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歌剧兰花花好看吗

歌剧兰花花好看吗

发布时间: 2022-04-16 20:31:43

Ⅰ 阿宝歌中的兰花花是什么意思

这首歌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兰花花是人名。

延安临镇川的兰家河,有一个兰花花,生得真个俊,实实的爱死人。

兰花花年己十八岁,秀眉花眼,小小的嘴唇,见人总是笑眯眯的,脸上绽出一朵花,露出雪白雪白的牙齿。她身穿一身蓝,走路就像水漂船,脚蹬一双高底红绣鞋,照得村里村外的年轻后生心花缭乱,坐卧不安。都说兰花花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子。天下的美女最数兰花花好。
这朵花被村里的财主人家周富贵挑中了。

周富贵外号叫”周半川”,膝下有个老生猴小子,年仅七岁,秃脑鼠眼,一脸大麻子,整天鼻涕吊两股,富贵却把他当成宝贝蛋蛋。想给儿子早娶媳妇,早生贵子,早看守他的家业财产。因此,便请了村西能言利嘴的刘媒婆,给他儿定个大媳妇。

刘媒婆到家吃的油,穿的绸,大烟瘾一过,手在双膝盖上一拍,说:”哎呀!这事不用再叮咛。那兰花花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一万个姑娘里头难挑的俊女子嘛!前几天,我还碰着他大,洋烟瘾发得嘴像簸箕大,家里一个子儿也没有了,想把兰花花许配人家,弄几个片片 (银元)和蛋蛋 (大烟)吃。”

周富贵一听,皮笑肉不笑地问:”这没啥难肠,烟土你背上,大钱你拿上,好话你说上,腿儿你跑上,成事总不能亏待你。”就这样,凭着媒婆子三寸不烂之舌,正月说亲,二月里定,三月里交财礼,四月里就要娶亲过门哩。

当兰花花知道时,亲事已定好了。今天就过门,她哭着、闹着不愿去。他大说:”好娃哩!事已说好了,钱也使了,太穷,退赔人家不起,再说红口白牙,三媒六证,咱也惹不起周家,是崖是坑你跳吧,命定该如此。”

兰花花哭得死去活来,想寻无常,邻家婶子也劝说:”我娃年纪小小的,正在活人哩,女婿不强强,也图个人家窑院土地。再说你瞅的那个灵醒女婿杨二娃,也在周家拦羊抵债,你过了门,明里暗里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啊!”

正说着,只听吹手王八,高骡子大马,轿到门上了。就这样匆忙,便对对鼓,对对锣,对对喇叭,吹吹打打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下轿后,东照照,西看看。土墙墙院子,一排排窑,三间瓦房新铮铮的。对对猪,对对羊,对对先生坐几行,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只见一扎高的个小女婿,连晶花帽子、披红、袍子也拉不起,被人抱出来,和她拜天地,入洞房。这个女婿论个子一点点,论人才又秃又瞎还尿床。自己身上的纽扣也不会扣,连炕也爬不上去,要人往上吊哩。气得兰花花指着窑皮骂媒人,埋怨爹娘好狠心。

那猴小子见兰花花哭得很伤心,便说:”姐姐,你哭啥哩,快睡觉觉,明天我送你回娘家。”

兰花花一听,又气又想笑,顺手拉开红绫子被子,铺好四六绵毡,放好鸳鸯枕头,说:”你睡吧!”

小女婿说罢呼呼噜噜地睡着了。睡梦中一会说;”妈妈,我要吃奶奶。”兰花花没理。

停了一会又说:”姐姐,我要尿尿哩!”兰花花只觉脚脖子热呼呼的,忙掀开被子一看,红绫子被子象牙床都叫尿浇湿了,连她的绣鞋也泡在尿里头,一生气,便脱下绣鞋打女婿。

小女婿一见兰花花打她,一轱辘爬起来,哭哇嚎叫跑到前炕上。兰花花撵到前炕上,猴小子又跑到后炕上,兰花花又撵到后炕上,好像猫儿把鼠窜。猴小子见躲闪不过,便双膝跪在当炕里,叩头像捣蒜似的说:”姐姐我不敢了。”

兰花花拧住他的耳朵说:”我不是你姐姐。”

猴小子忙改口说:”娘,我再也不敢了。”

兰花花说:”我不是你娘。”

猴小子说:”不是我姐,不是我娘,你今打我为甚的?”

”不是姐,不是娘,我今打你为尿床。”

”你若为的是尿床事,请你饶了吧!我以后一定改,光吃捞饭不喝汤。”说着又磕头,又作揖。

再说周半川正在厅房陪客喝喜酒,忽听洞房闹嚷嚷,撵过来一看,气得乱吹胡子干瞪眼。一脚踏开门,一把把兰花花拉出房:”哼,你翻天了,刚过门的个新媳妇,你就打女婿哩!”说着叫人把兰花花关在磨房里。

兰花花抱磨杆,一天叫推二斗半。兰花花抱磨转,三天没吃一顿饭,头发锈成个毡片片。一碗小米饭,一天用三餐,过了好几天,才吃了一点点。

这磨声呼噜噜,像敲鼓,如吼雷,惊动了隔壁拦羊的杨二娃。他自兰花花抢进周家,每日闷闷不乐。当他听到磨声,心想可能是兰花花推磨,但又定不准。这天放羊,他在山里拽来了一把马兰花,黑地凑人不防,便从窗窟窿撂 进磨房。

兰花花正在吊着眼泪勾斗推磨,一见马兰花,情知是二娃哥撂的,便”哗啦”一声把磨房门打开了。二娃听到门响,便跳墙过来,一把把兰花花抱在怀里。

兰花花一见二娃,泪如雨下,冤屈得说不出一句话,半天才叫了声:”二娃哥。”

二娃说:”我就在你跟前。”

”你不走了吧?”

”不走了。咱们死死活活在一搭。”

兰花花紧紧搂着二娃的腰。二娃轻轻抚摸着兰花花的头:”看你,连头也懒得梳了。”

兰花花说:”二娃哥,给我梳一个麻花头吧!”

”没有梳子—-”

”用月牙。”兰花花接过话音说。

”天高攀不上。”

”用五龙爪。”

”什么五龙爪?”

兰花花托起二娃的手,说:”用手随便理理就好看了。”

月亮从磨房窗户里透进来,照得兰花花更加迷人好看。梳头中间,二娃猛不防亲了兰花花一个豆芽子嘴。兰花花”嗯”了一声,把二娃推开。

二娃问:”兰花花,你不爱我吗?”

”爱。谁不知道你没婆姨,我没汉,咱二人好像一骨朵蒜。”

”我没,你有。”二娃向上房指指。

”我不是他婆姨,他把我叫姐叫娘哩!”于是将打新郎的经过给他说了。

二娃搬着兰花花的肩膀,问:”你爱我的什么哩?”

兰花花说:”不爱你东来不爱你西,单爱哥哥二十一。”

”我是个拦羊娃。”

”对对山羊串串走,我和放羊娃手拉手。”

”我是穷小子。”二娃故意说。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还有呢?”二娃打破沙锅问到底。

兰花花说:”还有呀!人人都说咱俩个好,阿弥陀佛天知道。”

二娃越听越心喜,他紧紧抱住兰花花说:”红鞋扎的兰花花,咱俩死死活活在一搭。”

兰花花说:”咱俩定下一句话:深更半夜你早些来,来的迟了门不开。”

二娃说:”不行。”

”怎么不行?”

二娃说:”打碗碗开花蔓不长,露水夫妻不久长。”

兰花花着急说:”那你说怎么办?”

二娃向四面探听探听,低声说:”逃走,明天五月端阳,我在小河口等你,拉你逃出虎口狼窝。”

”行。这是个最好的主意。我一吃夜饭,给咱准备上一点干粮,手提上羊肉怀揣上糕,冒上个性命往你那儿跑。你一定等我啊!”"对。”

据说这对恩爱自由的夫妻就这样逃走了。人跑出去无影无踪,是死是活不知道。但村里年轻小伙子却想她,就给她编了个曲儿叫《兰花花》,一直传唱到现在,请听:

青线线蓝线线兰格英英翠,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爱死人。

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娃子数上兰花花好。

……

Ⅱ 什么是民歌调兰花花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
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内两句组成,容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
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

Ⅲ 国家大剧院歌剧《兰花花》排练厅现在什么情况

探班国家大剧院歌剧《兰花花》排练厅,看看情况怎样了。


9月20日,演员在歌剧《兰花花》的排练中。当日,国家大剧院举办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排练探班,导演陈薪伊带领部分主演为媒体展示剧中的精选片段。据悉歌剧《兰花花》将于10月1日至5日与观众见面。

喜欢看歌剧的朋友就期待着吧!

Ⅳ 刘燕平的个人简介

1942年她被父亲爱国将领刘杰三送到延安自然科学院预科班学习。期间正是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时候,文艺事业如久旱逢甘露,蓬勃发展。燕平被调到西北文艺工作团当演员。当时团里要排《白毛女》,时年13岁的燕平饰黄母,她尽量地去揣摩黄母坐享其成、阴险、狠毒的心理,得到同志们的认可。后来又在《白毛女》中饰演善良的王大婶。并参加《兄妹开荒》、《军民关系》和秦腔《串龙珠》(饰花云夫人)、《三回头》(饰吕荣儿)、《血泪仇》(饰东才妻)等剧的演出,除此外她们还要演唱民歌、道情。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北文工团进城后把一个个创作、改编、移植的新歌剧送往工厂、农村、兵营和校园。燕平在新歌剧《保卫村政权》中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伪善嘴脸地地道道的关中地主婆。同年在《白毛女》剧中饰演喜儿,受到观众的好评。 1953年周总理率领慰问团到旅顺、大连。燕平在团里担任独唱、领唱。周总理邀她共舞,总理亲切地问她:“你那首信天游唱得很好,你是陕北人吗?”之后他又告诉她:“要走自己的路,向人民学习,让人民喜欢。”从此后,这16个字就刻在了燕平的心里。1956年燕平学了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提高声乐技巧,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周总理知道后,委托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同志向燕平转达了“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各条路上都需要有人扛旗……”的教诲,总理要她保持人民哺育的风格,并丰富它,发展它,再回到人民中。 此后,她悉心向民间音乐学习,向民间艺术学习。50年代末,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到西安演出,她每场必到。侧幕、台口、灯光槽的边上都是她学习的好地方。有一年,梅兰芳到西安演出,不巧她卧病在床,她就让家人搀扶着观看那永远珍惜的演出。她不仅热衷学习京剧艺术的特长,她还学习眉户、碗碗腔、秦腔、川剧、河南和河北梆子,并求教于名演员常香玉、丁果仙、牛贵英等。另外她也很迷恋山西、内蒙、新疆、甘肃、青海、东北、河北、河南等地的民歌,从中吸取营养。在歌剧《兰花花》中,有一段写解除错怪红梅的大段倾诉,其中一句:“十七年的苦情说不完……”她就运用了丁果仙的唱腔艺术。在“抢亲”一场中又用戏曲中的碎步、走边、出手上鱼等动作体现兰花花内心的爱与恨。当时中国剧协田汉看完后说:“把歌剧推向一个新的品位。”1959年冬她随陕西省代表团赴福建慰问解放军。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志士陈嘉庚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她,后来排演歌剧《红珊瑚》中,珊妹那动人心弦的激情,很大程度得益于这次活动的感性积累。 要实践周总理的教诲,光演唱是不够的,还要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因此,她抓紧一切时间,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系统、反复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她曾在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草原之歌》、《兰花花》、《红鹰》、《红珊瑚》、《神泉支队》、《江姐》等30多部戏里担任主要角色。并参加电影《雪海银山》的拍摄,她曾被群众誉为“人民最喜爱的歌手”、“又红又专的好演员”。荣获国际奖和省级以上“甲等演员”、“先进工作者”等20多项奖励,1959年以劳动模范身份赴北京登上观礼台。1960年出席首次全国文联文教、卫生、新闻出版社群英大会。 燕平的艺术天才不仅在群众中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文革”后期,1973年的一天突然接到新华社杜修贤同志的通知:周总理要见她。经过“文革”磨难,当时她的心情如浪花翻涌,千头万绪难以言表。总理握着她的手问还唱不唱歌?她说:“从‘文革’开始就不唱了。”总理痛惜地说:“哦,八年没唱啦……,你还可以唱嘛!”她说:“我头发都白了,眼睛也花了。”“头发白了也能唱,眼睛花了也能唱!”并又谈起了中国的民族音乐,总理说:“《横山里下来游击队》这道歌好好改改,作为纪念刘志丹的歌……,把民间的东西好好加工、提炼。好的保留下来,不好的去掉,要好好搞几首革命民歌出来。”总理在工作繁杂身体欠佳的时候还如此地关心民族音乐,对燕平鼓舞很大,不久她参加了《红灯记》的排演,饰演李奶奶。 1950年冬她随高鹏带领的青海工作队慰问修筑青藏公路的民工、解放军。这五个月的日子里,强悍的藏族歌舞、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民乐营养。 1957年燕平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她演唱的《兰花花》被评为优秀节目,并被选拔参加东柏林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她获得联欢节独唱比赛优秀奖。不久燕平又回中国青年艺术团,开始历时一年的东欧八国巡回演出,其中有东德、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及苏联。在奥地利公演时,艺术团被安排在艺术品位较高的歌剧院演出,她演唱《兰花花》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捷克举行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会上,她演唱了歌剧《刘胡兰》插曲《数九寒天下大雪》和《兰花花》等曲目,受到东欧国家的无比喜爱。以至于1953年罗马尼亚部队歌舞团访华演出时,在中国歌曲一栏里仅有一首,就是《兰花花》。回国后《兰花花》连同《信天游》灌制成唱片,作为中国民歌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内外播放。 1953年燕平随中央慰问团赴东北慰问苏联红军及当地群众。同年3月随中央慰问团赴朝为参战志愿军演出。 在亚非拉和平大会期间,周总理指名让她去演唱《兰花花》。 1959年冬,陕西省代表团又出访美国、泰国、尼泊尔。香港等地。她也随团出访。 燕平在国内、国外演唱的民歌《信天游——对面沟里流河水》、《歌唱志愿军》、《南来的雁北去的风》、《赶牲灵》、《跑旱船》、《刘志丹》、《枣园一盏灯》、《周总理视察进村来》、《人民总理人民爱》、《扬眉剑出鞘》、《出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成为人民喜闻乐听的歌曲。 1978年她调至中央民族乐团工作。1979年率领一支文艺队伍慰问广西海防前线的广大官兵,受到慰问团团长王震和文化部的表彰。 1980年她又带着中央民族乐团到陕北演出,受到老乡的热情接待。 在我国艺术团赴美参加奥林匹克艺术团的演出时,燕平曾是该团的艺术指导。当时带去的节目有《春江花月夜》、《秦王破阵乐》、《二泉映月》、《老虎磨牙》、《鸭子拌嘴》……。开始美国给中国安排的场次少,剧场小,票价低。但第一场演出后,轰动了美国,6美元的票价最后80美元也难买到,美国一位著名演奏家看后,感慨地表示说:“真不知道中国音乐这么精彩。表现手段到音乐语汇都是了不起的。”中国民族音乐在海外引起轰动,中华民族在西方乐坛上扬眉吐气。 燕平从1960年开始,先后兼任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歌舞、乐团省级以上表演团体的党政主要领导。1978年调至中央民族乐团任党委书记、副团长。 她是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第二、三、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Ⅳ 《兰花花》经过哪些改编

作曲家王志信来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源民歌改编成了一首叙事性的独唱歌曲。

除此而外,以民歌《兰花花》主题改编的曲目还有钢琴独奏曲《兰花花》和歌舞剧等。

王志信改编的叙事歌《兰花花》,各段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信天游的由上、下两阕组成的框架。

Ⅵ 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有哪些

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有《兰花花》、《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洪湖赤卫队》、《江姐》、《苍原》等。

Ⅶ 音乐 兰花花 的故事背景

兰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县临镇人。从小心灵手巧,长得俊美可爱。与当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红军解放了临镇,该男子应征入伍打仗去了。兰花花的父母强把她嫁与某老恶棍。该恶棍不久横祸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给一个麻脸的富人。兰花花日遭虐待,终于在1942年病故。5 应当说,兰花花的事迹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现世悲剧,它揭示了旧社会下层女子 6 悲惨的人生命运,反映了旧礼教戕害人性、阻挠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现实。在那个时代,像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但人们追求自由、力谋幸福的心智尚存,则不免要付之于实际的行动,试图去冲破樊篱,实现超越。这种实际的行动往往是自发的、盲目的、鲁莽的,不免要走偏,酿成悲剧。(关于这方面的现象及理解,我在后面还将论及。) 兰花花的悲剧从她一生下来就开始演绎了。7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个英英采”。这句歌词包含了十分浓厚的民俗意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正是在这种物质生活中孕育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也许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兰花花的确实是纲常制下的女贱现实,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请容许我这样设想:兰花花是她妈在纺线织布的时候生的。这个孩子对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长长的棉线,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编织从此开始。 兰花花倒是生下来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国度造就了她的悲剧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过错是,她“实实的爱死人”。有人会问:“漂亮也有错吗?”有,确实可能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氛围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兰花花的人生轨迹即实践于这样的“原罪”。 随着年岁的增大,兰花花可以参加生产劳动了,起兴物也由家里转到了田间。“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劳动的性质之一是标志主体具备社会接受的素质。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兰花花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善于劳作,绝对是一个好的“家庭把式”。这在以劳动为美的意识形态看来,简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会对兰花花的评价为: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兰花花好。” 这样好的人才,自然是社会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过度性兴奋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紧凑,大概有文学构设的参与。这个姑且不管。我想关注的是,在诸多民俗意义上的婚事仪式所体现的价值认同和制度张力。在这里,我要重点说说媒人。 中国传统有一种说法,社会上有六种女人碰不得,所谓“三姑六婆”是也。她们口尖舌长,说三道四,走街窜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骗,遗祸社会。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实上也是)就是这样类型的人。 10 我同样要强调,“三姑六婆”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所做的大量的无微不至的社会沟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类的共性,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就可以粗略地视作从事信息的事业,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时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权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为中国的“三姑六婆”的产生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值得我们现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这些现象,反倒表现了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扭曲。12 而且,由于媒婆的历史性活动,竟至于产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类的词汇,这是不容忽视的价值民俗力量。 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门。”如果我们没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实际上,其背后隐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单从信天游本身来说,很大数量的曲目都包含于这一内容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歌就是情歌,这已几乎成为共识(当然如果仅是这样处理的话,也太过鲁莽)。信天游也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纯情(注释中提到的“猥亵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浊情歌”),人类非理智中性升华的大多数就贮藏在这些“真流露”的纯情男女身上。我同样可以想象,在旷远辽峻的山间地头,兰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劳作中凝结于田苗子的情感游丝,荟萃于土豆疙瘩的纯然灵犀,以及高粱穗头的心灵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兰花花进“周家的门”之前,还有与情哥哥送别的一幕。歌词交待的不清楚,但这样的曲目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大多是历史浓缩的精华产物。中国人感情的细腻是举世闻名的,离愁别绪是最典型的表现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这一主题的信天游应当是《走西口》。在这首九曲悲肠、摄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传统中国人的阴阳相济和“陌生化”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特有的审美“三棱镜”,以及置于太阳底下的七彩光芒。15 “兰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兰花花的人生航程将最终在这里抛下铁锚。“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哩”!那种新婚的焦虑、害羞、渴躁不安,是难以言表但可以想见的。在这种杂碎的心态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这是最现实的打击。那种恋情失却、人物两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刹那间变作为宇宙间最恶毒的诅咒:“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16 后两句可以是实写,写兰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里,痛诉心迹,言呈心志,告以决心;也可以理解作虚写,即兰花花幻想作自己携带食物去会情哥哥,以叙幽情。事实上,我们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经当兵去了,理解作虚写更切合实际。 17 我这里想重点提及的,是那种男女之情所激发的强大的勇气。不论兰花花是仅有这样的意识,还是已经化作了一种实际的行动,都可以表明礼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点。18 这种现象在中国是最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礼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间张力的时时缺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兰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质上是一种“违禁行为”。如果她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的话,不外乎又将产生一首“打伙计”的“猥亵歌”。撇开价值因素不提,单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长久之计,为己也不心安,终是悲剧的结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纲领,并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笃行之。这在当时的历史力量储备中,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并在事实上也终于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们知道,兰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这本身就给我们一个信号,中国妇女的命运从此将揭开一页新的篇章。回过头来再看《兰花花》,恰值于历史大变动的转折点上。兰花花的死,代表了旧事物的终结,预告了新事物的创生。可以说,《兰花花》是中国历史上礼教婚姻妇女的最后一幕悲剧,其存在价值正在于此。

Ⅷ 歌剧作品有哪些

如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柴可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比才的《卡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中国民族歌剧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包括40年代在延安出现的《白毛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向戏曲和地方戏借鉴中,逐渐形成了既区别于传统戏曲又与西方歌剧有一定差异的民族歌剧。代表作有《兰花花》、《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洪湖赤卫队》、《江姐》、《苍原》等。

Ⅸ 任建荣的芭蕾舞剧《兰花花》

兰花花的真实故事说起陕北民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兰花花》等优秀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优美的民歌,从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阵创出来的。
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二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民歌《兰花花》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这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优秀传统民歌,其唱词在流传中多有变异,歌唱家郭兰英、王昆、李波、刘燕萍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词。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和大型歌舞剧。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歌舞剧《兰花花》
中文名称: 兰花花
外文名称: Lan Huahua
类别: 芭蕾舞剧 演出单位:中央芭蕾舞团
创作者编导:舒均均。作曲:刘廷禹。舞美设计:郑越洋(布景)。李克瑜、周风(服装)、张枫桐(灯光)。
演出者主要演员:王珊、彭丹(饰兰花花A、B),徐刚、王全兴(饰杨五哥A、B),宋琛琛(饰地主婆),李风岐(饰地主儿子)。乐队: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指挥:胡炳旭。
演出大事记 :本剧根据著名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立意改编、创作。曾参加1989年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直属院团新人、新作评比演出,获优秀创作一等奖,主演王珊、徐刚获优秀表演奖。
评论撷萃 :芭蕾舞剧《兰花花》对运用西洋芭蕾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形象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全剧结构完整、风格清新,把芭蕾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融为一体,是一首优美的民歌式的作品。舒均均的探索得到芭蕾新秀王珊的全力支持。在第三场中,通过兰花花中毒临死前与杨五哥挣扎爬滚的现代舞动作与芭蕾双人舞相结合,表现出爱的幻灭,生的渴望。王珊塑造的这个勇于反抗封建恶势力、努力追求纯洁爱情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形象,富于激情和诗意,催人泪下。有的观众看一次哭一次。 导 演:李耕
编 剧:常河
类 型: 美术片
地 区: 中国大陆
制作公司: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摄影: 张学国
录音: 徐启珍
作曲: 王甫建
美术设计: 董仲恂(造型)
背景设计: 董仲恂
动作设计: 李耕、杨登云、戴胜英

热点内容
花卉绿植盆栽百货 发布:2025-09-21 03:05:47 浏览:613
茶山荷花池 发布:2025-09-21 03:04:41 浏览:260
满墙绿植 发布:2025-09-21 02:58:35 浏览:298
阿狸h情人节攻略 发布:2025-09-21 02:49:21 浏览:995
水仙花绿植 发布:2025-09-21 02:45:44 浏览:797
养成盆景 发布:2025-09-21 02:42:48 浏览:579
可爱花语头像 发布:2025-09-21 01:38:54 浏览:993
青苹果花语 发布:2025-09-21 01:36:54 浏览:118
女人梦到绿色盆栽茂盛 发布:2025-09-21 01:29:38 浏览:983
七夕雾水 发布:2025-09-21 01:24:52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