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之醉
① 荷花的缸古人雅称
荷花的别称有:莲花、芙蓉、金芙蓉、芙蕖、六月花神、菡萏、玉环、溪客、水芝、水宫仙子、藕花、水华、泽芝、荷华。这些称呼大多数是来自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用来形容荷花的诗句,其中的“莲叶”指的就是荷花的叶子。
荷花(学名:Nelumbo SP.;英文名称:Lotus flower):属毛茛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17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②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什么意思
醉酒后泛舟碧波之中,任小舟自在漂流,直至飘到繁花丛中(应当是荷花)。
意境很美。
③ 赞美荷花的句子
1、荷花不仅没有牡丹那样华丽高贵,而且没有桂花那样十里飘香。既没有梅花那样顽强不屈,也没有水仙那样朴实秀丽。但是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2、荷花是一种纯洁的花朵。人们常说它,“出污泥而不染”。荷花长在湖里的淤泥里,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那里。荷花冲出水面后,却一点也不脏。而是秀美的、干净的、大方的。人们爱荷花,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3、荷花从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也不和别的.花比美,只是孤独地立在水中,默默无闻地站着,站在水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送走一个晚霞,又迎来一个朝霞。可是,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只能过一个夏季。可人们都会记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与真诚。
4、瞧它开得多美丽,一朵朵露出了甜美的笑脸,有的只有两三片花瓣,好像一个害羞的小泵娘,花瓣落了结出了一个个碧绿的小莲蓬,小莲蓬很害羞,一直低着头。荷池清香阵阵,姿态万千,我疲惫的心情一下子变轻松了。一阵微风吹过,粉红的荷花们翩翩起舞,真像一位位伟大的舞蹈家,站在碧绿碧绿的大圆盘之间跳美丽的舞,风过了荷花们又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不怕风不怕雨。
5、荷花不仅艳丽迷人,婀娜多姿,香气纯正,意味清新,既可供人观赏,又可供人食用药用,更可贵的是,不像浮萍,随波逐流;不像红柳,孤芳自赏;荷花不畏炎夏的威力,不惧晚秋的欺凌,不怕虫害的噬咬,岁岁夏夏,周而复始,造福人类。
④ 中国古代民间有哪些关于荷花的传统
荷花之神话故事
(一)莲荷花
荷花是人人皆知个个喜爱的花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池塘、湖泊等浅水中。它依靠上年留存在水下泥土中的根茎即莲藕,在每年的春天生根发芽,在夏天展叶开花,在秋季膨根为藕结子成莲。
荷花的根茎最初细瘦如人的手指一般,它的白色入泥部分称为藕,俗称莲鞭,莲鞭有一个个的节,节再生出新的莲鞭,盘根错节,形成它的水下世界。每个节向下生出须根,扎根于水下的淤泥之中;时当每年夏秋荷花生长末期,莲鞭入土部分膨大成藕,可用作明年春天萌生新株之用。
荷莲向上伸展荷茎,抽出一片片叶子和一个个花苞,形成它的水上世界。荷茎上有又细又密的茸毛,绿色的叶片成椭圆形,花有淡红色、白色等数种,花瓣有单瓣、复瓣之分。花谢后形成莲蓬,内生多个坚果,俗称莲子。
荷花全身都有益于人类:莲藕可供食用,莲子是滋补佳品,花叶能供人们观赏,它的藕节、莲子、荷叶等是中医治病的好药材。荷花生长的地方,还有净化水质优化环境美化风景的作用。
荷花凭藉它的绿叶红花,形成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风格,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观赏花卉,被历代的文人誉为“翠盖佳人”。与人间佳人不同的是,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没有一丝一毫的人工装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就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这一特性。不仅如此,荷花还以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被众多的墨客称为“花中君子”,常常以它为喻,赞誉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二)三月三的传说(荷花传说)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和一个庵。庙里一个和尚与庵里的一个尼姑相好,随着日子的长远,两人的恩爱与日俱深。可是,同是出家人,不能结成夫妻,只能时常暗中相会。
有一年的三月三,他们在一个湖边相会,被一个叫花子发现了。那叫花子本也是无意中路过,无奈黑夜里那叫花子的形象颇似她庵中的住持,尼姑吓慌了,一慌之下竟跳湖自尽了。和尚见尼姑跳到湖里去了,他也不知那湖水的深浅,一心只想救起尼姑,结果也被淹死了。叫花子撞到和尚与尼姑的好事后,难为情地急急走开了。可是紧接着听到两阵水响,又听到和尚在水中呼唤尼姑的声音,料是尼姑含羞自尽,想想全是自己的过错,于是就急忙转身,赶紧跳到湖里救人。怎奈他们都不识水性,最后都被淹死在湖里。这一幕悲喜剧,世人谁也不知,唯有土地菩萨全都看在眼里。他同情他们的遭遇,可是却不能救活他们,因为那和尚与尼姑毕竟犯了佛门的戒律!
和尚与尼姑的尸体很快被湖里的大鱼吃掉了,骨头飘到一块儿,渐渐沉入湖底的淤泥中。鱼儿嫌叫花子身上有股臭味,而没有吃他的尸体,叫花子的尸体便浮到了水面上。和尚与尼姑都觉得自己死得冤枉,双双向土地菩萨诉冤,说:“我们在人世不能成为夫妻,能不能让我们沉入淤泥的尸骨节节相连,并给予一点生机?”土地菩萨说:“因为你们违犯佛门的清规,死后只能与污泥为伴。但念你们都是人,人世间男女相爱并无过错,故准许你们的尸骨在污泥中节节相连,恢复生机。”
和尚与尼姑的魂灵见土地菩萨应允了,又得寸进尺,要求每年出来看一看世界。土地菩萨心肠软,竟也答应了,但是规定他们不能离开污泥。每年要到他们的忌日三月初三才能钻出水面探看世界。
叫花子的魂灵见和尚与尼姑都获准恢复生机,也前来向土地菩萨说:“虽然和尚与尼姑的死是我害的,可我是无意的,能不能也让我恢复生机,每年到世间玩一段时间?”
土地菩萨觉得叫花子言之有理,便说:“好吧,你就变一条水蛇,每年三月初三去看世界。”
后来,和尚与尼姑的白骨长成人类喜欢吃的莲藕,节节相连,节节有孔,以示他们心心相通,节节之间长满细丝,即使折断,也可相连。和尚让自己长成荷叶,尼姑让自已长成荷花,每年三月初三,荷叶先卷成尖角钻出水面的,然后才慢慢舒展开来。荷花本来也是在三月初三钻出水面的,怎奈她对过去的事感到难为情,要待荷叶长大了、长多了,她才从空隙里羞答各地钻出来。
水蛇当然不会害羞,每年三月初三,他便迫不及待地从土洞里钻出来。
因此,便有了“年年有个三月三,蛇出洞来藕出簪”的谚语。
⑤ 醉在荷花七月开
时光之笔写暖了七月的美丽,听风儿在窗外呢喃,仿佛在说槐花谢了,荷花红了,那些温润的故事在七月天里生动了。再美好的风景也会随着季风而远去,而那些曾经绽放的风情像碧玉一般泊在心里,无法抹去,也无法释怀。我以静默等云朵从我的眼前飘过,就这样守着一窗风轻,用一怀柔情书写最美的梦,拥晓月而眠,梦里,有莲荷开在身边。美丽的荷花,空气中流淌着清香的味道,这样的季节是诗意的,吟一阙诗词,望一山碧绿,静听花开的声音,让温婉的时光在指尖捻成最美清韵。好想,寻一处风景清幽的地方,有微微的风轻抚在脸颊上,清泉流淌,你横笛长歌,白衣胜雪,等我画一场浮世清欢,弹高山流水,挽薄风入弦,与你,相依云水间! 我在一眼的碧绿中,守着心的一方静寂,看云儿在蓝天悠悠,虽然七月的天气是灼热的,其实是喜欢这样花开的季节,风轻云淡,山青水绿,给人温和清纯的感觉。一直喜欢月白,还有荷花。一个可明亮心房,一个能在心中芬芳,哪一个都是美好干净的温柔所在。一直认为,最好的感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清新美丽,所以无需执意要求结果,一切随缘,随心,就如你说,心在,情意就在,牵挂就在。感情亦如作画需要留白,说与不说无关紧要,那淡淡的想念,如月下的红莲,浅浅的在心湖开着,散发着清香的气息,这样的感觉若是你懂,即便隔着一水的距离又如何?! 对于莲荷,我有一份说不出的钟情, 想着在朗月清风下,青青的池塘,莲在水中央,我在水一方,我知道,你就在离我不远处,看荷与莲细细的呢喃;看鱼儿与碧水轻轻的缠绵;看雨滴滴落清池,化着碎钻点点。絮絮的低语里,都是深情厚意。七月,我的梦里梦外,都在等待着莲荷的盛开,即便是在没有星月的夜里,也有暗香涌动。喜欢在这样的夜里想你,回想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那些温暖的情节与碎碎的絮语构略成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的淌在我的心里。月色温婉,琴声悠扬,心灵漫步于时光的彼岸,在淡淡的清风里,承接一种叫做相守的清欢,一种情怀,在月下独舞。思绪,在涓涓流淌的清韵里,不肯离去。指尖的记忆,沾染着眉心,熏染了七月的花巷! 一朵柔美的念想,穿越千里的烟波,翻飞丝丝缕缕的心事,结茧成绵绵的相思。是七月的荷风,氤氲了层层叠叠包裹的梦,才润湿了几近枯涩的心蕊。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终于,在心里开出一朵素洁的花来。清香远溢,凌波翠盖,池塘中吐红摇翠。站在花中央,层叠的情愫,漫过荷塘,花为谁香?一缕幽香漫过心田,一些久违的画面,蓦然就溢满心海。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么?一念间,仿若在梦里,期许着,你恰好来,我恰好在。光阴的路上,我们没有太多的幽怨和遗憾,落入纸上的是一段段温婉清淡的时光,在清风朗月下,看荷有情,看水有意。那些相伴走过的*子亦是生命里的精彩。感念,岁月不老,你安好,我依然 !
香飘粽情五月来,
醉在荷花七月开。
端午节安康请釆纳
⑥ 写一首荷花的诗
1、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2、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代: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译文: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3、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4、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5、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⑦ 由“吾辈纵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气拘人 ,清梦甚惬”想到的诗句
是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都写的是荷花,赞美来了芙蓉出于清水,有大自然天然去雕塑的自然之美
⑧ :十里荷花笑看人间牵手醉,下联是什么
上联是,十里荷花笑看人间牵手醉,
下联是,三秋桂子欣游世上并肩行。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⑨ 吾辈纵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
“吾辈纵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
指张岱的理想生活。
语出《西湖七月半》
西湖:即今杭州西湖。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族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打字真累!!!
⑩ 晚风吻尽荷花叶 任我醉倒在池边。这句话 相对的是什么
晚风吻尽荷花叶 任我醉倒在池边
月光看遍人情暖 游人思乡愁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