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丝毛兰花图片

丝毛兰花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3-12 13:31:34

1. 怎样的豫剧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萃庭先生节借鉴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伴奏乐队,引进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
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

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一、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二、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三、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2. 豫剧的起源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其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传统剧目约有七百余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建国以后,经过推陈出新,出现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还有改编演出的历史剧《花木兰》,神话剧《白蛇传》,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还有胡希华亲自编、自导、自演的《李豁子》系列也成了家喻户晓,等许多剧目。由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与出新,谱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唱腔,从而使豫剧成为全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

豫剧的行当和班社,俗话说:“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自从出现女演员后,著名的演员有:王玉枝、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等。解放后的著名演员有:魏云、王善朴、高洁、陈新理、马琳、柳兰芳等。

3. 用图片写诗

乐山第五章 小澳
小澳001:大堡礁
大海是我海爸爸,大洋是我洋妈妈。爸爸妈妈回到家,常把自家花园夸。
珊瑚林,柠檬鲨,大龟大贝大龙虾。浪漫花园浪浪浪,花花世界花花花。
小澳002:澳洲内陆
日落日出,无声无息自威武。超凡脱俗,旷世绝寰宇。
苏铁棕榈,爱心传万古。乌鲁鲁,大地之母,为谁送祝福?
小澳003:澳大利亚
爱心巨石有芳径,爱情巨石有芳名。爱乐湾洞洞悠悠,爱丽丝泉泉灵灵。
大袋鼠,小袋熊,袋袋盛满母子情。玫瑰河里采玫瑰,彩虹谷里采彩虹。
小澳004:奥克兰
春来蕨叶任舒展,夏来鲜花开满山。秋来葡萄园品酒,冬来天空塔上欢。
白羊岛,黑沙滩,少男少女扬风帆。彩虹仙境狮子园,毛利勇士守蓝天。
小澳005:珀斯
一样的天,一样的夜,一样星光灿烂。一样分别,一样小客栈,只是昨夜今天,这份情,奈何难断?带走恋人那颗心,留下了思念。
企盼,黑天鹅,风度翩翩,尽情浪漫。浪漫沙滩,日落海岸,多少恩恩怨怨,顷刻间,烟消云散。古城下,古趣盎然,居民皆友善。
小澳006:悉尼
大恩带来大祝福,大爱带来大祝愿。祝福美人长相守,祝愿美景长相伴。
跨海桥,歌剧院,女王大厦正璀璨。邦迪海滩达令港,如诗如画如梦幻。
小澳007:阿得莱德
我称情人托罗斯,情人称我诺夫第。气候有点小娇情,人文有点小记忆。
一杯巴氏柠檬酒,一块黑氏巧克力。一块温润蛋白石,略向情人表心意。
小澳008:墨尔本
大洋这边是港湾,大洋那边是家园。大洋路上寻人文,人文融合大自然。
十二门徒来问安,库克船长来指南。企鹅岛上赏企鹅,新金山下迎新年。
小澳009:布里斯班
多情园林多情河,九万玫瑰九重葛。兰花毛榉赤素馨,一年一度花卉节。
树熊鸸鹋大袋鼠,邀你共享此春色。大洋风情千万种,奈何这里独难舍?
小澳010:菲利港
乔治到此来祈福,马尔蒂诺来小聚。情侣到此来新婚,园丁到此来种树。
如鲜花,似美玉,鲜花美玉在何处?鲜花开满小渔港,美玉铺就天堂路。
小澳011:皇后镇
鲜花自开放,百鸟任徜徉。轻轻落在我手上,手中美味,任由它品尝。
卡瓦劳一跃,梦中犹惊狂。不如躺在大牧场,伸伸懒腰,晒晒红太阳。
小澳012:瓦努阿图
香槟海滩,白沙如银,碧波万顷荡心神。多少潜水游泳客?多少野营垂钓人?
塔纳火山,气势凌云,火山脚下多丽人。凤凰呵护凤凰屋,图腾装点闺阁门。
小澳013:努库阿洛法
礼花园里礼花声,礼花声里礼花颂。巨鲸围观瓦瓦乌,狐蝠倒挂度阿茎。
哈阿蒙加三石门,汤加塔布喷潮洞。喷出礼花千万朵,朵朵绽放迎喜庆。
小澳014:图瓦卢
椰子情歌大家唱,椰子美酒自家酿。客人来了有鱼翅,客人走了茶不凉。
衣食住,皆分享,无人乞讨大路旁。一家兴旺家家旺,一家有事家家忙。
小澳015:苏瓦
花中一奇葩,奇葩一幅画,独木舟小花园大。斐济古风,吹走了牵挂。
一杯黑加瓦,一杯瓦格纳,举杯纳凉椰树下。木槿红花,开满了篱笆。
小澳016:巴布亚新几内亚
步步销魂,棕榈红树沼泽林。处处清新,蝶儿蛙儿鸟儿音。
上帝杰作,神韵高风吹亮节。天堂之花,巴布亚新几内亚。
小澳017:七色海
一首水族圆舞曲,一幅合家欢乐图。一条水上水下路,一段长滩时时无。
七色海,六彩鱼,时而相约山中湖。时而教我轻轻舞,时而教我学潜浮。
小澳018:水下狮子林
蓝洞蓝角鱼龙舞,舞到游客潜水处。巨鲸巨鲨巨无霸,同你同我同欢聚。
乌龙水道库尔斯,多少情系珊瑚树?珊瑚树成狮子林,上帝题笔写真趣。
小澳019:帕劳潜水
曼陀铃鱼性委婉,无声无息来相伴。五颜六色迷人眼,迷翻粉红大海扇。
海扇轻轻抚慰我,劝我从此不上岸。可笑岸上人多情,不知水下多浪漫。
小澳020:关岛
依菲尔下座,九重葛前聊。水果鸽子理羽毛,拉提石柱,杜梦湾观潮。
贝偷包土杨,查莫洛歌谣。情人崖连情人桥,桥上愁云,桥下水渺渺。

第四部分:琅琊余音
琅琊余音001:暖流
大洋暖流,温暖了全球。多少祝福和问候?都在水调歌头。
一朝大放异彩,迅雷不及掩耳。且看大恩何在?鱼群鸟群林海。
琅琊余音002:网络空间
世界如此精彩,人生如此豪迈,上帝与我同在。这个时代:有信,有望,有爱。
琅琊余音003:灵山客

灵山客,灵山客,独自去游天上月。本欲带上花一朵,无奈山上百花谢。
灵山客,灵山客,群仙为谁来鼓瑟?遥闻天上鼓瑟声,声声悲愤声声切。
灵山客,灵山客,舍身忘情情益烈。不闻雄舟从君走,唯见潮起潮又落。
灵山客,灵山客,从此相伴唯黄鹤。昔日良弓和骏马,至今无人能骑射。
灵山客,灵山客,悠悠长恨何时灭?李波欲掬灵海水,泪水和流到长夜。
琅琊余音004:山高水深
马利亚纳,珠穆朗玛,爱心融化黄金甲。爱心连着欧美澳,爱心连着亚非拉。
为谁风流?为谁潇洒?为谁青春正焕发?情深深深秀水湾,意长长长白玉塔。
琅琊余音005:五月花号
天高任你壮胸怀, 海阔凭你纵豪迈。五湖四洋七大洲,在我诗中本无界。
无界之境最精彩,精彩之处闻天籁。天籁遥遥入梦来,洒向人间都是爱。

4. 白市驿生毛毛虫兰花作文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是的,春天真的来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
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第一篇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是的,春天真的来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
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第2篇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春天来了作文小学生作文春天来了
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春天来了作文小学生作文春天来了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希望有用

5. 一枚一角硬币的重量和厚度是多少

一、菊花1角硬币:

材质为铝镁合金,直径22.5mm,厚度2.40mm,重量2.20g

二、兰花1角硬币:

1、一种材质为铝合金,直径19毫米,厚度1.67mm,重量1.15g

2、另一种材质为不锈钢,直径19毫米,厚度1.67mm,重量3.20g

相关介绍:

菊花1角硬币是1992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隶属第四套人民币的第三套金属流通币。其直径22.5毫米,正面图案为菊花图案,面值1角,并注汉语拼音"YI JIAO"。

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1角硬币在市场上流通。2019年4月30日停止集中兑换。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兰花版)是当前通用的1角硬币。

(5)丝毛兰花图片扩展阅读

我国发行的流通硬币、纪念币,大都采用铝镁合金、铝镁锰合金、铝镍合金、铜镍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钢芯镀铜等金属材质,这些材质造的硬币都比较坚硬、耐磨,抗擦碰,容易保存。

但菊花1角却使用了铝锌材质,这种材质重量轻、质地软,很不耐磨,极易擦划和碰伤,也容易氧化,不易保存。这种造币材质,容易轧制成型,它成就了菊花1角很高的浮雕效果。

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材质最初为铝合金,后改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正面为“中国人民银行”、“1角”和汉语拼音字母“YIJIAO”及年号,背面为兰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ZHONGGUO RENMIN YINHANG”,直径为19毫米。

6. 寻有关豫剧的资料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

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脚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崔兰田的代表作有三上轿,卖苗郎,秦香莲,桃花庵。阎立品的代表作有秦雪梅,钓金龟,碧玉簪,盘夫索夫 马金凤的代表作有花打朝,对花枪,穆桂英挂率陈素珍的代表作有桃花庵常香玉的有花木兰,红娘,断桥。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常常靠着山堆个土台子,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靠山吼"。"豫剧"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用的。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豫剧在形成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大致有四支:开封一带的祥符调,商丘一带的豫东调(又称东路调),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或靠山簧)以及漯河一带的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路。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子没有女演员。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明快清新,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闫派细腻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红果,红了》。
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历史沿革
关于豫剧的起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建国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豫剧拥有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杨兰春等。杨兰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后改编和创作(有的是与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河南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演出团体。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这一剧种已成为我国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艺术特点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年代开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在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板类有四种,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
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一板一眼2/4拍,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据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还可派生出呱哒嘴、狗撕咬、乱弹、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第二句(下句)进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八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
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
飞板也作"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它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建国后,武场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锣、铙钹(即手钹)、二锣、梆子、小钹(即铜板)、风锣、大阴鼓、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其中最常用者为前六种。早期的文场乐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后又增加瓢(即板胡)、二胡、琵琶、横笛、唢呐、笙等。而板胡则成了豫剧的主弦。建国后,还增加了一些西洋乐器,如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
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
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一、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二、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三、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豫剧的主要演奏特色乐器有如下几种:
一、板胡、琴筒为半个椰壳,以薄桐木板蒙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将原皮弦(里弦)、丝质粗老弦(外弦)改为金属弦。演奏时戴铜指帽。
二、小三弦,弹拨乐器。三根金属弦,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用硬拨子拨奏。左手戴指帽。音色明亮,尤其以揉滑弦奏法颇具特色。
三、方笙,一般为14管。
四、闷子、双簧吹奏乐器,八孔,发音深沉浑厚,多用来伴奏悲壮凄苦的唱段或场景。
豫剧唱腔中,豫东调和豫西调用同样的调高,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上方五度旋宫,即"以徵为宫"的现象;豫西调多落"1"音,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下方五度旋宫,即"以清角为宫"的现象。豫剧的传统唱法中,男女声部基本上是同腔同调。豫东调演唱多用假嗓,豫西调则用真嗓较多,净角多用"炸音"。过去,豫东调和豫西调均有一种翻八度以假声行腔的方法,叫做"赝腔"或"讴"。
河南梆子戏的特征,主要重在唱词与动态,纯全合于河南的风俗习惯,而起为观众所爱好者,则在表现风俗习惯中鄙俚粗俗之人与事物的关系,与观众的生活行动打成一片。虽然不免有些俗气,但俗有俗的风格,俗的趣味。豫剧的剧词不能专重文言,以合本剧之声调节奏为第一。其叙事言情,喜怒哀乐,委婉曲折,入情入理,感化力之甚伟,间杂以方言,尽人皆解。豫剧具备历久不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点:(一)娱乐性强 豫剧锣鼓声响,丝弦音高,唱工多,白口少,男角是大蹦大跳,女角是满台走扭。劳动大众在多日工作之余,逢年过会,许多人挤在一起,听听看看,就感到无限的轻松愉快。(二)接近群众 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合乎劳动大众的脾味。(三)易懂易学 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容易听懂、学会。(四)富于地方性 腔调高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现河南人民的地方戏。
角色行当
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净(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据说,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生行戏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红脸和二红脸的界限很,大红脸专演关羽;二红脸专演赵匡胤、秦琼、康茂才等类角色,主要是武功戏。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 ,也有的演员文武兼备,武功戏较出色。旦行(见 图豫剧-7)在以"外八角"为主时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随女演员的登台与逐渐增多,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大净主要以唱工取胜,三花脸除表演诙谐风趣外,武功戏也有"盘绳"、"吊水桶"、"空中还原"、"探海"、"元宝顶"、"大翻身"等不少绝招。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青衣中闺门旦的表演要诀是"上场伸手似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飘飘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脚脖","说话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诀是"斜眼偷看人,说话咬嘴唇;一扭浑身动,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场式是"出门按鬓角,双手掖领窝,弯腰提绣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诀是"清、净、冲"。"清"是清秀,唱词吐字清,神态秀气;"净"是动作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冲"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奋。
回答者:colin710 - 经理 四级 6-17 09:20

http://bk..com/view/1616.htm
回答者: hjfhhq - 状元 十五级 6-17 09:21

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净(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据说,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生行戏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红脸和二红脸的界限很,大红脸专演关羽;二红脸专演赵匡胤、秦琼、康茂才等类角色,主要是武功戏。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 ,也有的演员文武兼备,武功戏较出色。旦行(见 图豫剧-7)在以“外八角”为

7. 豫剧十八兰是哪几位 谁是十八兰之首

说起 豫剧 ,大家都会想起闻名遐迩的豫剧十八兰。你对豫剧文化了解多少?你知道公认的豫剧十八兰是哪几位豫剧名伶吗?她们又因何被称为十八兰?那么本期的 戏剧文化 ,为你解析。

豫剧十八兰得名由来
豫剧十八兰,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的18位豫剧名伶的芳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员知名度的升降以及艺术水平的差异,十八兰有几种说法,而且名字的排列顺序也有变动。现今豫剧界公认的十八兰是: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车兰玉、李兰菊、王兰琴、刘兰玉、汪兰巧、周兰凤、张兰宝、张兰秋、陈兰荣、刘兰仙、郭兰仙、祁兰芳、马兰凤、刘兰英、张兰青。

她们是豫剧界“须生泰斗”周海水老师的徒弟。她们所在科班“太乙班”的成员都以“兰”字排名。这些兰字辈的学员出科后,无论在哪里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有一次高台演出,观众人山人海,其中有一位名叫牛士孔的清末老秀才非常欣赏太乙班学员的精彩演出,看罢戏后他写了一首诗:“要看戏十八兰,四生四旦四花面,毛兰花、王兰琴,她俩色艺俱超群。兰田、兰玉和兰真,同称五魁在周门。”从此,豫剧十八兰的名字在中原大地逐渐响起。

豫剧十八兰之首——毛兰花
毛兰花,本名毛正义,小名毛妮、然妞,后曾易名毛凤麟,是四十年代誉满艺坛的豫剧“十八兰”之首。其身世极苦,自幼双亲谢世,八岁随舅父讨饭郑州。后到周海水办的太乙班学戏,拜太乙班名须生周海水、张同庆为师,习青衣、花旦,宗豫西调,长于悲剧。其代表剧目有《抱琵琶》、《五凤岭》、《孝妇泪》、《豹头山》、《桃花庵》、《贩马记》、《凌云志》、《霄壤恨》、《女贞花》、《破洪州》、《大上吊》、《双孝廉》、《莲花庵》等。由于她天资聪慧,性格坚韧,入科后曾深得老师们的青睐。开始时试行演出一些配角戏,到13岁便可独挑大梁了。首演《大祭桩》,一呜惊人,竟与豫西调名旦汤兰香并列头牌。

抗战末期,毛兰花在时称“小上海”的安徽界首演出,和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一起,被群众誉为河南梆子“四大名旦”。1948年,毛兰花随丈夫朱振家离开大陆,来到台湾高雄,辗转屏东,后于1953年加入台湾空军大鹏豫剧团,任总教官。其表演艺术曾受到京剧艺术大师齐如山的极高评价。1958年开始招收第一科学员,如许贵云、田运显、封君平等都是此科学生中的佼佼者。她秉性善良,艺德兼备,为豫剧在台湾的传播、扎根,尽心竭力,作出了很大贡献。

8. 2000年的一角硬币值多少钱

由于硬币还是流通的货币,2000年的一角硬币价值还是1角,如果有愿意收藏的,价格可能会翻几番,大概在15~20。如果您的这个硬币是有特殊意义的,如某一年的纪念币,价格会很高的。
2000年的1角硬币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发行使用,只存在2000年度《中国硬币》套装纪念册中,面对外宾发售,所以除了特殊的回流情况以外,在国内能接触到2000年一角硬币的机会非常之少,市场存有量极其稀有,物以稀为贵,所以这枚2000年一角硬币在收藏市场中价值日益高涨。2000年是菊花1角的最后一个年份,也就是2000年份,这个年份的菊花一角被称为关门币,这款硬币面市以后根本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下面我们来了解2000年的1角硬币的价格。
拓展资料:
1.2000年的1角硬币直径为22.5毫米,其正面是菊花的图案,面值为一角,采用铝镁合金材质制作,并且在正面写的有拼音的一角字样。在这种硬币的背面,则印制的是国徽图案,并且上面还书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字样,这种硬币英文是第四套人民币中一角硬币的关门币。再加上并没有进入市场进行流通,这是作为收藏品的一部分进行装帧的。
2.由于这种硬币没有流通性,所以对于普通的收藏者来说,是很难获得这种硬币的。因此,这种硬币在市场中的稀缺度是非常可观的,当然这种稀缺的产品自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根据最新的市场价格,2000年一角硬币价格为1000-2500元不等。2000年的一角硬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遇到的话是很值得收藏的。现在1991-1999年1角菊花币一套九枚,九成以上品相的约在170元-200元左右。单枚中,1994年的菊花1角被藏友称为“菊花之王”,其价格约在30多元,远高于其他年份的1角硬币。另外,2000年发行的菊花1角由于从未流通,单枚售价已近千元。

9. 徐艳琴的演艺生涯

“泪迸荒天寡妇声”徐文德去世后,徐艳琴四处搭班。在开封郑州演出都是挑大梁。“那时和毛兰花是一个礼拜见一次面,毛兰花这个人,人好,人缘也好!毛兰花的哭戏好。她的《抱琵琶》唱的好!后来她跟着国大代表 ⑤去台湾了!”徐艳琴回忆起往事。
“1948年10月,豫皖苏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军分区派宣传干事赵华生,教育馆员李雷云接收孤儿院。后来,挑选男女儿童40人组成文工团。1949年10月13日,改为商丘专署儿童剧团。1949年底,经地委、专署决定改唱豫剧,专署文教、民政科双重领导,经费专署财政科拨款。聘请豫剧演员司凤英、杨玉枝、邵金洲教唱豫剧,排演新编古装戏《九件衣》、《正气图》、《抗秦援赵》、《唇亡齿寒》、《将相合》。时装戏《三世仇》、《穷人恨》、《血泪仇》等。
徐艳琴辗转于江苏和河南几个团演出,1951年,她到许昌大油梆戏班,1952年,在江苏丰县大众剧团,1953年徐艳琴回到郑州演出《守湖州》。解放了,徐艳琴想留在家乡河南。作为当时苏北的主要演员,徐艳琴还没有离开,当时便流传有“艳琴走,剧团散”的说法,于是徐州方面派李广德到郑州,让徐艳琴重新回到徐州。徐艳琴就这样被挖到徐州了。
徐艳琴初在丰县大众剧团,1956年该团被改为徐州实验豫剧团,1959 年又改为江苏省豫剧剧团。后来又改为江苏省梆子剧团。徐艳琴主攻文武花旦,其习祥符调,又受豫西调、豫东调、沙河调的影响尤甚。
其擅长扮演天真活泼少女及帅旦行当,尤以表情和身段见长,她成功地塑造了《破洪州》中的穆桂英、《香囊记》里面的疯丫头、《秋江》里的陈妙常、《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白蛇传》里的白娘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艺术形象。她还积极参加现代戏的演出,在《血泪仇》、《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玲玲娘,喜儿、小芹等不同性格的新女性形象。她多次参加了江苏省文艺汇演。她主演的《胭脂》、《破洪州》分别获得1956年,1959年江苏文艺汇演一等奖。《破洪州》还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发行。 然而在特殊的年代,徐艳琴和其他的艺人,也难逃历史的噩运!可是提起这段岁月徐艳琴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她说“那时社会走到那了”。很显然,她已经原谅了那段历史,原谅了那个时代!
大跃进时,为了响应号召,徐艳琴以瘦弱单薄之躯,处处带头劳动,她帮助剧团的伙房烧饭,扫大院子。昔日的主演如今却做起与艺术毫不相干的活计。
稍微不慎,就可能遭一顿毒打,“我看见哪脏,就扫。扫宿舍,一大早,打扫公厕。正是因为徐艳琴的勤劳,所以她逃过了一些打。
一天,“炊事员侯天定给一个馒头,对我说吃吧,吃吧老徐”一些好心人的施舍和同情让徐艳琴迄今都难以忘怀!
“造反派来了,有的拿着刀,有的手里拿着‘老三篇’,‘徐艳琴有人找你’,一听到别人喊我,我知道这就是要挨打的。造反派往屁股上跺一脚,滚她妈的妣!”徐艳琴绘声绘色地讲起当时她所受的遭遇!
那种用平板车沉重的挡板,做成的牌子,有五六斤重,然后用细铁丝一穿,就挂到了脖子上游行,整整折磨了一天。“那时去游行的有我,还有赵金声。”互相见面谁也不敢多说话。“老徐你吃了吗?”赵金声偷偷地问我。“金声这个人很好。”
人以戏为命,则处处是戏也!

10. 毛兰花的介绍

毛兰花(1924~1981年)女。是河南省长葛县老城镇大赵村人,本名毛正义,小名毛妮、然妞,后曾易名毛凤麟,其身世极苦,自幼双亲去世。

热点内容
九月海棠红了 发布:2025-09-24 11:52:07 浏览:888
东营福源花卉 发布:2025-09-24 11:32:36 浏览:860
工笔盆栽图 发布:2025-09-24 11:32:32 浏览:986
臭海棠不开花 发布:2025-09-24 11:31:54 浏览:363
梅花易树 发布:2025-09-24 11:31:05 浏览:130
女子与玫瑰 发布:2025-09-24 11:14:04 浏览:95
黄晓明海棠花 发布:2025-09-24 11:13:31 浏览:888
玛樱花价格 发布:2025-09-24 11:05:36 浏览:695
花卉园中医院 发布:2025-09-24 11:03:21 浏览:478
皓之澜花卉 发布:2025-09-24 11:03:12 浏览:328