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咏兰花原文

咏兰花原文

发布时间: 2022-05-12 07:35:53

1. 《咏兰》怎么翻译

《咏兰》的译文是:

玉炉上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照亮出奢华房屋的凄凉。

她的眉毛颜色已褪,鬓角的头发也已凌乱,漫漫长夜根本无法安眠,只觉得枕被一片寒冷。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天的冷雨,也不顾屋内的她正在为别离而感到伤心。

一点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2. 张学良《咏兰》的翻译

张学良《咏兰》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Fang reputation, settled in to the m. Ye Li contains vital qi, flower shes not flashy. Evergreen bucket cold, degree of summer with a smile. Flowers of true gentleman, send elegant charm.

3. 绾青丝诗全文

《绾青丝》

叶落江秋孤舟蔚,海烟长空一色蓝。

花落人去空落雪,,楚楚凄凄弄停云。

殇酒无味画声峥,,且看离人绾青丝。

4. 张羽咏兰花的译文。

咏兰花》诗。“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能白更兼黄”是指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是从人格化的角度赞其“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寸心”则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而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许多香〃,则暗喻君子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亦属咏物诗中的佳构。

5. 求《点绛唇·兰花》的翻译谢谢

译文:

春寒料峭之时,兰花便在松竹林中怡然大方地竞相开放了。

兰花叶长而尖,纷披四散,好象是女人的头发一样;而花茎上盛开的兰花,恰如凤簪一样,斜插在密发当中。

兰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在百花未放之前,便第一个吹奏起春天的乐章。

兰花之香静而远,细而长,当众花在国人面前争媚献宠之时,它并不同俗桃粗李一样,而是先于桃李而开花了。

原文如下: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点绛唇·兰花》赏析

这首《点绛唇》咏兰花词,上片是写兰花生长的环境和不同凡俗的志趣。兰花举止自然,不逞芳姿,幽葩叶底,孤洁自好,虽被高林遮掩,却有诗人低首。词的下片,词人以充满诗意的哲理议论,充分肯定兰花的自身价值。

早在古希腊时,曾流传着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说是司爱司美的女神维纳斯,因其爱人外出远行,在送别时她的热泪滴洒在泥土上,第二年早春于洒泪处便发芽开花,即为兰花。难怪中外人们普遍喜爱兰花,原来它是人类美好爱情的象征。

6. 张羽的《咏兰花》的诗意

诗意是,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可贡献的却不少。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全诗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乃咏物诗中之佳构。

《咏兰花》全诗: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白话文释义:

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6)咏兰花原文扩展阅读:

诗句赏析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却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张羽的《咏兰花》实际上是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能白更兼黄”,虽状兰花之外貌,也暗说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贫贱,也能过富贵。“无人也自芳”,这既是赞兰花的精神,又是书诗人的胸臆。张羽的性格似兰,甘愿寂寞,不求闻达。

7. 朱德写的《咏兰》的整首诗是什么

咏兰

幽兰出谷弱袅袅,

移到草堂愿折腰。

通道芳姿不解意,

陪同工部发新条。

8. 咏兰花的古诗张羽

张羽的《咏兰花》的诗意是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可贡献的却不少。白话文意思是兰花可以是白的,还有黄色的,没有人去理会她的芳香,它的心原来不大,但是却容纳下了许多芬芳。

《咏兰花》

1、作者:元末明初文人张羽

2、全诗原文如下: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3、赏析如下:

“能白更兼黄”,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却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容得许多香”,暗喻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全诗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乃咏物诗中之佳构。

(8)咏兰花原文扩展阅读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

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的《咏兰花》实际上是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能白更兼黄”,虽状兰花之外貌,也暗说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贫贱,也能过富贵。“无人也自芳”,这既是赞兰花的精神,又是书诗人的胸臆。张羽的性格似兰,甘愿寂寞,不求闻达。

9. 张学良兰花诗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张学良爱兰之心,常人难及。只要看到中意的兰花,他见了就买,从不还价。有一次,张学良在某处兰园见到了一盆奇异的兰花,心下暗喜,他向花的主人表示准备购买此花,花主见他只是一位儒雅老者,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断定他不会花巨金买花,就不经意地将价值8000元的名兰说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张学良毫不迟疑地如数付钱买下,兰主“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事后他得知奇兰买主竟是张学良将军时,他不仅佩服张学良慧眼识兰,还将此次机缘视为幸遇,逢人就谈及此事,满心欢喜地说:“卖给张学良将军值得,亏了6000元也值得!”从此,兰界又有很多人知道了“赵老先生”的身份,常不计利润,半卖半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有举办“兰花展览”,张学良都是必到之客,除了鉴赏观看外,他还每每将自己精心培育的兰花带到兰展上,与众兰友共享。1997年,中国北海第七届兰花博览会期间,张学良送来的3盆参展兰:墨兰、金花三金嘴和新品种寒兰大出风头,倍受兰界赞赏,许多中外游客竞相与此3盆兰花摄影留念。

为了养好兰花,张学良还专门订阅了《兰花世界》月刊,买了许多关于兰花的书籍,在他离开台湾赴美定居以前,他亲手栽培的兰花已多达300盆,他委托黄秀球代养,全部送给了世界兰蕙交流协会。

10. 苏辙的《咏兰花》的赏析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这是宋代苏辙的咏兰名诗。兰花严寒不凋,芬芳高洁,幽香四溢,获得几乎压倒群芳的赞誉:“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兰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至1000 年成书的《诗经》就有兰的篇章:“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蕳兮”,陆机:“蕳即兰,香草也”。我国是兰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种类多,分布广,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雨林,处处都有兰花踪迹。我国有兰科173属1200 余种,如云南的雪兰、四川的蕙兰、福建的建兰、浙江的杭兰、台湾的报岁兰等,都是著名品种。兰花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风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战国时代的屈原可能是最早的爱兰和植兰者,他在《离骚》中咏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后世爱兰者不胜枚举,汉武帝有“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佳句。唐人李白写有脍炙人口的《古风》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诗人以兰自喻,在对幽兰赞美之中寄寓怀才不遇之情。人们爱兰,爱它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种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尤为难得的是,兰花四季常青,花香不绝,春兰谢了,蕙兰吐蕾,秋兰刚凋,寒兰开放。春兰二三月间开花,香气清幽;蕙兰又叫夏兰,四五月间开花;秋兰七至九月开花,芳香浓烈;冬天开花的有报岁兰和寒兰,春节前后盛放。明代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赞美了兰花孤高芳洁的品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宋代苏轼这首诗写的是春兰;“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宋代朱熹这首《兰》诗咏的是秋兰;“雪径偷开浅碧草,冰根乱吐水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处香”,宋代杨万里这首《兰诗》则盛赞冬兰。“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人们在歌颂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时,总以兰花作比。宋代著名画家赵孟、郑思肖,清代郑板桥,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均以画兰著名。赵孟的《兰花》画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兰花画卷,画上题诗一首:“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他所画兰花被后人称为绝艺。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兰》诗云:“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这首咏兰诗构思新颖,意趣横生。郑板桥视兰为君子,爱兰忠贞不渝,他在《折枝兰》诗中写道:“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诗云:“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兰花的高雅丽质。郑板桥兰画得好,书法也好,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陈毅都喜欢兰花。董必武有很高赏兰水平,他说:“兰有四清:气清、姿清、神清、韵清”,可以说是赏兰的名言。朱德平生爱兰,敬佩兰花清高飘逸,1961 年3月,他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兰花,写下了“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的名句,又在咏兰诗中咏道:“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而陈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则更道出兰花的雅洁神韵。

热点内容
lv2015情人节限量戒指 发布:2025-09-18 08:36:13 浏览:219
七夕卡片简短 发布:2025-09-18 08:24:05 浏览:529
盆栽苹果树的栽培 发布:2025-09-18 08:19:54 浏览:793
七夕特饮 发布:2025-09-18 08:16:09 浏览:342
兰花牌商标 发布:2025-09-18 07:55:33 浏览:829
仿荷花排比句 发布:2025-09-18 07:46:02 浏览:333
西游记兰花 发布:2025-09-18 07:14:00 浏览:528
青岛婚礼宴会花艺 发布:2025-09-18 07:14:00 浏览:77
磁悬浮盆景制作方法 发布:2025-09-18 07:08:25 浏览:387
花草盆景图 发布:2025-09-18 07:07:32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