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佛喜欢兰花

佛喜欢兰花

发布时间: 2022-04-27 08:23:48

㈠ 佛教好象特别地喜欢莲花和玉,对吗为什么呢

没有喜欢玉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下转86页)(上接50页)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

㈡ 佛祖拈花一笑的含义

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释迦拈花”。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紧接着,释迦牟尼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徒儿们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同学了啦。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
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禅宗的特色就是:传道授学,讲求心领神会,无需文字言语表达。我太懂禅学,但我喜欢禅宗的意境,那对世间美好的领悟,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花,我喜欢去默默的领悟花的语言!
我喜欢昙花的刹那灿烂。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时间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全部的梦想和激情,壮烈与喝彩,顷刻间挥洒净尽,淋漓快意。
望尽了烂漫辉煌的一刻,终有落樱缤纷。残红善舞。你本来是灿烂过的,因此不怕被遗忘;你本来是热烈过的,因此甘于安守一份不可言喻的静默。就这样,你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笑靥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欢兰花的清幽。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片叶子,就一朵或几朵白色的小花,却历经千年,依然悠远飘逸。习惯了寂寞,不以无人而不芳。淡淡的,一体青凝不染尘。一种从容的生活状态,不是甘于平庸而是细腻地去感受生活中并不缺少的快乐。远离了喧嚣繁杂,空谷晨钟,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青青一线,暗香浮动。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绚烂如夏花,或如秋叶飘零,不管成败荣辱,从容面对吧。
生命如同四季,风露荣枯。知春、识秋,拈花拂雪,活出个淡雅人生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拈花一笑”也作“拈花微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

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

㈢ 佛家,为什么会对莲花情有独钟

佛家,喜欢莲花,在供奉佛教神像的寺庙里,随处都可见一些莲花台,很多佛像手里拿着莲花,莲花在古时象征着纯洁无瑕,超脱凡间,所以莲花美好的寓意,让佛教人非常喜欢,而且莲花背后还有一个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的传说,这个故事中,生释迦牟尼的女子叫摩耶夫人,在摩耶夫人新婚的梦中,她看见一个白象钻进了自己的肚子中,后来,在摩耶夫人怀孕的过程中,她的脸上就像绽放了一朵莲花一样美丽,等到释迦牟尼降生的那一天,四季的花都开了,而释迦牟尼刚一落地,就是手持莲花的。

佛教是中国人比较喜闻乐见的教派,其是东汉明帝的时候传入了中国,传言是汉明帝在梦中看到一个头顶上带有白光的人金甲神人现身西方,第二天,汉明帝便召集群臣,去西方寻找这个神人的原型,最后,大官带着释迦牟尼的画像回来,佛教自此在中国流程开来。

㈣ 请问有一个关于兰花和禅宗的故事是出自哪里拜托了~

禅宗史上,有位知名的晋迨禅师。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养植兰花。在他住持的禅院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兰花,品种繁多。香客游人来到寺院听法礼佛,看到满架的兰花暗香四溢,清幽甘畅,都不由得赞叹不已。也由此,人们将喜爱兰花的晋迨禅师叫作“兰花和尚”。

某日,晋迨禅师应邀去寺院外讲经说法。行前,他将一位弟子叫到跟前,对弟子说,我去讲法,天黑才回来,你要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记住给它们浇水。

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而在他走后看护得很仔细,在给兰花浇水时更是分外小心。真是怕处有鬼,越是小心就越是出差错。他一个不留意,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整架的兰花轰然一声倒地,瓦盆破碎,花叶零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小沙弥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晋迨禅师的其他弟子看到了,过来帮他收拾,并对这位弟子说,等天黑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

晚上,晋迨禅师回到了寺院,弟子向师父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他想师父知道心爱之物被毁,一定会生气恼怒的,因此他请求师父惩罚自己。晋迨禅师听后只是平静地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东西被毁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后自会用心做事,我还怪你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烦恼的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会执著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的禅门家风呵!

弟子听了禅师的一番教导,霍然有悟,更加勤于修持,终于也在佛学上有所成就。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世上的任何东西,无论我们认为美好或是丑陋,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有生有灭,不会永存的。所以不应拘泥于事物的外相,而应随缘安心。这不但是一个禅者应有的风度,即便是普通的人,也应知道顺应事物的变化,不让外在事物改变内心世界的平静。

㈤ 儒释道与兰花的渊源是怎样的

公元1805年,浙江天元余姚等地掀起了一股种植兰花品赏兰花之风。先是天元道坛的道长道士,后继天元的文人雅士,再逐渐发展到名人及商家,进而成为了一种民风。

公元1819年,为了进一步宣扬崇道敬德,一位张姓道长广邀名人雅士,发起了“天元兰花盆景展现会”,简称叫“兰盆会”。这个“兰盆会”每年举行两次,每次展期历时7天。

第一届“兰盆会”在公元1819年深秋的农历十月底举行,展出了各类兰花200余盆,观赏者近500多人。到了公元1831年,“兰盆会”的规模近一步扩大,展会内容也从原观兰赏花,扩展到品兰、咏兰、画兰、赠兰。一时间,天元名人雅士云集,热闹非凡,“兰盆会”名誉姚北。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是讲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以正为师,以守贞为本,言不激行,有兰心兰德的人必然心性不乱,言行不偏激,就是君子,就是正人。

道家坚守的是一种真元之气,和合之气,即不被恶俗所感染的正直之气。我国蒙学著作《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古人认为,人在脱离母胎之初心性是善良的、真朴的,然而人心随着年岁的增长,习性就开始变化,渐渐地被世俗中丑恶的东西所侵蚀,变得复杂和混沌起来,如一泓清泉被污染了。

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那人为什么要修道呢?因为世界是一个大染缸,太混浊太肮脏太龌龊了,染上坏的习性就必须把它去掉,修道就是返璞归真,还原人性的初态。

兰花的特性使其任凭外界物性万变,也不离性淡守贞和香清高洁的品格,成为了人们学习与修行的榜样。因此道家认为,兰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宝,人若修到如兰的境界,则非圣即贤矣!

我国历史悠久,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兰花就是沉浸在优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完美地将我国各派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串联在了一起。除了儒教和道教以外,兰花对佛教也有完美的诠释。

佛教信奉的是清静、禅定和出世,而兰花生于空谷幽林,环境清静,无街市的喧闹,“不以无人而不芳”,是一种淡泊,其特点在于“定”,也就是不为外物所染,保持禅定,与佛教中的“戒、定、慧”的“定”是同一含义。

一代高僧圆瑛法师有偈云,“世间诸相皆常住,万象森罗见本真”,人和万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实本性,要见本真就需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呢?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的高度。

佛家之云,禅者,静也,定也,悟也;静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来。“贪嗔痴”是每个人身心上的蒙尘垢物,“戒定慧”乃是医治“贪嗔痴”最好的妙方。

因此,佛徒修行的第一要务就是戒,戒什么?戒贪念,戒嗔心,戒痴愚之性也。戒然后定之,戒了就清静了,就定了,心态就平和了,人生的智慧就长出来了。因此,几乎所有的佛家寺院都种植有禅兰,其目的就是用作僧尼入定悟禅与劝教世俗众生修行。

佛教认为,从养兰品赏之中也能养成兰花的遗世独立,安于淡泊,乐于恬静的品格,脱离世俗烦恼,获得清静无为的快乐。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兰一君子”“见兰悟禅”之说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说兰花和佛教的关系:

兰是禅花,非有禅缘,不结兰缘。兰是灵物,能卜凶吉。室浊则兰萎,屋凶则兰枯。兰有佛性,不论贵贱,平和同仁。

兰花文化与我国传统的儒释道都有很深渊源,正是由于兰花品质中的几大特点与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处。

㈥ 佛前供几朵花什么花最好

佛前供鲜花,不拘多少都可以。《地藏经》记载,婆罗门女“广求香花”供内佛,说明多是不限的。花的容种类,按我们平时礼节,应供美丽的清香的鲜花,这样显得庄严恭敬。所以花店里面卖的花都是可以的。供佛的时候,把花整理干净,只要心存恭敬,没有供几朵的规定。

可以是兰花,佛祖有拈花一笑之说,说的就是兰花;其次是莲花,这是他们坐的蒲团;最后是彼岸花,花开一千年,叶长一千年,花叶不相见,据说开在黄泉路上,非常的耀眼。

(6)佛喜欢兰花扩展阅读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有:

1、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2、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3、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㈦ 兰花开花与佛教的寓意

兰花开花的寓意比较多,主要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寓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第二种:寓意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即将有好运来临;第三种:寓意着来年走好运,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㈧ 佛和菩萨身边常伴莲花,莲花在佛家意味着什么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

在佛教中,我们经常看到莲花的形象。例如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莲花的纯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从四十二章经》莲花的象征意义描述的最为明显: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

㈨ 求兰花与佛教的联系,典故

古人常以花为友,谓之:梅为清友,菊为静友,兰为禅友。佛门将寺庙称为兰若,而佛家又将兰花称为禅花。兰花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着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叫六度之花。修行者见花当思修今世好的因,来世才有好的果。兰文化与佛文化的结合始于唐朝,从唐朝起,兰花开始盆栽。唐朝画僧贯休和尚在兰溪种兰写兰,由此寺庙多辟有兰园,直到如今各大丛林中大都种有兰花。历来艺兰家中也不乏僧侣。至今仍传世的蕙兰名种‘金赡梅’,就是清乾隆时由文思院翠峰和尚选育出的品种。创于唐元贞年间的广东汕头灵山寺,其镇寺之宝就是灵山寺壁兰,一直传世至今。现代佛教活动中有兰花参与或兰花活动中也有佛教参与,其中第十五届中国(乐山)兰花博览会上举办方就办了一场以佛教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晚会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而舟山的兰花的兰博会曾取名为“怫兰·慧馨” 普陀山兰文化博览会。将兰花和佛教较好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兰花文化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儒释道都有很大的渊源,是由于兰花的品质中的几大特点与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与佛教则是其清静、禅定和出世。兰花生于空谷幽林,环境清静,无街市的喧闹,所以赏兰要静心明性,不为外物所染,保持禅定。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是一种淡泊,其特点在于“定”与佛教中的“戒、定、慧”中的“定”是同一含义。兰花的传统铭品的欣赏要点在于瓣型的正,花色的素,戒花瓣的无型和花色的杂乱,与佛教之中的戒也有很大相似之处。僧人修得身心空灵之时品兰花的清远幽香,飘逸的兰影对于修禅必有很大益处,就是我们世俗之人从养兰赏之中也能养成兰花的遗世独立,安于淡泊,乐于恬静的品格,脱离世俗烦恼,获得清静无为的快乐。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兰一君子”、“见兰悟禅”之说是很有道理的。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说兰花和佛教的关系:“兰是禅花,非有禅缘,不结兰缘。兰是灵物,能卜凶吉。室浊则兰萎,屋凶则兰枯。兰有佛性,不论贵贱,平和同仁”。

㈩ 观世音菩萨最喜欢什么花

朋友你是想在佛菩萨面前,供花祈福吗?观世音菩萨最喜欢的,是我们能实践菩萨对我们的教导,行善积德做个好人。


供花方面,普通的花就可以。


我们信佛,学佛,欲求好运,福气,真正需要讲究的,是要能在生活中,实践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重点),你能改正过失,并行善积德,做佛菩萨的好学生,佛菩萨知道了,会非常高兴,你因此也会有很好的福报的!


朋友如果你对佛法有兴趣的话,我再为你详细解说一下。


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上,有一大恶,一大善,很能决定我们将来的福气,运气


此一大恶,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即是杀生,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生灵最为爱惜的,就是自己的性命,我们杀生夺命,生灵的痛苦很深,怨恨也很深,佛法告诉我们,杀生是大恶行,是有恶报的,我们求福求运,此一条不可不戒之。


另外,有一种极大之善行,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就是孝顺父母,孔子说过,孝顺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难以对父母和颜悦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对父母以柔心对待,讲话轻声细语,语气不要凶。


最后,朋友你可以请一些佛学书籍来看下,我们信佛,学佛,不仅仅是去名山古寺烧个香,磕个头就了事了,我们的福气,运气,一方面可以靠菩萨保佑,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去学习佛法,实践佛法(比如诵经,吃素,放生),去行善积德修来的。


佛学书籍寺庙里有请,新华书店也有售的。很多经书都很难懂,初学可以看一些佛法普及,佛法入门的书。


(佛法中谈到的人生的归宿,我们现在是人,那有没有来世呢,来世会变成什么?有没有永恒的生命?另外,来世能幸福吗?还是痛苦?有没有既让自己幸福,又让所有的众生能感到幸福的办法呢?这一点,佛法有详细的谈论)

热点内容
土豆茶花 发布:2025-09-19 18:21:45 浏览:734
插花人口 发布:2025-09-19 18:20:17 浏览:838
满满的绿植 发布:2025-09-19 18:19:42 浏览:178
樱花洪水 发布:2025-09-19 18:05:56 浏览:283
六月丁香五月婷婷小说 发布:2025-09-19 17:56:03 浏览:112
野山茶盆栽 发布:2025-09-19 17:42:30 浏览:459
野兰花采摘 发布:2025-09-19 17:21:47 浏览:61
在樱花校园模拟器里生小孩 发布:2025-09-19 17:09:37 浏览:245
七夕新娘币 发布:2025-09-19 17:09:36 浏览:577
2017合肥七夕节 发布:2025-09-19 17:05:17 浏览: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