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嵊州市荷花

嵊州市荷花

发布时间: 2022-05-10 07:50:30

1. 哪首诗中同时包含荷和竹的诗词

同时包含荷和竹的古诗:《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别储邕之剡中》赏析:

1、释义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2、重点词语

储邕: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2.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剡溪在哪里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剡溪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境内主要河流,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剡溪至上虞与曹娥江相接。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轶事。

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众多文人墨客入剡揽胜,留下许多名诗佳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唐诗之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曾这样写道:“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释义: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3. 由胡兰成想起的之三:胡兰成是哪里人

胡兰成是哪里人?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这个回答千真万确。证明有三:一、胡兰成的故居就在嵊县境内,现仍在。二、胡兰成在其著的《今生今世》里写的清清楚楚。三、胡兰成至今仍在世的亲人并无异议。但还有回答得更具体的:浙江嵊县胡村人。如一、《嵊县志》(修订本)就是这样写的:胡兰成,籍贯:江东乡胡村。(本文注:江东乡现已并入三界镇)而二、胡兰成自己是这样描写他的故乡的:“上横头印的庙名,下横头印的嵊县廿二都下北乡檀越。我家的下北乡之下填写胡村,”;“胡村人皆姓胡,”;“胡村溪山回环,人家分四处,倪家山,陆家奥,荷花塘,大桥头。”;“我家住在大桥头,门前一条石弹大路里通覆卮山群村到奉化,外通三界章镇到绍兴,”;“胡村出来十里有紫大山,”;“紫大山我只望望见,去要隔条江,这江水即剡溪,”;“胡村进去十里有下王村,下王再进去十里是芦田村,在山岗上,那里已是四明山,”;“还有倪家山的上台门与陆家奥的下台门,都是上代建成的大院落,称为众家堂前。”;“胡村的大桥即是我祖父领头捐款建造的,”。事情似乎非常明了,无需多说。但世事变迁,这嵊县胡村一说,还真是有些话可写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到实地看了看,得出了下面的言论,不知对错,有兴趣者可指正。 我不知道胡兰成出生时及生活在胡村时胡村的行政归属如何,对这一点我无话可说。我只知道现在或更早些时候胡村的归属是有点内容的:根据胡兰成的描写,对照现在的实际,胡兰成笔下的胡村四处人家(所谓人家,我们可理解为现在的自然村),实际上早已分属嵊县(今嵊州市)与上虞(今上虞市)两县管辖了。具体是:倪家山、陆家奥(今合兴)已归上虞,仍叫胡村(自然村,已并入清潭行政村)。大桥头(今桥墩)、荷花塘(今荷明)已归嵊县,叫叠石村(行政村)。即胡村村名已为上虞所有。而至今仍在胡兰成故居上的门牌号:桥墩村18号,是前几年嵊县并村前的事了。如今胡兰成故居的正确地址是: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叠石村,说的更具体点是下面再加上桥墩。所以说,如今的胡村,与胡兰成笔下的胡村,在行政管辖上早已不是一回事了。这样,我们对胡兰成故居的地址可以有以下几种表述了:上虞清潭村胡村。这是现在胡村的叫法,现在如果把它作为胡兰成的故居所在村,总是牵强附会了。嵊县胡村。这是过去对胡村的叫法,现在不是这么回事了。嵊州叠石村。这是如今胡兰成故居的行政村,但在介绍胡兰成故居时用这个村名,总有一点别扭在里面,不爽。且离桥墩自然村三四里路还真有一个叠石自然村在那里,容易概念混淆。嵊州叠石村桥墩。比上一种叫法更具体点而已,概念不容易混淆了,但仍不爽。嵊县胡村(今嵊州叠石村桥墩)。我认为这是最妥贴地介绍胡兰成故居的叫法。既符合历史,又切合当前实际,更有一种乡土气息、历史沉淀、亲近感在里面。至此,胡兰成的故居在哪里总算有点眉目了吧。

4. 描写嵊州 古诗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关于绍兴的桥文化,还有绍兴桥的故事

绍兴桥文化

桥文化是越文化的一部分。 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桥都。“万古名桥出越州”《山湖处处.续越州吟》,这是确实无误的事实。桥是最基本的交通设施,有了桥,绍兴水乡因河流阻隔而分割的地区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深壑巨谷因溪流奔泻而相见不相通的山村互通往来。它促进了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因此建桥修桥是民众的呼声,是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说,一座座桥又如一座座历史丰碑,展示着绍兴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实力,它不仅作为一种建筑物,生产与生活必需品出现于社会,而且在它的身上又体现了桥梁科技、桥梁美学、咏桥颂桥的各种文艺样式以及各地的民俗风尚伦理道德等,这种以桥的物质外壳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结合,便构成了绍兴的桥文化。

绍兴桥文化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它是大众的文化,桥由大众建造,大众保养,大众使用,桥文化也由大众创造,大众欣赏,大众发展;离开大众,无所谓桥,也无所谓桥文化。它是实用文化。桥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构建,因此以它为载体的文化也是可视可闻可感可使用的文化,不仅当代人受其恩泽,而且后人也得其实惠。造福于子孙。桥文化是不断创造的发展中的文化。桥是静止的,但使用它、歌咏它、观赏它的人是不断的、五湖四海的,有人用诗画描写;有人用影视表现它,有人用桥饰美化它,有人用故事传播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文化的积淀越来越丰厚,这是桥文化无限生命力之所在。桥文化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文化。它是实体物质与抽象意念结合的产物。在桥这个实体上产生了某种文化意念又由这个文化意念丰富和提高了桥这一实体价值。而且绍兴的桥与酒、茶、兰相比又有实体存在时间长、历史印记明显的特点,由此产生的价值趋向就不仅只是桥的本身而是产生了某种社会效益因此不少桥成了历史研究的标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实际材料,这是为当初造桥所意料不及的。绍兴桥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的特点,不是内容单一停留在某一层面上的文化,它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为人们所惊叹。

桥文化的意念是什分深奥的。我们的先人为我们记录了许多桥的材料,文人诗家们写写出了许多咏叹绍兴桥的诗文碑画,在绍兴不管在山区还是在平原,现在还保留着大量造型别致、千姿百态的桥,这是桥文化所在的基石是最优越的条件所在。绍兴的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并不是交通工具这一简单含义,它的内涵深广无限。

6. 王羲之故居里面有几个坟墓

王羲之墓编辑王羲之墓,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城东金庭镇瀑布山,距城区32公里,该景点现为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载王羲之卒葬于此。附近景点有书圣殿、金庭观、王羲之故居等。王羲之(303-361),原籍琅琊人(山东临沂),后迁绍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至会稽内史,史称“王右军”。
目录1基本概况

2墓址之谜

3人物介绍
1基本概况编辑shadow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在嵊州市东部,四明山西南麓,有一闻名遐迩的古迹——王羲之墓。这里青山环抱,碧流婉转,古人谓此“壮洞天之形胜,为福地之灵宗。”王羲之墓就在这景色秀丽的瀑布山上。 此处有古柏蔽日、瀑布挂潭,青山环抱,碧溪蜿转,秀色可餐。
瀑布山脚有个小村叫后厂,本来是给照看王羲之墓地的人住的。村旁是一座古朴的石坊,横额上镌“王右军墓道”六字。这位书法大家随家从山东迁到绍兴,官至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后因与骠骑将军王述不和,称病辞官,迁来金庭。石坊是王氏后嗣于道光二十九年所竖。穿过石坊,是一条依稀可辨的鹅卵石铺成的古墓道。循古墓道北行,左边是几家居民,右边是依坡而下的山涧,日夜飞溅着白色的水花。村民们说,下雨天,在半山腰上还能看到龙潭瀑布,那瀑布轰隆隆地从龙潭挂下,象帘子一样,是金庭一大景观。正是这奇丽的山水风光,使游尽了越中山水的王羲之相中了金庭这块福地,作为自己晚年的养生之处。
过了白石桥,便是新修的青石铺成的宽广墓道,墓道两旁是苍翠的塔柏,护卫着幽径深处的王羲之墓。越过了几十级石梯,在一个青石铺成的平台上,可见右军墓。墓用青石板砌成圆形,墓顶上青草摇曳。墓前是一座单檐挑角的方形石亭,亭中竖立着一块青色墓碑,正面是“王右军墓”,背面是“大明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旦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吴囗囗重立”。史载王羲之为人正直,是一个怀有用世之态的人,最杰出的成就在于他的书法,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墓(10张)瀑布山对面有座五老峰,当地人称笔挂峰。传说王羲之每次写字,后庭山上的狐狸精就化成一个美丽的少女,替“书圣”铺纸、研墨,还把尾巴变成笔帚,让“书圣”挥毫着墨,作神奇之笔,“书圣”作完书画,就把笔挂在五老峰上,五老峰就成了笔挂山。这传说是人们对“书圣”的神化。事实上,王羲之为了写好字,日夜不停地练,,洗砚洗笔竟把碧清的荷花池都染黑了,荷花池变成了“墨池”。正因为他日夜苦练,笔力遒劲,能力透纸背。有一次,王羲之去看一位朋友,见朋友不在家,就留了几个字,墨迹渗进纸下的茶几,朋友的父亲怎么也擦不掉,成语“入木三分”由此而来。这些勤学苦练的传说象珍珠一样撒在民间,成了人们教育后人的美谈。确实,“书圣”留下的何止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体啊!
墓道两旁宽敝处栽着几十棵樱花,这是日本友人永保秋光、宫原敏子远涉重洋从日本带来并亲手栽上的。他们仰慕备精诸体、研美流便的王派书法,不远万里来金庭拜谒王羲之墓,书法把不同国籍的人民的心拉近了。
离石坊几十步有几棵千年古柏,遮天蔽日。史载这一带曾有过金庭观、右军祠、墨诏、鹅池,虽屡经修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迹好多只剩下供人寻觅的斑斑遗迹了。惟有“洞天福地”的胜景却始终陪伴着书圣的仙魂。
2墓址之谜编辑王羲之生于山东临沂,永嘉年间(307-312)举族南渡,后定居越州会稽,在会稽去世。他的墓地位置有好几种记载:
王羲之墓1
一是在山阴兰渚山下。唐何延之《兰亭记》载:“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以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里兰渚山下。”何延之的依据是,辨才的弟子玄素亲口所讲。由于玄素向何延之回忆时已九十二岁,不知会不会有误。
二是在诸暨苎萝山。南宋嘉泰《会稽志》载:“王羲之墓在诸暨县苎萝山。孔晔云:‘墓碑孙兴公文,王子敬书也。’而碑亡矣。”王子敬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但据《世说新语·赏誉》:“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庾倪即庾倩,是庾冰的第五个儿子。因而如果按照《世说新语》,孙绰(兴公)为碑文的说法可能有误。
三是在云门寺附近。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记载: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与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此寺”即云门寺。按照此说,是由于祖墓在云门寺附近,智永与惠欣为了就近拜墓,从嘉祥寺转到云门寺。但这里的“墓”不一定就是王羲之墓,也可能是他们父母的墓。
王羲之墓2
四是在嵊州金庭。《金庭王氏族谱》收有《嵊志列传》的有关记载,内有王羲之“年五十九卒,葬金庭观,乃其故宅。有书楼、墨池,墓亦在焉,隋大业间,沙门尚杲为志。”《族谱》附载隋沙门尚杲《金庭瀑布山展墓记》:文后署名“吴兴永欣寺沙门尚杲识。大业辛未三月丁丑”。这里有二处失误:1.隋代时永欣寺在会稽,吴兴永欣寺建于唐代以后。2.大业辛未年三月没有丁丑日,二月、四月才有,可能是误记。现在金庭有王羲之墓,为明弘治十五年重立,这里曾出土梁大同年间的墓砖。
从现存遗迹看,四处唯嵊州金庭这一处可供后人瞻拜纪念,其余三处都没有位置标识,不过也不会完全是空穴来风。很可能有的是衣冠冢,也可能原墓经过几次迁葬。
3人物介绍编辑 王羲之像
王羲之(303-361),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东晋初年北方士族大规模南迁时,王羲之随家从山东迁到绍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至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这是个文职,有荣誉称号成分在内),史称“王右军”。后因与骠骑将军王述不和,称病辞官,迁来嵊县(今嵊州市)金庭村,此处有古柏蔽日、瀑布挂潭,青山环抱,碧溪蜿转,秀色可餐,晚年即在金庭养老,直至去世,也安葬在此。现有王氏后嗣于清代所建之家庙——金庭观,观右有一座古朴的石坊,横额上镌“王右军墓道”六字。穿石坊上行山谷,是一条依稀可辨的鹅卵石铺成的古墓道。尽头处便是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本身并不大,墓的制式与谢安墓相仿,也是青石条围沿一土堆,类似杭州岳飞墓。墓前有大碑,镌刻《兰庭序》全文,碑体有些风化斑驳,许多地方字迹洇漫,只能依稀辨识。倒是相关的墓园规模相当大,大得叫人惊讶。王家也是大族,子侄、后裔不乏名人,其子献之也是一代书法大家,与乃父亲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7. 郁金香那里有(嵊州市)

郁金香是世界著名的球茎花卉,花朵似荷花,花形丰润,花色艳丽。郁金香原产于伊朗和土耳其的高山地带。据资料证明,我国的新疆也有分布。在我国唐代就有“双燕又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的诗句。说明郁金香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郁金香花茎刚劲挺拔,叶色素雅秀丽,荷花似的花朵端庄动人,耀眼夺目,惹人喜爱。近年来,我国广泛引种郁金香,已成为园林、花径丛植及成方带状种植、花坛种植、盆栽、促成栽培的品种,供冬春观赏,受到人们的喜爱。

8. 浙江省人文特色是什么

浙江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科技教育发达,名胜古迹众多,素享“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美誉。在历史上,浙江涌现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灿若星河。

据统计,东汉以来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浙籍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之一。

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各宗教历史悠久,信徒众多。佛教、道教传入浙江有1800余年历史,伊斯兰教传入浙江有近1400余年历史,天主教传入浙江有近400余年历史,基督教传入浙江有150余年历史。

佛教有全国重点寺院13座,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山国清讲寺被日本、韩国佛教奉为天台宗祖庭,宁波天童寺被日本佛教尊为曹洞宗祖庭。道教十大洞天福地中浙江占了三个。杭州凤凰寺为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浙江省的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浙江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文化馆101个,文化站1375个,博物馆360个,隶属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5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73%,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82%。影视制作机构3291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

电视剧制作45部1928集,动画片制作70部23405分钟,制作影片87部,电影票房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图书出版社15家;公开发行报纸107种,出版期刊235种。

以上内容参考浙江省人民政府-历史人文

9. 绍兴的船绍兴的桥的资料

在绍兴,最有名的当数乌蓬船。绍兴的乌篷船也叫脚划船,是绍兴所特有的。乌篷船两头尖翘,船舶覆盖半圆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篱,上涂桐油黑漆。绍兴方言称黑为"乌",故称乌篷船。

不知从何时起,乌篷船就被看做是水乡的精灵、流动的生命,是绍兴的象征。但是今天作为实用的功能已经渐渐被取代,仅仅是鉴湖里的一道风景。

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桥都。有万古名桥出越州之说。

盛产青石的绍兴,因地制宜,在一千四百平方公里的河网和湖泊上构筑了上万座或古朴或精练的石拱桥。可以说绍兴的古桥是登峰造极了。

中国古桥珍品之一的绍兴八字桥,在城东南,它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在绍兴的历史上,名流雅士、平民百姓都与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董建成反复讲过一个故事,说绍兴曾经有座古桥坍塌,一青年立誓重建,苦于家境贫寒,于是外出经商。十多年后携带全部资产归来建桥。没成想,工程过半时,经费已经用光,他倾尽家产,终于建成此桥。而此时,青年也因心力交瘁去世了。

热点内容
兰花桶装水 发布:2025-09-18 15:24:55 浏览:811
绿植区班牌 发布:2025-09-18 15:24:50 浏览:165
千竹花花语 发布:2025-09-18 15:23:16 浏览:510
兰花滴定 发布:2025-09-18 15:15:48 浏览:526
淡紫色的插花 发布:2025-09-18 15:10:48 浏览:183
西装玫瑰 发布:2025-09-18 14:57:17 浏览:55
兰花叶片如何修剪 发布:2025-09-18 14:56:06 浏览:593
辛福的玫瑰 发布:2025-09-18 14:53:52 浏览:913
樱花家jk 发布:2025-09-18 14:48:56 浏览:939
插花中撒的运用 发布:2025-09-18 14:45:40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