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古籍粹
1. 兰花草什么时候传到大陆的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244.htm
2. 兰花栽培史略是什么
真正意义上中国兰花的栽培始于唐宋,唐代以前,没有找到有关兰花栽培的古籍。宋代起,毫无疑义已有兰花的栽培了,尤其是南宋迁都杭州以后,政治中心迁移到春兰、蕙兰、寒兰分布中心之一的江浙地区,养兰之风日盛。
据《汗漫录》载:唐代诗人王维(摩诘)对养兰很有研究,他曾“用黄磁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宋寇宗_著《本草衍义》中说:“兰叶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对兰花的形态作了恰当的描写。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写道:“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此后赵时庚著《金漳兰谱》(1223年)和王贵学著《兰谱》(1247),他们将闽产兰花分为紫兰、白兰两大类。紫兰指墨兰,白兰指建兰。前后记载品种20多个,并介绍了较为详细的栽培方法。《金漳兰圃》是流传至今的一本最早而比较完整的兰花论著。书中叙述叙兰容质,品第高下,天地爱养,坚性封植,灌溉得宜五个部分。王贵学的《兰谱》分为: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析之法,泥沙之宜等部分。此外,还有鹿亭翁撰《兰易》,记述了兰花的形态与栽培特点。宋代还出现一本《兰谱奥法》,书中对兰花的栽培说得较详细。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杂法等七部分。
3. 中国兰花的栽培史有多久
兰蕙在我国古籍上的记载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_”的异体字“_”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对于古时的这个“_”,现在多数植物学家和兰花学者认为并不是今天所指的兰花。吴应祥在《中国兰花》以及陈心启在《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发表的“中国兰史考辨——春秋至宋朝”一文,均认为今日兰花的栽培始于唐宋,古时的兰蕙实际是菊科的泽兰等一类植物。
吴应祥在1997年出版的《国兰拾粹》第一章“国兰栽培历史中的几个有趣问题”中,列举大量丰富、翔实的史实资料,分别从“《诗经》咏兰”、“孔子赞兰”、“勾践种兰”、“屈原种兰”、“王羲之与兰亭”、“唐诗中较早的咏兰诗”、“黄庭坚的《幽芳亭》”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指出:“今日之兰花,自古有之。不过它的分布是在中华大地的较南部。古代时的黄河流域没有分布。这个‘古代’指春秋战国时代,而不是指远古千万年前。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那里。今日之兰花却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远离当时人类活动中心,因而没有被当时的文人重视,故记载不多。恰巧相反,而泽兰类植物,全国都有分布,黄河流域更不例外。很自然,说到兰,就想到泽兰这一类兰草。”
4. 全面介绍兰花!
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属:兰科,兰属
别名:春兰、兰花、山花、草兰、朵朵香
兰花 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根簇生,肉质,圆柱形。萌果三角形,种极小。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种,兰花源产我国,故称中国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约有一百多个品种。依开花的时间分,有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
兰花极具观赏价值,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
兰花入药,药名草兰。叶治百日咳,根治扭伤,籽治目翳,花可治滞痢。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计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另外,在英国《国际散氏兰花杂种登记目录》中正式登记的人工杂交种约有四万种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数目增加。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5. 如何养好兰花
兰花养护
兰花必备的十三种工具
(1)兰盆
原则上是质地好,造型美观,与株体协调统一。具体要求是:一雅(造型高雅),二高(盆体宜高,有的还做有三至四个盆脚,取其排水性好),三盆口略宽,作微喇叭形(取其容易栽种和换盆),四透(最好用陶盆,取其透水透气,对兰根生长有利)。兰盆选得好,同所栽兰一起,同为一个品赏对象。
(2)水壶
用于浇水施液肥用。用水壶来浇水,浇肥容易控制落水点,不致烧伤叶芽或花蕾。如能再准备一个小型的莲蓬嘴,在叶面施肥时就更方便。
(3)筛子
用于筛出粗粒的植材,一般较粗的植材用来掩埋兰花的根,而将较细粒的植材盖在上面。
(4)喷雾器,花洒
用于喷洒兰叶。
(5)剪刀、毛笔
用于修剪兰叶,剪除残花败茎,烂根等。毛笔则用以在换盆时排除穗尖上的介壳虫。
(6)竹签,竹仳
宜用毛竹或楠竹制成,长可五六十公分,宽约半公分至一公分,厚为二三公厘。用以松土、换泥、换盆。
(7)铁锤
用以砸瓦片,泥块,植材等。
(8)胶桶
用以贮藏植料,固体肥料,兰具等。
(9)于净的旧毛巾或卫生纸。
用以擦拭兰叶。
(10)水缸
用以沤制液体肥料。
(11)放大镜
用以观察兰花,兰叶和兰头的变化。
(12)刷擦
用以洗刷兰盆及其他兰具。
(13)较高的花架
用以放盆兰,兰花的品赏宜平视或略仰视,这样,花叶毕观,景致尽收眼底。如放地上,作俯视观之,如同见草,景致难观。
◇栽培兰花怎样选择容器
栽培兰花的容器分花盆与框架两类。
地生兰要用花盆栽种,而附生兰则可用框架吊栽,但有些附生兰也可用花盆,只是要求有更好的透气性。
花盆主要有瓦盆、紫砂盆、瓷盆与塑料盆。
瓦盆表面粗糙,有细孔隙,透气性能好,价格低廉,十分适用,只是不甚美观; 紫砂盆、瓷盆、釉盆则外观高雅,但价格昂贵,透气吸水功能不佳,易造成沤水和不通风弊病; 塑料盆为近来商业上常用的容器,虽然不透气透水,但轻便、廉价,也可用多开孔的办法补救。 花盆的规格多种多样,难以尽述,但以圆口者为佳,不易碰伤兰苗,栽种附生兰用的框架形式不拘,方形圆形可。用木、竹、藤编成,四面通风通气,或用凹凸不平的树杈树桩,大多长20-30cm,使附生兰根部连同基质附着其上,无一定的规格。
基质
国兰多用培养土为栽培基质,且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肥分适宜、中性或微酸性、无病菌、害虫或虫卵的土壤最为理想。适合以上要求的土壤,不管来自何地何方都可应用,但要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并非易事,常需因地制宜自已动手制作。既可以泥炭土、腐叶土等为主,拌入少量河砂与基肥调配而成,也可用泥塘上晒干打碎调配使用,还可使用放置一年以上的煤渣或火烧土等。广叶与立叶类品种也可使用塘泥3份加腐殖土3份和火烧土4份,或腐殖土2份和煤渣5份混合使用;垂叶与细叶类品种用腐殖土或腐叶土5份,加砂1份混合使用,效果也较好。日本养兰多用破碎成不同直径的风化岩作盆栽基质。盆底部颗粒大些,越往上越小,盆上面最细。因为风化岩石本身孔隙较多,能吸收部分水分,颗粒之间排水透气性较好,所以,盆栽兰花也十分成功。 栽兰之前,土壤必须先经消毒灭菌。一般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土壤或经阳光暴晒数日;或将土壤放在能冻冰之处,经1周左右的低温消毒灭菌;或用甑或锅蒸煮消毒;或用蒸汽锅炉(土壤专用消毒器)消毒;还可用福尔马林(含40%甲醛)加50倍的水喷洒在培养土上,每立方米土壤需用400毫升消毒液,喷后密封1昼夜消毒,然后敞开,过10天后即可使用;也可用赛力散或托布津等杀菌剂分层喷于土壤内,然后密封,于使用前15天敞开。
土壤使用之前,要测定并调整其酸碱度。对过酸的土壤,可添加石灰调整;过碱的土壤,则需将硫磺粉、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混入土中,使土壤酸碱度达到中性稍偏酸,pH在5.5~7.0之间。也可利用有机肥,如青草、树叶等沤制的肥料,加入土壤中,以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此外,在种植兰花之前还应将培养土过筛与分级,使大、中、小粒分开。种植时将大粒放在盆底,以利排水。同时,也要调节土壤的干湿度,不能过湿也不能过干。将土壤团在手中用力一捏,土能成团,而手一松,土壤又能散成颗粒,这说明培养土的干湿度是适宜的。至于有的地方将各种培养土分别按等级贮存于室内或木框内,应用时按比例混合,视种类不同而异,这种方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又能保持土壤清洁,值得推广。
◇有机肥概述
①人畜肥。常用的有经腐熟的人尿、兔尿、蚕类、牛粪、鸡粪等。人尿、兔尿常稀释5O倍浇施;蚕粪、牛粪、鸡粪常以2%量拌基质作基肥。
②沤制肥。常以各等量的菜籽饼、大豆饼、骨粉,浸入4倍量的人尿、兔尿。经日晒,密封沤制,1个月以上,稀释5O~1OO倍液浇施。
人畜肥、沤制肥没有肥害,肥效高,不影响土壤结构,不产生生理病害,能增强植株抗逆性,堪为有土栽培的好肥料之一。它的缺点是夹带病菌,会诱发病菌害,以及有浓臭味。克服的办法是;拌基质时,拌入土壤消毒剂—一五氯硝基苯、多菌灵各半,按基肥的2%的量拌入,然后再按2%~5%的比例拌入培养土;解除肥臭味,可在沤制肥中加入5%的桔子皮,或浇肥后再浇2O倍液的桔子皮浸出液,便可除臭。
③商品有机液肥。
日产多木,营养全面,能促根促芽,中和土质,减少病害,促进创口愈合。其用法是1500倍液浇喷。
澳大利亚产喜硕,为天然藻类肥和土壤改良剂,含各种元素、天然糖类、氨基酸、酵素及天然植物激素、活菌素,能抗寒、抗旱、抗湿,抑制虫害、病毒感染。其用法是600O倍液浇灌。
我国台湾产益多国兰专用液肥,含有高量磷、钾、钙、镁、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微量元素、生物菌等。其用法是1000倍液喷或浇。
美产施达有机液肥,含多肉植物汁、三要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能促根、催芽,打破休眠,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强适应性;。其用法是5OO倍液喷施。
温度的效果
温度也是养兰技巧中一项重要的项目。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兰类,都是生长在空气湿度高的森林或沿海地区,因此,对空气的干燥并无太强的适应能力。因为湿度太低,会造成兰株内部的水份流失,但是却反而无法由兰根吸入补充的,于是就会造成茎叶表皮皱缩的现象。但是只要对株喷湿及在四周洒水,便足以增加空气中湿度,还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空气湿度低,则兰叶粗糙,无光泽;空气湿度适宜,则兰叶阔而有光泽。这是对空气湿度是否适应兰株生长的最好鉴定依据。
水分管理的综合要诀
种兰管水有很大的学问,很难一学就成,须明白其生花之生理,以及多次之实践经验,才能领会其要诀。有人经常问笔者,种兰一天烧几次水,这是很难回答的。
管水要考虑以下的因素:季节、阳光、温度、湿度、兰盆、基质、兰株以及环境等。这些综合因素决定兰盆浇水一次可维持多久,因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是随时随地而异,甚为错综复杂,只能凭实践经验与对兰花生理的了解而作适当的给水。古兰书中有曰:“灌溉之事宜,无一定成法”,这是有道理的。只有依靠长期观察始能正确进行水分管理。尽管这样,经前人长期实践,下面几条是共性问题,是比较成熟的经验。
1.兰花用水以雨水或雪水为最好,河水次之。井水又次之,合矿物质的水。碱性水都不适宜。必需用自来水时,须置一、二日之后,待水中所含之氯挥后才使用最好。
2.热季浇水,应在傍晚太阳下山后,以免叶面之水分经太阳照射后灼伤,并防止高温水液浸伤新芽下端幼嫩部分。
3.寒季浇水应在白昼进行,以免夜间盆内有水分冻伤兰根,特忌兰心积水,易使幼株腐烂。
4.兰株叶片有病斑时,要保持叶面干燥,防止病菌蔓延。
5. 如用传统的栽培基质,最好采用“一干一湿”管水法,即表土干透才浇水,一浇就要浇透,至盆底出水为止,切忌半干半湿。这种干湿交替管水,对兰根生长十分有利。冬季如无保温设备场所则少浇水为宜。
光度测试器
市面上有出售多种测光仪,其灵敏度均非常高。而一般相机用测光表亦可应用,以快门 1/6O秒,ISO(ASA)1OO度测试,中午太阳直射光之光圈约22.7,树荫下的11,阴天约5.6—8,雨天约2.8—4,而兰花所需以5.6-8最理想,冬天可达11,夏天中午4也无妨。
兰花花期护理要领
“想要兰花香,护花要稳当;花蕾保不了,兰香无望了”。这是养兰人日积月累摸索的养兰经验,十分宝贵。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兰香有望”呢?答:关键在护花。
养兰花的主要目的,一是观色赏容,二是闻香识芳、要达到这个目的,决定性的劳作目标是花期能见到花开。多数兰花在春天开花,而春天开的兰花,均在秋天出花苞。这类兰花
逢冷天开花,于是花苞出土后,由于气温高,便按兵不动,待机而长,这个“机”便是气温下降,大凡时令进入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花苞便如梦方醒那样节节抽长为花箭,花蕾排铃, 到腊月末春节前后气温降到低点,这些兰花便纷纷舒容吐芳。
由于花苞出土后到开花,蹲苞时间长达4个多月,因此,兰花花期的护理要从护理花苞开始,保住了花苞就保住了兰花的精华,保住了根本。保护花苞的主要办法有五点:
一、给兰花施肥,切不可将肥料施放在花苞生长处,以防肥效烧伤花茎造成死苞;
二、给盆土补充水分,不要把水从花苞身边浇下去,以防积水使花苞基部受腐而夭折;
三、花苞抽长排铃时,不要把清洗叶面水喷洒在花苞上,以防水中杂质积存在花苞苞壳中发酵而遭至致命伤害;
四、花苞出土后不要分株翻盆,以防伤害根系破坏营养输送渠道而使花开得柔弱或减色失香;
五、珍品名品兰花的花苞可用水苔、棉花、无害硬纸壳覆盖起来,以防外物和水质侵害;综合性做到这五点,那么,兰花开花就会花随人意。
1 立冬前 3天浇施最后 1次肥水 ,立冬以后原则上不浇水、不施肥。因为兰花冬天处于休眠状态 ,不需要水、肥。冬天浇水 ,遇到严重冰冻 ,容易冻死。要保持干燥 ,防止冻害。
2 入冬以后 ,要把兰花放在温室 ,家里无温室条件 ,可以把兰花放在室内避风、温度最好在 10℃左右的地方 ,这样可以确保兰花安全过冬。到第 2年的清明节 ,才能搬出室外。
3 在冬天 ,可以选择无风的晴天 ,在上午 9时至 12时 ,把兰花搬到阳台上或墙角边晒晒太阳 ,以提高抗寒能力。
4 见到兰花盆中土壤十分干燥时 ,可以选择晴天 ,用喷雾器稍喷点水 ,以土壤 8成干为原则 ,这样有利于兰花生长。但墨兰除外 ,因墨兰春节前后开花 ,浇水量应多些。
家庭养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植料,一般多用沙土、塘泥(劣质者),加之天天淋水,泥沙积水,盆不透气,结果是根腐叶败,终至枯死。解决植料问题可用下列三种中的任何一种。一、全用砖粒,盆底1/3高用栗子大小的砖粒,放好兰株后用花生米大小的砖粒。二、用干净粗河沙30%,加70%的新鲜木糠,盆底1/3高还是用栗子大小的砖粒。三、盆底1/3高用栗子大小的砖粒,放好兰株后用中号掺小号颗粒的峨眉山仙土。初学种兰,不宜用大盆,一般用10厘米至20厘米口径的筒盆或喇叭盆,每盆种三至五株即可。这样种兰除用木糠者外,用砖粒或峨眉山仙土种,那怕天天淋水,水也会一泻如注,盆不积水,既有湿度又有空气,兰根便可欢畅地生长,兰株也健旺。用木糠种则要注意不让积水伤根。
家庭阳台养兰,要防曝日晒,防大风吹,防霜冻。每逢这种天气,要把盆兰放下阳台。平时放在阳台基上晒点阳光是可以的。全没阳光不会开花。
防虫防病则可用农药,照说明书说的比例稀释,用新毛笔点药水刷兰叶,或直接将药水淋兰头。稀释的比例一定要准确,太浓太稀均会影响药效。
如要放肥料,可用复合肥颗粒或花生麸粉放于盆边,每次三至五克,不宜放得过多,也不宜放在兰头或兰芽附近。或买兰花液体肥料喷叶面。
初学种兰切不宜贸然购买高档品种兰花,以免种死蒙受损失。开头一两年先种普通品种兰花,三几元钱一株或几株,普通品种的兰花如开花一般也有香气,有时也会很香,叶姿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种活了并取得经验再种中档品种兰花,到完全有把握时再种高档品种兰花,这样少受经济损失。
以兰会友也是很重要的,三五兰友大家养兰,常交流心得体会,会获得更多的乐趣,兰艺也会进步得更快。
以上均为老生常谈,但要实践得好还得要有恒心、细心、耐心。知之不等于能行之。
南方和港澳台地区不少家庭养兰有好成绩,居室不大,阳台不多,但精心布置,也养出不少好兰,不但一年四季兰香弥室,而且也有获得经济效益者。愿有更多的家庭养兰,更多的家庭能养好兰。
6. 兰花的资料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誉为“四君子”,其中兰花象征高洁典雅、质朴版文静,被评为中权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代表了兰花的高洁忠贞。兰花在国人的评价当中是很高的,纯洁爱情、真诚友情都可以用兰花来表示。
兰花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南方地区较多,北方地区较少,因为兰花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环境当中。兰花种类非常多,数不胜数,按生长繁殖方式来分,有三大类:附生兰、腐生兰、地生兰。
附生兰有卡特兰、万代兰、石斛兰等;腐生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种类较少,最常见的就是中药天麻。地生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兰花,平时家里栽培的也大多是地生兰,地生兰主要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等。
7. 兰花的历史
国兰和洋兰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根簇生,肉质,圆柱形。萌果三角形,种极小。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种,兰花源产我国,故称中国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约有100多个品种。依开花的时间分,有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
兰花极具观赏价值,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洋兰
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虎头兰、蝴蝶兰、兜兰、文心兰、万代兰、石斛等,其讲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产热带和半热带,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8. 兰花的花语
兰花又称兰草、香祖、国香、王者香、侍女花、燕尾春、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古人常用“兰心蕙性”来比喻人的贤良高雅性情,《易经》亦有云“同心之言,其臭(嗅)如兰。”在朋友中,结拜交谊被称为“义结金兰”。东晋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绍兴的兰渚山建了一座兰亭并写下千古佳作《兰亭集序》。兰花还是中国园林三宝(牡丹、银杏)之一,也是花中四雅(菊、水仙、菖蒲)以及花木中的四君子(梅、竹、松)。古籍《珍珠船》曾这样评价兰花:“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独兰花兼而有之。”大文豪苏东坡更将兰花比作美人:“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上****七、八十年代一度流行的校园歌曲中,有一首《兰花草》曾传唱一时,其歌词改编自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胡适当年写的新诗。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兰言-心意相投的言论。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襟-以衣襟喻挚友。兰友-良友。金兰-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兰谱-结为金兰后,要交换谱帖。兰玉-芝兰玉树,表达兄弟情义。兰客-良友贵客。兰石-如兰一般芬芳的品德。兰魄-高尚之精神。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衰-喻时贤亡故,俊才衰落。兰艾-喻美和丑的东西,双方对立,不可相提并论。兰芝-兰花与灵芝,喻美德。兰杜-兰花和杜若,喻美质。兰章-优美的文章和书函。兰藻-美丽洒脱的词语。兰讯-好的书函,好的消息。兰堂-古雅而雄伟的厅堂。兰闺、兰室、兰房-女子卧室。兰阶-阶梯、台阶的美称。兰途-美好的前途。兰羞-美味佳肴。兰豆-精美礼器。兰卮-盛美酒之器。兰夜-七夕之夜。兰姿-美丽的姿态。兰服-美丽的服饰。兰客-贵宾佳客。兰音-美丽的声音。兰桂-贤人君子资质之美。兰时-春天。兰风-香风。兰席-席子之美称。兰裙-漂亮的裙子。兰琴-雅致的琴。兰樽-美的酒樽。兰期-相约的美期。兰幄-帷幄之美。芝兰之室-高雅芳香,指美好的环境。兰心慧性-喻女子善良贤淑。兰芳石坚-喻高风亮节。芝兰玉树-喻才貌出众、资质纯美之人。金兰契友-好有。兰因絮果-不美满的婚姻。兰摧玉者-贤人亡故,志士夭折。兰艾同焚-玉石俱损。兰皋蕙林-芳香圣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