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荷花三百
❶ 数字联有哪些
数字联有: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出处:清代学者朱柏庐。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写的是济南大明湖的风光,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出处:济南大明湖。
3、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杆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说的是一件蓑衣一个斗笠一位老人,一个鱼干一个鱼钩。一座山一湖水一轮明月,一个人在钓鱼。出处:青岛崂山钓鱼台。
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前面一门父子写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后面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出处:四川眉山县三苏祠。
5、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相传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应邀赴宴的人达3900人,其中有一老者141岁,乾隆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出处:大学士纪晓岚。
❷ 四面荷花三面柳全诗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不是诗是对联,原句: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介绍
此句诗与其说是诗句,不如说是对联。因为它本就出自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楹柱上的一副对联。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说刘凤锆学问渊博,但诗词成就不佳,一生并没有留下旷世绝句。
❸ 四面荷花三面柳全诗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一副对联,不是古诗。是版清代刘凤权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3)四面荷花三百扩展阅读:
大明湖,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唐代以后的历代诗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解放后,于1957年正式辟建成公园,几经修缮美化,成为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❹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诗、谁写的以及诗意
是一副赞美济抄南大明湖的对联袭,作者是刘凤诰,清代时期人物。
对联大意是: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4)四面荷花三百扩展阅读:
这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是刘凤诰看到大明湖的精致写下的对联,写的是大明湖风光的美丽。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写下这副对联的是江西大才子刘凤诰,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高中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
❺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
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出版处:山东权济南大明湖。
大明湖风景区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集水域风光、园林景观、古建筑为一体的公园。而被誉为“中国第一泉水湖”的大明湖就在公园中心,更可以说公园是依湖而建的。
大明湖是一处天然湖泊,水源来源于城内诸多泉水,有“众泉汇流”之说,且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5)四面荷花三百扩展阅读:
大明湖地区,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组成。原生动物在大明湖内共计32种,15属,11科。
济南市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共20余种,遍布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挺水植物有:芦苇、蒲草、茨菰、莲藕、荆三、旱草蓼。
浮叶植物有:子午莲、荇菜,漂浮植物有:紫背浮萍、水花生、水浮萍。沉水植物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聚草、菹草、金鱼藻、苦草。
❻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蒲”。
作者:刘凤诰,出自《版咏大明权湖》。
全诗:
济南好,潇洒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蒲。
这句话也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6)四面荷花三百扩展阅读:
刘凤浩(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
“四面荷花”是指作者一进入大明湖,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荷花,顿时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伴随着还有荷花淡淡的清香。作者顺着大明湖走了一段时间,面前出现一片柳树,正所谓“万花丛中一点绿”,更是让作者眼前一亮,心情不禁大好。
❼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什么意思
释义: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柳树,红荷绿柳相映衬,分外美丽。济内南满城都容映着千佛山的山色,大明湖占了城的一半。
出自:清朝清刘凤诰的对联。
解释:
一城山色:千佛山在城南,为附近最高的山,全城人都能看到它苍翠的山色。
半城湖:大明湖在城的北部,周约八里多,所以说它占了“半城”。
(7)四面荷花三百扩展阅读
刘凤诰轶事:
刘凤诰以才学超群,被主考列入向皇帝推荐的前十卷名单,呈送皇帝御览。乾隆帝听了殿试读卷官读过试卷,对刘凤诰的才学十分赞赏,便传刘凤诰面试。
等到乾隆帝向刘凤诰脸上一瞧,一时却怔住了。原来这位刘凤诰是个独龙眼。乾隆沉吟了半晌,便对刘凤诰说:“朕要当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学超群,朕定然点中你;若才学平平,你就休怪朕无情了。”
乾隆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一个以“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巧出奇题,天子天象,气势不凡,一个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应对,尤其后三字的“探花郎”一语双关, 令人击掌赞叹。
乾隆帝一听,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韵律和谐,不禁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地说:“好!朕成全你。”朱笔一点,刘凤诰就被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
❽ 四面荷花三面柳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荷复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红。制
出自:刘凤诰《咏大明湖》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附:
“江西才子”刘凤诰
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幅楹联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江西才子”的刘凤诰。
❾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全诗是什么
这不是一首诗,是一副对联,为清代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这两句是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9)四面荷花三百扩展阅读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年济南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乃至全国著名风景游览区。
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谁的诗句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作者版不详权。一说是刘凤诰的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