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邱万亩荷花
❶ 关于霍邱特产有哪些有哪些作用
城东湖大闸蟹城东湖水质上乘,是霍邱城区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城东湖水产养殖实行“四不准”措施,即不准投饵、不准施肥、不准施药、不准分割精养,严格实行天然增长、自然增殖。湖区水草茂盛,浮游生物资源丰富,大闸蟹生长、栖息、觅食的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皖西白鹅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优良的中型鹅种。该品种是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适应性强、觅食力强、耐寒耐热、耐粗饲、合群性强。早期生长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特别是羽绒产量高、且绒品质优。
皖西麻黄鸡
皖西麻黄鸡(partridge
chicken)是肉蛋兼用型安徽省优质地方良种鸡,具有青胫、青喙、公鸡全红羽,母鸡麻黄羽的外貌特征。麻黄鸡是淮河流域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历史悠久,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耐粗饲,早期生长较快,肉质细嫩鲜美。耐受高温高湿,且合群性强。
寿霍黑猪
寿霍黑猪生产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寿县、霍邱、长丰、定远、淮南。该猪主要特征是体型中等,偏于肉用型,全身被毛黑色,身腰较长,嘴筒长直,鼻吻特别发达。肉质好,肌纤维细、肌间脂肪沉积能力强,肉质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
柳编工艺品
霍邱县的柳编工艺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周朝,始兴于明代,再兴于清代。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几十种的家
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技巧。年年翻新创样,样品达2000多个种类,不但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而且还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霍邱柳编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湖银鱼
东湖银鱼是淡水鱼,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以太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菱角
菱角又名水栗、菱实,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食用,亦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味甘、平、无毒。具有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的功效。主要生长在城西湖。
芡实
芡实(qian shi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肇实等,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破碎、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可入药,有收敛固精等功效,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另外,芡实为观叶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
❷ 安徽霍邱县有多少个乡镇
截至2020年,霍邱县下辖21个镇、9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1个水产局管辖村。霍邱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21个镇:城关镇、高塘镇、周集镇、岔路镇、姚李镇、新店镇、洪集镇、孟集镇、曹庙镇、花园镇、众兴集镇、长集镇、夏店镇、河口镇、乌龙镇、扈胡镇、龙潭镇、马店镇、石店镇、冯井镇、临水镇。
9个乡:彭塔乡、王截流乡、临淮岗乡、城西湖乡、宋店乡、三流乡、邵岗乡、白莲乡、冯瓴乡。
霍邱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西与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徐集、陈集等地相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市区、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总面积3239平方千米。
(2)安徽霍邱万亩荷花扩展阅读:
园艺村是位于安徽霍邱县周集镇的村庄,人口3808人,土地面积3795亩,村民小组11个,村干部10人。本村现为园艺临时党支部,于2010年12月将园艺村和四里村合并。合并后新村村民为园艺村,村址设在原园艺村村部。并后村户数952户,
园艺村位于周集镇新区,105国道穿区而过,系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一个中心校和一个居民点,南为富凯矿相邻,东有刘塘坊矿建设之中。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
网络-霍邱县
网络-园艺村
❸ 三年级下必背的《石梅》《湖田》古诗是什么
石 梅
【明】李 杰
仙馆高寒地,孤梅石罅生。
西湖千万树,何似此株清湖田【明】邵圭洁 荷花十里起香风,云白天青一镜中。 游人忽载笙歌去,无数鸳鸯起绿丛。
壖拼音:ruán康熙字典:壖【丑集中】【土字部】 壖【正字通】与堧同。【前汉·食货志】田其宫壖地。又岸边地。【史记·河渠书】故尽河壖。又墙外短垣。【前汉·临江王荣传】侵庙壖为宫。
❹ 霍邱县的地理环境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9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8.8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51.1%,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27.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11611元。
霍邱是个农业大县,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全,尤以粮食、畜禽、鱼虾产量大,品质好而著名。
建国前,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生产力,水、旱、虫灾频繁,加之兵燹匪患,农村经济萧条。
建国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并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1956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逐步走上集体化道路。水利方面,1950年修筑淮河大堤。1958年,又兴建史河灌区。此后灌溉面积逐年扩大,施肥水平不断提高,并引进良种,扩大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五业均有很大发展。1958年公社化后,“三年困难时期”,1966年起又是10年“文化大革命”,农业生产遭受了挫折。1978年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87年,全县粮食总产57.49万吨,比1949年增长近2倍;油料总产2.62万吨,比1949年增长13倍;麻类总产4.87万吨,比1949年增长51.9倍;棉花1984年产量最高,种植19.33万亩,总产6129吨,比1949年增长7.5倍。1987年棉花总产2145吨。大牲畜1987年年末存栏9.99万头,比1949年增长96.6%;生猪饲养量78.84万头,年末存栏41.1万头,分别比1949年增长6.2倍和4.2倍;山羊饲养量24万多头,年末存栏14.44万头,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3.8倍和9.7倍;家禽饲养量819万多只,年末存栏304万多只,分别比1949年增长4.4倍和2.2倍;水产品总产量7041吨,比1949年增长21倍。林业也有很大发展,全县现有各种成片林19.2万亩,保存四旁树木3400万株,总蓄积量64.49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9.3%(四旁树木每百株折一亩),成片林面积是建国前的4.8倍;四旁树是建国前的8.5倍,森林覆被率是建国前的11.6倍。1987年,粮食亩产225公斤,棉花亩产35公斤,油料亩产53公斤,麻类亩产186公斤;人均活立木蓄积量0.41立方;人均纯收入225.8元;40万亩可养水面平均每亩年产水产品17公斤。
霍邱县尚有三分之一的低产田亩产仅有150公斤,急需改良。有57万亩耕地易涝,20多万亩耕地易旱,20万亩水面荒芜,2万亩宜林地未植上树木。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55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226751公顷;油料播种面积9972公顷;棉花播种面积1611公顷。实现粮食总产148.82万吨,增长4.8%;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受到国家表彰。棉花产量2153吨,增长8.0%;油料产量21082吨,增长48.1%;麻类1547吨,下降8.2%。生猪出栏136.5万头,比上年增长0.3%;家禽出栏2035万只,同比增长0.4%,肉类总产量15.54万吨,同比增长2.3%;蛋类总产量5.66万吨,同比增长2.2%。水产品产量8.30万吨,同比增长1.2%。名优特水产品产量2.07万吨,同比增长50.2%。有效灌溉面积123411公顷,增长11.8%;旱涝保收面积100326公顷,增长14.1%;机电排灌面积64604公顷,增长9.0%。农业机械总动力161.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用拖拉机15.56万台,增长35.4%;农用运输车11632辆,增长1.8%。全年化肥施用量27.97万吨,下降3.0%。农村用电量2.98亿千瓦时,增长7.2%。
霍邱县手工业历史悠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经营者朱来之在东关外开办朱福源油坊。民国3年(1914),城关张玉周机坊有徒工50多人,木制织布机30张,每张日产花条布或格子斜纹布20米左右,行销邻近各县。民国28年(1939),寿县正阳关“耀华”工厂迁至城关,有织布机、织袜机各6台、织巾机2台,生产条格布、线袜、毛巾等产品。民国29年(1940)城关商会会长谢雪洲与人合股开办“七星”袜厂,有织帽机8台,生产土布、条格布、线袜、线帽等产品。民国32年(1943),官商合办“民生”工厂,有铁制布机10台,生产条格布等产品。
当时,规模较大的卷烟作坊有城关朱宜之、叶集金伯安、河口李祝三等,烟卷行销麻城、固始、金寨等地。临水集大曲酒久负盛名,有“闻香下马”之誉。
至民国36年(1947)霍邱县有铁、木、竹、针棉织、糟坊、油坊、卷烟、刻字等12个行业作坊,个体手工业户2696个,从业3036人,以城镇为主,少数分散在小集镇和乡村。
民国38年(1949)1月霍邱解放,人民政府恢复发展地方工业,建立县酒厂和安徽省霍邱临水酒厂。对私营工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和包购包销,对个体手工业采取组织联营企业,实行联产联销的方针,使全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是年,工业总产值120.5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74%。
1951年,建立县印刷厂、县米电厂,工业总产值17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47%。1952年,工业总产值36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建立国营工业企业13个,组建了61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组、2个手工业合作工厂,共有职工3038人,其中国营职工454人,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14.9万元(1952年不变价),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
“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工业发展大起大落。1958年土法“上马”大办工业,一年之间,全县新建大、小工厂23378个,其中县办国营工厂有机械厂、炼铁厂、炼焦厂、蛋粉厂、轧花厂、中标号水泥厂等24个,社办工业有土制化肥厂、颗粒肥料厂、粮油饲料加工厂、低标号水泥厂、砖瓦厂、农具修配厂等23354个。是年,全县“以钢为纲”建起土高炉496座。在钢铁生产中,生产38立方米、13立方米小高炉设备10座,铁木结构鼓风机1台,焦炭6218吨,耐火砖19377块。但这些工厂是在既无资源,又无技术人员、熟练工人的情况下,盲目投产的。产品粗制滥造,没有销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962年调整,一些企业先后“下马”;全县只保留148个工业企业,国营工业企业减少为13个,集体工业企业减少为135个,全县工业产值下降为898万元(1957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6.6%。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化肥厂,扩建了砖瓦厂,复建了水泥厂,改建了农机二厂(现皖西挂车厂)等13个厂,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开始生产旋耕作业机、双铧犁、拖挂车、合成氨、磷肥等重要支农物资。197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635万元(1970年不变价),比1965年的1278万元增长27.9%。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整顿工业企业,国营工业企业增至27个,集体工业企业增至133个。197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4091万元(197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0%。
第五个五年计划后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08个,其中国营工业企业29个,集体工业企业279个。全县工业总产值4218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7.58%,比1975年增长3.1%。县属308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268个盈利,总额112万元;40个工业企业亏损(国营8个,集体32个),总额55万元。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贯彻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霍邱县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此期,新建投产的工业企业76个。
1985年,全县乡以上工业企业383个,共有职工11234人,其中国营工业企业34个,共有职工3238人(固定职工1947人);集体工业企业349个,职工7996人,内乡镇企业职工5933人。全县工业总产值8356.7万元(1980年不变价),四天半的产值就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工业总产值。是年,全县有村办及个体所有制工业企业7802个,完成产值3388万元,利润44.2万元,税金41.9万元,职工1.2万人。其中村办工业224个,产值643万元,利润6万元,税金5.9万元,职工0.15万人;私营工业685个,产值824万元,利润7.2万元,税金8万元,职工0.86万人。
1987年,全县乡以上工业企业307个,比1978年增加111个,其中国营增加4个,集体增加107个;村办及村以下工业企业1.288万个,其中村办工业169个,农村合作经营工业782个,成乡个体工业1.1929万个(城镇32个)。全县工业总产值13421万元,其中乡以上工业产值8541万元;全民工业产值5732万元(1980年不变价),年递增3.6%;集体工业产值2809万元,年递增7.6%。全民工业产值比重由72.6%,降为67.1%;集体工业产值比重由27.4%上升为32.9%。有些产品从无到有,有的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是年,生产合成氨5878吨,比1978年的3430吨增长71%,生产水泥1.66万吨,比1978年的0.8万吨增长1.1倍;生产砖16446万块,比1978年的1438万块增长10.4倍。1987年,全县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5331万元。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98家,比年初增加15家,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07亿元,同比增长23.6%,超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7家,超20亿元企业2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4.84亿元,同比增长18.7%,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
2012年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达60.66亿元,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56.5%。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8.59亿元,增长6.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9.43亿元,同比增长14.0%,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1%,比同期所占比重下降7.6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41亿元,比同期增长40.9%。重工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3.5%,比上年下降33.3个百分点。18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5.72亿元,增长51.6%;工艺品及其他制品业42.41亿元,增长46.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05.39%,下降6.1%。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呈现不同幅度增长。
❺ 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乌龙村的面积和澳门的面积哪个大
乌龙镇现有面积103平方公里,3.8万人,6.8万亩耕地,辖21个行政村。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和路氹城四部分组成,在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生活了50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乌龙是澳门几倍大
❻ 霍邱县那里有好玩的地方
霍邱县好玩的地方推荐:
临淮岗风景区
详细地址:
六安市霍邱县临淮岗乡
临淮岗风景区位于淮河上,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为核心,是目前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游客参观的主要是淮河上的大坝,类似于参观三峡大坝、黄河小浪底。临淮岗的主坝、南副坝、北副坝三坝总长76.51公里,全部参观的话路程太长而且也没有意义,参观主坝就可以了。
主坝上有城西湖船闸、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14孔姜塘湖进洪闸五座大型建筑物,一线串珠,雄伟壮观。在主坝的北端即淮河北岸,有丰碑广场,可以与广场中央写有“治淮丰碑”的大石头合影,参观治淮博物馆,了解淮河水系和临淮岗大坝的建设过程。沿着淮河走走,岸边一带有湿地,鸭子在水中游泳,牛群就在离大坝不远的地方吃草,自然风光优美。
此外,在景区的农民公园可以远眺淮河,在柳编大市场可以购买柳编工艺品,田园度假村则提供农家菜和住宿。
临淮岗风景区推荐理由
六安临淮岗依托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兴建,是淮河上已建成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永久性占地1.92万亩,全长78公里,享有“世界第一坝”的美誉。。
磨子潭水库
详细地址:
六安市霍山县城南25公里的大别山腹地磨子潭水库
位于霍山县城南25公里的大别山腹地,1958年建成,与佛子岭水库一上一下。水库大坝为双墩重力空心坝结构,长330米,高82米,湖上峰峦交错,山青水绿,有猪头山、响水沟、梳妆台等景点。
磨子潭水库推荐理由
与佛子岭水库一上一下,位于大别山腹地,是新开发的一水库。湖上峰峦交错,山青水绿,也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啊。。
霍邱县孔庙
详细地址:
六安市霍邱县城东北角
霍邱县孔庙简介
位于县城东北角,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历经30余次维修、扩建和改建,逐步形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建筑群。整体建筑分三庭院,中为文庙,东为儒学,西为教谕宅.现存大成殿。198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邱县孔庙推荐理由
孔庙古色古香的环境让人陶醉,来到孔庙与孔夫子来一次心灵上的沟通吧,体会孔夫子仁的思想,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吧。
❼ 安徽省万亩以上湖泊共有多个,主要分布于长江与淮河两岸
安徽省湖泊总数500个以上,其中万亩以上有的30多个,主要包括:
长江—淮河之间地区:
1.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东西长54.5千米,南北宽21千米,水域面积约770平方千米,为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位于省会合肥市境内。
2. 大官湖:位于宿松县、望江县交界处,面积约为261平方千米。 3.泊湖:泊湖在太湖县最南端,襟连太湖、宿松、望江三县,面积约240平方千米。
4.龙感湖: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宿松县交界处,面积约223平方千米。
5.城东湖:位于六安市霍邱县城东部,面积约180平方千米。 6.菜子湖: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东与枞阳县,西与怀宁县,北与桐城市,南与安庆市接壤,面积约173平方千米。
7.瓦埠湖:湖面跨寿县、长丰两县及淮南市,主要在寿县境内,南北长52千米,东西平均宽约5千米,面积约 160平方千米。
8.破岗湖:位于枞阳县境内,面积约140平方千米。
9.武昌湖:位于望江县境内,面积约103平方千米。
10.城西湖:位于六安市霍邱县城西部,面积约95平方千米。
11.女山湖:位于明光市东北部,面积约90平方千米。
12. 七里湖:位于明光市与江苏省盱眙县交界处,湖区长13千米,宽2-5千米,面积约58平方千米。
13. 花园湖:跨凤阳、明光、五河三县,湖面主属凤阳县。湖区呈丁字形,常年湖泊面积约50平方千米。
14. 高塘湖:跨淮南、凤阳、定远,面积约49平方千米。 15.白荡湖:位于枞阳县境内,面积约47平方千米。
16. 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千米处,面积约34平方千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境内,面积约30平方千米。
18. 天河:蚌埠市境内,南北长15千米,水面宽约1~2千米,面积约20平方千米。
19.淠史杭灌区五大水库(六安市境内):响洪甸水库(约59平方千米)、龙河口水库(约50平方千米)、梅山水库、磨子潭水库、佛子岭水库。
20.合肥市周边水库:大房郢水库(全国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一座大型水库)、董铺水库(蜀山湖)、蔡塘水库、张桥水库、众兴水库、罗集水库等。
长江以南地区:
1.石臼湖:是南京市溧水县、高淳县和马鞍山市当涂县三县的界湖,面积约208平方千米。
2.南漪湖:位于宣州和郎溪交界,总面积约190平方千米。 3.升金湖:位于东至县和贵池交界处,面积约133平方千米。
4.太平湖: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境内,面积约88平方千米,是黄山旅游区的重点风景区之一,被誉为“东方日内瓦湖”。 5.平天湖:位于池州市区东南部,面积约11平方千米。
淮河以北地区:
1.沱湖:位于五河县境内,面积约40平方千米。
2.焦岗湖:位于淮南市境内,面积约40平方千米,被誉为“华东白洋淀”。
3.四方湖:位于怀远县城北10千米处,为河水向两岸扩展所形成的河湖一体的湖泊,面积约35平方千米。
4.八里河:位于阜阳市颍上县境内,面积约12平方千米。
5.南湖:位于淮北市境内,是十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成的湿地公园,水域面积2.1平方千米。
❽ 李梦庚子女今何在
摘要 李梦庚(1889—1952),别名启印,霍邱马店乡人,李家圩恶霸地主。李梦庚7岁入私塾.16岁入阜阳青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安徽法政大学,民国元年(1912年)肄业回家。民国16年至21年,和李松泉联合他人组织一支1000余人的“铲共义勇军”,李梦庚任“铲共团”参谋长,搜集红军情报,捕杀红军干部、战士及其家属。民国19年,红军攻打李家圩,李梦庚负隅顽抗。民国21年5月,红军占领霍邱县城,李梦庚逃往南京纠集、组织皖北“难民”请愿团,乞求国民党政府航空署派驻蚌航空第七队侦察轰炸寿县、正阳、颍上和霍邱西二区一带,使四县百姓蒙受重大损失。民国35年,李梦庚任霍邱县及安徽省参议员,提议并组织霍邱“民众自卫队”,积极反共和残害人民。次年,当选为候补“国大”代表。同年,与李焕球为首组织霍邱、固始两县地主武装联防,对抗解放军,镇压人民,杀害解放军营长曹海山和群众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