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我兰花草
❶ 在农村你见到最漂亮的野花是什么花
农村的野外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这就是在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每天面对这些美丽的野花野草,心情也会变得舒畅愉悦,难怪现在有这么多的城市人都喜欢到农村来生活。在农村里面不仅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美丽的风景,能够让人减轻压力,感受平静。
我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在野外坐坐,看看姹紫嫣红的花朵,听听风声鸟叫,整个人都会变得轻松愉悦。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是农村比较漂亮的野花:
白头翁
白头翁常见于山岗、荒坡以及田野间,一般有白色、紫色、蓝色三种颜色,整个植株都有一层绒毛,十分的奇特。每当春季花开的时期,大量的白头翁齐齐开放,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景。
❷ 胡适早期有一首诗叫《希望》,原文是什么啊
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命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竟抹不去丝丝的惆怅。
❸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是谁的诗句﹖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是胡适的诗句。
【拓展资料】
1.原文
《希望》 作者:现代·胡适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2.出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首校园歌曲曾风靡大陆和港台,原是胡适晚年所作诗歌《希望》的第一节。
3.创作背景
1921年春,友人赠兰花草一盆,悉心照料,至秋而不开,于是有此诗曰《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4.作者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5.《兰花草》歌词如下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都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❹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这个歌的歌名是什么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首校园歌曲曾风靡回大陆和港台答,原是胡适晚年所作诗歌《希望》的第一节。
1921年春,友人赠兰花草一盆,悉心照料,至秋而不开,于是有此诗曰《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兰花草歌词如下 :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
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都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❺ 梦见有女人人送我兰花草
1.有时男性梦中的女人只是简单表达了自己的欲望,重复出现的色情梦说明梦者的趣内味包容括他的道德情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代表你的母亲,值得注意的是,你看重梦中你对她的反应,或者她说了些什么。
如果这个女人是表现消极情绪,那么你应当放松与你母亲间紧密的情感联系。
这是你独立自我建立的前提。
3.对男性来说,梦见女性代表你的阿尼玛。
这时,这个女性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是充满危险的。
友好意味着,你的阿尼玛想让你了解你自己仍被忽略的成分;而危险意味着她欲使你偏离正道。
这个具有威胁性的阿尼玛由一个诱惑的海妖代表。
4.如果梦见的女性是你生活中的一个熟人,并且梦交很色情。
那么这个女性可能象征你压抑的性欲望,或是你自己的阿尼玛的投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预示着“在现实生活中你应该和你自己的阿尼玛而不是和一般女性建立关系。
❻ 中国最令人感动的现代情诗有哪些
相思、相忆、相慕、相悦、相遇、相念、相爱、相知、相恋、相离。
❼ 兰花草几点开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首校园歌曲曾风靡大陆和港台,是小花房的童年金曲啊。其实歌词是选自胡适的诗《希望》,1921年春友人赠他一盆兰花草,胡适悉心照料至秋却不开因而作诗。
蓝花草还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牙痛、口腔炎、小儿疳积、外伤感染、毒蛇咬伤、疮疖、中耳炎、睾丸肿大。如果想要在家养几盆蓝花草在家的话也是比较简单的。
蓝花草喜好高温和强阳光,南方地区是很适合种植的。像南宁这种城市就很对它的胃口,平时多给阳光,不至于暴晒的程度就好,浇水见干就浇,天气闷热可以喷洒水来降温。
❽ 歌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乌龟与老牛是我同伴”是什么意思
你的歌词搞错了,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
❾ 兰花草的有关资料
兰花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热带、温带到高山寒冷地带都有原生兰科植物生K;从沼泽地到不毛的岩石地,从阴暗的深山老林到阳光明媚的草原地也都有兰科植物分布。尽管兰花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有别,种类繁多,但是,作为兰科植物却有其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是:国兰文化 第一,兰花种子出芽时都只有1片子叶。
第二,因为兰花是单子叶植物,所以它的花被大都数以3成对,花办3片,萼片3片,中间1个蕊柱。一般我们常见的其它花朵,都有雄蕊和雌蕊同存在1朵花内,而且雄蕊和雌蕊明显分开独立,而兰花则雌雄蕊合体成蕊柱。绝大部分的兰花没有粉状的花粉,只有花粉相结合而成的花粉块。此外,兰花都有1片特别艳丽、形状多样、富于变化的花办,即舌办或称唇办。
第三,兰花的根粗大(0.5一l厘米),根端显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极强的吸水和贮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又起贮藏养份、支持植株的作用。兰花的根最外层是海绵状表皮,其下有2—15层细胞的根被组织,俗称肉质根。根的内层为中心柱,呈线状,相当强韧。兰花的根内常有兰菌共生,称为内菌根。
第四,兰花没有真正的茎,只有假球茎。有的种类假球茎十分明显,如嘉德丽兰、墨兰等,有的种类几乎没有假球茎,如九华兰、拖鞋兰等。假球茎是附着叶片、花朵和根的重要器官,又是贮藏水份和养份的“仓库”。假球茎亦可以说是兰花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五,兰花的叶的形状依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叶片呈棒状,如万代兰中的某些种类;有的叶片肥厚硬革质,如文心兰;有的则薄软而宽大,如银铃虫兰;有的叶片似乎似苋莱叶,如血叶兰。中国兰的叶片又都是披针形带状。国兰文化有的兰花仅只有1—2片叶,甚至无叶片,如天麻。有的兰花则每一植株有十数片叶。尽管兰花叶的形态千姿百态,但兰花的叶片都由上表皮和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构成。其叶肉组织不象一般高等植物那样有明显的栅状和海绵状组织。兰花叶片的叶肉组织是由含有叶绿素的细胞组成,排接十分紧密,细胞之间很少有间隙。表皮不含叶绿素,并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下表皮颜色浅,分布有气孔以调节水份蒸散,又可以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兰花叶片的脉纹又均是平行脉纹。
国兰文化-兰花与艺术编辑本段 兰界常把兰与艺联系在一起,称养兰为艺兰,即把兰养得更富于艺术感之意;称兰的美感为兰艺,即兰之艺术感之意;称兰株、兰叶、兰花向更具美感的方向演变为兰的艺变,国兰文化即变得更具艺术感之意。兰界是这么说,艺术界承不承认这种说法呢?0艺术界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地、创造性地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根据这一定义,艺术界把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实践活动;把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产品,称为艺术品。他们没有把种花这种活动归入艺术实践活动,而是把种花归入农业生产劳动。他们没有把花卉归入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而是把花卉归入作为物质产品的农产品。看来,养兰是否是艺术实践活动,兰花是否是艺术品还需要进行一些阐释。 国兰文化-国兰的香气编辑本段 国兰的芳香统称为幽香。不同种类的兰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四季兰的芳香较浓,墨兰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兰的香味最纯正,是幽香的典型,不过有些春兰仅有淡淡的清香国兰文化,有的春兰则无香气。蕙兰数朵齐放,也有香气。兰花的芳香到底有几种类型? 1、幽香:是一种闻而清神爽气,使人十分舒适的芳香。幽香,当门迎客来,入室更芳香。着意闻时不肯香,随风飘逸香无心处。香来沁肺腑,久之不闻香,香与人具化,十分特别,幽香为中国兰独有。 2、清香:也是兰香,然而无法随风传送,这种称为清香。俗称:有香而无气。这种香用手轻拍兰盆或用手掌扇动靠近花朵的空气,其香味仍飘散不出来。只有靠近兰花的花朵时方可闻到芳香。 3、草香:国兰中也有些品种仅仅只有淡淡的清草香,或是一种怪怪的气味,俗称:有气无香。 香是国兰的灵魂。因为王者之香的兰花没有了香是不可思议的。有国香之称的兰花,没有了香味,不能称中国兰。因此,兰花有香固然好,具幽香更好。 国兰文化-起源与历史编辑本段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国兰文化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文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6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区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诒彬所著的《种兰法》;1959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❿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出自哪首歌
歌词“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出自歌曲《兰花草》。
歌名:兰花草
填词:胡适
谱曲:张弼、陈贤德
演唱:王雪晶
歌词: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10)赠我兰花草扩展阅读
《兰花草》是王雪晶演唱的歌曲,由胡适作词、陈贤德,张弼作曲,收录于1998年发行的国语专辑《青苹果》系列,是八九十年代校园歌曲的典型代表,歌曲原唱为银霞。
1、其他版本
《兰花草》是银霞原唱的歌曲,由胡适作词、陈贤德,张弼作曲,歌曲发行于1979年09月01日,收录于专辑《回答》中。
《兰花草》是台湾女歌手卓依婷翻唱的一首歌,收录于《校园青春乐》专辑。
《兰花草》是一首中文歌曲,演唱者是包美圣。
2、歌曲简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兰花草
(王雪晶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