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雨中
A.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的全诗解释是什么
猜得到故抄事的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故事的结局,世事太多变数,时间,经常将一切美好的东西摧毁,感情,最是经不住时间的熬煮!全诗多处用典,汉朝的班婕妤被弃,空悲画扇,李隆基杨玉环骊山初见,马嵬坡断肠,都只是为了说明一句,美妙的初见,却是意料之外的可悲的结局!
B. 《远离天堂》和《木兰花》为什么都很优秀
电影的叙事手法以及影片简捷都比较得当,虽然同时讲解着九个故事,场景不断的切换,但却不凌乱,也不会让观众觉得不知所云,或者看得很累(当然,一些喜欢看大片,看动作片的人绝对看不进去,这部电影适合一个人静静的去欣赏),九个故事都在讲着爱与被爱,宽恕与寻求宽恕。
影片由5部分组成:序曲、雨前(铺陈)、雨中(展开)、雨后(变化)、蛙雨(转折)。
开头10分钟的序曲讲述了三起巧合的案件,与结尾的巧合对应,阐述的都是一个关于人生的问题:因为生命本身就是由必然与偶然组成的,所以身陷其中的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必然的痛苦或快乐,也无法躲避偶然降临的幸福或者灾祸。他们无法主宰自己或者别人的人生,也无法掌握命运,面对人生,他们只有选择的权利,而没有再造的能力,不过选择就意味着改变。紧接着的5分钟片头,浮光掠影般扫视了9位人物的过去与现在,存在与困惑,由Aimee Mann的一首慵懒、迷离的《one》为衔接,异常流畅和凝练,富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这部电影同时涉及个人的心灵。
心灵,这种深刻的主题可以说是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每一个角色都有他们在社会上固有的位置,有这他们自以为无懈可击的高度。而当无情的世界将他们从生活的高度中拉下,揭开他们真实的一面时,无论他们各自有什么性别,什么年龄,他们又都像孩子一般脆弱。导演需要的也就是对人性深刻的挖掘,他并不是要我们知道各自的内心有什么,他仅仅想让我们了解每一个主人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都有着深刻而脆弱的内心。23 。撞车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冲突这些误解,就像是我们生活中所本可避免但却常发生的事。人物众多但却清晰明了,个个鲜明真实,每个人都烦恼并挣扎着。感觉洛杉矶的人肝火太旺盛了,什么事都要吼出来才过瘾。这里有太多的冲突,撞击。解铃还须系铃人,Christine(桑迪·牛顿)被白人巡警Ryan(马特·狄龙)羞辱过,后来却被他救回一条性命。瑞恩的前搭档Tom(瑞恩·菲利普)也救了克里斯汀的丈夫Thayer(泰伦斯·霍华德)一命。威廉·菲德内尔 当时也在这里面,也是给我的一个小小的惊喜(*^__^*)。还有很多线索,我就不说了,看了的童鞋就知道。那么多人物,我最喜欢锁匠丹尼尔与他的女儿,单纯真挚的亲情,在这个喧闹浮躁的都市是多么美丽感人。当爸爸被杂货店老板用枪指着头时,女儿伊丽莎白对妈妈说:“他没有。”没反应过来的妈妈问:“没有什么?”“爸爸没有斗篷,我有”于是就天真的冲出去了,导演在伊丽莎白冲出时,用了逆光,显得她就像是一个天使,如此的纯洁,未受世俗暴躁的侵染。女儿像蝴蝶一样扑向了爸爸,她有爸爸给他的隐形的斗篷,刀枪不入。枪响了,这时的音乐很纯洁,我以为是一个悲剧,想哭,但是,“没事了,爸爸,我会保护你的”然后奇迹就真的发生了,原来是空包弹。相信在这一瞬间,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救赎,是的,天使的隐形斗篷。《撞车》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极为巧妙地混合在一起,就像混合奶昔一样,给了观众新颖却不乏趣味的感觉。保罗·哈吉斯在拍《撞车》之前,一直是编剧,导演的也最多不过几部连续剧,也就是说,《撞车》是他的电影处女作。但他的编剧功底却绝对是一流的。《撞车》基本上每个场景都能给人感悟。黑人导演最终和妻子和好,手机显示的妻子的来电时“home”。阿拉伯裔的灵魂,被修锁匠的女儿救赎,得到升华。黑人警察因为失去弟弟而陷入悲痛。黑人小混混放走了亚洲偷渡者,知道自己终于做了一件对得起良心的事……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撞是不断地,导演在最后以喜剧性的撞车向观众表达了这一主题,首尾照应,回味无穷. 洛城机密
不知道学院的评委们根据什么把97年的最佳女配角授予了金·贝辛格。影片的精华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外,三位男主角的演出才是堪受褒奖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三人丰富并优化了影片的质感,可惜最终的受益者却是一个花瓶角色。花瓶便也罢了,如果表演确实出众。然而在我看来,贝辛格只是中规中矩而已,奥斯卡这个奖有时比登天还难,有时简直就像派送救济一样令人却之不恭。
从这部影片中后来走出了2位奥斯卡影帝,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目前只有盖·皮尔斯暂时没有斩获。但是在《洛城机密》中,他把一个不失正义感却又谙熟游戏规则、懂得适者生存的警探饰演地恰到好处。相比之下,拉塞尔·克罗则是一个粗中有细的角色,生起气来徒手可以掰开椅子背,性命攸关的细节却从未疏漏;凯文·史贝西饰演了一个良知未泯却不择手段的老油条,可惜他在最不该走眼的事情上犯了错……抛开即使用最精炼的语言也要上百字才能交待清楚的剧情,光是看这三位的表演就已经值回三个小时的时间了。
说电影“黑色”,是因为片中没有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正面人物,作为主要人物的几个警官,艾德埃克斯利(盖皮尔斯饰)一心想往上爬;杰克文森斯(凯文史派西饰)为了上电视,只顾出风头;巴德怀特(拉塞尔克罗饰)性情粗暴,只相信暴力和刑罚;史密斯组长(詹姆斯克伦威尔饰)表面上和蔼可亲、关心下属,其实却是幕后的大黑手,企图黑白通吃。作为一部警匪片,这样开头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又一个的警官被详细介绍,却没有介绍一个坏人。影片结束时我们才明白,原来这些警官就已足够构成故事的主体了,亦正亦邪的他们中没有标准化的维护正义的警察,却有真正意义上的匪徒。
埃克斯利无疑是片中的第一男主角,也是承载影片思想的关键人物。他在影片开头很纯洁,不懂人情世故,相信有绝对的正义存在。史密斯组长问他,如果认定了某人是罪犯确证据不足,会不会开枪打死他以免在法庭上律师为他开脱。他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他相信法律能够代表正义,警察应该严格守法。但是到后来,他慢慢学会了使用手段,慢慢的领悟到了目的最重要,而过程无所谓。为了追寻真相,他先后和他不喜欢的文森斯、怀特两位警官合作,武力胁迫之类的手段也使了出来。最后,他发现史密斯组长就是他要找的真相,但证据明显不足,他选择了曾以为永远不会采用的方法:从背后开枪打死了史密斯组长。真相是找到了,正义也得到了伸张,然而在这过程中,一颗纯洁的心已丝毫不可挽回的被毁掉了。
C. 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诗解析,写作背景,作者,还有与之相类似的词或诗,还有修辞手法等…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D. 何须飘洒湿芳心,粉面琳琅如泪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梅花)没必要随风飘飞,让风雨打湿了有香气的花蕊,就像让粉红色如玉石般花蕊的泪珠串成了一串。
1、出处:
“何须飘洒湿芳心,粉面琳琅如泪注。”——语出宋代诗人莫将的《木兰花·雨中》。
2、原文:
木兰花(雨中)
花时人道多风雨。梅蕊都来无几许。何须飘洒湿芳心,粉面琳琅如泪注。
家童莫扫花阴土。留浥琼林枝上露。若教燕子早衔泥,径里馀香应满户。
3、释义:
开花时节人们都说风雨多,春梅绽蕊算起来总共也没有多长时间。(梅花)没必要随风飘飞,让风雨打湿了有香气的花蕊,就像让粉红色如玉石般花蕊的泪珠串成了一串。家里的小童不要打扫梅花下面的落花和浮土,就留着梅花树枝的露水,如果让燕子早一点来衔泥做窝,那么我这个小径的梅花的香气就会随着香泥飘荡满屋。
注:莫将(1080—1148),字少虚,谱名文砚。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二十日。修水漫江人,宋代名臣。少虚得荫于父,历任县令有功,绍兴七年(1l37),提升为太府寺丞,翌年再次擢升为徽献阁侍制京畿都转运使,迁工部侍郎名誉礼部尚书兼侍读奉使,继晋工部尚书任京西宣谕使。不久拜敷文阁学士知明州提举、江州太平观,继福州和广州知府。少虚在朝以学问自结,主知太上屡授嘉奖。后赴边疆抗卫金兵。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于官。终赠端明殿学士,葬江西新建县五谏乡新城里,修水漫江乡尚丰有衣冠墓。
E.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纳兰容若 解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如初见】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纳兰词,长于情也短于情,有时太过直抒胸臆,显得浅了,反而没有多少余味。这一阕也有这个毛病,但有了第一句,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记。
这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泄露的天机,在浩如烟海的词赋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象也只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
两句话,都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
小时候听故事,喜欢听故事遥遥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有个某个人,在某一天,他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与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还是洪荒,没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捏黄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时刻,时光如卵,一切的故事还没有破壳而出。来不及发展,我们还来不及悲伤。
初见,在杭州的西湖。一个叫白素贞的蛇妖看上了一个叫许仙的弱冠少年。淡烟急雨中,借伞同船,凝眸深处,是心波微漾,我对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见,在清净的书院。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轻轻坐在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身边,她叫他:“梁兄。”三载同窗,一朝诀别,楼台相会,你终省得,我就是许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
初见,在大汉的未央宫。她身姿曼妙,体无瑕疵,更胜她姐姐飞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让人脱口而出“红颜祸水”。刘骜,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飞燕和合德,你是否还会记得,当日从黄金辇上伸出手来,柔情似水,邀我同车的情形。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一次皇家谒见,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后,大唐的皇帝需要一个新的女人了。无法抑制的爱恋,促使他设法纳了自己的儿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千年之后,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想来千年前初见的那刹,“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爱在一身” 该是惹人赞叹的。
初见。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无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双眼,看不见世事的峥嵘。投向你,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如此义无返顾。我也知道情深不寿,天妒红颜。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F. 雨中的诗句
雨中的诗句:
1
[宋]
无名氏
雨中清泪无人见《鹧鸪天·雪屋冰床深闭门》
2
[唐]
杜牧
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红白花开山雨中《念昔游三首》
秋醪雨中熟《醉眠》
雨中衣半湿《折菊》
青梅雨中熟《罢钟陵幕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
3
[宋]
欧阳修
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群芳过後西湖好》
雨中寻得越江吟《赠潘道士》
4
[宋]
曹勋
行宫烟雨中《菩萨蛮·乱山影直危楼起》
丁香娇结雨中愁《春晚五首》
更赋烟雨中《赋洪景伯分绣阁》
海棠宜向雨中看《小雨看海棠》
5
[宋]
朱敦儒
短蓑衣向雨中披《浣溪沙》
6
[宋]
赵彦端
不觉黄梅细雨中《减字木兰花·四弦续续》
7
[元]
元好问
天气轻烟细雨中《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
8
[宋]
陆游
一叶飘然烟雨中《长相思·桥如虹》
端居风雨中《读书》
一叶飘然烟雨中《长相思·桥如虹》
雨中更觉凄凉甚《雨夜》
身卧一窗风雨中《雨夜》
尽付萧萧暮雨中《夏日杂题》
黄叶雨中尽《久雨》
名花零落雨中看《病起》
雨中郁郁垣衣绿《书斋壁》
漠漠渔村烟雨中《秋晚杂兴》
查看全部(32)
9
[宋]
蔡伸
雨中别有恼人香《临江仙·仙品不同桃李艳》
10
[宋]
徐俯
雨中添得无穷湿《鹧鸪天·满眼纷纷恰似花》
11
[宋]
释祖钦
雨中灯《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12
[唐]
邱为
草色新雨中《寻西山隐者不遇》
13
[清]
张惠言
三月雨中红透《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14
[宋]
张纲
淡烟疏雨中《菩萨蛮·南山只与溪桥隔》
......
G.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这句诗出自哪儿
出自:王维的《辋川别业》
H.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的作品鉴赏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I. 纳兰性德的木兰词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9)木兰花雨中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
“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J.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翻译
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原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现在一般认为这个朋友就是指容若公子的知己,当时另一位诗词大家顾贞观。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