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掌教案
⑴ 兰花手是什么意思
兰花指吧
兰花指,现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余三指展开的手势。古时有多种指法,且为版男子手势,现多为女权子所用或戏曲演出上使用
指法 - 兰花指-1 ■ 使用时机 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动作。 ■ 动作要领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缘。 3. 拇指勿压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会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指法 - 兰花指-2 ■ 使用时机 自我表示或其他示意动作。通常与其他手势动作连用。又称「兰花掌」。 ■ 动作要领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 3. 手指自然弯翘、放松。 4. 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 招式门路 1.菊花门单手式,掌心一点朱砂,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成捏花状,中指、拇指、小指的顺序缓缓散开如菊初放。 2.黄瓜门双手式,胳膊自然垂与两侧,双手空握,左右小指轮流小幅度弯曲,以左前右后的顺序伸屈。
⑵ 兰花草中的兰花掌的做法和要点
兰花草和兰花的区别很大。它们不属于同一类植物,前者属于鸭跖草科鸭跖草属,而后者属于兰科兰属。外形上也有所不同,前者开蓝色花,只有两片花瓣,后者花色众多,有六片花瓣。从分布来看,前者多在西南地区,后者在我国很多地区都能生长。在日常养护中,前者更喜湿润环境,需要多浇水,后者宜干燥,要少浇水。
四、养护方法不同
兰花草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平时浇水要足,保持基质的湿润。施肥每月1-2次,肥料宜用以氮元素为主的伯示麦液肥。兰花对水分的需求不大,平时要保持八分干二分湿,尤其在花期要少浇水。施肥更要严格控制,肥料要淡,同时也不能太勤。
⑶ 幼儿园中班兰花草教案
教来育目标:
1、使幼儿了解水自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2、尝试比较“水”和“酸奶”的不同。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操作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杯每人两个(一杯水、一杯酸奶)
教学过程:
·集中活动—教师请幼儿观察两个杯子,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两个杯子里,分别装有什么?
幼儿:一个塑料杯里装着水,另一只杯子装有酸奶(教师可以边倒酸奶边让幼儿观察)。
幼儿猜想,教师在集体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把两个小石子分别放在杯子里,你们会发现什么?
幼儿大胆地交流表述,教师把幼儿的发现猜想记录在集体记录单上。
⑷ 舞蹈中标准的兰花指
动作要领: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版缘;拇指勿压扣中权指指甲;小指僵直会使手形不自然;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1、女:兰花掌,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4)兰花掌教案扩展阅读
兰花指在戏曲中的发展及文化精神:
在戏曲中,兰花指手型小生是手型小生显示儒雅的标志。据古籍记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
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此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
⑸ 求助:形体课教案
脚、手的基本形态及基本位置
1. 中国舞
A.脚形:
a.勾脚:脚尖向上,姆指带动全脚尽力向上勾。(图4)
b.绷脚:姆指带动脚尖尽力向下压,脚背绷直。(图5)
c. 脚:脚背绷紧,脚腕向里拐,脚尖向里翻。(图6)
d.勾绷脚(勾脚尖):脚背用力向下绷,脚趾向上勾回。(图7)
4 5 6 7
B.脚位:
a.正步:两脚靠紧,脚尖向正前1点,身体及头都向1点,重心在两脚上。(图8)
b.八字步:两脚跟靠紧,两脚尖分别为2点,8点,重心在两脚上,眼看1点。(图9)
c.大八字步:在八字步的基础上,两脚跟相距横的一脚半远,重心在两脚中间。(图10)
d.丁字步:左脚在前,脚尖对8点,脚跟紧贴右脚窝处,右脚尖对2点,如一“丁”字。重心在两脚上,眼看1、8点之间,称左丁字步(图11)。右丁字步与此对称。在训练中,站丁字步向旁做动作时,前脚尖对正旁的(3或7点)称横丁字步。
8 9 10 11
e.弓箭步:是丁字步的一种变形和发展。它是将丁字步的前腿向旁(2点或8点)伸出,屈膝,小腿垂直地面,与大腿成稍大于90o的纯角。后腿绷直,脚尖对正前(1点)。重心在两腿中间。要求两肩和腿在一平面上,尽量开胯,臀部向前顶。(图12)前弓箭步:身对正前(1点),左脚向1点迈出一步成弓箭步,右腿绷直,其它要求同上。(图13)
f.踏步:身对2点,在左丁字步位置上,左腿直立为重心,右腿向6点撤步后踏,右脚前脚掌踏地,膝稍弯,两膝内侧相靠,眼看1、8点之间,向上提胯,重心微向前(图14)
g.大踏步:也称大掖步。在踏步的位置上,左腿屈膝半蹲为重心,右腿绷直向6点绷脚伸出,脚尖点地,两大腿根相靠,拧身向1点。(图15)
12 13 14 15
h.虚步:也称点步,分前点,后点步。前点步:以右脚为例,在右丁字步位置上,右脚向正前方。绷脚擦出到最大限度,脚趾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图16)
i.后点步:动作要求基本同前点步。在右丁字步位置上,左脚向斜后方,绷脚擦地到最大限度,脚趾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图17)
j.一字步:两脚脚跟相靠脚尖向两旁分开,分别对3、7点,如“一”字。两腿伸直,靠紧,身体重心在两脚上,全脚抓地,膝盖对两脚尖,臀部向前顶(图18)
k.大一字步:在一字步的基础上,两脚脚跟之间的距离为一脚远,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图19)
16 17 18 19
C.手形:
a.掌:
兰花掌:这是女性常用的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开,中指用力往下压,拇指向中指靠拢,保持约一指的空隙,不要紧贴,食指伸开微微向上翘起。(图20)
虎口掌:这是男性常用的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开,虎口张开,大拇指内侧,向手心靠拢,使掌心形成一个自然沟,手臂的力量要贯穿至五个指尖。(图21)
20 21
b.拳:
实拳:四指(食指与小指)并拢,紧握,拇指弯曲,紧贴食指与中指的第二关节。(图22)
虚拳:五指虚握(半握拳)。拇指贴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图23)
赞扬拳:四指并拢握拳,拇指伸直,微向上翘。(图24)
22 23 24
c.指:
单指:食指伸直,另三指自然弯曲,大姆指与中指尖相贴。(图25)
双指(剑指):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其它三指向掌心自然弯曲,姆指按在无名指上。(图26)
25 26
D.手位:
a.叉腰位:分正手叉腰和背手叉腰。正手叉腰:虎口打开向上,手心叉于腰处,大指向后,其它四指并拢向前(图27)背手叉腰:双手兰花掌,手背叉于腰处。(图28)
b.山膀位:手臂平抬于身旁,臂高度与肩平,开度与胸平,小臂微向里屈,整个手臂成弧线,手心对斜下方。(图29)
c.托掌位:手臂保持弧形举在头前上方,掌心向上托于额前上方,食指对眉稍。(图30)
27 28 29 30
d.按掌位:手按于胸前大臂与小臂弯曲成弧线,掌心对斜前下方,按掌的位置在胸窝处,手与胸的距离约一掌左右,从肩到手形成一个斜坡式弧线。(图31)
e.提襟位:手握虚拳,提于胯旁,如提衣襟状。手臂保持弧形,肘尖微向上端及向前顶,手腕略压,拳眼与胯相平与胯距离一拳远。(图32)
f.扬掌位:右臂举至头侧斜上方,伸直,手心向8点。(图33)
31 32 33
2.芭蕾舞:
A.脚形:绷脚
B.脚位:
a.一位:两脚跟相靠,脚尖向两旁分开180o对准两肩成一字形。两腿靠紧,从大腿根部外开,膝盖与脚尖在一个平行线上。重心平均放在两脚的五个脚趾上,不能偏向足弓处。足弓要空。臀肌和腹肌收紧,胸部自然挺起,眼平视。(图34)
b.二位:保持一位形态,两脚跟之间距离一横脚,重心在中间。(图35)
c.三位:一脚跟放另一脚足心处,保持外开形态。(图36)
34 35 36
d.四位:仍然外开,一脚放在另一脚前,中间一竖脚间隔。前脚跟对后脚尖,前脚尖对准后脚跟,两脚是平行线,重心在两脚中间。(图37)
e.五位:保持四位脚的形态,两脚靠拢,中间没有距离,重心在中间。(图38)
C.手形:
掌形:三、四、五指靠拢并紧,二指微向上翘起,大指向掌心收。整个手指向掌心内微屈成弧形。(图39)。
37 38 39
D.手位:
a.一位:两臂弧形垂于体前,手心向上,手指相对,两手指尖相距一拳远,(图40)
b.二位:两臂在一位的姿态上向前抬起至胃相齐的高度。(图41)
c.三位:两臂在二位的姿态上,继续向上抬,举至头前上方,掌心向下。(图42)
d.四位:一手在三位位置,一手在二位位置。(图43)。
40 41 42 43
e.五位:一手在三位位置,一手在七位位置。(图44)
f.六位:一手在二位位置,一手在七位位置。(图45)
g.七位:两臂弧形,向两侧平伸,肘低于肩,腕低于肘,手心向前。(图46)
以上是芭蕾舞的七个手位,一、二、三、七位是基本位置,四、五、六是从基本位置变化成的不对称手位。
44 45 46
⑹ 中国舞兰花手势怎么转
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以兰花掌做准备,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形成一个圆弧状,并且要做到沉肘。拇指与食指相贴搭,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顺风旗:山膀与托掌的组合手位,手以掌形,手臂要朝前成长弧形,手臂要略低于你的肩膀,要做到沉肩,松肘,将手掌往外推。
(6)兰花掌教案扩展阅读
兰花指(掌)作为中国舞蹈以及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基本手型,有着独特的传统审美特征,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趋向。但学术界公认为兰花指(掌)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仪式中的手印。
舞蹈中的兰花指的“指”字可有两种阐释:一种是作为动词,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动作。其动作要领为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尖,拇指勿压中指指甲,表演时,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另一种是作名词之用,表现一种自然形态,自我表示或动作呈现,又称兰花掌,通常与其他动作之用,是静态的。其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手指自然弯翘、放松,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专用。
⑺ 兰花指有几种手势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缘。
3. 拇指勿压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会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指法 - 兰花指-2
■ 使用时机
自我表示或其他示意动作。通常与其他手势动作连用。又称「兰花掌」。
■ 动作要领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
3. 手指自然弯翘、放松。
4. 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歌曲:兰花指
作曲:阿里郎组合
作词:许世昌
花凋谢了一地 遗落满地记忆
⑻ 兰花指怎么做
1、五指松开。
拓展资料:
兰花指,现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余三指展开的手势。作为中国舞蹈以及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基本手型,有着独特的传统审美特征,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趋向。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所以兰花指又名君子指,也叫兰花手。兰花指在国际通用手语中表示数字“8”。
参考资料:兰花指_网络
⑼ 小班音乐游戏兰花草教案
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演唱这首作品。 3. 在会唱《兰花草》这首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现这首作品的美。 教学重点 1 学唱时把握跨度较大的音程八度。2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表现这首作品。 教学难点 音乐作品的表现 教具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课 型 课 时 综合课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师 活 动 向老师问好 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回答知道或者是不知道。 生回答:好看, 生聆听兰花草 初次感受兰花草的旋律。 回答老师好听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听完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出旋律的大致特点 和乐曲有几句构成。 生跟老师一起分析歌曲 生学习歌曲 生演唱歌曲 生点评 表现歌曲 了解关于兰花草的知识。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教学导入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 1 师 同学们有一种很美丽的草本植物叫做兰花草 你们知道吗 2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兰花草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 兰花草好看吗? 三 导出这节课的主题 《兰花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 歌的旋律也像兰花草一样美你们想学吗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就叫 《兰花草》 。 师好老师先请同学听一听兰花草这首歌的旋律。 一 初听《兰花草》 听完后师这首歌好听吗 二 再听《兰花草》师这首歌非常好听那么有哪位 同学跟老师说说它的好听它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啊 三 第三次聆听《兰花草》教师提出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聆听这首歌的旋律 歌词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有几个乐句构成 听完后根据学生的反馈确定是否继续聆听 四 教师展示这首作品的歌片《兰花草》 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 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平行乐段结构a+b+a1+c的小调式歌曲 五 这首歌曲这么好听 我们来完整的学习一下这首歌 。{准备两个方案第一学生自学识谱自学 。第二 教师引导师唱 第 一 句 学 生 唱 接 唱 第 二句。 }依据当时教学情况而定。处理歌曲中跨度较大的音程 以提醒和做示范为主。 六 学生表现这首作品。 请同学来演唱和找单个同学来演唱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同学们留个任务 让同学们来做一下评委 请同学来点评表演者的优缺点。 七 教师指导同学从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和旋律的走向入手来表现 《兰花草》这首作品 从而使歌曲更富表现力。 八 会唱的基础上在了解
⑽ 求失根的兰花教案 !!!!快,急要!!!!!!!!!!!!!!!!!!!!!!!!!!!!!!!!!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爱国情感。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品味文章的语言,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
3、仿造比喻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朗读,掌握字词。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书指导、讨论、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听一听,激情导入(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同学们,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了写不尽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
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兰花为背景,多媒体出示题目)
(二)读一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调舒缓、沉郁)。
2、读读写写
屏幕出示以下字词,注意一下字词的形、音、义。
tān tā jiáo zhuì wěi zhà huá zhuó hè
坍 塌 嚼 菜根 点 缀 枯萎 栅栏 喧 哗 拙 重 群山万壑
àng líng xī jǚ jué chuò chuò chù
诗意盎然 飘 零 晨曦 ( 咀 嚼 辍 学 啜 泣 相形见绌 )
学生读读写写,并辨析生字。屏幕出示答案。
3、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只要能抓住主要内容——思乡爱国,语句较完整,就应予以肯定。)
教师评价总结:(屏幕出示:文章通过作者看花而引起的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抒写了自己漂泊异乡之苦,表达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思乡爱国之情。)
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这种感情的段落——结尾一段,齐读。
4、自己挑选几个段落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
(三)议一议,题目含义
过渡: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但“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的牵念,又怎能释怀!那种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跃然于纸上,感情如此强烈真挚,怎不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