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双勾法
❶ 兰花品种鉴别法
兰花品种鉴别要“三看” 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始终奉行“三看”原则。 一看叶形 “观花一时,赏叶终年”。在无花季节,人们对名品兰花鉴别的主要依据是看叶形,包括叶芽、株形等。兰花传统名品大都相对稳定,其叶形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艺兰家经长期实践,对叶形特征明显的品种一般能凭眼看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如直立叶的汪字、泰素、老极品,环垂叶的宋梅、大一品等。但兰花由于种养环境不同,并非年年岁岁叶相同,于是艺兰家们在观叶的同时往往还要结合看花苞来鉴定品种。 二看花苞 兰花传统名品不但叶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们在鉴别时既要看叶形,又要看花苞。关于花苞的鉴定,前人总结出了兰蕙头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铃的“五门八式”。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鉴别品种大有裨益,值得我们很好的消化吸收。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在艺兰实践中发现,既使同一盆兰花,有时其花苞的颜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对此我有体会。经多年观察,我栽培的大富贵、元字等名品兰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时会有差异,有的年份花苞色泽深些,有的年份色泽浅些。据无锡陈耀明先生讲,他种养的集圆有时抽出的花葶为“深赤红色”,有时抽出的花葶为“绿中见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圆拔出五个花葶,有三个是红的,两个绿中见紫。可见,单纯从花苞的色泽、形状来鉴别品种有其局限性,还必须看其开品。 三看开品 对兰蕙品种的鉴别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开品,这也是引种品种要见花引种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开品到位,见花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种的兰蕙往往因种法不同开出的花品有时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开出四五种花形,绿云、西神亦能开出几种不同的花形,但我们不能因其开品有异就断定他们是不同的品种。故一代艺兰大家吴恩元言:“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有高下耳”。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品种鉴别真学问。对兰花品种的鉴别应辨证的看、综合的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妄下结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看叶形、看花苞、看开品。 一、春兰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单生或双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4-5片,半透,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6-8厘米,薄革质。 二、春剑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2-5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17-35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5-6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仍紧密抱合成束--即“芭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极浅细锯齿。 9、叶柄痕:不明显。 10、鞘状叶:长9-15厘米,薄革质,紧裹叶束。 11、其他:叶坚硬,多刚健直立,尤如绿色宝剑。 三、莲瓣兰 1、花期:12-3月。 2、花序:2-4枚,总状花序,罕见5朵,生长不良时仅开一朵。 3、花葶(花箭):16-20厘米。 4、苞片(壳、苞衣):苞片大,比子房连梗长。 5、葶鞘(包壳):约4厘米,端尖。 6、苗(束)状:成苗叶基张离,而不抱合。 7、苗(束)叶片数:6-7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不明显。 10、鞘状叶:长7-10厘米,薄革质。 11、其他:叶线性,叶质较硬,叶片斜上生长5-6厘米后逐渐弯曲下垂。 四、送春 1、花期:3-4月。 2、花序:1-3枚,总状花序,着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30-45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5-9厘米,共4-6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整齐抱合,排在一条线上,迭套成扇形;再因其叶片多,故其基部宽--即“鹅毛脚子”。 7、苗(束)叶片数:7-15叶或更多。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5-10厘米,薄革质。 11、其他:叶较柔软,上部披分下垂或不显著下垂,叶绿色或稍带黄绿色,光泽较差。
❷ 兰花的繁殖方式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版不完全的胚,发权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
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❸ 怎样画兰
概述兰花的花头结构 兰花花头的双勾画法 应避免的错误画法兰叶的内结构兰叶的双勾画法容 应避免的错误画法 水墨兰花的画法 教你完整地画一株兰花 兰与石的组合画法 兰与竹的组合画法 应避免的错误画法 兰与松的组合画法 应避免的错误画法 兰与菊的组合画法 应避免的错误画法 兰与梅的组合画法 构图范例之一——四尺对开 构图范例之二——四尺三开 构图范例之三——条幅 构图范例之四——中堂 构图范例之五——横坡 构图范例之六——扇面 构图范例之七——斗方构图范例之八——册页<
❹ 兰,竹,石各代表啥
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❺ 称重法浇兰花,浇定根水浇了半斤水,到什么时候浇水
植物在土壤60%左右的含水量时,有利于植物生长。
你这个情况,可以在水分减少百分之五十左右时浇水比较好。也就是减少三百克水量时再补充好些。
❻ 为什么兰花,梅花,竹,菊花统称为“四君子”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
❼ 懂兰花的进来
有芝兰这花,但不是兰花
❽ 兰花的画法
一花的画法 一般画上见到的兰花是蕙而不是兰,兰与蕙的区别主要在于一茎一花与一茎多花。兰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说它的花片形圆近似于梅,点法上起笔也同于点梅瓣,行笔至末端向里出锋收笔;荷瓣,其形短肥而头尖近似荷花瓣,点法是用露锋笔尖朝上,先朝左点再向右折笔,后拖然后出锋;尖瓣,其形瘦长而尖,点法是露锋点入然后下按,再轻轻提笔至末端收笔出锋。兰的结构是花五瓣,当中的两瓣较短朝内侧抱芯,另外三大瓣伸向外侧。花芯是由鼻和舌所构成,茎是由几片●叶包裹而成连接花蒂,兰的花芯实际是一个瓣。兰花也有兰开或全开的状态,舌上有的有红斑,有的没有红斑,没有红斑的称“素心”。点花,一种是纯墨色的浓淡点法,另一种是草绿蘸淡花青或草绿蘸淡胭脂的色瓣点法。先点内瓣两笔,再点外侧瓣三笔,行笔起伏较大,要点得飘逸潇洒。要用行书的笔法,三笔间互有引带。兰花的美全在外侧这三瓣笔法的变化。茎部的●以浓草绿蘸胭脂左、右两笔下行,形成包裹的样子。用勾、写结合的方法画亦可,笔法要简洁。点斑用浓胭脂色,大的斑点一般两点比较明显,细碎的斑点有的露得不明显,可酌情适当地点入。蕙一茎多花,五至十朵之间,花从下而上开。尖瓣居多,在一串花之中藏、露、含、放、俯、仰、●、侧颇具姿致。花六瓣,分内、外层,外层三大瓣是主瓣,内层三瓣,两瓣对称,当中一瓣向外翻卷。传统画法一般把这三瓣概括成两瓣,共五瓣,内层紧束,外层开张,先点内层瓣,再点外层瓣。花苞左右两笔相包。行笔要笔笔衔接贯气,笔断意连。具体笔法和用色与兰花相同,而在外侧三七瓣的点法上更需注意一串花之间造型上的变化,笔意上更需灵活多变。花芯用浓墨点在花瓣的相合处,花苞点在瓣的合缝间,半干时点入。花的三点呈草书的“●”字型或两点呈“●”字型,苞的两点上下连接呈“●”型。二、叶的画法画叶称撇叶,意味其用笔同于楷书的“撇”法。撇叶一般用浓墨,与淡色花相互映衬,但有时考虑到层次也用淡墨。每株兰叶在五笔至七八笔之间,先从简单入手练习右撇式和左撇式。第一笔长,自下而上随行笔的提按间粗间细;第二笔仍朝右撇,较短;第三笔朝左撇,与第一笔相交呈“凤眼”状。另一种形式是第一笔长,粗细变化自如,要粗若螳螂肚,细若鼠尾;第二笔朝相反方向撇,与第一笔相交,亦成所谓的“交凤眼”;第三笔短,穿过第一、第二笔形成“破凤眼”。从一株进而两株、三株反复练习。撇长叶、折叶难度更大些,主要在于要掌握好行笔的提按与腕力的灵活,要站着画,以腕运指,力来自臂、肘、腕然后到指,充分运用好腕力,行笔才能灵活。每一叶片无论长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笔断意连这在撇长叶中是经常遇到的,折笔既要体现兰叶的轻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刚。在叶的组合上,长短、粗细与疏密要有变化,穿插交错有致。对画一丛兰叶或分布在画面上下的多株兰叶,在墨色上要有浓淡层次变化,不可不分远近地一律黑色。在叶子的分布上切忌杂乱无章,漫无秩序,要宁少勿多。
❾ 一生兰花半生竹是什么意思啊它的"难"难在哪儿啊
就是说用半生的时间才能画好竹,一生的时间才能画好兰花.
兰竹,看似容易,画好难。兰花难画,首推出枝难,稍不留意,会造成枝叶交替。面蕊难,多节的竹更难,难处在于怕花蕊相叠。
画兰,看似寥寥数笔,但是却难的很,要画到自然顺畅,俊逸潇洒,真的不容易,正是因为用笔的简洁,反而是拙笔没有了藏匿的机会,强使画兰的人要笔笔精要,糊涂不得。笔笔精要,不可多也不可少,讲究的是笔不连意连,在若有若无之中见劲骨!
“四君子”中竹是最难画的了,每一环结需要书法的灵活运用。很多画家都喜欢用写竹来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其形似,只求其神似,最高境界时,见画如见人。
http://bbs.guolan.com/topic.aspx?topicid=45874 有专门的介绍.
你是初学吗? 最好先买本书, 比如芥子园画谱,那上面会告诉你基本画法.至于怎样叫"好"?怎样叫"拙"?我觉得只能是感觉.我老师的兰花也是有拙笔. 有时候我觉得我画的很好,过一段时间 ,就发现毛病在哪里了.拙/好笔其实只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你觉得这样就是美, 那他就是好笔.我过一段时间就发现毛病在哪里了,是因为我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向名家的靠拢.名家的美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所以就成了固定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名家,就像书法的要能读帖背帖, 他们的画法你能随手就来,因为已经印在你的脑子里了.最重要的是"意在笔先", 画之前你已经知道你的兰长的什么模样.
画兰的人很多,其中尤以郑思肖为最有名。所画墨兰,笔力劲挺,花叶秀润,简洁疏朗,格调高古。明代画兰者更多,如文徵明、周天球、陈古白、徐渭等等,其中尤以文徵明、徐渭为代表。文徵明的兰花,不论是双勾还是小写意,其笔墨流畅,线条舒展,气韵清和,秀色可餐。徐渭之墨兰,纵横恣肆,任笔挥洒,水墨淋漓,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的一代新风。到了清代画兰之风盛行,如石涛、朱耷、扬州画派诸家,都兼善兰花,还有萧从云、诸异、吴昌硕等,其中尤以郑板桥称著。郑板桥终身以兰竹相伴,又兼善书法、诗文,可谓诗、书、画“三绝”。其写意兰花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老辣纵横,挥洒自如,气韵清雅,与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亦兼善兰花,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这些人的画你可以上网查
精到之作一般表现兰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画家的风骨. "自然顺畅,俊逸潇洒"是需要气质的积淀的,所以我的老师知道基本技巧,却仍然有拙笔.具体用笔上影响不大.拙笔一般没有灵性,也就是说"气"断了.兰花叶子强调一笔到位, 不能犹犹豫豫. 而一笔到位靠的就是模仿名家苦练. 就像写毛笔字,每天临张贴, 你要能做的每天临名家的一副画, 到时候就是信手拈来的好笔.
画兰的难度并不亚于画竹。郑板桥有诗云:“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所以说,要画好兰花,还必须具备较好的书法基础和功力,才能做到“以书入画”。特别是要经常观察、了解和领悟大自然中各种兰花的生长姿态和神韵,多加写生和练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生兰花半生竹, 努力吧。
❿ 老头兰花怎么捂芽
1.水草捂法来:将老头用水草裹起来自,这样既透气又排水,然后载入土壤里,保湿湿润,等待发芽即可。
2.沙盆捂法:兰花的沙盆捂老头法比较简单。不管是有叶还是无叶的老头,直接插入沙盆里,茎要留一般在沙土外保持呼吸,保持盆土湿润,放在阴凉的地方,周围环境要湿润,一般老头自身没有毛病的话,就会发芽。
3.随意捂法:兰花捂老头繁殖的方法中最随意的一种,我们取名就叫随意法,一般在春季进行。准备小颗粒的植料,将老头栽进去,保湿湿润潮湿的环境,放置在阴凉的地方,等待其发芽长出幼苗。
在生长旺盛的时期,可以每半月到二十天施加一次稀薄的碧卡水溶肥或腐熟的饼肥水,也是薄肥。由于兰花的根系特殊,是肉质根,为了避免烂根,施用的肥料都要经过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