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木兰花碱
A. 衡州乌药的本科概述
科中文名:防己科
科拉丁名:Menispermaceae
本科约67属425种,大多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8属60余种,主产南部和西南部。本科为重要的有毒植物之一,多种植物有毒。自然中毒虽不多见,但其毒性久已为人所熟知。主要的有毒植物有千金藤属(StephaniaLour.)、木防己属(CocculusDC.)和轮环藤属(cycleaArn.ExWight)的一些种以及锡生藤、蝙蝠葛、青藤、古山龙等。有些种类是著名的箭毒原料,供制作毒箭、毒刀,捕杀野兽用,药用不慎也能造成严重中毒或死亡。此外,黄花地不容、白线薯、广西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青藤等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它们中的多数可作为提取四氢巴马亭(56—14)或颅通定(rotundine)的原料[3,4]。木防己、蝙蝠葛等可作为杀虫农药或毒鱼。国外还有印度防己属(Anamirta)、谷树属(Chondodendron)、Telitoxicum和Abuta等属的一些植物有毒[1,2]。本科植物宦含生物碱,已从20多属50—60种植物中得到200余种[5],大多数属于异喳啉类生物碱,其中有些为剧毒成分,如简箭毒碱剧毒成分为倍半萜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它们均为强神经性毒素。异喹啉类生物碱多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和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小剂量多数表现呼吸兴奋,中毒时能引起阵发性痉挛及呼吸困难,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最后由于呼吸抑制而死亡,且具强肌肉松弛作用。问世已久的肌松剂——氯化筒箭毒碱(tubocurarine)(56—1)最初来自本科的毛谷树(Caondodendrontomento-sum,RuizetPavon)及其近缘植物。中国六十年代首次从锡生藤得到叔胺锡生藤碱H(即dl-箭毒碱)(56—20)亦具良好肌松作用[6,7],后从粉防己、毛叶轮环藤、海南轮环藤以及地不容等植物提取了类似肌松成分[3,8-11]。这些成分经改制成季铵盐或二甲基衍生物季铵盐后,肌松强度大大增强,均为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的非去极化型肌松剂。从千金属等一些植物里发现了多个新生物碱,如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出的二氢巴马亭(dihydropalmatine)(56—2)[12]和去氢千金藤碱(dehydrostephanine)(56-3)[13],从粪箕笃(StepfianialongaL.)块根中分得的二种莲花烷新碱——粪箕笃碱(lo-nganine)(56—4)[14]和粪箕笃酮碱(Longanone)(56-5)[15],从荷包地不容分出的左旋荷包牡丹碱(1—dicentrine)(56—6)[16]。本科植物中的生物碱,按其结构可分为:1.苄基异喹啉类(Benzylisoqinolines):衡州乌药碱(coclaurine)(56—7)、劳丹宁(1audanine)(56—8),主要分布在木防己属和千金藤属。2.原阿扑菲粪(ProaporPhines):如光千金藤碱(stephafine)(56-9),主要存在于干金藤属等少数植物里。3.阿扑菲类(Aporphines):如千金藤碱(stcPhanine)(56—10)、木兰花碱(magno-.Florine)(53-14);异紫堇定(isocorydine)(56—11),主要分布在千金藤属、木防己属和青藤属。4.吗啡类(Morphines):如青藤碱(sinomenine)(56—12)、尖清风藤碱(sinoacutine)(56—13),主要存在于青藤和蝙蝠葛中。5.原小檗碱类(Protobcrberines):如四氢巴马亭(tetrahydropalmatine)(56—14)、药根碱()atrorrhizine)(56—15),广泛存在于千金藤属、古山龙属、金果榄属等的植物里。6.莲花烷类(Hasubananes):如青藤明(acutumine)(56—16)、青藤定(acutumidine)(56—17)、莲花宁碱(hasubanonine)(56—18),主要存在于千金藤属植物以及青藤、蝙蝠葛中[5]。7.双苄异喹啉类(Bisbenzylisoquinolines):如蝙蝠葛碱(dauricine)(56—19)、箭毒碱(curine)。(56—20)等,此类生物碱在本科植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主要在干金藤属、锡生藤属、谷树属等植物中[17]。8.二苯骈(d,f)阿唑宁类(Dibenz(d.F)azonines):如樟叶防己弗宁(laurifonine)(56—21)、樟叶防己芬(1aurifine)(56、22)、樟叶防己菲宁(laurifinine)(56-23),主要存在于木防己属的少数植物中[18,19]。除上述异喹啉生物碱外;还含刺桐生物碱,如异衡州乌药定(isococculidine)(56—32)、衡州乌药宁(coccoline)(56—41),它们较集中分布在木防己属[20,21]。此外,倍半萜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存在于印度防己(AnamirtacoculusWightetArm.)和菲律宾大叶藤(TinomisciumphilippinenseDiels)等少数有毒植物中。
B. 广西马兜铃的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广西马兜铃的块根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之效,治喉痛、腹痛、跌打、疟疾、蛇伤等。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撒患处;或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从广西马兜铃中提取的总生物碱腹腔注射后有明显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ED50为176.55mg/kg,作用持续2小时,总碱腹腔注射或脑室注射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对小鼠脚掌皮肤温度无明显影响。总碱镇痛作用以给药后30分钟最强,持续2小时以上,而镇痛强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强,以腹腔注射量300mg/kg的1/125(2.4mg/kg)脑室注射,其镇痛作用强度和作用时程与腹腔给药相当,表明总碱镇痛作用不是由于降低脚掌皮肤温度所致,而有中枢参与作用。纳络酮不能拮抗总碱镇痛作用,表明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
解痉作用:总碱对离体豚鼠回肠自动收缩及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的肠收缩均呈抑制作用。对临床各种疾患所致平滑肌痉挛性腹痛,止痛效果较好。
升白细胞作用:马兜铃酸(主要为马兜铃酸A)3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6日,对环磷酰胺或60℃照射所致小鼠白细胞降低有明显升白细胞作用。在60℃照射后,皮下注射这种马兜铃酸0.5mg/kg,每日1次,连续3次,可使给药组动物脾结节数普遍比对照组多,可能是马兜铃酸可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分裂指数,提示马兜铃酸可促进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化学成份
根含尿囊素(allantoin),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甲氧基去硝基马兜铃酸甲酯(6-methoxydenitroaristolochic acid methyl ester)和 6-甲氧基马兜铃酸A甲酯(6-methoxyaristolochic acid A methyl ester)。块根还含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毒 性
总碱按1g/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24小时内无死亡。总碱8mg/kg给大1次肌内注射,见犬出现安静、少动、食量减少,但于10~64小时内恢复正常。小鼠灌服马兜铃酸(主要为马兜铃酸A)的LD50为47.87±8.25mg/kg。小鼠灌胃后活动减少,闭目,竖毛,减食,第4日开始死亡,持续12日。兔6mg/kg口服,每日1次,第3日即减食,第5日拒食,全组3只兔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呈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形态变化。兔1.5mg/kg口服,每日1次,第8日时3只兔中1只死亡,另2只给药第8日和停药后6日非蛋白氮(NPN)均显着升高,停药16日后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肾小管上皮有变性,肾小管有管型,3只狗每日灌胃0.8mg/kg,连续35日,有减食、拒食、消瘦等,1只狗给药结束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略升高,余未见异常。马兜铃酸A有致突变作用,Ames法试验表明,在加或不加S9时回变菌落数皆明显增加,呈量效关系。微核试验表明马兜铃酸A可使微核率升高。
C. 防已的药学研究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热20分钟,滤过,滤过加氨试液调节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剂。残渣加钼硫酸试液(1%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数滴,即显蓝紫色,渐变绿色至污绿色,放置,色渐加深。(检查粉防己碱)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湿润,密塞放置30分钟,加氯仿20ml,提取4小时,滤过,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干,加乙醇定容为10ml,供点样。在硅胶G预制板上点样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10cm,取出晾干,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浸渍显色,生物碱斑点显桔红色,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Rf值分别为0.52-0.56,0.27-0.32。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热回20分钟,滤过,滤液供点样,另取马兜铃酸为对照品,用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在硅胶GF254薄层板上,分别点上述两种溶液后,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可见供试液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1.1.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少弯曲,弯曲处有横沟而呈结节状的瘤块样,长10-15cm,直径1-3cm。未刮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细皱,多数可见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较平滑,可见深色的横沟纹。切开面浅棕白色,粉质,维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横断面平坦,有明显的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质重而坚脆,易折断。气无,味苦。以去净栓皮,干燥,粗细均匀,质重,粉性大,纤维少者为佳。
1.2.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体稍弯曲,弯曲处有深横沟,长8-15cm,直径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纵皱纹;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黄色的皮层;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黄色,较光滑。切开面灰白色或浅棕黄色,缺乏粉质,可见纵向及横向或弯曲排列的维管束,顺着维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状剥下。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可见细而较密的放射状纹。气微香,味微苦而涩。以块大、粗细均匀、质重者为佳。
1.3.木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屈曲不直。长约15cm,直径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沟纹,可见横长的皮孔状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迹。质较坚硬,呈木质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无粉质,皮部极薄,木部几全部木化,可见放射状狭窄的导管群穿过。气无,味微苦。
1.4.汉中防己为异叶马兜铃的根,呈圆柱形而弯曲。长8-15cm,直径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浅棕黄色,残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较平坦。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皮部较厚,木部可见放射状的导管群,导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联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气微香,味苦。防己药材较为复杂,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类。木防己药材包括广防己和汉中防己,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汉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说出汉中者。
2.显微鉴定:2.1.根横切面:落皮层厚。皮层薄壁细胞含大量草酸钙簇晶;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其中偶间有纤维束。韧皮部外侧颓废筛管群与薄壁细胞相间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约占根2/3,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纤维壁较薄;射线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2.粉末:2.2.1.淡黄色至黄棕,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26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复粒由2-9分粒组成,分粒大小悬殊。
2.2.2.草酸钙簇晶直径17-51μm,棱角大多短钝。
2.2.3.石细胞黄色,类方形、长方形、类圆开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延长,长10-153μm,直径43-105μm,壁厚3-26μm,孔沟明显,层纹大多可见。
2.2.4.韧皮纤维长梭形,稍弯曲,直径17-26μm,壁厚2-8μm,有单斜纹孔或十字纹孔;纤维管胞较韧型纤维短,具缘纹孔口斜裂缝状。
2.2.5.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119μm或更大,纹孔口超出纹孔孔缘。另有木薄壁细胞、木栓细胞等。木防己显微鉴定:根横切面:落皮层厚约68μm。皮层窄,薄壁细胞含众多草酸钙方晶及小结晶,长3-14μm;石细胞众多,连续排列成环,胞腔内含方晶及淀粉粒。韧皮部筛管群大多颓废。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约占根半径5/6,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木纤维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含淀粉粒。射线宽窄不一,细胞内含淀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1.1.粉防己根含生物碱约1.2%,其中有汉防己碱(Tetrandrine)、防己醇灵碱(Fangchinoline)、一种酚性生物碱(C32H42O6N2)、门尼新碱(Menisine)、门尼定(Menisidine),以及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碱,曾有种种异名,汉防己碱曾名汉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灵碱即去甲汉防己碱(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汉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碱即汉防己丙素。门尼新碱原称木防己素甲,门尼定原称木防己素乙,分别为汉防己碱和去甲汉防己碱的异构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广玉兰碱)、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宾碱(Coclobine)、甲门尼萨任碱(Menisarine)去甲门尼萨任碱(Normenisarine)等多种生物碱。
3.汉中防己:根含马兜铃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兰碱(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1.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猫右心室乳头肌或豚鼠左心房作标本,记录其等长收缩,发现粉防己碱32umol/L5分钟后心肌收缩力开始下降,15-20分钟时下降十分明显,收缩力可降低29%(猫乳头肌)及64%(豚鼠心房),±dp/dtmax(收缩和舒张的最大速度)也同时下降且比收缩振幅的下降更为显着。粉防己碱与氯化钙及异丙肾上腺素之间在收缩力方面有相互拮抗作用,后二药能取消粉防己碱的负性肌力作用,而粉防己碱也能非竞争性地拮抗氯化钙和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兔左房肌条实验表明,它和心得安不同,它不能竞争性地阻滞B受体;麻醉犬iv粉防己碱10mg/kg,用阻抗血流图测试一些心功能指标,表明其对心肌收缩性及泵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还明显减慢心率,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和张力时间指数,指示心肌能量消耗的降低,粉防己碱对以上各项指标的影响,能被氯化钙对抗,其结果与戊脉安十分相似。豚鼠离体右心房用粉防己碱后15分钟,在降低收缩力的同时,心房自发搏动频率可降至给药前的1/3,表明粉防己碱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粉防己碱对心肌则未见有兴奋性发生的明显变化。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用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观察粉防己碱对正常及高K+除极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证实粉防己碱是一个慢通道阻滞剂。麻醉犬心阻抗血流图实验表明,粉防己碱10mg/kgiv可降低血流阻抗一阶导数上升峰值(dz/dtmax),延长Q-Z期间,减小心肌收缩指数。对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出量及每搏指数也都能明显降低。给清醒大鼠iv粉防己碱15mg/kg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及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都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在给药随心肌收缩性能指标的下降而上升。
1.2.对冠脉的影响:粉防己碱在离体兔心灌流标本上,10-6-10-7浓度均有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豚鼠、猫,浓度在10-7时,同样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性的冠脉痉挛有对抗作用。粉防己碱的扩张冠脉作用与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无关;心收缩力、心率及血压等对冠脉流量的影响不大。离体停跳心脏标本也表现明显扩张,整体猫实验中,对冠脉流量的增加,主要是对冠状血管的直接作用。粉防己碱能对抗哇巴因所致冠脉挛缩,其作用可被高Ca2+所拮抗。猪冠状动脉螺旋条的实验提示,粉防己碱主要是抑制细胞膜上电位依赖性通道,阻止Ca2+经此通道进入细胞内,而对受体激活性Ca2+通道则无影响。此外,粉防己碱并不阻滞异内肾上腺素松弛冠脉条的作用,因此粉防己碱不同于心得安B-受体阻滞剂。
1.3.对心肌缺氧缺血的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对异丙肾上腺素性急性心肌坏死无明显保护作用,但对垂体后叶素性缺氧缺血损害则有明显预防作用。但也有实验结果认为,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氧和坏死性心电图也有保护作用。心外膜图标测显示粉防己碱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保护作用,用药后血压轻度降低,心率稍减慢,有利心肌抗缺血。
1.4.抗心律失常:粉防己碱能对抗哇巴因、乌头碱、氯化钙、氯化钡、氯仿加肾上腺素等所致的动物心律失常。可使Ba2+性心律失常迅速转为窦性心律;并可缩短哇巴因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搏过速的持续时间;对大量Ca2+引起大鼠心室颤动致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能推迟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但对电致颤阈则不能提高。粉防己碱对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无明显影响,并与其负性肌力作用无关,细胞外Ca2+浓度可抵消粉防己碱的作用,故认为粉防己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抑Ca2+内流而实现的。
1.5.降压作用:麻醉猫给以iv或im或ig3-6mg/kg,均有显着降压作用,可使血压下降50-65%达1小时以上。降压时心收缩力仅有粉防己碱与氯化钙呈非竞争性拮抗。在对7种血管平滑肌(家兔的胸主动脉、肺动脉、股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腔静脉及门静脉)的研究中也发现,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其作用与Ca拮抗有关,实验结果提示,粉防己碱的作用与戊脉安的作用相似,阻断电压依赖性Ca通道的作用较强于受体操纵的Ca通道。在进一步对兔肺动脉条(离体)的实验中,观察到粉防己碱对氯化钾(40mmol/L)、氯化钙(2mmol/L)和去甲肾上腺素(0.01mmol/L)诱发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强度与Ca通道阻滞剂戊脉安相似,证明粉防己碱松弛血管平滑肌是选择性阻滞慢通道Ca2+内流所致。对兔主动脉肌环的作用观察结果一致,再次证实粉防己碱和戊脉安均对平滑肌细胞膜PDC(内皮细胞膜上电位依赖通道)Ca2+内流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粉防己碱无论对离体兔输卵管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还是对在体兔输卵管腔内压与卵转运,均显示出一致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可能与性激素有关。短暂削弱,心率及传导无显着变化。其降压原理是粉防己碱对血管的直接扩张与拟M-样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中枢所致。进一步证明粉防己碱的降压效应主要系通过扩阻力血管所致,它能有效地降低动脉血管的血浆浓度,选择性地扩张动脉阻力血管,致使后负荷减低,心输出量增加。与扩血管药肼苯哒嗪等不同,粉防己碱降压时不伴有明显的反射性心律增快。
1.6.对血脂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影响:每日给大鼠ip粉防己甲素15mg/kg,连续20天,能明显降低血清HDL-C、HDL3-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说明粉防己甲素对大鼠血脂调理有不良作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还具有促进家兔纤维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过程。
2.对平滑肌的作用:早年曾有报道,粉防己碱对离体兔肠是先兴奋而后抑制,较大剂量可部分抑制由毛果芸香碱、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兔离体及在体子宫作用并不显着。对豚鼠、猫的支气管平滑肌引起收缩,这是由于组织胺的释放所引起。在研究粉防己碱对平滑肌作用中发现:在离体子宫实验中,86及30umol/L的粉防己碱分别对催产素(3mU/ml)及高钾去极后Ca2+(0.2mmol/L)所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其作用可视增加溶液中的Ca2+浓度(2mmol/L)所对抗。累积量效曲线表明。
3.对炎症的影响及抗过敏作用:粉防己碱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其作用与考的松相似,在切除肾上腺后,作用消失。可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末梢血液中的嗜酸性细胞减少;在切除脑下垂体后7天再给粉防己碱,仍有此作用,故可认为粉防己碱为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粉防己碱对正常大鼠连续给药7天,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即不降低,二侧肾上腺也肥大现象,尿中17-羟类甾醇的排出量亦不增加,说明它兴奋肾上腺皮质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研究证明,粉防己碱20,10,100mg/kgiv可使大鼠背部气囊角叉菜胶炎血管通透性降低、嗜中性白细胞游出和B-葡萄糖醛酸酶释放显着减少。粉防己碱亦可升高嗜中性白细胞内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还能升高嗜中性白细胞内cAMP水平。由此认为粉防己碱的抗炎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嗜中性白细胞内SOD活性和cAMP水平的升高有关。粉防己碱能抑制嗜中性自细胞的激活,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及抑制羟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可能是粉防己碱具有抗炎作用的机理。粉防己碱具有广泛的抗过敏作用,既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又是过敏介质阻释剂。粉防己碱30mg/kgiv,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能抑制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对抗过敏介质的作用如:能抑制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和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还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如抑制致敏豚鼠肺由抗原引起的过敏介质或过敏性迟缓反应物质(SRS一A)释放及由右旋糖酐诱发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粉防己碱对SRS-A的作用明显,对SRS一A(100U/ml)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收缩作用的半数抑制量分别为6.6ug/ml和6ug/ml;能明显拮抗SRS-A增加的豚鼠肺溢流作用;粉防己碱7.5ug/ml也能明显抑制SRS一A(100U/ml)引致的人的支气管或肺条收缩;无论气雾吸入、ip、ig或预先给药,粉防己碱对豚鼠的SRS-A性喘息均能起到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对天花粉抗原、组胺释放剂48-80、钙离子载体A一23187诱导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释放及肥大细胞Ca2+内流均有抑制作用,说明粉防己碱是一个过敏介质阻释剂。它既能作用于肥大细胞Ca2+通道,抑制Ca2+内流,又能抑制肥大细胞动员利用内源Ca2+。对犬、豚鼠气管平滑肌的研究证明,粉防己碱对气管平滑肌电位操纵通道(POC)与受体操纵通道(ROC)均有阻断作用,由于对高钾兴奋和/或打开POC45Ca内流阻断是完全的,而对组胺兴奋和打开ROC的45Ca内流阻断是部分的,提示粉防己碱优先阻断气管平滑肌的POC。其钙通道阻断作用可能与其拮抗过敏介质收缩气管的作用有关。粉防己碱对嗜中性白细胞的静息胞浆游离Ca2+浓度无影响,但能对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细胞三烯B4(LTB4)和A-23187(卡西霉素)所致的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说明粉防己碱是通过抑制Ca2+内流而抑制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的钙拮抗剂,这很可能是它抗过敏作用的机理。
4.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测得汉防己总碱及粉防己碱、乙素、丙素均有镇痛作用。总碱作用最强,其有效剂量为50mg/kg,LD50则为241-251mg/kg。用电刺激小鼠尾巴法证明,甲素、乙素及粉防己流浸膏或煎剂均有一定镇痛作用,甲素的作用强于乙素,其有效剂量比吗啡大10-20倍。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可显着增强甲素及乙素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毒性。临床上30mgpo或sc,镇痛作用不显着。
5.抗癌作用: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有明显的抗癌作用,l:4000体外培养能100%杀死艾氏腹水癌细胞。对KB、Hela及Helas3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毒作用。对肝癌细胞株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B型及T型肝癌小鼠痛株w256有明显抑制作用。
6.抗矽肺作用:粉防己碱对动力实验性矽肺的治疗效果显着,200mg/kg/d灌胃,对大鼠实验性矽肺进行预防和病层治疗,疗效明显,预防治疗6个月未发现矽结节。
7.其它作用:7.1.抗菌、抗阿米巴作用:粉防己煎剂在试管中有某些抗菌(如痢疾杆菌等)作用,有些具有抗皮肤真菌作用,如同心性毛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粉防己碱在体外及体内(小鼠盲肠法)均有抑制或杀灭溶组织阿米巴作用,其强度为依米丁的1/22。
7.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证明粉防己碱对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与异搏定相似,不但在离体条件下能拮抗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兔、猪血小板聚集反应,而且在整体实验中也证明对兔血小板聚集反应有抑制作用。粉防己碱在体外抑制ADP、胶原或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XB2(TXA2的稳定代谢物),发现粉防己碱不影响血小板利用外源性AA合成TAX2,说明粉防己碱不影响环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但是粉防己碱对胶原诱导的TXA2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提示粉防己碱抑制了胶原诱导内源性AA释放。其粉防己甲素对多种因素诱发的大鼠、兔、猪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7.3.对大鼠脑内M一胆碱受体的作用在研究36种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对大鼠脑内M一胆碱受体的结合特性中发现粉防己碱对M-胆碱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M-胆碱受体与Ca2+及C?+拮抗剂之间有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如Ca2+拮抗剂D600可非竞争性的抑制〔3H〕quinuclidinylbenzilate(〔3〕QNB)与M-胆碱受体结合。这是由于某些M-胆碱受体与Ca2+通道相连接。故认为粉防己碱与M-胆碱受体的很高亲和力,使〔3H〕QNB与M-胆碱受体结合下降,因此认为粉防己碱是一种外源性配体,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 1.实验说明,粉防己碱对大白鼠肝、肾和肾上腺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其毒性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有一定的正比关系。用与人相同的治疗剂量20mg/(kg.天),连续给药21天时,大部分实验动物的肝、肾和肾上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乃至发生灶状坏死和继发性炎性细胞反应。剂量增大2倍、4倍时,毒性损害逐组加重,当剂量达400mg/(kg.天)时,全部大白鼠均于7天内死亡。
2.临床应用粉防己碱iv治疗心绞痛(每次120-180mg,l天2次),按2-3mg/kg加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iv。对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影响甚微,副作用很少,仅个别病人出现口干、嗜睡,注射部位出现皮疹有例病人于1963年服用粉防己碱治疗周期性头痛有效,1975年因患高血压头痛用药,im后改po服,7-8mo后从鼻部、指甲、四肢、口腔粘膜等先后出现紫褐色色素沉着,其他无异常。直至1983年停药后渐退,至年底基本退尽。
D. 草药山豆根有何功效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传统应用】 主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肺热咳嗽,黄疸。 蝙蝠葛和蝙蝠葛根主治咽喉肿痛和风湿痹痛。 本药用于传统方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山豆根、射干、天花粉、玄参、麦冬、甘草)中,治疗咽喉疼痛,乳蛾肿大,痰稠。 【主要成分】 (一)广豆根 广豆根主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 1.生物碱 : 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金雀花碱、槐果碱等。 2.黄酮类:有柔枝槐酮、柔枝槐素、柔枝槐酮色烯、紫檀素,槐树素、染料木素、槐黄酮A、槐黄酮B等。 3.其他 : 尚含谷甾醇、蛇麻酯醇,及含咖啡酸的高级烷醇酯等。 (二)蝙蝠葛根 蝙蝠葛根主要含生物碱,如山豆根碱、汉防已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 【药理作用】 《一)消炎解热和抗菌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苦参苷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使大鼠正常体温显著降低,使家兔发热明显下降。 山豆根在体外实验中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苦参碱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豆根水煎液有较强的抗柯萨奇病毒B5的作用。山豆根对螺旋体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抗癌 所含之苦参碱对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l4,所含之氧化苦参碱对Sl80,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的化疗系数比丝裂霉素更强。紫檀素、槐果碱对Sl80也有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诱导小鼠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提高其对环磷酰胺的代谢激活,使半量环磷酰胺有相当于全量的抑瘤功效。 (三)免疫抑制和调节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金雀花碱等对小鼠均有免疫抑制作用。苦参碱静注对巨噬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能明显降低其抑制P815细胞增殖的效应,降低其吞噬能力,明显抑制小鼠脾T细胞的增殖和IL-2的生成。氧化苦参碱较高剂量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均能抑制肿瘤相伴免疫(TCI)和抗体生成,以苦参碱的免疫抑制功效最强。 另有报道,氧化苦参碱对小鼠T细胞和B细胞及细胞因子因剂量不同而呈双向作用,lmg/ml的高浓度时为抑制作用,1×10-6低浓度时为增强作用。也有报道,山豆根灌服可提高小鼠Meth肿瘤细胞中和活性,提高血清IgG、IgM的水平。 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X射线和60钴射线所致的家兔白细胞降低具有明显的促进上升作用。 (四)抗过敏 氧化苦参碱150mg/kg肌注3天,能抑制家兔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和皮肤主动过敏反应。尚能抑制家兔血清lgE的抗体生成,表明有显著抗工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山豆根生物碱均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有显著的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的兴奋气管作用,无钙条件下拮抗作用更强。氧化苦参碱的平喘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槐果碱的平喘作用较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强。 氧化苦参碱的平喘机制与抑制IgE的抗体形成,抗过敏有关。槐果碱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其解痉的机制是中枢性的,是通过兴奋中枢β肾上腺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脑中cAMP升高而达平喘效果。槐果碱的解痉平喘作用还可能与其能升高PGl2有关。 (五)降压、扩管和降脂 山豆根总碱有降压作功效。这与扩张血管和神经节阻断有关。 金雀花碱静注于麻醉犬则有快速的升压作用,这与兴奋神经节有关。 苦参碱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之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减轻肝脂肪变性。 蝙蝠葛所含之山豆根碱有中枢性降压、扩张血管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六)抗心律失常 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对抗室性心律失常。其作用与β受体无关,可能是通过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作用于神经系统而起间接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品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功效。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均具有镇静、镇痛和降低体温的作用。 (八)解痉、抗溃疡和保肝 山豆根多种生物碱均有明显的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对大肠肌标本的兴奋作用,而有解痉作用。 本品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醋酸性溃疡等均有明显的效果。 本品有保肝降酶作用,对CCl4所致的家兔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使sGPT降低,肝细胞坏死减轻,HBV标志物转阴率上升。 (九)其他 苦参碱能利尿,可增加尿中氯化钠排泄量。 苦参碱腹腔注射可升高大鼠血浆cAMP及cAMP/cGMP的比值。 北豆根蝙蝠葛碱为季铵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 (十)体内过程 苦参碱家兔静注符合二室模型。体内能迅速分布。分布相半衰期TV2α为4·4分钟,l5分钟达平衡。 氧化苦参碱小鼠灌服,在胃肠道中逐渐转化为苦参碱而吸收。大鼠静注氧化苦参碱后血液浓度呈双向指数下降,表明药物于体内分布广,消降快。 3H-氧化苦参碱大鼠灌服,吸收迅速。肌注主要从胆汁和尿中排出,大部分从肠中重吸收。 人口服氧化苦参碱后24小时排出51.4%,以转化物苦参碱为主。 【临床应用】 1.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咽痛、声音嘶哑。 2.治疗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 3.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广豆根3~6g,蝙蝠葛根3~9g。 临床常用剂量:广豆根3~15,蝙蝠葛根3~9g。 大剂量:广豆根、北豆根均不宜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 【临床体会】 (一)治疗呼吸道感染 广豆根对急性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可与射干、玄参、开金锁等同用。对抗生素已经耐药,而又经常发作的病人,服中药配合抗生素可增效。 对有稠痰的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可与鱼腥草、黄芩等同用。哮喘继发感染用广豆根,既能抗感染,又能抗过敏、平喘,也可用在老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的病人。 (二)山治疗癌症 《本草经疏》载:山豆根“入散乳药中,能消乳癌。”说明山豆根治疗癌症,古代已经有了认识。现知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细胞毒作用,是中药中较强的抗癌药物。临床用的是广豆根,治疗肺癌、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癌等。 (三)关于苦参碱治疗肝炎和心律失常 从山豆根中提取的苦参碱,有片剂和注射液,现已广泛使用于治疗肝炎。 苦参碱具有细胞毒和免疫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能降低转氨酶和使e抗原转阴,有较好的疗效,对HBV-DNA滴度下降也有较好疗效。但是,对部分乙肝病人,苦参碱的免疫抑制作用又能使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监控能力下降,病毒复制加速,临床病情出现反跳,肝炎复发,而且变得非常难治。因此,在滴注苦参碱的同时,还需适当地与免疫增强药同用。 苦参碱片剂临床也用于治疗心动过速。 (四)广豆根与北豆根 国家《药典》已将广豆根和北豆根分为两味药。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苦参碱含量较多,副作用较轻;北豆根为蝙蝠葛科植物,苦参碱含量极少,副作用较大。上海地区许多医院和中药店对处方之广豆根和山豆根,大多配给北豆根。 【副作用】 (一)文献记载 《本草纲目》:无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 :本品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l5.6g/kg。苦参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652mg/kg正负47mg/kg。氧化苦参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71mg/kg9正负49mg/kg。 LD50比较小,说明有一定的毒性。 2.毒性反应 :本品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恶寒、颤抖、抽搐、昏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肺水肿、呼吸抑制、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临床观察 广豆根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广豆根治疗感染用9~15g,抗癌用l5~30g,水煎服,消化道反应较轻。体质、食欲尚好的病人能够耐受,但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 北豆根有毒,剂量稍大(9g以上)有厌食、恶心、腹痛、腹泻,重者有胃痛、剧烈呕吐等反应。北豆根大剂量使用能引起更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苦参也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但苦参的消化道反应要轻得多了。
E. 有些植物提取液与酸或碱混合後,由於所含的 (a) 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会呈现不同
许多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作酸碱指示剂.现提取几中植物花瓣的浸出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实验记录如下表:
植物浸出液
稀盐酸溶液
氯化钠溶液
稀氢氧化钠溶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色,若将玫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绿色,则该溶液是pH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作酸碱指示剂;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
(1)万寿菊的汁液在酸碱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作酸碱指示剂,故填:万寿菊;
(2)牵牛花浸出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玫瑰花浸出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绿色,碱性溶液的pH大于7,:红,
:
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F. 什么食物里含有‘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不存在于食物之中,马兜铃酸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马兜铃属植物中,如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等,多用于中药材。
此外,依靠吸食这类植物生存的蝴蝶体内也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Ⅰ是最常见的一种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它可在几乎所有马兜铃属植物中发现,并常与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s)共存。
(6)氯化木兰花碱扩展阅读:
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目前,收载于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药材标准的马兜铃科药材有24种,含马兜铃属药材的中成药口服制剂有47种,均可在食药监总局政府网站查询。
虽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具有一定毒性,但因其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等功能,是治疗肺热咳喘的一个较常用的药物。如果合理控制剂量,对毒副作用事先告知且严格监控,完全可以解决问题、限制其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