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大圆头
1. 兰花根部有圆球是什么品种
1、春兰
春兰一个花杆只开一朵花,偶尔会开2朵,这个特点是春兰最明显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辨认的地方,春兰植株矮小,叶子狭带形,每苗4-6片叶子,叶子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假鳞茎小,花期1-3月,有香味,湖北地区的香味略淡,花色绿色;红绿色为主,耐寒耐旱,产地一般分布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下图为春兰。
春兰宋梅
2、蕙兰
蕙兰是一个花杆开很多朵,非常的香,一根花杆常开9-20朵多,这个特点是蕙兰最明显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辨认的地方,蕙兰假鳞茎小,不明显,叶子不宽,每苗叶子5-8枚,直立性强,叶脉透亮,边缘常有粗锯齿,花色常为浅黄绿色,浓香,以湖北地区的香味最浓最纯正,花期在每年的3-5月,清明前后,是所有兰花当中最耐寒耐旱的,产地一般分布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等地,下图为蕙兰。
蕙兰大一品
3、建兰
建兰,一杆多花,清香,一根花杆常开3-9朵花,假鳞茎较大,叶2--6枚,带形,有光泽,叶子较宽,叶长一般为30-60cm,叶宽1-2.5cm左右,花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花期通常为6-10月,不耐寒,产地一般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等地,下图为建兰。
建兰大荷素
4、墨兰
墨兰又名报岁兰,一杆多花,一根花杆常开10-20朵花,假鳞茎较大,每苗叶子3-5片,叶型带形,近薄革质,暗绿色,一般长45-80cm,宽2-3cm左右,有光泽,花的色泽变化较大,较常为暗紫色或紫褐色而具浅色唇瓣,也有黄绿色、桃红色或白色的,一般有较浓的香气,花期10月至次年3月,不耐寒,产地一般分布在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 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 西南部和云南等地,下图为墨兰。
墨兰十八学士
5、寒兰
寒兰,一杆多花,一根花杆常开5-12朵花,假鳞茎略大,每苗3-5片叶子,叶型呈带形,薄革质,暗绿色,略有光泽,一般叶长40-70cm,叶宽0.9-1.7cm左右,前部边缘常有细齿,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花期8-12月,产地分布一般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
2. 宽叶圆头滑皮兰花 叶宽1.5公分 高25分左右 无锯齿口的兰花属什么品
怀疑你所说的是一种杂交兰类,如凤凰冠、大果冠等类,请网络确认一下。
3. 兰花的形状
从花的形状来说,兰花非常奇特:正常花形由六个花瓣和一个蕊柱组成,整个专花形若人之上部,蕊柱属上方的大花瓣,俗称主瓣,若人之头;蕊柱上侧较短的两瓣,俗称捧瓣,若人之双眉;蕊柱若人之鼻,俗称鼻头;蕊柱下方的花瓣,特别白,其上多有红点和红斑,且多数翻卷,恰似人之舌片,因而也俗称舌片;主瓣、捧瓣、蕊柱和舌片两侧的大花瓣若人之双肩,因而也俗称肩。前人根据当时的审美观点,依据花瓣的长短大小和布局变化提出了许多审美标准和审美理论。前人把花瓣短阔的兰花列为上品,提出了荷瓣、梅瓣、水仙瓣的名称。荷瓣为最上品,有“千梅易得,一荷难求”之说。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的全国性的兰花运动,也没有发现多少正宗荷瓣,这也证明古人之说是有道理的。在色彩方面,前人特别推崇素净的兰花,列各种全素花(即整个兰花纯净一色)为上品。后来,鉴赏观念发生变化,增加了蝶花和奇花的鉴赏。如果一种兰花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这种品种就是独一无二的绝品了。在今天来看,兰花鉴赏的标准还在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端庄、素雅、艳丽还是主题。如果一种新品虽然奇特,但如果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植物学上的研究价值,喜欢者还是不多的。
4. 圆头兰花怎么养
圆头兰花怎么养?可参考以下几点
一、土壤
它喜欢生长在肥沃,透气性好且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养殖时可以用腐叶土,蛭石然后掺杂适量的珍珠岩进行混合配制作土壤,这样就能满足生长需求,利于后期生长。
二、光照
兰花喜阴,不能忍受强光照射,平时能放在有微弱光照的窗台最好,中午要注意遮光,强光会晒伤植株。不过冬季的光线温和,可以给它全光照。
三、温度
它不能忍受高温也不能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喜欢生长在16度到24度之间的温度下,夏季的温度不要超过30度,要多洒水降温。冬季不能低于5度,否则会冻伤。
四、浇水
养护期间要保持盆土湿润,通常隔两天就要浇水一次,冬季要控水,一周浇一次就行。浇水时要直接浇在土壤上,不能浇在叶片上,否则容易出现黑点,影响美观。
五、施肥
兰花的生长离不开肥料,生长期间要勤施肥,半月就要施加碧卡水溶肥一次,养分充足才会长的更旺盛,但注意夏季要停止用肥。
5. 这种兰花是什么品种
兰花为我国非常又名的观赏花卉,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版,兰花的品权种也非常多,并且1985年5月,兰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和梅、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兰花
兰花为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中文学名:兰花
拉丁学名:Cymbidium ssp.
别称:中国兰、春兰、兰草、兰华、幽兰、山兰、国香、空谷仙子、香祖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
科:兰科
亚科:兰亚科
族:树兰族
属:兰属
种:29种
命名者及年代:Sw.,1799
英文名称:Orchid
6. 兰花圆头草开什么花
说不准,有可能开梅瓣,有可能开水仙,也有可能开行花
7. 需要什么原料可以把兰花牙变成圆头
需要你把兰花种老后开花结果,结果后等果自然变干,快要爆裂的时候浅浅的播种于林中,经常保持湿度,等几年后形成龙蛋长出数苗龙根小苗,说不定其中就有圆头的,这个几率太小,而且种子会不会成功形成龙蛋也是一个问题,关键是还要管理几年,让它保持好水分,这几年里你什么也看不到,几年后不一定会发
8. 叶尖是圆头的 花不香 是什么兰花
兰花品种繁多,株型各异,变化万千,使人眼花缭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识者是宝,不识者是草。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选育知识,可能投入大量资金,一株佳品都选不到,并与好花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那么,怎样才能选到自己较为中意的兰草,就让我们以春兰、莲瓣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下山兰的选择问题。
从花上来选择
冬末春初,是大部分兰花的花期,也是购兰的黄金季节,爱兰人士可以凭花看出兰花的优劣。在具体选择时,要注意选择瓣型优、色彩好、带线艺、造型奇的兰花。一是以花香醇正清远的幽香、安息型为优,浓烈香、檀香型为中,无香者为次,四季开花、逢佳节开花者为珍。二是花色以素心、高品位色花为优,花被纯色、复色为中,色彩过淡无序、麻杂为下。三是以花香、花奇、花开叶上、花期长者为佳。四是瓣型以梅瓣、荷瓣、水仙瓣和这三者的混合瓣为优,蝶瓣、奇瓣(多瓣、少瓣、并蒂)为上,竹叶瓣、柳叶瓣为次。五是萼片以质厚,两侧萼以“飞肩”、“一字肩”为优。六是蕊柱(鼻头)以小巧为上,多鼻头为佳。七是捧瓣以质硬、硬捧、两瓣不开窗为好。八是唇瓣(舌头)以端正、短圆、宽厚、起兜、色糯、多舌、舌面分布有规则的朱红点、色块或纯色为优,如如意舌、刘海舌、大圆舌、龙吞舌、红舌、素舌等。九是花葶以出架、细圆、挺直,颜色与叶相映衬为好。
从叶上来选择
兰草一年到头着花期就那么几十天、个把月,且受阳少、病害严重、苗单的几年都见不到花,嗅不到芳香的下山兰占大多数。不见花的兰草,兰友俗称“赌草”、“哑巴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看叶选草。一是下山兰叶态较杂乱,叶质较粗糙,叶片多缺损,要侧重选择叶型,兰草叶片要相对宽、厚实、凝重、富有弹性、有光泽,主脉要显、中骨透明、沟槽要深,成鱼肚型、起皮折皱、迭波起浪。二是急收尖、叶尖圆钝、圆头开*、叶尖帽白亮、叶尖起兜成条匙状、叶尖有异色、叶尖特硬粗糙、有刺感、甚至角质化了。三是鞘壳包脚要紧要高,鞘叶要向外扩张,苞尖质地厚硬极锐,这样,着花的花瓣结构根部才收得紧,花瓣前端放得开。四是鞘壳有沙晕,筋脉透顶,颜色单一而无杂色或整体显糯、透亮、筋纹通梢者,常有素花、色花出现。五是矮种草要小巧灵秀,具有短、圆、阔、厚、粗、龙、起7个特点,看其是否代代相传、相似。六是叶尖、叶甲向叶心部扣卷,挂有粗筋纹,叶片修长、端扭而弯垂,叶尖出现“走丝嘴”,叶片呈现“放角”、“行桥”、“蝉衣”者。七是叶片数特别多,叶姿奇特多态,呈燕尾叶、阴阳叶、鸡冠状、鹰嘴状、顶端长毛刺的,兰株为两种以上不同兰类串种等。这些兰株所表现出的特点,出好花的比例会多一些。
从叶艺上来选择
叶艺草又叫线艺草。叶艺线纹美丽、新颖奇巧、变化万端,有图斑艺、中透艺、缟艺等等,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还有先明性、后明性之分。在选择时注意选择稳定型、期待型品种,选择不同凡响的叶、花双艺草。真正天然的线艺草具有界清、位符、甲有、尾鲜的特征。假线艺兰往往色晦、界散、位移、甲无、尾焦。选择抽心叶带艺、鼻龙开阔、中骨明亮、甲尖白红、银丝成群、背银浮现、叶艺对比度鲜明、艳丽、通尖达底的,日后艺向进化比较稳定可*,容易上花,出好艺、高艺的情况也相对多些。
从假鳞茎及根上来选择
根深则叶茂,茎壮则花好。下山兰要看根是否横生曲折,多有龙根或姜饼根,根向四周平展,并带有山基土和自然界的腐殖质。选择根系多、没腐根的下山兰,发芽多、易栽培。兰根状如鹿角根、人参根、墨鱼须根、鸡爪根、树杈状根、多分节根的兰草易出好草。假鳞茎作为兰花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器官要粗大圆实。外形特殊的假鳞茎,形如“橄榄形”、“冬笋形”、“葫芦形”、“圆锥形”等,往往有奇花、良种出现的可能。
从花芽、叶芽上来选择
一是叶芽、花芽纯色或色彩异常鲜艳,如茶色、黑色、血红色、深紫褐色等,有色花和变艺的可能。二是新芽呈现黄白色或绿色上泛黄白斑,甲尖有米粒大的晶亮点者,便是出艺之征兆,如甲尖晶亮点上又现红晕,将是出高艺之征兆。三是芽浑圆壮实,似子弹头,花芽在苞片内如桂圆核的多半出梅瓣,形如橄榄者多出荷瓣。四是芽出土为白色、白绿色或绿色,上面无任何杂色的点或纹者必出素心。五是芽为纯一色,如黄色、红色、紫红色等,而无任何杂色,且尖部有白水晶状的钩或白米粒状物的,有可能开出黄素或红素。六是从芽的色彩还可推断出花的颜色,芽甲间泛有多色筋纹或沙晕的,多能开出色彩对比度鲜明、多种颜色相间的绮丽复色花,新芽出土后,着色越鲜明浓艳,其花色愈浓,尤其以花开的颜色越开越浓的后明花为最好。
此外,在选购时,切忌贪多求全,不要选择组培草、回笼草、病态兰和移花接木、假冒伪劣的假兰草,要找信誉好的兰商、兰家购买;注意选择品真质健的兰株,成活率和发苗率也高;若选进了病虫害严重的弱兰,成活率低,复壮难,开花更难,隔离管理不好,整治措施不力,稍有不慎,就会倒苗,连个种都留不下来,有的还会感染兰棚里的兰草,带来麻烦和损失,影响日后的交流和出售,且要指望它发苗、开花,得熬几年,各方面都不划算。下山兰一般具有“抢生”的特点,伏盘期较快,选好后,栽培和管理可相对粗放些,少施或不施肥。
在栽好传统“当家草”的同时,多请教、多观察、多比较,对下山兰从花、叶、根、茎方面进行全方位鉴定,多角度认真推敲,而不能一概而论,顾此失彼。我们相信凭借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去试试运气,选培些“有特点”、“有内容”的下山兰,难说有投入小,获利大的可能,极富创造性、挑战性和刺激性。
9. 今问一下我这兰花是圆头的叫什么兰
发一个图片看看比较好,有图有真相,再补充一下吧,发出来就会有人回答
10. 叶子宽大圆实且叶子厚的是什么兰花
寒兰的叶子最厚。
寒兰因在冷清的寒冬开花而得名,俗称冬兰。虽然她开花姗姗来迟,但因其叶姿优雅伟岸、花葶直立出架、花形复杂多变、花色丰富多彩、花香清雅奇特而备受兰友珍爱。笔者家乡盛产寒兰,涉足兰界后就对寒兰偏爱有加,经过数年来对寒兰的采集、驯养及平日的细心观察和体验,发现寒兰与其它国兰相比有“六最”,现一一道来,供兰友们共赏,希望引起共鸣,不妥之处,也请行家名师指正。
叶姿最优美。寒兰叶质细腻,叶面油亮。按叶色有深绿和碧绿之分;按叶的大小有阔叶与细叶之别;按叶的弯垂程度分有直立刚劲的剑形叶、有锋芒初露的斜立叶,也有形似镰刀的半弯垂叶;按叶的高矮程度分有高大魁伟的“兰中巨人”,叶宽似墨兰,株高可达一米左右,号称“寒大将军”,也有“兰界侏儒”之称的寒兰矮种,总高度不足10厘米的龙根线艺苗。但不管何种兰叶,其基本特征是高挑修长(矮种除外),文雅得体,矫健秀美。寒兰叶中脉稍突,使叶子的刚性增强。叶片数较蕙兰、春兰要少,故无密而拥挤的感觉。因有以上这些特征,所以寒兰叶姿就显得更加挺拔、伟岸、纤秀和疏朗。寒兰的株型比春兰更有气度;比蕙兰更加碧润;比四季兰更精神;比报岁兰更清秀。总之,寒兰的叶姿有其他国兰无可比拟的优点和美感,而无其他国兰叶姿的欠缺(兰界名家丁永康先生语)。正如《中国兰花》主编刘清涌教授总结的“寒兰株型修长轩秀,可谓领尽兰花秀美幽雅之风骚”、“其叶姿极为秀美、大度,极尽君子之风,山高水长之韵致”。
花形最多变。寒兰虽不能按春兰的标准选出梅、荷、水仙等瓣形花,但她有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奇特多变。没有那一种兰花有像寒兰那样多的变化。除正常花外,一般的内蝶、外蝶、硬棒、多瓣、聚顶暂且不提。也不说她的各种开品,如三角开、朝天开、反卷开、绣球开、拥抱开、飞举开等,仅寒兰中出现的新瓣形花、像形花、奇态花、意形花就足让你感到新奇。寒兰中有一种花,主瓣尖自然弯折,形似尖长的鹤嘴,中部稍大反转如鹤颈,双棒自然交*,极似鸟的翅膀,巨大质白的唇瓣在双棒下正好比仙鹤的身子。一箭寒兰盛开就宛如一群美丽的仙鹤立于绿叶丛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前人以花拟花创立了梅瓣、荷瓣、水仙瓣的瓣形学说,为何不能创新、发展、完善,将以象征长寿意义仙鹤来拟花,称其为鹤瓣花呢?(其实兰界早有此说),另外,还有其他的象形花,象猫似乌如人若兽,奇者拟奇,怪者见怪。形形式式,层出不穷。有像鱼跳龙门、金鸡独立、彩燕归巢、雄鹰展翅;也有如长寿老人、白脸书生、含羞少女、转世观音;还有似星空月夜、碧波海浪、群山延绵、金铃串串。寒兰的奇态花有多种多样,限于篇幅,仅以笔者选育的下山寒兰新品“冰上芭蕾”为例。此花主萼片端正前弯,半扣于棒顶,宛若人首。侧萼片自然卷合成圆柱状并交*下挂,极像芭蕾舞演员起舞时的双腿舞姿。两棒呈半管状环抱蕊柱,仿若舞者的双臂胸前紧抱。大圆舌质白绿条黄苔缀鲜红点,恰似穿艳丽超短裙的舞女身躯。整朵花犹如冰上芭蕾演员在翩翩起舞。面对如此奇态花,怎能不让你领略到大自然艺术天成之神奇;又怎能不激发你对寒兰这花中娇子的钟爱之情呢?
花色最丰富。一般国兰花色以绿、白、红、黄为主。寒兰除暂未发现纯蓝的花外,其他只要你能想象或调配出来的颜色都能在寒兰花中表现出来。如红色就有紫红、深红、大红、水红、桃红、赤红、橘红、胭脂红、朱砂红等。在复色花中,往往一朵花就存在有七、八种颜色,真可谓五颜六色,艳丽多彩。如寒兰精品“复色红荷”,紫红色的花杆,橘红色的花萼镶嵌明显的白覆轮,含深红色的缟线,伴有水红色的斑纹,萼瓣基部浅绿、深黄、朱红相间,双捧红、黄、白三色搭配,大圆舌质白苔黄泛绿晕、上缀鲜红斑点,色彩可谓够丰富的了。再如“七彩虹”、 “五彩”、 “彩霞”等均由数种对比度明显的颜色互相搭配组合,构成五彩缤纷、艳丽无比的斑斓世界。不管何种颜色的寒兰花多数带有白覆轮,质感好。且正反面色彩基本一致,色区过渡自然明朗,看上去晶莹剔透,五彩斑斓。故寒兰花色在所有国兰中属最丰富、最艳丽的一个种群。
花香最奇特。一般兰界称兰香有幽香、清香、浓香、甜香、微香之别,各种兰花因其种属、栽培条件、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不同,使之产生不同的兰香。寒兰香除了具有其他国兰共有的兰香特征外,另有“三香”值得一提。一是“冷香”。寒兰在低温时香味更佳,且有“越冷越香”的说法。笔者认为寒兰的最低耐受极限温度是O℃,据本人数年的观察记录和比较发现,5℃.10℃时寒兰花香味最好,高于15℃时香味要淡,25℃以上温度时开的寒兰花多数闻不到香味或香味极淡(夏寒兰原生种除外),这可能是寒兰一般在寒冷的初冬开花,又要引诱昆虫前来授粉这一特定因素所决定的吧。二是“遗香”。其他国兰有的在花蕾初绽时就开始放香,有的开花数日后才放香,但授粉后及凋谢后是绝对无香的,惟独寒兰,子房膨大后清香犹存,未受精的在花谢干枯后仍存香味。有的寒兰花开一、二个月至完全凋谢,只要蕊柱和舌基完好便能天天放香,这就是寒兰特有的“遗香”。另一种香叫“常香”。一般兰花有的白天放香,有的夜间香味好,有的清晨或傍晚才香,有的在阳光下温度高时香味佳,基本上不能终日放香。寒兰则不然,只要符合上述的温度条件,她不管白天黑夜,有光无光均能终日自然连续放香,这就是寒兰的“常香”。寒兰之香属于幽香、清香之列,若有若无,缥缈久远,时而香飘数十米,时而近在咫尺,正是“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自有蝶飞来”。如此高雅奇特的香味,闻后让人提神醒脑,益寿延年,这可能是大自然之神奇造化给爱兰人特有的恩赐吧!
花开最长久。春兰、春剑、莲瓣1至3月开花,送春花期在春兰之后,惠兰3-4月吐芳,报岁在岁末献瑞,四季兰花期较长,6至11月均可见其芳容。寒兰花期最长,春有春寒兰,夏有夏寒兰,秋末冬初有秋寒兰和冬寒兰,真可谓四季有花香,月月吐芬芳,日日可品赏,时时能闻香。除此之外,原生种冬寒兰因花期在冬季,气温较低,植物新陈代谢相对较慢,再加上害虫、细菌及真菌的危害少,故花开持续期特长,一般可持续三周至一月,个别厚瓣花,硬棒花可开一个半至二个月,另有一种花杆特细且硬,花瓣特厚,花色较深的小叶寒兰,其花容端正,久开不变形,花开持续期可长达近三个月之久。如春夏秋冬寒兰各种数盆,让其四季开花,终年飘香,岂不美哉!
综上所述,寒兰叶姿优美、花形多变、色彩艳丽、花香清雅。寒兰之美是神奇的,又是自然的。相信随着人们对寒兰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栽培寒兰,康乐常在,拥有寒兰,美神相伴”即将成为人们的共识。寒兰的鼎盛时代就要到来。
四川脉蕴含着丰富的兰花资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兰花的特殊品质,这里的野生寒兰,由于主花期长,且混生于春兰、春剑兰、春蕙兰、建兰、台兰等兰种之中,花期重叠,经风媒、虫媒的传播,生产杂交品种较多。仅保留寒兰特质的变种就有:春、夏、秋等三大寒兰品系。
自笔者短文“四川寒兰惊四方”在中国兰花专刊上发表后,各地兰花同好不断来信、来电咨询,想对四川兰花有更细致的了解。笔者虽爱兰至深,但终是学识有限;虽特别努力地探研四川兰花,但也仅能一知半解。在此,笔者不揣冒昧,试将自己对四川兰花的粗浅认识,作个粗浅的论述,仅供同好们参考。
四川寒兰的基本特征是假鳞茎明显,叶质较厚硬、香气浓郁、悠长。根据其生长环境的不同,叶浅黄绿至深绿色、3至7枚丛生、叶柄环高、叶柄细硬、叶缘有锯齿、叶甲长大、矮叶及环垂叶种花多出架、高叶种花不出架或平架。花蔬生,有花3至18朵,最多曾见21朵。萼片长3至5厘米。花被有淡绿白或黄绿色、青绿色、紫红色、紫筋脉纹覆色等,且多有粗细不等的白色覆轮边。特别是近年显出的花被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花,质感晶莹欲透,强光照下似流川冰河,扣人心魄。
四川寒兰少有不香的品种,有些特殊品种甚至在-50C时,仍有冰雪般的寒香,其香气可直透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嗅之,使人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其香气绝非素馨寒兰香气可比。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尚无有关寒兰的鉴赏标准。这对素有兰中之王的寒兰来说,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这里,笔者就自己对四川寒兰的鉴赏认识,做一抛砖引玉的叙述,不思高屋建瓴,只望能广泛引起同好们,特别是对寒兰多有研究的、资深学者与专家共同探讨,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制订一份寒兰的鉴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