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荷花节
A. 赞美荷花的诗词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2、《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3、《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4、《白莲》
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冰清玉洁的白莲真应该生长在瑶池里。不管她有情也好,无情也罢,又有谁注意她呢?只能在晓月清风的陪伴下寂寞地自开自落
5、《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B. 有关“荷花”的古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 唐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
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
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
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
无人问的中。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芙 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独芙蓉 唐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
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
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
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
双双鸂鸟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
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
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
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
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
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
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
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 江洪
泽陂有微草,
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
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
应与飞蓬匹。
荷花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
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
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
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
离居梦棹歌。
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浣溪沙 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
几多红泪泣姑苏,
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宫殿半平芜,
藕花菱蔓满重湖。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
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
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
各回船,两摇手。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
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
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
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
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
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
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
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
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
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
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
一生长怗怗。
黄子陂 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
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
恰是莲香更恼人。
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
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
世间殊色一般悲。
七律 莲花 唐·崔橹
影敧晴浪势敧烟,
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
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
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
倚风娇情醉腰偏。
七律 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
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
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
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
冷烟残粉楚台东。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
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
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
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
芳心卷未舒。
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
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
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
未肯即随风。
张静婉采莲曲
唐·温庭筠
兰膏坠发红玉春,
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西杨柳向桥晚,
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
珂马珰珰度春陌。
掌中无力舞衣轻,
剪断鲛绡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
麝脐龙髓怜娇娆。
秋罗拂水碎光动,
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交交塘水满,
绿萍如粟莲茎短。
一夜西风送雨来,
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
藕根莲子相留连。
郎心似月月易缺,
十五十六清光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
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
两重元是一重心。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
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
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
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
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
遥似西施上素妆。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堑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
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
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
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
兼乘旧日采花船。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
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
犹胜生于野水中
C. 赞美荷花的诗有哪些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译文: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
知道四五月间夏风微掠,这些荷叶荷花的高度依旧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D. 请写出下列城市别名的原因
1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2 “重庆市区在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嘉陵江和长江流经的河谷、台地、丘陵地带。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因此叫别称山城,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山城。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例,它是典型的低丘、台地地貌,整个半岛就是一个突起的山脊,朝天门沙嘴海拔168米,解放碑地区平均海拔249米,枇杷山海拔340米,鹅岭海拔约400米,而这些落差都是在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上,你可以想象城市的高楼大厦是怎样的起伏,道路是怎样的徊转,山城是多么的有特色了。”
山城是重庆的别称,其实山城是一种建城形态,因为重庆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城,所以山城在某些时候便特指重庆。国内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山城”,如重庆辖区内的涪陵、万州,山东青岛老城区等等,都是建在山上的城区。
3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 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
4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每天早上,花农们采摘鲜花,在五仙门渡口过江上岸,到老城门下出售,那是平日的花市。一年一度的花市,是19世纪6O年代初才形成的。那时的花市在藩署前,即现在省财政厅一带,后迁到双门底,除卖鲜花外,还卖古董、杂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更加开阔,游人更多,还扩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带。所卖花卉除素馨花外,还有水仙、吊钟、芍药、山茶、菊花等。许多商号、酒楼、茶居食肆,也都定购四时花卉。西关一带,还出现了花贩,专为大户、店铺送花。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花街更加繁荣了
5 因为哈尔滨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夏天短,一年中有很长时间都比较寒冷,所以有“冰城”之称。
6 泉城 山东省省会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濒黄河,南依泰山。市居盆地,四面环山.辖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个区,平阴、济阳、商河3个县和县级章丘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城市。 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该地居民已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既有新石器时期的龙山黑陶文化遗址,又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既有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又有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2600年前,齐国在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这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 济南城内原来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美泉100多处,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称。现大多数名泉都已见底,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涟涟水波。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之美称,喷高三尺已不复见,然奇泉不可不看,更有易安与李攀龙,非去不可≮虎泉,找一个人少的早上,漫步泉旁,看泉眼如珠冒起,听黑虎泉奔涌之畅快,亦属一乐事。 大明湖、千佛山与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湖面宽阔,由众泉汇流而成,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绿柳成荫,赶上荷花节期间去大明颇有一番风味。千佛山为佛教名山,古名历山,有舜耕历山之说,登山远眺,明湖如镜,黄河似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 游济南,可春游趵突泉,冬游大明湖雪景。但济南冬冷夏热,春季风沙大,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回答完毕`敬请检阅
E. 描写荷花含苞待放的诗句有哪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F. 关于冰清玉洁的荷花的诗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 唐 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芙 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独芙蓉 唐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荷花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浣溪沙 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
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黄子陂 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七律 莲花 唐·崔橹
影敧晴浪势敧烟,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情醉腰偏。
七律 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张静婉采莲曲
唐·温庭筠
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西杨柳向桥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马珰珰度春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
秋罗拂水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
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莲塘霁望 唐·刘兼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只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G. 身边的历史----东莞
东莞是我的家乡,作为一名东莞市民,我为东莞而感到骄傲。
历史悠久的东莞,人杰地灵,山川秀丽,民风淳朴,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的特产水果——荔枝,传统的民风民俗,以及蓬勃发展的IT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特产水果——荔枝
从万里稻海到四季果香,从蔗林连片到菜尨纵横,从个体散养到现代化养殖场,我们看到了东莞农业的迅速发展……
东莞土地肥沃,光、热、水丰沛,配合协调,既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条件十分优越,素有“鱼、米、果之乡”的美称,岭南佳果荔枝、香蕉更是久负盛名。
按照东莞市的地形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区分为东南部、中南部、东北部与西部四个区域。而中南部以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宜于种植果树。这里的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是东莞市荔枝的重要产区,以大岭山为中心,糯米糍、桂味果质优良,饮誉国内外。这里还种植龙眼、菠萝、黄皮,是东莞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
据说有条村叫“基岗村”。很久以前,村里有一户穷苦农家,主人叫陈大圆,妻子叫刘惠珍,小儿叫陈桂美。一家三口,过着贫苦的日子。陈大圆经常出村替人打杂赚钱,惠珍在家除了做些家务之外,有时到地里种些蔬菜。一日,惠珍带了六岁的桂美到地里锄草。桂美年幼,在树荫下追捉蝴蝶。追呀,追呀,不觉追到村霸陈贵显的荔树下,蝴蝶高飞,竟飞在荔枝树上。桂美抬头一望,望见树上鲜红的荔枝,便忘记追蝴蝶而伸手在低垂的树桠上摘了两颗荔枝。
刚好陈贵显(地主)巡园路过,便大喝:“大胆,何方小盗,竟敢在光天化白日偷我荔枝!”这声音似晴天霹雳,吓得桂美惊魂失措,转身便逃。陈贵显疯也似地追上前去,一手抓住桂美的衣领,一手去夺回荔枝。
谁知桂美死死捏住荔枝不放,并且拼命哭叫:“我要荔枝!我要荔枝!”陈贵显火了,张开手掌,连向桂美打了几个耳光,然后抓住桂美的胸膛向地一推,桂美跌了个仰面朝天,随着贵显又起脚踢去。正在这时,桂美妈妈闻声赶到,见此光景,急急扑上去,一手抱住孩子,哭着向贵显求饶道歉:“大老爷,恕我管教孩子不严,偷摘你的荔枝,我回家一定重责他,请你息怒。”桂美见到母亲,紧抱母怀,又惊又怕,拼命哭叫:“我要吃荔枝,我要吃荔枝!”母亲见孩子满身泥汗,又心疼又怜惜,闷闷不乐地抱他回家。
第二天,桂美因受了一场惊吓,便发高烧,终日昏迷不醒,茶饭不思,还时常叫吃荔枝。夫妇十分忧虑,一连煎了几服汤药给他吃,但病情有增无减,日见严重。惠珍见此,心如刀割,含泪对丈夫说:“唉,孩子的病因,都是为了吃荔枝而引起的,不如你去仙村,买些荔枝回来,以息他终日思忆的心愿,病情或会好转。”大园依了妻子,到仙村买了几颗荔枝回来,拿到儿子面前说:“美儿,你看,妈给你几颗又大又红的荔枝。”
桂美听了荔枝两个字,微微睁开双眼,见到了几颗鲜红的荔枝,笑了笑,便颤抖着手,接过了荔枝,轻轻放在胸前。突然两眼一黑,小手一垂,头一歪,凄惨地离开了人世。大园夫妇忍着悲痛,将孩子埋葬在后山的一个土丘里,并将那几颗荔枝也放在坟里。
第二年的清明节,孩子的墓前长出几珠荔枝苗。大园很爱惜,小心地把荔枝苗挖起,栽种在孩子的坟墓前左右,并给浇水施肥。十年后,荔枝长大了,此地竟成了一个翠绿茂盛的小荔园。荔树开花,结出了红红的荔枝果。这荔枝不但特别清甜,且又爽口。
为纪念儿子,大园把小荔园改名为桂美园。自此有桂美荔枝问世。至于后来人们把桂美写成了桂味,可能是因为地方方言的“美”与“味”的读音相近演变而成。
我的外婆是大岭山人,她有一片荔枝林,每到6、7月份荔枝成熟的时候,我便与亲朋好友一起爬到树上摘荔枝吃。剥开荔枝身上的红皮,便可以看见晶莹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一阵甘甜划过心底,吐出果壳后,便吃完果肉。啊!美味极了!
传统的民风民俗
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蕴含着充满智慧的一个个文化结晶。
东莞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及传统习俗,如:东坑的“卖身节”、桥头的“荷花节”、石龙的“龙舟节”、黄江的“艺术节”等,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最有名的是东坑的“卖身节”。据《东坑镇记》记载,东坑的“卖身节”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镇塘唇村出现的“卖身”现象(即出卖劳动力)。当时,一些没有自家田地的青壮年,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纷纷到街边,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等着财主前来雇请。有田地的财主也在这一天来塘唇村,挑选卖身的青壮年,一雇就是一年。接着,这快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有天上的神仙在“卖身节”这一天下凡到东坑来普济众生,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于是,“卖身节”便越传越开,越传越神奇。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真是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说要遇仙,真是盛会空前。走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去好运。明清以来,一直至今。1928年《民俗》第十五、十六期载李建青《东莞风俗的一斑》说卖身节,“各乡贫苦的人家,都携着儿子来这里找寻雇主了,而各处的雇主,也就来这里找寻雇童了。如果大家讲得允肯,那雇童就跟那雇主回家去做工,那些雇童的工作,总离不了耕田看牛这几种,除了赚得饭吃之外,完全没有工钱,只是到了年尾的时候,由雇主给他一套新衣服和一双鞋,就算报酬了,所以叫做“卖身”。 卖身者头戴一顶“鱼鳃甲”的竹帽,肩搭一块“蒙巾”(是一块方巾,平时可擦汗水,扛东西时可以护肩,下河洗澡时可以遮住下身换衣服,购物时可以作包袱),等财主来买。一旦合约讲成,雇主请雇农上茶馆吃饭。雇农“卖”了身,得了定金,当年工作有着落、生活有着落,也就在墟上买些家庭必需品和东西回家庆祝。同样地主、富农也纷纷来东坑,挑选合意的雇工。他们身上有钱,也愿意在集市上吃吃喝喝,并购回一些农具、日常用品。这就是卖身节的来历。
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卖身节”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在东坑,有“卢家地,谢家田”的著称。连接寒溪江畔,一条青鹤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货船常到东坑。东坑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转码头。蚕桑种养、蔗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蟋寮,连绵一片。其赌馆、烟馆、妓馆昌盛。省港粤剧红伶濒临东坑闹市,载歌载舞,灯红酒绿,人称为“小澳门”。特定的运输环境,特定的农耕需求,谱写成了一曲“二月初二”的颂歌。
几度沧桑,随着时代的变迁,“卖身节”不但没有被人们所淡忘,而饰演变得更富有时代气息。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趁欢乐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还有桥头的荷花节:
东莞桥头荷花节,桥头人钟爱莲,明清时期面积达100多公顷的莲湖尽显“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色。每逢盛夏,莲湖荷香阵阵,欢歌笑语,划船赏荷者络绎不绝,兴趣盎然。每到盛夏,莲湖边游人如织;每到冬春,湖水满盈,碧波荡漾。莲湖成了桥头的名胜之地,人们到桥头必到莲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桥头。莲湖曾两度发现并蒂莲,引来赏荷热,莲湖成了桥头的知名品牌。2004年6月23日第一届桥头荷花文化艺术开办。
桥头人钟爱莲,明清时期面积达100多公顷的莲湖尽显“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色。每逢盛夏,莲湖荷香阵阵,欢歌笑语,划船赏荷者络绎不绝,兴趣盎然。
莲湖地处桥头镇中心,是东莞市著名旅游区,广东省最佳赏荷胜地之一。莲湖原名莲塘湖,属天然湖泊,是桥头地区五大湖之一(东太湖、莲湖、面前湖、新湖、朗厦湖)。建国前,桥头处于“三天无雨车头响,三天有雨水荡洋”的恶劣环境中。乡民为了自助自救,便从外地挖来种藕种植各湖,几年时间莲荷种植面积就发展到了上千亩。每当洪涝灾旱之年,乡民便以莲藕、莲子充饥。据说,那时乡民对莲湖视若救命稻草,谁都不能践踏。每到盛夏,人们纷纷前来赏荷,不少青年男女或划小艇,或扒秧盆,出没于碧绿的荷叶之间,笑声荡漾莲湖,尽显“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之诗意。
新中国成立后,桥头同全国各地一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围湖造田,莲湖被改成了水稻田。20世纪90年代初,桥头镇政府退耕还湖,在镇中心区围成了面积达300余亩的莲湖,重新种上莲荷,恢复了荷叶田田、荷香阵阵的美景。从此,每到盛夏,莲湖边游人如织;每到冬春,湖水满盈,碧波荡漾。莲湖成了桥头的名胜之地,人们到桥头必到莲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桥头。莲湖曾两度发现并蒂莲,引来赏荷热,莲湖成了桥头的知名品牌。
从2004年6月23日第一届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起,东莞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至今日已经举办了7届。东莞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从每年的6月23日岛6月28日止一共为期6天,举办地点为桥头镇的连湖风景区,文化广场。
2000年投巨资建成了莲湖公园,并请关山月为公园题名,省书画家为艺术长廊献墨,名人名作,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莲湖风景区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有300亩莲湖、古典门楼、松山观光楼、观莲亭、健身园、美食街、文化广场、情人路、游湖径等景点组成。周边配套建有体育中心、酒店服务、高尚住宅等中心区,形成现代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别具欧陆风情的城市亮点。2006年,桥头镇投入1000万元,实施莲湖景区首期改造工程,兴建了赏荷长廊、亲荷休闲区、观景亭等观赏景点,进一步提升了莲湖景区的文化品位,增强了莲湖景区的观赏性。
莲湖公园的建筑风格,吸取苏州与杭州等地园林的精髓进行修建,古色古香。主要由古典牌楼、600多级登山石梯、半山亭、山腰曲径、书画长廊和七层观光塔楼等构成。“莲湖公园”和“松山塔”之名,是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题写。大门牌楼两边是栩栩如生的汉白玉浮雕“八骏图”和“九龙壁”。书画长廊沿山脊而建,花鸟画、山水画、风俗画、古代人物画等千姿百态,廊壁书法龙飞凤舞,加上唐诗点缀,整个长廊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松山塔楼耸立在海拔60米高的松山之巅,呈八角形,楼高38.8米。塔底周围的扶栏全是汉白玉浮雕花纹图案,工艺精湛。登上塔楼,万千景象尽收眼底。公园自开放后,游客四季不绝如缕。
2006年6月22日,由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莞市旅游局、东莞市桥头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20届全国荷花展(分会场)暨第3届东莞桥头荷花艺术节在莲湖风景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80多个单位的荷花精品汇聚桥头莲湖。展出全国各地近400个品种10000多盆荷花,并展出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30幅,以及马元浩荷花墨影画作品展等,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
在2010年6月23日第七届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桥头旅游形象歌曲《等你在桥头》给市民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闭幕上,《等你在桥头》通过歌伴舞再一次让观众沉醉。
“相约在荷花飘香的时候,等你在浪漫迷人的桥头,一起去荔园散步,一起去莲湖泛舟,看多少有情人喜成佳偶。”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在著名歌星张朝夕的演唱下,将桥头风光如画、荷香四溢的美景融入歌曲中,观众似佛被带到莲湖边欣赏荷花美景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观众的评语是这样的:这首歌非常好听,非常诗意,把我们桥头美丽的景色都在这首歌曲中体现出来了,如诗如画,很美。
IT产业制造基地——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从改革开放前制造锄头、犁耙、收割机等农具到改革开放初期生产玩具、服装、塑料制品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生产电脑、手机、彩色显示管……我们仅用20多年的时间做过了西方工业国上百年的发展历程。IT,这两个莞人无人不晓的字母彰显了现代制造业名城的魅力……
1994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安施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例如电子、电器类。目前东莞市的高科技生产水平比较高,世界上一些高精密的机械零部件都能在东莞生产。力图加工电脑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如今,东莞的工业内部结构已从过去的以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等为主转向以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电子元件等为主,电子及通讯产品生产已成为第一工业支柱。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往的纺织服装等为主逐步转向以电产品为主,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1436.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5%,工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
东莞市抓住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引导外资投向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目前,东莞市已有外向型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约3300多家,产值约3600亿元。东莞已成为国际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与实践,很多镇(区)形成了自己工业的发展特色,例如虎门发展纺织制衣工业,成为我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年销售额约100亿元,虎门镇从1996年起每年均举办国际性的服装交易会。东莞市大力发展电脑资讯产业,使东莞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电脑资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石龙、清溪、黄江、石碣等镇(区)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电脑生产基地。厚街镇和大岭山镇的家具制造、大朗镇的毛纺业均享有盛名。
改革开放后,沉浸了数百年的东莞大地涌动着建设高潮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成为蓬勃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是镶嵌在南粤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一名东莞市民,我为东莞而感到骄傲!
B:感悟
改革开放后的东莞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时代的潮流。
东莞有许多特产与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不仅了解到这些富有东莞传统特色的日子,也由这些日子中读出了感悟。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这些传统的日子,让这些日子持续的开展下去,不要遗忘与丢失,更不要像“端午节”一样被其他国家“据”为己有,而要好好的保持,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让子子孙孙铭记在心,通过吸引外来游客的注意来提高知名度,促进东莞的经济发展,打出东莞的知名文化品牌,把传统节日与现代经济商品贸易相结合,兼有娱乐性、商业性与文化性,把它们作为东莞的旅游资源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对于新兴发展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我认为应该加大生产力度,提高生产质量,支持创新、创造与发明,打出一片属于“中国·东莞”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推出专属的发明、创造与专利,以高新技术来推动东莞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市民们的平均收入,让生活在东莞的人民都过上无忧无虑,丰衣足食,幸福安康的生活!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目前,国际编号为3476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东莞星”。
“东莞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78年10月28日发现的。此星以中国广东省珠江流域,被誉为“鱼、米、果之乡”的城市——东莞而命名。东莞市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具有现代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镶嵌在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莞星象征着东莞,使东莞的名字伴随着小行星遨游于太空之中,永垂不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H. 命书中写风吹荷花背朝天是什么意思
池塘里的荷叶,风一吹,背面翻卷过来,背面朝天了。
一般与“雪压竹枝头点地”配合使用,
指人的命运中,各种困苦和灾难。
I. 哪位高人能帮我写一篇历史论文,万分感激! ! !
A:纪实
东莞是我的家乡,作为一名东莞市民,我为东莞而感到骄傲。
历史悠久的东莞,人杰地灵,山川秀丽,民风淳朴,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的特产水果——荔枝,传统的民风民俗,以及蓬勃发展的IT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特产水果——荔枝
从万里稻海到四季果香,从蔗林连片到菜尨纵横,从个体散养到现代化养殖场,我们看到了东莞农业的迅速发展……
东莞土地肥沃,光、热、水丰沛,配合协调,既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条件十分优越,素有“鱼、米、果之乡”的美称,岭南佳果荔枝、香蕉更是久负盛名。
按照东莞市的地形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区分为东南部、中南部、东北部与西部四个区域。而中南部以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宜于种植果树。这里的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是东莞市荔枝的重要产区,以大岭山为中心,糯米糍、桂味果质优良,饮誉国内外。这里还种植龙眼、菠萝、黄皮,是东莞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
据说有条村叫“基岗村”。很久以前,村里有一户穷苦农家,主人叫陈大圆,妻子叫刘惠珍,小儿叫陈桂美。一家三口,过着贫苦的日子。陈大圆经常出村替人打杂赚钱,惠珍在家除了做些家务之外,有时到地里种些蔬菜。一日,惠珍带了六岁的桂美到地里锄草。桂美年幼,在树荫下追捉蝴蝶。追呀,追呀,不觉追到村霸陈贵显的荔树下,蝴蝶高飞,竟飞在荔枝树上。桂美抬头一望,望见树上鲜红的荔枝,便忘记追蝴蝶而伸手在低垂的树桠上摘了两颗荔枝。
刚好陈贵显(地主)巡园路过,便大喝:“大胆,何方小盗,竟敢在光天化白日偷我荔枝!”这声音似晴天霹雳,吓得桂美惊魂失措,转身便逃。陈贵显疯也似地追上前去,一手抓住桂美的衣领,一手去夺回荔枝。
谁知桂美死死捏住荔枝不放,并且拼命哭叫:“我要荔枝!我要荔枝!”陈贵显火了,张开手掌,连向桂美打了几个耳光,然后抓住桂美的胸膛向地一推,桂美跌了个仰面朝天,随着贵显又起脚踢去。正在这时,桂美妈妈闻声赶到,见此光景,急急扑上去,一手抱住孩子,哭着向贵显求饶道歉:“大老爷,恕我管教孩子不严,偷摘你的荔枝,我回家一定重责他,请你息怒。”桂美见到母亲,紧抱母怀,又惊又怕,拼命哭叫:“我要吃荔枝,我要吃荔枝!”母亲见孩子满身泥汗,又心疼又怜惜,闷闷不乐地抱他回家。
第二天,桂美因受了一场惊吓,便发高烧,终日昏迷不醒,茶饭不思,还时常叫吃荔枝。夫妇十分忧虑,一连煎了几服汤药给他吃,但病情有增无减,日见严重。惠珍见此,心如刀割,含泪对丈夫说:“唉,孩子的病因,都是为了吃荔枝而引起的,不如你去仙村,买些荔枝回来,以息他终日思忆的心愿,病情或会好转。”大园依了妻子,到仙村买了几颗荔枝回来,拿到儿子面前说:“美儿,你看,妈给你几颗又大又红的荔枝。”
桂美听了荔枝两个字,微微睁开双眼,见到了几颗鲜红的荔枝,笑了笑,便颤抖着手,接过了荔枝,轻轻放在胸前。突然两眼一黑,小手一垂,头一歪,凄惨地离开了人世。大园夫妇忍着悲痛,将孩子埋葬在后山的一个土丘里,并将那几颗荔枝也放在坟里。
第二年的清明节,孩子的墓前长出几珠荔枝苗。大园很爱惜,小心地把荔枝苗挖起,栽种在孩子的坟墓前左右,并给浇水施肥。十年后,荔枝长大了,此地竟成了一个翠绿茂盛的小荔园。荔树开花,结出了红红的荔枝果。这荔枝不但特别清甜,且又爽口。
为纪念儿子,大园把小荔园改名为桂美园。自此有桂美荔枝问世。至于后来人们把桂美写成了桂味,可能是因为地方方言的“美”与“味”的读音相近演变而成。
我的外婆是大岭山人,她有一片荔枝林,每到6、7月份荔枝成熟的时候,我便与亲朋好友一起爬到树上摘荔枝吃。剥开荔枝身上的红皮,便可以看见晶莹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一阵甘甜划过心底,吐出果壳后,便吃完果肉。啊!美味极了!
传统的民风民俗
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蕴含着充满智慧的一个个文化结晶。
东莞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及传统习俗,如:东坑的“卖身节”、桥头的“荷花节”、石龙的“龙舟节”、黄江的“艺术节”等,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最有名的是东坑的“卖身节”。据《东坑镇记》记载,东坑的“卖身节”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镇塘唇村出现的“卖身”现象(即出卖劳动力)。当时,一些没有自家田地的青壮年,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纷纷到街边,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等着财主前来雇请。有田地的财主也在这一天来塘唇村,挑选卖身的青壮年,一雇就是一年。接着,这快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有天上的神仙在“卖身节”这一天下凡到东坑来普济众生,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于是,“卖身节”便越传越开,越传越神奇。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真是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说要遇仙,真是盛会空前。走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去好运。明清以来,一直至今。1928年《民俗》第十五、十六期载李建青《东莞风俗的一斑》说卖身节,“各乡贫苦的人家,都携着儿子来这里找寻雇主了,而各处的雇主,也就来这里找寻雇童了。如果大家讲得允肯,那雇童就跟那雇主回家去做工,那些雇童的工作,总离不了耕田看牛这几种,除了赚得饭吃之外,完全没有工钱,只是到了年尾的时候,由雇主给他一套新衣服和一双鞋,就算报酬了,所以叫做“卖身”。 卖身者头戴一顶“鱼鳃甲”的竹帽,肩搭一块“蒙巾”(是一块方巾,平时可擦汗水,扛东西时可以护肩,下河洗澡时可以遮住下身换衣服,购物时可以作包袱),等财主来买。一旦合约讲成,雇主请雇农上茶馆吃饭。雇农“卖”了身,得了定金,当年工作有着落、生活有着落,也就在墟上买些家庭必需品和东西回家庆祝。同样地主、富农也纷纷来东坑,挑选合意的雇工。他们身上有钱,也愿意在集市上吃吃喝喝,并购回一些农具、日常用品。这就是卖身节的来历。
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卖身节”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在东坑,有“卢家地,谢家田”的著称。连接寒溪江畔,一条青鹤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货船常到东坑。东坑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转码头。蚕桑种养、蔗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蟋寮,连绵一片。其赌馆、烟馆、妓馆昌盛。省港粤剧红伶濒临东坑闹市,载歌载舞,灯红酒绿,人称为“小澳门”。特定的运输环境,特定的农耕需求,谱写成了一曲“二月初二”的颂歌。
几度沧桑,随着时代的变迁,“卖身节”不但没有被人们所淡忘,而饰演变得更富有时代气息。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趁欢乐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还有桥头的荷花节:
东莞桥头荷花节,桥头人钟爱莲,明清时期面积达100多公顷的莲湖尽显“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色。每逢盛夏,莲湖荷香阵阵,欢歌笑语,划船赏荷者络绎不绝,兴趣盎然。每到盛夏,莲湖边游人如织;每到冬春,湖水满盈,碧波荡漾。莲湖成了桥头的名胜之地,人们到桥头必到莲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桥头。莲湖曾两度发现并蒂莲,引来赏荷热,莲湖成了桥头的知名品牌。2004年6月23日第一届桥头荷花文化艺术开办。
桥头人钟爱莲,明清时期面积达100多公顷的莲湖尽显“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色。每逢盛夏,莲湖荷香阵阵,欢歌笑语,划船赏荷者络绎不绝,兴趣盎然。
莲湖地处桥头镇中心,是东莞市著名旅游区,广东省最佳赏荷胜地之一。莲湖原名莲塘湖,属天然湖泊,是桥头地区五大湖之一(东太湖、莲湖、面前湖、新湖、朗厦湖)。建国前,桥头处于“三天无雨车头响,三天有雨水荡洋”的恶劣环境中。乡民为了自助自救,便从外地挖来种藕种植各湖,几年时间莲荷种植面积就发展到了上千亩。每当洪涝灾旱之年,乡民便以莲藕、莲子充饥。据说,那时乡民对莲湖视若救命稻草,谁都不能践踏。每到盛夏,人们纷纷前来赏荷,不少青年男女或划小艇,或扒秧盆,出没于碧绿的荷叶之间,笑声荡漾莲湖,尽显“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之诗意。
新中国成立后,桥头同全国各地一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围湖造田,莲湖被改成了水稻田。20世纪90年代初,桥头镇政府退耕还湖,在镇中心区围成了面积达300余亩的莲湖,重新种上莲荷,恢复了荷叶田田、荷香阵阵的美景。从此,每到盛夏,莲湖边游人如织;每到冬春,湖水满盈,碧波荡漾。莲湖成了桥头的名胜之地,人们到桥头必到莲湖,看到荷花就想起桥头。莲湖曾两度发现并蒂莲,引来赏荷热,莲湖成了桥头的知名品牌。
从2004年6月23日第一届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起,东莞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至今日已经举办了7届。东莞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从每年的6月23日岛6月28日止一共为期6天,举办地点为桥头镇的连湖风景区,文化广场。
2000年投巨资建成了莲湖公园,并请关山月为公园题名,省书画家为艺术长廊献墨,名人名作,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莲湖风景区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有300亩莲湖、古典门楼、松山观光楼、观莲亭、健身园、美食街、文化广场、情人路、游湖径等景点组成。周边配套建有体育中心、酒店服务、高尚住宅等中心区,形成现代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别具欧陆风情的城市亮点。2006年,桥头镇投入1000万元,实施莲湖景区首期改造工程,兴建了赏荷长廊、亲荷休闲区、观景亭等观赏景点,进一步提升了莲湖景区的文化品位,增强了莲湖景区的观赏性。
莲湖公园的建筑风格,吸取苏州与杭州等地园林的精髓进行修建,古色古香。主要由古典牌楼、600多级登山石梯、半山亭、山腰曲径、书画长廊和七层观光塔楼等构成。“莲湖公园”和“松山塔”之名,是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题写。大门牌楼两边是栩栩如生的汉白玉浮雕“八骏图”和“九龙壁”。书画长廊沿山脊而建,花鸟画、山水画、风俗画、古代人物画等千姿百态,廊壁书法龙飞凤舞,加上唐诗点缀,整个长廊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松山塔楼耸立在海拔60米高的松山之巅,呈八角形,楼高38.8米。塔底周围的扶栏全是汉白玉浮雕花纹图案,工艺精湛。登上塔楼,万千景象尽收眼底。公园自开放后,游客四季不绝如缕。
2006年6月22日,由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莞市旅游局、东莞市桥头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20届全国荷花展(分会场)暨第3届东莞桥头荷花艺术节在莲湖风景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80多个单位的荷花精品汇聚桥头莲湖。展出全国各地近400个品种10000多盆荷花,并展出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30幅,以及马元浩荷花墨影画作品展等,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
在2010年6月23日第七届桥头荷花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桥头旅游形象歌曲《等你在桥头》给市民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闭幕上,《等你在桥头》通过歌伴舞再一次让观众沉醉。
“相约在荷花飘香的时候,等你在浪漫迷人的桥头,一起去荔园散步,一起去莲湖泛舟,看多少有情人喜成佳偶。”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在著名歌星张朝夕的演唱下,将桥头风光如画、荷香四溢的美景融入歌曲中,观众似佛被带到莲湖边欣赏荷花美景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观众的评语是这样的:这首歌非常好听,非常诗意,把我们桥头美丽的景色都在这首歌曲中体现出来了,如诗如画,很美。
IT产业制造基地——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从改革开放前制造锄头、犁耙、收割机等农具到改革开放初期生产玩具、服装、塑料制品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生产电脑、手机、彩色显示管……我们仅用20多年的时间做过了西方工业国上百年的发展历程。IT,这两个莞人无人不晓的字母彰显了现代制造业名城的魅力……
1994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安施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例如电子、电器类。目前东莞市的高科技生产水平比较高,世界上一些高精密的机械零部件都能在东莞生产。力图加工电脑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如今,东莞的工业内部结构已从过去的以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等为主转向以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电子元件等为主,电子及通讯产品生产已成为第一工业支柱。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往的纺织服装等为主逐步转向以电产品为主,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1436.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5%,工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
东莞市抓住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引导外资投向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目前,东莞市已有外向型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约3300多家,产值约3600亿元。东莞已成为国际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与实践,很多镇(区)形成了自己工业的发展特色,例如虎门发展纺织制衣工业,成为我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年销售额约100亿元,虎门镇从1996年起每年均举办国际性的服装交易会。东莞市大力发展电脑资讯产业,使东莞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电脑资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石龙、清溪、黄江、石碣等镇(区)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电脑生产基地。厚街镇和大岭山镇的家具制造、大朗镇的毛纺业均享有盛名。
改革开放后,沉浸了数百年的东莞大地涌动着建设高潮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成为蓬勃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是镶嵌在南粤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一名东莞市民,我为东莞而感到骄傲!
B:感悟
改革开放后的东莞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时代的潮流。
东莞有许多特产与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不仅了解到这些富有东莞传统特色的日子,也由这些日子中读出了感悟。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这些传统的日子,让这些日子持续的开展下去,不要遗忘与丢失,更不要像“端午节”一样被其他国家“据”为己有,而要好好的保持,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让子子孙孙铭记在心,通过吸引外来游客的注意来提高知名度,促进东莞的经济发展,打出东莞的知名文化品牌,把传统节日与现代经济商品贸易相结合,兼有娱乐性、商业性与文化性,把它们作为东莞的旅游资源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对于新兴发展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我认为应该加大生产力度,提高生产质量,支持创新、创造与发明,打出一片属于“中国·东莞”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推出专属的发明、创造与专利,以高新技术来推动东莞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市民们的平均收入,让生活在东莞的人民都过上无忧无虑,丰衣足食,幸福安康的生活!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目前,国际编号为3476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东莞星”。
“东莞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78年10月28日发现的。此星以中国广东省珠江流域,被誉为“鱼、米、果之乡”的城市——东莞而命名。东莞市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具有现代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镶嵌在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莞星象征着东莞,使东莞的名字伴随着小行星遨游于太空之中,永垂不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