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红裙子
Ⅰ 守侯心灵的 夏天作文
山东省济南市 济南市千佛山小学六年级一班 刘文姗
童年,是金色而无杂质的,童年的桩桩趣事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莫过于蛇了,而乡下比我大两岁的表姐最爱玩蛇。一年夏季,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一天,表姐带我来到了一个小池塘玩。突然,我看到了一条小蛇,正用恶毒的眼光看着我,火红的舌头一吐一吐的, 吓的我腿都发抖了。这时,我突然想起奶奶曾经告诉过我,遇见蛇不能怕,也不能跑。第一,把头发弄乱,万不可让她数清;第二,用舌头吓唬她,让她感到不安全而逃走。我想到这些,立马取下头花,把原本好好扎着的头发搞得一团糟,又乱吐舌头。蛇的确感到不安了,掉头就跑。这时我才感喊:蛇!表姐赶紧跑过来,可是蛇一眨眼就不见了,这时我的心才逐渐安静下来。回到家里一照镜子,妈呀,我的头发乱蓬蓬的,就像草垛。奶奶一本正经的扒扒我的头发说:“小祖宗,鸡蛋让你弄哪去了?”哎,奶奶把我的头发当鸡窝了!
还有一次,我学奶奶赶猪。脏乎乎的老母猪正在“哼哧哼哧”的吃着食,我神气十足的举着鞭子。心想,猪如果想跑,本小姐的鞭子可饶不了你!不料,这一次猪乖极了,吃完食立即就回猪圈,我的计划落空了,手又痒痒的很,我无事生非的朝猪抽过去。老母猪没抽着,却抽到小猪仔身上,小猪仔“吱”的一声。这时老母猪调转头朝我冲来,吓的我丢下鞭子,撒腿向屋里跑,边跑边拼命地喊:“奶奶!”奶奶急忙从屋里跑出来,看到我那狼狈样,笑着说:“我的乖乖,是你赶猪还是猪赶你啊?”我感到又怕又羞,一头扎进奶奶的怀抱。
童年,宛若星空,又蓝又美;童趣,宛若星辰,照亮了星空,使原本漆黑的星空透出点点亮光。
童年趣事
现实生活中不是太复杂就是太平淡,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了,有多久没有看过路边的风景了,只是一味的向前走,上学。毕业。工作,结婚,想要成功,想要生活的更好,连记忆都不曾留下,而留下深深的美好回忆的反而是懵懂无知的童年。
笔友发来自制的童年的场景,接着问:“你的童年是这样的吗?”我笑笑说,我的童年比她还好,还快乐。是啊,童年是我心灵的一片净土,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工作的压力,离我越来越远了,但在脑海中记忆却越发清晰起来。。。。。。
那些小时侯的玩伴,是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村里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就我们七八个人,晚上没事,村东边的小河成了我们夏天的游乐场。男孩子自然是光溜溜的就跳进去了,女孩胆小只有在河边看的份,可是他们竟捉小泥鳅和小青蛙来吓唬我们。所以有一次,等他们跳进河,他们的衣服给我拿走了,放进了河边的玉米地里,然后就去玩了,没想到那时候年龄小,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后来为此事,我被我老妈狠狠臭揍了一顿。但是从此以后,却奠定了我在小伙伴中鬼精灵的地位,他们心服口服的喊我老大。
我们老家后面有个很大的园子,园子里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大树,枝繁叶茂的,到了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去园子凉快,忽然有一天我突发其想,想盖一座小屋,那样凉快的时候就有家了,所以在我的指挥下,很多的大树枝就被硬硬的从树上掰下来,成了建造小屋的材料,当我们沉浸在有家凉快的兴奋中时,村里的大喇叭也传来了大队书记的警告,因为妈妈当时是村里的妇联主任,我第一个被点名,当然这次的祸闯大了,妈妈不光狠狠的揍了我一顿,还罚我在院子里反省到午夜12点。记得当时我们家院子大,我一个人站在那里,空荡荡的,心里吓的像揣了个小兔子,现在想想,那时害怕的感觉就象世界末日来临,发誓以后再也不敢胡乱闹腾了。
笑着回忆着写着童年干的荒唐事情,觉得那时侯真是充满童真,充满雅趣,充满稚气。有一次跟妈妈谈起来,说我们姊妹小的时候,可挨了她的棒子了。妈妈说,是啊,你想想,你们姊妹那么多,你爸爸在外工作,我一个人干那么多的活,累的要死,你们一个个那么调皮,犯错不处以众罚,将不改,记不住,尤其是你,不好管,象个男孩子,所以挨打次数你最多~~~~~~~现在村里她回老家,我儿时的伙伴还都问我呢?
回忆童年那永远也返不回去的时光,故乡那充满记忆的小河,回荡笑声的山峦,还有山上蜿蜒曲折的山洞,小伙伴们的一颦一笑常在眼前晃来晃去,总也挥之不去。。。。。。
回答者:布谊诺斯艾利 - 助理 二级 11-25 18:47
我记忆的长河里,有着数不清的往事,欢乐的,悲伤的,惊讶的,可笑的……它们就像一颗颗精巧的贝壳,珍藏在我的脑海里,要说一个最充满童年的快乐与趣味的贝壳,那便是这颗……
那是夏日里的一天,暑天特有的暖风轻抚着一切,周围不时响起一阵清脆悦耳的虫鸣,我早早地便起了床,独自漫步于树林之中,哼唱着刚学的儿歌,渐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鸣叫,我停止歌唱,屏住呼吸,凝神仔细地听着,叫声逐渐清晰。“知了,知了……”,啊!原来是蝉正放声高歌呢!
一想到蝉,我不禁怦然心动,前些日子,邻居家的张哥哥就捉了好几只蝉,模样小巧可爱,我把弄了半晌仍不愿放手。于是,我奔回家,一一准备好各种工具后,蹦蹦跳跳地回到了树林。
此时,树林显得是那么静寂,悠悠的蝉鸣为这更增添了几分清雅。我悄无声息地迈开步子,潜伏在树下。
早就听说蝉十分机警,稍听到一点风吹草动,便会逃之夭夭。果然,我抱住树干,一纵一纵地上升,只是竹竿一不小心擦到了树叶,蝉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这次,我更加小心了,轻轻悄悄地爬上了树,就在蝉儿正享受着日光微风时,我飞速地伸出竹竿,因为淋了糖汁而变的粘粘乎乎的面筋刚挨到蝉,便牢牢地粘住了它,任它怎样挣扎也无法逃走,就这样,一只小巧可爱的蝉便到了我的手里。
啊,这还是一只刚蜕皮的蝉哩!柔软的薄薄的翅膀,玲珑无比的身躯,黑珍珠般的眼睛,简直是一个活脱脱的小精灵!我捧着它,不禁又高兴地唱起歌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仍记忆犹新,每当想起那时的一幕幕,我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Ⅱ 赞美女人穿红裙的诗句
1、《醉赠张秘书》——唐代韩愈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
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译文:长安的那些富家子弟,盘碗里摆满了各种腥荤。不懂得文人饮酒的雅趣,只会醉倒在那些红色裙子的美女中。
2、《五日观妓》——唐代万楚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译文:眉上的青黛连萱草的颜色都为之夺,自愧不如,衣着红色的裙子让火红的石榴花都嫉妒而死。
3、《黄钟·人月圆》——元代赵孟頫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译文:在一枝桂树下,闻着桂花的如玉香气,口念情人的芳名。想起那日轻敲象板为你伴奏,你身穿金色纱衣,轻歌慢舞,你的容貌天下无双。有段时间没见了,身着青绿衣袖红裙的女子,有多少闲情逸致。想想应该和以前一样,眉毛淡淡,眼睛饱含感情。
4、《自水口入茶山》——唐代李郢
蒨蒨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译文:穿着鲜艳红裙的女子,相互依靠着看人来往。
5、《采莲子二首·其一》——唐代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译文: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的鸭子。
Ⅲ 女人为什么要穿裙子,请科学回答
裙子的历史在女性的衣服中是最古老的。从古埃及时就有,开始是把布缠绕在身上或缝成单纯的筒形,到了中世纪,又设计出了应用省缝和喇叭形的裁剪法。裙子根据各个时代的不同要求与流行,经历了各种演变至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服种之一。它能充分表现女性的优雅与潇洒,给人以流动性的美感,又增添了装饰色彩,具有很好的流动美。
裙子这种服装,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先祖为御寒冷,用树叶或者兽皮连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雏形。据东汉末年刘熙撰写的《释名·释衣服》上说:“裙”,“群”也,即把许多小片树叶和兽皮连接起来。相传在四千多年前,黄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规定不同的地位的人着不同颜色的衣裳。那时的“裳”,就是裙子。五代《实录》说:“古所贵衣裳连,下有裙随衣色而有缘(沿边而装饰曰“缘”。);尧舜已降,有六破(破者,析也,即皱褶。)及直缝,皆去缘;商周以其太质,加花绣,上缀五色。盖自垂衣裳则有之,后世加文饰耳。”《实录》又说:“隋炀帝作长裙,十二破,名仙裙。”说明了裙子的演变。
古代妇女穿裙子,一是为掩体,二是和礼节有关,并存在着严格规定。无论老太太和少奶奶,即使家居,也要整整齐齐地穿着裙子,绝对不能马虎,否则被认为轻薄无礼。女子在家一般着黑色的裙子,式样为褶裥裙,裙幅家居为六幅,会客为八幅,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来形容着裙之美。在清末民初时,红裙子是一种礼服,要夫妇双全女人才可以穿。若是一个孀妇则不行。还有夫妇之间,惟正室可以穿红裙,姨太太亦不允许穿红裙,即使她的儿子再有多大地事业,或者做了大官,也不许穿。为了一条红裙,那些家庭常常发生嫡庶之争。
汉代时裙子便在妇女中流传开来,不过上衣甚短,裙子甚长,如现代朝鲜妇女的裙装。
裙子在古代男女通用,直到汉魏六朝时期仍为男人的时尚衣着。《北史·邢峦传》载:“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务”即可为证。不过自此以后,裙子才渐渐变为女人的专用服装。到了晋时,裙子的花色品种就更多了,如绛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和紫碧纱纹绣缨双裙等,这可以从很多出土的文物中看到。
隋唐时,裙子更加风行,有的裙子增加了裙幅,使裙子更加蓬然丰满。裙子被各个阶层的女士所钟爱,“裙钗”也就成了妇女的代称。唐代的女装主要由裙、衫、帔三件组成。裙长曳地,肩上再披着长围巾一样的帔帛。长安水畔,丽人如织;彩裙翩翩,春色无边。浩瀚的全唐诗中描写女子的裙子和穿裙子女人的风姿的诗作将近有三百多篇。
如:王昌龄的《采莲曲》比喻罗裙和荷叶一般青翠,人脸和荷花一般嫣红,在湖光山色中如一幅绝妙的画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商隐的《江南曲》生动地描绘了裙子的式样,是依照少女纤纤的细腰裁剪的,苗条的身材,合体的长裙,在湖面的微风中摇曳生姿。“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白居易的《小曲新词》把穿着红裙的少女放在早秋的明月夜里,月色和裙色相映生辉。“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杜审言的《戏赠赵使君美人》则是另一番情景。楚天寥廓,美女骑士在蓝天白云下,桃花红艳中,鲜红如石榴花的裙子在飘曳。“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孟浩然的《春情》更把长裙的风姿摹写地曼妙无比。“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元稹的《晚宴湘亭》中,舞女红裙碧袖,歌甜舞旋,令人心醉。“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
杜牧的《偶呈郑先辈》里,少女淡妆婷婷玉立,款款动人,绣着双凤,散发着郁金花香裙子似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叫人心驰神飞。“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李贺的《兰香神女庙》讲到一种“金丝裙”,它那样清雅馥郁,冰清玉洁的美丽,说明了当时裙子的新品繁多,美不胜收。“舞佩剪鸾翼,帐带涂轻银;......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
还有象“黄陵女儿茜裙新”、“女妆素面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白色罗裙翻酒污”、“榴花不似舞裙红”、“白妆素面碧纱裙”等诗句,说明当时裙子流行的广泛程度。面料丰富,广泛采用各种绫罗绸缎;颜色绚丽多姿,彩色缤纷,款式新巧时髦,制作工艺也十分成熟了。
宋元时期,裙子仍为女人的传统服装。气节不怎么样,诗写得很好的元诗人方回有《村女》诗云:“青荷叶伞茜裙红,随母归宁者外翁;莫笑梳妆未京梓,兵余犹见太平风。”村女裙带飘飘,红艳动人,说明当时女人的服饰的灿烂,即便是战火频仍。
宋词中表现裙子的有:张先“南乡子”: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塞弦声水上闻。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欧阳修“迎春乐” 薄纱衫子裙腰匝。步轻轻、小罗靸。人前爱把眼儿札。香汗透、胭脂蜡。良夜永、幽期欢则洽。约重会、玉纤频插。执手临归,犹且更待留时霎。
明代流行褶裥长裙,并规定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桃红、绿色等浅淡颜色。但花式繁多,品种各异,有的裙子和现代人穿着的裙子已无多大区别。清代旗袍虽一时成为时髦。但汉族妇女仍将裙子作为礼服,表现着风情万种。
不过裙子发展到现在,大胆暴露的连衣裙,半透明的低胸长裙,紧贴身体的露肩吊带长裙,还有一种洋溢性感的迷你裙,散发着妖艳的超短裙早就纷纷登场;显露着娇艳野性、青春倔强,简直可以蛊惑众生。这种荡漾着中国女性含蓄的美丽,在现代生活的演绎下,似乎更加骇世惊俗,火辣激情;浪漫迷人,充满诱惑。想起曾经一个很时髦口号:“剪短你的裙子!”
裙子的衍变裙子是从裳演变而来的一种服饰。古代"裙"、"群"二字同源,群者,多也,当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称。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从大量资料来看,人们下体穿著裙子,大约是汉代以后才开始的风习,汉辛延年《羽林郎》诗:"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著我绣狭裙,事事四五通",都是汉代妇女穿裙的例证。形象资料中也有反映,如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的壁画上,就绘有许多穿裙的妇女。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还发现了完整的裙子实物,它是用4幅素绢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宽,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绢为之,裙腰的两端分别延长一截,以便系结。整条裙子不用任何纹饰,也没有缘边,当时称"无缘裙"。《汝南先贤传》记"戴良嫁五女,皆布裙无缘",《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后)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指的都是这种裙式。 魏晋以后,裙子的式样不断增多,色彩愈加丰富,裙上的装饰也日益讲究,除了普通的长裙之外,还有绛色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名目。两晋十六国时期,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一种名为"间色裙"的裙子,以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条间隔而成,整条裙子在制作时被剖成数道,几色相间,交映成趣。开始时间色的布的色彩搭配有红绿、红黄等。后来,整条裙子被剖的来愈多,间色的布幅也相应地变得愈来愈窄,颜色也就愈来愈丰富。甘肃酒泉丁家闸古墓壁画上的妇女,就穿着这种样式的裙子。 南北朝时期的裙子也很有特点,最明显的特点是裙上的纹饰明显增多,唐代的陆龟蒙曾著有《纪锦裙》一文,对他所见到的南北朝时期的一条锦裙备加赞叹,详细生动的描述:"李君乃出古锦裙一幅示余: 长四尺,下广上狭,下阔六寸,上减三寸半,皆周尺如直,其前则左有鹤二十,势如飞起,率曲折一胫,口中衔草?辈右有鹦鹉,耸肩舒尾,数与鹤相等。二禽大小不类,而又以花卉均布无余地。界道四向,五色间杂,道上累细细点缀其中,微云琐结,互以相带,有若皎霞残虹,流烟堕雾,春草夹径,远山截空,坏墙?苔,石泓秋水,印丹漫漏,蕊粉涂染,綟亘环佩,云隐涯岸,浓淡霏拂,霭抑冥密,始如不可辨别。及谛视之:条段斩绝,分画一一有去处,非绣非绘,缜致柔美,又不可状也。......纵非齐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如此精美的精裙,简直成了一件专供欣赏的工艺精品了。隋代妇女的裙子样式基本承袭南北朝时的风格,下长曳地的长裙在隋代特别受到妇女的欢迎,间色裙在这个时期依然为妇女所采用,不过间色的道数越来越多,间道也更为狭 窄,整条裙子常被剖成12间道,俗谓"十二破","破"即"剖"的意思,据说这种裙子为隋炀帝时所创,在当时有"仙裙"之美誉。唐刘存《事始》中即有"炀帝作长裙,十二破,名'仙裙'"的记载。 唐代妇女的裙子长度,与前代相比有明显的增加,裙裙曳地在当时是常见的现象。为显示裙子的修长,妇女着裙时多将裙腰束在胸部,有时甚至束至腋下,裙子的下摆则盖住脚面,有时在地下还拖曳一截。唐人诗文中常提及这种情况,如王建《宫词》谓:"黛眉小妇砑裙长";王翰《观蛮童为伎作》诗:"长裙锦带还留客";孟浩然《春情》诗:"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等等。形象资料中也有不少反映,如《簪花仕女图》、《执扇仕女图》中,都绘有穿曳地长裙的妇女形象。为不妨碍活动,当时妇女穿着这种长裙劳作时,多特地将裙幅撩起,并在腰间以带系之。这样一来,裙裾就不会拖曳在地了。作这种装束的妇女形象,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以及湖北武昌唐墓出土的陶俑上也都有反映。 唐代妇女的裙子宽度,一般以广博为尚,大多数妇女的裙子,都集6幅而成,因而有"六幅罗裙窣地"、"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形容。按《旧唐书》中所记载的布幅宽度推算,唐代的"六幅",相当于今3米以上,其裙子的宽度是可想而知了。唐代妇女除六幅外,还有用7幅、8幅为之者,如 曹唐《小游仙诗》所称:"书破明霞八幅裙"。这类裙式,不仅影响到穿著者的活动,而且还造成了用料上的极大浪费,所以引起了朝廷的干涉。如《新唐书·车服志》记:"文宗即位,以四方 车服僭奢,下诏准仪制令,......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超过三寸。" 唐代妇女的裙子色彩也非常丰富,年轻妇女最喜爱的是一种鲜艳的红裙。唐人小说中的青年妇女如李娃、霍小玉等平时就一直穿着这种裙子。唐诗中对此也颇多述及,如元稹《樱桃花》诗:"花(土+专)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万楚《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等等。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后来,"石榴裙"就被当作妇女的代称。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听到"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比喻。 茜草也是一种红裙的染料,因此红裙又被称为"茜裙",如李群玉《黄陵庙》诗:"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李中《溪边吟》诗:"茜裙二八采莲去,笑冲微雨上兰舟。"除红裙以外,唐代妇女也穿白裙,名"柳花裙飞又穿碧绿色的裙子名"翠裙"、"翡翠裙"等等。 红裙、翠裙虽然鲜艳,但毕竟都是单色,除此之外,唐代妇女的裙子也常被染成晕色,即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染成色彩相间之状,两色之间的交接部分无明显界限,过渡自然,呈现出晕染效果,因此被称为"晕裙"。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就有穿这种裙子的妇女形象。 这个时期的裙子装饰也名目繁多,各具情趣:有在裙上作画的,称"画裙";有在裙子上镶嵌珍珠的,称"真珠裙"等等。最为精美的是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所创制的百鸟毛裙。据《新唐书·五行志》记:"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这种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的裙子,在当时妇女中特别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被捕杀殆尽,后来因为受到朝廷的干预,才被禁止。 宋代妇女的裙子色彩以素雅为主,裙身仍然很宽,通常的裙围都在6幅以上,也有用12幅布制成的。随着裙幅的增加,裙上的折裥也就明显地增多。在裙上施以折裥的做法由来已久,相传汉成帝与皇后赵飞燕同游太液池,成帝令飞燕起舞,正当飞燕舞蹈时,大风骤起,飞燕飘然如仙,成帝担心她被风吹走,特叫侍从拽住她的衣裙。风停之后,在飞燕的裙子上留下许多绉纹,其他宫女看见后觉得十分奇特,于是就纷纷在裙子上折叠成裥,取名"留仙裙"。当然,这只是一种美丽的传说,事实上裙子施裥,主要还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因为在裙上折裥之后,裙幅便可增加,裙围也可增大,这样对穿着者的蹲坐行走比较有利。从大量资料来看,裙上施裥是东汉以后出现的风习,在此以前,尚不见折裥裙踪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无裥女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到了东汉以后,裙上施裥已成通例。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中就有"罗裙宜细简"的说法。宋代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裙幅越多而折裥越细,因此有"百叠"、"千裙"的形容。宋人诗词中常有描述,如吕渭志《千秋岁》词:"约腕金条瘦,裙儿细裥如眉皱。"红衣宫女《裙带间六言诗》:"百叠漪漪水皱,六铢縰縰云轻。" 宋代士庶妇女出行,喜欢骑驴,《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乘驴出行的妇女,为了乘骑的方便,妇女多穿一种前后开衩的"旋裙",这种旋裙最初多用于女妓,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士庶妇女的一种服装。至于宫廷嫔妃,则穿一种前后相掩的长裙,走起路来裙裾扫地,名谓"赶上裙",因前后都可开合,有别于圆围一体的普通女裙,因此被示为"服妖"。 流行于唐代的镀金裙、真珠裙等仍然存在,不过多用于宫娥舞妓。宋人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如欧阳修《鼓笛慢》词:"缕金裙窣轻纱,透红莹玉真堪爱";张先《踏莎行》词:"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轻垂地。 "富贵之家也有用郁金香草来浸染裙子的,染出的裙子多为黄色,在身上能散发出阵阵香气,俗谓"郁金裙"。 辽金元时期是由少数民族执政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汉族妇女所用裙式,基本上沿袭宋代遗制。至于少数民族女裙,则较多地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如辽金时期的契丹、女真族妇女,多穿一种襜裙,颜色以深暗为主,上绣连枝花木,周身折为6裥,通常穿在团衫之下。 明代恢复了汉族习俗,女裙形制仍然保存着唐宋时的特色。曾风靡于唐代的红裙,到了明代则再度流行。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就作这种打扮:"上着青织金衫儿,下穿大红纱裙。"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辑当时流传在燕京的歌谣,也涉及到这方面情况,如歌谣所唱:"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膹将儿女染红裙。"宋代流行的百裥裙,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偏废。至于裙子的长短、裙裥的多少,则随时而易。明初女裙喜欢浅淡,没有明显的纹饰。到了末期,则一改质朴、清淡风尚,追求起华丽的格调。最明显的是以缎裁剪成条状,每条绣花,两畔则镶嵌金线,因其造型与凤尾相似,被称为"凤尾裙"。另有一种画裙,折成细褶数十下,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雅而淡,风动色如月华,取名为 "月华裙",更有一种"百花裙",裙上绣织有大小相间、形态各异的花朵,深受年轻妇女的喜爱,成为明代礼服中的一种裙式。这些裙子在正史中记载不多,但在文学作品中却有相当多的描绘。 清代初期的女裙,仍保存着明代的遗俗,有凤尾裙、月华裙等式样。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也有许多新型的裙式问世。 "弹墨裙"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以浅色绸缎为底,上用弹墨工艺印上黑色小花,因色彩素雅,花纹别致而深受妇女的欢迎,尤以士庶妇女所著为多。以后裙子的式样越来越多,随时有变,有在裙上装满各种飘带的;有在裙幅底下缀以无数小铃,使之叮当叮当的;也有裙幅下绣满水纹,随着人体的行动,一折一闪,异常美观。传统的百裥裙在这个时候也经过了改制:以数幅布帛为之,折成细裥,折裥之间以丝线交叉串联,因展开后形似鲤鱼的鳞甲,故被称之为"鱼鳞百裙裥",这种裙式流行于晚清同治年间,有诗为证:"凤尾为何久不闻,皮绵单夹弗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著鱼鳞百裥裙。
至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及内外命妇,遇有朝贺、祭祀等重大礼节,都要穿著朝裙。朝裙通常穿在外褂之内。按照季节,朝裙被分为冬、夏两种形制,冬朝裙用料以缎为主,缘以兽皮;夏朝裙以纱为主,缘以织锦。制作是分为两截,上用红色或 绿色,下用石青色,周身折有细裥,所用纹样有严格区别:嫔妃以上可用龙纹,以下则用蟒纹。
Ⅳ 古代的“石榴裙”,为什么很流行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唐人万楚在《五日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赠姬人》)。
百鸟裙,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织成的裙子。百鸟裙做工考究,立体感极强,可谓“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穿上之后“百鸟之状皆见”。花笼裙是用轻软细薄而又半透明的“单丝罗”织绣,裙子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出花鸟等图案。除了这些样式,还有百叠裙、画裙等诸多款式。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有“梅花香满石榴裙”。诗中写的虽然是唐朝的事,但可以看出在明朝时期,石榴裙仍然为年轻女子所钟爱。《红楼梦》里的大段描写,可相印证。由于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至今仍在鲜活地用着。
Ⅳ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句子写的更具体
(1)站在田野里,放眼远眺,稻谷金黄金黄的,犹如(遍地金灿灿的黄金)
(2)早很的大海是波光粼粼的,蔚蓝的大海就像(蓝色的丝绸一般)
(3)夏日的荷塘就更美丽了,粉红的荷花像(一个穿红裙子的少女)
Ⅵ 快要交作业了,请您在1天之内写出4篇400字文章
夏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呀!我非常喜欢夏天的美景,它吸引了我,也陶醉了我。 绿色的远山连绵不断,有如一道绿色的屏障。葱笼的树,看得你眼花缭乱。在山的一角,还有一座小茅屋呢。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册好像和天连在一起;小屋也只有一个小盒子那么大,看上去小巧玲珑。 近一些,我又看到了绿茵茵的小草,上面还开了许多黄色的小野花,更加衬托出大自然的美丽。小小的花儿像婴儿一样,吸吮着早晨的露水;花儿又像仙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耀眼。是这些小小的花儿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色彩,增添一份美丽。 漂亮的野花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向远方缓缓流去。小河的流水声像一曲交响曲,在淙淙作响,让人们听到了美妙的歌声,徜徉在其中的人们会感到无限的欢乐。小河流啊小河流,流到经想要去的地方——大海。它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大海永远都不干涸。 山、树、花和小草都倒映在水中,让人们感觉到水也是那样的美丽。 沉浸在这样的盛夏美景中,我又怎能不陶醉呢? 夏日,荷花披上红裙子,在荷塘里翩翩起舞,她瞟了一眼荷叶,把手一挥说:“哼!瞧我多美。”傲慢得不得了。荷叶也不甘示弱,“我的好朋友鱼儿只和我玩儿!” 夏日,绿树成阴,火辣辣的太阳像是被白云拖起,悬在空中的火球。知了在树梢上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给炎热的“夏天进行曲”伴了个奏。 夏日,小草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好似在思考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沙沙沙,哗哗哗——如黄豆般的雨点在天空中跳着“华尔兹”。她们高空坠地,滴在所有生命的心里。小草们二话不说,都纷纷投票给夏天。 夏日,小动物们都在家睡着懒觉,因为春天已经随着落花走开,美丽的夏天来到了人间,它们不想破坏这引人注目的景色,在各自家里晒着太阳。 夏日,小朋友们衣服穿少了,正好学校里要夏令营了,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去了。在夏令营中,可爱的荷花对着小朋友欢快的笑,正在宣布她有莲蓬小宝宝了!太阳公公在天上看着每个角落,知了在树上吹牛,说自己比恐龙还厉害,这都被小朋友们看的一清二楚。 夏日,一个光彩夺目的季节,秋天时,夏日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心里 雨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Ⅶ 大家说和荷花在一起拍照片穿什么衣服好看
1、纯白色的衣裳来
白色是汪洋中的荷源花池中最醒目的着装了,最好配上的是一袭白袍或者是白色的连衣裙子。驾着一叶扁舟漂浮于荷花丛中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打造出那种成仙的感觉跃然纸上。
2、紫红色的衣裳
紫红色的衣裳,搭配上精致的妆容,伫立在朵朵盛开的荷花池旁,别有一番风景。
3、粉色的汉服
粉色的汉服特别能够体现人的古典美,给别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这在构图的方面就很出色。
人在画中游,荷花是一种古风的感觉,所以穿着汉服就比较符合这种风景。
4、深蓝色的衣裳
深蓝色的衣裳,颜色比较深,可以选择棉麻质地的深蓝色长裙,然后在荷花池旁伫立,特别有古风古韵的风味。
5、荷花紫的旗袍
荷花紫的旗袍,搭配一个油纸伞,婀娜身姿加上回眸一笑,洋溢在盛开的荷花池畔,是一番很亮眼的风景线。
Ⅷ 写作文,要求要描写一种景物的,要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的。描写要详细
夏日美景
夏日,荷花披上红裙子,在荷塘里翩翩起舞,她瞟了一眼荷叶,把手一挥说:“哼!瞧我多美。”傲慢得不得了。荷叶也不甘示弱,“我的好朋友鱼儿只和我玩儿!”
夏日,绿树成阴,火辣辣的太阳像是被白云拖起,悬在空中的火球。知了在树梢上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给炎热的“夏天进行曲”伴了个奏。
夏日,小草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好似在思考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沙沙沙,哗哗哗——如黄豆般的雨点在天空中跳着“华尔兹”。她们高空坠地,滴在所有生命的心里。小草们二话不说,都纷纷投票给夏天。
夏日,小动物们都在家睡着懒觉,因为春天已经随着落花走开,美丽的夏天来到了人间,它们不想破坏这引人注目的景色,在各自家里晒着太阳。
夏日,小朋友们衣服穿少了,正好学校里要夏令营了,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去了。在夏令营中,可爱的荷花对着小朋友欢快的笑,正在宣布她有莲蓬小宝宝了!太阳公公在天上看着每个角落,知了在树上吹牛,说自己比恐龙还厉害,这都被小朋友们看的一清二楚。
夏日,一个光彩夺目的季节,秋天时,夏日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心里。
Ⅸ 我要一篇400字左右的描写夏天的作文,急用!!!
夏日美景
夏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呀!我非常喜欢夏天的美景,它吸引了我,也陶醉了我。
绿色的远山连绵不断,有如一道绿色的屏障。葱笼的树,看得你眼花缭乱。在山的一角,还有一座小茅屋呢。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册好像和天连在一起;小屋也只有一个小盒子那么大,看上去小巧玲珑。
近一些,我又看到了绿茵茵的小草,上面还开了许多黄色的小野花,更加衬托出大自然的美丽。小小的花儿像婴儿一样,吸吮着早晨的露水;花儿又像仙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耀眼。是这些小小的花儿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色彩,增添一份美丽。
漂亮的野花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向远方缓缓流去。小河的流水声像一曲交响曲,在淙淙作响,让人们听到了美妙的歌声,徜徉在其中的人们会感到无限的欢乐。小河流啊小河流,流到经想要去的地方——大海。它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大海永远都不干涸。
山、树、花和小草都倒映在水中,让人们感觉到水也是那样的美丽。
沉浸在这样的盛夏美景中,我又怎能不陶醉呢?
~~~~~~~~~~~~~~~~~~~~~~
夏日美景
夏日,荷花披上红裙子,在荷塘里翩翩起舞,她瞟了一眼荷叶,把手一挥说:“哼!瞧我多美。”傲慢得不得了。荷叶也不甘示弱,“我的好朋友鱼儿只和我玩儿!”
夏日,绿树成阴,火辣辣的太阳像是被白云拖起,悬在空中的火球。知了在树梢上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给炎热的“夏天进行曲”伴了个奏。
夏日,小草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好似在思考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沙沙沙,哗哗哗——如黄豆般的雨点在天空中跳着“华尔兹”。她们高空坠地,滴在所有生命的心里。小草们二话不说,都纷纷投票给夏天。
夏日,小动物们都在家睡着懒觉,因为春天已经随着落花走开,美丽的夏天来到了人间,它们不想破坏这引人注目的景色,在各自家里晒着太阳。
夏日,小朋友们衣服穿少了,正好学校里要夏令营了,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去了。在夏令营中,可爱的荷花对着小朋友欢快的笑,正在宣布她有莲蓬小宝宝了!太阳公公在天上看着每个角落,知了在树上吹牛,说自己比恐龙还厉害,这都被小朋友们看的一清二楚。
夏日,一个光彩夺目的季节,秋天时,夏日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心里。
Ⅹ 水养莲花的观察日记
周末,阳光明媚,爸爸带我去观赏莲花。远看,满池的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成了一闪一闪的小点点。近看,满池的莲花穿着一件件红纱裙,在翩翩起舞。亭子里坐满了观赏莲花的观众。那莲花就像绅士、小姐,白莲花穿着绅士服邀请穿着红裙子的小姐跳舞。
一阵微风吹过,满池的莲花开始跳舞。绅士牵着小姐的手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了舞。我和爸爸下了台阶,欣赏着这美丽的舞姿。两个人影忽然陷入我的眼中,那个小孩用渴望的眼睛对着他爸爸说:“爸爸,给我摘一朵莲花吧!”他的爸爸笑了,手伸进池子里摘下一朵莲花给孩子,小孩接过莲花乐呵呵地笑了。莲花的根茎流出了汁,我想这应该是莲花痛苦的眼泪吧,难道他们对大自然就没有一点爱心吗?
我凝望着池里的莲花,想着难道所有的莲花都有这么一天吗?我看着那个孩子欢快的身影远去,又想到那莲花的命运,最终还是会被扔进垃圾桶。洁白无暇的莲花不应该这样被扔进垃圾桶啊!
回到家,我仍然忘不了那时的情景,要是每个人都能多一份对自然、对植物的爱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