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孤鸿兰花
⑴ 形容男人和女人关系的成语
矢志不渝 情有独钟 一往情深 情比金坚 海枯石烂 至死不渝
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暗约偷期 约:约定;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指男女私定终身
出处: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一折:“又不是月下星前,暗约偷期。”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出处: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我方壮年,未曾娶妻。倘蒙不弃,当与子缔百年之好。”
百岁之好 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出处:元·无名氏《女贞观》第四折:“他将那简帖儿传消寄信,词章儿拨雨撩云。”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才子佳人 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采兰赠芍 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出处:《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采兰赠药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出处:《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缠绵床褥 缠绵:纠缠不已,无法解脱。形容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
出处:《宋史·十八朝演义》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来,缠绵床褥,一病不起,竟尔去世。”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痴男怨女 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赤绳系足 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楚梦云雨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天云雨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楚雨巫云 楚地巫峡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出处:元·孙周卿《沉醉东风·宫词》曲:“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楚云湘雨 比喻男女幽情。
出处:荆干臣《全元散曲》:“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春风一度 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出处: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春光漏泄 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出处:唐·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春宵一刻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出处:宋·苏轼《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醋海翻波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打情骂俏 情:风情;俏:俏皮、风趣。指男女调情。
出处:明·董说《西游补》第一回:“在那里采野花,结草卦,抱儿携女,打情骂俏。”
打情卖笑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出处:曹禺《日出》第三幕:“在地狱一般的宝和下处,充满着各种叫卖、喧嚣、女人诟骂、打情卖笑的声浪。”
倒凤颠鸾 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绣帏里效绸缪,倒凤颠鸾百事有。”
颠鸾倒凤 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绣帷里效绸缪,颠鸾倒凤百事有。”
调风弄月 调弄风月。比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出处: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
断雨残云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恩断义绝 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儿女夫妻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出处: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儿女情多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文·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儿女私情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儿女心肠 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儿女之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同“儿女私情”。
耳鬓厮磨 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耳鬓撕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顺手拉了彩云的手,耳鬓撕磨的端相的不了,不知不觉两股热泪,从眼眶中直滚下来。”
耳鬓相磨 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风流冤孽 男女风情事而造成的冤仇罪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於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风流韵事 风雅而有情趣的事。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也指男女私情。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承平之佳话。”
风流罪过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出处:《北齐书·郎基传》:“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风情月思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亦作“风情月意”。
出处:明·高濂《玉簪记·合庆》:“京兆府当年指腹,女贞观重会玉簪。慢写出风情月思,画堂前侑酒承欢。”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记当年与那人初见,只指望邮亭一夜姻缘,谁想他风情月思深留恋,安甜静,乐幽闲。”
风情月意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比喻有关男女恋爱的事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人世之女怨男痴。”
蜂狂蝶乱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允谐》:“那淫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蜂迷蝶恋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同“蜂狂蝶乱”。
出处:《白雪遗音·岭儿调·草桥惊梦》:“说不尽梦儿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恋花心动。”
凤友鸾交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出处:元·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套曲:“烘散燕子莺儿,拆散凤友鸾交。”
凤友鸾谐 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同“凤友鸾交”。
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强奸》:“曲榭幽廊,皆凤友鸾谐之所也。”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干柴烈火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这烈火干柴怎得瞒。”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出处:《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割臂盟公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割臂之盟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割襟之盟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出处:《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苟且之心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孤鸿寡鹄 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向日蚕桑动,忽相逢孤鸿寡鹄,无门投控,飞鸟依人情可悯。”
孤鸾寡鹄 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
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
寡鹄孤鸾 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
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
海誓山盟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海约山盟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韩寿分香 比喻男女暗中通情。同“韩寿偷香”。
出处: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韩寿偷香 比喻男女暗中通情。
出处:《晋书·贾谧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弱》载: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寿。充僚属闻寿有奇香,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其事,遂以女妻寿。
红豆相思 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处: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男绿女 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出处:清·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红绳系足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回文织锦 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
出处: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魂劳梦断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魂牵梦萦 形容万分思念。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
蒹葭伊人 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结不解缘 缘:缘分。形容男女热恋,不能分开。也指两者有不可分开的缘分。
出处:《古诗十九首》:“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京兆画眉 指夫妇或男女相爱。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
出处:《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一,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旷夫怨女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兰因絮果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郎才女貌 郎:旧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男的有才气,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出处:元·关汉卿《望乡亭》第一折:“您两口子正是郎才女貌,天然配合。”
郎才女姿 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同“郎才女貌”。
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掷家图国》:“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这情踪傍人怎知?”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离情别绪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出处:宋·欧阳修《梁州令》:“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连枝比翼 比翼:比翼鸟,即鹣鹣。传此鸟一目一翼,两只必须并列在一起飞。比喻男女成双成对。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恋恋不舍 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范睢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恋恋难舍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同“恋恋不舍”。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子牙恋恋难舍,有两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两小无猜 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出处:唐·李白《长干行》诗:“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烈火干柴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柳影花阴 指男女幽会之处。引申为男女情爱之事。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漏泄春光 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出处:唐·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漏洩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露水夫妻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绿女红男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出处: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万寿寺》:“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蹁道路。”
鸾俦凤侣 指男女欢爱如鸾凤般相谐作伴。
出处:《好逑传》第16回:“何不与舍侄女竟成鸾俦凤侣,便完了一件百年的大事?”
鸾颠凤倒 指男女欢合。
出处:明·谢谠《四喜记·仁主赐婚》:“喜孜孜鸾颠凤倒,美津津露涩花娇。”
鸾凤分飞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出处:宋·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卖俏行奸 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
卖俏迎奸 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同“卖俏行奸”。
眉目传情 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门当户对 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盟山誓海 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出处:元王实甫《四块玉》套曲:“我则怕梁山伯不恋我这祝英台。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
密约偷期 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出处:《醒世悟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且说那禁子贪爱玉英容貌,眠思梦想,要去奸他。”
目成心许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暮想朝思 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暮雨朝云 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男盗女娼 男做盗贼,女为娼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极其腐朽卑劣。
出处:鲁迅《坟·论“他妈的!”》:“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
男欢女爱 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出处: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男女老少 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光未然《黄河大合唱·黄水谣》:“麦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男女老小 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洪深《五奎桥》:“你到底是帮助救活了桥东几十家的男女老小呢!让我们拆桥吧!”
男女老幼 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⑵ 鸿字开头的诗句
1、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宋·辛弃疾·《贺新郎》)
2、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宋·晏几道·《虞美人》)
3、斜倚曲栏凝睇、数归鸿(宋·周邦彦·《虞美人》)
4、极目送、归鸿去(宋·黄庭坚·《青玉案》)
5、看高鸿、飞上碧云中(宋·吴文英·《满江红》)
6、空回首、社燕秋鸿(宋·吴潜·《满庭芳》)
7、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宋·辛弃疾·《贺新郎 赋琵琶》)
8、听宾鸿、天外声嘹唳(宋·葛长庚·《贺新郎》)
9、似德耀、嫁梁鸿(宋·无名氏·《千秋岁》)
10、叹秦筝、斜鸿阵里(宋·蒋捷·《贺新郎》)
11、送孤鸿、目断千山阻(宋·叶梦得·《贺新郎》)
12、送孤鸿、目断千山阻(宋·叶梦得·《贺新郎》)
13、映小眉、瞥见立惊鸿(宋·吴文英·《八声甘州》)
14、不见彩云双袖、舞惊鸿(宋·方千里·《虞美人》)
15、嘱付断鸿西去、问行云(宋·王安中·《虞美人》)
16、初心慕、德耀嫁梁鸿(宋·陆游·《风流子》)
17、长不闭、静边鸿(宋·吴文英·《木兰花慢》)
18、恨声断、孤鸿洛浦(宋·吴文英·《祝英台近》)
19、况目断、孤鸿去後(宋·赵以夫·《贺新郎》)
20、笑南飞、不过新鸿(宋·吴文英·《声声慢》)
21、问断鸿、知落谁家(宋·张炎·《渡江云》)
22、欲问归期消息、望宾鸿(宋·陈允平·《虞美人》)
23、望孤鸿、没处残阳影(宋·何梦桂·《贺新郎》)
24、社燕送、秋鸿去(宋·李流谦·《青玉案》)
25、鸿都客、钿合应讹(宋·李冠·《六州歌头》)
26、愿巍巍、宝历鸿基(宋·柳永·《送征衣》)
27、涨一篙、江水送归鸿(宋·刘仙伦·《满江红》)
28、梦断孤鸿哀怨、两三声(宋·沈端节·《虞美人》)
29、看长空、淡淡没孤鸿(元·刘秉忠·《木兰花慢》)
30、嗟事逐、鸿飞天远(宋·李彭老·《法曲献仙音》)
31、数新鸿、欲传佳信(元·张玉娘·《玉蝴蝶 离情》)
32、附冥鸿、便欲飘飘举(元·许有壬·《贺新郎 次吕叔泰南城怀古》)
33、附冥鸿、便欲飘飘举(元·许有壬·《贺新郎 次吕叔泰南城怀古》)
34、塞鸿归、过来又去(宋·陈三聘·《三登乐》)
35、疏星外、离鸿相应(宋·沈邈·《剔银灯》)
36、定何似、鸿宝丹砂(宋·赵彦端·《五彩结同心》)
37、听几声、云里悲鸿(宋·无名氏·《西江月慢》)
38、自分袂、天阔鸿稀(宋·周邦彦·《红罗袄》)
39、算沙边、也有断鸿(宋·陆游·《望梅》)
40、送新愁、千里孤鸿(宋·周密·《南楼令/唐多令》)
⑶ 带有世字的诗句
诗句如下:
1.不食喧愚嗜,忘言耸世欣——宋 苏轼《减字木兰花》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3.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 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明 刘伯温 《兰花》
4.难世斯人犹不达,此时吾道岂能通。——唐 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5.远烦几似真双美,后世应知两并贤。——宋 谭景先《和陈正言谠题尊贤堂二首》
6.世间行乐易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现代 仓央嘉措
8.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 李白《将进酒》
11.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明 唐寅《桃花庵歌》
⑷ 收集水的意象的诗句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晓过鸳湖
清代: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释】:
全诗八句四韵,全是咏赞南湖春来之美,全是抒发作者对南湖爱恋之情;虽然全诗无一美字,但处处是美的形象;全诗无一恋字,而句句是恋的深情。“乱峰围绕”,自成境地,“水平铺”,此中泛航真是“菱花镜上行”。“松排”、“月点”全是动态,“千重翠”、“一颗珠”,对仗极工。“抽”字如见其向上,“展”字似见其伸长,都读之如见“抽”“展”之形,所以这几句诗选词炼句之妙,实臻于绝妙。尤其结尾句真是“舍不得也西湖”,却不得不舍,令人读来,如预见其将一步百回头!这种蕴情的笔法也实在妙绝。
哀江头
唐代: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代: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释】:
词中不仅变换奇横,富有浪漫色彩,而且表达宛转曲折。全篇运化屈赋诗句和意象,将湘水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与屈原文字融为一体,浑化组合,构成虚幻、空灵、高洁、纯美的意境,寄寓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注释】:
这首诗写洞庭湖的月夜景色。诗的开篇展现湖上风云变化的雄奇场面,为下面写湖光月色作好铺垫。在具体描写时,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如“镜面横开十余丈”、“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句;并融会神话传说与典故,如“冯夷宫”、“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句,把月亮从初升到当空的过程,描摹得形神兼备。从风收云散,写到日落月升,最后在渔歌渺渺中收尾,给人清幽淡远之感,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美妙的神话境界。全诗笔调轻健活泼,如行云流水,呈献出一派空明澄澈的景象,使人神往。中秋明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内容,此诗则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为同类题材之诗的佼佼者。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宋代: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释】:
人生之最大不幸,莫过于空有济世之才,而无施展之处。在南宋时期,多少志士空叹白发,遗恨而终。这首词抒发的,即是这种情感。仪真,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这在南宋时期,曾多次受到金兵骚扰。爱国而且胸怀天下的作者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百感交集,借江景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⑸ 谁见幽兰独往来,缥缈孤鸿淡月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中,楼主提的二句的意思是: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意象的理解…………先给你发一些,如果还需要其他的再联系我
四、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二)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
(三)借助节日表示情感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五、鉴赏术语
(一)形象方面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⑶边关乡思。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⑷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
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⑹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⑺ 傻孤鸿一只,跑得却不迟打一俗语
傻孤鸿一只,跑得却不迟打一俗语?是笨鸟先飞。笨鸟先飞,汉语成语,拼音是bèn niǎo xiān fēi,意思是飞得慢的鸟要先行动。比喻做事慢、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就比别人先走一步,多用作谦辞。出自元·关汉卿《陈母教子》。《陈母教子》 元·关汉卿作。写宋代冯氏教子读经,三子先后皆中状元的故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冯氏有三子陈良资、陈良叟、陈良佐,一女梅英。冯氏训子读书甚严,盖状元堂令其苦读。朝廷开科选士,大儿、二儿先后中头名状元。三儿夸下海口,以为必得头名状元。谁知状元另有其人,名王拱辰,后被冯氏招为女婿。三儿陈良佐仅中探花,被冯氏痛责。陈良佐羞愧之下,发愤攻读,再次应试,终于得中状元,却因接受民财孩儿锦又被冯氏责罚。寇准此时担负采访贤士之责,闻知此事,赞叹一门四状元,母贤子孝,奉旨加官赐赏。《陈母教子》全名《状元堂陈母教子》,现传版本有: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内府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陈母教子》作者简介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2]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