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海棠
① 紫背天葵是什么
紫背天葵是多年生无茎草本
天葵秋海棠
[2]。根状茎球状,直径7-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之根。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长6-13厘米,宽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 (-8)条脉,叶柄长4-11.5厘米,被卷曲长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顶端带刺芒,边撕裂状。花葶高6-18厘米,无毛;花粉红色,数朵,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首次分枝长2.5-4厘米,二次分枝长7-13毫米,通常均无毛或近于无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质,长圆形,长3-4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无毛;雄花:花梗长1.5-2厘米,无毛;花被片4,红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11-13毫米,宽9-10毫米,先端钝至圆,外面无毛,内面2枚倒卵长圆形,长11-12.5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丝长1-1.3毫米,花药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或钝;雌花: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宽卵形至近圆形,长6-11毫米,近等宽,内面的倒卵形,长6.5-9.2毫米,宽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长圆形,长5-6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长2.8-3毫米,近离生或1/2,无毛,柱头增厚,外向扭曲呈环状。蒴果下垂,果梗长约1.5-2毫米,无毛,轮廓倒卵长圆形,长约1.1毫米,直径7-8毫米,无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状,长1.1-1.4厘米,宽约1厘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弧形,其余2翅窄,长约3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3]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3]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山顶疏林下石上、悬崖石缝中、山顶林下潮湿岩石上和山坡林下,海拔700-1120米。[3]经济价值
全草入药,有解毒、止咳、活血、消肿之效。
② 紫背天葵与天葵是否一样
紫背天葵(学名: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又名:天葵、红水葵、红天葵等,属侧膜胎座目,秋海棠科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球状,叶均基生,花粉红色,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
天葵〔拉丁学名: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别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论》),雷丸草(《外丹本草》),夏无踪(《植物名实图考》),小乌头(《植物学大辞典》),老鼠屎草(《江苏植药志》),旱铜钱草(《湖南药物志》)。
网络给你搜索的资料显示,紫背天葵和天葵是同一种植物。
③ 紫背天葵是什么科植物、
紫背天葵是藕科三七草属宿根长绿草本植物。莎草科的旱伞草放一片叶子在水里边就可以进行无性生殖。
④ 紫背秋海棠和虎耳草区别
1、叶子形状不同。紫背天葵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8)条脉;虎耳草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圆形至心形,(5-)7-11浅裂(有时不明显),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牙和腺睫毛。
2、叶子颜色不同。紫背天葵叶面纯绿,背面紫背颜色较浅;虎耳草叶面叶脉有明显白色,背面通常红紫色。
⑤ 紫背天葵有多少颜色 多少品种
俗名紫背天葵的植物有多种。一种学名天葵秋海棠,拉丁名Begonia fimbristipula,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于长江以南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区。常见的作为特菜的紫背天葵学名叫紫背菜,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名Gynura bicolor DC.,因嫩茎叶富含钙、铁等,营养价值较高,又有止血抗病毒等药用价值,故有较长的作为蔬菜栽培的历史。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天葵,拉丁名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
⑥ 鼎湖紫背天葵是什么
肇庆市特产-鼎湖紫背天葵图.肇庆鼎湖山的特产——紫背天葵,别名丹叶、散血子,作为夏天清凉饮料中的佳品,久已名闻中外了。 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性喜潮湿,多攀缘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这种植物无地上茎,基生叶一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状,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故名紫背天葵。鼎湖山紫背天葵产于云溪——老鼎景区,多附着在老龙潭四周的崖壁上,产量极少。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 紫背天葵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署除热,又有助消化、健胃、解酒之效。紫背天葵生长在鼎湖的峭壁上,晒干后泡茶,其色淡红,其味带酸,清香可口,有消暑除热,助消化健脾,解酒之功能。六十年代,郭沫若视察肇庆,游览鼎湖,饮了紫背天葵茶,也写诗道:“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酌满怀。”.
tk种中文名:紫背天葵
种拉丁名: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
科中文名:秋海棠科
科拉丁名:Begoniaceae
属中文名:秋海棠属
属拉丁名:Begonia
别 名: 天葵秋海棠、散血子、红叶、龙虎叶
产地分布
产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
形态特征
无茎草本,根状茎球状,径7~8毫米,叶基生具长柄,花粉红色,数朵,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
【2】
毛茛科紫背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的块根作天葵子使用,性寒,味甘、苦,有小毒。入脾、小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1]。含有天葵苷、生物碱、内酯、香豆精类、酚性成分和氨基酸。能治痈肿疮毒、瘰疬、淋浊带下、疔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病[2]。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导致水土流失,药材生长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植物生长差,再加上人工大量采挖,野生资源逐渐枯竭,药材产量逐年减少。
相关内容请查阅天葵子词条
【3】
食用的“紫背天葵”为菊科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与前两种毫无关系。
营养成分
对食、药两用植物“紫背天葵”(实为:红凤菜)营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紫背天葵”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且丰富,其中总氨基酸质量分数达13 .3%,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4.13%。含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12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7种。植物中正丁醇提取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为o.41%。
1)紫背夭葵中主要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
水分73.26% 灰分1.69% 粗脂肪1.52% 粗蛋白15.28% 总糖26.87%
2)紫背天葵中无机元素质量分数(ug/g)
钾 114395.6 钠93682.5 钙17317.1 镁10516.5 磷3557.8 锰182.0 锌48.0 铝327.5
硅62.6 锶51.6 镍5.9 铁335.8 硼38.9 铜24.6 钡22.3
食用方法
(一)蒜茸紫背天葵:紫背天葵250克,将其切成约3厘米长的细段,在油锅中加入蒜茸,加入紫背天葵快火炒2分钟,调味即可。
(二)紫背天葵煎蛋:紫背天葵100克,鸡蛋3个,将紫背天葵切成2厘米长的细段。将鸡蛋打入碗中,再将切碎的紫背天葵与鸡蛋调匀,并加入石榴的盐,起油锅,加入调好的料,煎3~5分钟即可。
(三)紫背天葵煮豆腐:紫背天葵100克,豆腐6块,将豆腐在油锅中煎黄,加水煮沸2分钟,加入切成0.5厘米长的紫背天葵,煮沸1分钟,加入美味极鼓油等,调味即可。
(四)紫背天葵五花肉原料:五花肉500g、莲子50g、白果50g、紫背天葵25g、冰糖50g。制法:紫背天葵浸泡榨汁,加糖、盐调和备用。莲子、白果浸透飞水,加冰糖煮至松软备用。五花肉放锅里煮至六成焖,取出,在皮面上均匀地扎针,涂上盐,放入油中炸至皮面金黄色取出,待冻后泡水回软,切长方件,用姜葱水滚过,漂水,再滚过,在扣碗中排砌造型,加紫背天葵汁蒸约20分钟取出,滤去汁,覆于碟中,莲子、白果围于四周,再用天葵汁勾芡淋于面上即可。成品特点:芡色大红,天葵的酸中和了五花肉的肥腻,口感酸甜肉松化不腻。
食用的“紫背天葵”实为菊科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切勿混淆。
⑦ 紫背天葵与天葵子药效一样吗
天葵子的别名叫做紫背天葵,但是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的,而天葵子是毛茛科的,并且它们的药用功效也不一样.再加上天葵子生于丘陵或低山林下、草丛、沟边等阴湿处。主产湖南、湖北、江苏。而紫背天葵则 分布于西藏、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生于海拔1000~4000米的湿润山坡上,所以它们并不是同一种植物.
天葵子,中药名。为毛茛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天葵的块根。移栽后的第3年5月植株未完全枯萎前采挖,较小的块根留作种用,较大的去尽残叶,晒干,加以揉搓,去掉须根,抖净泥土。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水通淋之功效。《医林纂要·药性》:“泻肝、胆、肾命相火之邪,解一切热毒,金石药毒。定小儿惊悸,治吐血,衄血,涂火疮热毒。”此外,还具有抗癌功效,可用于鼻咽癌、食管癌、乳癌等症。
俗名紫背天葵的植物有多种。一种学名天葵秋海棠,拉丁名Begonia fimbristipula,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于长江以南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区。常见的作为特菜的紫背天葵学名叫紫背菜,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名Gynura bicolor DC.,因嫩茎叶富含钙、铁等,营养价值较高,又有止血抗病毒等药用价值,故有较长的作为蔬菜栽培的历史。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天葵,拉丁名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
紫背天葵属于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富含造血功能的铁素、维生素A原、黄酮类化合物及酶化剂锰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癜。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防效。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⑧ 紫背天葵长什么样
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的草本植物,喜生于较湿润的岩石上。它没有地上茎,只有很小的块茎和地下茎,通常整株植物只有一片叶,它生长时就好像一片叶贴在石壁上。紫背天葵的叶很薄,圆形或卵状心形,直径3.5~7厘米,叶的大小随生长环境而异,生于多腐殖质土的岩石裂缝上的叶较大,生于干燥的土壤少的岩石上的叶较小;叶面绿色而带紫色斑纹,叶背深红紫色,故名紫背天葵。它的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锯齿状裂,而且有毛,叶背面的叶脉上也有小的硬毛。叶的基部有掌状叶脉7~9条。紫背天葵开花时的花序纤细,如红丝线状。
⑨ 紫背天葵有什么功效
紫背天葵(学名:Begonia fimbristipula)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药用功效
中国医学认为紫背天葵味甘,微酸,性凉。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紫背菜矿质营养较为丰富,微量元素的钙、锰、铁、锌、铜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特别是紫背菜含有黄酮甙成分,在紫色的菊科植物的叶子生长早期,其含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递减。据文献记述,黄酮类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有延长抗坏血酸作用和抗寄生虫、抗病毒作用。另掘《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述,紫背菜有治咳血、血崩、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止血等功效。
紫背天葵属于药食同源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富含造血功能的铁素、维生素A原、黄酮类化合物及酶化剂锰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癜。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防效。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⑩ 紫背天葵有什么作用吗
简单地说:紫背天葵不但是一种品味独特的高档蔬菜而且还有及其广泛的药疗功效: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钙、铁、黄酮苷。既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外治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还对咳血,血崩,经痛,支气管炎,盆腔炎,缺铁性贫血,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肿瘤等病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