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兰花指
❶ 古典舞手位的手势是什么
(1)单山膀:
小踏步,身体面向1点,目视8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2点,头转向8点。
(2)双手膀:
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1点,目视8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2点上方。
(3)顺风旗:
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点斜上方。
(4)双托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8点下方。
(5)托按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2点,眼亮相于8点斜上方。
(1)表演兰花指扩展阅读:
1、中国式古典舞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2、欧洲古典舞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
3、印度式古典舞
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❷ 给我几张唱戏时翘兰花指手势的图片
兰花指(掌)作为中国舞蹈以及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基本手型,有着独特的传统审美内特征,具有中容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趋向。手势的图片如下
(2)表演兰花指扩展阅读:
花指在戏曲中的发展及文化精神
在戏曲中,兰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们显示儒雅的标志。据古籍记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此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有的难度极大,翘起来后可以仰贴在手背上),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
❸ 梅兰芳的手势都有哪几种 或者京剧旦角的手势
1、摊手:两胳肘下垂做摊手状,手心向外指尖向下。
2、单运手:手心向下,右手指尖朝上,直对面部,再由左方往下绕到上边斜着指出。手要比眉略高,另一只手插腰或背后。
3、双运指:手心朝下,两手相距约30毫米,均斜着向后往下绕在指出,前手比眉稍高,后手比眉稍矮,左右均可
4、单前指:与单运指相同,但要与肩齐。双指与双运指相同。
5、怒指:怒某人而指,其指法与运指一样,只是手指稍矮些,指时要有力,如当面指人,则面指其面。旦角指时手心朝下,手与鼻略高一点。在怒指时手须往下斜。
(3)表演兰花指扩展阅读:
水袖种类:
佛袖:基本功,将水袖靠大腿前一展,随即往旁一抖,左右均可。表示整衣掸尘之意。双抖两抖,多在出场亮相(整冠、整髯、摸鬓等动作)。
投袖:又名摔袖。两袖齐往旁摔去(左右均可也可单摔,表示生气发怒)。
掸袖:(撩袖)先将胳肘往回一转,将袖横着往外掸去,要低一点,不能过胸部,左右均可。表示人要离开的意思。
荡袖:两袖同时做蝴蝶翅式,先往里一抖,再往外一甩,数次不定。表示着急没有注意时。
掷袖:(扔袖)先仍右袖,再扔左袖,将袖一抓再往前直扔,表示无可奈何之意。
掩袖:将袖抬脸部,前手往里弯,胳肘要圆形遮脸,后退一步再将袖往下,眼往外看重复三次,表示又想看又害羞(多用旦角)。
摆袖:右手扯着左袖尖往左面、右面身后反复摆动,次数不定。表示飘洒自如(多用旦角)。
扬袖:举袖手往上抬,将袖头往里一抖搭于手腕际,眼往远看,左右均可。表示剧中人远看或叫锣鼓。双扬袖,双手动作,表示高兴。
❹ 舞蹈中标准的兰花指
动作要领: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版缘;拇指勿压扣中权指指甲;小指僵直会使手形不自然;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1、女:兰花掌,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4)表演兰花指扩展阅读
兰花指在戏曲中的发展及文化精神:
在戏曲中,兰花指手型小生是手型小生显示儒雅的标志。据古籍记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
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此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
❺ 为什么鲁鲁修那么喜欢兰花指
兰花指(掌)作为中国舞蹈以及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基本手型,有着独特的传统审美特征,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趋向。但学术界公认为兰花指(掌)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仪式中的手印。本文试从远古时期的手指文明到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国戏曲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行为体现以及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学的角度,阐述兰花指(掌)的文化渊源流变等问题。进而说明,本文所述观点对中国舞蹈、中国戏曲等一切表演艺术和艺术史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兰花指 道教 戏曲 儒家 中国古典舞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何谓兰花指(掌)呢?马紫晨先生主编的《中国豫剧大辞典》中这样解释:
“取自植物‘兰花’的自然形态,拇指搭住中指梢尖,余三指伸直,食指用劲,软而有力。小生、小旦常用。”
舞蹈中的兰花指的“指”字可有两种阐释:一种是作为动词,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动作。其[1] 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尖,拇指勿压中指指甲,表演时,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另一种是作名词之用,表现一种自然形态,自我表示或动作呈现,又称兰花掌,通常与其他动作之用,是静态的。其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手指自然弯翘、放松,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专用。
一兰花指早期是一种手指文明
有关兰花指(掌)的渊源问题,多数学者认为与古印度佛教意识中的手印有关,这一点可从佛教题材的壁画中略见端倪。然而,笔者认为兰花指(掌)和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一样,来源于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言道:“歌舞之兴,其起于古之巫术也”。我国在黄帝时期就有关于巫的说法,巫是沟通人与神鬼关系的使者。巫的目的是乐神。他们在祭祀的活动中,为了和神灵沟通使用了大量的手势手型,他们用不同的手型配上不同咒语,能请到不同的神灵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但在进行祭祀活动中能参与其中的更多的是人,这样参加祭祀活动目的和对象实质上发生了改变,由乐神发展到乐人,于是集体自发性的歌舞转化到少数巫的手中。这样为舞蹈的编排、固定程式化和动作的精细化程度创造了条件。手指文化在中国古先民中颇受重视,而且变化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这给中国宗教中的手印创造了深厚的土壤条件。
二兰花指是道教斋醮手印文化中的一种迹象
本文试图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兰花指(掌)的文化渊源的问题。道教手印又称“诀”,是由祖师秘传的口诀。是道教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它是上古巫文化的遗存,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道士们用双手的十指按照祖师的口传图示结构连结而成。每个手印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并有固定的名称。不同的手印只在规定的场合使用,因为它只能与特定的神灵通信息。
从兰花指(掌)的形态看,本文认为道教里的有关部分手型的诀与兰花指极为相似,是早期的手指文明在道教里发展的一种形式。在《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中,有关于手印的起法及有关手指力度训练的记载:
“玉文起印法:二手心向上,二大指掐玉文。左手右旋转翻手。右手在左手上。白鹤诀起印法:而手心向下,二大指掐玉文,右手向上旋转翻手,复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下,走手向下旋转翻手,复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上。二手平行各与胸前画一大圈,左右手忽一击放玉文于圈内。玉文印:左手掐玉文,右手持令。念咒语‘哺哪嗒嗒’,击令破之。”
又如,《道藏·道法会元·明光枢要目》记录了几个诀的的用法:
“上清决:右手大指掐中指上节;玉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中纹;太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下纹;北帝诀:左手大指掐中指中节侧。”
有关四指伸直微向上翘,中指突出,拇指尖贴中指根成兰花状的手型,在道教经典《百诀图》、《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道藏·皇帝太乙八门入式诀》等中均有记载。本文认为道教里的有关部分手型的诀与今天的舞蹈、戏曲中的兰花指极为相似,是手指文化在宗教里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三兰花指在戏曲中的发展及文化精神
在戏曲中,兰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们显示儒雅的标志。据古籍记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此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有的难度极大,翘起来后可以仰贴在手背上),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
与中国道教中的手印相比,戏曲中的基本手型似乎绝大部分指法已然失传,使得如今人们翘兰花指的样式极其单一,绝无古时轻盈灵动的韵致,这实在是中华古文化之一大损失。在中国戏曲的表演中,无论是行为儒雅、稳重大方的小生,还是俊俏、活泼的花旦,他们的提压手腕的“指”或用手指的“点”,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会使他们的表演入木三分。因此,兰花指在对中国戏曲人物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❻ 你受得了一些男生翘兰花指吗为什么
男人翘兰花指受不了,在传统印象里,兰花指属女孩特有,而男人举手投足都要有阳刚之气,如果男人翘兰花指就会显得很娘,没办法接受,除非是在舞台表演和戏剧演出有剧情需要。
这种不清晰认知发展严重的话,就会迫使他们脱离娘男的范畴,进入“易性癖”的行列,患上“性别认定障碍”,即潜意识里,厌恶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陷入了一个错误性别的身体里,渴望改变性别。想想那个场景,一个男人翘着兰花指娇嗔“小冤家”,你是啼笑皆非还是毛骨悚然?这种娘男即使结婚,也往往不能很好地扮演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其实,不管你是哪一种,我们只希望翘着兰花指的你,智慧不输颜值、优雅不失风骨。如此,甚好。
欢迎大家评论互助!
❼ 兰花指是什么意思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
京剧表演时的一种手势,显示男子气概的标志。
❽ 古典舞手势
古典舞手位的基本手势是兰花指。
兰花指,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余三指展开的手势。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兰花指的“指”字有两种阐释,一种是作为动词,表示指示方向或示意其他动作。其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尖,拇指勿压中指指甲,表演时,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另一种是作名词,表现一种自然形态,自我表示或动作呈现,又称兰花掌,通常是静态的。其动作要领是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手指自然弯翘、放松,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只限定女性专用。
(8)表演兰花指扩展阅读
兰花指(掌)作为中国舞蹈以及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基本手型,有着独特的传统审美特征,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趋向。但学术界公认为兰花指(掌)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仪式中的手印。
本文试从远古时期的手指文明到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国戏曲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行为体现以及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学的角度,阐述兰花指(掌)的文化渊源流变等问题。
进而说明,本文所述观点对中国舞蹈、中国戏曲等一切表演艺术和艺术史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❾ 感恩的心手语表演
感恩的心手语舞蹈分解详解
前奏音乐响起:手牵手,身体左右轻摆动.
我来自偶然:右手手心向上,于腰前由左往右平伸,再换左手,由右往左平伸.
像一颗:右手食指比1,由左往右平伸.
尘土:双手手指捏起,从两眼前往两旁分开,手指要上下捏合再轻开.
有谁看出:左手食指和拇指圈圆比3,到左眼前;再换右手同前.
我的脆弱:右手掌由下放到左肩,再换左手;两手交叉于胸前.
我来自何方:同我来自偶然
我情归:两手由腰右到左下而上划一个圆.
何处:两手手心向上,于腰前往左右分开.
谁在:两手手心向上,于两耳旁上提一下.
下一刻:右手食指比1,由右往左下指.
呼唤我:两手分放于嘴旁,身体往右上做呼喊状,再往左呼喊.
天地虽宽,:右手食指比1,往上指,再往下指;
这条路却难走:两手心相向,由腰前往前伸;再右手比2,手指由左往右走.
我看遍这人间:同有谁看出.
坎坷:左手握拳,往右肩槌两下.
辛苦:右手握拳,往左肩槌两下.
我还有:两手交叉于胸前.
多少爱:左手握拳,右手在上转圆.
我还有:两手交叉于胸前.
多少泪:两手手心向脸,由脸前往下抖下.
要苍天知道,我不能:两手交叉于胸前,再右手食指比1,往上指.
输:两手交叉于头上,左右轻摆动.
感恩的心:两手圈成心形于左胸前.
感谢有你:同我来自偶然
伴我:两手交叉于胸前.
一生:右手食指比1,由左往右平伸.
让我有勇气:双手握拳弯曲在两旁,要比头高些.
做我自己:双手握拳拇指直立,比向肩前.
感恩的心:两手圈成心形于左胸前.
感谢命运:同我来自偶然
花开花落:左手指张开,由腰旁抖上伸直,贴耳.
我一样:右手指张开,由腰旁抖上伸直,贴耳.
会珍惜:双手手指张开,往下划圆,成兰花指交叉至胸前.
间奏:1.右手握拳上举,贴耳后张开手指,再往右划下至身旁
2.左手握拳上举,贴耳后张开手指,再往左划下至身旁
尾奏:左脚先往前走三步,再左脚往右转向后面,背向舞台.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右手往上伸直贴耳,张开手指,再往右慢慢划下至身旁.
本文出自:感恩在线链接地址:
http://www.ganen360.cn/ganenshipin/1452.html
(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