"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释志南的《绝句》使人恨不得就立时融化进那一泓江南的碧水里,任杏花吹个满头满衣。自古以来,杏花因为美若天仙,而被当做美人的代表,人们常用杏脸桃腮来形容女人。 花神 关于杏花花神的传说,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那列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杨玉环。杨玉环的美色,想必是天下人最为熟知的,其"回眸一笑百媚生,万千粉黛无颜色"的国色天姿,人们仅仅是想象,已经深感陶醉了,而且关于杨贵妃马嵬坡未死的传闻也是颇为生动,其中有一种说法便是指她东渡去了日本,又过了近三十年后才享尽殊荣而去,所以日本人一直认为杨贵妃是中国最美的女人。杨玉环天生丽质,肤如凝脂,在以胖为美的唐朝更是显得丰腴多姿。素来以风雅盛名的唐玄宗自是对其宠爱有加,呵护备至。无奈红颜终是多薄命,古代帝王将相,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毕竟不是人人皆可以做到。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在马嵬坡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但鼓噪仍未平息,唐玄宗于万般无奈之下赐白绫一束,杨贵妃自缢于驿馆院中的梨树下,"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安禄山之乱平息后,唐玄宗已经成为太上皇,他对杨贵妃思念不已,派人欲取回尸骨移葬杨贵妃,只见马嵬坡下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风而舞,似雪似梦,仿佛再见杨贵妃霓裳羽衣舞的仙姿神韵,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杏 花 春 雨 江 南 文:梅子雨 每逢杏花盛开的时节,江南便有着一片阴柔的蒙蒙细雨。 春天的雨,缠缠绵绵,丝丝柔柔地飘洒,没得夏雨的酣畅淋漓,也不似秋雨的飕飕凄凉。春雨滴沥的那么轻柔,染湿着江南连绵的山峦,浸润着田间地头的草木,这种温润直叫滋润到人的心田里。 春雨里,必定是杏花蔟蔟,清淡淡的幽香袭人,静下心,闻闻杏花的芬芳,探出你的舌尖,轻舔沾着杏花粉香的雨珠,宛如喝一杯春酿的清酒,微醉微醺。 难怪得,古人许多的诗句里便有了“杏花”“春雨”“江南”,许是一种不释的情结。 宋代诗人陈简斋有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南宋志南和尚有《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迷漫的杏花儿雨,和暖的杨柳儿风,携带着春的气息,笼罩了刚刚苏醒的万物。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留给了你足以想象的空间,倚窗听雨,寻那玲珑的卖花声,只闻声音不见人,花香已入鼻,人哪能会远?元人虞集的《风入松》词:“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最是这煞尾一句“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勾勒出一幅意境深邃,韵味隽永的江南春赋图来。杏花春雨随影而行,应着节气时令而来,撒向人间的自然是造物的福音。 春雨迷漫,杏花凝香,你弃了在那雨巷深处撑着伞忧愁又彷徨的心境,一脉湿漉漉的田埂,你悠悠然地走,痴痴般地看,远山含黛,烟笼长堤;幽幽青瓦,高高粉墙。杏林深处,偶尔结伴地走出挎着小蓝的水妹儿,衔着柳笛的小牧童。徜徉其间,自是风轻云淡闲愁外。 杏花春雨美在江南。江岸横舟,斜雨纷飞,箬笠蓑衣,鱼白游弋。晨飞鸟,清晓月,船上的桥,若梦。残阳夕照,晚霞炊烟,殷殷醉红了一片天。 虹桥画里,燕子诗中,依稀歌谢;花流物霭,黛瓦粉墙,小舟过舍,依旧寻常百姓家。 杏花春雨江水蓝,恰是泼墨山水,又俨如水粉涂描,湮晕着这江南春的风致。 江南女子;温软缠绵的吴侬软语,如诗如梦的江南小曲。 击板合奏,轻歌曼舞,不说人间情和恨,只将诗酒醉年华。
桃花:白色的桃花洁白如玉似棉,粉色的桃花粉如绽放的杜鹃
『叁』 梨花带雨有什么深意
梨花带雨的深意: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本意是指像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
梨花带雨出自: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原文节选: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3)四月似海棠扩展阅读:
白居易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
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赏析: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
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
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
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肆』 “海棠醉日”是什么意思
“海来棠醉源日”是形容女子之美。
『伍』 带"海棠"两个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带"海棠"两个字的四字成语只有海棠醉日。
『陆』 娇若梨花带雨,艳如海棠带泪.是什么意思
梨花带雨是说有心闻 闻风而动 没有碍类 也是说女子心中所想没有说明 因为梨花回是象征凯泽的新闻的 带雨答的话就说与国 于家有大事发生 有生搬的意味 海棠带泪是说有终愿的心上如月的羞花敝日 说出海棠的对弘端的幸福 为什么艳 就是说有如月 有如馐烯的食物 之于为什么带泪 上面已经说过
『柒』 一夜霜花似海棠,又如心字恰成行。曾经多少传书雁,托去无非是断肠什么意思
海棠花,古人称它为断肠花,花语就是苦恋。一夜的霜花就如海棠盛开,繁花似锦,又像心字排成一行,远远望不到边。把我的心事托付于鸿雁,给你写了数也数不清的信,到头来不外乎还是断肠一场,没有得到回应的心啊,无处安放。
『捌』 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 是什么意思
就是夸一个女的长相好 身材佳 倾国倾城
『玖』 歌词“若不曾遇见你,似海棠关无亭”叫什么名字
歌名:锦衣飞鱼
歌手:伦桑
歌词:
如果细雨不曾被风提起
飘摇过后 还未留意湖边长堤
若不曾遇见你
似海棠观无亭
纵花开一季
无人入眼底
最初原是自由栖海的鱼
未经风雨 年少一场无忧无虑
心有万千期许
广阔无垠天地
飞鱼跃上衣
任凭肆意
恰似皎月星辰相互映
无声自会意
相视一如默契
不需说与旁人听
向来‘陪伴’二字最长情
相逢便此生
何须守的云开见月明
如果尘埃不曾融入大地
经年之后 能否破土而生长荫
若不曾有别离
似草木不知惜
上下无穷碧
无意失了你
当时原是自由栖海的鱼
历经风雨 才笑一场少年意气
一念失之毫厘
一瞬坠入谷底
飞鱼跃上衣
你仍在原地
恰似双飞比翼相对鸣
畅谈无嫌隙
山涧莺雀鸟语
不及你心跳动听
向来‘永恒’二字最难续
相伴风霜雨
余生只愿有你静静听
你我彼此织刻入生命
飞鱼绘锦衣
一针一线缠系
化为你衣上锦鲤
省却空许誓言说今生
海棠开雨亭
只愿与你共赏四时景
『拾』 故宫海棠最佳观赏季到了,故宫海棠花期有多长呢
春风四月,北京故宫,这是欣赏海棠花最佳地方。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故宫中的海棠花在红墙琉璃瓦之间绽放出粉白的一片。海棠花落英缤纷,开满了故宫各个地方,但是最美还是文华殿海棠之景,徐风暖阳之下,暮春中的海棠花娇艳动人、艳美高雅、花姿潇洒 ,堪称精妙绝伦,仿佛清香犹存。
海棠花花开似锦,是雅俗共赏的花,素有“花中神仙”、“国艳”之誉,总是能给人带来凄美柔和的意境。许多诗人都会将海棠写进诗里,有李清照的《如梦令》,有王安石的《海棠花》,有苏轼的《海棠》等等,很多的诗人都喜欢将海棠写入诗,无论是为了营造意境,还是表达情感,寄托在海棠花总是非常的适合不过了。海棠花的美艳难以用笔墨描绘,就连唐明皇也曾将杨贵妃比作海棠花,可想而知海棠的艳美高雅,不可方物。而故宫四月的海棠花更是犹如委婉貌美的少女一般,妩媚动人却又清纯娇嫩,让观赏的众人忍不住的为此停留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