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诗词书法
❶ 关于玉兰花的诗句
1、《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
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
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
2、《玉兰》
明 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
一片片花瓣犹如飘拂轻柔的舞衣,颜色像新装扮的晚宴妆容,细细的枝桠像女子纤细的腰肢。
花瓣的颜色由浅至深,已近凋落,落花上沾染了清晨的露水。
3、《古风·孤兰生幽园》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
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 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译文:
玉兰可能是因为从西王母的宫苑移栽过来的原因吧,恰巧比较耐寒,她的花也正应该在雪中观赏。
她们就像身着羽衣的仙女一样纷纷从天而降,头上都像戴着华阳真人的玉制道冠。
5、《玉兰》
明 王谷祥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译文:
这样白洁而有光泽的玉兰花,看来是一点也不受尘埃污染的。
你不要一般地拿它与辛夷之类的香草相比,尽管玉兰与一般香草一样也有芬芳的气味,但它的颜色那样雪白,花朵那样硕大,是香草所不能比拟的。
❷ 描写植物的诗句
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
2、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榴花》
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李欣《送陈章甫》
4、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5、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上商侍郎》
6、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7、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米友仁《临江山》
8、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长安晚秋》
10、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1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13、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元许有《获港早行》
14、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晏几道《清平乐》
15、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王安石《临江仙》
16、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杜甫《暮春》
17、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1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9、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苏轼<红梅>
20、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黄庭坚《虞美人》
21、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陶渊明《蜡月》
22、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
23、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4、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
2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
26、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7、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2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9、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3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❸ 描写玉兰花的诗词
1、《咏玉兰》——明代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译文:玉兰花洁白优雅,仿佛绰约多姿的美人刚刚妆点过雪白的面容,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穿着素衣的美人,聚集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起舞,美不胜收。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姑射山的仙子,上天才会赐予她这样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
2、《题玉兰》——明代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译文:玉兰翠绿的枝条力气很大,引的风似乎也变大了,点破了银色的玉兰花,像雪花般飘落又带有迷人的香味。玉兰花自己知道人们对她的欣赏,隔着帘子轻轻展开雪白的花瓣。
3、《古风·孤兰生幽园》——唐代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玉兰》——明代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玉兰花片片飘拂轻柔的花瓣,犹如晚宴新绘的妆,直挺细柔的枝干犹如女子纤细的腰肢,使得宫殿里春意盎然。花瓣的粉晕由浅至深,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落地的花瓣。
5、《饮酒·幽兰生前庭》——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译文:兰花幽幽生长在正屋前的庭院中,内蕴着芳香之气等待清风的吹拂。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❹ 郑板桥《兰》这首诗的意思
名字是:兰(八首)
作者:应该是郑板桥
这些诗是画上的题诗,我也没看过画,所以建议你去看一下画。
至于寓意嘛,我的水平有限,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看看作者:他为人疏放不羁,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才子之一。纵观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四岁以前,在贫困中成长;四十四岁以后至六十一岁以前,中举做官;六十一岁以后,卖画终老。
再看看兰花:兰花在我国,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兰的形态贤淑,花香幽
远,被誉为“香祖”。就是说与正人君子在一起,如在养兰
花的房间里,被香气所化。兰花不骄不媚,气质超凡脱俗,
深受人们的钟爱。而我们宋代的词人苏轼也画过兰花,而且
是荆棘里的兰花。借一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
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
再者关于郑板桥的兰花:他从书法中得到启发,主张“以书之关钮透入于画”,画兰则“兰叶用焦墨挥毫,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因而他所画的兰花既融入了隶书的阳刚之美,又吸收了草书的机趣天然。
关于以上的诗词,我在网络的词条里找到了以下介绍:
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
❺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是苏东坡的哪首诗顺便解释下自献和蓬艾是什么意思。
出自北宋苏轼的《题杨次公春兰》。
自献:主动展现。
蓬艾:泛指丛棘荒草。
原文为: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5)兰花诗词书法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这首诗作于同年,是作者欣赏杨次公的春兰图后的题画之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❻ 兰花的诗句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兰 花
俗称兰草生溪旁,移住盆中倾慕芳.荣伴清贫耻富贵,淡雅不群守书窗。
——《读月楼诗存》
❼ 历代名家赞兰诗句
幽兰操
韩 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唐彦谦
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
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施肩吾
兰渚泊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马戴
秋思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李世民
芳兰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白
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张九龄
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无可
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李峤
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崔涂
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唐•杜牧
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刘禹锡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唐•刘商
与于中丞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唐•刘谷
和三乡诗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褚朝阳
奉上徐中书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宋•苏轼
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宋•苏轼
题杨次公蕙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宋•释文兆
幽兰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宋•丁谓
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宋•张咏
萧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宋•晏殊
盂兰盆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宋•释重显
日暮游东涧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
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宋•梅尧臣
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宋•梅尧臣
石兰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宋•赵湘
皇后阁春帖子
紫兰红蓼簇香盘,晓逐金壶下太官。
朝罢三宫归已晚,日华明丽雪消残。
宋•朱熹
咏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宋•朱熹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熏只自知。
宋•朱熹
兰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元 余同麓
咏 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元•揭 斯
秋蕙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元•李祁
题《兰棘同芳图》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元•元梅
墨兰
飞琼散天葩,因依空岩侧。
守墨聊自韬,不与众芳碧。
元•倪瓒
题郑所南《兰》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元•张翥
题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明•李梦阳
湘妃怨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明 陈汝言
兰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明•李日华
垂兰
从风不猎香,俯溪自怜影。
空山狼藉春,半属野樵领。
明•陈献章
题画兰
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明•文彭
题兰竹卷
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明•史鉴
子昂兰
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明•李日华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明•李日华
画兰
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陈继儒
王楚玉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明•董其昌
兰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
兰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徐渭
水墨兰花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清 钱谦益
咏同心兰四绝句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郑燮
题画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郑燮
峤壁兰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郑燮
得意写之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郑燮
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蒋士铨
题王蔗村镜影图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智永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清•黄任
题画兰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清•黄任
题画兰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黄任
题画兰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清•马骀
兰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曹寅
冬兰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清•姚燮
珠兰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清•孔尚任
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
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清•谭嗣同
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清•何绍基
柬魏默源
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
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清•孙原湘
画兰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
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清•汪士慎
题《空谷幽兰图》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清•李方膺
题兰花册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清•黄任
兰溪
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
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李友棠
荆门杂咏
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清•马骀
画兰
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
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清•郑燮
兰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清•郑燮
兰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清•郑燮
题破盆兰花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清•郑燮
题盆兰依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清•郑燮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
晓月敲门传简帖,烟帆昨夜过江来。
清•郑燮
题兰
东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花卉许同栽。
清•郑燮
题画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
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见不觉寒。
清•郑燮
题画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清•郑燮
赠希翁年老先生
此花不是世间花,好与青山翠竹遮。
借问画工何妨佛,先生心地发灵芽。
清•郑燮
赠观文家兄
挥毫已写竹三草,竹下还添几笔兰。
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清•郑燮
题画
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
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山。
清•郑燮
题画
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
试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清•郑燮
扬州客斋写赠六源同学兄
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
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
清•郑燮
题画兰
昨宵神女降云峰,折得花枝洒碧空。
世上凡根与凡叶,岂能安顿在其中。
清•郑燮
咏兰
乌皮小几竹窗纱,堪笑盆栽几箭花。
楚雨湘云千万里,青山是我外婆家。
清•郑燮
咏兰
身在青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清•郑燮
题画
一盆兰草一盆芝,心地栽培几许时。
挂取竹枝何用处,拂尘洒露最相宜。
清•郑燮
咏兰
叶少花稀根亦微,风前也有暗香飞。
何人种我砂盆钵,固本添泥雨后肥。
清•郑燮
咏兰
习得沙壶花正开,化为空谷不凡材。
耳闻鼻臭同心语,先在王朝御史台。
清•郑燮
兰
峭壁垂兰万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
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
清•郑燮
赠会稽陶士达先生
芳兰才向盆中植,便有灵芝地上生。
寄语青阳司节候,好春先送济南城。
清•郑燮
题画
乌衣子弟何其盛,酷似南朝王谢家。
百岁老人多种德,自然九畹尽开花。
清•郑燮
为瞻乔老长兄画并题
唯君心地有芝兰,种得芝兰十倾宽。
尘世纷纷谁识得,老夫拈出与人看。
清•郑燮
八畹兰
九畹兰花江上田,定来八畹未成全。
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清•郑燮
九人会因画九畹兰花
天上文星与酒星,一时欢聚竹西亭。
何劳芍药夸金带,自是千秋九畹青。
清•郑燮
为娄真人画兰
银鸭金猊暖碧沙,瑶台砚墨带烟霞。
一挥满幅兰芽茁,当得君家顷刻花。
清•郑燮
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
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
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清•郑燮
题
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
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清•郑燮
寄蔡太史
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
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淡远人。
清•郑燮
兰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清•郑燮
兰
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清•郑燮
画兰
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
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清•郑燮
画兰
宿草栽培数千年,根深叶老倍鲜妍。
而今归到山中去,满眼名葩是后贤。
清•郑燮
题兰
兰花不合到山东,谁识幽芳动远空?
画个盆儿载回去,栽他南北两高峰。
清•郑燮
劝无方上人南归
万里关河异暑寒,纷纷灌溉反摧残。
不如归去匡庐阜,分付诸花莫出山。
清•郑燮
杨典史后人乞画
相思无计托花魂,飘入西湖叩墓门。
为道老夫重展笔,依然兰子又兰孙。
清 秋瑾
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朱 德
咏 兰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❽ 历史上著名的爱花者都有谁
晋代诗人陶渊明爱菊花——他在41岁那年,丢官隐居,亲手种菊,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常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识菊的品性,怡然自乐 。民间把陶渊明看为“九月花神”,而菊花被视作“花中隐士”,成为隐逸高雅的化身。
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杜鹃——他一生单爱竹树花木,对杜鹃花尤其挚爱,他从江州移官忠州时,宁可少带衣物、家什,江西庐山上挖下的杜鹃花不能不要,经过千里行程,把杜鹃花栽到了四川忠州的大地上。
宋代诗人欧阳修最牡丹——他以牡丹为题,著书立说,有《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和《洛阳牡丹图》,这是我国最早的三本牡丹专著。欧阳修曾遍历洛阳城中十九个花园,他在《洛阳牡丹图》中对洛阳牡丹品种的发展,作了详尽的记述。
宋代诗人林和靖爱梅花——他长住杭州孤山,终身不做官,也没娶妻子。因为他非常喜爱梅花,就在住屋的周围种满了梅花,并以一鹤为伴。只因为爱梅爱鹤,后人誉之为“梅妻鹤子”,传为佳话。
北宋诗人周敦颐爱莲花——他的《爱莲说》是最好的证据。
❾ 求描写兰花的诗句要有翻译,一定要翻译
苏辙
兰生山谷无人识,
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怜细叶巧凌霜。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这是宋代苏辙的咏兰名诗。兰花严寒不凋,芬芳高洁,幽香四溢,获得几乎压倒群芳的赞誉:“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兰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至1000 年成书的《诗经》就有兰的篇章:“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蕳兮”,陆机:“蕳即兰,香草也”。我国是兰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种类多,分布广,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雨林,处处都有兰花踪迹。我国有兰科173属1200 余种,如云南的雪兰、四川的蕙兰、福建的建兰、浙江的杭兰、台湾的报岁兰等,都是著名品种。兰花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风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战国时代的屈原可能是最早的爱兰和植兰者,他在《离骚》中咏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后世爱兰者不胜枚举,汉武帝有“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佳句。唐人李白写有脍炙人口的《古风》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诗人以兰自喻,在对幽兰赞美之中寄寓怀才不遇之情。人们爱兰,爱它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种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尤为难得的是,兰花四季常青,花香不绝,春兰谢了,蕙兰吐蕾,秋兰刚凋,寒兰开放。春兰二三月间开花,香气清幽;蕙兰又叫夏兰,四五月间开花;秋兰七至九月开花,芳香浓烈;冬天开花的有报岁兰和寒兰,春节前后盛放。明代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赞美了兰花孤高芳洁的品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宋代苏轼这首诗写的是春兰;“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宋代朱熹这首《兰》诗咏的是秋兰;“雪径偷开浅碧草,冰根乱吐水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处香”,宋代杨万里这首《兰诗》则盛赞冬兰。“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人们在歌颂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时,总以兰花作比。宋代著名画家赵孟、郑思肖,清代郑板桥,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均以画兰著名。赵孟的《兰花》画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兰花画卷,画上题诗一首:“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他所画兰花被后人称为绝艺。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兰》诗云:“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这首咏兰诗构思新颖,意趣横生。郑板桥视兰为君子,爱兰忠贞不渝,他在《折枝兰》诗中写道:“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诗云:“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兰花的高雅丽质。郑板桥兰画得好,书法也好,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陈毅都喜欢兰花。董必武有很高赏兰水平,他说:“兰有四清:气清、姿清、神清、韵清”,可以说是赏兰的名言。朱德平生爱兰,敬佩兰花清高飘逸,1961 年3月,他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兰花,写下了“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的名句,又在咏兰诗中咏道:“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而陈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则更道出兰花的雅洁神韵。
望 采纳 谢谢
❿ 带兰字的诗词
咏 兰 诗 选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幽兰操》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兰渚泊》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马戴《秋思》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无可《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李峤《兰》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 元·张翥《题兰》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 明·李梦阳《湘妃怨》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 明 陈汝言《兰》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杜牧《兰溪》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唐·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唐·刘商《与于中丞》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刘谷《和三乡诗》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 唐·褚朝阳《奉上徐中书》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 宋·释文兆《幽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 宋·张咏《萧兰》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 宋·晏殊《盂兰盆》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
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宋·释重显《日暮游东涧》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 宋·梅尧臣《兰》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宋·梅尧臣《石兰》
紫兰红蓼簇香盘,晓逐金壶下太官。
朝罢三宫归已晚,日华明丽雪消残。
— 宋·赵湘《皇后阁春帖子》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 宋·朱熹《咏蕙》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 宋·朱熹《兰涧》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 宋·朱熹《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 元·余同麓《咏 兰 》
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 明·文彭《题兰竹卷》
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 明·史鉴《子昂兰》
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 明·李日华《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 明·陈继儒《王楚玉画兰》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兰》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董其昌《兰》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明·徐渭《水墨兰花》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 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郑燮《题画》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郑燮《峤壁兰》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郑燮《得意写之》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郑燮《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蒋士铨《题王蔗村镜影图》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马骀《兰》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清·曹寅《冬兰》
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 明·陈献章《题画兰》 明·文彭
题兰竹卷
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明·史鉴
子昂兰
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明·李日华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明·李日华
画兰
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陈继儒
王楚玉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明·董其昌
兰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
兰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徐渭
水墨兰花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清 钱谦益
咏同心兰四绝句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郑燮
题画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郑燮
峤壁兰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郑燮
得意写之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清·郑燮
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清·蒋士铨
题王蔗村镜影图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清·智永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清·黄任
题画兰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清·黄任
题画兰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清·黄任
题画兰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清·马骀
兰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清·曹寅
冬兰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清·姚燮
珠兰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清·孔尚任
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
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清·谭嗣同
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清·何绍基
柬魏默源
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清·孙原湘
画兰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清·汪士慎
题《空谷幽兰图》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清·李方膺
题兰花册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清·黄任
兰溪
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清·李友棠
荆门杂咏
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清·马骀
画兰
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清·郑燮
兰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清·郑燮
兰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年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清·郑燮
题破盆兰花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清·郑燮
题盆兰依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清·郑燮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晓月敲门传简帖,烟帆昨夜过江来。
清·郑燮
题兰
东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花卉许同栽。
清·郑燮
题画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见不觉寒。
清·郑燮
题画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清·郑燮
赠希翁年老先生
此花不是世间花,好与青山翠竹遮。借问画工何妨佛,先生心地发灵芽。
清·郑燮
赠观文家兄
挥毫已写竹三草,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清·郑燮
题画
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山。
清·郑燮
题画
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试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清·郑燮
扬州客斋写赠六源同学兄
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
清·郑燮
题画兰
昨宵神女降云峰,折得花枝洒碧空。世上凡根与凡叶,岂能安顿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