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冻海棠
① 冻海棠果怎么做果酱
海棠果酱的来做法
1.
把海棠果洗源净
2.
用刀切下果肉,弃核不要
3.
把海棠果肉放入不锈钢锅
4.
加少许水烧开
熬煮5分钟左右
5.
加入白糖调味
6.
将其翻拌均匀
7.
继续熬煮至果肉软烂
8.
然后用料理机搅打成果酱
9.
晾凉后即可装瓶保存
10.
装盘即可食用
② 海棠果怎么吃
1.直接吃,那些自然成熟而且完全熟透的海棠果,就像小苹果一样是可以直接内吃的,人们容在采摘海棠果以后用清水把它清洗干净,直接咬着吃,能品尝到海棠果的甘甜脆嫩滋味,而且能尽可能多的吸收海棠果中的丰富营养,它是海棠果最常见也最简单的一种吃法。
3.糖水海棠,海棠果还能做成甜品再吃,再用它做甜品时,需要把海棠果从中间切开,削掉果皮再挖掉中间的果核,把它放到干净的不锈钢锅中,加入适量冰糖和纯净水加热,煮开后用小火煮20分钟左右,煮好以后关火取出降温入冰箱冷藏几小时,取出就能享受糖水海棠的美妙滋味了。
③ 海堂怕冻吗
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忌水湿。海棠花极为耐寒,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版可以承受寒冷的权气候,一般来说,海棠在零下15℃也能生长的很好,完全可以放在室外,不过如果特别寒冷,比如零下三四十℃,就要注意采取保护措施了。海棠喜阳,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的环境生长,如果长期置于阴凉的地方,就会生长不良,所以一定要保持它充足的阳光。
④ 海棠花怎么吃
新鲜的果子并不十分好吃,口头不甜,略有酸涩,必须贮存一段时间才好吃。内没有冷藏设备将果子容装入周围铺干草的筐内盖好放在荫凉通风处,到了大雪、冬至前后,西北风一吹,那果子表面起了一层淡淡的白霜,海棠果的特殊味道才充分显示出来,甜、微酸、稍脆、果香,而这时的酸味,决非杏、梅可比。天再寒冷,就上大冻了,将果子置于院内,一夜寒风,果子俱冻成一个个棒硬的冰疙瘩。要像化冻柿子那样,在凉水中拔,等果子外面出来一层薄薄的冰壳,就可以吃了。不过吃冻海棠不能一口一口咬着吃,那果汁就白糟踏啦,得把果子整个放在嘴里咬住,再把果子的把儿一拽,那果把连着一个小红珠子似的果核,被拽了出来,留在口内的果肉凉凉的,甜酸适度,天然鲜美。
⑤ 海棠果能吃吗怎么做好吃
刚摘下来的由于酸味较重,是不适合有些人的口味。
给你一篇文章,你看看海棠果怎样吃才好吃的。
资料:
老北京小吃冻海棠
乍一看这个名称,准有人会说:“海棠冻了还能吃啊?”问得有道理。不过这种海棠还非得冻的才好吃呢。你不信?这种海棠可不是秋后上市的那橙黄色的小海棠果。我说的是深紫红色的果子,俗名叫“大八棱”。
30年代,住在北京南城清贫人家的孩子们都知道,冬季里零食中能吃上冻海棠的,可以说是当时比较高级的享受啦!“大八棱”海棠果,较元宵略小,长长的果把儿,果子的颜色也与众不同,紫里透红,红里透亮。细看那果子并不十分圆,在果子的立面上,有一道道不十分显眼的棱,像是地理课讲的“条带丘陵”,大约有七八道,“大八棱”就是这么叫起来的。
每年秋后,刚摘下来的果子,并不十分好吃,口头不甜,略有酸涩,必须贮存一段时间才好吃。那时没有冷藏设备,可果农还是有办法的。将果子装入周围铺干草的筐内盖好放在荫凉通风处,到了大雪、冬至前后,西北风一吹,那果子表面起了一层淡淡的白霜,这时,海棠果的特殊味道才充分显示出来,甜、微酸、稍脆、果香,而这时的酸味,决非杏、梅可比。天再寒冷,就上大冻了,将果子置于院内,一夜寒风,果子俱冻成一个个棒硬的冰疙瘩。这时小贩便拿到街巷出售,一般是在“冰盏儿”车上卖。孩子们花三、五分钱可买回一捧冻海棠,要像化冻柿子那样,在凉水中拔,等果子外面出来一层薄薄的冰壳,就可以吃了。不过吃冻海棠还真不是一口一口咬着吃,那果汁就白糟踏啦,得把果子整个放在嘴里咬住,再把果子的把儿一拽,那果把连着一个小红珠子似的果核,被拽了出来,留在口内的果肉凉凉的,甜酸适度,天然鲜美,那味道非笔下所能写出来的。
近年来市面很少见这种八棱海棠了,什么原因呢?据果农讲,八棱海棠产量低,又卖不上价,所以很少有人培植,恐怕越来越少。像那有名的郎家园的枣儿,也是这样,郎家园就剩下一个地名牌子了,北京的这类小食品,非得让它断子绝孙不成?
那八棱海棠也可煮熟了吃。洗净、将果头的残苞去掉,用砂锅煮,加盐少许,煮得海棠开了花儿,冷却后,就是极高品味的罐头,没有任何添加剂,纯天然、好吃、经济、尤其冬季饭后吃上一小碗,玫瑰红色的果汁,浑身开花的海棠果,沁人心脾,何苦花那冤钱买罐头呢?这才是自己动手,足吃、放心地吃,还少开支。 回答:2009-07-23 05:13 共0条评论...
⑥ 海棠果产自哪里
海棠果(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又名楸子、海红、红海棠果、柰子,因为果实上有八道棱状突起,又叫“八棱海棠”、“大八棱”。
目录
简介水果名称
中文别名
来源
特别提示
二:海棠果(楸子)物种名称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
科属分类
产地分布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用途
药用价值
老北京小吃冻海棠
三:海棠果的营养分析营养
适用人群
食疗作用
文献记载
海棠果制品
海棠果酿酒原料选择与处理
皮渣处理
前发酵
后发酵
陈酿及澄清处理
产品质量指标
简介 水果名称
中文别名
来源
特别提示
二:海棠果(楸子) 物种名称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
科属分类
产地分布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用途
药用价值
老北京小吃冻海棠
三:海棠果的营养分析 营养
适用人群
食疗作用
文献记载
海棠果制品
海棠果酿酒 原料选择与处理
皮渣处理
前发酵
后发酵
陈酿及澄清处理
产品质量指标
展开编辑本段简介
水果名称
海棠果
中文别名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别名,海棠果因果实鲜红(见右图)有红海棠果、海红、花红(林檎的别名也是花红,但跟此种不同)的别称,还有楸子、 柰子、八棱海棠的别名。 西府海棠的果实通常就 叫海棠果,也有小海棠果、沙果的别称。 海棠果
来源
海棠果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品种较多,主要有: 1.花白色,果皮色泽鲜红夺目,果肉黄白色,果香馥郁,鲜食酸甜香脆。河北怀来盛产,其它北方地区多有种植,云南也有。 2.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 ),又叫小海棠果,花色粉白相间,是著名的观赏花卉。果实黄中带红,酸甜可口,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较多。 3.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 ),又名垂枝海棠,花色粉红,花梗下垂,非常美丽,也是著名的观赏花木。垂丝海棠的果实比其它海棠小,色红黄,玲珑可爱,主要供观赏,味酸甜,也可食用。全国都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
⑦ 海棠果怎么吃啊怎么是又苦又涩的呢
新鲜的果子并不十分好吃,口头不甜,略有酸涩,必须贮存一段时间才好吃。没有冷藏设备将果子装入周围铺干草的筐内盖好放在荫凉通风处,到了大雪、冬至前后,西北风一吹,那果子表面起了一层淡淡的白霜,海棠果的特殊味道才充分显示出来,甜、微酸、稍脆、果香,而这时的酸味,决非杏、梅可比。天再寒冷,就上大冻了,将果子置于院内,一夜寒风,果子俱冻成一个个棒硬的冰疙瘩。要像化冻柿子那样,在凉水中拔,等果子外面出来一层薄薄的冰壳,就可以吃了。不过吃冻海棠不能一口一口咬着吃,那果汁就白糟踏啦,得把果子整个放在嘴里咬住,再把果子的把儿一拽,那果把连着一个小红珠子似的果核,被拽了出来,留在口内的果肉凉凉的,甜酸适度,天然鲜美。 我个人建议买加工好的吧~~味道可能会差点,不会这样的费工夫~~~~~~~~~~
⑧ 海棠花冬天会冻死吗
它有着很好的耐寒能力,并不怕冻,冬天就算是在室外养它也能生长,因专为它能耐属-15℃的低温。不过,如果养护环境的气温低于-30℃,就应及时采取御寒措施了。在冬天养护最佳温度是8℃,并且还要让它多接受光照,同时浇水应适当控制。
一、是否怕冻
从海棠花的习性来看,它有着极其不错的耐寒能力,可以在冬天生长在寒冷的地方。即便养护环境的气温处于-15℃,它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所以说在过冬期间将它放到室外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养护环境低于-30℃,它就很难接受了,则需要注意御寒保暖了,以免受到低温刺激被冻坏。
二、冬天养护技巧
1、气温:虽然说它的耐寒能力很好,但是为了能确保它能顺利过冬,养殖环境的气温最好是调整在8℃左右。注意,不能让养殖环境的气温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
2、光照:整个冬季都要尽量多的接受光照,不能将它放在室内就不管了,就多搬到光线好的位置养养。并且,在室内养殖还应在中午多多开窗,以此来增加空气流通性能。
3、水分:温度低的时候水分蒸发就会很慢,因此这时浇水一定不要太多,需要减少浇水量。土壤只要保持一个半干不湿的程度就行,且浇水的水温也应和室温相似。
⑨ 山西保德县的什么最好吃
西境内名吃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名吃中,首推头脑,这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医用食品,对人体有着滋补作用,效果甚佳。
太原“认一力”蒸饺、平遥牛肉、太谷饼、闻喜煮饼、芮城麻片、太原羊杂割汤、灌肠,高平烧豆腐、介休贯馅糖、忻州瓦酥、平阳泡泡糕都有独特风味,是名吃中上品。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各种面食,都具有山西特色。
保德碗托
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通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无不以一尝为快。现保德县城专营此业者甚多,还有在外地高摊应市,深受食客欣赏。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为五台山区的名食之一,于食品业著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碱少许。炸时用葫油,要清澈澄净,以不起沫不冒大烟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鲜美,闻之扑鼻而香,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
繁峙疤饼
疤饼,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饼,始制于明代。其用料有白面、戎油、白糖、鸡蛋及苏打等。制作时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径半尺左右的薄饼,烘烤在铁锅内。在铁锅内铺一层碰砂,放一层饼,进行烘烙。熟后的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为别具一格的风味饼食,名闻遐迩。
原平锅魁
原平锅魁因在历史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上原平锅魁供不应求,除畅销本省外,还直达京津,北上内蒙,南下四川等地。
河曲酸粥
相传河曲的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活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难怪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装品皮肤也白嫩细腻。
猪黑肉炖粉
取猪的红熟肉,加土豆、粉条、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代县麻片
代县麻片,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叶,美口止饥,耐人寻味。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纯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与白糖。其做法是,将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锅烘烙。制作精细,遂为佳品。
定襄蒸肉
猪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调味作料揽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时加热切成块,味香迷仙。
忻州瓦酥
瓦酥的形状象瓦片。长约十厘米、宽约四厘米、厚约五毫米,内外一色金黄,化纹显明,背面著有“忻州瓦酥”四字。每公斤约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块。
配料标准:标准粉五十六斤,鲜鸡蛋黄十五斤,食油二十七斤八两,砂糖粉十二斤九两,生产成品一百斤。
制作方法:先将鸡蛋去蛋清,留蛋黄。蛋黄内不能带入蛋清,否则容易起泡。蛋黄打好后,放入全面容器内,用水棒搅动均匀,然后将全部砂糖和近一半的食油倒入全面容器内,继续搅动,待油、糖面完全混合均匀为止。余下的一半面粉倒在面案上,面中间挖一坑,每次取容器内搅匀的蛋黄二三斤,放入面坑内,合成面团,软硬适宜,用面棍擀开后,切成瓦酥条状,在专用模具内,磕制成形。半成品放入油锅后炸制,炸成金黄色即可出锅。出锅后趁热用森棒压制成瓦状。
山西的刀削面、猫耳朵与拨鱼儿
刀削面在山西有特技,中国境内,除山西本地,也只有北京、西安才有卖刀削面的。刀削面是首先要面和得好,揉得匀,又要它坚实得像一块白石。卖刀削面的都备有一盘面基堆在案子上,随卖随削。所谓削,便是用快刀像削萝卜皮一般,沿着边一片片的把面削成四五分厚、两三寸长的棱形面片,然后按客人的吩咐做成炒的、烩的或凉拌的。这种面片是实面的,所以很有咬劲,炒的用韭黄、冬笋、肉丝,烩的用口蘑玉兰片(嫩笋干),拌的用水萝卜(一种华北特产的含水份多肉质细嫩的萝卜)、鸡丝,腴滑脆韧,兼而有之,各种吃法,各有妙处。手艺高的削面师傅,常常做特技表演,朋友在一次宴会上约了当地的名厨前来献艺,在酒菜上完,照例出压席面饭时,削面师傅便托出一块和好的面基,用小圆托盘盛着顶在头上,两手各执一利刀,左右开弓的削起面来,他完全凭感觉和手劲,使头上的托盘随着他的刀锋旋转,削下的面片,都是长短厚薄大体匀净的,然后送进厨房加以调制。我们在旧金山吃日本料理“铁板烧”,看见厨司当众切割烹调,做出各种手势,便大加称赞,如若和山西这种削面功夫比一下,那就是小巫见大巫,都要认山西的为奇技了。
猫耳朵和拨鱼儿是山西住户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一般而论,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据说意大利的这种出品,就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以后仿制的,后来便由机器生产了。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的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随心所欲,没有止境的了。
拨鱼儿和中国南方人煮面疙瘩大体相同,不过做功要细致些。面是和得很稀的,锅里烧好一锅汤(荤素都可以),山西人用枝竹筷,顺着碗边把向下流的面浆,拨乱成细长条,落进沸汤里(南方人用汤匙舀,成为不规则的块子,所以称为“面疙瘩”),随下随熟了。直筷子在圆碗边乱落面浆,总是两端尖中间胖的面条,在沸汤中翻动,就像游鱼一样,所以便叫做“拨鱼儿”了。我也看过一次不用筷子拨,而是由厨司凭手法控制面浆流量的。他把面浆像纸片一样,落进滚汤中,受热便自然两边卷缩起来,成为一条延续不断的空心面,堪称绝技,据说再没有第二人了。中国有些独到的本领,但是他不肯传人、这真是封建社会制度的恶果。
柳叶儿和杭州的“片儿川”形式相似,把面擀成薄片,然后切成狭长的斜方形,像柳树叶一样,再用高汤烹烩,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压韭茄子
压韭茄子也是大同地区的风味小菜,深受民间百姓喜爱,是春夏季节的可口小菜。
制作压韭茄子方法也很简单,先将茄子用清水洗净,去掉茄柄和萼片,用刀纵向在茄子上切开深1厘米的口子5~6条;然后上笼蒸制,至软硬适中出笼,均匀地摆在木板上,再用另一块板子压住,上再放重物压制脱水,到不滴水为止。料,有蒜泥、韭菜段、生姜末及其他调味料放在一起拌匀。将脱水后的茄子拌上调制好的调料分层码入坛内,压紧、封口,3个月后就可食用。这种腌制菜色泽鲜嫩、香味透人、咸淡适口、清香宜人。
⑩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三种耐寒植物特别受到赞美,被称为“岁寒三友”,请问这三种植物指的是( )。
B啊~~!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一般人谈到岁寒三友皆知为松、竹、梅也。但是早年的京华,每届隆冬,亦有所谓“岁寒三友”,但非松、竹、梅,而指““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
所谓“半空儿”,即果仁稀小的花生。那时一般干果行商,趸进大批花生,分别拣择其肥瘠,按货论价。花生果空而不实者,值最低廉,贩商购得,炒得焦熟,以其香甜气味,售诸爱好者,取名“半空儿”。寒冬小巷,常有小贩身背大麻袋,叫卖“半空儿,多给”。居民恒有爱食此者,儿童因出少许钱可买一大堆,亦喜而购之。小贩虽背大麻包,却并不沉重,简单易卖,很快售罄,满意而去。间亦有狡黠的摊贩,以“半空儿”掺入肥硕花生米中,论堆发售,待顾客购得吃时方知上当。
另一“友”为“冻柿子”。柿为秋熟果品。北京的西山、北山产量最丰。柿子初收上市,小贩叫卖:“赛倭瓜的大柿子——涩了换喇!”及至霜降过后,叫卖改为:“喝了蜜啦——大柿子!”就此两种吆喝声,便可晓得秋柿与冬柿之不同。柿初熟期,皮厚味涩,须经人工“漤”过,则色红味甘,食之清脆。一遇霜降,柿已熟透,涩味全消,而肉质熟烂,成为蜜汁,所以此时叫卖者以“喝蜜”来形容。到了冬令,经过严寒,柿子汁液冻结,用快刀切成薄片,食之凉澈心脾,且有润燥、利大便之功。当时或有谓能祛除煤气者,不知此言是否科学。
第三友者是“海棠红”。所谓“海棠红”,实是冬天已届全红的海棠。这种海棠经过严寒,冻得很坚实,街头小贩颇多贩卖,买主大多是孩童。此种海棠,手捏把柄,含入口内一咬,冷透牙根。笔者幼时常乐于此道,每与同玩小孩,各持一枚咬之,冰得每人频频挤眼而笑。我们淘气时,就把冻海棠用筷子夹起,接近炉火烤之,海棠冰质渐融;多烤一会,常因海棠皮破而发出吱吱声,然后再放入口中,那种凉不凉、热不热的味道,唯有孩子们才知其中乐趣。由于海棠全身通红,加上一烤,水汁漾出,其色更为鲜红,故称之为“海棠红”。
“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这三位一体的“岁寒三友”,是北京人的独特享受。有些摊贩专卖此“岁寒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