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应王府

荷花应王府

发布时间: 2022-04-16 16:43:44

A. 有关“荷花”的古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 唐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
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
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
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
无人问的中。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芙 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独芙蓉 唐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
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
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
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
双双鸂鸟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
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
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
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
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
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
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
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 江洪
泽陂有微草,
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
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
应与飞蓬匹。
荷花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
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
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
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
离居梦棹歌。
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浣溪沙 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
几多红泪泣姑苏,
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宫殿半平芜,
藕花菱蔓满重湖。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
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
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
各回船,两摇手。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
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
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
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
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
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
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
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
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
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
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
一生长怗怗。

黄子陂 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
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
恰是莲香更恼人。

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
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
世间殊色一般悲。

七律 莲花 唐·崔橹
影敧晴浪势敧烟,
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
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
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
倚风娇情醉腰偏。

七律 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
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
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
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
冷烟残粉楚台东。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
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
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
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
芳心卷未舒。

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
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
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
未肯即随风。

张静婉采莲曲
唐·温庭筠
兰膏坠发红玉春,
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西杨柳向桥晚,
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
珂马珰珰度春陌。
掌中无力舞衣轻,
剪断鲛绡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
麝脐龙髓怜娇娆。
秋罗拂水碎光动,
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交交塘水满,
绿萍如粟莲茎短。
一夜西风送雨来,
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
藕根莲子相留连。
郎心似月月易缺,
十五十六清光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
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
两重元是一重心。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
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
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
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
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
遥似西施上素妆。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堑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
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
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
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
兼乘旧日采花船。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
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
犹胜生于野水中

B. 明朝青州蘅王府

明朝,在青州城内西南部曾有一座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仿北京皇宫的建筑群——衡王府。在古典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中都曾出现过他的鼎鼎大名。然而,岁月流逝历史沧桑。随着明朝的灭亡,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早已荡然无存。只有王府前面的威武雄壮的石坊似乎还在诉说着这座王府的兴衰历史。

衡王,名佑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母庄懿张德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前487年)被册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衡王就藩青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衡王府第。衡王共传了六世七王。王府经历代修葺扩建,规模日益宏大。现存的衡王府石坊,俗称“午朝门”。是文武百官员叩拜衡王时出入的大门。石坊座北朝南。南北两坊相忠臣43.5米,建筑形式相同,尺寸一样。坊为石灰石,四柱三门,牌坊式结构。每坊由28件巨石雕刻络腮胡子成。东西宽11.5米,南北深2.78米,中高7.25米,侧高5.15米。座吴须弥状,高1.2米,宽1米分三层,底层25厘米,刻兽足状案底纹和仰莲纹;中支内收10厘米,高40厘米,刻牡丹、荷花图案;上层与底层形制相同,刻狮子、麒麟、缠枝牡丹、覆莲图案,其中狮子12个,麒麟2个,四角4个钻狮形象特殊。底座之上有石柱,为方形,立于须弥座中部,中间二柱高6.02,两侧二柱高3.95米。每柱南北各置透雕立式的龙1个,高2.12米。四柱上方嵌横匾,匾上浮雕二龙戏珠和斗拱图案。中门嵌两匾,上匾刻大字,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均剔地阳文。“乐善”为朱佑楎号。“遗风”系朱佑楎去世后的用词。因此,石坊建置年代应在第二王朱厚矫在位的嘉靖年间。

说起牌坊,它的历史是与华表不能截然分开的。华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古老时代。《尸子》说“尧立诽谤之木。”三国时韦昭说,诽谤木是老虑到政治措施或有缺失,让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的。这当然只是历史传说,并不可信。韦昭又说,诽谤木就是当时的“四柱木”。四柱木又称“交午柱”(一纵一横叫午),它可以装在“亭传”顶上,用以“表识衢路”。《汉书·尹赏传》注里面说它就是华表。华表除了装在“亭传”屋上以外,也可以直接立在地面上,这一类多用石制,也叫“石柱”或“表柱”。这样,设置成对的表柱有时可以连成一座大门。宋代流行的“乌头门”门颊两侧的两根柱子远远高过门顶,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两根表柱连成的大门。这就是牌坊的雏形。不过更具体一点说,它的直接的谱系可以追溯到唐、宋里坊之坊门。在宋石刻《平江图》上就可以看到这种坊门。而封建统治者为了提倡那一套封建道德伦理之灰,如果某坊居民中出了什么“嘉德懿行”,有时就加以旌表,榜于门上,叫做“表闾”。如:山东省安丘县庵上镇庵上村的庵上石坊,两面正楼匾就分别镌刻“节动天褒”,“贞顺流芳”楷书大字;上部两面均刻“圣旨”二字;题跋为“旌表儒童马若愚妻王氏节孝坊”。这种坊门起初是木构建筑,明代出现了用石头建造的。就叫“牌坊”或“石坊”。

牌坊分柱子出头与不出头二式。柱子出头的,起初和“乌头门”的样子差不多,后来才发展为多间的大牌坊。这类大牌坊以明代嘉靖时修建的长陵石牌坊为代表。衡王府石坊也属于这一种。也有的在大额枋的中央冠以火焰宝珠,则叫火焰牌坊。至于木结构而装斑斑瓦顶的,一般就称为牌楼。
http://www.e1000e.com/UploadFile/2005826133243793.gif

衡恭王佑楎,宪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之藩青州。嘉靖十七年薨。子庄王
厚燆嗣,尝辞禄五千石以赡宗室,宗人德之。隆庆六年薨。子康王载圭嗣,万
历七年薨。无子,弟安王载封嗣,十四年薨。子定王翊镬嗣,二十年薨。子常
氵庶嗣。新乐王载玺,恭王孙也。博雅善文辞,索诸藩所纂述,得数十种,梓而
行之。又撰《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诸书,多可传者。从父高唐王厚煐、
齐东王厚炳皆以博学笃行闻。嘉靖中,赐敕奖谕者再。
《明史 诸王传》

C. 游览北京恭王府有哪些导游攻略

恭亲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道光第六子奕的府邸,是北京现存清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其前身是清乾隆中晚期宠臣、大学士和珅的宅第。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后只留了一小部分以供和珅之子、额驸丰绅殷德和乾隆皇帝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夫妇居住,大部被嘉庆皇帝赐予了时任庆郡王的永磷。

永璘对和珅的宅第垂涎已久,之后其子孙小又居住了多年,咸丰二年时任辅国将军奕劻迁出,改由亲王奕所有,才改称为恭亲王府。

恭亲王府位于北京内城,建筑雄伟,规模浩大,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是其他王府无可比拟的。

王府西近前海,北傍后海,自西海(今积水潭)水域东北处人工引出一条水渠,绕经恭亲王府西墙,到南墙外,最后入注入前海(什刹海)。

恭亲王府三面环水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出任军机大臣后开始建造。在建造过程中,和珅不仅强迫居民外迁,而且还仿建了紫禁城内殿堂的建制样式,而这也成为和珅获罪的一条罪状。

这次建造工程耗时9年才完成,后来庆亲王和恭亲王等人入住其中时,基本保持了原样,恭亲王在府邸的北部建造了著名的恭王府花园。

恭亲王府占地46.5亩,由多进四合院所组成,整体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坐北朝南,正门分为两重,大门面阔3间,两只威猛的石狮分列在门两侧,二门面阔5间,都位于王府的中轴线上。

穿越二门,王府中路建筑中的正殿和东、西配殿映入眼帘,后面则是名为"嘉乐堂"的后殿和东、西配殿。建筑严格遵照王府有关规制,主体建筑均为绿色琉璃瓦覆顶,屋脊装饰有吻兽,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则是灰筒瓦覆顶。

王府东路建筑的正厅,是当年恭亲王奕会见宾客的场所,名为"多福轩"。据说当年与英法联军谈判就在这里。

穿过正厅是"乐道堂"奕的起居之所。唐山大地震时,恭亲王府东路建筑损毁较多,西路建筑中,有面阔5间名为"葆光室"的正厅,小五架梁式构造,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后面是面阔7间名曰"锡晋斋"的后厅,厅内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隔断,显得曲折回环。

写着"天香庭院"的匾额悬挂在正厅与后厅之间的垂花门上方,东路其余建筑也毁于唐山地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路建筑之后还有一幢两层后罩楼,通长160多米,号称"99间半",东部名为"瞻霁楼",西部称为"宝约楼"。穿过后罩楼中间的一个过道,就可以到达恭王府花园了。

恭亲王府花园,占地面积38.6亩,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富丽堂皇。

整个花园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部假山由云片石堆筑而成,附近景色有古井、流杯亭、飞来峰、翠云岭等景。

后部则是太湖石堆筑而成的假山,共分三层:底层空道,康熙皇帝御笔"福"字竖于正中位置;中层有两只荷花缸,荷花盛开时,蔚为奇观;顶层建有供中秋赏月的小阁,阁前有平台。假山前有供主人垂钓休憩的水池。

花园的东院,矮墙围绕,花香醉人,环境清幽。"福厅"以假山为屏风,三间抱厦方向外凸出,阳光照射时间长。

D. 北京恭王府附近还有什么景点

【主回答】

什刹海(后海)、西便门明北京城墙遗迹 、白云观、广济寺、什刹海、德胜门箭楼、妙应寺白塔、梅兰芳纪念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科学技术馆、月坛 。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鼓楼,钟楼,故宫。

E. 清代在什刹海修建的王府有哪些

到了清代,什刹海的水量继续减少,名称逐渐定型。德胜桥以西水域称“积水潭”,以东称“什刹海”。什刹海地区因临近皇城、环境优美而成为修建王府的首选之地。 沿岸的格局虽然并没有发生巨变,但是因为朝代更迭,名宅赐第,转瞬易主,沿岸原明代的宅园别业或衰落,或为清朝府邸所代替,沿湖景观中心也由西海向前海和后海偏移。

清入关后所封的4个世袭罔替亲王府中就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庆亲王府三座王府建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阿拉善王府、涛贝勒府、棍贝子府、兆惠府等。这些王府官邸演绎了几乎全部我国近代史和半部清代史。

比较有名的有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和前海西街的恭王府,为什刹海平添了些许贵气。在清代,王府并不是私人宅邸,而是属于皇家的公产,是亲王和郡王日常起居和办公的场所,其他人的宅邸概不能称为“府”。

乾隆后期和珅得势,遂选定在什刹前海西岸大建宅第。恭王府花园曾是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并因此得名恭王府。恭王府分府邸和花园两个部分,拥有建筑群落达30多处,布局讲究,气势非凡。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银安殿也叫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和重要节日的时候才会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

嘉乐堂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上并没有署款,也没有钤记,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

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宗和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200多年的藤萝,长势依然很好,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

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其花园又名萃锦园,占地40亩,园内设计和布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花园的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中路进园门后,土山起障景作用,穿越山洞门后,豁然开朗,正中置一峰石,名“飞来峰”。峰东为流杯亭,峰北正中有一“凹”形的水池,面池是一组厅堂。

穿过厅堂进入中部庭园,有一座石山,为全园的主景。全园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叠石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顶,居高临下,更可观全园景观。

山石后面有一列书斋,平面曲折,如蝙蝠展翼,名为“蝠厅”。花园西路以一个长方形大水池为主景,池中心有岛,岛上有水榭。池北岸有一卷棚顶的大厅,和水榭成轴线相对。

花园东路是一组建筑庭院和戏楼,用爬山廊连接中路的厅堂。恭王府花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是什刹海沿岸清王府附园的经典之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80余亩。花园由于位于住宅西部,故称为“西花园”。

进入西花园,首先看到两座土石假山为屏障,循山口过小桥见竹林一片,中有方亭一座。依长廊而行有一座六方亭,篆书额曰“恩波亭”。清代不许民间引玉泉水入宅,“御赐引玉河入庭”是一种殊荣。

后海水在山西花园西部引入,绕园一周,山东端流出园外。因奉旨许引玉泉水进园,故命亭为“恩波”,以示皇恩浩荡。在什刹海沿岸的众多清代王府和官邸中,获此殊荣的仅此一园。

1761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原明代建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岛上的镇水观音庵改建为汇通祠,祠内供奉龙王。同年,疏浚什刹海及月牙河,使水流方向改变,水由西海经月牙河注入前、后海,由于是下游的前海倒流入后海,故有“银锭观山水倒流”的说法。

庆王府是北京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的第十七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在和珅府的前方。后来,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承辅国将军一职,咸丰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

咸丰年间,奕劻由辅国将军晋升为贝子,继而晋升为贝勒。由于深受慈禧太后赏识,奕劻在光绪时期晋升为庆郡王,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海军事务,后来有晋升为庆亲王,并被封为世袭罔替亲王。1903年授军机大臣,成为清代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庆王府是在奕劻晋封为庆郡王之后,按照王府的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这时的奕劻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

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5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

涛贝勒府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在同治年间被赐予了贝勒载滢,后来载滢获罪,迁出此府。

光绪年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位,于是迁居到了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为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总体建筑约为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和假山等。

棍贝子府又被称为诚亲王新府,根据《啸亭杂录》记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的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所以在蒋家房的基础上建造了新府。

诚亲王胤祉离世后,他的第七个儿子弘暻继为府主,后被封为贝子,所以此府又称为固山贝子弘暻府。

根据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来看,此府东起水车胡同,西邻光泽胡同,北抵积水潭南岸。占地面积大,规制严整,府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东西配楼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五间。

主体部分在西路,东部以花园为主,规模很大,园中有亭台楼阁,古树参天,山石点缀,土山环绕。园内有一湖,湖中有一土石相间小岛,湖水引自积水潭。

按清代的制度,积水潭水为御用,非经特许,任何人不得擅引。弘暻无特殊建树,却也享受到了如此特殊的恩准。弘暻之后府主分别是弘暻的第三子永珊、永珊的第三子绵策和绵策嗣子奕果。

奕果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之后,改迁别所,此府改赐给庄静固伦公主为府。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皇帝的第四女,后来下嫁于土默特的世袭贝子玛尼巴达喇。

他们的儿子德勒克色楞承袭贝子,德勒克色楞的儿子索特那木色登袭贝子,之后棍布札布承袭贝子,因而被称为棍贝子府,一直延续。

后来,棍贝子府原有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拆除,仅存有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

有一年,清朝的军机大臣和珅在什刹前海中修筑了一条南北方向、略呈S形的大堤,后人俗称“和堤”,将前海分成两部分,堤坝东侧水域称为“前海”,西侧水域称为“西小海”。

因为这一带是皇亲贵胄和文人雅士会聚的场所,所以酒肆歌台也自然发达。位于前海北沿的会贤堂原是清光绪朝礼部的侍郎斌儒的私邸,内设戏台,门簪上书“群贤毕至”四字,成为文人墨客聚会之所。

除此之外,什刹海因周围有10座寺庙而得名,包括广化寺、火德真君庙、护国寺、保安寺、真武庙、白马关帝庙、佑圣寺、万宁寺、石湖寺和万严寺。什刹海附近还有广福观,大藏龙华寺等寺庙。

火德真君庙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为象征天地精灵的龟蛇抱像。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始营造大都城的时候,有龟蛇出现在西直门外的高粱河上,群臣解释说,这是真武神光临,其德惟水,水能胜火,宋朝亡定了!

忽必烈大喜,下令在高梁河出现龟蛇的地方建了座“大昭应宫”,祭祀真武大帝。又在城中心海子边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真武庙。后来元统一我国后,元成宗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使真武成为了北方最高的神!

明成祖朱棣也特别崇奉真武大帝,他在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中,鼓吹有北方真神相助,是替天行道。他当了皇帝后,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赐名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修“金殿”、造金像,大兴土木,费资百万,把个武当山修得如天宫落地。

火神真君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山门东向,开在庙的东南角上,面对地安门外大街。山门内外各有一座牌楼。山门为歇山顶,面阔一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原有钟楼、鼓楼。进山门,向西穿过配殿,进入南北向的院落。

南面的倒座房是隆恩殿,面阔三间,歇山顶,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北面正殿是火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前出抱厦,供奉火神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西面为一配殿。

护国寺是北京的八大寺庙之一,原为元丞相托克托的官邸,初名崇国寺,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云:

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语讹语,名初名。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国寺,此其北也。

我宣德已酉,赐名隆善。成化壬辰,加护国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庆法王领占班丹、大觉法王着肖藏卜等居此,寺则大作。中殿三、旁殿八,最后景命殿。殿旁塔二,曰佛舍利塔。

寺前后五进,院中碑刻甚多,其中著名的有赵孟頫书《皇庆元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和危素撰并书《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

寺内除供奉佛教诸佛祖外,还有元丞相脱脱夫妇塑像和辅佐明成祖朱棣建有殊勋的姚广孝影堂。另有葡萄园数亩,可见其规模之大。

清末学者唐晏所著的《天咫偶闻》中说:

隆善护国寺,俗称护国寺,即元之崇国寺。赵松雪书演公碑,危太仆书选公传戒碑皆在殿东阶下。月七八有庙市,与隆福寺埒,而宏敞过之。

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庙会齐名,即所谓“东西二庙”之西庙。《京都竹枝词》中说:

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清末,什刹海地区由于水源日渐减少,临湖的园亨、寺庙便逐年荒废,只剩下净业寺、汇通祠等少数庙宇,其他府第、园囿和古刹多已坍塌。

每至夏季前荷花茂盛时,和堤上便聚集很多摊贩,出售小吃和茶水,逐渐成为京城百姓的消夏胜地。

从元朝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什刹海积淀了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阶层文化。

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组成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组成了老北京的历史,沿着什刹海迤逦的河沿四周,形成了不规则但密如织网的网状胡同,这些胡同依势而建,自然天成,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众休闲、感受历史的胜地。

此外,这里仍旧保存着十分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的历史风貌,处处古迹宛如一颗颗明珠,将什刹海点缀地美丽灿烂。

恭王府萃锦园

醇亲王府游廊

F. 衡王府来历

现存的衡王府石坊,俗称“午朝门”。原是衡王府正门前的大牌坊,也是文武官员叩拜衡王时出入的大门。两石坊座北面南,皆为4柱、3门式牌坊结构。每坊东西宽11.5米,南北进深2.75米,高7米有余。两坊相距43.5米,建筑风格相同,尺寸一样,皆由28块巨石组成。底座高1.2米,分3层,底层高出地面0.20米,刻云头花边;中层内收0.10米,雕荷花、牡丹等花卉图案;上层与底层齐,镌狮子、麒麟图案,每块巨石上有狮子12只、麒麟2只。其中的雌雄石狮,透雕蹲立,昂首挺胸,瞪目鼓瞳,胸前雕挂石铃。雄狮左前掌踏地,右前掌踩石球,威武有力;雌狮子左前掌踏石球,右前掌抚小狮脊背,造型生动,惟妙惟肖,雕刻精美。石柱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间二柱各高2.82米;两侧2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两面各镶透雕麒麟1只,高1.95米,昂首蹲立,每坊8只。4柱上方各嵌巨石横扁,扁上浮雕均为二龙戏珠图。中门二横扁,上刻大字,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为剔地阳文,字形宽博,笔画流畅。“乐善”为朱祐楎号。“遗风”系朱祐楎去世后的用词。因此,石坊建置年代应在第二代王朱厚矫在位的嘉靖年间。

G. 佛家说的荷花生日是农历什么时候

农历六月,又称荷月,北京已到盛暑季节,是荷花盛开,莲蓬结实,菱藕上市的旺季。王府从五月初一起,开始运进天然冰块,每房都备有硬木制作的冰桶,内衬锡里,融化的冰水通过桶底下的小孔流出。每天,由太监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鲜。冰桶盖上,有四个轱辘钱形的排气孔,排出冷气便可调节气温。从六月初一开始,饽饽房制作“水乌他”(满语),是用奶油、白糖等原料做成,浅绿、浅粉、浅黄诸色皆有,每天午睡后,由太监及时送到各房,供“上头人”食用,供应一直要到七月十五日以后才终止。王府的殿堂高大,通风良好,一般都较凉爽,加以室内的坐垫,一到夏日都换上了米黄色的用葛、纱制作的垫子,几案上的鹿头樽和各式瓷瓶都插满了精制纨扇,给人一种不扇自凉之感。自入伏之日起,里边凡供奉“观世音”的地方,都新增净水碗,每天清晨都要换上“井华水”,至出伏日止。

入伏日,京都习俗,讲究“贴伏膘”。有句俗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王府的吃法与民间虽不尽同,但在出伏日,阖府上下都吃饺子(即煮饽饽)。王府规矩,外面各处各行的仆众均自备饭食,惟独属伏,发给银两,购买肉面等食物,在各处自己包饺子,一到入伏这天,府中剁肉之声四起。故王府里流行这么一句话:“六月里,乐呵呵,上下全吃煮饽饽。”六月二十四日为关圣帝君寿诞,王府祭以“少宰”(即全猪全羊,没有牛),祭毕,猪羊全分给各处各行,由他们分食之。王府成员差不多均不吃肉食祭品。所以,“六月里,乐呵呵!”也包括一年之中难得分到的肉食祭品。在同一天,我家还有一个热闹的庆祝活动——“荷花生日”。

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本为江南旧俗,苏州尤其盛行。在一些记述京都岁时活动较为详细的古籍中,均不曾记述“荷花生日”。《北平岁时志》和《北平风俗类征》等近代专辑,关于“荷花生日”也只字未提。我家之所以庆祝“荷花生日”是有来由的,大约,在乾隆初年,我的六世祖母佟佳氏(即信郡王福晋),从南方清来一位女画家,冷吟居士(姓氏不详),为■(上"山",下"昆")山人,诗词书画造诣颇深。佟佳氏也工词章。由于她俩有共同的爱好,故结下了翰墨姻缘。女画家把苏州极为热闹的“荷花生日”活动,一一介绍给了佟佳氏。“是日,……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她还给佟佳氏绘制一幅以荷莲荡为背景的《行乐图》手卷,并画了十二幅册页,内容都是画苏州荷花生日即景,极为生动丰富。此后,我家就兴起了庆祝荷花生日的习俗,相传不衰,直至1924年王府解体始止。

我家庆祝“荷花生日”,是在二十四日清晨。各个殿堂门外,摆设红白荷花各一盆(要摆到七月十五日才撤去)。室内的花瓶,都插上荷花和鲜荷叶。这一天所用的餐具,无一不是以荷花造型的,食品也无一不冠以与荷花有关的名儿,如,荷叶鸡,荷叶肉,清汤荷叶莲子羹,虽与贾宝玉所喝的莲子羹不尽相同,如论色香味则恐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如,大冰碗,内盛鲜莲子、鲜藕、鲜菱角、鲜核桃……全呈白色,高雅纯洁,令人不能不想起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花的生日,分外的清新。这天所吃的主食为荷叶饼和莲子糕,最后,每人必喝一碗荷叶粥,才能统称吃了“荷花筵”。

我六岁那年,在“荷花生日”那天,冒冒失失闯进了“拥翠含芳”书斋,遇上我父亲和伯父(王爷)在那儿举行“荷花生日”雅集,在坐的有画家、诗人和京剧演员,如侯喜瑞(著名架子花脸)、耿喜斌(艺名“小百岁”,丑行)、赵连升(武生)等社会名流,父亲见我已经进来,又不好当着客人的面训斥,便命我为客人斟酒。不慎失手,碰坏了我家仅有的八只荷花杯中的一个。这种荷花杯与白居易诗写的“寂寥荷叶杯”和戴叔伦诗写的“酒吸荷杯绿”所指的荷叶杯不同,诗人所写的荷叶杯,是在鲜荷叶中心凹处撕去绿纤维下连茎,酒倒入杯中,顺流直下能达茎孔末梢,可谓天然酒杯。我家的荷叶杯则系乾隆粉彩陶瓷制品,造型特异,杯子外缘中部有个碧绿莲蓬,孔通杯内,倒酒入杯,莲蓬也随之灌满了酒,饮者喝干了杯中酒,灌在莲蓬内的酒随之流入杯中,给饮者的感觉,酒若清泉,是喝不尽的。荷叶杯一经打碎,我立刻感到大祸将至,非挨一顿好打不可。幸得侯喜瑞先生出面解围,起身把我领出了书斋,来到桐荫堂西南角的莲花池边,伸手摘了一朵白莲,一同折回“拥翠含芳”回报父亲说:“我们同到瑶池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一株荷花,食此花蕊花瓣,当能延年益寿。”众人果然将分到的花蕊花瓣放在小盖碗形酒杯中,斟满筛热了的上好原封白酒。少时,举杯同饮,皆曰:“美极,美极:实在清香!”这时,我才如释重负,跟着大伙笑了。

苏州兴起“荷花生日”旧俗,找根据是没有的。古籍中说,六月二十四日原为观莲节,这起自一个传说,古代有个女子,名叫晁采,在二十四日这天,与她的丈夫,各以莲子互相馈赠。有人问晁采,此举为何由?她引诗以答:“闲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在何年?”这传说当然是无稽的,然而“荷花生日”比之什么神仙的生日,到也有趣得多。至今,我还要叙实这些活动,也不怕涉嫌什么“怀古之幽

H. 什刹海荷花什么时候开+观赏攻略

什刹海荷花什么时候开 什刹海荷花观赏攻略

在北京,夏季的时候有许多可以观赏荷花的地方,而什刹海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对比许多地方来说,这里不是最著名的,但绝对是最热闹的一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什刹海这里的荷花观赏攻略信息吧!

什刹海荷花什么时候开

6月底(参考时间)

什刹海荷花观赏攻略

什刹海荷花介绍

什刹海最有名气的就是荷花,自辽金时代以来,北京就有大面积的荷花,什刹海、北海当时都是赏荷胜地。每当夏天,荷花绽放,分外妖娆。元明清后,因什刹海的三海地带水源充足,更有历代大力提倡养殖荷花,除水面留有船道外,几乎全部被荷花覆盖。

不仅荷花美,什刹海的荷叶也很有名气,早年间的老北京没有那么多冷饮冰淇淋,夏天北京人喜欢吃八宝荷叶粥,其中的用料就是什刹海的荷叶。

荷花市场就位于什刹海的核心地带,这里被称为老北京人的“后花园“,市场全长280米,每到盛夏的时候这里便是荷花映红,片片荷叶覆盖在水面上,煞是美景怡人。在这里湖水澄碧,远处的鼓楼依然可见,晴空万里时,还可望到西山。

初夏时节,绿树成荫,找个晴朗的周末,你会发现什刹海附近格外的热闹,水中小船一叶叶的穿过,岸边也有很多游客观光拍照。以前总是习惯称呼这里为后海,因为后海更繁华,酒吧餐厅大都聚集于此。实际什刹海范围更广,包含前海、西海、后海,荷花市场,恭王府就在前海这边。

大部分人来都会把前海作为起点,一路向北溜达到银锭桥附近,这里餐厅酒吧很多,选一处小憩。傍晚时分,灯都亮了,霓虹闪烁,天气也不热了。什刹海的荷花在夜色下的荷塘更有佳境,夜晚酒吧的照耀下,整片荷塘更加清洁高雅,更显得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处闹市仍静默。

门票:

免费

详细地址:

西城区德内大街羊坊胡同甲23号

公共交通:

可乘坐13路、42路、107路、111路、118路、701路、810路、823路、850路在北海北门站下车,或乘坐地铁6号线在北海北站下车。

还有一段时间什刹海这里的荷花就要全部开放了,大家记住要去观赏啊!

I. 去山东青州旅游什么景点合适

摘要 1、青州玻璃栈道

热点内容
花卉绿植盆栽百货 发布:2025-09-21 03:05:47 浏览:613
茶山荷花池 发布:2025-09-21 03:04:41 浏览:260
满墙绿植 发布:2025-09-21 02:58:35 浏览:298
阿狸h情人节攻略 发布:2025-09-21 02:49:21 浏览:995
水仙花绿植 发布:2025-09-21 02:45:44 浏览:797
养成盆景 发布:2025-09-21 02:42:48 浏览:579
可爱花语头像 发布:2025-09-21 01:38:54 浏览:993
青苹果花语 发布:2025-09-21 01:36:54 浏览:118
女人梦到绿色盆栽茂盛 发布:2025-09-21 01:29:38 浏览:983
七夕雾水 发布:2025-09-21 01:24:52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