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豆钱钱
❶ 陕西特产有哪些,价格呢
编号
品名
价格
1
十三朝狗头枣1000克(大又甜)红
38
2
十三朝狗头枣1000克(大又甜)绿
38
3
十三朝狗头枣特选1000克
25
4
十三朝十大怪400克(青花瓷)
10
5
十三朝十大怪400克(石榴花)
10
6
十三朝十大怪400克(紫)
10
7
十三朝十大怪400克(白)
10
8
十三朝名小吃400克(红)
10
9
十三朝长安八景400克(红)
10
10
十三朝皇家御枣10000克(紫)
35
11
十三朝贵妃糕400克(粉)
10
12
十三朝贵妃糕400克(绿)
10
13
十三朝石榴香脆218克
7
14
流曲琼锅糖(老字号)300g(张老八)
7
15
流曲琼锅糖(老字号238克(张老八)
7
16
(瑞梅)三原蓼花糖240g
7
17
十三朝红枣香脆218克
7
18
巨鹰福枣1000克
35
19
巨鹰骏枣王1000克
40
20
北方谷雨400克酥栆
9.5
21
北方谷雨什锦粮仓1000g
13
22
北方谷雨什锦粮仓芙蓉豆1000g
13
23
青龙江米条250g
3.5
24
北方谷雨黑米400g
8
25
北方谷雨精选小米
4.5
26
北方谷雨红香米400g
4.5
27
北方谷雨四味枣400g
9.5
28
八宝蜜枣甑糕400g
8.5
29
北方谷雨多味枣600克
13
30
北方谷雨500克狗头枣
8.5
31
顺庆丰圆筒350克狗头枣
32
32
顺庆丰1000克狗头枣(绿)
66
33
顺庆丰1000克中华骏枣
88
34
香脑壳香酥核桃900g
55
35
香脑壳香酥核桃500g
22
36
香脑壳香酥核桃700g
40
37
贾永信孜然牛肉200g
27
38
贾永信麻辣牛肉200g
27
39
贾永信腊牛肉200g
30.5
40
贾永信腊羊肉200g
34.7
41
贾永信十香牛肉200g
30.5
42
贾永信腊羊肉(盒)400g
69.9
43
贾永信腊牛肉(盒)400g
61.2
44
香脑壳野生500克核桃
19
45
北方谷雨降霜柿饼500g
14.5
46
北方谷雨清涧狗头枣1000克
19
47
北方谷雨琼锅糖400克(独立包装)
18
48
老孙家泡馍(五连包)牛肉850g
29.5
49
老孙家泡馍(五连包)羊肉850g
29.5
50
老孙家单包泡馍170g
5.8
51
老孙家精碗牛羊肉泡馍220克
9.8
52
八千里甘泉豆腐干(原味)150g
2.5
53
八千里甘泉豆腐干(自然,麻辣,香辣,五香)
1.933
54
宏达宝水晶紫薯500克
7.5
55
浦城大元庄棒棒馍245克
5
55
浦城大元庄油酥馍片345克
5
56
浦城大元庄香酥馍丁375克
5
57
和兴石子馍200克
2.5
58
和兴石子馍115克
1.5
59
和兴棒棒馍135克
1.5
60
和兴石子馍235克
3.2
61
和兴手工埋沙石子馍400克
5.8
62
西岐油泼辣子150克
7.5
63
西岐臊子肉100克
7.5
64
西岐臊子面208克
7.5
65
西岐双宝(礼盒)1092克
38
66
西岐哨子肉(礼盒)600g
38
67
西岐哨子面(礼盒)1200g
36
68
黄桂稠酒1600ml(礼盒)(巧迪)
14
69
黑米稠酒1600ml(礼盒)(巧迪)
14
70
天野临潼石榴糕250g(盒)
8
71
天野陕北红枣糕250g(盒)
8
72
林宝林三酥糕(盒)218g
7.5
73
林宝林三酥脆(盒)218g
7.5
74
林宝林核桃酥218g(盒)
7.5
75
林宝林板栗酥218g(盒)
7.5
76
林宝林椒盐板栗酥(盒)218g
7.5
77
林宝林核桃老糖(盒)258g
7.5
78
林宝林精品组合480g
10
79
林宝林石榴片258g
6
80
林宝林板栗片258g
6
81
林宝林核桃仁片258g
6
82
天野樱桃片258g
6.
83
天野枸杞片258g
6
84
天野猕猴桃片258g
6
85
林宝林野酸枣片258g
6
86
天野青苹果片258g
6
87
凯利思柿饼(袋)320g
8.8
88
凯利思柿饼(盒)240g
8.8
89
洛南350克豆腐干
5.5
90
雪魔芋(三个味)
2.5
91
红星软香酥礼盒8块
22
92
红星软香酥6块
17
93
林宝林西安名点
10
94
逍遥胡辣汤1000g(2味)
20
95
德福祥油茶400g(6味
8
96
德福祥油茶680g(3味)
12.8
97
家金芝麻核桃仁80g
6.5
98
家金琥珀核桃仁80g
6.5
99
天野清涧1000克狗头枣
38
100
天野1000克骏枣
38
101
天野红枣糕258克
8
102
十三朝红枣糕258克
6.5
103
十三朝石榴糕258克
6.5
104
十三朝柿子糕258克
6.5
105
宁夏塔木金枸杞75g
6.5
106
宁夏塔木金枸杞250g
16
107
宁夏塔木金决明子茶80g
1.5
108
宁夏杞菊决明子茶8g×30袋
10
109
宁夏塔木金八宝茶40g×10袋
10
110
老城墙60克木耳
6.5
111
老城墙50克银耳
4.5
112
老城墙200克莲子
15
113
老城墙200克芝麻仁
5.5
114
老城墙100克黄花菜
6
115
老城墙300克东北黑木耳
29.5
116
老城墙500克桂圆干
12
117
老城墙260克黄花菜
11.5
118
老城墙200克秦岭香菇
18
119
老城墙500克精品核桃仁
35
120
野生160克柞水木耳
17.5
121
野生250克柞水木耳
25
122
贾永信葫芦鸡600克
29
123
贾永信烧鸡600克
28
124
塔木金100克枸杞
7
125
临潼石榴酒125(小礼盒)
9.5
126
临潼石榴酒375×2(大礼盒)
48
127
占军陕北开口杏仁500克
22
128
聚仙猕猴桃果干500克
16
129
老闫家南瓜子238克
13.5
130
老闫家南瓜子150克
8.5
131
老闫家南瓜子800克
42
132
山里情豆腐卷180克
4
133
山里情豆腐板180克
4
134
洛南豆腐干350克
5.5
135
洛南豆腐干150克
3.5
136
秦八山魔芋500克(片,块,条)
3.5
137
酸豆角350克
3.5
138
湖南腊香干165克
3.5
139
望江春500克蕨根粉丝
7.5
140
望江春玉米饸饹200克
3.5
141
望江春荞麦饸饹400克
7.5
142
望江春蕨根粉丝200克
3.5
143
通惠酸梅粉350克
4.2
144
通惠酸梅粉325克
3.7
145
宝石龙250克龙须酥(草莓味,奶油味,香芋味,香草味)。盒装
11
146
宝仕龙40克龙须酥
0.9
147
宝仕龙100克龙须酥(3味)
3.2
148
宝仕龙200克龙须酥(四味)
4.5
149
黑米锅巴75克(奥尔良烤翅)
2
150
黑米锅巴75克(爆辣,)
2
151
天野狗头枣礼盒1000克
28
152
黑米锅巴75克(芥末)
21
153
家金罐装野香椿200克
6.5
154
黑米锅巴75克(排骨)
2
155
家金核桃仁80克(琥珀,芝麻)
6.5
156
秦康园贵妃糕300克(绿茶味)
10
157
秦康园贵妃糕300克(黑芝麻味)
10
158
秦康园御膳夹饼148克(红枣味)
6.5
159
秦康园陈皮梅,嘉应子
4
160
秦康园炸药包150克
5.5
170
秦康园长安八景360克(红)(紫)
10
171
秦康园十大怪360克(红)(绿)
10
172
秦康园牛皮糖200克
4.5
173
秦康园板栗糕200克
4.5
174
秦康园核桃糕200克
4.5
175
秦康园芝麻糖200克
4.5
176
秦康园手工姜糖100克(石榴,奶油,老姜浓香型,草莓,薄荷)
3.5
177
秦康园明皇饼338克(绿豆芝麻)(芝麻核桃)
10
178
思乡绿豆糕120克
2.8
179
思乡绿豆糕230克
6.5
180
思乡绿豆糕120克(桂花味)
3.8
181
思乡绿豆糕400克
7.5
182
陕味香米皮
4.5
183
陕味香擀面皮245克(袋)
4.5
184
陕味香擀面皮245克(盒)
5.5
185
正宗重庆酸辣粉180克(盒)
4
186
洛川苹果醋248ml
3.5
187
阿胶蜜枣400克
9.5
188
三原古香牛肉300克
25
189
伊麦香锅巴100克(清真)麻辣
1.3
190
香港虎标苦荞茶196克(绿)
16
191
香港虎标苦荞茶196克(黑)
35
192
通惠鲜橙多320克
2.9
193
通惠菠萝饮料320克
2.9
194
通惠草莓粉320克
2.9
195
通惠酸梅粉350克
4.2
196
通惠325克酸梅粉
3.6
197
香脑壳核桃900克
55
198
香脑壳核桃700克
43
199
香脑壳核桃500克
21
200
香脑壳核桃野生500克
19
201
西安印象(低糖)糜子酥228克
6.5
202
西安印象(低糖)绿豆酥228克
6.5
203
西安印象(低糖)扁豆酥228克
6.5
204
西安印象(低糖)黑米酥228克
6.5
205
独一香核桃900克
38
206
独一香红枣1000克
18
207
独一香花生320克
4.8
208
独一香麻花320克
4
209
独一香花生1000克
10
210
十三朝柿饼500克(降霜)
13
211
宝鸡辣椒粉40克
4
212
宝鸡辣椒粉100克
4
213
宝鸡辣椒粉160克
10
214
宝鸡辣椒粉250克
10
215
宝鸡辣椒粉500克
13
216
兰花花1000克小米(黄)
17
217
兰花花1000克小米(黑)
17
218
兰花花2000克小米(黄)
24
219
兰花花豆钱钱1千克(黑)
24
220
兰花花豆钱钱1千克(黄)
24
221
兰花花绿豆2千克
35
222
兰花花小香米礼盒218克×11袋
48
223
兰花花陕北小杂粮218克×11袋
58
224
兰花花陕北书包礼盒218克×14袋
68
225
太阳锅巴(麻辣味)50克
1.5
226
太阳锅巴(五香味)50克
1.5
227
太阳锅巴(孜然味)50克
1.5
228
樊记450g腊汁肉
33
229
樊记500g腊汁肉
38
230
樊记630g腊汁鸡
28.2
231
樊记500g猪蹄
29
232
樊记200g腊汁肉
15
233
三原君香思700g烤鸡
15.5
234
三原君香思300g猪蹄
9.5
235
三原君香思240g手撕兔
11
236
三原君香思300g老陕牛肉
9.5
237
三原君香思300g老陕驴肉
9.5
238
益伊友黑豆500克
5.7
239
益伊友圆江米500克
5.5
240
益伊友燕麦片500克
5.2
241
益伊友燕麦仁500克
5.2
242
益伊友红小豆500克
6.6
243
益伊友绿豆500克
6.6
244
益伊友黄豆500克
5.5
245
益伊友小米500克
5
246
益伊友黑米500克
5.7
247
益伊友薏米500克
11.5
248
益伊友糙米500克
5..5
249
益伊友江豆500克
7.5
250
益伊友长江米500克
5.5
251
益伊友红糖320g
3.4
252
益伊友冰糖260g
3.4
253
益伊友白砂糖400g
4
254
黄河红有机金丝枣10000克
28
255
米脂婆姨豆钱钱1.8千克
29
256
米脂婆姨贡米800克( 黄 )
17
257
米脂婆姨贡米800克(黑)
17
258
米脂婆姨贡米1.8千克(黄)
29
259
米脂婆姨贡米1.8千克(黑)
29
260
陕北土豆粉800克
15
261
陕北土豆粉200克
3.5
262
米脂婆姨贡米礼盒
48
263
米脂婆姨小米礼盒
45
264
秦和三酥糕350g
14
265
秦和核桃酥350g
14
266
秦和板栗酥350g
14.
267
秦和核桃脆350g
14
268
秦和琼锅糖350g
14.5
269
1.8千克精品礼盒粉条
26
270
西府牛肉208g
19.5
271
西府驴肉208g
18
❷ 兰花花片头曲谁唱的
青线线那个蓝复线线,
蓝格制英英的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
独有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呀,
唯有那个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
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
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
抬进了周家。
蓝花花那个下轿来,
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
好象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蓝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
怀里揣上糕,
我拼着性命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
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两个死活呀长在一搭。
❸ 兰花花红枣杂粮
主要生产兰花花小米,绿豆,玉玉糁,钱钱,紫荆枣,烤枣,荞面,豆面,莜面,醉枣等这些杂粮好吃的很,我吃过。
❹ 陕北高原的概况
陕北民歌——黄土高原民俗风情的画卷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庄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
“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即有婆姨们如位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信大游 (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行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 7字句或 10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扩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歌舞曲,主要是指秧歌活动中的各种演唱形式,如船曲、灯曲、拜年调(又称大套高跷)等。这类作品多为即兴之作,有些形式在长期的演唱活动中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演唱时只须把要唱的内容临时加进去即可,演唱时以一领众合为主。
榆林小曲是流传于榆林城内的一种民歌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小调差不多,只是曲谱有所不同;另一类以反映城市生活、闺怨情思、香楼哀怨的内容为主,市井味足,语言也文绉绉的。在演唱形式上,一般采用坐唱、联唱的形式,有音乐间奏,有领唱,有合唱,段落分明,情绪起伏大。
二人台是流传于神木、府谷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顾名思义,是一种以角色为主的演唱形式,角色限于两个人,一男一女,一般是扮演一夫一妻,角色为秧歌中的装扮,在秧歌活动中演唱,与晋西北、内荣古一带流行的二人台大同小异,是民歌、民间舞蹈和民间小戏三类形式的结合体,有戏剧味。
陕北民歌反秧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来驱逐寂寞和忱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叶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卢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请看脍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拉活解忧愁。
拉活解忧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里贼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觉你睡中间,
不要睡两边。
操心那挖墙贼,
控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长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里蛇摆尾,
操心喝坏你。
吃烟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对火。
梢林里绿林响马,
操心那蒙汗药。
“走西口”的人一去经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时,或手摇纺车,边摇边唱,或立于门前,低吟浅唱,抒发他们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
豌豆开花一点红,
拿针缝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见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黄连。
大河没水养不住鱼,
妹子离不开哥哥你。
一对百灵子钻天飞,
多会儿盼得见上你。
同是反映当地婚俗的陕北民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如《兰花花》、《大女子要汉》和《我给你寻个好婆家》等3首歌对嫁娶方式均有描写,但因时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兰花花》中是古老的传统的嫁娶方式,买卖婚姻,新媳妇过门要坐轿,还有“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到了《大女于要汉》时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说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礼也简单化了,骑马代替了坐花轿。而在《给你寻一个好婆家》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头上蒙盖头,脚上穿绣鞋,而是“骑着马,戴着花”,和新郎“说说笑笑进婆家”。
陕北民歌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实,感情色彩浓,情歌尤其这样。《想你实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阁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抒发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实想你,
浑身上下都想你;
头发梢梢想你呀,
红毛线头绳难挣呀;
脑瓜皮皮想你呀;
榆林梳子难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难闭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泪水颗颗难收呀;
舌头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难尝呀;
……
如果说只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这首信天游《拉手手》却是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二人疙崂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虽然大大咧咧,但动作自然,情绪轻松,可谓是陕北的一首绝唱。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边远山区从前曾流传过《三大怪》的民谣:“沙子打墙墙不倒,婆姨嫁汉汉不恼,嫖客跳墙狗不咬”。可见陕北思想意识之一斑。
20世纪70年代以前,陕北一些地方因没人会写字,逢年过节只好用碗底蘸墨在红纸条上扣圈以代替对联,当地人称为“扣对联”。在某些农村,即使有人能写出来,也没人认识它,写了又有何益?解放前,在陕北农民眼里,黑圈和黑字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长期以来,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即使偶尔看一回小戏,他们也不叫看戏,而叫“看红火”(热闹)。他们只好靠自己的歌喉去诵物诵事,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陕北民歌,便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既易于掌握,也易于流传的文艺娱乐形式。久而久之,民歌便逐渐形成不同的相对稳定的体裁和形式,如上面提到的小调、信天游、祈雨调、酒曲、劳动号子、神官调等。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每一体裁和形式也随之发展和变化。例如,著名的《东方红》这首歌,就是从一首纯粹的情歌,发展为歌颂党的领袖的颂歌。最早传统民歌《谁也不能卖良心》原歌词是:
煤油灯,明又明,
红豆角角双抽筋。
红豆角角双抽筋呼咳哟,
谁也不能卖良心。
这是一首情歌,在此基础上改填新饲,又成了 《骑白马》:
荞麦花,红登登,
咱二人为朋友为个甚?
三哥哥当了八路军,
一心去打日本。
……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
打日本顾不上。
在《骑白马》这首歌的曲调上填新歌词又成了《移民歌》:
山川秀,天地平,
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梢林呼儿咳哟,
边区遍地是黄金。
……
1943年,民间歌手李有源创作了《移民歌》的第一段:
太阳升,
东方红,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
不久,佳县移民队在向延安进发的路上,担任移民队副队长的李增正(李有源的侄子)唱起了这首歌,接着移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凑了一路,终于创作了这首 《移民歌》。后来在《移民歌》的基础上,又改为《东方红》。
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除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群众自然流传外,还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二是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 油糕
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钱钱饭
这本是陕北缺粮人家的一种度荒饭,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饥。而现在已成为粗粮细做的风味饮食。其做法为,将黑豆经水浸泡膨胀,放在石碾上碾压成片,形如铜钱,故人称“钱钱饭”。 煮时按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等豆钱半熟时,再放入小米。当豆钱漂浮于粥面上时就可以食用了。钱钱饭粘糊爽口,香浓味美,尤其是寒冬里,喝一碗钱钱饭驱寒保暖,惬意极了。据说貂蝉就是常吃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凉粉
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煎饼
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
荞面
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有减脂降压的功效。
羊杂碎
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果馅
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
抿节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抿节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特制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呈扭曲状。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食时,将抿节下锅煮熟,浇以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带一股豆香味。此乃陕北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点之品种。
油馍馍
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洋芋擦擦
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酥绵可口,久吃不厌。
密汁南瓜
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口感绵软,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碗砣
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
陕北米酒
这种用软黄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适口、消腻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饮料。贺敬之曾在他的《回延安》诗中赞道:“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足见米酒的引人之处了。
❺ 陕北民歌中的《兰花花》里面的一十三省指的是什么
现指陕西省,绥德县。
陕北民歌歌曲解析: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5)兰花花豆钱钱扩展阅读:
绥德县境内河流全属黄河水系,流经的一级河流有黄河,二级河流有无定河,四级河流有大理河、淮宁河,五级河流有义合河。
绥德县五级以下河流共483条。所有大小河流包括入境流量,共计径流量990.86立方米/秒,其中自产水量0.8381立方米/秒,入境流量990.0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12.4776亿立方米。
自然植被面积为831230亩,占绥德县总土地面积的30%,覆盖度为10~20%,生长的主要是灌木、野草和野花。灌木主要有柠条、酸枣、乌柳、羊厌厌等。野草有400多种,其中主要有18科80多种,以菊科、禾本科为主,次为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旋花科、百合科等。
野花有4类、60多种、100多个品种。林业用地面积102767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09%,其中有林地343906.5亩,灌木林地121亩,疏林地932亩,未成林造林地82697.3亩,苗圃地240亩,宜林地599775.2亩,森林覆盖率15.4%。
❻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特征
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叙事性独唱歌曲。歌曲语言淳朴、旋律优美流畅,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深得群众喜爱。
运用“信天游”曲调的《兰花花》;曲调高亢悠扬柔美、开阔有力,节奏舒缓自由,极具陕北特色。它以优美舒展的音调,纯朴感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兰花花的形象。
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兰花花》分析:
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第一、二段:开始以极高的音起句,曲调一开始就出现两次四度(6 2)跳进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兰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四段:由G调转入C调,速度慢一半,语气也特别悲痛,描绘兰花花被迫出嫁情景,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无理与凶残,我们也能从音乐中听到兰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六段:通过果断而坚决的唱腔,我们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坚决的反抗。
第七段:描写了兰花花的出逃,采用了紧拉慢唱的摇板,情绪紧张而热烈。
第八段:转回G调,用无限的激情刻画兰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复句,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和大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
《兰花花》真实小故事:
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二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
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 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 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 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 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 (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 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 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
❼ 《兰花花》的歌词是什么
《兰花花》
创作者:周家洛
原唱:刘燕平
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7)兰花花豆钱钱扩展阅读: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在红军攻下临镇时,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不久红军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生死不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但男方是一个大头兵,便做主把她嫁与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兰花花又被迫嫁与大户石家,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人生的不幸,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她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❽ 阿宝歌中的兰花花是什么意思
这首歌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兰花花是人名。
延安临镇川的兰家河,有一个兰花花,生得真个俊,实实的爱死人。
兰花花年己十八岁,秀眉花眼,小小的嘴唇,见人总是笑眯眯的,脸上绽出一朵花,露出雪白雪白的牙齿。她身穿一身蓝,走路就像水漂船,脚蹬一双高底红绣鞋,照得村里村外的年轻后生心花缭乱,坐卧不安。都说兰花花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子。天下的美女最数兰花花好。
这朵花被村里的财主人家周富贵挑中了。
周富贵外号叫”周半川”,膝下有个老生猴小子,年仅七岁,秃脑鼠眼,一脸大麻子,整天鼻涕吊两股,富贵却把他当成宝贝蛋蛋。想给儿子早娶媳妇,早生贵子,早看守他的家业财产。因此,便请了村西能言利嘴的刘媒婆,给他儿定个大媳妇。
刘媒婆到家吃的油,穿的绸,大烟瘾一过,手在双膝盖上一拍,说:”哎呀!这事不用再叮咛。那兰花花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一万个姑娘里头难挑的俊女子嘛!前几天,我还碰着他大,洋烟瘾发得嘴像簸箕大,家里一个子儿也没有了,想把兰花花许配人家,弄几个片片 (银元)和蛋蛋 (大烟)吃。”
周富贵一听,皮笑肉不笑地问:”这没啥难肠,烟土你背上,大钱你拿上,好话你说上,腿儿你跑上,成事总不能亏待你。”就这样,凭着媒婆子三寸不烂之舌,正月说亲,二月里定,三月里交财礼,四月里就要娶亲过门哩。
当兰花花知道时,亲事已定好了。今天就过门,她哭着、闹着不愿去。他大说:”好娃哩!事已说好了,钱也使了,太穷,退赔人家不起,再说红口白牙,三媒六证,咱也惹不起周家,是崖是坑你跳吧,命定该如此。”
兰花花哭得死去活来,想寻无常,邻家婶子也劝说:”我娃年纪小小的,正在活人哩,女婿不强强,也图个人家窑院土地。再说你瞅的那个灵醒女婿杨二娃,也在周家拦羊抵债,你过了门,明里暗里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啊!”
正说着,只听吹手王八,高骡子大马,轿到门上了。就这样匆忙,便对对鼓,对对锣,对对喇叭,吹吹打打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下轿后,东照照,西看看。土墙墙院子,一排排窑,三间瓦房新铮铮的。对对猪,对对羊,对对先生坐几行,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只见一扎高的个小女婿,连晶花帽子、披红、袍子也拉不起,被人抱出来,和她拜天地,入洞房。这个女婿论个子一点点,论人才又秃又瞎还尿床。自己身上的纽扣也不会扣,连炕也爬不上去,要人往上吊哩。气得兰花花指着窑皮骂媒人,埋怨爹娘好狠心。
那猴小子见兰花花哭得很伤心,便说:”姐姐,你哭啥哩,快睡觉觉,明天我送你回娘家。”
兰花花一听,又气又想笑,顺手拉开红绫子被子,铺好四六绵毡,放好鸳鸯枕头,说:”你睡吧!”
小女婿说罢呼呼噜噜地睡着了。睡梦中一会说;”妈妈,我要吃奶奶。”兰花花没理。
停了一会又说:”姐姐,我要尿尿哩!”兰花花只觉脚脖子热呼呼的,忙掀开被子一看,红绫子被子象牙床都叫尿浇湿了,连她的绣鞋也泡在尿里头,一生气,便脱下绣鞋打女婿。
小女婿一见兰花花打她,一轱辘爬起来,哭哇嚎叫跑到前炕上。兰花花撵到前炕上,猴小子又跑到后炕上,兰花花又撵到后炕上,好像猫儿把鼠窜。猴小子见躲闪不过,便双膝跪在当炕里,叩头像捣蒜似的说:”姐姐我不敢了。”
兰花花拧住他的耳朵说:”我不是你姐姐。”
猴小子忙改口说:”娘,我再也不敢了。”
兰花花说:”我不是你娘。”
猴小子说:”不是我姐,不是我娘,你今打我为甚的?”
”不是姐,不是娘,我今打你为尿床。”
”你若为的是尿床事,请你饶了吧!我以后一定改,光吃捞饭不喝汤。”说着又磕头,又作揖。
再说周半川正在厅房陪客喝喜酒,忽听洞房闹嚷嚷,撵过来一看,气得乱吹胡子干瞪眼。一脚踏开门,一把把兰花花拉出房:”哼,你翻天了,刚过门的个新媳妇,你就打女婿哩!”说着叫人把兰花花关在磨房里。
兰花花抱磨杆,一天叫推二斗半。兰花花抱磨转,三天没吃一顿饭,头发锈成个毡片片。一碗小米饭,一天用三餐,过了好几天,才吃了一点点。
这磨声呼噜噜,像敲鼓,如吼雷,惊动了隔壁拦羊的杨二娃。他自兰花花抢进周家,每日闷闷不乐。当他听到磨声,心想可能是兰花花推磨,但又定不准。这天放羊,他在山里拽来了一把马兰花,黑地凑人不防,便从窗窟窿撂 进磨房。
兰花花正在吊着眼泪勾斗推磨,一见马兰花,情知是二娃哥撂的,便”哗啦”一声把磨房门打开了。二娃听到门响,便跳墙过来,一把把兰花花抱在怀里。
兰花花一见二娃,泪如雨下,冤屈得说不出一句话,半天才叫了声:”二娃哥。”
二娃说:”我就在你跟前。”
”你不走了吧?”
”不走了。咱们死死活活在一搭。”
兰花花紧紧搂着二娃的腰。二娃轻轻抚摸着兰花花的头:”看你,连头也懒得梳了。”
兰花花说:”二娃哥,给我梳一个麻花头吧!”
”没有梳子—-”
”用月牙。”兰花花接过话音说。
”天高攀不上。”
”用五龙爪。”
”什么五龙爪?”
兰花花托起二娃的手,说:”用手随便理理就好看了。”
月亮从磨房窗户里透进来,照得兰花花更加迷人好看。梳头中间,二娃猛不防亲了兰花花一个豆芽子嘴。兰花花”嗯”了一声,把二娃推开。
二娃问:”兰花花,你不爱我吗?”
”爱。谁不知道你没婆姨,我没汉,咱二人好像一骨朵蒜。”
”我没,你有。”二娃向上房指指。
”我不是他婆姨,他把我叫姐叫娘哩!”于是将打新郎的经过给他说了。
二娃搬着兰花花的肩膀,问:”你爱我的什么哩?”
兰花花说:”不爱你东来不爱你西,单爱哥哥二十一。”
”我是个拦羊娃。”
”对对山羊串串走,我和放羊娃手拉手。”
”我是穷小子。”二娃故意说。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还有呢?”二娃打破沙锅问到底。
兰花花说:”还有呀!人人都说咱俩个好,阿弥陀佛天知道。”
二娃越听越心喜,他紧紧抱住兰花花说:”红鞋扎的兰花花,咱俩死死活活在一搭。”
兰花花说:”咱俩定下一句话:深更半夜你早些来,来的迟了门不开。”
二娃说:”不行。”
”怎么不行?”
二娃说:”打碗碗开花蔓不长,露水夫妻不久长。”
兰花花着急说:”那你说怎么办?”
二娃向四面探听探听,低声说:”逃走,明天五月端阳,我在小河口等你,拉你逃出虎口狼窝。”
”行。这是个最好的主意。我一吃夜饭,给咱准备上一点干粮,手提上羊肉怀揣上糕,冒上个性命往你那儿跑。你一定等我啊!”"对。”
据说这对恩爱自由的夫妻就这样逃走了。人跑出去无影无踪,是死是活不知道。但村里年轻小伙子却想她,就给她编了个曲儿叫《兰花花》,一直传唱到现在,请听:
青线线蓝线线兰格英英翠,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爱死人。
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娃子数上兰花花好。
……
❾ 兰花花原唱
歌曲《来兰花花》的原唱是刘燕平。源
《兰花花》是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的一首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也就是陕北民歌。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还有,该歌曲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其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
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
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❿ 音乐 兰花花 的故事背景
兰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县临镇人。从小心灵手巧,长得俊美可爱。与当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红军解放了临镇,该男子应征入伍打仗去了。兰花花的父母强把她嫁与某老恶棍。该恶棍不久横祸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给一个麻脸的富人。兰花花日遭虐待,终于在1942年病故。5 应当说,兰花花的事迹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现世悲剧,它揭示了旧社会下层女子 6 悲惨的人生命运,反映了旧礼教戕害人性、阻挠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现实。在那个时代,像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但人们追求自由、力谋幸福的心智尚存,则不免要付之于实际的行动,试图去冲破樊篱,实现超越。这种实际的行动往往是自发的、盲目的、鲁莽的,不免要走偏,酿成悲剧。(关于这方面的现象及理解,我在后面还将论及。) 兰花花的悲剧从她一生下来就开始演绎了。7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个英英采”。这句歌词包含了十分浓厚的民俗意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正是在这种物质生活中孕育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也许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兰花花的确实是纲常制下的女贱现实,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请容许我这样设想:兰花花是她妈在纺线织布的时候生的。这个孩子对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长长的棉线,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编织从此开始。 兰花花倒是生下来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国度造就了她的悲剧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过错是,她“实实的爱死人”。有人会问:“漂亮也有错吗?”有,确实可能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氛围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兰花花的人生轨迹即实践于这样的“原罪”。 随着年岁的增大,兰花花可以参加生产劳动了,起兴物也由家里转到了田间。“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劳动的性质之一是标志主体具备社会接受的素质。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兰花花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善于劳作,绝对是一个好的“家庭把式”。这在以劳动为美的意识形态看来,简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会对兰花花的评价为: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兰花花好。” 这样好的人才,自然是社会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过度性兴奋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紧凑,大概有文学构设的参与。这个姑且不管。我想关注的是,在诸多民俗意义上的婚事仪式所体现的价值认同和制度张力。在这里,我要重点说说媒人。 中国传统有一种说法,社会上有六种女人碰不得,所谓“三姑六婆”是也。她们口尖舌长,说三道四,走街窜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骗,遗祸社会。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实上也是)就是这样类型的人。 10 我同样要强调,“三姑六婆”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所做的大量的无微不至的社会沟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类的共性,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就可以粗略地视作从事信息的事业,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时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权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为中国的“三姑六婆”的产生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值得我们现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这些现象,反倒表现了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扭曲。12 而且,由于媒婆的历史性活动,竟至于产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类的词汇,这是不容忽视的价值民俗力量。 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门。”如果我们没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实际上,其背后隐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单从信天游本身来说,很大数量的曲目都包含于这一内容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歌就是情歌,这已几乎成为共识(当然如果仅是这样处理的话,也太过鲁莽)。信天游也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纯情(注释中提到的“猥亵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浊情歌”),人类非理智中性升华的大多数就贮藏在这些“真流露”的纯情男女身上。我同样可以想象,在旷远辽峻的山间地头,兰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劳作中凝结于田苗子的情感游丝,荟萃于土豆疙瘩的纯然灵犀,以及高粱穗头的心灵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兰花花进“周家的门”之前,还有与情哥哥送别的一幕。歌词交待的不清楚,但这样的曲目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大多是历史浓缩的精华产物。中国人感情的细腻是举世闻名的,离愁别绪是最典型的表现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这一主题的信天游应当是《走西口》。在这首九曲悲肠、摄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传统中国人的阴阳相济和“陌生化”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特有的审美“三棱镜”,以及置于太阳底下的七彩光芒。15 “兰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兰花花的人生航程将最终在这里抛下铁锚。“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哩”!那种新婚的焦虑、害羞、渴躁不安,是难以言表但可以想见的。在这种杂碎的心态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这是最现实的打击。那种恋情失却、人物两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刹那间变作为宇宙间最恶毒的诅咒:“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16 后两句可以是实写,写兰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里,痛诉心迹,言呈心志,告以决心;也可以理解作虚写,即兰花花幻想作自己携带食物去会情哥哥,以叙幽情。事实上,我们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经当兵去了,理解作虚写更切合实际。 17 我这里想重点提及的,是那种男女之情所激发的强大的勇气。不论兰花花是仅有这样的意识,还是已经化作了一种实际的行动,都可以表明礼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点。18 这种现象在中国是最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礼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间张力的时时缺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兰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质上是一种“违禁行为”。如果她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的话,不外乎又将产生一首“打伙计”的“猥亵歌”。撇开价值因素不提,单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长久之计,为己也不心安,终是悲剧的结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纲领,并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笃行之。这在当时的历史力量储备中,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并在事实上也终于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们知道,兰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这本身就给我们一个信号,中国妇女的命运从此将揭开一页新的篇章。回过头来再看《兰花花》,恰值于历史大变动的转折点上。兰花花的死,代表了旧事物的终结,预告了新事物的创生。可以说,《兰花花》是中国历史上礼教婚姻妇女的最后一幕悲剧,其存在价值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