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香程
『壹』 花木兰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木兰辞》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贰』 木兰花乡几月份好玩
摘要 3月至6月是去木兰花乡最佳时间哦
『叁』 木兰花象征什么
花语:高尚的灵魂。
木兰花是先开花,花谢后才长叶,所以木兰花开时满树洁白,毫无杂色,让人陡生敬仰之感。所以,木兰花花语就是高尚的灵魂。
木兰花寓意是什么
1、勇敢无畏、优雅大方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木兰花的赞美,此处,木兰借用了古代传说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木兰花代表着一种勇敢无畏,优雅大方的高贵品质。
2、报恩、纯真的爱
古时候的木兰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本是要男儿当兵的,她作为女子担心父亲年老体弱,便替父从军,这种纯真的父女之情以及对报恩的行为令人感动不已。
木兰花赠送花语是什么
赠送对象:恩师
花语:你是园丁,我是花朵,你用心血和汗水培养我,你总是默默的工作,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这朵木兰花伴您忘却烦恼,日日安好!
理由:木兰花代表着高尚的灵魂,正是我们赠与恩师的理想花卉。在教师节,送予老师一枝绽放的木兰花,正可以表达我们对老师崇高灵魂的尊敬和赞美,表达我们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
木兰花花语的传说
传说一
相传,古时候,从江西庐山那边来了两户人家,一户有个男孩叫阿木,一家有个女儿叫阿兰。这两户人家男耕女织,狩猎捕鱼,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
一天,城里王府老爷出来巡猎,看中了阿兰的姿色,便差人抢进府里。阿木闻知,偷偷溜进王府院,带着阿兰一起逃跑,不幸被王府发觉,派人追赶。阿木和阿兰逃到浑江畔上的望江崖,见后有追兵,前无进路,被逼无奈,双双投身江底。
他俩的父母把阿木和阿兰从江中打捞上来,葬在望江崖的丛林中。第二年春天,望江崖上的密林间长出了奇异的木本花树,雌雄同株,花香沁人,十里不绝。据说,这便是阿木和阿兰的化身。
当地人们为纪念这对坚贞不屈的年轻人,给这棵花树起名为“木兰花”。
传说二
相传,古代有一秦姓举人得了一种怪病,经常头昏头痛,鼻子流脓流涕,腥臭难闻,四处求医,均无效果,十分苦恼。
有一天,朋友来看他,见状,便劝道:“老兄,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地求医?”他听后觉得有道理,反正呆在家里得了这种病,死也死不了,还不如出去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也好。于是,次日便携家人出门了。
这个举人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治好鼻病。后来,在一个夷人居住的地方,他遇见一白发老人告诉他:“你这病不难治,我给你介绍个验方,只要你坚持治疗,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就能治好。”他听了很高兴,急忙向老人求教。只见老人走到房前,在一株落叶灌木上采了几朵紫红色的花苞,说:“就是这种药,你每天早晚采几朵,煮着鸡蛋吃。用不了一个月,准能治好你的病。”
于是,他遵照医嘱,连服半月,果然积年鼻疾霍然告愈。举人便向老人要了些草药种子带回家去,种在房前屋后,遇到有鼻疾的人,就用这种药给人治病,都收到了显著疗效。后来,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医生。人们问:“这种药很奇怪,先开花后长叶,叫什么名字?”他忘了问老人,想这是辛戌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便答道:“这药,就叫辛夷花。”
木兰花学名为辛夷花,,木兰是它的别称。
『肆』 纳兰性德《木兰词》全文及赏析。
原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拓展资料:
1、释义: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2、诗人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伍』 木兰花香吗
有时候花太香极则臭,木兰花有上百个品种,有些清香,有的浓郁,有的香极,
天女木兰花:朝鲜的国花,清香,
『陆』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
1、《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
3、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柒』 木兰文化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儿时读木兰辞时对木兰其人其事之史实,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机会到武汉市属黄陂区(原为县)进行工作和探访,才蓦然间得知原来从幼就钦仰的女中豪杰木兰的故里就在黄陂。仔细踏访,黄陂的山山水水中,点布着巍巍的木兰山,山上有木兰殿;立新店有将军庙和木兰冢;北乡(双龙镇)有木兰故里;还有纪念性的木兰湖等等,编织成了一条斑澜多彩的木兰文化链。
史著如林的中国,关于木兰的载记虽语焉不详,但林林总总亦蔚为大观。关于木兰本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推原到成于北魏,见于南朝陈代的《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到黄陂,写下了韵味深沉、清丽动人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见《樊川文集》),诗中说的是木兰以女儿之身化妆男儿参加征战,在边塞上思归,还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云堆,即今内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诗成于唐会昌三年。《黄陂县志》载记:唐武宗会昌三年,杜牧游木兰山。此诗说明唐代时黄陂的木兰崇拜已经很盛,怪不得后来宋代名儒程大昌读了此诗后,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
近年来,黄陂区进行了扎实的史实、史料、史迹征集、研究工作,并由黄锂写成《花木兰将军三考》。他提出木兰是汉代人,家在黄陂。特别是史迹调查中,文中谈到黄陂双龙镇(今木兰山北之姚集镇大城潭村)有许多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遗存,而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而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凡此都证明黄陂为木兰故里。
笔者近年来检阅史乘,亦有创获。《古今图书集成》将有关木兰将军的史事和山川地志都列入该书“方舆汇编”、“方黄”、“黄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录山川名胜、诗文史事条目颇丰。首先收入《木兰歌》(即《木兰辞》),意即表明木兰辞所叙述的木兰故事发生在黄州之黄陂。
《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体例严谨,汇罗资料精当,其对黄陂木兰史事言之凿凿,诚木兰故里在黄陂之有力证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
黄陂--花木兰的故乡 遗下汉冢思佳人
culture.cnhubei.com 文化湖北 3-30 8:50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胡彩丽 郑志方 通讯员 胡沛 实习生 程景年
花木兰的爱情秘史
3月22日,武汉黄陂姚集镇。初春的风携带着桃李花香,在温和的阳光里。一位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同乡,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英雄的神奇色彩,并在两千年后极大地改变了黄陂人今天的生活。
传说西汉年间,黄陂姚集镇大城潭村被叫作双龙镇。该镇千户长朱天禄和妻子赵桂贞婚后多年未孕,听人指点食下木兰花蕊,生下一女,取名木兰。木兰生性活泼好动,天资聪颖,7岁就被青狮岭的道长和住持收为徒弟,修练武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木兰童年时期的传说,说她冒险到山洞里采集夜明沙(蝙蝠的粪便)为同村瞎眼的奶奶治好盲症,使计谋让一名当地的土财主捐资修桥……
木兰18岁那年,单于进犯中原。木兰既不忍让年迈多病的父亲再赴沙场,也不能违抗保卫国家的旨意,于是藏起女儿家的柔弱,乔装成男子上战场。在12年的战争生涯中,她靠食用一种草药掩盖自己女性的生理特征,驰骋疆场,在血与火的世界里拼杀,屡建奇功,获封“木兰将军”。
可皇帝赐予其官职和封赏时,木兰竟毅然请辞,并道出自己实为女子的真相,请求以平民身份返乡,侍奉双亲。木兰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回归女人的身份。
她的感情秘史少有人知。在战争中她与伍登将军出生入死,默默相爱却始终没有道明心迹。等真相大白之后,伍登却战死沙场。于是,木兰发誓终生不嫁。直至90岁高龄,木兰在黄陂去世。
现在,黄陂木兰山的玉皇阁,相传就是木兰将军凯旋后,皇帝的赐冠之所。后人还建起木兰坊、木兰殿、木兰将军祠等,以褒彰纪念木兰“忠孝勇节”的功勋和情怀。
美国人的免费广告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卡通片《花木兰》席卷全球,这给黄陂的旅游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1998年之前,木兰山、木兰湖景区每年的游人不足百万。1999年,游客陡增至150万。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今年,木兰水乡、清凉寨以及云雾山等系列旅游点,也在建设之中。木兰品牌,从一个仅几十平方公里的木兰山,延伸到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占去全区面积近半,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武汉后花园”。另外,还有四万村民吃起了“旅游饭”,经营“农家乐”,从此走出贫穷步入小康,有的农户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月收入超过了4000元。
与此同时,黄陂区还抓住“木兰”文化,从1999年起就开始举办“木兰文化旅游节”,借节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项目50多个,协议资金就达10多亿元,并投资1.7亿元建设基础设施,让景区锦上添花。
鄂豫之间木兰之争
当“花木兰”文化在湖北武汉开花结果的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也暗地展开。河南虞城宣称,木兰乃河南虞城人,并也有木兰祠、木兰陵园等为证。除此之外,木兰故里还有宋州、商丘、亳州、谯郡和延安之说。
虽是一个传说,但在黄陂却有墓为证。木兰山脚北坡是木兰将军祠所在。院内有一大土冢,内是一座砖结构的汉墓。发掘时,其上还散布着板瓦残片,饰粗绳纹,是典型的汉砖汉瓦。其碑文虽已模糊不清,却依稀可辨“赦建木兰将军墓碑序”等几个字。这就是传说中的木兰将军墓。
木兰究竟是哪里人?晚唐诗人杜牧有诗歌为佐证。当年,他游览黄陂木兰山和将军祠后,对木兰将军的功绩大发感慨,作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明《木兰古传》也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姓朱,父天禄……”
“木兰转战万里,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踪迹,加之木兰没有在朝廷当官,正史上没有留下记录,所以出现纷争是很正常的。”黄陂区木兰研究会会长明德运在谈论木兰之争时说道。
河南各地和黄陂均以能拥有与木兰相关的文化而引以为豪,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木兰品牌为大家所珍视,木兰精神已深入人心。花木兰,已经不单单为黄陂所独享,她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遗产,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珍惜和保护。
但是,黄陂在这场争夺战中,不会谦让。记者了解到,有关方面正在设法保护这笔文化遗产,让花木兰长住娘家——黄陂。
『捌』 作文游木兰花乡怎么写
游木兰花乡
五月的早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学校。虽然那天阴雨绵绵,我的内心却是阳光灿烂。因为我们全校要一起参加研学旅行,一起去木兰花乡游玩。
我们乘坐大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漫长旅程,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木兰花乡。一下车,便感觉这里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导游先让我们乘坐“迷你小火车”,小火车比普通火车小很多,但是样子很卡通,大家都很喜欢。坐上小火车,很多人便兴奋地叫起来!小火车带着我们在木兰花乡中慢慢地游览,让我们尽情欣赏这里的美景。
五颜六色的花遍布在木兰花乡的每一个角落,有红色的玫瑰花、白色的樱花、紫色的鸢尾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儿的花……这些花儿有的结着花骨朵儿,有的刚刚开放,还有的已经盛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像在跟我们问好呢!一座座精致的木桥散落在花乡中,点缀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着,仿佛在演奏着一首首欢快的乐曲……
我看到景区还有很多勤劳的农民伯伯,他们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搬运花盆,有的在修剪枝叶……我不禁想到:多亏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呀!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从小火车上下来,一个巨大的摩天轮映入眼帘,这也正是我们要去的下一个地点。我从没玩过摩天轮,看着这么高的摩天轮,很紧张,心里直打鼓。可是,当我看到同伴们都不怕,还有人鼓励我的时候,我也不害怕了,反而有点兴奋,也想坐坐摩天轮,感受一下。当我坐在摩天轮的顶端往下看,整个木兰花乡的景色尽收眼底:有天空中飞翔的可爱的鸟儿,有陆地上盛开的鲜花,还有水中玩耍的优雅的黑天鹅……接着,我们又观看了鸟儿的表演。那些鸟儿真有灵性:金色的太阳鸟会听懂人的命令,飞到学生的手上去呢!彩色的鹦鹉还会投球、识字、算算术,可真是聪明得很!
从表演场出来,就到了“动物王国”,这里有很多种动物:猫头鹰、太阳鸟、孔雀、鸵鸟、羊驼、兔子……数不胜数。这里的猴子非常调皮,你追我打,到处都是它们疯闹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孔雀非常多,不像别处只有两三只。在这儿,你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孔雀,有的在路灯上“乘凉”,有的在丛林中觅食,还有的在河边喝水……这样美丽的景象,让我久久不忍离去。
木兰花乡,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空也去看看吧,一定让你收获满满,快乐多多……
『玖』 木兰花香薰的作用是什么
木兰花香薰富含天然木兰花植物精华、橙花、尤加利等成份。
木兰花香薰的作用:能深层护肤,除角质,经常使用会使肌肤柔嫩、光洁且富有弹性。 能在洗浴过程中提供肌肤所需的养份,加速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让浴后的肌肤白皙、亮丽,留下持久的木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